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亭原名

牡丹亭原名

發布時間: 2022-01-04 10:57:44

『壹』 《牡丹亭》又名什麼

《牡丹亭》又名《還魂記》,或稱《牡丹亭還魂記》,是湯顯祖劇作中成就版最高的作品,他也說:權「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全本55出。故事寫南宋南安太守杜寶膝下唯有一女,喚麗娘,因終日獨守綉房,不免白日眠睡,被杜寶所訓斥,並請來腐儒陳最良給麗娘講授《詩經》;麗娘在侍女春香的誘導下,不滿於終日閨塾的陳式生活,趁杜寶下鄉之日偕春香游園遣悶,因睏乏靠柳樹而眠,夢中與一持柳少年在牡丹亭相親相愛;醒後感傷不已,多次尋夢而不得,苦悶中描下自己的肖像,又感無處可寄,更加憂愁幽思,一病不起,終於死亡。廣州書生柳夢梅去臨安應試路經南安,拾杜麗娘畫像,悅其貌美,終日把玩,為魂游地界的麗娘所感識,遂令他掘墳而再生。麗娘復活後,與夢梅同往揚州求其已升任淮揚安撫使的父親許婚。杜寶見而大怒,誣夢梅私掘女墳,上書奏明皇帝,請求治罪於夢梅。夢梅亦上書自辯,麗娘敢於登朝申訴。皇帝英明裁斷,翁婿父女歡欣和好,並皆加官進職封誥,全家皆大歡喜。

『貳』 牡丹亭是明代誰的作品名作

牡丹亭是明代湯顯祖的作品。

《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刊行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
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
該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與《西廂記》、《竇娥冤》、 《長生殿》合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該劇文辭典雅,語言秀麗。

內容簡介
女主人公杜麗娘長得天生麗質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華,正是情竇初開的懷春時節,卻為家中的封建禮教所禁錮,不能得到自由和愛情。忽一日,她那當太守的父親杜寶聘請一位老儒陳最良來給她教學授課,這位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講解《詩經》的「關關雎鳩」,即把杜麗娘心中的情絲觸動了。數日後。杜麗娘到後花園踏春歸來,睏乏後倒頭睡在了床上。不一會見一書生拿著柳枝來請她作詩,接著又將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雲雨之歡。待她一覺醒來,方知是南柯一夢。此後她又為尋夢到牡丹亭,卻未見那書生,心中好不憂悶。漸漸地這思戀成了心頭病,最後葯石無治竟然死去了。其父這時升任淮揚安撫使,臨行將女兒葬在後花園梅樹下,並修成「梅花庵觀」一座,囑一老道姑看守。而杜麗娘死後,遊魂來到地府,判官問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狀元柳夢梅結親之事,便准許放她回返人間。
此時書生柳夢梅赴京應試,途中感風寒,卧病住進梅花庵中。病癒後他在庵里與杜麗娘的遊魂相遇,二人恩恩愛愛,如漆似膠地過起了夫妻生活。不久,此事為老道姑察覺,柳夢梅與她道破私情,和她秘議請人掘了杜麗娘墳墓,杜麗娘得以重見天日,並且復生如初。倆人隨即做了真夫妻,一起來到京都,柳夢梅參加了進士考試。考完後柳夢梅來到淮揚,找到杜府時被杜巡撫盤問審訊,柳夢梅自稱是杜家女婿,杜巡撫怒不可遏,認為這儒生簡直在說夢話,因他女兒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現在能復生,且又聽說女兒杜麗娘的墓被這儒生發掘,因而判了他斬刑。在審訊正吊打之時,朝廷派人伴著柳夢梅的家屬找到杜府上,報知柳夢梅中了狀元了。柳夢梅這才得以脫身,但杜巡撫還是不信女兒會復活,並且懷疑這狀元郎也是妖精,於是寫了奏本讓皇上公斷,皇帝傳杜麗娘來到公堂,在「照妖鏡」前驗明,果然是真人身。於是下旨讓這父子夫妻都相認,並著歸第成親。一段生而復死,死而復生的姻緣故事就這樣以大團圓作了結局。

『叄』 牡丹亭又名何

《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與《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並稱為「臨川四夢」。此劇原名《還魂記》,創作於1598年。

『肆』 牡丹亭 簡介

《牡丹亭》是明朝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寫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與其《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並稱為「臨川四夢」。此劇原名《還魂記》,創作於1598年。
舞台上常演的有《鬧學》、《游園》、《驚夢》、《尋夢》、《寫真》、《離魂》、《拾畫叫畫》、《冥判》、《幽媾》、《冥誓》、《還魂》等幾折。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即《還魂記》,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傳奇劇本,二卷,五十五齣,據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湯顯祖著。
湯顯祖萬曆二四六年被罷免還家,絕意仕途,筆耕以終老。其一生四部傳奇雜劇比較著名,《牡丹亭》、《南柯記》、《紫釵記》、《邯鄲記》,又稱「臨川四夢」,其中,以《牡丹亭》最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說:「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清人沈德符稱「湯義仍《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
《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國戲曲史上浪漫主義的傑作。作品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洋溢著追求個人幸福、呼喚個性解放、反對封建制度的浪漫主義理想,感人至深。杜麗娘是我國古典文學里繼崔鶯鶯之後出現的最動人的婦女形象之一,通過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婚姻,喊出了要求個性解放、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並且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牡丹亭》以文詞典麗著稱,賓白饒有機趣,曲詞兼用北曲潑辣動盪及南詞宛轉精麗的長處。明呂天成稱之為「驚心動魄,且巧妙迭出,無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湯顯祖在該劇《題詞》中有言:「如杜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閱讀《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饗宴,穿越時空的生死之戀,不必藉助現代科技,纏綿穠麗,至情弘貫蒼茫人世,迤邐而來。

『伍』 《牡丹亭》的原名是什麼

此劇原名《還魂記》,創作於1598年。

『陸』 崑曲牡丹亭全部的名字

桃花扇:孔尚任的[[桃花扇]]。記敘明末清初才子侯方域與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內
春江月:名曲容[春江花月夜]
花為媒:吳祖光作品:評劇《花為媒》
打金枝:戲劇[醉打金枝]
定軍山:講述
玉堂春:曲段[蘇三起解]的戲曲名
牡丹亭:湯顯祖寫的戲劇。講的是崔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故事
長生殿:白樸的[長生殿]。記敘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
麒麟閣:麒麟閣》又名《激秦三擋》
崑曲戲 作者是那個一人永占的李玉

『柒』 牡丹亭的作者是誰

《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與《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並稱為「臨川四夢」。此劇原名《還魂記》,創作於1598年。

【作者簡介】

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江西臨川人。他是明代具有進步思想的傑出的戲曲家、文學家。出身於書香人家,早年即有文名,21歲中舉,因其風骨遒勁,不肯靦顏事權貴並拒絕大學士張居正、宰相張四維、申時行的招攬,直到43歲(1583年)才中進士,開始進入官場。先後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禮部主事;時值南京連年災荒大疫,而督理荒政的朝廷命官卻貪贓宴樂;他投袂而起,於萬曆十九年(1591)上疏抨擊時政,矛頭直指當權者申時行,結果降職為邊遠之地廣東徐聞典吏,兩年後改任浙江遂昌知縣。因抑制豪強、整頓稅制招致非議,他苦於找不到正確的出路,加上佛道思想的影響,49歲時憤然辭官回歸故鄉臨川。不朽傑作《牡丹亭》就創作於這期間。他的作品有傳奇《紫釵記》《還魂記》(即《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四種,因其都寫了夢境,文學史稱「臨川四夢」或「玉茗堂四夢」(玉茗堂系其書堂名)。

【故事大概】

《牡丹亭》又名《還魂記》,或稱《牡丹亭還魂記》,是湯顯祖劇作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他也說:「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全本55出。故事寫南宋南安太守杜寶膝下唯有一女,喚麗娘,因終日獨守綉房,不免白日眠睡,被杜寶所訓斥,並請來腐儒陳最良給麗娘講授《詩經》;麗娘在侍女春香的誘導下,不滿於終日閨塾的陳式生活,趁杜寶下鄉之日偕春香游園遣悶,因睏乏靠柳樹而眠,夢中與一持柳少年在牡丹亭相親相愛;醒後感傷不已,多次尋夢而不得,苦悶中描下自己的肖像,又感無處可寄,更加憂愁幽思,一病不起,終於死亡。廣州書生柳夢梅去臨安應試路經南安,拾杜麗娘畫像,悅其貌美,終日把玩,為魂游地界的麗娘所感識,遂令他掘墳而再生。麗娘復活後,與夢梅同往揚州求其已升任淮揚安撫使的父親許婚。杜寶見而大怒,誣夢梅私掘女墳,上書奏明皇帝,請求治罪於夢梅。夢梅亦上書自辯,麗娘敢於登朝申訴。皇帝英明裁斷,翁婿父女歡欣和好,並皆加官進職封誥,全家皆大歡喜。

『捌』 《牡丹亭》誰寫的

牡丹亭,原名《牡丹亭還魂記》,是湯顯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齣。劇情梗概: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從此經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寶之女杜麗娘,從老塾師陳最良讀書。她讀《詩經·關雎》而傷春、尋春,在夢中與一書生幽會於花園的牡丹亭畔。麗娘醒後,因相思而一病不起。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下。其父升任淮陽安撫史,委託陳最良葬女並修建「梅花庵觀」。三年後,夢梅赴京應試,借宿梅花觀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麗娘畫像,發現畫中人就是夢中的佳人。麗娘魂游後園,再度與夢梅幽會。夢梅根據麗娘的囑咐掘墓開棺,麗娘起死回生。二人一齊到了京城臨安。夢梅考中了狀元。麗娘遇見在外避難的母親和春香,解除了父親對夢梅的誤會,全劇以大團圓結局。

『玖』 牡丹亭的故事簡介

《牡丹亭》故事梗概:

女主人公杜麗娘天生麗質而又多愁善感,豆蔻年華的她,正是情竇初開的懷春時節,卻為家中的封建禮教所禁錮,不能得到自由和愛情。一日,杜麗娘當太守的父親杜寶聘請一位老儒陳最良來給她教學授課,這位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講解《詩經》的「關關雎鳩」,就觸動了杜麗娘心中的情絲。

數日後,杜麗娘到後花園踏春歸來,因睏乏倒頭睡在了床上,不一會見一書生拿著柳枝來請她作詩,接著又將她抱至牡丹亭成就雲雨之歡。待她一覺醒來,方知是南柯一夢。她為尋夢追尋到牡丹亭,卻未見那書生,心中好不郁悶。漸漸地這思戀成了心頭病,最後葯石無醫竟然這樣死去了。

杜麗娘的父親這時升任淮揚安撫使,臨行前就將女兒葬在後花園梅樹下,並修成「梅花庵觀」一座,囑一老道姑看守。而杜麗娘死後,遊魂來到地府,判官問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狀元柳夢梅結親之事,便准許放她回返人間。

此時書生柳夢梅赴京應試,途中感風寒,卧病住進梅花庵中。病癒後他在庵里與杜麗娘的遊魂相遇,二人恩恩愛愛,如漆似膠地過起了夫妻生活。不久,此事為老道姑察覺,柳夢梅與她道破私情,和她秘議請人掘了杜麗娘墳墓,杜麗娘得以重見天日,並且復生如初。倆人隨即做了真夫妻,一起來到京都,柳夢梅參加了進士考試。

考完後柳夢梅來到淮揚,找到杜府時被杜巡撫盤問審訊,柳夢梅自稱是杜家女婿,杜巡撫怒不可遏,認為這儒生簡直在說夢話,因他女兒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現在能復生,且又聽說女兒杜麗娘的墓被這儒生發掘,因而判了他斬刑。

正在審訊拷打之際,朝廷派人伴著柳夢梅的家屬找到杜府上,報知柳夢梅中了狀元,柳夢梅這才得以脫身。但杜巡撫還是不信女兒會復活,並且懷疑這狀元郎也是妖精,於是寫了奏本請皇上公斷。皇帝傳杜麗娘來到公堂,在「照妖鏡」前驗明果然是真人身,於是下旨讓父子夫妻都相認,並著歸第成親。一段生而復死,死而復生的姻緣故事就這樣以大團圓作了結局。

(9)牡丹亭原名擴展閱讀:

《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刊行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

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該劇文辭典雅,語言秀麗。

該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感天動地竇娥冤》、 《長生殿》合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

《牡丹亭還魂記》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作者熱情奔放地賦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力量。杜麗娘經歷了現實、夢幻與幽冥三個境界,這顯然是作者幻想的產物。作者借用三種境界的藝術對比來表達理想和思想,用夢幻和幽冥反襯出了現實的殘酷。

杜麗娘的夢境是那麼溫柔纏綿、五彩繽紛。醒過來面對的是母親的嘮叨和凄涼枯燥。幽冥中判官雖然面目猙獰,畢竟替她查了婚姻簿,放她出了枉死城,體現了一種人情味。還魂後面對的父親反而只有冷酷和僵硬。這些都很好地體現了作者對理學的批判力量。

同時作品呈現著光怪陸離的色彩,花神、土地、地府判官、鬼卒,與現實中的人物結構成了現實和精神兩重世界,深刻描繪出了封建社會的本質。最後讓現實中不可能的愛情理想得到了實現,體現了作者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

『拾』 牡丹亭簡介

寒士柳夢梅夢見佳人;太守之女麗娘,夢見書生,兩人幽會牡丹亭。最後終成眷屬。

20字交代清楚?不可能吧。這都超過字數了。

熱點內容
綠植婚紗草 發布:2025-05-12 16:09:14 瀏覽:964
生宣工筆牡丹 發布:2025-05-12 16:04:06 瀏覽:636
上譯茶花女 發布:2025-05-12 15:01:24 瀏覽:121
國家級茶花 發布:2025-05-12 14:55:08 瀏覽:250
卉苑鮮花 發布:2025-05-12 14:05:48 瀏覽:610
對一朵花的微笑 發布:2025-05-12 13:53:36 瀏覽:318
芬迪櫻花香水 發布:2025-05-12 13:46:39 瀏覽:845
童真與花藝 發布:2025-05-12 13:46:39 瀏覽:942
玫瑰能放多久 發布:2025-05-12 13:20:13 瀏覽:464
炫舞七夕抽獎 發布:2025-05-12 12:57:30 瀏覽: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