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玫瑰人生評價

玫瑰人生評價

發布時間: 2021-12-23 10:59:19

玫瑰人生的影片評價

傳記片雖然被公認為討巧的題材類型,但由於艾迪絲·皮雅芙的樂史地位太過特別,而其個人經歷又極富戲劇性,因此雖然之前關於皮雅芙生平故事的電影並不少,卻很難有一部經典能得所有皮雅芙歌迷的共同承認。而這一次在奧利維埃·達昂的實力導筒和瑪麗昂·歌迪亞的絢爛演技下,艾迪絲·皮雅芙終於宛若還魂,豐富重現了自己坎坷而精彩的一生。
影片成功再現了昔日巴黎的音樂氛圍和夜夜笙歌的夜總會情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皮雅芙自身充滿浪漫和悲情的人生,巴黎和紐約火爆狂歡的音樂會,喧囂騷動的感情故事,死去孩子和愛人飛機失事的巨大打擊,都被渲染上更引人共鳴的悲劇色彩。導演達昂為這部傳記片採取的並非是平鋪直敘的方式,而是利用凌亂的剪切,通過艾迪絲皮雅芙臨死前那一晚的目光與心態,回視了自己的一生,展現出一個個瑣碎卻令人銘心刻骨的片段:全片回盪著艾迪·皮雅芙歌唱生涯中最經典的一首首歌曲,故事則以非線性方式推進,零碎展現出皮雅芙這個生性桀驁好強的女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她嬌艷性感的嘴唇,湛藍色的眼睛,每一個興奮與心碎的瞬間,都在隨性搖擺的鏡頭,生動呈現開來。這樣的絢麗人生卻結束於一間漆黑的房間,生命垂危的皮雅芙蜷縮在床上,回顧起這滄桑的一生,酒精與毒品從年輕時就襲向了這位傳奇人物,一生痛苦糾纏摧殘著這朵嬌艷玫瑰,皮雅芙坦然面對著凋零頹敗的命運。
導演手法殘酷,鏡頭客觀,將皮雅芙的神經質、古靈精怪全全表現出來,冷靜敘述卻仍令人睹之心碎。達昂採用了跳躍的剪切方式,片中的皮雅芙常常十分鍾前還是一個少言寡語的九歲小女孩,下一個鏡頭便是躺椅里佝僂的老女人,回憶也採用相似的方式,一會兒追溯到當年照顧她的妓女,一會回想起父親馬戲團里的雜耍藝人,還有當年的摯友,年少輕狂時的無法無天,遇到愛人時那晚紐約城的夜空,成名之路上的各種辛酸與成就,第一個孩子的意外早逝,最愛男人飛機墜毀的那一天,注射毒品的針管和棉花上的血跡。這些非合理時間的連接方式,雖然需要一定的適應時間,但是個性異常鮮明,正與皮雅芙的人生風格相輔相成。
瑪麗昂·歌迪亞對皮雅芙的塑造令人震驚,雖然從外表來看兩人相差甚遠,但歌迪亞從內質上深入詮釋出皮雅芙的生命精髓,除了絢爛的舞台生涯和落寞的人生經歷外,片中不少高難度戲分尤其凸顯了歌迪亞的過人演技,如對毒品的依賴,面對生活變故時的歇斯底里,在愛人遭遇意外後哀莫大於心死的心境,歌迪亞的表演可謂出神入化,令人拍案 。(新浪網評)

㈡ 高達戰爭宇宙 玫瑰人生 刷ss攻略

高達戰爭:宇宙

0083

ラビアンロズ

聯邦篇幫助阿爾比昂號脫離戰斗區域

敵艦sumai級戰艦

敵人MS數量MS-06F-23

MS-09R-23

MS-14F4

MS-21C5

一共是15個MS和一個戰艦,全部擊破.....不帶同伴,不能讓阿爾比昂先動手,阿爾比昂護甲值不能減少太多,基本保證是滿的就好,過關就是SS,我有圖...可以給你看

還有吉恩篇的,忘記說了,不過辦法基本相同....我也是SS,你應該信吧....

㈢ 瑪麗昂·歌迪亞的人物評價

瑪麗昂·歌迪亞是個典型的法國美妞兒,未必是希臘美女或者芭比娃娃,圓圓的鹿眼有些突出,但並不笨拙,左右生輝、顧盼多情時絲毫無礙。身材雖然並不標致完美,然而卻透出火熱的春天氣息。然而卻極富「人」味,異性的鼻子和雙臂渴望著她,就像爐子渴望火焰。和蘇菲·瑪索的冷艷不同,歌迪亞代表著熱情、敏感、口無遮攔,甚至有點反應過度 。(新京報評)
古典雍容是法蘭西對女神系的基本要求,而她即便不穿古裝,演大量的現代戲,也能讓觀眾咂摸出復古味兒來。她詮釋了吟唱《玫瑰人生》的「法國小雲雀」伊迪絲·琵雅芙,在《兩小無猜》里用種種高危行為抓住了真愛的神髓,更是以腹黑魅力讓蝙蝠俠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在《盜夢空間》里,她是讓的里昂那多魂牽夢繞的妻子。在好萊塢大染缸里,她捍衛了最珍貴的審美底限 。(時光網評)

㈣ 求一些好看的法國電影

這個殺手不太冷 你丫閉嘴 本人覺得讓雷諾的和蘇菲瑪索的都可以

㈤ 誰的《玫瑰人生》唱的最好,發音最標准,是尚雯婕,還是郁可唯

你好!
絕對是尚雯婕
尚雯婕的那種氣質,那種感覺,都是深入到骨髓里的
比郁可唯更有感覺
而且發音,正宗的不能再正宗了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㈥ 奧斯卡歷史上有多少以外語片為背景拿到影帝或影後的人,如何評價他們的演技

第1名《卡薩布蘭卡》(又譯《北非諜影》)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恐怖的陰影籠罩著卡薩布蘭卡。在當地一條不十分顯眼的街上有家「里克酒店」,老闆叫里克·勃蘭,是人人喜歡去的社交場所。某天晚上,從德國集中營逃了出來的抗擊納粹的進步運動領袖、捷克愛國志士維克多·拉羅斯偕同妻子伊爾莎來酒店避避風頭,伺機前往美國。警察局長雷諾特和納粹少校特拉瑟來到夜總會。

㈦ 如何評價瑪麗昂·歌迪亞

瑪麗昂·歌迪亞是個地地道道的法國美女,圓圓的眼睛有些突出,特別勾人魂魄。看起來靈動活潑,端詳遠眺、顧盼左右時別有風情。身材雖然並是特別出眾,但與五官搭配起來很協調。她身上總是透著律動的春天氣息,還有一股天然的人情味。如果要評選史上最適合演公主的人,能與奧黛麗·赫本PK的唯一的人或許就是瑪麗昂·歌迪亞。她清純、優雅、神秘,完美到無可挑剔。

在《盜夢空間》里,她是讓里昂那多魂牽夢繞夜思暮想的妻子。也正是這部影片中,她達到了最美好的表演境界,這種完美只能是瞬間的,也是永恆的。只能說在日漸浮躁的好萊塢大環境里,她將最珍貴的審美守護到底,無人能敵。

㈧ 誰能提供我一篇關於奧斯卡電影《玫瑰人生》的影評啊謝謝謝謝!!!

《玫瑰人生》:花瓣與刺兒

什麼是真正的藝術人生呢?是藝術完全占據了某個人的生命,還是某人的生命以一種藝術形態在延續直至終結呢?

這個問題恐怕永遠沒有答案,當看完《玫瑰人生》,面對影片中伊迪絲 碧雅芙那命運多舛的一生時,筆者恐怕除了唏噓以外竟然陷入了一種空白之中,難道這就是藝術人生?還是藝術人生向來具有一定的悲劇性?

傳記片是西方電影的一個重要類型,其中藝術人物的傳記更有其獨特的魅力,這主要源於西方人對人本主義的關懷以及獨特人格的激賞。但事實上,傳記片的拍攝是一件相當有難度的工作,每一個人物的一生或者是豐富多彩的或者是命運多舛的,在有限的時間里要表現漫長的人生本身便是一個難題,首先便要涉及到傳記人物各個方面的取捨,是對其業績的展現還是還原其作為凡人的普通,其次是對事件的取捨,最後還要講究影片的布局以及線索等等。好在自從《公民凱恩》之後,西方電影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所以才讓我們從電影上認識了許多西方人物。

影片《玫瑰人生》在講述碧雅芙一生的過程中可以說是別出一格的,尤其是在影片的布局上,令觀眾最直接的感受便是時空的跳躍性,似乎混亂而復雜。在影片前半部分中,即1959年作為一個分界線,兩條線索分別進行著,1959年後碧雅芙的養病過程,當然只是蜻蜓點水,形成了引子,直接引出碧雅芙從幼年到1959年的經歷。兩條時空線索雖然糾纏在一起,但觀眾看起來並沒有任何阻礙,顯得十分地清晰。但到了影片後半部,時空開始在病痛中的碧雅芙與成名後的碧雅芙之間肆意地跳躍,這便給人一種混亂的感覺。

碧雅芙的成長到成名是一個順序的過程,從被父母拋棄被迫生活在妓院中到隨父親進入馬戲團,再到街頭賣唱被夜總會老闆挖掘,直至最後成名然後風靡美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影片的前半部重點講述的便是碧雅芙的事業與成長路線。雖然具有一定的傳奇色彩,但事實上人物性格卻較為單薄,一些情感(主要是指親情)大多是點到即止,沒有形成一種凝聚力。我們此時與其說是看一部電影,更象是一部講述人物歷史的紀錄片。但值得注意地是,雖然碧雅芙的情感沒有直接體顯,但裡面所涉及到的這些情緒都為下面的內容做出鋪墊。

影片後段主要講述了碧雅芙一段刻骨的愛情,與拳手邁克爾的心心相印以及由於自己的執著所造成的悲劇,甚至由於這場悲劇而陷入到了一種無法自拔的自我毀滅之中。而此時所對應的1959年後的碧雅芙則處於一種情緒的操控中。所以,很顯然,故事的整體布局是一種情緒的帶動,從碧雅芙唱歌的社會性到其情感的個人性。

導演將碧雅芙的社會性與個體性分別講述對於觀眾來說更會了解人物的全貌,但時空的跳躍卻不可避免地給觀眾帶來一定的混亂。好在當愛情最終毀滅了碧雅芙之後,事業與情感達到了空前的統一。

影片海邊的一段采訪是極其重要的,三個「LOVE」的述說表明了碧雅芙真正的內在心理。碧雅芙的一生是孤獨的,她事實上是完全缺失父母的,生母棄她而去,妓女待她雖然很好,但卻被父親硬生生地拆散了,而父親卻絕不是一個好父親,他只想從女兒的身上榨取錢財,而音樂廳的老闆雖然如父親一樣,但卻死於非命,甚至連累到了碧雅芙。一個缺失了愛的人,其內心是何其孤獨,於是我們便不難理解在她的愛情中,對拳手的迷戀以及任性,這是一種親情轉為愛情的尋愛的渴望,我們也不難理解,她對自己孩子的遺棄卻來自於兩位母親的作為重復。

愛的缺失造成了內心的孤獨,同時也會令人產生一種自卑感,碧雅芙的天賦為她贏來了自信與自尊,她將唱歌當成生命,甚至高於生命的原因正是由於唱歌可以彌補心中本來應該屬於愛的那份空白。

影片結尾,碧雅芙倒在麥克風前與其卧床臨終前對愛的懷念平行演繹著,於是,我們看到了碧雅芙藝術的人生如玫瑰一樣美麗,而人生的藝術卻如針刺兒一樣痛楚無奈!

作者:韓兮

㈨ 求玫瑰人生影評

如果不曉得艾迪特・皮雅芙(Edith Piaf)是誰,那或許知道《玫瑰人生》(LaVie En Rose);即便記不得歌名,對不上號,肯定也在哪聽過這歌―――在克萊德曼的鋼琴曲里,在《天使愛美麗》、《兩小無猜》里,甚至在馮小剛的《天下無賊》里―――片頭那首歌,正是小野麗莎翻唱的《玫瑰人生》。

傳記電影《玫瑰人生》講述的,正是歌曲原唱者、法國國寶級歌手艾迪特・皮雅芙的傳奇一生。她的藝名「Piaf」是巴黎人稱呼「麻雀」的俚語,這個名字不僅是因為她性格爽朗,有副好嗓子,更是因為她身高僅有146厘米。在本片導演奧利維埃・達昂(Olivier Dahan)之前,克勞德・勒魯什(Claude Lelouch)在1983年就拍過關於皮雅芙的電影,名為《莫忘今生》(Edith and Marcel),講的是皮雅芙和拳擊手馬塞爾的愛情際遇。在《玫瑰人生》里,這段情殤也成為影片關鍵章節。

《玫瑰人生》長達140分鍾,完整地再現了皮雅芙顛沛流離的童年,從街頭初啼、酒吧賣唱的少女到正式登台、歌喉迷人的明星,到情感受挫、每況愈下的晚年,再到彌留之際。達昂成功地打亂皮雅芙人生的各個階段,一會還在懵懂困惑的孩時,一會就跳到肢體僵硬的老年,營造轉瞬即逝的人生悲喜。為了不至於讓觀眾覺得含糊不清,導演用文字交代了時間、地點;只要細心留意,前後故事還是能串在一起,看出皮雅芙從法國到美國的人生軌跡。作為線索的,自然是皮雅芙不同時期的歌曲,有特殊意義的、偶然抓住的,皆成就了舞台上的皮雅芙。

皮雅芙僅在人世間駐留48個年頭,這一大半可能由於她無節制地注射嗎啡、醉酒縱情,揮霍健康導致生命透支。但皮雅芙之所以為皮雅芙,就在於她不可復制的偏執,或者如評論家所言,是一種「法國的基因」。幸運的是,在《玫瑰人生》外,她還留下眾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在這部電影里,你還將聽到《愛的禮贊》、《我無怨無悔》等名曲。

片中,皮雅芙遇見傳奇女星瑪琳・黛德麗(Marlene Dietrich),激動得有些失措。事實上她和電影的交集還有不少,比如法蘭西奇才讓・考克托(Jean Cocteau)是她的好朋友,為她編過戲劇。更叫人感慨的是,在聽聞好友去世消息後,考克托在同一天離去。

作為2007年柏林電影節開幕電影,《玫瑰人生》在法國上映後取得驚人票房。這也許是在1963年皮雅芙的國葬―――成千上萬民眾走上街頭為她送行―――之後,人們再一次用行動懷念這位「小麻雀」,還有她不老的歌聲。

㈩ 談一談你對李健的《當你老了》的評價

動聽感人

熱點內容
菊花多少錢一朵 發布:2025-05-16 00:17:56 瀏覽:204
花語受傷 發布:2025-05-16 00:17:08 瀏覽:403
鉤毛線盆栽教程 發布:2025-05-16 00:12:36 瀏覽:764
魂魄妖夢百合 發布:2025-05-16 00:11:10 瀏覽:509
七夕降臨 發布:2025-05-16 00:10:25 瀏覽:354
情人節朋友圈發結婚證怎麼弄的 發布:2025-05-16 00:07:27 瀏覽:758
室內盆栽櫻桃 發布:2025-05-15 23:59:30 瀏覽:419
茶花大海倫 發布:2025-05-15 23:55:08 瀏覽:639
手繪茶花女 發布:2025-05-15 23:53:23 瀏覽:567
七夕歐洲z 發布:2025-05-15 23:51:43 瀏覽: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