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丁香油去痤瘡

丁香油去痤瘡

發布時間: 2022-01-11 18:40:42

❶ 痤瘡有什麼金方

痤瘡是一種青春期常見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現為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囊腫及瘢痕,好發於面、背、胸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中醫稱之為肺風粉刺、麵粉渣、酒刺、粉花瘡等。
本病的臨床表現為:多發於15~30歲的青年男女,皮損初始為粉刺,分開放性及閉合性兩種。開放粉刺亦稱黑頭粉刺,閉合粉刺亦稱白頭粉刺。粉刺可發展為炎性丘疹、膿丘疹或膿皰、結節及囊腫等。臨床上常以炎性丘疹最多見,亦可數種皮損並存,伴輕微癢痛,病程慢性,時輕時重,常持續數年或到中年緩解而愈。
(一)內治方【方一】清上防風湯【來源】《萬病回春》【組成】黃連、黃芩、梔子、荊芥、防風、川芎、桔梗、枳殼、薄荷、生甘草各6克,白芷、連翹各10克。
【功效】清熱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竹葉柳蒡湯【來源】《先醒齋醫學廣筆記》【組成】干柳枝30克,荊芥、蟬蛻、薄荷、淡竹葉各8克,炒牛蒡子、玄參、麥門冬各10克,知母、葛根各15克,生甘草6克。
【功效】清肺透邪,宣通氣機。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清上黃芩湯【來源】陝西中醫,1985;6(6)
【組成】黃芩、金銀花、荊芥、玄參、生地黃、白芷、牛蒡子各10克,粉葛根15克,紅花3克,甘草5克。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疏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四】三皮四物湯【來源】上海中醫葯雜志,1988:(3)
【組成】地骨皮,白鮮皮,牡丹皮,生地黃,赤芍,當歸,川芎,川牛膝。
【功效】調營和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一般於月經凈後12~15天服葯,連服6~9劑。共服3個月經周期。閉經者服完9劑,間隔20天後再服9劑。
【備注】忌用香粉或化妝品。
【方五】消痤潔榮丸【來源】黑龍江中醫葯,1990:(6)
【組成】馬齒莧30克,黃芩15克,梔子15克,丹參30克,赤芍15克,當歸15克,苦參15克,茯苓15克。
【功效】清熱瀉火,涼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六】增液承氣湯加味【來源】湖北中醫雜志,1991:(1)
【組成】玄參15克,麥門冬12克,生大黃10克,生地黃20克,芒硝6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生山楂10克。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養陰。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備注】取葯渣,另加芒硝44克,白花蛇舌草120克,加水1升,煎水熏洗患處,每日4~5次,每次20分鍾,20天為1療程。
【方七】枇杷菊花粥【來源】《男女奇效良方》【組成】枇杷葉9克,菊花9克,生石膏15克,粳米60克。
【功效】清胃瀉肺。
【用法】諸葯用布包好,加水3碗煎成2碗,再入粳米煮熟。每日1劑,日服三次,連服10~15劑。
【方八】桃仁山楂粥【來源】《男女奇效良方》【組成】桃仁9克,山楂9克,貝母9克,荷葉半張,粳米60克。
【功效】活血化瘀,消痰軟堅。
【用法】先把前四味葯煎成湯,去渣後加入粳米煮粥。每日1劑,日服三次,共服30天。
【方九】驗方一【來源】《妙方神醫》【組成】枇杷葉9克,桑白皮9克,黃連6克,牡丹皮6克,黃芩9克,甘草6克。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消瘡。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驗方二【來源】《妙方神醫》【組成】玄參12克,生地黃15克,黃芩8克,生石膏12克,制大黃9克,側柏葉12克,生山楂12克,桑白皮9克,蟬蛻6克。
【功效】養陰清熱,通腑泄濁。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一】驗方三【來源】《妙方神醫》【組成】連翹、川芎、白芷、黃芩、黃連、寸冬、荊芥、桑白皮、梔子、貝母、甘草各3克。
【功效】清熱解毒,養陰化痰。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備注】飯後服用。
【方十二】驗方四【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枇杷葉、黃芩、生地黃、山梔子各9克,桑白皮、茵陳各12克,生石膏30克,知母、蟬蛻、生甘草各6克。
【功效】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三】驗方五【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蒲公英、生薏苡仁、車前草、茵陳、黃芩各12克,生地黃30克,赤芍、黃柏、山梔子各9克,生大黃、生甘草各6克。
【功效】滋陰養血,利濕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四】驗方六【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枇杷葉、桑白皮、金銀花、夏枯草、黃芩各12克,生甘草6克,海浮石15克。
【功效】清肺化痰,清熱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五】驗方七【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白花蛇舌草60克,生枇杷葉15克,當歸、生山梔子、黃柏各9克,黃連、甘草各3克,桑白皮12克。
【功效】清熱解毒,下氣和胃。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六】驗方八【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黨參、茯苓、白術、淮山葯、車前子、白花蛇舌草、陳皮各10克,白芥子、姜半夏、丹參各6克。
【功效】清熱解毒,健脾化痰。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七】驗方九【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白花蛇舌草30克。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熱。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八】驗方十【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桑白皮、枇杷葉、焦山梔子、連翹、赤芍各9克,黃芩、牡丹皮、紅花、凌霄花各6克,生地黃、金銀花、冬瓜仁各12克。
【功效】清肺解毒,利濕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九】驗方十一【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姜半夏、連翹、丹參、茯苓各12克,陳皮、浙貝母各9克,桃仁、蒼術、當歸尾、紅花、生地黃、赤芍各6克,酒大黃4.5克,升麻3克。
【功效】理氣化痰,活血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驗方十二【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冬瓜子、柏子仁、茯苓、冬瓜仁各10克。
【功效】利水通淋。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一】驗方十三【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木蘭皮10克,梔子仁12克。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二】驗方十四【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麻黃、杏仁各10克,炙甘草6克。
【功效】宣肺解表,補益中氣。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三】驗方十五【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龍骨、牡蠣各30克,金銀花、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天葵子各10克。
【功效】平肝潛陽,清熱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四】驗方十六【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川芎、當歸、赤芍、生地黃、防風、葛根、天花粉、連翹,紅花各3克,黃芩6克,薄荷1.5克。
【功效】養血活血,清熱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五】驗方十七【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連翹、白芷、黃連、荊芥、桑白皮、貝母、甘草各6克,梔子、黃芩各9克。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化痰。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六】驗方十八【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桑白皮、當歸、枇杷葉、黃芩、梔子、茜草、丹參各15克,連翹20克,白花蛇舌草25克。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活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七】枇杷清肺飲加減【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枇杷葉、桑白皮各15克,黨參、甘草、黃連、黃柏、黃芩、益母草各9克。
【功效】清肺胃熱,養陰利肺。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八】疏肝活血湯加減【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柴胡、薄荷、黃芩、梔子、當歸尾、赤芍、紅花、莪術、陳皮各9克,甘草6克。
【功效】疏肝清熱,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九】化瘀散結丸加減【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昆布、海藻,炒三棱、夏枯草、陳皮、制半夏各10克,當歸尾、赤芍、桃仁、紅花各6克,益母草、金銀花各12克。
【功效】活血化瘀,消痰軟堅。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十】仙方活命飲加減【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金銀花、天花粉、貝母、乳香、沒葯、穿山甲、黃芪各12克,陳皮、防風、當歸、黃芩各10克。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散結。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十一】涼血清肺飲加減【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生地黃、生石膏各30克,牡丹皮、赤芍、黃芩、知母、澤蘭、香附各10克,桑白皮、枇杷葉各12克,甘草6克。
【功效】涼血清肺,化瘀理氣。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十二】痤愈湯加減【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荊芥12克,防風、桔梗、當歸、枳殼、梔子、連翹各9克,甘草、黃芩、黃連、川芎、白芷各6克,薄荷3克。
功能:疏風清肺散熱。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十三】茵陳蒿湯加減【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茵陳30克,梔子、黃芩、益母草、大青葉、白鮮皮各12克,大黃、甘草各6克。
【功效】清熱化濕通腑。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十四】痤一方【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生地黃、生石膏各30克,牡丹皮、赤芍、黃芩、枇杷葉、桑白皮各10克,甘草6克。
【功效】清肺胃經熱。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十五】痤二方【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當歸、川芎、赤芍、陳皮、紅花、黃芩各10克,甘草6克,生地黃15克。
【功效】涼血活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十六】痤瘡湯【來源】《新編處方葯物手冊》【組成】生地黃、牡丹皮、紅花、當歸、香附、三棱、赤芍、益母草、荊芥穗炭、烏葯、地膚子。
【功效】清熱涼血,活血散瘀。
【用法】每日1劑,水煎2遍約得葯液300毫升,分2次服。
【方三十七】痤瘡飲【來源】《疑難雜症驗方》【組成】白蒺藜12克,生海蛤18克(先煎),牡丹皮6克,金銀花12克,地丁15克,地榆15克,龍膽草12克,白鮮皮12克,滑石塊12克,連翹10克,川牛膝12克。
【功能】涼血祛濕,清熱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十八】粉刺湯【來源】《難證奇方妙用》【組成】麻黃3克,連翹10克,赤小豆20克,細辛3克,紅花4.5克,丹參6克,澤瀉8克,車前草12克,茯苓15克,神曲10克,紅山楂10克,甘草6克。
【功效】清熱解毒,化瘀利濕。
【用法】煎湯代茶,日服數次,並用葯液洗患部,每次10分鍾,早晚各1次。
【方三十九】痤瘡煎【來源】《難證奇方妙用》【組成】金銀花10克,枇杷葉10克,桑白皮9克,紫草12克,赤芍10克,牡丹皮12克,土茯苓15克,黃連6克,黃柏9克,酒大黃6克,生甘草3克。
【功效】清肺胃熱。
【用法】日1劑,水煎分2次溫服,並用少許葯液洗局部,日2次。
【方四十】美容飲【來源】《難證奇方妙用》【組成】杭菊花10克,霜桑葉10克,生枇杷葉(去毛)10克,天門冬12克,黃芩12克,細生地黃10克,白茅根12克,白鮮皮10克,地膚子10克,牛蒡子6克,白芷6克,桔梗9克,茵陳9克,牡丹皮9克,桑白皮10克。
【功效】疏風清熱,解毒美容。
【用法】水煎分2次溫服,7劑為1療程。
【方四十一】疏風清肺消痤飲【來源】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94:13(3)
【組成】黃芩、蒲公英各12克,金銀花、天花粉各15克,蟬蛻9克,白鮮皮、梔子、紫草、柴胡、炙穿山甲各10克。
【功效】清熱解毒,化瘀散結,和血通絡。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四十二】加味香砂六君湯【來源】《名醫秘方絕招新編》【組成】黨參10克,茯苓12克,白術10克,砂仁6克,半夏6克,神曲10克,乾薑4克,香附10克,吳茱萸3克,枳殼10克,陳皮10克,甘草3克。
【功效】健脾溫中和胃。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四十三】痤瘡方【來源】黑龍江中醫葯,1995:(5)
【組成】防風25克,荊芥35克,連翹20克,當歸、川芎、梔子、黃芩各15克,白芷、薄荷、桔梗、黃連、蒼術、甘草各10克。
【功效】清熱解毒散結。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四十四】痤瘡散【來源】廣西中醫葯,1995:(5)
【組成】生地黃30克,金銀花、連翹、夏枯草、玄參、黃芩、布渣葉各15克,赤芍12克,桑白皮10克,防風9克,梔子、枳殼、甘草各6克。
【功效】涼血清肺,祛風止癢。
【用法】每天1劑,水煎服。
【備注】15天為1療程,可連續服2~3個療程。
【方四十五】石膏四黃湯【來源】四川中醫,1995:(10)
【組成】生石膏30克,黃連、黃柏、連翹各10克,黃芩、生地黃、赤芍各12克,大黃(後下)、蟬蛻各8克,金銀花20克,生甘草5克。
【功效】清熱瀉火解毒,涼血活血化斑。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四十六】消痤湯【來源】中醫研究,1996:9(3)
【組成】大黃5克(後下),黃芩10克,水牛角30克(先煎),菊花、紫草、苦參各15克,七葉一枝花、生地黃、葫蘆茶各20克。
【功效】清熱解毒,攻積散結。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四十七】清熱燥濕湯【來源】山西中醫,1996:12(6)
【組成】黃柏15克,蒼術15克,薏苡仁50克,金銀花50克,連翹25克,蒲公英50克。
【功效】清熱解毒,健脾燥濕。
【用法】水煎服,日1劑。
(二)外治方【方一】驗方一【來源】《中醫家用驗方1000則》【組成】皂角30克,透骨草30克。
【功效】拔毒消腫,祛風除濕。
【用法】加水1升,煮沸20分鍾後去渣外洗,每日1次。
【方二】驗方二【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天花粉、香附、白牽牛、甘松、香附各20克,宮粉、大黃、藁本、白蘞、白芨、白芷、白附子各15克,皂莢(去皮、子)500克。
【功效】清熱燥濕,袪痰散結。
【用法】共研細末,每以少許擦面。
【方三】驗方三【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滑石15克,黃蠟3克,巴豆5個。
【功效】清熱祛痰,祛濕斂瘡。
【用法】上葯各研細末,每用少許,如常法洗面。
【方四】驗方四【來源】《妙方神醫》【組成】枯礬30克,生硫黃,白附子各6克。
【功效】燥濕解毒,殺蟲祛風。
【用法】上葯共為細末,津唾調搽,臨睡上葯,次日晨冼去。
【方五】驗方五【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大黃、黃柏、黃芩、苦參各等份。
【功效】清熱解毒燥濕。
【用法】研細末。上葯10~15克,加入蒸餾水100毫升,醫用石炭酸1毫升。臨用時搖勻,外搽。
【方六】驗方六【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京紅粉、輕粉、元明粉等量。
【功效】消膿祛腐,散結消痞。
【用法】研細末,用溫水調塗患處。
【方七】驗方七【來源】《皮膚病調養與護理》【組成】白蘞6克,杏仁15克,雞屎白3克。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解毒。
【製法】研細末。
【用法】溫開水調外搽患處,每天2次。
【方八】驗方八【來源】《皮膚病調養與護理》【組成】白礬、白酒各適量。
【功效】祛痰燥濕。
【製法】白礬研細末,白酒調成糊狀。
【用法】外塗,日1~2次。
【方九】驗方九【來源】《妙方神醫》【組成】輕粉、黃芩、白芷、連翹、白附子、防風各3克。
【功效】清熱解毒,殺蟲祛風。
【用法】上葯共為細末.和蜜為丸,每日洗面時擦數次,臨睡時洗面再擦之。
【方十】驗方十【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煅石膏、枯礬、浙貝母、硫黃各10克,冰片3克。
【功效】收斂殺蟲。
【用法】共研細末,稀蜜水調搽。
【方十一】驗方十一【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輕粉、黃芩、白芷、白附子、防風各3克。
【功效】清熱祛風,潤膚增白。
【用法】上葯各研細末和勻,蜜調為丸,於每日洗面時,以丸塗擦數遍,日2次。
【方十二】驗方十二【來源】《皮膚病調養與護理》【組成】浮萍250克。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利水。
【製法】浮萍曝曬至乾枯,研為細末,調入白蜜拌勻。
【用法】每日臨睡覺前搽,次晨冼去。
【方十三】驗方十三【來源】《皮膚病調養與護理》【組成】蜂蜜30克,白丁香10粒。
【功效】解毒消腫。
【製法】將白丁香浸在蜂蜜中。
【用法】早晨、夜晚點在患處,每天2次。
【方十四】驗方十四【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大楓子仁、杏仁、核桃仁、紅粉、樟腦各30克。
【功效】祛風燥濕,攻毒殺蟲。
【用法】一同研細如泥,如太干加麻油少許調勻。每日搽一次。
【方十五】顛倒散【來源】《醫宗金鑒》【組成】大黃、硫黃各等份。
【功效】清熱解毒殺蟲。
【用法】研細末,茶水調擦。
【方十六】痤瘡搽劑【來源】《男女奇效良方》【組成】硫黃5克,枯礬10克,生大黃5克,黃連3克,黃柏3克。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行瘀。
【製法】上五味,共研極細末,過篩,加冷開水70毫升,和勻,裝瓶備用。
【用法】每晚臨睡前將葯液搖勻,用消毒脫脂棉蘸稀糊狀葯液擦於患處,第二天晨起洗臉時擦去,連用7~30天。
【方十七】真君妙貼散【來源】《男女奇效良方》【組成】明凈硫黃5000克為末,蕎面、白面各2500克。
【功效】除熱解毒、潤膚白面。
【用法】上葯混合,清水微拌。干濕得宜,木箱內曬成面片,單紙包裹,風中陰干收用,用時再研極細,用新水調敷患處,次日晨起後洗去。
【方十八】土瓜膏【來源】《男女奇效良方》【組成】土瓜根60克。
【功效】瀉熱消瘀。
【製法】搗細為散,以漿水和研成膏,瓷瓶中盛貯。
【用法】取適量外用,每日2次。
【方十九】山慈菇散【來源】《皮膚病調養與護理》【組成】山慈菇。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散結。
【製法】研細末,溫開水調成糊狀。
【用法】夜間臨睡前塗敷患處。
【方二十】8071搽劑【來源】湖南中醫雜志,1990:(1)
【組成】赤石脂、密陀僧、硫黃、樟腦、天仙子、白果各10克,冰片3克。
【功效】收濕散結,清熱化瘀。
【製法】上葯共為細末,加入75%乙醇溶液300毫升中,分瓶裝之,密封5天後即可。
【用法】用前先將葯物充分搖勻,以棉簽蘸葯外擦皮損處,早晚各1次,10天為1療程。
【方二十一】白牽牛方【來源】《妙方神醫》【組成】白牽牛適量。
【功效】利水殺蟲。
【用法】白牽牛酒浸為細末,外搽。
【方二十二】二白散【來源】《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組成】白石脂30克,白蘞30克,苦杏仁30克。
【功效】清熱解毒,化痰散結。
【用法】上葯共為細末,用雞蛋清調敷外用。
【備注】慎勿入目。
【方二十三】顛倒交泰膏【來源】黑龍江中醫葯,1996:(3)
【組成】硫黃粉3克,大黃粉7克,黃連粉7克,肉桂粉2克,生薑10克。
【功效】引火歸原,散結郁熱。
【用法】將生薑搗碎成泥狀,加少量雞蛋清同諸葯末調勻,分塗兩塊紗布上,敷貼兩側足底湧泉穴,綳帶裹緊,以舒適為度,隔日換葯1次,5日為1個療程。
【方二十四】硫貝散【來源】《皮膚病調養與護理》【組成】硫黃、浙貝母、煅石膏、枯礬各10克,冰片3克。
【功效】清熱化痰,散結解毒。
【製法】上葯研細末。
【用法】稀蜜水調外敷,日1~2次。

❷ 怎樣去除青春痘

去除方法:

青春痘及青春痘疤是治療青春痘時需要兼顧的兩大方面,一套完善的青春痘治專療方案必須是皮膚內外屬科合並的完整醫療,包括在病症發作時及時找尋專業的皮膚外科醫師,針對未來可能形成的痘疤作早期預防工作。

對正在發作的青春痘給予有效治療,並針對已經形成的青春痘疤作外科矯正,才能盡最大可能減少痘痘對皮膚的傷害。青春痘疤的問題所涵蓋的問題包括了皮膚的表皮、真皮層以及更為下方的皮下組織。

所產生的後果包括了皮膚的破壞、組織的缺損及疤痕的生成,不僅僅造成了皮膚外觀的缺陷,更是影響了皮膚的正常組織結構。要想改善痘印及痘疤的問題,就要由醫生針對不同類型的疤痕做診斷和評估,來確定治療方案。

(2)丁香油去痤瘡擴展閱讀:

青春痘危害

1.面皰(青春痘)是因為感染發炎或外力擠壓所形成,往往是因為在青春痘發作時沒有得到及時適當的治療,皮膚細胞的發炎反應造成了對皮膚組織的破壞,造成了疤痕的產生。

2.由於青春痘的種類各式各樣,所以青春痘疤的形式也有好多種,而青春痘發作時的發炎反應越嚴重,皮膚組織也破壞得越厲害;發炎的部位越深,皮膚組織被破壞得也越深,將來可能留下的痘疤也就越嚴重。

❸ 去痘印精油哪種的最好

適用油性肌膚的單方精油
預防豆豆可以用
佛手柑:平衡油脂,收斂毛孔
依蘭:平衡油脂分泌
雪松:收斂抗菌
快樂鼠尾草:抑制油脂分泌,腫脹,發炎
痘印癒合可以考慮
絲柏:保濕、收斂毛孔,促進傷口癒合
尤加利:殺菌、消炎、治青春痘
薄荷:抗菌、有益於傷口癒合
茶樹:消炎殺菌,收斂毛孔
薰衣草:消炎、改善傷疤,曬傷和灼傷肌膚

復方的精油可以用

絲柏毛孔修復精油:收縮毛孔平衡油脂

薰衣草控油精油:防暗瘡粉刺

茶樹消痘精油:止癢祛印,消除暗瘡粉刺

❹ 人中左右長痘痘,怎麼辦啊

痤瘡之所以又稱作「青春痘」,主要是因為該病常伴隨青春期而來。青春期的特點除了男女性體內睾酮水平顯著升高外,更重要的是,5α-還原酶活性較高引發青春期人群二氫睾酮水平更高。二氫睾酮是皮脂腺增生和皮脂分泌增加的主要刺激因素。我科曾測定近百名有青春痘的患者,血中二氫睾酮的水平均明顯增高,無一例外。只要抑制了5α-還原酶,二氫睾酮水平下降,青春痘就可痊癒。這種治療方案既不影響青春期發育,也沒有顯著的副作用,可以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

❺ 今天去看一隻爛牙,醫生說要治療。然後殺神經時疼得不得了,現在用丁香油暫時克制住了。可是還是有點疼

你好,我是口腔醫學專業畢業的。臨床工作兩年多了。首先你不要太擔心,你這種情況不屬於特例。丁香油就是安撫牙神經止痛作用 的。一般會慢慢緩解你的症狀的。我知道醫生現在是把葯封在你的牙齒上還是開放,如果實在痛得厲害可以把葯開放。然後再進行殺神經。不知道醫生給你放的殺神經葯是不是進口的,進口的一般會好一些。希望對你有幫助。還有你這種情況不是牙齦炎。請不要亂吃葯哦。 可以稍微口服一些消炎葯。

❻ 什麼環境會抑制痤瘡桿菌生長

利用過氧化苯甲醯和丁香油等很多天然抗菌素可殺死痤瘡丙酸桿菌,但是四環素不行,因為痤瘡丙酸桿菌已經對它產生耐葯性。

❼ 痤瘡丙酸桿菌的臨床意義

人們曾認為是巧克力和炸薯條引起痤瘡,但事實上這種皮膚問題是由激素、死皮、油脂和細菌(即痤瘡丙酸桿菌)等多種因素造成的。雖然沒人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痤瘡通過皮脂腺感染的,但是我們清楚,痤瘡丙酸桿菌生活在我們毛孔里的脂肪酸上,當毛孔被堵塞時,它們就會瘋狂生長,分解飽和脂肪酸,產生大量的游離脂肪酸,這些脂肪酸通過毛孔滲入皮膚,引起皮膚應激反應,產生粉刺、紅腫等,葡萄狀球菌等細菌通過流出的膿液粘在皮膚上,導致皮膚組織受損。利用過氧化苯甲醯和丁香油等很多天然抗菌素可殺死痤瘡丙酸桿菌。
據調查正常皮膚每平方時有104個本菌,在臨床標本中常可檢出,本菌能使皮酯中的類脂形成長鏈脂肪酸,刺激局部並引起皮脂管梗阻。本菌也是最常見的污染菌.
痤瘡丙酸桿菌敏感的中葯:
痤瘡丙酸桿菌中度敏感的中葯有黃芩、大青葉、銀花、紫花地丁、虎耳草等。
痤瘡丙酸桿菌高度敏感的中葯有丹參、虎杖、黃連、黃柏、牡荊葉、肉桂等。
痤瘡丙酸桿菌敏感的抗生素有 紅黴素 頭孢類抗生素 克林黴素等
痤瘡丙酸桿菌敏感的合成抗菌葯有 甲硝唑等

❽ 您應該了解丁香的所有知識有哪些呢

丁香(丁香)是最有價值的香料之一,幾個世紀以來一直用作食品防腐劑和許多醫學用途。丁香樹是常綠的,最初是印度尼西亞的本土樹種。它是全球香料架中常見的產品。丁香廣泛用於印度和中國美食。它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真菌,抗病毒,鎮靜,抗齲,消炎,防腐,殺蟲,止痛,鎮痙作用。

它在不同的語言中有不同的名字,比如馬拉地語(Luvang),印地語(Laung, Lavang),孟加拉語(Lawang),古吉拉特語(Lavang),卡納達語(Lavanga),馬拉雅拉姆語(Grambu),奧里亞語(Labang),旁遮普語(Laung),梵語(Lavanga),泰米爾語(Kirambu, Lavangam),泰盧固語(Lavangalu, Lavangamu),烏爾都語(Laung)

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

維生素:A, C, E, K, B3, B5, B6, B2, B1, B12,葉酸

礦物質:鈣、銅、錳、鎂、磷、硒、鋅、鈉、鉀

在丁香花蕾中可以發現高達18%的精油。丁香精油中大約89%是丁香酚,5% ~ 15%是乙酸丁香酚和β-cariofileno, 2.1%是α-humulen。

特性和好處屬性味道-苦,Katu(辛辣)品質:輕盈易消化,油膩消化後的味覺轉換- Katu(辛辣)效力——冷

好處緩解過度口渴緩解口臭和口腔過度粘滑

如果把它放在口腔里幾分鍾,它就會使口腔變得清晰,減輕無味和口臭。對眼睛有好處提高消化能力魯奇亞-提高品味對出血疾病有用在過度口渴時很有用有助於嘔吐用於腹脹,腹部氣脹舒拉-對腹部絞痛有效

卡薩-對咳嗽、感冒有效對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喘息,呼吸困難有效對打嗝很有用對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有用

用途、好處和應用

1)丁香被用作消炎葯,由於它的類黃酮含量高。芳香治療師使用純丁香油來治療風濕病和關節炎的症狀。

2)用丁香粉和蜂蜜糊治療痤瘡。

3)丁香被用作驅風劑,以增加胃中的鹽酸和改善蠕動。

丁香葉油被用來給香水和肥皂增添香味。

熱點內容
葉子很細的蘭花 發布:2025-05-22 17:34:25 瀏覽:540
神武2紅玫瑰 發布:2025-05-22 17:34:16 瀏覽:668
西式插花作品 發布:2025-05-22 17:32:43 瀏覽:876
崔國輔七夕 發布:2025-05-22 17:31:29 瀏覽:957
2017海棠台風 發布:2025-05-22 17:30:44 瀏覽:65
阜陽市插花 發布:2025-05-22 17:22:44 瀏覽:474
凌豹姿櫻花學院系列5 發布:2025-05-22 17:22:35 瀏覽:150
崑山大型花卉批發市場 發布:2025-05-22 17:22:05 瀏覽:186
七夕車廣告 發布:2025-05-22 17:01:33 瀏覽:260
英雄聯盟2014情人節活動 發布:2025-05-22 17:00:51 瀏覽: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