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株距
㈠ 牡丹花的種植方法
牡丹花的種植方法:
牡丹栽植應選擇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栽在背風向陽,不易積水的地方。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栽植。栽植深度以根、莖交接處齊土面為宜,栽植坑的大小以根能伸展為度,坑內留些細土攏成小墩,使根在土壤上坐定,理順根系,然後復土,踏實,澆二、三次透水,株行距以50X50(cm)為宜。
繁殖方法
1、播種:牡丹種子在8月上旬成熟後及時採收,立即播種。播種過晚,種子來春不宜發芽。播種牡丹5-6年才開花,故此法一般只在培育新品種時採用。
2、分株:把生長五年以上的大株牡丹連株挖出,放陰涼處晾置2-3天,待根變軟時將其分成2-3枝一組的小株,植於圃地。
3、嫁接:剪取大株牡丹發出的土芽或一年生的短枝將其部2-3cm削成楔形嵌接於15-20cm長的芍葯根上,用麻皮纏緊,抹上泥巴進行栽植,嫁接時間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嫁接苗應挖溝栽植,其株距10一15cm,行距30-40cm,栽後培上土埂,以接穗不露出土為宜。
牡丹種植技術
牡丹種植技術 是牡丹性「宜涼畏熱,喜燥惡濕」,且喜肥,不耐酸鹼土壤。牡丹栽植應選擇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栽在背風向陽,不易積水的地方。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栽植。
栽植深度以根、莖交接處齊土面為宜,栽植坑的大小以根能伸展為度,坑內留些細土攏成小墩,使根在土壤上坐定,理順根系,然後復土,踏實,澆二、三次透水,株行距以50X50(cm)為宜。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牡丹種植技術
牡丹喜好
宜涼畏熱,喜燥惡濕
酸鹼性
不耐酸鹼土壤
栽培季節與方法
牡丹栽植應選擇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栽在背風向陽,不易積水的地方。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栽植。栽植深度以根、莖交接處齊土面為宜,栽植坑的大小以根能伸展為度,坑內留些細土攏成小墩,使根在土壤上坐定,理順根系,然後復土,踏實,澆二、三次透水,株行距以50X50(cm)為宜。
繁殖方法
1、播種:牡丹種子在8月上旬成熟後及時採收,立即播種。播種過晚,種子來春不宜發芽。播種牡丹5-6年才開花,故此法一般只在培育新品種時採用。
2、分株:把生長五年以上的大株牡丹連株挖出,放陰涼處晾置2-3天,待根變軟時將其分成2-3枝一組的小株,植於圃地。
3、嫁接:剪取大株牡丹發出的土芽或一年生的短枝將其部2-3cm削成楔形嵌接於15-20cm長的芍葯根上,用麻皮纏緊,抹上泥巴進行栽植,嫁接時間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嫁接苗應挖溝栽植,其株距10一15cm,行距30-40cm,栽後培上土埂,以接穗不露出土為宜。
養護管理
l、施肥:每年至少施三次肥,第一次在花前施,以促進開花;第二次在花後半個月施,以補充開花消耗的養分;第三次在越冬前施越冬肥。肥料以腐熟的餅肥為主。肥量以每株每次0.5-1千克為宜,也可摻拌化學復合肥。
2、澆水:牡丹較耐旱,但乾旱季仍需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為宜,雨後要及時排除積水。
3、病蟲害防治:牡丹病害常見的有褐斑病,防治方法是,每年花後開始,每半月噴一次波爾多液或托布浸,多菌靈液。入冬前及時剪除病葉燒掉,春季發芽前噴灑石硫合劑。
牡丹蟲害主要有吹綿介殼蟲,夏秋季節白色蟲體附著在枝乾和葉背上,可用500倍的氟乙醯胺或1000倍液的氧化樂果葯液噴殺或在入冬後用石硫合劑塗刷枝幹。
地下害蟲主要是蠐螬,防治方法:用50%的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洗澆根部20-30cm深處,以每畝地0.25千克為宜。
㈡ 牡丹花和勺葯種在一起間距多少最好
生產區
牡丹按60×50cm行株距定植,每畝2000株左右;
觀賞區
牡丹按100×100cm行株距定植,每畝600株左右。
建議最好是間距遠一些。
㈢ 園林的樹木株行距設計多大間作油用牡丹最佳
園林樹木除了要體現其觀賞價值以外,還要彰顯其生態功能和社會作用。
只有用科學的方法種植,才能換來園林樹木的健康。科學的種植方法,筆者認為主要應包括以下內容。 樹種配置要合理不同種類的樹木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相生、相剋關系。有些樹木栽種。
㈣ 花壇中按照株距0.5米種植牡丹花四個花壇共能種多少株牡丹花每株牡丹花菊花壇
一平米栽種4棵左右牡丹花苗,具體可以栽多少棵要看實際栽種面積大小。
㈤ 一年生牡丹苗怎樣定植,栽植密度多少為宜
1、整理牡丹,將病蟲枝條,發黑斷裂的根系剪掉。
2、將牡丹根系用清水洗凈粉末狀細土這時就有回用答處了,加入適量甲基托布津,裝入一個較大的塑料袋,混合均勻。塑料袋也有很好的用處。趁牡丹根系潮濕,將牡丹的根部放入塑料袋,反復翻動,混合了農葯的細土就會均勻的粘在根繫上,葯粉混合土壤可以節省葯量,而且沾的也均勻,加土沾根栽植後能和盆土密切結合,硫磺粉,其他殺菌劑也可。將其放入塑料袋可以避免接觸到人體,安全第一,而且剩下的可以繼續使用。
株距30厘米
㈥ 牡丹種植第一年株距問需種玉米嗎
牡丹生長周期長,一般前兩年生長緩慢,但應避免套種玉米。因為牡丹在間作套種中,要版求盡量避開高桿和匍匐權型作物,如玉米、地瓜、紅花等。以直立矮稈作物為好,需選擇病蟲害較少的植物,盡量避開牡丹的旺盛生長期,以便合理調配它們之間的營養關系。
牡丹可以套作的蔬菜:如油菜、菠菜、大蒜、洋蔥等。也可以與豆類、芝麻等糧油作物,間作套種。與一年生中草葯間作套種的有,知母、板藍根、天南星等。可與綠化苗木套種的,如海棠、紫葉李等均可。
㈦ 油牡丹株距多少行距多少,一年苗
油用牡丹一株一穴,需要種子育苗後移栽,定植株行距一般為30cm×80cm,或者40cm×60cm,或者40cm×(80+30)cm 寬窄行移栽,初植密度每畝3000株左右。一年生種苗可以選擇株行距20cm×60cm的大密度栽培,每畝5500株左右,1-2年後隔一株移除一株。株行距的選擇,宜考慮方便小型農機(機械除草等)在大田中的使用。,參照油用牡丹種植的關鍵技術,http://ymudan.com/content/?1065.html。
㈧ 油牡丹育苗株距是多少
你種了多少?
㈨ 牡丹櫻嫁接株行距一般多少
嫁接要做的工作有:
1. 選擇母本園。大部分地區夏季溫度比較高,牡丹處於休眠狀態,處於養分積累花芽生成階段,可以在准備嫁接前20天左右選擇好准備嫁接的母本園,對母本園准備采接穗的植株噴一些葉面肥,促進植株花芽的形成以及生長飽滿。
2.選擇接穗。 接穗應盡量從靠近植株下部的無病蟲、 無損傷的1 年生壯枝(俗稱「土芽」) 上截取。 1 年生新枝組織充實,嫁接後容易成活。 若用植株上部的1年生枝芽作為接穗, 嫁接成活率略低於「土芽」; 如用牡丹老枝上發出的枝條嫁接,因其穗部較空虛, 嫁接成活率較低。 雖能成活, 翌春即開花, 但不旺盛, 故生產上多用「土芽」 作為接穗。接穗長度5~10cm, 必須帶有健壯的頂芽和2~3個側芽。 最好隨用隨采隨接。 接穗採下後放在陰涼處並用濕布蓋好或浸泡在水中, 但亦不可存放過久。否則造成穗條失水而影響嫁接成活率。若暫時用不完,可用濕布包好放於4-8°C左右的冷庫內、或陰涼處、或埋入濕沙中儲存。 需遠途運輸時可把接穗放在潮濕的沙土箱中貯存, 這樣可以保存 3~ 5 天。或用苔蘚等保濕材料進行保濕,在5-10°C低溫環境下運輸。
3. 選擇砧木。現在多以芍葯根或牡丹根為砧木。芍葯根砧比較短粗,木質部柔軟,嫁接容易成活。砧根年齡對嫁接成活率有明顯影響,一般選擇2-3年生的根做砧木。其方法是選取2-3年生,健壯,無病菌,表面光滑的實生苗,除去泥土,剪除多餘的枝條(如果採用的是芍葯,則應去掉芍葯芽),用75%的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浸泡5分鍾進行消毒殺菌。然後,至於陰涼處晾2~3天,切記陽光暴曬,待砧木失水變軟後進行嫁接。
嫁接用的根砧不論是牡丹根或者是芍葯根,都要選擇健壯、無病蟲害,根砧直徑一般在1cm以上、長度不低於20cm為宜。根砧粗而長的生長旺,細而短的生長弱,附有多數細根的對嫁接成活及其以後生長開花更為有利。 根砧在嫁接前 2~ 3 天挖出,陰干失水變軟後方可使用,不但根砧切口緊密容易癒合 操作方便,而且短暫的失水凋萎更有助於水分的吸收。
㈩ 牡丹花種植距離大概是多少,如果幾株種在直徑30mm的盆里行么
30mm,也就是3cm的盆,怕是只能種下去一粒牡丹種子!如果是30cm的盆,能種下去一棵不大的
牡丹
。3年生的牡丹
株行距
可以50×60cm,5年及以上的牡丹建議株行距不低於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