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華百合
① 誰知道院玲玉個人資料..
阮玲玉
阮玲玉,中國早期影星,原名阮鳳根,學名阮玉英。廣東中山縣人,1910年出生於上海。因為當工人的父親早逝,孩童時代就隨母為人幫佣。母親節衣縮食,讓她上學讀書,就讀於上海崇德女子中學。1926年,為自立謀生,奉養母親,考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主演處女作《掛名夫妻》,從此踏入影壇。
之後,相繼在「明星」、「大中華百合」公司主演近20部影片,所扮演在愛情、婚姻方面屢遭不幸的少女或嬌媚潑辣的風流女子。1930年進聯華影業公司,主演該公司創業作《故都春夢》,扮演妓女燕燕獲得成功,奠定了她在影壇的地位。
此後,她在《野草閑花》、《三個摩登女性》、《小玩意》、《城市之夜》、《人生》、《歸來》、《再會吧,上海》、《香雪海》、《神女》、《新女性》、《國風》等一系列影片中擔任主角,在這批暴露社會黑暗,表現下層勞苦群眾生活餓影片中,成功塑造了各種飽受苦難的中國婦女形象。
這些形象中,有女工、村婦、教員、舞女、妓女、藝人、作家等。人物大多身世悲慘,經歷坎坷,屢遭磨難而一直奮斗不息,雖然最終都是以自殺、出家、入獄、慘死為結局,但都能保持善良正直的天性和純潔美好的心靈。其中,《神女》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她以精湛的演技,把一個品格崇高的母親與一個地位卑微的妓女奇跡般地融合為一體,出神入化,令人心靈位之震動。
阮玲玉端莊大方,清麗脫俗。對待表演藝術,她勤奮刻苦,傾注了全部的熱情,不懈追求。表演中,她能夠准確地體味人物的情感,捕捉到人物感覺,並用適當的眼神、表情、動作準確地表現出來。這種准確的內心感應力和形體表現力結合得又非常自然,顯示出她卓越的才華和非凡的功力。
《神女》導演吳永剛曾用「感光最快的膠片」作比喻,給予她高度贊譽。在30年代的中國影壇上,她以重拍次數最少而成為導演們樂於與之合作的演員;又以使觀眾「每片必看」而成為最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
她的表演才華橫溢,光芒四射,達到了中國無聲電影時期表演藝術的最高水平,贏得廣大觀眾由衷的傾慕。
然而,這位卓越的女演員婚姻生活十分不幸。1935年,封建惡勢力利用有關她的婚姻訟案大作文章,造謠中傷,把一桶桶臟水潑到她的身上。她不堪被辱,留下「人言可畏」的遺言,服葯自盡,時年25歲。
作品年表:
國風(1935)
香雪海(1934)
神女(1934)
新女性(1934)
人生(1934)(1934)
歸來(1934)
再會吧,上海(1934)
城市之夜(1933)
小玩意(1933)
續故都春夢(1932)
三個摩登女性(1932)
戀愛與義務(1931)
一剪梅(1931)
桃花泣血記(1931)
玉堂春(1931)
故都春夢(1930)
野草閑花(1930)
火燒九龍山(1930)
自殺合同(1930)
珍珠冠(1929)
情慾寶鑒(1929)
劫後孤鴻(1929)
大破九龍山(1929)
銀幕之花(1929)
蔡狀元建造洛陽橋(1928)
白雲塔(上集)(1928)
白雲塔(下集)(1928)
掛名的夫妻(1927)
血淚碑(1927)
楊小真(1927)
北京楊貴妃(1927)
阮玲玉遺書:
我不死不能明我冤,我現在死了,總可以如他心願,你雖不殺伯仁,伯仁由你而死,張達民我看你怎樣逃得過這個輿論,你現在總可以不能再誣害唐季珊,因為你已害死了我啊!我現在一死,人們一定以為我是畏罪,其實我何罪可畏?因為我對於張達民沒有一樣有對他不住的地方,別的姑且勿論,就拿我和他臨脫離同居的時候,還每月給他一百元,這不是空口說的話,是有憑據和收條的。可是,他恩將仇報,以冤來報德,更加以外界不明,還以為我對他不住。唉!那有什麼法子想呢?想之又想,惟有一死了之罷。唉!我一死何足惜,不過還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罷了。
阮玲王絕筆
廿四年三月七日晚午後
開放分類:
演員、人物
參考資料:
1.阮玲玉,1910年出生於上海,中國早期影星,原名阮鳳根,學名阮玉英。她出生在一個工人家庭,由於父親過早地去世,為了維持生活,她很小就隨母親去幫佣,當婢女。後來,她進入一所學校讀書並開始迷戀表演藝術,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中登台表演,初次顯示了她的表演才能。
2.隨著年齡的增長,阮玲玉出落得美麗動人,她被僱主的小兒子張達民看上,但由於張達民的母親認為門不當戶不對,就沒有舉行婚禮。1926年,他們開始同居。阮玲玉領養了一個被遺棄的女孩子,取名張妙蓉,小名小玉。後來,張達民嗜賭成癮,令阮玲玉很苦惱。
3.1926年,阮玲玉被導演卜萬蒼選中拍攝她的第一部影片《掛名的夫妻》,影片公映後受到好評。此後,她又拍攝了幾部格調不高的影片,才華難以顯露。
4.1929年她離開明星影片公司,考入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拍攝了3 部影片。後來,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與另三家公司合並,成立了聯華影業公司,阮玲玉便成為「聯華」的基本演員。她主演了「聯華」的第一部影片《故都春夢》,1930年影片公映,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同年,她又擔任了《野草閑花》的女主角,這部影片使阮玲玉一舉成名,隨後,她主演了《三個摩登女性》、《城市之夜》、《小玩意》、《神女》、《新女性》等多部影片。她的演技精湛,在無聲片時代,她准確地運用表情和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和語言。進入有聲片時期,她能很快領悟導演的意圖,進入角色。她飾演的人物類型各異,有純真的少女,有迫於生活出賣肉體的妓女,也有追求新生活的知識女性,她將所演人物刻畫得維妙維肖,令觀眾為之動情,她的魅力征服了觀眾。事業上的成功並沒有帶來家庭生活的幸福,在她與張達民的關系出現裂痕時,一位慣於玩弄女性的商人誘騙她上了鉤,她與張達民離婚後,與這位商人同居。後來,兩個男人打起官司來,弄得滿城風雨,加上當時報刊對阮玲玉的誹謗和攻擊,令她無法承受,被逼無奈,於1935年3月8日服毒自殺,年僅25歲。
5.阮玲玉短暫的一生為後人留下了二十九部影片,她是中國電影史上傑出的表演藝術家。
② 《鄧小平,1928》觀後感
1922-1926年間,中國各地先後開辦的電影公司有175家,單上海一地就有145家。眾多電影公司的出現,造就了中國電影的第一個繁盛時期。
1927年
蘇聯電影導演雅可夫•布里奧赫來上海拍攝新聞紀錄片《上海紀事》。該片紀錄了中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後期上海人民的生活和斗爭。
古裝片熱在中國影壇出現。本年度出現的影片有大中華百合公司拍攝的《美人計》、上海影戲公司拍攝的《盤絲洞》、民新公司拍攝的《西廂記》等。此外,武俠片也初現端倪,大中華百合公司拍攝的《王氏四俠》和友聯公司的《兒女英雄》引人關注。
1928年
明星公司拍攝的武俠神怪片《火燒紅蓮寺》(第一集)上映。影片根據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改編,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上映後創下了國產影片最高賣座紀錄。其後,明星公司接連拍攝了18集。同時,其他公司受此影響,也紛紛拍攝武俠片,掀起了武俠片的熱潮。在1928-1931年生產的近400部影片中,武俠神怪片佔250部左右。
9月,國民政府內政部頒布《電影檢查規劃》,通令於翌年實施。
1929年
上海夏令配克影戲院安裝了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放映機,首映有聲影片《飛行將軍》(僅有聲響,並無對白),引起轟動。半年後上海所有的高級電影院均安裝了有聲電影放映設備。
國民政府在滬設立戲曲電影審查會。由上海市政府公安、社會、教育三局聯合組成電影檢查委員會。此後,凡國產影片在滬上映,事前均須經上海租界工部局警務處和市電影檢查委員會審查。
武俠片熱繼續高漲。本年度出現的主要影片有《火燒紅蓮寺》四至九集、《王氏四俠續集》、《乾隆游江南》一至四集、《兒女英雄》二至三集、《紅俠》、《風流劍客》、《飛行大盜》、《白玫瑰》、《關東大俠》等。
1930年
國民政府頒布《電影檢查法》,另由內政部和教育部擬訂《電影檢查法施行規則》和《電影檢查委員會組織章程》,頒布施行。
以「大中華百合」為首的幾家中小型電影公司合並組成「聯華影業公司」。「聯華」主張的「復興國片,改造國片」的運動,與電影商業化潮流的熱浪相悖而行,為中國電影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該公司存在的8年間,共攝制影片近100部,終形成了與「明星」、「天一」三足鼎力的格局。
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野草閑花》上映。該片採用蠟盤配音的方法為影片插曲《尋兄詞》配音,這是中國電影的第一首插曲。
華威貿易公司製造成功第一部國產有聲電影放映機,取名「四達通」。
1931年
3月,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問世。該片由明星影片公司和法商百代唱片公司合作攝制,採用的是蠟盤配音的方法。
5月,友聯影片公司攝制的有聲片《虞美人》在夏令配克影戲院上映,該片與《歌女紅牡丹》系同時投拍。
6月,「大中國」和「暨南」兩家影片公司聯合拍攝的第一部片上發音影片《雨過天青》上映。該片是租用日本的有聲電影設備在日本拍攝,後在抵制日貨的愛國熱潮中受到觀眾的抵制。
九一八事變後,明星影片公司組成明星救國團,聯華影片公司組成聯華國人抗日救國團,開展「抵制日貨」活動。
10月,天一影片公司攝制的《歌場春色》上映,這是第一部在中國本土攝制的片上發聲影片。
1932年
1月28日日軍炮擊上海,一二八戰爭爆發。設在虹口、閘北和江灣地區的電影公司及16家影院皆毀於炮火,上海的30餘家中小電影公司均被迫停業。
3月,國民政府內政部和教育部聯合組成電影檢查委員會,翌年3月更名為中央電影檢查委員會,隸屬行政院,由國民黨中央宣傳委員會指導。
5月,《電聲日報》創刊。該報創刊後隨即舉辦「電影皇帝」評選,評選結果,「聯華」主要演員金焰當選為「電影皇帝」。1934年1月,該報改名《電聲周刊》,發行數量不斷增加,成為30年代發行量最大的電影刊物之一。
一二八事變後,上海各電影公司紛紛攝制抗日題材影片,主要有明星影片公司的故事片《戰地歷險記》、新聞紀錄片《抗日血戰》、《十九路軍血戰抗日》(第一集)、故事片《上海之戰》、動畫片《民族痛史》;聯華影片公司的故事片《共赴國難》、新聞紀錄片《暴日禍滬記》、《淞滬抗日將士追悼會》、動畫片《血錢》;天一影片公司的有聲新聞片《上海浩劫記》;惠民影片公司的《十九路軍光榮史》;暨南影片公司的《淞滬血》;慧沖影片公司的《上海抗日血戰史》;錫藩影片公司的《中國鐵軍血戰史》;亞細亞影片公司的《上海抗敵血戰史》等。這批影片在內地和南洋上映後,受到輿論的稱贊。
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對上海各電影公司發出禁止拍攝抗日影片的「通告」,宣稱:「以後關於戰爭及含有革命性之影片,均在禁攝之列……」
「劇聯」的影評小組成立。這是一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群眾影評組織,它通過茶話會、座談會等形式歡迎影評工作者自由參加。影評小組先後在不少報刊上開辟了電影副刊作為影評陣地。
1933年
明星影片公司設立卡通科,「萬氏兄弟」進入卡通科工作。
2月9日中國電影文化協會在上海成立。會議選出黃子布(夏衍)、陳瑜(田漢)、洪深、鄭正秋、聶耳、蔡楚生、史東山、孫瑜、金焰、沈西苓等31人為執行委員和候補執行委員,由夏衍、聶耳、沈西苓分別擔任文學部、組織部、宣傳部的領導工作。
2月,義大利在米蘭市舉行國際電影賽會,邀請中國選送影片參賽。經過電影檢查會初選及復選,決定選送6部影片參賽,計有:「聯華」的無聲片《都會的早晨》、《城市之夜》、《野玫瑰》、《三個摩登女性》、《北平大觀》,以及「明星」的有聲片《自由之花》。這是中國最早參加的國際電影活動。
同月,《明星日報》發起的「電影皇後」選舉揭曉,胡蝶以21334票當選為「電影皇後」。3月28日上海電影界假座大滬舞廳,舉行「慶賀胡蝶女士當選電影皇後,航空救國游藝茶舞會。」大會向胡蝶頒發了「電影皇後證書」,並發行《電影皇後紀念冊》。
同月,《電聲日報》經過3個月籌備的「明星名片大選舉」揭曉,當選「中國十大明星」之第一名為胡蝶,第二名為阮玲玉,第三名為金焰;當選「外國十大明星」之第一名為珍妮•蓋諾,第二名為葛萊泰•嘉寶,第三名為麥•唐納。
3月,中國共產黨電影小組成立,組長夏衍,組員錢杏邨(阿英)、王塵無、石凌鶴、司徒慧敏。電影小組開展了劇本創作、影片評論、輸送新人、介紹蘇聯電影等活動。
中國教育電影協會舉行第一屆全國國產影片評選大會,聯華影片公司出品的《人道》獲默片一等獎,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自由之花》獲有聲片一等獎。
5月,國民黨中央宣傳委員會的製片機構「中央電影攝影場」(簡稱「中電」)在南京成立。
9月,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在「電影事業指導委員會」下設立「劇本審查委員會」和「電影檢查委員會」,以替代原直屬國民政府內政部和教育部主管的「電影檢查委員會」。
11月12日,在藝華公司攝制《烈焰》、《中國海的怒潮》等以反帝抗日和階級斗爭為內容的影片之際,國民黨特務組織指使暴徒30多人以「中國電影界鏟共同志會」的名義,沖入藝華公司,進行打砸和破壞,此即中國電影史上的「藝華被搗毀事件」。
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影片《狂流》、《春蠶》上映。前者為第一部左翼電影;後者根據茅盾同名小說改編,是中國新文藝作品第一次搬上銀幕。
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三個摩登女性》上映,該片是左翼電影運動產生了廣泛社會影響的影片之一。
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都會的早晨》、《小玩意》和《城市之夜》上映。
1934年
國民黨特務機構以「中國青年鏟共大同盟」的名義向各報館散發《鏟除電影赤化宣言》,恫嚇各製片公司:「以後絕對不得再攝制宣傳赤化、危害國家、描寫階級斗爭、挑撥民族惡感的影片,對於社會病態黑暗面的描寫,亦應竭力避免,以符合教育社會的旨趣。」《宣言》還警告各公司不得使用田漢、夏衍、茅盾、沈西苓、樓適夷、許幸之等人的作品,「其擔任導演者也應迅速辭退」。
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影片《神女》上映。該片是中國無聲電影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明星影片公司攝制的《姊妹花》在上海新光大戲院上映,連映60天,創當時最高賣座紀錄。蝴蝶在片中一人飾演姐妹兩個性格不同的角色。該片在營業上的成功挽救了明星公司的經濟危機。
國民政府實業部派遣聯華影業公司總經理羅明佑為電影考察專員,赴日、美、英、法、德、意等國考察電影業。
國民黨中央黨部,國民政府內政部、教育部和中國教育電影協會共同組成國產影片評選委員會,主持第二屆國產影片比賽。評委會從10部參賽片中評選出《人生》為無聲片第一名,《姊妹花》為有聲片第一名。
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漁光曲》在上海金城大戲院上映,連映84天,超過了《姊妹花》的賣座紀錄。
迫於反動勢力的壓力,明星影片公司解除夏衍、錢杏邨和鄭伯奇三人的「編劇顧問」職務。夏衍轉移到電通影片公司。
12月,電通影片公司的創業作品《桃李劫》在上海金城大戲院首映。這是中國第一部以聲音作為藝術手段創作的有聲影片。
1935年
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大路》及《新女性》在上海金城大戲院上映。後者為著名影星阮玲玉主演的最後一部影片。
2月21日~3月2日,蘇聯舉行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中國派遣由周劍雲、陶伯遜、余清、黃謙、胡蝶、顏鶴鳴、孫桂籍(翻譯)共7人組成的代表團攜片參展。參展影片為:明星公司的《姊妹花》、《空谷蘭》、《春蠶》、《重婚》,聯華公司的《大路》、《漁光曲》,藝華公司的《女人》,電通公司的《桃李劫》)。
中國影片《漁光曲》(導演蔡楚生)在莫斯學科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榮譽獎, 這是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影片。
3月8日,著名演員阮玲玉因婚姻生活的不幸,社會惡勢力的迫害以及小報記者的誹謗,於三八婦女節前夕,留下「人言可畏」的遺言,服毒自殺。同月14日,舉行出殯送葬儀式,沿途送葬者達30萬人之多。
電通影片公司攝制的影片《風雲兒女》上映。影片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譜曲,於1949年被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1978年被確定為國歌。
7月16日中國電影的奠基人之一、著名編導鄭正秋因病逝世,終年47歲。中國教育電影協會以「鄭正秋盡瘁影業,功在社會教育,特請中央准請褒獎和撫恤遺族」。
電通影片公司攝制的影片《都市風光》上映,這是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片。
中國第一部有聲動畫片《駱駝獻舞》製作完成,該片由萬氏兄弟繪制,明星影片公司出品。
1936年
1月,由歐陽予倩、蔡楚生、周劍雲、孫瑜、費穆、李萍倩、孫師毅等人發起的上海電影界救國會宣告成立,並發表成立宣言。宣言要求:一、「堅持領土主權完整」、「收復失地」、「保護愛國運動及集會、結社、言論、出版和攝制電影自由」,同時提出四項主張:「全國電影界聯合組織救國的統一戰線,參加民族解放運動;二、撤廢現行的電影檢查制度;三、用自己組織的力量,檢查一切反大眾化要求的影片的製作,並制裁一切直接間接有害民族解放運動的中外影片的放映;四、動員整個電影界的力量,攝制鼓吹民族解放的影片。」上海電影界救國會的成立及其宣言的發表,標志著中國電影進入了「國防電影」(抗日)運動的新階段。
2月11日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發表《告國人書》說:「前聞共產黨密議,欲利用文化團體及知識分子,在救國的口號掩護之下,作卷土重來之計。果然不久,上海即有電影救國會之出現,不久又有文化救國會之產生」,又說各救國會的宣言,「不曰反對中央,即曰顛覆政府」。翌日,歐陽予倩代表電影界救國會向報界發表聲明,對《告國人書》中的不實之詞提出了辨正。
國際電影大師卓別林攜同夫人寶蓮•高黛及寶蓮的母親亞爾泰•高黛訪問上海。著名電影演員胡蝶在國際飯店設宴招待,陪客中有京劇藝術家梅蘭芳。卓別林還會見了電影導演史東山和演員韓蘭根、劉繼群等人。
由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主持的國產影片評選委員會,根據「三分娛樂七分教育之原則」,評選出1935年出品的「佳片」7部,各片名次如下:1.《凱歌》(藝華影業公司),2.《天倫》(聯華影業公司),3.《母親》(天一影片公司),4.《小天使》(聯華影業公司),5.《長恨歌》(新華影業公司),6.《翡翠馬》(明星影片公司),7.《船家女》(明星影片公司)。評委會還對當選影片的創作人員進行獎勵,受獎者共65人。
藝華影業公司攝制的「軟性影片」代表作《化身姑娘》上映,受到左翼和進步的電影評論工作者的尖銳抨擊。
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新片《迷途的羔羊》上映,這是中國第一部以流浪兒童為題材的影片。
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國防影片《狼山喋血記》上映。影片以寓言式的故事,暗示人們團結起來,抵抗野獸的入侵。
1937年
新華影業公司攝制的抗日題材影片《壯志凌雲》上映。
1月,電影演員陳波兒率領上海婦孺前線慰問團赴綏遠、察哈爾抗日前線慰勞抗日將士,演出街頭劇《放下你的鞭子》、《張家店》、《走私》等。
同月,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聯華交響曲》上映。影片由8個小故事組成,「聯華」大部分編導和演員都參加了這部「集錦片」的拍攝,
2月,明星影片公司攝制的影片《壓歲錢》上映。
2月,新華影業公司攝制的「恐怖片」《夜半歌聲》上映,創當時票房最高紀錄。
4月,明星影片公司攝制的影片《十字街頭》上映。
6月,明星影片公司攝制的影片《馬路天使》上映。
由國民黨中宣部主持的國產影片評選委員會評出1936年出品的「優勝片」6部,各片名次如下:1.《小玲子》(明星影片公司),2.《壯志凌雲》(新華影業公司),3.《女權》(明星影片公司),4.《新婚大血案》(藝華影業公司),5.《母愛》(民新影業公司),6.《狼山喋血記》(聯華影業公司)。
7月,電影界工作人協會在上海成立。歐陽予倩、蔡楚生、沈西苓、史東山、許幸之、司徒慧敏、應雲衛、白楊、柯靈、金山等39人當選為常務委員,並在該協會上成立了中國電影界救亡協會(後改名為中國電影界救亡委員會)。兩個協會一致號召電影工作者以實際行動為抗日戰爭服務。
七七事變後,上海各劇團、各電影公司的主要演員近百人參加了大型話劇《保衛蘆溝橋》的演出。該劇每天演出日夜兩場,一直持續到八一三戰爭爆發才告停止。
8月,日本在被其佔領的長春建立了「滿洲映畫株式會社」(簡稱「滿映」)。「滿映」至1939年全部建成,為其時亞洲最大的電影製作基地,其主要管理和創作人員均為日本人,以後又吸收了一些中國職員。滿映是日本對華文化侵略的重要機構,開始時主要拍攝宣傳日本侵略政策的電影。從1937至1945年,滿映共拍攝了200餘部為侵華戰爭進行宣傳的故事片及大量紀錄片。
9月,上海電影工作者陳白塵、沈浮、孟君謀、白楊、吳茵、周曼華、龔稼農、等34人組成上海影人劇團,先後赴成都、重慶演出救亡話劇,經費由夏雲瑚籌集。
10月17日,上海電影界救亡協會成立。
11月,日軍佔領上海。在其它外國租界里繼續生產的中國電影被稱為「孤島電影」。孤島電影至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佔領租界區而結束。在此期間,「孤島」地區共成立了20多家電影製片廠,拍攝了250餘部影片,形成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之後又一次商業電影的熱潮。
中央電影製片場攝制了科教片《農人之春》。該片於翌年在布魯塞爾科教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科教片獎。
1938年
1月29日,中華全國電影界抗敵協會在武漢成立。
滿映在北平成立分支機構「新民映畫協會」,控制華北電影發行,並拍攝了為日軍侵華戰爭進行宣傳的短紀錄片。
中國電影製片廠在武漢漢口建立(簡稱「中制」)。該製片廠的前身為1935年建立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南昌行營政訓處所屬的「漢口攝影場」,重組為中國電影製片廠後改歸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領導,許多抗日救亡演出隊中的進步電影工作者被調入該廠。該廠的建立是基於抗戰需要進行的軍事機構調整,是抗戰時期大後方最大的電影製片機構,並附設中國萬歲劇團、中制合唱團及10個放映隊。
中國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抗日題材影片《保衛我們的土地》、《熱血忠魂》和《八百壯士》上映。這是第一批集中出現的抗日題材的故事片。
9月,八路軍總政治部電影團在延安成立(習稱「延安電影團」)。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最早的電影製作和放映機構。
同月,中國電影製片廠因武漢瀕於淪陷,遷往重慶,並進一步吸收了大量進步電影工作者作為創作力量。
中央電影攝影場遷往重慶,並成為抗戰期間大後方規模僅次於「中制」的電影製作機構。
蔡楚生等導演在香港拍攝了《血濺寶山城》、《正氣歌》等粵語抗日題材影片。
1939年
上海華成影片公司出品《木蘭從軍》,連映85天。這是「孤島」電影借古喻今,鼓舞人民抗日精神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大晚報》刊登14位影評人聯合署名文章,推薦《木蘭從軍》。
延安電影團攝制了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
中央電影攝影場攝制了《孤城喋血》、《中華兒女》等抗戰電影。
中國電影製片廠繼續拍攝了《保家鄉》、《好丈夫》等抗日電影。
日偽在南京成立中華電影公司。該公司由日本東寶映畫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南京汪偽集團共同投資,主要為壟斷華中、華南敵占區的影片發行,並攝制為日寇侵略政策服務的新聞紀錄片。
日偽以「新民映畫協會」為基礎,在北平建立「華北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任務仍為壟斷華北地區的電影發行,並攝制侵華宣傳影片。
上海新華、華新、華成三家電影製片公司合並改組為中國聯合影業公司(簡稱「國聯」),由張善琨擔任總經理,其後攝制了一批重要作品。
1940年
中國電影製片廠攝制了《東亞之光》、《勝利進行曲》、《塞上風雲》等8部抗日題材故事片及大型抗戰紀錄片《民族萬歲》。
上海「孤島」電影中出現的《梁紅玉》、《蘇武牧羊》、《岳飛盡忠報國》、《西施》等一批具有愛國思想的影片受到觀眾的歡迎。
上海民華影片公司在「孤島」攝制的第一部影片《孔夫子》在金城大戲院上映,同時並編輯出版《孔夫子》特刊一本。
汪偽政府頒布《電影檢查法》,並成立電影檢查委員會。
1941年
表現忍辱負重和愛國主義精神的歷史巨片《西施》上映。該片由此前成立的中國聯合影業公司攝制。
中國聯合影業公司攝制的影片《家》(上、下集)上映。該片根據巴金同名小說改編,張善琨、卜萬蒼、王次龍、徐欣夫、方沛霖、楊小仲、岳楓、李萍倩、吳永剛和陳翼青10名導演聯合執導,公司中的著名影星陳雲裳、顧蘭君,陳燕燕、袁美雲、梅熹、劉瓊、王引等全部參加了演出。
中國第一部大型動畫片《鐵扇公主》(片長80分鍾)問世。該片由中國聯合影業公司攝制,萬氏兄弟主持製作。
12月,日本侵略軍佔領上海租界,「孤島」電影結束。
1942年
4月,在日軍和汪偽政府的操縱下,新華、華成等12家中國電影公司實行合並,成立了中華聯合製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聯」),由此前成立的「中華電影公司」投資。公司董事長為汪偽政府宣傳部長林柏生,副董事長川喜多長政(日),經理張善琨。「中聯」至1943年結束,共攝制影片50餘部,大多為愛情倫理片。
八路軍延安電影團拍攝了《南泥灣》等紀錄片。
《小老虎》、《故鄉烽火》、《民族的吼聲》等一批粵語抗日題材影片在香港問世。此後,隨著香港淪陷,香港影壇也陷於沉寂。
③ 阮玲玉是誰啊 誰給好好介紹下啊
阮玲玉,中國早期影星,原名阮鳳根,學名阮玉英。廣東香山(今中山)南朗左步關村人,1910年4月26日出生於上海。因為當工人的父親早逝,孩童時代就隨母為人幫佣。母親節衣縮食,讓她上學讀書,就讀於上海崇德女子中學。1926年,為自立謀生,奉養母親,考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主演處女作《掛名夫妻》,從此踏入影壇。
之後,相繼在「明星」、「大中華百合」公司主演近20部影片,所扮演在愛情、婚姻方面屢遭不幸的少女或嬌媚潑辣的風流女子。1930年進聯華影業公司,主演該公司創業作《故都春夢》,扮演妓女燕燕獲得成功,奠定了她在影壇的地位。
此後,她在《野草閑花》、《三個摩登女性》、《小玩意》、《城市之夜》、《人生》、《歸來》、《再會吧,上海》、《香雪海》、《神女》、《新女性》、《國風》等一系列影片中擔任主角,在這批暴露社會黑暗,表現下層勞苦群眾生活餓影片中,成功塑造了各種飽受苦難的中國婦女形象。
這些形象中,有女工、村婦、教員、舞女、妓女、藝人、作家等。人物大多身世悲慘,經歷坎坷,屢遭磨難而一直奮斗不息,雖然最終都是以自殺、出家、入獄、慘死為結局,但都能保持善良正直的天性和純潔美好的心靈。其中,《神女》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她以精湛的演技,把一個品格崇高的母親與一個地位卑微的妓女奇跡般地融合為一體,出神入化,令人心靈位之震動。
阮玲玉端莊大方,清麗脫俗。對待表演藝術,她勤奮刻苦,傾注了全部的熱情,不懈追求。表演中,她能夠准確地體味人物的情感,捕捉到人物感覺,並用適當的眼神、表情、動作準確地表現出來。這種准確的內心感應力和形體表現力結合得又非常自然,顯示出她卓越的才華和非凡的功力。
《神女》導演吳永剛曾用「感光最快的膠片」作比喻,給予她高度贊譽。在30年代的中國影壇上,她以重拍次數最少而成為導演們樂於與之合作的演員;又以使觀眾「每片必看」而成為最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
她的表演才華橫溢,光芒四射,達到了中國無聲電影時期表演藝術的最高水平,贏得廣大觀眾由衷的傾慕。
然而,這位卓越的女演員婚姻生活十分不幸。
④ 阮玲玉生前受到怎樣的流言飛語
阮玲玉,1910年出生於上海,中國早期影星,原名阮鳳根,學名阮玉英。她出生在一個工人家庭,由於父親過早地去世,為了維持生活,她很小就隨母親去幫佣,當婢女。後來,她進入一所學校讀書並開始迷戀表演藝術,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中登台表演,初次顯示了她的表演才能。
隨著年齡的增長,阮玲玉出落得美麗動人,她被僱主的小兒子張達民看上,但由於張達民的母親認為門不當戶不對,就沒有舉行婚禮。1926年,他們開始同居。阮玲玉領養了一個被遺棄的女孩子,取名張妙蓉,小名小玉。後來,張達民嗜賭成癮,令阮玲玉很苦惱。
1926年,阮玲玉被導演卜萬蒼選中拍攝她的第一部影片《掛名的夫妻》,影片公映後受到好評。此後,她又拍攝了幾部格調不高的影片,才華難以顯露。
1929年她離開明星影片公司,考入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拍攝了3 部影片。後來,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與另三家公司合並,成立了聯華影業公司,阮玲玉便成為「聯華」的基本演員。她主演了「聯華」的第一部影片《故都春夢》,1930年影片公映,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同年,她又擔任了《野草閑花》的女主角,這部影片使阮玲玉一舉成名,隨後,她主演了《三個摩登女性》、《城市之夜》、《小玩意》、《神女》、《新女性》等多部影片。她的演技精湛,在無聲片時代,她准確地運用表情和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和語言。進入有聲片時期,她能很快領悟導演的意圖,進入角色。她飾演的人物類型各異,有純真的少女,有迫於生活出賣肉體的妓女,也有追求新生活的知識女性,她將所演人物刻畫得維妙維肖,令觀眾為之動情,她的魅力征服了觀眾。事業上的成功並沒有帶來家庭生活的幸福,在她與張達民的關系出現裂痕時,一位慣於玩弄女性的商人誘騙她上了鉤,她與張達民離婚後,與這位商人同居。後來,兩個男人打起官司來,弄得滿城風雨,加上當時報刊對阮玲玉的誹謗和攻擊,令她無法承受,被逼無奈,於1935年3月8日服毒自殺,年僅25歲。
⑤ 誰能講講阮玲玉謝謝
阮玲玉,中國早期影星,原名阮鳳根,學名阮玉英。廣東中山縣人,1910年出生於上海。因為當工人的父親早逝,孩童時代就隨母為人幫佣。母親節衣縮食,讓她上學讀書,就讀於上海崇德女子中學。1926年,為自立謀生,奉養母親,考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主演處女作《掛名夫妻》,從此踏入影壇。
之後,相繼在「明星」、「大中華百合」公司主演近20部影片,所扮演在愛情、婚姻方面屢遭不幸的少女或嬌媚潑辣的風流女子。1930年進聯華影業公司,主演該公司創業作《故都春夢》,扮演妓女燕燕獲得成功,奠定了她在影壇的地位。
此後,她在《野草閑花》、《三個摩登女性》、《小玩意》、《城市之夜》、《人生》、《歸來》、《再會吧,上海》、《香雪海》、《神女》、《新女性》、《國風》等一系列影片中擔任主角,在這批暴露社會黑暗,表現下層勞苦群眾生活餓影片中,成功塑造了各種飽受苦難的中國婦女形象。
這些形象中,有女工、村婦、教員、舞女、妓女、藝人、作家等。人物大多身世悲慘,經歷坎坷,屢遭磨難而一直奮斗不息,雖然最終都是以自殺、出家、入獄、慘死為結局,但都能保持善良正直的天性和純潔美好的心靈。其中,《神女》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她以精湛的演技,把一個品格崇高的母親與一個地位卑微的妓女奇跡般地融合為一體,出神入化,令人心靈位之震動。
阮玲玉端莊大方,清麗脫俗。對待表演藝術,她勤奮刻苦,傾注了全部的熱情,不懈追求。表演中,她能夠准確地體味人物的情感,捕捉到人物感覺,並用適當的眼神、表情、動作準確地表現出來。這種准確的內心感應力和形體表現力結合得又非常自然,顯示出她卓越的才華和非凡的功力。
《神女》導演吳永剛曾用「感光最快的膠片」作比喻,給予她高度贊譽。在30年代的中國影壇上,她以重拍次數最少而成為導演們樂於與之合作的演員;又以使觀眾「每片必看」而成為最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
她的表演才華橫溢,光芒四射,達到了中國無聲電影時期表演藝術的最高水平,贏得廣大觀眾由衷的傾慕。
然而,這位卓越的女演員婚姻生活十分不幸。1935年,封建惡勢力利用有關她的婚姻訟案大作文章,造謠中傷,把一桶桶臟水潑到她的身上。她不堪被辱,留下「人言可畏」的遺言,服葯自盡,時年25歲。
⑥ 沒有人保護粵語電影了嗎中國電影源於香港粵語電影,輝煌的歷史粵語電影不值錢了嗎
中國電影事業發端於20世紀初。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慶泰(字景豐)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斷,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國人經營的亞細亞影戲公司拍攝了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的中國第一部有故事情節的短片《難夫難妻》。1917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拍攝時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動影戲部,此後拍攝了兩部中國最早的長故事片《閻瑞生》和《紅粉骷髏》。1922年 ,張石川與鄭正秋 、周劍雲等組織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的《孤兒救祖記》,影片嚴肅地涉及了當時的社會實際,表現手法具有較濃的生活氣息,演技自然、親切、樸素。與此同時,出現了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長城畫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較具規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於1925年創辦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於民間故事,拍攝一批古裝片,並在上海掀起拍攝古裝片的熱潮 ,還以此立足於南洋市場。
1925~1927年間,上海先後成立140家中小型電影公司;廣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攝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開拍《火燒紅蓮寺》後又形成一股武俠片熱潮。此後的4年間上海各公司拍攝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燒」、「武俠」、「神怪」之類光怪陸離、粗製濫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華百合等影片公司組合成聯華影業公司,先後拍攝了《戀愛與義務》、《恆娘》、《桃花泣血記》等片。1931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聯影片公司試製成功蠟盤發音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華光片上有聲電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國第一部片上發音影片《雨過天晴》。到1935年,中國完成了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過渡。
⑦ 中國第一位獲得社會各界人士贊譽的女明星阮玲玉,她的代表作有些什麼
阮玲玉是民國四大美女之一,也是民國時期聞名影星,出演多部電影,終究因為愛情風波自殺身亡。而縱觀阮玲玉的終身,不由讓人感嘆這位悲慘劇人物的坎坷命途。
阮玲玉代表我國無聲電影時期扮演的最高水平回首阮玲玉的終身,著實讓人扼腕嘆息。阮玲玉身後留遺書給唐季珊,讓唐季珊賠養自己的母親和養女,而唐季珊按照阮玲玉的遺書,每月都寄錢給在香港的阮母,這或許會減輕他心中的不安和罪惡感,一同也讓天堂的阮玲玉能夠有少量安慰。
⑧ 周瘦鵑的早期電影
1924年,周瘦鵑編寫第一部電影劇本《水火鴛鴦》,由程步高導演。1925年,程步高擔任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編輯,編寫電影劇本《真愛》《還金記》、《一夜豪華》等。
1924年,編寫第一部電影劇本《水火鴛鴦》,由程步高導演。新大陸影片公司出品。汪仲賢說明。張偉濤攝影。汪曼麗、汪小達、陸韞貞等主演。從這部片子的廣告可以看出,當是觀看「童伶片」蔚成風氣。「今之觀影戲者,多愛童伶之作品,以童伶表演,俱天真可愛。」《水火鴛鴦》與一半童伶片不同,不是「童伶一人或三數人,而以成人與之酌劇」,而是「特選天真活潑之童伶百餘人,合攝一劇。」該片應該是最的全部由兒童主演的國產影片,而且讓人稱奇的是,這並不是一部兒童片,而是一部愛情片,「《水火鴛鴦》中之童伶,則俱在劇中飾成人。」 (電影雜志第8號 水火鴛鴦廣告)讓兒童出演愛情劇的主角,不能不說大膽創新之舉。「全片十一本,演員皆不滿十齡之兒童。……此蓋中國影戲史中之新紀錄也。……此劇為電影界之創作,以童子能否演劇之信據」。(伍一 評大陸之水火鴛鴦 電影雜志第8號)
1926年,周瘦鵑任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編輯,編寫電影劇本《真愛》《還金記》、《一夜豪華》等。還金記,上海影戲公司出品,但杜宇導演,但淦亭攝影,殷明珠、賀蓉珠等主演。先後為該公司攝制影片《小廠主》、《透明的上海》、《同居之愛》、《馬介甫》、《殖邊外史》、《兒孫福》、《探親家》、《美人計(前後集)》等出版特刊,馬介甫,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出品,朱瘦菊導演,周文珠、王乃東等主演。撰寫不少影評。《美人計》取材於《三國演義》第五十四、五十五回。影片上下兩集凡24本,耗資15萬元,由史東山、陸潔、朱瘦菊和王元龍四員主將合任導演,歷時一年。「缺乏較科學的史識,因而仍然失之浮面和牽強,以至於很大程度上僅僅成了『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這一趣味主題的演繹,而影片中對幾個主要人物的歷時貶褒,也僅僅簡單地歸之於『詐』、『孝』、『慈』、『節』、『忠』、『義』等舊道德范疇。
⑨ 阮玲玉為什麼要說人言可畏
阮玲玉沒有說人言可畏,這句話是偽造的。
1935年3月8日凌晨3時左右,年僅25歲的阮玲玉一連服下3瓶安眠葯,離開人世。4月1日,聯華影業公司出版的《聯華畫報》刊登了阮玲玉留下的兩封遺書,其中的《告社會書》寫道:「我一死何足惜,不過,還是怕人言可畏罷了。」
4月26日,《思明商學報》又刊登出兩封阮玲玉遺書——這兩封才是阮玲玉的親筆。一封是寫給張達民的,對他的無恥行為進行強烈譴責;第二封寫給唐季珊,控訴他是「玩弄女性的惡魔」。由於《思明商學報》僅是一份發行量不足1500份的小報,其報道並沒有引起廣泛重視。
1935年5月,魯迅用趙令儀的化名寫下標題為《論「人言可畏」》的時評雜感,其中的開篇第一句寫道:「『人言可畏』是電影明星阮玲玉自殺之後,發見於她的遺書中的話。這轟動一時的事件,經過了一通空論,已經漸漸冷落了……」而實際情況是,魯迅先生所看到的,只是阮玲玉的假遺書。
(9)大中華百合擴展閱讀
1928年阮玲玉脫離「明星」,加入「大中華百合」,以後又並入聯華影業公司。她主演了「聯華」的第一部影片《故都春夢》,成功地飾演了妓女燕燕一角。同年她又擔任了《野草閑花》的女主角,這部影片使阮玲玉一舉成名。
從此,憑著她的美貌和演技紅遍整個中國,成為最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在影片中她飾演過各類不同角色,塑造了舊中國各個社會階層的婦女形象。封建禮教虐殺的寡婦、弱女,豪強闊少玩弄的風塵女子,天真純潔的小家碧玉,為爭取婚姻自由而斗爭的年輕姑娘,為民族利益奮斗的先進女性。
還塑造了丫頭、尼姑、乞丐、女工、女學生、女作家、賣茶女,以至歌女、舞女、交際花等一系列銀幕形象。這些人物都有一個悲慘的結局,有的自殺,有的入獄,或被逼成瘋,或病死街頭。
她們是舊中國千百萬苦難婦女的縮影,她們的不幸遭遇震撼人們的心靈,激起觀眾無限同情和共鳴。
⑩ 阮玲玉有什麼作品
阮玲玉,1910年出生於上海,中國早期影星,原名阮鳳根,學名阮玉英。她出生在一個工人家庭,由於父親過早地去世,為了維持生活,她很小就隨母親去幫佣,當婢女。後來,她進入一所學校讀書並開始迷戀表演藝術,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中登台表演,初次顯示了她的表演才能。
隨著年齡的增長,阮玲玉出落得美麗動人,她被僱主的小兒子張達民看上,但由於張達民的母親認為門不當戶不對,就沒有舉行婚禮。1926年,他們開始同居。阮玲玉領養了一個被遺棄的女孩子,取名張妙蓉,小名小玉。後來,張達民嗜賭成癮,令阮玲玉很苦惱。
1926年,阮玲玉被導演卜萬蒼選中拍攝她的第一部影片《掛名的夫妻》,影片公映後受到好評。此後,她又拍攝了幾部格調不高的影片,才華難以顯露。
1929年她離開明星影片公司,考入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拍攝了3 部影片。後來,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與另三家公司合並,成立了聯華影業公司,阮玲玉便成為「聯華」的基本演員。她主演了「聯華」的第一部影片《故都春夢》,1930年影片公映,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同年,她又擔任了《野草閑花》的女主角,這部影片使阮玲玉一舉成名,隨後,她主演了《三個摩登女性》、《城市之夜》、《小玩意》、《神女》、《新女性》等多部影片。她的演技精湛,在無聲片時代,她准確地運用表情和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和語言。進入有聲片時期,她能很快領悟導演的意圖,進入角色。她飾演的人物類型各異,有純真的少女,有迫於生活出賣肉體的妓女,也有追求新生活的知識女性,她將所演人物刻畫得維妙維肖,令觀眾為之動情,她的魅力征服了觀眾。事業上的成功並沒有帶來家庭生活的幸福,在她與張達民的關系出現裂痕時,一位慣於玩弄女性的商人誘騙她上了鉤,她與張達民離婚後,與這位商人同居。後來,兩個男人打起官司來,弄得滿城風雨,加上當時報刊對阮玲玉的誹謗和攻擊,令她無法承受,被逼無奈,於1935年3月8日服毒自殺,年僅25歲。
阮玲玉短暫的一生為後人留下了二十九部影片,她是中國電影史上傑出的表演藝術家
作品年表
國風(1935)
香雪海(1934)
神女(1934)
新女性(1934)
人生(1934)(1934)
歸來(1934)
再會吧,上海(1934)
城市之夜(1933)
小玩意(1933)
續故都春夢(1932)
三個摩登女性(1932)
戀愛與義務(1931)
一剪梅(1931)
桃花泣血記(1931)
玉堂春(1931)
故都春夢(1930)
野草閑花(1930)
火燒九龍山(1930)
自殺合同(1930)
珍珠冠(1929)
情慾寶鑒(1929)
劫後孤鴻(1929)
大破九龍山(1929)
銀幕之花(1929)
蔡狀元建造洛陽橋(1928)
白雲塔(上集)(1928)
白雲塔(下集)(1928)
掛名的夫妻(1927)
血淚碑(1927)
楊小真(1927)
北京楊貴妃(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