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皮丁香樹
❶ 丁香花果實的形態
丁香花果倒卵狀橢圓形、卵形至長橢圓形,長1-1.5厘米,寬4-8毫米,先端長漸尖,光滑,花期4-5月,果期6-10月。
丁香主要分布在亞熱帶亞高山、暖溫帶至溫帶的山坡林緣、林下及寒溫帶的向陽灌叢中。其性喜陽光、溫暖、濕潤,但忌漬水,耐寒性、抗逆性強。
對土壤條件要不嚴,較耐瘠薄,除強酸性土壤之外,其它各類土壤均可正常生長。最適宜年均溫度23~24℃,最高月平均氣溫26~27℃,最低月平均氣溫16~19℃,土壤疏鬆且肥沃,排水條件良好的園地栽植。
(1)起皮丁香樹擴展閱讀:
繁殖方法
丁香以播種、扦插繁殖為主,也可用嫁接、壓條和分株繁殖。採用種子播種時,要將種子先進行層積,至翌年春季進行播種;
夏季用嫩枝扦插和硬枝扦插,成活率高;嫁接時可用芽接或枝接法;壓條時將根際萌櫱條壓入土中,壓後保持土壤濕潤,當年秋季即可隔離母株另行栽植;
分株多在早春萌芽前或秋季落葉後進行,將整墩植株掘出分叢栽植。秋季分株時要先假植,翌年春列地上枝條適當修剪後移栽。
❷ 丁香樹的樹干曝皮怎麼辦
注意遮光,不要使樹干暴曬
❸ 丁香對皮膚有什麼用
丁香,因花筒細長如釘且香故名,是著名的庭園花木。花序碩大、開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習性強健,栽培簡易,因而在園林中廣泛栽培應用。
由其製成的丁香油、丁香酚有良好的葯用價值。丁香樹的樹根(丁香根)、樹皮(丁香樹皮)、樹枝(丁香枝)、果實(母丁香)、花蕾蒸餾所得的揮發油(丁香油)亦供葯用。丁香有溫中、暖腎、降逆。溫中降逆;溫腎助陽之功能。主治:治呃逆、嘔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氣、癬症。
丁香是原產於印度尼西亞的一種香料,又指丁香屬植物樹上的花蕾,又名丁子香。丁香乾燥後廣泛用於烹飪中,做為一種食物香料,已經被引種到世界各地的熱帶地區。出產丁香的地區主要有印度尼西亞、桑給巴爾、馬達加斯加島、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2005年,印度尼西亞生產的丁香約佔世界總產量的80%。
丁香可用於烹調、香煙添加劑、焚香的添加劑、制茶等。也可以作為葯用,中葯也有丁香花蕾入葯,葯名公丁香,性溫,味辛。丁香油是一種重要的香料,也可以治療燒傷,作為牙科的止痛劑。
據民間說法,漢代稱丁香為雞舌香,用於口含,漢朝大臣向皇帝起奏時,必須口含雞舌香除口臭。唐代雞舌香從印度尼西亞進口,用於烹調和入酒,也用於製造丁香油。
從丁香莖蒸餾的丁香油用制殺菌葯、香料、漱口劑、牙痛的局部麻醉葯、合成香草醛,丁香的圖片(20張)還可作增香劑和增強劑。還可用於烹調、香煙添加劑、焚香的添加劑、制茶等。可作為葯用,中葯也有丁香花蕾入葯,葯名公丁香,性溫,味辛。香氣馥郁,味辛辣,常用於食品調味。
丁香性溫,味辛。香氣馥郁,味辛辣,即可作為食品調味也可入葯。其葯用價值可觀,可改善衰弱體質與貧血,治療皮膚潰瘍及傷口發炎,改善粗糙肌膚。
由丁香花蕾蒸餾所得到的丁香油,能殺菌、凈化呼吸器官、解除緊張、振奮精神[7]、促進血液循環,治療皮膚潰瘍及傷口發炎,治療疥癬,改善粗糙肌膚。稀釋後可治療皮膚創傷,消腫抗炎,促進皮膚快速癒合,抑制細菌及微生物滋長。[8]
丁香又名「雞舌香」,在古代,它曾為治療口臭立下過汗馬功勞。相傳,唐代著名的宮廷詩人宋之問常用丁香以解其口臭。由此,有人趣稱丁香為「古代的口香糖」。[9]
中醫認為,丁香味辛、性溫,具有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的作用。此外,丁香還是一味很好的溫胃葯,對由寒邪引起的胃痛、嘔吐、呃逆、腹痛、泄瀉等,均有良好的療效。以丁香治牙痛、口腔潰瘍也有一定的良效。取丁香1~2粒含口中治療口臭的方法現今仍可用之,且療效甚佳。
❹ 丁香樹皮的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約抄10米,最高襲可達30米,胸徑達70厘米以上,樹皮暗灰棕色;小枝淡黃棕色或灰棕色,散生粗刺;刺基部寬闊扁平,通常長5-6毫米,基部寬6-7毫米,在茁壯枝上的長達1厘米以上,寬1.5厘米以上。葉片紙質,在長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圓形或近圓形,直徑9-25厘米,稀達35厘米,掌狀5-7淺裂,裂片闊三角狀卵形至長圓狀卵形,長不及全葉片的1/2,茁壯枝上的葉片分裂較深,裂片長超過全葉片的1/2,先端漸尖,基部心形,上面深綠色,無毛或幾無毛,下面淡綠色,幼時疏生短柔毛,邊緣有細鋸齒,放射狀主脈5-7條,兩面均明顯;葉柄細長,長8-50厘米,無毛。圓錐花序大,長15-25厘米,直徑20-30厘米;傘形花序直徑1-2.5厘米,有花多數;總花梗細長,長2-3.5厘米,無毛;花梗細長,無關節,無毛或稍有短柔毛,長5-12毫米;花白色或淡綠黃色;萼無毛,長約1毫米,邊緣有5小齒;花瓣5,三角狀卵形,長約1.5毫米;雄蕊5;花絲長3-4毫米;子房2室,花盤隆起;花柱合生成柱狀,柱頭離生。果實球形,直徑約5毫米,藍黑色;宿存花柱長2毫米。花期7-10月,果期9-12月。
❺ 盆栽丁香花樹皮掉了咋回事
幼苗在復低於3度易凍害。制小葉檀根系發達且有根瘤,能固氮,對土壤要求不嚴。所以無論是盆栽還是林木種植,都一定要注意小葉紫檀的這些習性。
放在陽光豐富的地方。很多盆栽我們都喜歡放置房間里,或者書桌前,沒有陽光直射,對於喜陽植物來說,這就好像吃不到飯的人一樣,會慢慢「餓」死。盆栽應放置在陽光充足的陽台,保證盆栽有足夠的陽光照射。
澆水。小葉紫檀是熱帶植物,對水分要求也比較高,不耐旱,所以兩三天要澆一次水。澆水也是有技巧的,不是一盆水潑下去就可以了。澆水不能在正午陽光最毒的時候進行,這樣容易導致植物高溫水氣蒸發,次數多了會導致植物枯萎死亡。澆水的時候要澆透,不能只淋濕土壤表面。
施肥。本身的寄生根瘤有固氮作用,所以不需要經常施肥,一兩月將植物營養液滴入水中調勻,澆於土壤即可。盆栽施肥不宜忘土壤中掩埋營養土,尤其是當植物已經生長穩定後,根系深入土壤,大面積動土會傷到植物根系,而且掩埋大量營養土可能會因為土壤過於肥沃而燒根,導致植物根系損傷。
不要經常移動盆栽。植物自身也有適應環境的本領,當植物習慣一種環境以後,不要經常挪動它,以免增大植物生長負擔。
❻ 丁香花長什麼樣,附圖。
❼ 丁香樹乾燥之後什麼部位成為香料
丁香樹乾燥之後的花蕾能成為香料。在花蕾由綠轉紅時採摘,曬干成為香料。
丁香樹回種後4年即可開花結果答,但是產量到第20年以後才達最高,等花蕾從青色轉為鮮紅色時,人工採集下來,除去花梗,每株丁香樹平均能摘下乾花蕾三十多公斤,可以製成香料或者曬干後蒸餾出香精油使用。
丁香在中世紀到18世紀曾經是珍貴的香料,18世紀末因為法國人、英國人在東非、東南亞各地大量引種,變得不再神秘和稀有。現在人們主要用丁香製作甜點、調酒或者給煮、烤的肉類調味,粉狀丁香的香味極易氧化散失,不易保存,因此現在常常是整粒出售。
(7)起皮丁香樹擴展閱讀
丁香樹一身都是寶,其樹皮、根和枝均有很好的葯用價值。
1、丁香皮散寒理氣、止痛止瀉,可用於治療胃寒、脘腹痛脹、腹瀉、牙痛等疾病。
2、丁香根能散熱解毒,可用於治療風熱腫毒。
3、丁香枝理氣散寒、溫中止瀉,可治療脘腹脹滿、惡心、腹瀉等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丁香不宜與中葯鬱金同用。
❽ 丁香的功效與作用
中醫認為丁香味辛性溫,歸脾、胃、肺、腎經,具有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的作用。常用內於治療容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腎虛陽痿等病症。
丁香樹一身都是寶,其樹皮、根和枝均有很好的葯用價值。丁香皮散寒理氣、止痛止瀉,可用於治療胃寒、脘腹痛脹、腹瀉、牙痛等疾病;丁香根能散熱解毒,可用於治療風熱腫毒;丁香枝理氣散寒、溫中止瀉,可治療脘腹脹滿、惡心、腹瀉等疾病。需要注意的是,丁香不宜與中葯鬱金同用。
(8)起皮丁香樹擴展閱讀:
丁香有兩種,園林綠化丁香以及用作香料和中葯的丁香。它們其實毫無關聯,是兩種不同的植物。前者是大家普遍熟知的觀賞植物丁香,為木犀科丁香屬植物。
中葯丁香是桃金娘科蒲桃屬植物,原產於印度尼西亞的馬魯古群島及其周圍島嶼,在古代屬於進口葯。中葯丁香分為公母兩種,公丁香是未盛開的花蕾,母丁香則是成熟的種子。
在用作中葯之前,丁香的身份一直是家家戶戶廚房裡的香料。葯用丁香需在花蕾由綠轉紅時採摘,曬干備用,用時要搗碎。
❾ 丁香樹屬於什麼種類的植物
為木犀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其單葉對生,橢圓或披針形;花兩性,漏斗狀,頂生;花小芳香,有白色,紫色,紫紅色或藍色;許多小花組成碩大的圓錐形花序,布滿整個枝葉,濃香襲人,極具觀賞價值。常見的品種有白丁香,紫丁香,佛手丁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