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丁香浴足散

丁香浴足散

發布時間: 2022-04-17 02:11:43

① 足浴粉有什麼作用

作用:清熱解毒,收斂除濕,適用於足癬和汗腳所致的癢和臭,殺蟲止癢。

足浴粉是由黃柏、煅龍骨、明礬、槐花、五倍子、鬱金、丁香、苦參、大黃、地膚子、地榆等幾十種中葯材配置而成。

適用范圍:殺菌消炎,祛毒通絡,對腳部瘙癢、濕疹、腳氣、腳癬、腳脫皮、過敏皸裂等有腳部皮膚症狀的人群有康復保健作用。

(1)丁香浴足散擴展閱讀:

足浴方法

1、浴足器皿可選用木製桶、盆,或一般洗腳盆,也可選用電加熱自動溫控浴足器。最好使用木桶。

2、浴足時間,可因人因需而異。保健養生以20~30分鍾為宜;防病治病以30~60分鍾為宜。冬季浴足時間可長些。用於保健養生,浴足一天一次或兩天一次皆可;用於治療疾病,每天可浴足兩次。

② 得了腳氣,是天生的,該怎麼辦

根治腳氣三大要素:
1、選用100%的殺菌產品治療腳氣。
2、對腳氣病菌接觸後的部位,進行殺滅預防腳氣。
3、選用產品治療時不能損害健康皮膚
</B>
1.家庭用葯
(1)糜爛型:先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1%雷佛奴爾溶液浸泡,然後外塗龍膽紫或腳氣粉,每日2次,待收干後再外搽腳氣靈或癬敵葯膏,每日2次。
(2)水皰型:每日用熱水泡腳後外搽克霉唑癬葯水或復方水楊酸酊劑一次。皮干後再搽腳氣靈或癬敵膏。
(3)角化型:可外用復方苯甲酸膏或與復方水楊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最好塗葯後用塑料薄膜包紮,使葯物浸入厚皮,便於厚皮剝脫。
(4)近年來臨床上應用足光粉治療各型腳氣,療效顯著,每晚泡腳一次,3次奏效。具體用法可見說明。
(5)用能100%殺菌且安全無副作用的治又防(腳氣專用)早晚一次,噴於患處,具體方法可見說明。經臨床認證99.93%的患者通過用這個葯治癒腳氣,成功擺脫腳氣所帶來的痛苦。
2.中葯及偏方
(1)枯礬、黃柏、五倍子、烏賊骨,任選一種研末備用,洗凈腳後撒於患處。適用於糜爛型。
(2)苦參、白蘚皮`馬齒莧、車前草各30克,蒼術、黃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對水皰型或有感染時應用有良好效果。
(3)白鳳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選—種,放入半斤醋內,浸泡一天後,於每晚臨睡前泡腳20分鍾。連續治療7天,對角化型有良效。
(4)木瓜30克,甘草30克。將上葯水煎取汁,侯溫後足浴5—10分鍾,每日2次,每天1劑,連續5—10天。
(5)藿香30克,黃精、大黃、皂礬各12克,米醋1000毫升。將上葯切碎置米醋中密封浸泡一周後;去渣,備用(浸泡時每天搖動數次).使用時取葯液每天浸泡2—3次,每次20—30分鍾,連續5—天。
(6)丁香15克,苦參、大黃、明礬、地膚子各30克,黃柏、地榆各20克。上葯水煎取汁,而後將葯液候溫洗足,每次10—15分鍾,每日5—6次,每日1劑,每劑可用2次。
(7)葛根,白礬、千里光各等量。將上葯烘乾研末,密封包裝,每袋約重40克,每次取粉劑1袋倒入盆中,加溫水約1000~2000毫升,混勻足浴,每次20分鍾,7日為1療程,連續1—2個療程。
(8)白鮮皮40克,苦參、黃柏、蒼術各30克,防風20克,荊芥穗、枯礬各10克,蛇床子、地膚子、黃精、藿香各50克,蔥白4枚。上葯加水約3000毫升煮沸,待溫時將雙腳浸泡在溫液中lO—15分鍾,每日2次,一般用葯4-5劑即可。[1]
3.腳氣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應避免搔抓,如不及時治療,有時可其它部位,如引起手癬和甲癬等,有時因為癢被抓破,繼發細菌感染,會引起嚴重的並發症。洗腳盆及擦腳毛巾應分別使用以免傳染他人。
4.用葯治療的同時,對病人穿的鞋襪要進行消毒處理。可用日光曝曬或開水燙洗,最好用布塊蘸10%福爾馬林液塞入鞋中,裝入塑料袋封存48小時,以達滅菌目的。
5.如果有臭味,有叩破的,用釀造醋點腳趾縫,擦腳。堅持一周,兩天見效。用釀造醋。 泡了以後,有醋味,沒有臭味。
特別省事,簡單,一袋醋夠用半年,強烈推薦試試!!
希望有幫助,希望有腳氣的朋友試試
1.黃豆米皮糠(民間方)
主治:腳氣。
配方:黃豆100克,米皮糖160克。
用法:將黃豆與米皮糠用水燉熟吃。
2.紅棗陳皮赤豆湯(民間方)
主治:腳氣腫痛。
配方:陳皮4克,赤豆70克,花生仁120克,紅棗10枚。
用法:將陳皮、赤豆、花生仁、紅棗用水煎煮熟食用。
按註:一方無陳皮,一方再加大蒜無陳皮。
3.麥芽煎(民間方)
主治:腳氣。
配方:麥芽適量。
用法:將麥芽用水煎服。
4.冬瓜赤小豆(民間方)
主治:腳氣。
配方:大冬瓜一個,赤小豆130克。
用法:將冬瓜切蓋去內瓤,裝入赤小豆,放糖水中煨熟淡食,或焙燥為丸食,或加水煮至爛熟,分二、三次食。
按註:一方無大冬瓜加蜂蜜也可。
5.皮骨黃豆(民間方)
主治:腳氣。
配方:黃豆100克,陳皮3克,羊腳骨150克。
用法:將黃豆、陳皮與羊腳骨用水燉爛,適加調味品鹽等食用。
按註:一方無黃豆。
6.青魚煮韭黃《民間便驗薈萃》
主治:腳氣。
配方:青魚500克,韭黃250克。
用法:青魚洗凈,加韭黃煮食。
7.白扁豆散(民間方)
主治:腳氣浮腫。
配方:白扁豆適量。
用法:磨成粉,飯前每次10克,用燈心草煎湯調服,每日3次。
8.花生紅棗鳳瓜湯《食療百病》
主治:腳氣。
配方:花生90克,紅棗10粒,雞腳10隻,瘦肉120克,陳皮1/4個。
用法:紅棗去核,與余料齊洗凈。雞腳連同瘦肉飛水沖凈。陳皮水先煲沸,加入各材料煲2~3小時,調味即可。佐餐食。
按註:一方不用雞腳、瘦肉,加飯豆。
9.米糠餅《食療大量病》
主治:腳病。
配方:米糠50克,麵粉50克,紅糖適量。
用法:麵粉與米糠加水合均勻,加入化好的紅糖,按常法煎成餅。當點心食。
10.穀皮糠粥《食療百病》
主治:腳氣病。
配方:粳米50克,新鮮穀皮糠適量。
用法:粳米洗凈煮為稀粥,待粥成時把穀皮糠調入粥中煮至粥稠。作早晚餐。
11.紫菜車前湯(民間方)
主治:濕性腳氣。水腫。
配方:紫菜、車前子適量。
用法:水煎服。 [編輯本段]【病因學】本病是由皮膚癬菌(真菌或稱黴菌)所引起的。足部多汗潮濕或鞋襪不通氣等都可誘發本病。皮膚癬菌常通過污染的澡堂、游泳池邊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腳盆而傳染。 [編輯本段]【預防】 女性在犯腳氣時脫鞋襪1.要保持腳的清潔乾燥,汗腳要治療。勤換鞋襪,趾縫緊密的人可用草紙夾在中間,以吸水通氣。鞋子要通氣良好。
2.不要用別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3.公用澡堂、游泳池要做到污水經常處理,用漂白粉或氯亞明消毒,要形成制度,以防相互傳染腳氣。
4.防鞋櫃傳染腳氣。
如果家中有人患腳氣,被真菌污染的鞋子在陰暗不通風的鞋櫃中,很容易使真菌大量繁殖。而且,散落在鞋櫃里的皮屑,也帶有很多真菌。本來很乾凈的鞋子,如果放在這樣的鞋櫃里,就可能沾染上帶菌的皮屑和被鄰近的「臟鞋」所污染,感染真菌,如果穿了這樣的鞋子,就可能患上腳氣或灰指(趾)甲。
因此,專家提醒說,腳氣患者不僅要積極用葯物治療上,平時更要注意清潔鞋襪,還要特別注意的是,鞋櫃也要經常通風、晾曬;如果鞋櫃不能移動,應定期用消毒液擦洗或是放入乾燥劑,祛除潮氣。
清潔鞋櫃的同時,別忘用干抹布把鞋子擦拭乾凈,並在鞋內塞入一些用香料、茶葉、竹炭做成的除臭包,以消除病菌、異味。
另外,選擇鞋櫃時注意,別挑選向里斜放式的,因為這種設計很不利於清潔,而向外斜放式的鞋櫃,易拿、易清理。
鞋櫃里存放的鞋,最好以家庭成員,分出不同的鞋區,如男用、女用、兒童用等區域,也可以按常用和不太常用來區分,以避免相互間傳染。
【注意事項】
</B>
1.要堅持用葯,足癬是一種慢性感染,真菌寄生角質層中生長繁殖。需長期用葯才能殺死它。
2.不要亂用葯。腳氣用葯最關鍵的是應分類型進行連貫正規的治療。有人用膚輕松等皮質類固醇葯膏來治療足癬,結果越治越擴展。有人將阿司匹林片壓碎撒在糜爛的足趾問,結果形成一個潰瘍,長期疼痛不愈。有很多人在皮膚形成紅癢斑塊時外用皮炎平軟膏是一個誤區,皮炎平軟膏中有大量的激素成分,而這正好是真菌的營養劑,所以在肯定是癬的情況下搽皮炎平,只會越搽越厲害。
3.用葯要根據病變的具體情況。破潰處不能用酊劑,皮膚變厚,裂口該用軟膏。破爛出水時應該到醫院,由醫生按照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治療。
4.足癬發生繼發感染時,局部出現急性炎症。就不能按一般足癬治療,應該先處理繼發感染。如有紅腫,局部可外用硼酸水或咬喃西林液冷溫敷可消炎消腫,必要時還要全身投用抗生素,並按照醫生囑咐適當休息。

③ 足浴用的材料有哪些

配方功效
足癬足癢汗腳臭腳
配方:黃柏、煅龍骨、明礬、槐花、五倍子、鬱金、丁香、苦參、大黃、地膚子、地榆。
功效:清熱解毒,收斂除濕,適用於足癬和汗腳所致的癢和臭,殺蟲止癢。
中老年腰腿痛
配方:防風、金毛狗脊、丹參、黃芪、當歸。
功效:益肝腎、補氣血、祛風濕、通經絡,適用於中老年的肝腎虛損,氣血不足、腰腿疼痛。
婦科養血滋陰
配方:丹參、炒酸棗仁、炒麥芽、炒谷芽、熟地黃、全當歸、山茱蓃、遠志、五味子、附子、白芍、枸杞子、菟絲子。
功效:養血滋陰,調補肝腎,適用於體弱身瘦,血虛不孕。
疏肝理氣
配方:當歸、陳皮、青皮、砂仁、紅曲、丁香、麥芽、枳殼、梔子、厚朴、藿香、木香。
功效:適用於中老年人肝鬱氣滯、脾胃不和所致消化不良、脅肋脹痛、大便溏薄。
緩解壓力
配方:桂皮、刺五加、甘草、人參葉、川芎、何首烏、益智仁、菟絲子。
功效: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適用於劇烈運動、長時間工作或體力勞動後、睡眠不足、思想壓力大。注意力不集中、全身疲乏無力肌肉酸痛、無食慾等慢性疲勞綜合症。
滋陰壯陽
配方:韭子、巴戟天、杜仲、黨參、黃芪、枸杞子、牛鞭、肉蓯蓉、熟地黃、菟絲子、生薑。
功效:溫腎補陽、強精壯陽。適用於腎陽虛引起的腰痛、脛骨無力、早泄、陽痿。
慢性支氣管炎
主要症狀:反復慢性咳嗽、咯痰、伴有氣喘等。且早咳嗽加重,痰多呈白色,稀薄或粘稠痰。
配方:枇杷葉、桑白皮、浙貝母、陳皮、半夏、魚腥草、桔梗、蘇子。
功效:主治慢性支氣管炎
失眠
主要症狀:不能正常入睡或醒後難以入睡。常見頭暈、心痛、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定等症。
配方:黃芪、白術、陂皮、黨參、當歸、甘草、升麻、柴胡。
功效:補中益氣,疏肝解郁。主治失眠症。
慢性胃病
主要症狀:慢性胃病一般包括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和胃神經官能症。慢性胃炎主要症狀為上腹痛,規律性不明顯,食後上腹不適、噯氣、惡心等。胃潰瘍多在食後2小時痛。十二指胃潰瘍多在夜間痛,食後緩解。胃神經官能症是一種胃神經功能性疾病,以胃痙攣疼痛突然劇烈為主症。
配方:藿香、佩蘭、雞蛋殼、當歸、陳皮、紅曲、砂仁、丁香。
功效:疏肝理氣,和胃止痛,行滯化濕。用治脾胃不和所致的消化不良,胃部脹痛等症。也適用於慢性胃炎。
高血脂症
配方:金櫻子、決明子、制首烏、生薏仁、茵陳、澤瀉、生山楂、柴胡、鬱金、酒大黃。
功效:滋陰降火,行滯通脈。主治高血脂症。
高血壓
清熱益氣 平肝潛陽 滋補肝腎 降壓熄風
功能:滋肝補腎,降壓熄風。主治原發性高血壓病引起的頭暈頭痛,煩躁易怒,腰膝酸痛等症。
配方:石決明,羅布麻葯,冢希薟草,桑寄生,丹參,白芍,漢防。
糖尿病
溫陽益血 活血通絡 清熱解毒 祛風除濕
功能:溫陽通絡,活血化瘀,發表散熱,止痛生肌。適用於糖尿病症狀。
配方:桂枝,生附片,丹參,忍冬藤,生黃芪,乳香,沒葯。
肥胖症
消水利腫 清熱除濕 降脂減肥 延年益壽
功能:利水消腫,降脂減肥,主治單純性肥胖症,高血脂,動脈硬化。
配方:黃精,乾薑,肉桂,冬瓜皮,普烏,槐角。
風濕性關節炎
溫陽散寒 祛風通絡 活血止痛 強筋健骨
溫陽散寒,祛風通絡,活血化瘀,適用於風濕性腰腿痛
功能:祛風散寒,活血通絡,除濕止痛,適用於風寒侵襲所致的筋骨疼痛及軟組織損傷後腫脹疼痛,慢性腰疼。
配方:苦參,蒼術,川椒,黃柏,防風,荊芥,甘草,當歸,牡丹皮。
更年期綜合症
滋補肝腎 平肝降火 滋陰潛陽 養血安神
滋補肝腎,平肝降火。主治更年期綜合症。
功能:清心,平肝,主治更年期綜合症;烘熱汗出,心煩易怒,口乾,失眠,心悸心慌。
配方:黃連,棗仁,麥冬,白芍,白薇,丹參,龍骨。
神經衰弱
滋腎養肝 益智安神 疏肝健脾 益氣補中
健脾養心,益智安神。適用於神經衰弱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疲乏無力。
功能:健脾養心,益智安神。適用於神經衰弱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疲乏無力以及腦功能減退等症狀。
神奇姜療
配方:乾薑,野菊花,蒼術,艾
姜療

姜療
葉,當歸,川芎,丁香,蒼耳子,薄荷。
功效:祛風驅寒,活絡通脈,溫中散寒,益氣養血,等凍瘡、血液循環不暢造成的四肢冰冷有特效。

④ 每天用什麼泡腳對關節炎有好處

1、當歸乾薑浴:暖身袪寒。
受到寒氣影響,寒底人士或氣血循環較差的人士怕冷的情況更為嚴重。除了進食溫熱補品如羊肉、鹿茸等補身外,不妨以一些溫熱活血的中葯來浸足浴,例如乾薑、附子和吳茱萸均是溫葯,具有散寒止痛和溫經通脈的功效,有助打通經脈,並幫助袪散寒氣,令身體溫熱。若能加強氣血循環,效果就相得益彰,可加入行氣活血的中葯如當歸和黨參等,令氣血暢順運行全身。
材料:
乾薑1兩、附子1兩、黨參1兩 、當歸1兩、吳茱萸5錢。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鍾,並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鍾。
功效:
行氣活血,暖身袪寒。
2、荊芥防風浴:預防外感。
天氣轉冷,稍一不慎,身體便容易受病邪,特別是風寒感冒更為普遍。想預防應不時用一些袪散風寒的中葯作食療,又或製成葯液浸浴或足浴,有助預防風寒感冒,在初發期間更能減低惡化機會。中葯如荊芥、防風、羌活和紫蘇葉等均是發汗解表的中葯,具有升散作用,即能透過發汗而袪除表邪,治療惡寒、發熱、頭痛等外感症狀。
材料:
羌活1兩、獨活1兩、防風1兩、荊芥1兩、紫蘇葉5錢。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鍾,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鍾。
功效:
辛溫解表,袪風防感。
3、川芎白芷浴:溫肺通鼻。
正值轉季,除了容易患上風寒感冒外,肺氣虛的人士受到秋燥和寒氣的入侵,特別容易引發鼻敏感,出現鼻塞、打噴嚏、流鼻水、頭暈頭痛等,要紓緩鼻敏感不適,在袪風散寒之餘,可配合一些宣肺通鼻的中葯作足浴,例如白芷、辛荑花、蒼耳子和藁本等。
白芷和藁本都能袪風散寒,而辛荑花和蒼耳子則有宣通鼻竅的功效,能舒緩風寒感冒的不適,特別能針對鼻塞和頭痛。
材料:
川芎1兩、白芷1兩、辛荑花1兩、蒼耳子1兩、藁本1兩。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鍾,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鍾。
功效:
宣肺通鼻,止眩止暈。
4、丁香胡椒浴:利水消腫。
除了怕冷外,不少人一年到晚都會受水腫困擾,特別是腳部浮腫。其實水腫的問題與肺、脾和腎都有關系,全身的水腫多與腎功能轉差有關,而脾虛與肺虛則會令水氣和濕氣容易積於腳部。胡椒具有行氣的作用,而澤蘭、益母草和赤小豆均有利水消腫的功效,配合溫腎助陽的丁香,以之浸腳,能增強整體機能,對去除水濕亦甚有幫助。
材料:
丁香5錢、胡椒5錢、澤蘭1兩、益母草1兩、赤小豆1兩。
做法: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鍾,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鍾。
功效:
溫腎袪寒,利水消腫。
足浴3大注意事項:
1.水的溫度要適中,不能過熱,以免燙傷,特別是老人家,應先以手試試水溫。
2.飯前飯後或過飢過飽均不宜。
3.患有心臟病、高血壓和出血病等人士未必適合足浴,應先諮詢中醫師的意見。

⑤ 丁香是什麼

丁香是一種常綠喬木,高10-20米。樹皮灰白而光滑;單葉大,葉對生,葉片革質,卵狀長橢圓形,全緣.密布油腺點,葉柄明顯。

葉芽頂尖。聚傘花序或圓錐花序,花為紅色或粉紅色;花3朵1組,花瓣4片,花蕾初起白色,後轉為綠色,當長到1.5至2厘米長時轉為紅色,花萼呈筒狀,萼托長,頂端4裂。

裂片呈三角形,鮮紅色,雄蕊多數,子房下位;漿果卵圓形,紅色或深紫色,內有種子1枚,呈橢圓形。花期 1-2月,果期6-7月。

(5)丁香浴足散擴展閱讀:

生長習性

原產於熱帶,喜熱帶海洋性氣候。喜生於高溫、潮濕、靜風、溫差小的熱帶雨林氣候環境中。較不耐低溫和乾旱,大風對丁子香的生長極不利,宜肥沃、深厚、疏鬆的土壤。

中國海南種植區,其年均氣溫23.1℃-24.4℃,月平均最高氣溫26.0℃-28.4℃,月平均最低氣溫16.7℃-18.8℃,年降雨量1330-2530mm。

溫度低於5℃時,嫩葉受害,落蕾,落花,達3℃時植株死亡。丁子香幼樹喜陰,不耐烈日曝曬,生長緩慢,成齡樹喜陽光,陽光充足才能早開花開花多。

⑥ 丁香怎麼辨別雌雄

翹嘴紅來鮊的生殖器外形,在自性成熟以後,用肉眼就能區分雌雄。
雌魚腹部有3個孔,即肛門、生殖孔和泌尿孔。泌尿孔在生殖孔突出的頂端,生殖孔開在泌尿孔和肛門之間。雄魚腹部只有兩個孔,即肛門和泌尿孔,它的泌尿孔僅為一小點,肉眼不易看出。
性腺發育成熟的親魚,雄魚的頭部、胸鰭、背部等處出現灰白色珠星,手摸頭部和體表時手感粗糙,生殖孔鬆弛,輕壓後腹部生殖孔內會有乳白色精液流出,且精液入水後能立即散開。雌魚的頭部和體表光滑,腹部膨大柔軟而富有彈性,卵巢輪廓明顯,卵巢下墜後有流動狀,生殖孔微紅。

⑦ 自製足浴包配方

泡腳是很多人都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因為泡腳之後,人的身體是很舒暢的。除此之外,用不同的葯材泡腳,還可以改善人體存在著的多種問題,改善人的體質,達到很好的保健功效。不過,不同體質的人需要配置不同的泡腳葯包。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怎樣配置泡腳葯包!

一、自製泡腳葯方

中葯泡腳的應用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早在3000年以前,我國人民就懂得用中葯泡腳的作用。古代宮廷中常以麝香;沉香或其他中葯配伍煎湯,使用中葯水進行泡腳,藉以醒腦提神、消除疲勞;民間則常用菖蒲、艾葉等煮水給小孩泡腳,以達到防疫、保健作用。

二、氣滯血淤型泡腳葯方
其症狀表現為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經血色暗而帶有血塊。針對此類症狀的人,應調和氣血,化淤止痛。因為「女子以肝為本」,泡腳所選葯物多以入足厥陰肝經的葯物為主,並加入適量的引經葯醋,如用青皮、烏葯、益母草各30克,川芎、紅花各10克。加入約兩升水,50毫升左右的醋,大火煮開,再用小火煎煮30分鍾,等葯冷卻至50℃時連渣倒入盆中泡腳,盆中葯液量應該浸沒踝關節,如果葯液不足量,可加適量溫水。腳在葯中不停地活動,讓足底接受葯渣輕微的物理刺激,每次30分鍾以上。
三、陽虛寒盛型泡腳葯方
其症狀表現為下腹冷痛,熱敷痛減,手腳發冷。需用溫經散寒的原理止痛。因為中醫有這樣一種說法:「腎主一身陽」,泡腳所選葯物應該多以入足少陰腎經的葯物為主,並加入適量引經葯鹹水,比如可用肉桂、丁香、烏葯、當歸、川芎各15克,乾薑、小茴、吳茱萸各6克,食鹽少許,煎水泡腳。
四、氣虧血虛型泡腳葯方
其症狀表現為經期或經後小腹隱隱作痛,用手按腹部也會有輕微的疼痛感,月經量少、色淡,需要通過補氣養血調經。中醫上稱作「脾統血」,泡腳所選葯物應該多以入足太陰脾經的葯物為主,並加入適量的引經葯甜水,比如可以用白芍、當歸、川芎、熟地、白術、杜仲、黃芪各15克,飴糖適量,煮水泡腳。

⑧ 泡腳的常用方法

第一,要選對泡腳桶。

既然是泡腳,就要體現出一個"泡"字來。泡腳不同於洗腳,"泡"在這里體現是,水要多,熱量要夠,時間要長。不能隨便拿一個盆放點水就行。那樣是起不到養生作用的,最多也就是洗腳,而不是泡腳。

正確的選擇是,買一個比較深的木桶,要能把小腿整個放進去的那種。為什麼要選擇木桶呢?一是比較容易保溫,二是貼近自然。

第二,要控制好時間

泡腳時間宜10-30分鍾。時間太短,沒有效果。時間太長水溫變涼,同樣效果不佳,還容易感染風涼,另外過長的時間也會增加心臟的負擔。

第三,要控制好溫度

水溫不要太熱,以40℃左右為宜

第四,要選對葯材

中葯泡腳的常用方為桂枝20克,麻黃、羌活、獨活各15克,紅花、細辛、艾葉各10克。如果你正在服食中葯,而用葯汁來泡腳,可以達到內外吸收、雙管齊下的效果。當然,用剩葯渣泡腳的前提是醫生開的中葯必須對症、有效

泡腳禁忌人群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應格外注意,如果有頭痛、胸悶的感覺、應暫時停止泡腳,馬上躺在床上休息。

⑨ 尋找最全的【民間足浴配方】

足浴配方

1、溫經通絡
桂枝20克,川椒、紅花、艾葉各10克。上葯擇凈,放入葯罐中,加水800-1000毫升,煎取400-600毫升,去渣取汁備用。每晚臨睡前置溫水約1000毫升,兌入葯汁約100-200毫升,將雙足浸入水中。每晚1次,連浸1-2個月。
2、桂枝20克,麻黃、羌活、獨活各15克,紅花、細辛、艾葉各10克。上葯擇凈,放入葯罐中,加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煮沸後倒入浴盆中,兌入溫水適量,將雙足浸入。每晚1次,每劑可用3天。連續應用1-2個月。
3、溫腎散寒,消除疲勞
威靈仙、伸筋草各20克,當歸15克,大青鹽(食鹽)25克。上葯擇凈,放入葯罐中,加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煮沸後倒入浴盆中,兌入溫水適量,將雙足浸入。邊洗邊搓,直至水加至踝關節以上,雙足暖和,皮膚發紅為止。每晚1次,每劑可用3天,連續使用1-2個月。
4、頭痛配方
白附子10克、川芎20克、白芷20克、細辛10克、蔥白5根。
5、咳嗽配方
黃麻10克、胡椒40粒、老薑30克、生白礬30克。
6、美容方
(1)鮮嫩絲瓜及新鮮葉藤等。能涼血解毒,美容護膚,防皺,殺菌消炎。防治皮膚粗糙,面疣,粉刺,毛囊炎。
(2)白芷、白芨、瓜蔞、白蘞等。可滋潤皮膚,消炎殺菌,防止皮膚萎黃、黯黑、粗糙及皮膚痤瘡。
7、失眠方
用葯:吳茱萸40g、米醋(白醋)適量。
用法:用吳茱萸煎汁,加入溫水,再加入米醋,配合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鍾,每日一次。
8、高血壓方
(1)磁石降壓方:
磁石18克、石決明18克、桑枝6克、枳殼6克、當歸6克、黨參6克、黃芪6克、烏葯6克、蔓荊子6克、白蒺藜6克、白芍6克、炒杜仲6克、牛膝6 克、獨活6克。
用法:前兩味葯先加水煎湯,再加其餘12味共煎,去渣取液,洗浴雙足,每日1次,每次約1小時,10日為一療程。為保持水溫,在洗浴過程中可適當添加熱水。
功效:鎮肝熄風,柔肝補腎,益氣養血。
主治:高血壓病引起的頭痛、眩暈、麻木等。一般用葯1-3次,血壓即可降至正常。
(2)雙桑湯:
桑枝、桑葉、茺蔚子各10-15克。
用法:加水1000毫升,浸泡5-10分鍾後,煎至600毫升,倒入浴盆中,待水溫為40℃-50℃。泡腳30-40分鍾,擦乾後就寢。每晚1次。
功效:疏風清肝,化瘀止痛。
主治:高血壓病等原因引起的頭痛,適用於肝陽上亢型高血壓。一般泡腳30分鍾後開始降壓,1小時後作用最強,維持4-6小時。若8小時後血壓回升,可煎湯第二次熏洗。
(3)牛膝鉤藤湯:
牛膝、鉤藤各30克。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時足浴,可不斷加熱水以保持水溫,加至盆滿為止。每日早起和晚睡前足浴。每次約30-40分鍾,以不適症狀減輕或消失為1療程,連續1-2個療程。
可平肝潛陽,引熱下行,適用於肝陽上亢型高血壓。
(4)決明降壓湯:
石決明24克,黃芪、當歸、牛膝、生牡蠣、白芍、玄參、桑枝、磁石、補骨脂、丹皮、烏葯、獨活各6克。其中,石決明、牡蠣、磁石先煎30-60分鍾,取其煎液加溫水適量,入浴盆足浴,每次1小時,每日1次,每次1劑,連續7-10劑。
可平肝潛陽,適用於高血壓頭暈頭痛,小便短少,肢體水腫,麻木等。
(5)羅布麻葉15克、杜仲6克、牡蠣15克、夜交藤10克、吳茱萸10克
功效:平肝潛陽,安神鎮靜。
主治:高血壓病引起的頭痛、眩暈。
9、痛經方
益母草30g、菊花15g、黃岑15g 、夜交藤15g。
水煎,去渣,混入溫水用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鍾,每日一次。
10、便秘方
花椒、姜、鹽、醋、小茴香等,每晚睡覺浴足並按摩
11、糖尿病方
糖尿病足是一類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和外周血管病變基礎上,由於足應力、外傷、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嚴重下肢病變的總稱。
在它的無壞疽期,對於那些患足涼麻,色蒼白或蒼黃、紫暗的患者,即可以採用中葯浸浴泡法,通過皮膚透皮吸收達到溫經、活血、止痛、改善循環的作用。
(1)金銀花、紫丹參、乳香、沒葯、黃柏、苦參、川芎等。
用此方足浴可起到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糖尿病足早期下肢疼痛跛行者。(如有皮膚潰爛則禁用)
(2)蘇木30 g,透骨草15 g,地龍15 g,木瓜20 g,雞血藤30 g,路路通15 g,白芥子15 g,桑枝30 g,川芎20 g。
用法:加水煎煮成4000 ml,每日1劑,葯水浸泡踝關節以上10 cm,每次30 分鍾,每日2次。水溫在38 ℃-40 ℃為宜,療程為3周。
(3)黃芪30g、苦參30g、赤芍30g、忍冬藤60g、黃柏30g、丹皮20g、蘇木20g、金銀花20g、桂枝30g、細辛20g、丹參30g、土茯苓20g、蒼術20g、牛膝30g、獨活20g、透骨草20g、姜10g、當歸20g、乾花椒6g、伸筋草20g、附子5g、川芎10g、紅花15g、蒲公英20g、雞血藤30g
用法:將上葯研成末裝袋,每袋30g,用開水沖泡30分鍾。
12、慢性支氣管炎
魚腥草150g,蟬蛻20g、麻黃50g、細辛100g。
水煎,先趁熱用葯蒸氣 薰鼻,待水溫適當時,進行足浴。每日1-2次。
13、中老年足跟痛
當歸30g、威靈仙30g、乳香15g、沒葯15g、梔子15g。
水煎、每日2-3次。
14、足癬
皂角刺15g、大楓子15g、大黃15g、黃柏15g、蒼術15g。方法同上。
15、足凍瘡
當歸15g、紅花15g、花椒15g、鮮蘿卜200g。
方法同上。
16、足皸裂
陳皮30g、蔥白15g。方法同上。
17、行氣活血,暖身祛寒
乾薑1兩、附子1兩、黨參1 、當歸1兩、吳茱萸5錢
做法: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鍾,並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鍾。
18、辛溫解表,祛風防感
姜活1兩、獨活1兩、防風1兩、荊芥1兩、紫蘇葉5錢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鍾,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鍾。
19、宣肺通鼻,止眩止暈(溫肺通鼻)
川芎1兩、白芷1兩、辛荑花1兩、蒼耳子1兩、蒿本1兩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鍾,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鍾。
20、溫腎祛寒,利水消腫
丁香5錢、胡椒5錢、澤蘭1兩、益母草1兩、赤小豆1兩
清水8碗加材料煲45分鍾,隔渣取液,待暖,浸足20~30分鍾。
21、保健足浴配方
當歸15克、黃芪20克、紅花10克、蘇木10克、澤蘭10克、生地10克、川椒10克、葛根15克、細辛6克、黃芩15克、伸筋草15克、酸棗仁15克,煎湯涼置45攝適度浴足。

⑩ 腳趾之間有死皮.天熱就出現了.夏天有時還很癢.洗過澡後有發白的死皮.就腳趾那一塊有.其他地方沒有.

【概述】
腳氣是一種極常見的真菌感染性皮膚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腳氣,只是輕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減輕,也有人終年不愈。
腳氣是足癬的俗名。有的人把「腳氣」和「腳氣病」混為一談,這是不對的。醫學上的「腳氣病」是因維生素B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而「腳氣」則是由真菌(又稱毒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種常見皮膚病。洗腳盆及擦腳毛巾應分別使用以免傳染他人。足癬如不及時治療,有時可傳染至其它部位,如引起手癬和甲癬等,有時因為癢被抓破,繼發細菌感染,會引起嚴重的並發症。
中醫稱腳氣為「腳弱」。《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風毒腳氣方》:「然此病發,初得先從腳起,因即脛腫,時人號為腳氣。深師雲:腳弱者,即其義也」。

[編輯本段]【中醫描述】
腳氣,病名。即《肘後備急方》卷三。古風緩風、壅疾,又稱腳弱。因外感濕邪風毒,或飲食厚味所傷,積濕生熱,流注腿腳而致病。其證先見腿腳麻木,酸痛,軟弱無力,或攣急,或腫脹,或萎枯,或發熱,進而入腹攻心,小腹不仁,嘔吐不食,心悸,胸悶,氣喘,神志恍惚,語言錯亂等。治宜宣壅逐濕為主,或兼祛風清熱,調血行氣等法。《醫學正傳·腳氣》:「故為治者,宜通用蒼術、白術之類以治其濕,知母、黃柏、條芩之類以去其熱,當歸、芍葯、生地黃之類以調其血,木瓜、檳榔之類以行其氣,羌活、獨活以利關節而散風濕,兼用木通、防己、川牛膝之類引葯下行及消腫去濕。」常用方劑如雞鳴散、濟生檳榔湯、防己飲等。《肘後備急方》、《備急千金要方》等方書中,有大豆、烏豆、赤豆治腳氣的記載,可用作輔助療法。腳氣有干腳氣、濕腳氣之分。濕腳氣中又有寒濕腳氣、濕痰腳氣、濕熱腳氣、濕毒腳氣等。此外,還有風毒腳氣、瘴毒腳氣、腳氣沖心、腳氣入腹、腳氣迫肺等多種類型。又有按六經分類者。
[編輯本段]【干腳氣】
病名。腳氣病之一。指腳氣之足膝不腫者。見《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五。因素體陰虛內熱,濕熱、風毒之邪從熱化,傷及營血,筋脈失養,證見足脛無力,麻木酸痛,攣急,腳不腫而日見枯瘦,飲食減少,小便熱赤,舌紅,脈弦數等。治宜宣壅化溫,和營清熱,用加味蒼柏散或生乾地黃丸等方。
[編輯本段]【診斷】
醫學上通常將腳氣分三型:糜爛型、水皰型、角化型腳氣。
1.糜爛型:好發於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初起趾間潮濕,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皰,乾涸脫屑後,剝去皮屑為濕潤、潮紅的糜爛面,有奇癢,易繼發感染。
2.水皰型:好發於足緣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有的可融合成大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搔抓後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發於足跟。主要表現為皮膚粗厚而乾燥,角化脫屑、瘙癢,易發生皸裂。本型無水皰及化膿,病程緩慢,多年不愈。
[編輯本段]【治療方法】
1.家庭用葯
(1)糜爛型:先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1%雷佛奴爾溶液浸泡,然後外塗龍膽紫或腳氣粉,每日2次,待收干後再外搽腳氣靈或癬敵葯膏,每日2次。
(2)水皰型:每日用熱水泡腳後外搽克霉唑癬葯水或復方水楊酸酊劑一次。皮干後再搽腳氣靈或癬敵膏。
(3)角化型:可外用復方苯甲酸膏或與復方水楊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最好塗葯後用塑料薄膜包紮,使葯物浸入厚皮,便於厚皮剝脫。
(4)近年來臨床上應用足光粉治療各型腳氣,療效顯著,每晚泡腳一次,3次奏效。具體用法可見說明。
2.中葯及偏方
(1)枯礬、黃柏、五倍子、烏賊骨,任選一種研末備用,洗凈腳後撒於患處。適用於糜爛型。
(2)苦參、白蘚皮`馬齒莧、車前草各30克,蒼術、黃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對水皰型或有感染時應用有良好效果。
(3)白鳳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選—種,放入半斤醋內,浸泡一天後,於每晚臨睡前泡腳20分鍾。連續治療7天,對角化型有良效。
(4)木瓜30克,甘草30克。將上葯水煎取汁,侯溫後足浴5—10分鍾,每日2次,每天1劑,連續5—10天。
(5)藿香30克,黃精、大黃、皂礬各12克,米醋1000毫升。將上葯切碎置米醋中密封浸泡一周後;去渣,備用(浸泡時每天搖動數次).使用時取葯液每天浸泡2—3次,每次20—30分鍾,連續5—天。
(6)丁香15克,苦參、大黃、明礬、地膚子各30克,黃柏、地榆各20克。上葯水煎取汁,而後將葯液候溫洗足,每次10—15分鍾,每日5—6次,每日1劑,每劑可用2次。
(7)葛根,白礬、千里光各等量。將上葯烘乾研末,密封包裝,每袋約重40克,每次取粉劑1袋倒入盆中,加溫水約1000~2000毫升,混勻足浴,每次20分鍾,7日為1療程,連續1—2個療程。
(8)白鮮皮40克,苦參、黃柏、蒼術各30克,防風20克,荊芥穗、枯礬各10克,蛇床子、地膚子、黃精、藿香各50克,蔥白4枚。上葯加水約3000毫升煮沸,待溫時將雙腳浸泡在溫液中lO—15分鍾,每日2次,一般用葯4-5劑即可。[1]
3.腳氣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應避免搔抓,如不及時治療,有時可其它部位,如引起手癬和甲癬等,有時因為癢被抓破,繼發細菌感染,會引起嚴重的並發症。洗腳盆及擦腳毛巾應分別使用以免傳染他人。
4.用葯治療的同時,對病人穿的鞋襪要進行消毒處理。可用日光曝曬或開水燙洗,最好用布塊蘸10%福爾馬林液塞入鞋中,裝入塑料袋封存48小時,以達滅菌目的。
5.如果有臭味,有叩破的,用釀造醋點腳趾縫,擦腳。堅持一周,兩天見效。用釀造醋。 泡了以後,有醋味,沒有臭味。
特別省事,簡單,一袋醋夠用半年,強烈推薦試試!!
希望有幫助,希望有腳氣的朋友試試
1.黃豆米皮糠(民間方)
主治:腳氣。
配方:黃豆100克,米皮糖160克。
用法:將黃豆與米皮糠用水燉熟吃。
2.紅棗陳皮赤豆湯(民間方)
主治:腳氣腫痛。
配方:陳皮4克,赤豆70克,花生仁120克,紅棗10枚。
用法:將陳皮、赤豆、花生仁、紅棗用水煎煮熟食用。
按註:一方無陳皮,一方再加大蒜無陳皮。
3.麥芽煎(民間方)
主治:腳氣。
配方:麥芽適量。
用法:將麥芽用水煎服。
4.冬瓜赤小豆(民間方)
主治:腳氣。
配方:大冬瓜一個,赤小豆130克。
用法:將冬瓜切蓋去內瓤,裝入郝小豆,放糖水中煨熟淡食,或焙燥為丸食,或加水煮至爛熟,分二、三次食。
按註:一方無大冬瓜加蜂蜜也可。
5.皮骨黃豆(民間方)
主治:腳氣。
配方:黃豆100克,陳皮3克,羊腳骨150克。
用法:將黃豆、陳皮與羊腳骨用水燉爛,適加調味品鹽等食用。
按註:一方無黃豆。
6.青魚煮韭黃《民間便驗薈萃》
主治:腳氣。
配方:青魚500克,韭黃250克。
用法:青魚洗凈,加韭黃煮食。
7.白扁豆散(民間方)
主治:腳氣浮腫。
配方:白扁豆適量。
用法:磨成粉,飯前每次10克,用燈心草煎湯調服,每日3次。
8.花生紅棗鳳瓜湯《食療百病》
主治:腳氣。
配方:花生90克,紅棗10粒,雞腳10隻,瘦肉120克,陳皮1/4個。
用法:紅棗去核,與余料齊洗凈。雞腳連同瘦肉飛水沖凈。陳皮水先煲沸,加入各材料煲2~3小時,調味即可。佐餐食。
按註:一方不用雞腳、瘦肉,加飯豆。
9.米糠餅《食療大量病》
主治:腳病。
配方:米糠50克,麵粉50克,紅糖適量。
用法:麵粉與米糠加水合均勻,加入化好的紅糖,按常法煎成餅。當點心食。
10.穀皮糠粥《食療百病》
主治:腳氣病。
配方:粳米50克,新鮮穀皮糠適量。
用法:粳米洗凈煮為稀粥,待粥成時把穀皮糠調入粥中煮至粥稠。作早晚餐。
11.紫菜車前湯(民間方)
主治:濕性腳氣。水腫。
配方:紫菜、車前子適量。
用法:水煎服。
[編輯本段]【病因學】
本病是由皮膚癬菌(真菌或稱黴菌)所引起的。足部多汗潮濕或鞋襪不通氣等都可誘發本病。皮膚癬菌常通過污染的澡堂、游泳池邊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腳盆而傳染。
【預防】
女性在犯腳氣時脫鞋襪 1.要保持腳的清潔乾燥,汗腳要治療。勤換鞋襪,趾縫緊密的人可用草紙夾在中間,以吸水通氣。鞋子要通氣良好。
2.不要用別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3.公用澡堂、游泳池要做到污水經常處理,用漂白粉或氯亞明消毒,要形成制度,以防相互傳染腳氣。
4.防鞋櫃傳染腳氣
如果家中有人患腳氣,被真菌污染的鞋子在陰暗不通風的鞋櫃中,很容易使真菌大量繁殖。而且,散落在鞋櫃里的皮屑,也帶有很多真菌。本來很乾凈的鞋子,如果放在這樣的鞋櫃里,就可能沾染上帶菌的皮屑和被鄰近的「臟鞋」所污染,感染真菌,如果穿了這樣的鞋子,就可能患上腳氣或灰指(趾)甲。
因此,專家提醒說,腳氣患者不僅要積極用葯物治療上,平時更要注意清潔鞋襪,還要特別注意的是,鞋櫃也要經常通風、晾曬;如果鞋櫃不能移動,應定期用消毒液擦洗或是放入乾燥劑,祛除潮氣。
清潔鞋櫃的同時,別忘用干抹布把鞋子擦拭乾凈,並在鞋內塞入一些用香料、茶葉、竹炭做成的除臭包,以消除病菌、異味。
另外,選擇鞋櫃時注意,別挑選向里斜放式的,因為這種設計很不利於清潔,而向外斜放式的鞋櫃,易拿、易清理。
鞋櫃里存放的鞋,最好以家庭成員,分出不同的鞋區,如男用、女用、兒童用等區域,也可以按常用和不太常用來區分,以避免相互間傳染。
【注意事項】
1.要堅持用葯,足癬是一種慢性感染,真菌寄生角質層中生長繁殖。需長期用葯才能殺死它。
2.不要亂用葯。腳氣用葯最關鍵的是應分類型進行連貫正規的治療。有人用膚輕松等皮質類固醉葯膏來治療足癬,結果越治越擴展。有人將阿司匹林片壓碎撒在糜爛的足趾問,結果形成一個潰瘍,長期疼痛不愈。有很多人在皮膚形成紅癢斑塊時外用皮炎平軟膏是一個誤區,皮炎平軟膏中有大量的激素成分,而這正好是真菌的營養劑,所以在肯定是癬的情況下搽皮炎平,只會越搽越厲害。
3.用葯要根據病變的具體情況。破潰處不能用酊劑,皮膚變厚,裂口該用軟膏。破爛出水時應該到醫院,由醫生按照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治療。
4.足癬發生繼發感染時,局部出現急性炎症。就不能按一般足癬治療,應該先處理繼發感染。如有紅腫,局部可外用硼酸水或咬喃西林液冷溫敷可消炎消腫,必要時還要全身投用抗生素,並按照醫生囑咐適當休息。
【治腳氣誤區】
誤區一拒絕葯物治療:皮膚受到這些刺激後瘙癢更加劇,形成越抓越癢,越癢越抓的惡性循環,直到抓破方可止癢。這樣手上及指甲里的細菌、污垢自然而然落到病灶區內,容易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所以,一旦發現腳氣,就要及早使用葯物治療。
誤區二隨意用葯塗抹:很多人覺得看看廣告,隨便到葯店買點葯就行了。其實這樣極有可能誤診,延誤治療。患者要到正規醫院的皮膚科先確診,再按醫生推薦的治療方法科學治療

熱點內容
法律七夕 發布:2025-08-13 22:56:28 瀏覽:804
泰國百合電影最新 發布:2025-08-13 22:56:13 瀏覽:156
我是孤獨的一朵野花是什麼歌 發布:2025-08-13 22:55:16 瀏覽:912
七夕特訓券 發布:2025-08-13 22:51:52 瀏覽:613
繼木微盆景 發布:2025-08-13 22:50:24 瀏覽:597
皺紙綠植 發布:2025-08-13 22:50:12 瀏覽:832
博蘭小樹盆景 發布:2025-08-13 22:30:53 瀏覽:605
錄情人節視頻 發布:2025-08-13 22:17:16 瀏覽:354
茶花長螞蟻 發布:2025-08-13 22:01:06 瀏覽:754
彌生櫻花粉 發布:2025-08-13 22:01:06 瀏覽: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