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纏枝牡丹紋罐
『壹』 元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的介紹
高44厘米,口徑5.4厘米,梅瓶花色共分為五層,也就是說器身自上而下有五層圈帶專紋飾,肩上部繪有一周覆蓮紋屬,內有珊瑚、靈芝等「雜寶」紋樣。接下來是一圈纏枝牡丹紋飾。腹部周身繪滿纏枝牡丹青花圖案,緊接著是一條較窄的卷草邊飾。脛部裝飾有卷草紋及仰蓮如意紋一周。紋飾帶有寬有窄,其間以弦紋相隔,青花構圖嚴謹,層次分明,主題突出,渾然一體,顯得繁而不亂。筆意深沉有力,青色艷麗之中又帶古樸,風格生動豪放。
『貳』 目前元青花纏枝牡丹紋大罐價格是多少
元青花纏枝牡丹紋大罐,真品品種十分少見;真品行情要超過100000000;不過今年的行情持續低迷,真品有一定市場潛力的。
『叄』 清朝民窯青花瓷牡丹花罐直多少錢
青花瓷市場行情:
元 青花牡丹紋梅瓶--------------------成交價 RMB 13,610,250
元 青花雲鳳紋梅瓶--------------------成交價 RMB 16,332,300
清版 乾隆 青花釉權里紅纏枝蓮紋梅瓶-------成交價 RMB 16,100,000
清 雍正 粉青釉三系弦紋梅瓶-----------成交價 RMB 13,408,820
明 永樂 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成交價 RMB 16,100,000
北宋 定窯黑釉鷓鴣斑葵式盤------------成交價 1450萬港幣
明宣德 青花纏枝蓮托八吉祥合盌--------成交價:5128.7萬港幣
明宣德青花夔龍罐---------------------成交價:3553.7萬港幣
『肆』 大神們幫我看看這個喜字罐值多少錢
您這個應該是民國末年到建國初期生產的實用民用瓷,不值錢,決定一件東西值錢與否的在於四個因素,藝術性,工藝材質價值,自由度和人文價值,您這東西這四個維度都不具備,而且上面的顏色不是青花,而且顏料
『伍』 明代陪葬的那些"元青花"陶瓷,出現哪裡,陪伴哪些古代官員
青花瓷發端於唐代,但是,真正的大發展是在元帝國時期。元青花獨特的藝術價值,日益上漲的經濟價值,流傳甚少的現狀,使其成為古陶瓷界萬人矚目的巨星。
在元青花中,有十件出土於九處明代墓葬中,它們都是元代景德鎮窯燒制的產品,是難得的標准器,見本文所附的明代紀年墓葬中出土元青花統計表。本文擬將它們從元青花中梳理出來,一一列舉如下,再加以分析,以期為進一步研究元青花提供些許對比資料。
明代紀年墓葬中出土的元青花概況
1丶元青花高足碗。外繪青花龍紋,內繪青花菊花紋。1970年出土於江蘇省南京市中央門外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汪興祖墓。現藏於南京市博物館。
2丶元青花龍紋罐,1971年出土於山東鄒城市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明魯荒王朱檀的戈妃墓。現藏於山東省博物館。
3丶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紋梅瓶,1950年出土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東善橋將軍山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沐英墓。現藏於江蘇省南京市博物館。
4丶元青花纏枝牡丹紋蓋罐,1973年出土於安徽省蚌埠市,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湯和墓。現藏於安徽省博物館。
5丶元青花雲龍紋梅瓶,元青花「四愛圖」紋梅瓶,2006年出土於湖北省鍾祥市,明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郢靖王墓。湖北省博物館收藏。
6丶元青花鳳穿花紋梅瓶,1990年出土於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台區鐵心橋鄉尹西砂石廠,明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王氏墓。現藏於南京市博物館。
7丶元青花蓮池鴛鴦紋碗,1960年出土於江蘇省南京市中華門外郎宅山,明永樂十六年(公元1418)葉氏墓。南京市博物館收藏。
8丶元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1959年出土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應塘村,明正統四年(公元1439)沐晟墓。南京市博物館收藏。
9丶元青花纏枝牡丹紋鋪首耳蓋罐,1980年出土於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季橋鄉顏劉村鳳凰墩,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陶升夫婦合葬墓。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博物館收藏。
在考古發掘中古代墓葬中出現前朝器物屢見不鮮,如大名鼎鼎的《蘭亭序》不是被唐太宗帶走了嗎。據《隋唐嘉話》記載:貞觀十年,乃拓十本以賜近臣。帝崩,中書令褚遂良奏:「《蘭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於昭陵。
元代青花瓷被明代皇族國戚和王公大臣視為寶物,生前珍愛,死後帶進墳墓也就不奇怪了。上述明代墓葬其主人皆是王公顯貴。
『陸』 明洪武青花纏枝牡丹紋龍耳瓶拍賣拍賣北京保利能拍嗎
拍賣公司徵集拍品要求十分嚴格,首先保利是一家大型的國際拍賣公司,她們只針對高端的。雖然洪武瓷很有代表性,但還無法進保利。發個圖片給我,我先幫你看看真假。
『柒』 清康熙青花纏枝蓮紋將軍罐怎麼來鑒定真假
器型:
古瓷的器型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需求而變化的,是斷代的重要依據。有些器型通過傳承演變具有前朝遺風,例如:梅瓶、玉壺春、蒜頭瓶等宋代就流行,蒜頭壺青銅酒器從戰國時就已經出現。元青花的器型種類很多,絕大多數是生活實用器,有部分是祭供專用器,少量為裝飾器。比較常見的罐類有:大、小罐,包括盤口獸首罐、蓋罐、兩系、四系罐。瓶類:梅瓶、葫蘆瓶、象耳瓶、蒜頭瓶等。壺類:玉壺春、執壺、蓋壺、四系方壺、扁壺、龍鳳壺、鳳首壺、卧壺等。盤類:大、小圓盤、大、小菱口盤、折沿盤等。還有大、小碗、蝶子、小盒、高足杯、三足爐、脈珍、花觚等。
宋無大器,相比之下元瓷胎厚重、型大、雄渾。但也有超出想像精製到薄如蛋殼,光照見影的小碗等。由於古代制瓷是師徒授受,代代相傳,注重器型的審美,因而比例諧調、圓潤流暢,有精、氣、神。
2.紋飾:
元青花的紋飾較為繁密,最多可達十層左右,龍紋的特點與歷代有明顯區別,表現霸氣、張揚、瞪眼張嘴、肌腱發達、龍爪似刀、蔑視一切。(龍眼正視、明代龍眼在一側)常用的紋飾有:海濤、卷草、蕉葉、回紋、錦地、錢紋、如意雲頭、纏枝花果、蕃蓮、蓮瓣內雜寶、天馬、鹿紋、多用於器物的口沿下、頸部、肩部等。腹部多用雲龍紋、海水龍、鳳凰、雲紋、火紋、麒麟、孔雀、牡丹、葡萄、菊花、荷蓮、纏枝蓮、纏枝牡丹、河塘魚藻紋、鴛鴦蓮池紋、蟲草、松竹梅、蕉石紋、樹木、土山等。人物故事紋多以元雜劇、民間歷史故事為題材,早期為商晚時期,晚期到唐宋。足部多用蓮瓣紋、變形蓮瓣紋。(元代蓮瓣紋分開、除明早期極少器物外其它都相連)
3.如果說把一件瓷器比做人,胎是人的骨架,釉面就好似人的皮膚,白細光滑的皮膚世人都喜歡。元青花的釉面一部分泛青色、多為卵白色,積釉處呈水綠色。部分釉汁中加了釉果,所以有肥厚凝重的特點,有些器物表面有輕微橘皮釉和縮釉現象。民國以前的傳世古瓷釉面,宏觀看去都有沉穩、老舊、釉厚的有玉質感,上手柔和。微觀看留有不同程度的使用磨痕,稜角、凸起部分會有歷史的烙印。再珍貴的器物,只要你常欣賞把玩,定會留下時間的記憶。出土出水器物由於受浸,局部氣泡會變成紅褐色。過去古人是用柴燒窯,釉中氣泡用放大鏡觀看有密集、通透、分大、中、小、這些現象都是鑒定古瓷的佐證。
4.
胎質:
元青花的多數胎骨為高嶺土摻瓷石,稱作二元配方。早在五代時,繁昌窯和北宋的青白瓷中已發明了此項配方。由於生產元青花的窯口不同,胎骨的特點就各自不一。經過配方的胎,具有一定的強度和柔韌性,能夠較大程度控制高溫變形,保證大件器物的成型率。元青花的大罐有百斤、大盤、大碗、讓人感到震撼。宏觀看胎底有松軟的感覺,沒有明後期瓷胎堅硬,多數器底有沙眼、修底不光滑。琢器底足留下的乳丁,是部分工匠修足的特點。有一半器底露胎處有釉斑,多為窯工留下的記號。有人認為元代的真品必有火石紅,還有一些玩了幾年古瓷的人認為,火石紅是時間久了、胎老了才會出的,這些都是誤區。產生火石紅的因素有兩種:一是胎土淘洗不精,含鐵量較高。二是燒造時墊燒物與器底產生氧化所形成。事實上,多年觀查實踐證明,元青花的胎底有一半不見火石紅。
5.
款識:
元青花屬款器物不多見,有大元國延祐甲寅造、大元國至正八年等,有賞賜、內府、樞府、趙府、張文進造、有些書寫八思八紋。以古相博陵第粘貼款最多,只要發現窯藏,所有不同器物種類都有貼款,也有隻三個字博陵第。目前有的資料顯示,古相博陵第是元代或更早期牌樓的名,貼牌便是牌樓塑影的標志,也是一個民間組織。
『捌』 青花纏枝蓮罐的花紋有哪些特點
這個從元代的元青花上就出現的圖案,一隻延伸到民國,其中變化為漸變,建議您去看看耿寶昌先生所著《明清瓷器鑒定》一書,上面對每個朝代纏枝蓮紋都有畫樣,演變特點交代的非常詳細
『玖』 清朝瓷器有哪些特點呢
【清朝瓷器特點】
1、清代各朝的瓷器,內容豐富,既有共同風格,又各具不同的特點。
2、清代瓷器的造型、順治、康熙時,古拙、豐滿、渾厚,雍正時的秀巧雋永,乾隆時則顯規整,嘉慶、道光以後則稚拙笨重。
3、胎體,琢器類,一般薄厚適中,圓器類則有厚有薄。康熙時,胎體體重,質地堅硬細密。雍正時有胎質輕薄、細潤,潔白度高。道光以後的胎體厚笨、質地粗松。清代的琢器類腹、頸部接痕極為少見。明代留器露胎處,常泛火石紅色斑到清代已基本消失。
4、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澤略顯青白。順治、康熙兩朝,釉面平整細膩,胎釉結合緊密,釉面分別呈青白、粉白、醬白,硬亮青等幾種色澤。雍正時釉面細臼瑩潤,多有桔皮皺紋。乾隆時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後的不夠平整,波浪明顯。晚清時施釉稀薄,釉質疏鬆,不夠堅致。
5、紋飾深受同時期繪畫的影響,民窯瓷器,寫意寫實並存,用筆豪放。御用官窯連器,圖案趨向規范化,用筆細致入微,構圖拘泥、繁縛。早期紋飾中的山水、樹木多採用斧劈簸,並加鍍點,古裝仕在高警秀麗,柔細的花繪採用沒骨畫法。晚期紋飾中的人物面部無神,鼻部隆大,這一時期龍紋形態不一,既有方頭大額、正肅蒼勁的,也有纖柔細身的,一般為獅子頭,龍發較多,龍腳明顯突出,兩支腳立體感強,龍身粗笨,一般畫為四爪和五爪,如同雞爪。
6、在清代,由於瓷器工藝受到了西方繪畫藝術的影響,因而在瓷器上出現了具有西方繪畫風格特點的花紋圖案。如在琺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時常可以看到一些繪畫西洋人物,樓房、船和狗之類的花紋圖案。
7、清代八寶圖案為輪、螺、傘、蓋、花、罐、魚、腸。
8、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為光滑的砂底。順治、康熙時瓷器足型較為多樣。有雙圈層底、斜削式底、二層台式底、卧足、滾圓泥鰍背形足等。
9、景德鎮官窯多屬皇帝年號款,民窯有干支年款、吉祥語款、私家款及圖記款等。有印、刻、青花、紅釉、金彩、料彩、等多種,楷篆均有。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並用,乾隆以後篆多楷少。晚期同治、光緒、宣統三朝,又以楷書款為多,外圍以圓圈或方框格式。民窯款識多隨意亂寫,字體草率。
『拾』 元代青花纏枝牡丹紋鋪首耳蓋罐價值幾何
價格說不好,具體看實物,先上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