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芷蘭花
① 電視劇《蘭花香》的大結局是什麼
君蘭為了救丁香,去見秦剛,並忍痛在協議書上簽字。秦剛突然命版人對君蘭開槍,君竹權趕到,卻被人開槍打中,他被送往醫院,但最終還是死了,湯家人都很傷心。尤其是君蘭,丁香勸慰他。葉愛卿對丁香的態度也有所轉變。方儀此時為得到君蘭已逐漸瘋狂,她決定設計殺害丁香,丁香應約前來,目睹了方儀瘋狂的行為。還好君蘭他們帶著巡捕房的人趕到,方儀跳下了山崖。湯聚祥的生意步入正軌,君蘭一家三口也終於走到一起。
② 《離騷》內關於蘭花的詩句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於孟陬[zōu]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hù]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汩[yù]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qiān pí]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昔三後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
雜申椒與菌桂兮,豈惟紉夫蕙茝[chǎi]!
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jié]紂之昌披兮,夫惟捷徑以窘步。
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jì]怒。
余固知謇謇[jiǎn]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為正兮,夫惟靈修之故也。
(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化。
余既滋蘭之九畹[wǎn]兮,又樹蕙之百畝。
畦[qí]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
冀枝葉之峻茂兮,願俟時乎吾將刈[yì]。
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huì]。
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
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
忽馳騖[wù]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kuā]以練要兮,長顑[kǎn]頷[hán]亦何傷!
攬木根以結茞[chén]兮,貫薜荔之落蕊。
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纚[lí]。
謇[jiǎn]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雖不周於今之人兮,願依彭咸之遺則。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革幾}[jī]羈兮,謇[jiǎn]朝誶[suì]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xiāng]兮,又申之以攬茝[chǎi]。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盪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zhuó]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miǎn]規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鬱邑余侘傺[chà chì]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kè]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鷙[zhì]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yuán]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步余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jì]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女嬃[xū]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日鯀婞直以亡身兮,終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jiǎn]而好修兮,紛獨有此姱[kuā]節!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獨離而不服。
眾不可戶說兮,孰雲察余之中情?
世並舉而好朋兮,夫何煢[qióng]獨而不予聽!
依前聖以節中兮,喟[kuì]憑心而歷茲!
濟沅[yuán]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敶[chén]詞:
啟九辯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
不顧難以圖後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羿淫游以佚畋[tián]兮,又好射夫封狐。
國亂流其鮮終兮,浞[zhuó]又貪夫厥家。
澆身被於強圉[yǔ]兮,縱欲而不忍。
日康娛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顛隕。
夏桀之常違兮,乃遂焉而逢殃。
後辛之菹醢[zū hǎi]兮,殷宗用而不長。
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
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
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
夫維聖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
夫孰非義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阽[diàn]余身而危死兮,攬余初其猶未悔!
不量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zū hǎi]。
曾歔欷余鬱邑兮,哀朕時之不當。
攬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陳辭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駟玉虯以乘鷖[yī]兮,溘埃風余上征。
朝發軔於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
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
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yān zī]而勿迫。
路曼曼(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飲余馬於咸池兮,總余轡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
鸞皇為余先戒兮,雷師告余以未具。
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
飄風屯其相離兮,帥雲霓而來御。
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陸離其上下。
吾令帝閽[hūn]開關兮,倚閶闔[chāng hé]而望予。
時曖曖其將罷兮,結幽蘭而延佇。
世溷[hùn]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將濟於白水兮,登閬[làng]風而紲馬。
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
溘[kè]吾游此春宮兮,折瓊枝以繼佩。
及榮華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詒。
吾令豐隆乘雲兮,求宓[mì]妃之所在。
解佩纕[xiāng]以結言兮,吾令謇[jiǎn]修以為理。
紛總總其離合兮,忽緯繣[huà]其難遷。
夕歸次於窮石兮,朝濯發乎洧[wěi]盤。
保厥美以驕傲兮,日康娛以淫游。
雖信美而無禮兮,來違棄而改求。
覽相觀於四極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瑤台之偃蹇[jiǎn]兮,見有娀[sōng]之佚女。
吾令鴆[zhèn]為媒兮,鴆告余以不好。
雄鳩之鳴逝兮,余猶惡其佻巧。
心猶豫而狐疑兮,欲自適而不可。
鳳皇既受詒兮,恐高辛之先我。
欲遠集而無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遙。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拙兮,恐導言之不固。
世溷濁而嫉賢兮,好蔽善而稱惡。
閨中既邃遠兮,哲王又不寤。
懷朕情而不發兮,余焉能忍而與此終古?
索瓊茅以筳篿[tuán]兮,命靈氛為余占之。
曰:「兩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思九州之博大兮,豈惟是其有女?
卜 :「勉遠逝而無狐疑兮,孰求美而釋女?
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
世幽昧以昡曜兮,孰雲察余之善惡?
民好惡其不同兮,惟此黨人其獨異!
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
覽察草木其猶未得兮,豈珵美之能當?
蘇糞壤以充禕兮,謂申椒其不芳。
欲從靈氛之吉占兮,心猶豫而狐疑。
巫咸將夕降兮,懷椒糈而要之。
百神翳[yì]其備降兮,九疑繽其並迎。
皇剡剡[yǎn]其揚靈兮,告余以吉故。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湯禹儼而求合兮,摯咎繇[yáo]而能調。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說操築於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
呂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舉。
寧戚之謳歌兮,齊桓聞以該輔。
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
恐鵜鴃[jué]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
何瓊佩之偃蹇[jiǎn]兮,眾薆[ài]然而蔽之。
惟此黨人之不諒兮,恐嫉妒而折之。
時繽紛其變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
豈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余以蘭為可恃兮,羌無實而容長。
委厥美以從俗兮,苟得列乎眾芳。
椒專佞以慢慆[tāo]兮,樧[shā]又欲充夫佩幃。
既干進而務入兮,又何芳之能祗[zhī]?
固時俗之流從兮,又孰能無變化?
覽椒蘭其若茲兮,又況揭車與江離?
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歷茲。
芳菲菲而難虧兮,芬至今猶未沬。
和調度以自娛兮,聊浮游而求女。
及余飾之方壯兮,周流觀乎上下。
靈氛既告余以吉占兮,歷吉日乎吾將行。
折瓊枝以為羞兮,精瓊爢[mí]以為粻。
為余駕飛龍兮,雜瑤象以為車。
何離心之可同兮,吾將遠逝以自疏。
邅[zhān]吾道夫昆侖兮,路修遠以周流。
揚雲霓之晻藹兮,鳴玉鸞之啾啾。
朝發軔於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極。
鳳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
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與。
麾蛟龍使梁津兮,詔西皇使涉予。
路修遠以多艱兮,騰眾車使徑待。
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為期。
屯余車其千乘兮,齊玉軑而並馳。
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旗之委蛇。
抑志而弭節兮,神高馳之邈邈。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偷樂。
陟[zhì]升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
僕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
亂曰: 已矣哉!
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
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譯文:001、高陽帝的後人兮,伯庸是我父親(一說皇考為先祖)。002、就在虎年虎月兮,正虎日我降臨。003、父親算我生辰兮,給我起了好名:004、大名叫正則兮,表字叫靈均。005、天賦內美又修能兮,肩大任常在心。006、披江離和香芷兮,紉秋蘭做佩巾。007、怕時光如流水兮,知道歲月最無情。008、朝摘山上木蘭兮,晚拔洲畔冬青。009、日月永遠輪替兮,春已去秋又到。010、看草木正凋零兮,怕美人將衰老。011、不能吐故納新兮,何不先改法度?012、快騎龍馬騰躍兮,來我在前引路!013、先王品性高潔兮,群芳環繞追逐。014、花椒玉桂陪伴兮,百草把清香吐!015、堯舜正直節制兮,總能走在正途。016、桀紂無良妄行兮,抄捷徑必然困步。017、那黨人苟且偷安兮,專走險窄暗路。018、不怕自身遭殃兮,怕皇車墜塵土!019、我四方急奔走兮,繼續前王勇武。020、王不察我的忠誠兮,反信讒而惱怒。021、我知道直諫會惹禍兮,但骨鯁必須吐。022、請讓蒼天作證兮,我永是王的忠僕。023、約定黃昏為期兮,您卻中途改路!024、當初定下國策兮,又後悔全不顧。025、被流放不難過兮,傷心王的反復。026、種下蘭花數百畝兮,又種香蕙百畝。027、分種芍葯揭車兮,間種杜衡香芷。028、希望枝高葉茂兮,等到成熟可收集。029、花謝根萎不傷心兮,悲哀雜草排斥。030、貪婪小人如雜草兮,侵地搶肥不止。031、以己之心度人心兮,對我諸多猜忌。032、忽然群起攻擊兮,實在始料不及。033、覺得日漸衰老兮,恐怕修名不立。034、朝飲木蘭花滴露兮,晚食秋菊落花瓣。035、若036、環樹根扎香芷兮,再穿上薜荔花。037、彎桂枝織香蕙兮,吊一束胡繩草。038、效法先王冠帶兮,絕非世俗妝容。039、雖許多人未理解兮,願繼承彭咸遺風。040、長嘆息擦眼淚兮,這一生多艱難。041、我雖然自律廉潔兮,難避朝責夕貶。042、罵我戴香芷冠兮,扯斷我蕙佩帶。043、這是我心頭愛兮,雖九死不悔佩戴。044、怨王見事不明兮,始終不察內情。045、他們是妒忌美女兮,在造謠說她荒淫。046、工於心計取巧兮,先違規後反告。047、有意歪曲事實兮,合謀預設圈套。048、憂郁煩悶失意兮,此時令我獨困窮途。049、寧肯暴死拋屍兮,也不肯如此歹毒。050、猛禽不合群兮,今天也像遠古。051、圓孔怎配方榫兮,不同向怎能同路?052、我屈心抑志兮,我吞怨忍辱。053、保清白慷慨死兮,報答先王眷顧。
③ 屈原為何鍾情於香草美女
一 說香草——惟草木之零落
《離騷》屢言以香草為一身佩飾,起筆實敘天賦「內美」,「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徒然虛筆設喻,謂「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江離、辟芷、秋蘭三種植物,王逸《章句》均注曰「香草」,並說明取喻含義說:「言己修身清潔,乃取江離、辟芷,以為衣裳;紉索秋蘭,以為佩飾;博採眾善,以自約束也」。王逸《章句》把屈原筆下凡香草佩飾歸結到「自約束」,是對文句獨立解釋的傳統章句之學的結果,因為可以不必理會上下文以及全篇語境,這種注釋只能傳達注者的概念,屈原是否欲表達「自約束」的訊息,循覽上下文便豁然。
《離騷》運筆至「昔三後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王逸注眾芳為「諭群賢」。屈原此下虛筆設喻:「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茝?」王逸《章句》說明取義:「蕙茝皆香草,以諭賢者。言禹、湯、文王,雖有聖德,猶雜用眾賢,以致於治,非獨索蕙茝,任一人也。」在此,香草均是比喻賢能的人物,前面說及「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句的香草,亦不會是自喻。
屈原又縱筆寫道:「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冀枝葉之峻茂兮,願俟時乎吾將刈;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所及的蘭、蕙、留夷、揭車、杜衡、芳芷,王逸注皆謂「香草」,這些植物各有特性,可以入葯,比喻各懷才具的諸色人才,用王逸的說法是「眾賢志士」。則「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句三種香草,自然是此「眾賢志士」,並非自喻性質的「自約束」。此句應理解為結交賢士,物以類聚,屈原申明自己擁有過人的稟賦和德行,與善類同行,共襄國政。辭賦運筆的特點是敷張揚厲,乘勢開拓文意。若依王逸的解讀,文意便突然剎住,了無氣勢。如果把佩飾香草理解為朋友相磋切責善內涵,文意既涵「內美」而得開展,且下文述及兩處香草比喻句又復互相貫通呼應。屈原於《離騷》寫道:「□木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蕊,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雖不周於今天之人兮,願依彭咸之遺則。」這兩節文字先虛喻,然後實筆,主意在取法前賢,木根、蘭茝、薜荔、菌桂、蕙、胡繩等,王逸俱明言「香草」,這些香草用以比喻古代眾賢士,為「法夫前修」立勢。《離騷》「香草」設喻,或比況當世賢德,或喻指古代賢人,隨文見意,但都不是自況。
《離騷》中提及以荷花蓮葉製作衣裳的設喻,文雲:「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芰荷、芙蓉王逸沒有註明是香草。值得注意的是前文所及的諸種香草,或用於佩掛飾物,或用於盛載香袋,不會用以縫制衣裳。裝飾性質的東西可缺,但衣裳用以蔽體,絕不可缺,這對守禮重美的屈原更為重要。因此,荷之於其他香草,地位更為特出。朱熹《集注》謂「此與下章即所謂修吾初服也」,以荷喻自己本初職志用心,一再表明不改正道直行之道,荷中通外直,出污泥而不染,最恰切形容屈原自身的素質。
於《離騷》所敘諸種植物之中,屈原用以自喻品德的只有荷,注家稱為香草的諸種植物,一概比喻賢能志士,非用以自況。植物總又隨季候時節榮枯,不能長期保持最佳的生存狀態;材質毀頹變壞,這是屈原痛心的:「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芳草被野草掩蓋,不能彰顯特長,固然令屈原見之悲哀,但最令屈原絕望的,是「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洪興祖《補注》雲:「蕭艾賤草,以喻不肖」,正是王逸所說「失其本性」,「君子更而為小人,忠信更而為偽佞」;屈原切責這種見利忘義而迷失人性以至顛倒是非混淆黑白的變質行為:「既於進而務入兮,又何芳之能祗,固時知之流從兮,又孰能無變化!」把「香草」質變的根源,揭露無遺。向來堅持「初服」、不改素志的屈原,又怎可能以這些隨時質變的香草自喻呢?以香草為屈賦中自寄理想的象徵,實有違屈原心志。
二 說美人——恐美人之遲暮
屈原《離騷》開端以低徊哀傷的筆致寫道:「日月忽其不掩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王逸《章句》謂:「美人,謂懷王也;人君服飾美好,故言美人也。」以人君冠冕堂煌華美,美人之義取於服飾;這種隨文生訓,不免牽強。洪興祖《補注》謂:「屈原有以美人喻君者,『恐美人之遲暮』是也;有喻善人者,『滿堂兮美人』是也;有自喻者,『送美人兮南浦』是也。」 《補注》意在歸納屈賦「美人」的取義,喻善人及自喻例俱見《九歌》,至於本句,亦同意王逸訓解。
「惟草木之零落兮」慨嘆身旁賢智之士質變枯落,開啟下文香草榮枯的敷敘;緊接的「恐美人之遲暮」,連類筆觸,正為下文「求女」立勢。從語境筆勢來考察,本句以美人喻懷王,終嫌突兀;若論尊卑,亦不應廁懷王於眾賢士之下;屈原恪守禮義,這方面是有絕對的自覺的。屈原縱筆至闖天門而不納的失望之餘,更求人間傳說的古代美人,「及榮華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詒」,並結情愫以成家,紓解朝廷上失意的孤獨感,尋求精神上的共鳴和慰藉。這是無可奈何、等而求次的抉擇,但依然受制於時機,「遲暮」表明時間之緊迫,不容鬆懈;「及榮華之未落」申明必須抓緊時機,否則美人之美將隨時間而消失。因此,「美人」之為屈原心儀的美女,前後文意互相呼應,與前句「草木」的取義亦輕重得當。
《離騷》敘筆至「求女」的過程,也是一連串的挫折。先求宓妃,但「雖信美而無禮兮,來違棄而改求」,申明求女非徒漁色,宓妃固然外貌吸引,可惜用情不專,「夕歸次於窮石兮,朝濯發乎洧盤」,既為帝嚳妻,又與後羿染,「保厥美而驕傲兮,日康娛以淫游」,行為放浪,絕不可能理解和欣賞屈原忠耿專一而守禮的稟性,勉強求合,對紓解失意的心境毫無好處,屈原只有放棄這次機會而他求。筆墨落到簡狄身上,卻以媒母從中阻梗,帝嚳已先屈原而得到簡狄,第二次求女又告落空。經過兩次失敗,屈原已跡近心灰意冷;趁帝少康尚未和有虞氏二女結親前,一碰運氣。但屈原心想到媒母的能力,也就主動取消了求親的行動,只能慨嘆:「閨中既以邃遠兮,哲王又不寤;懷朕情而不發兮,余焉能忍與此終古。」這些「美人」並非不可求,若屈原只求女色,不問其他,宓妃隨時可得;又假如屈原不守婚姻禮儀,不用媒母而親自提親,簡狄或二姚垂手就懷。但屈原意不在此,他希望尋求共同理想而相知的生命同路人,可惜的是這些絕世佳麗,要不是性情反復,又或人為阻梗,即使求女成家的私事,也無緣實現。屈原可謂時窮,通向「美政」的目標的道路實在太遙遠了。
「美人」固然為屈原傾心愛慕,卻不能視為屈原理想的人格象徵,其反復多變的行為特點便是與屈原理想人格 格的關鍵。「香草」萎絕和「美人」遲暮,雖是屈原傷痛之處,但以「香草美人」為屈賦藝術的象徵,始終有些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