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初不載文字翻譯

牡丹初不載文字翻譯

發布時間: 2021-12-14 23:32:53

1. 牡丹記敘 翻譯 【原文見下】最好加些重點字解釋

宋朝蘇軾《牡丹記敘》。

翻譯:

1968年3月23日,我跟隨太守沈大人去吉祥寺僧人守璘的花園中賞花。

園子中有千種草木,品種有一百多種。酒喝到興頭上,琴簫鼓奏,市民齊聚,有人獻出金子做的盤子和彩錦織出的籃子,在場宴飲的有五十三人。喝酒喝到了極致,從不喝酒的人都醉了。

輿台皂隸親自栽下花草,圍觀的有數千人。第二天,沈大人向眾人展出十卷《牡丹亭》,其中記述了牡丹的栽培護理方法,古往今來吟詠牡丹的詩詞曲賦,以至神怪小說。

我看賞花畫面如此壯觀,以及與諸位市民一同遊玩的快樂,更見到如此恢弘的書籍。我認為此三者皆足以記載在書上。而沈大人又懇求我為此書寫序。

大概是此花被世人所青睞有三百餘年,美麗到了極致,足以稱天下最美的觀賞花,最近這些年更是千姿百態,愛好此花的人趨之若鶩。這邊是花草樹木的或好壞壞之性了。

如今沈大人德高望重,而我卻資質愚鈍,放眼世界又何嘗不如是呢,讓我在這寫序是用人不當啊。然而鹿門子(人名)常常責備宋廣平的為人過於鐵石心腸,但他寫《梅花賦》,卻華服黑發,寫的一幅南朝書法家徐庚的體。

今日我看到才知道,假託鄙陋的伎倆來哄騙社會又怎麼能相信呢。我雖然不是那樣的人,勉強為沈大人寫下。沈大人家中書記汗牛充棟,博聞強識,遇到此美事則記下來,不止此區區牡丹。

重點字解釋

鐵心石腸

鐵心石腸是一個成語,讀音為tiě xīn shí cháng,意思是猶言鐵石心腸。

作賓語、定語;用於處事。

(1)牡丹初不載文字翻譯擴展閱讀

牡丹

毛茛科、芍葯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灌木。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葉通常為二回三出復葉,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有時具白粉,葉柄長5-11厘米,和葉軸均無毛。

花單生枝頂,苞片5,長橢圓形;萼片5,綠色,寬卵形,花瓣5或為重瓣,玫瑰色、紅紫色、粉紅色至白色,通常變異很大,倒卵形,頂端呈不規則的波狀。

花葯長圓形,長4毫米;花盤革質,杯狀,紫紅色;心皮5,密生柔毛。蓇葖長圓形,密生黃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

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栽培類型中,主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

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

唐代劉禹錫有詩曰:「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當作中國的國花。1985年5月牡丹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一。

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在中國栽培甚廣,並早已引種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有關文化和繪畫作品很豐富。

2. 牡丹賦有序文言文翻譯

古人說花的,牡丹不曾與他。因為逃到深山,從幽而芬芳,不為權貴所知。花為什麼遇到了?武則天之鄉西河的,有許多香精舍,下有牡丹,特別的花。天之後嘆上苑的有缺陷,於是命令移植了。由此京城牡丹,日月寢盛。現在就從宮廷及官府,外延士庶之家,彌漫如四瀆的流,不知道他們休息的地方。每到春天,遨遊的人就像瘋了。也上國繁華的一件事啊。近代文人,作為詩歌來歌頌他的容貌,沒有能賦的。我獨自賦的,以達到最美。有人說:你經常把丈夫成功;從許,現在則縱情於一朵花,恐怕還有兒女的心了嗎?我回答他說。我的兒子獨不見張荊州的為人吧,這些人相信男人了。但是我看他的文集的頭,有《荔枝賦》啊。荔枝相信好了,但也不出一個結果而已,與牡丹有什麼不同呢?只問他們所賦的主旨如何,我賦牡丹有什麼關系呢?;或者是不能回答而退,我於是賦以顯示的。
圓玄瑞精,有星而景,有雲,你。那光不下垂,對物流形。草木得到的,頭發是紅色英。英國的非常紅,鍾嗎牡丹。拔一類超越倫理,國香欺騙蘭花。我們研究情況,依次來看。
暮春天氣極,綠色苞如珠。清露夜卧,韶光拂曉趕。激盪支節,如果解凝結,百脈融暢,氣不可遏。兀然大怒,如將憤怒發泄。淑女太陽撥開,照耀著強烈。美麗肌膚柔嫩體,各種情況都沒有。
紅的像太陽,白的像月亮。平淡的像赭色,殷的如血。剛才去迎接,背的像秘訣。宇文忻的如語,含的如咽。低的如愁苦,上的像高興。包裹的像跳舞,旁邊的人如跌。亞的像喝醉了,曲的像折斷。秘密的人川流不息,稀疏的和缺。很少的人如洗,慘的附件。起初朧朧而上下,其次魚鱗而重疊。錦衾相互覆蓋,綉帳連接。晴天白天熏籠,在深夜崤露。有的灼灼騰秀,有的亭亭玉立露出驚奇。但是如果招或關閉,有的儼然像思。有人帶著風,如吟,有人哭著露出像悲傷。有的垂地像繩子,有的燦爛如披。有人迎接太陽擁有砌,有人照影池邊。有的山雞已經馴服,有的威風要飛。他的姿態萬萬,怎麼可以立辨別!不看天府,誰能看見。或懷疑孫武,來這里教戰。
他在說什麼?搖擺小樹枝。玉欄風滿,流霞成波,順著台階重台,萬朵千案。西子南之威,洛神湘娥。有人靠或扶,紅顏色酡。角炫紅宮,爭奪皺翠眉。夭夭灼灼,蜿蜒曲折曲折。漢代後宮三千,美麗星星河,我看見他的小,誰說它多。
玩弄彩呈美麗,壓量雙雙肩。席發銀燭,爐上紅煙。洞府真人,會在群仙。晶瑩斜視來,金缸列錢。凝看看,不曾見面說。還沒來得及行雨,首先受到乾旱蓮花。
公室侯家,列的像麻,咳唾萬金,買這繁華。時間為一天,一句話互相誇耀。排列在院子里,步障開霞。曲廊重梁,松樹竹林交錯。如貯深閨,像隔著絳紗。彷彿息媯,依稀館娃。我來見他,如乘仙槎。脈脈不語,遲遲日斜。九沖遊人,駿馬香車。有酒如澠水,萬座笙歌。一個喝醉酒是競爭,不知其他災禍臨!
我按花品,這種花第一。脫落群分類,只有占春天。他的大盈尺,它的香氣充滿整個房間。葉子像翠鳥的羽毛,擁抱比梳頭。花蕊像金屑,裝飾品質。玫瑰羞死,芍葯失去自己。夭桃收斂,穠李慚愧出。躑躅夜晚安逸,木蘭潛逸。紅色木槿花灰心,紫薇屈膝。都讓他先,我滿腔嫉妒?
煥發好嗎!大地的產品了。讓他花的如此而偉嗎!為什麼前代寂寞而不聞,現在則昌然而大來。為什麼草木的命令,有時,堵塞,也有時間而開?我想問你,為什麼而活著!?你暫且不說,徒留玩而徘徊。

望採納!!!

3. 洛陽牡丹記的譯文

牡丹產於丹州、延州,往東則有青州,南面的越州也產牡丹。而洛陽的牡丹,現在是天下第一。洛陽所說的丹州花、延州紅、青州紅等等,都是那些地方培植的最好的品種,可是到了洛陽,這些花才不過充得上眾多牡丹中的一種,排列次序,不會超出三等以下的范圍,哪一種也不能與洛陽牡丹分庭抗禮。而越州牡丹因產地遠,很少見,當然更不為人所重視,而即便是越州人也不敢自誇,拿來和洛陽牡丹一爭高下。這樣洛陽牡丹就穩穩地享有了天下第一的美譽。
洛陽的花也有黃芍葯、緋桃、瑞蓮、千葉李、紅郁李之類,都不比其他地方出產的差,但洛陽人並不特別看重,稱為果子花,或叫什麼花什麼花,而到牡丹則不稱名稱,就直接叫「花」。這意思就是說天下真正的花就洛陽牡丹一種,它的名聲無人不知,不借稱說牡丹的名稱就知道說的是它。洛陽人對洛陽牡丹的喜愛和重視就到了這種程度。
說(洛陽牡丹之所以特別好的原因)的人大都認為洛陽處於三河之間,自古就是善地,古時候周公憑借精密計量考察太陽的出沒,在這里測知寒暑變化與風雨調順與不調順的規律,因而這里是天地的中央,草木開花得到天地中正平和之氣最多,所以洛陽牡丹獨與其他地方不同。我對這種說法很不以為然。洛陽在周朝所擁有的地域里,四方諸侯來納貢,道里遠近差不太多,是九州的中央,可是在廣大無比的天地之間,洛陽未必處在正中。又何況天地平和之氣,應當是遍布四方上下的,不應是局限在某一地區之中而私愛於誰的。所謂中正平和,是一種普遍、一般之氣,它推及到各類事物,這些事物也應是普遍、一般的形態。事物的一般形態,是不會十分美好也不會十分不好的。到了事物內在之氣出了問題,美與惡兩種因素的正常轉換被阻隔,就導致事物呈現極美與極惡的不同形態,這都是緣於內在之氣偏離平和。花卉集中地表現美,瘤子腫塊集中地表現惡,在丑與好方面雖然很不相同,但都緣於內在之氣偏離常態,這點卻是一樣的。
牡丹花的命名,或用姓氏,或用州縣,或用地區,或用顏色,或顯示其作為標志的某種特色。姚黃、牛黃、左花、魏花,是以培植者的姓氏著名;青州、丹州、延州紅,是以所產州縣著名;細葉、粗葉壽安、潛溪緋,是以產地著名;一捻紅、鶴翎紅、硃砂紅、玉板白、多葉紫、甘草黃,是以顏色著名;獻來紅、添色紅、九蕊真珠、鹿胎花、倒暈檀心、蓮花萼、一百五、葉底紫,都是標志其某種特色。叫做「姚黃」的,特點是千葉黃花,出於民間姚氏之家。這種牡丹問世,到今天不到十年。姚氏住在白司馬坡,那地方屬河陽地區,但這種花不在河陽流傳,卻在洛陽流傳。洛陽流傳的也不多,一年不過幾朵而已。魏家的花,是千葉肉紅花,出於當過宰相的魏仁溥家。起初是樵夫在壽安山中發現這種牡丹花,後砍下來賣給魏家。魏家池塘館閣甚大,據說這種牡丹初面世時,有想去看一眼的,每人得交十數錢,才讓登舟渡池到養花的地方去看,魏家每天可收到上萬錢。後來魏家破亡,賣掉了那個園子。現在普明寺後的林木池塘就是魏家養花的地方。寺僧在那裡耕作,來植桑種麥。這種牡丹流傳到老百姓家的很不少。有數過花瓣的,說一朵多到七百葉。錢思公曾說:「人們說牡丹是花中之王,現在千葉姚黃真可以算作「王」了,而魏花是「後」。」
牡丹花最早不見於文字記載,只作為葯記載在《神農本草經》上,但在花裡面沒有很高地位,與荊棘沒大差別,當地人砍來當柴禾用。自唐代武則天以後,洛陽牡丹開始興盛,但還沒有憑特殊名目著稱的。唐代如沈佺期、宋之問、元縝、白居易等人都善於吟詠花草,推想如有像今天這種獨具特色的牡丹,那麼他們一定會在詩作中予以表現,可是他們並沒有這類詩作流傳。只劉夢得有《詠魚朝恩宅牡丹》一詩,但也只寫「一叢千萬朵」而已,也沒有寫出什麼美而且特異的地方。謝靈運說永嘉竹林中、水流邊牡丹很多,但現在看到南方的牡丹比洛陽的差得很遠,這足以說明洛陽牡丹自古以來沒有像現在這般興盛過。
洛陽百姓的習俗,是大多喜歡花,一到春天,城裡不分貴賤都要插花,即便是挑擔子賣苦力的也不例外。花開的時候,士大夫和一般百姓都爭著游春賞花。往往在有亭台池塘的古廟或廢宅處,形成臨時街市,搭上帳幕,笙歌之聲遠近相聞。最熱鬧的要數月坡堤、張家園、棠棣坊、長壽寺東街與郭令宅等幾處。要到花落,街市才會撤掉。洛陽到東京有六個驛站,原先洛陽並不向京城進獻牡丹花。自徐州李相迪任「留守」時,才開始向東京進獻牡丹。每年派衙校一員,乘驛馬,一天一夜趕到東京。所進獻的不過是姚黃、魏花三數朵。用菜葉把竹籠子裡面墊好、蓋好,使花在驛馬上不動搖,用蠟把花蒂封好,就可讓花幾日不落。
一般洛陽人家家有牡丹,而很少有大棵的,原因是牡丹要嫁接才好,不嫁接品種會退化。初春時,洛陽人到壽安山中砍小枝子到城裡賣,稱小枝子為山篦子。人們在家裡把園中土地整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栽下去,到秋天才嫁接。精通嫁接的工人,被稱作「門園子」,有錢人家都要邀請這樣的人。姚黃一個接頭值到五千錢,秋天時立下契約買定,嫁接好,到春天見到開花才付給工錢。洛陽人特愛惜這種花,不願意公開其中的技術秘密,有位權貴想買姚黃接頭(了解其中秘密),有人於是用開水把接頭燙死賣給那位權貴。魏花起初一個接頭也要值到五千錢,現在也還值一千錢。

4. 洛陽牡丹記原文及翻譯對照版哪有謝

正文

花品敘第一
牡丹出丹州、延州,東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陽者,今為天下第一。
洛陽所謂丹州花、延州紅、青州紅者,皆彼土之尤傑者。然來洛陽,才得備眾花
之一種,列第不出三已下,不能獨立與洛花敵。而越之花以遠,罕識不見齒然,
雖越人亦不敢自譽以與洛花爭高下。是洛陽者,是天下之第一也。洛陽亦有黃芍
葯、緋桃、瑞蓮、千葉李、紅郁李之類,皆不減他出者。而洛陽人不甚惜,謂之
果子花曰某花(雲雲),至牡丹則不名直曰花。其意謂天下真花獨牡丹,其名之著,
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其愛重之如此。說者多言洛陽於三河間古善地,昔周公以
尺寸考日出沒,測知寒暑風雨乖與順於此。此蓋天地之中,草木之華得中氣之和
者多,故獨與他方異。予甚以為不然。夫洛陽於周所有之土,四方入貢道里均,
乃九州之中。在天地昆侖旁礴之間,未必中也!又況四方上下,
不宜限其中以自私。所謂和者,有常之氣,其推於物也,亦宜為有常之形。物之
常者,不甚美,亦不甚惡。及元氣之病也,美惡隔並而不相和入。故物有極美與
極惡者,皆得於氣之偏也。花之鍾其美,與夫癭木擁腫之鍾其惡,丑好雖異,而
得一氣之偏病則均。(洛陽城圍數十里,而諸縣之花莫及城中者,出其境則不可植
焉。豈又偏氣之美者,獨聚此數十里之地乎?此又天地之大不可考也。已凡物不常
有而為害乎人者曰災,不常有而徒可怪駭不為害者曰妖。語曰:天反時為災,地
反時為妖。此亦草木之妖而萬物之一怪也。然比夫癭木擁腫者,竊獨鍾其美而見
幸於人焉。余在洛陽四見春天:聖九年三月始至洛,其至也晚,見其晚者;明
年,會與友人梅聖俞游嵩山少室緱氏嶺、石唐山紫雲洞,既還不及見;又明年,
有悼亡之戚,不暇見;又明年,以留守推官,歲滿解去,只見其蚤者,是未嘗見
其極盛時。然目之所矚,已不勝其麗焉。余居府中時,嘗謁錢思公於雙桂樓下,
見一小屏立坐後,細書字滿其上。思公指之曰:「欲作花品,此是牡丹名,凡九
十餘種。」余時不暇讀之。然余所經見,而今人多稱者才三十餘種,不知思公何
從而得之多也?計其餘雖有名而不著,未必佳也。故今所錄,但取其特著者而次
第之:
姚黃 魏花細葉壽女 鞓紅(亦曰青州紅) 牛家黃 潛溪緋
左花 獻來紅 葉底紫 鶴翎紅 添色紅 倒暈檀心
硃砂紅九蕊真珠 延州紅 多葉紫 粗葉壽安 丹州紅
蓮花萼 一百五 鹿胎花 甘草黃 一擫紅 玉板白)
花釋名第二
牡丹之名,或以氏,或以州,或以地,或以色,或旌其所異者而志之。姚黃、
左花、魏花,以姓著;青州、丹州、延州紅,以州著;細葉、粗葉、壽安、潛溪
緋,以地著;一擫紅、鶴翎紅、珠砂紅、玉板白、多葉紫、甘草黃,以色著;獻
來紅、添色紅、九蕊真珠、鹿胎花、倒暈檀心、蓮花萼、一百五、葉底紫,皆志
其異者。
姚黃者,千葉黃花,出於民姚氏家。此花之出於今未十年,姚氏居白司馬坡,
其地屬河陽。然花不傳河陽傳洛陽,亦不甚多,一歲不過數朵。
牛黃亦千葉,出於民牛氏家。比姚黃差小。
真宗祀汾陰,還,過洛陽,留宴淑景亭,牛氏獻此花,名遂著。
甘草黃,單葉,色如甘草。洛人善別花,見其樹知為某花。雲獨姚黃易識,
其葉嚼之不腥。
魏家花者,千葉肉紅花,出於魏相(仁溥)家。始樵者於壽安山中見之,斫
以賣魏氏。魏氏池館甚大,傳者雲:此花初出時,人有欲閱者,人稅十數錢,乃
得登舟渡池至花所,魏氏日收十數緡。其後破亡,鬻其園,今普明寺後林池乃其
地,寺僧耕之以植桑麥。花傳民家甚多,人有數其葉者,雲至七百葉。錢思公嘗
曰:「人謂牡丹花王,今姚黃真可為王,而魏花乃後也。
鞓紅者,單葉深紅花,出青州,一曰青州紅。故張僕射(齊賢)有第西京
賢相坊,自青州以橐駝馱其種,遂傳洛中,其色類腰帶鞓,謂之鞓紅。
獻來紅者,大,多葉淺紅花。張僕射罷相居洛陽,人有獻此花者,因曰獻來
紅。
添色紅者,多葉花,始開而白,經日漸紅,至其落乃類深紅。此造化之尤巧
者。
鶴翎紅者,多葉花,其末白而本肉紅,如鴻鵠羽色。
細葉、粗葉壽安者,皆千葉肉紅花,出壽安縣錦屏山中,細葉者尤佳。
倒暈檀心者,多葉紅花。凡花近萼色深,至其末漸淺。此花自外深色,近萼
反淺白,而深檀點其心,此尤可愛。
一擫紅者,多葉淺紅花,葉杪深紅一點,如人以三指擫之。
九蕊真珠紅者,千葉紅花,葉上有一白點如珠,而葉密,蹙其蕊為九。
一百五者,多葉白花。洛陽以穀雨為開候,而此花常至一百五日開,最先。
丹州、延州花,皆千葉紅花。不知其至洛之因。
蓮花萼者,多葉紅花,青趺三重,如蓮花萼。
左花者,千葉紫花,葉密而齊如截,亦謂之平頭紫。
硃砂紅者,多葉紅花,不知其所出。有民門氏子者,善接花以為生,買地於
崇德寺前治花圃,有此花。洛陽豪家尚未有,故其名未甚著。花葉甚鮮,向日視
之如猩血。
葉底紫者,千葉紫花,其色如墨,亦謂之墨紫花。在藂中旁必生一大枝,引
葉覆其上。其開也,比他花可延十日之久。噫!造物者亦惜之耶。此花之出,比
他花最遠。傳雲:唐末有中官為觀軍容使者,花出其家,亦謂之軍容紫,歲久失
其姓氏矣。
玉板白者,單葉白花,葉細長如拍板,其色如玉,而深檀心。洛陽人家亦少
有。余嘗從思公至福嚴院見之,問寺僧而得其名,其後未嘗見也。
潛溪緋者,千葉緋花。出於潛溪寺,寺在龍門山後,本唐相李藩別墅。今寺
中已無此花,而人家或有之。本是紫花,忽於藂中特出緋者不過一二朵,明年移
在他枝,洛人謂之轉(音篆)枝花,故其接頭尤難得。
鹿胎花者,多葉紫花。有白點如鹿胎之紋,故蘇相(禹珪)宅今有之。
多葉紫,不知其所出。初,姚黃未出時,牛黃為第一;牛黃未出時,魏花為
第一;魏花未出時,左花為第一;左花之前,唯有蘇家紅、賀家紅、林家紅之類,
皆單葉花,當時為第一。自多葉、千葉花出後,此花黜矣。今人不復種也。
牡丹初不載文字,唯以葯載《本草》。然於花中不為高第,大抵丹、延以西
及褒斜道中尤多,與荊棘無異。土人皆取以為薪。自唐則天已後,洛陽牡丹始盛,
然未聞有以名著者。如沈、宋、元、白之流,皆善詠花草,計有若今之異者,彼
必形於篇詠,而寂無傳焉。唯劉夢得有《詠魚朝恩宅牡丹詩》,但雲「一藂千萬
朵」而已,亦不雲其美且異也。謝靈運言「永嘉竹間水際多牡丹」,今越花不及
洛陽甚遠,是洛花自古未有若今之盛也。
風俗記第三
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花開時,士
庶競為游遨,往往於古寺廢宅有池台處為市,井張幄帟,笙歌之聲相聞。最盛於
月陂堤、張家園、棠棣坊、長壽寺、東街與與郭令宅,至花落乃罷。洛陽至東京
六驛,舊不進花,自今徐州李相(迪)為留守時始進。御歲遣牙校一員,乘驛馬
一日一夕至京師,所進不過姚黃、魏花三數朵,以菜葉實竹籠子藉覆之,使馬上
不動搖,以蠟封花蒂,乃數日不落。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樹者,蓋其不接
則不佳。春初時,洛人於壽安山中斫小栽子賣城中,謂之山篦子人家,治地為畦
塍種之,至秋乃接。接花工尤著者一人,謂之門園子,豪家無不邀之。姚黃一接
頭,直錢五千,秋時立券買之,至春見花乃歸其直。洛人甚惜此花,不欲傳。有
權貴求其接頭者,或以湯中蘸殺與之。魏花初出時,接頭亦直錢五千,今尚直一
千。接時須用社後重陽前,過此不堪矣。花之木去地五七寸許,截之乃接,以泥
封裹,用軟土擁之,以蒻葉作庵子罩之,不令見風,日唯南向,留一小戶以達氣,
至春乃去其覆,此接花之法也(用瓦亦奇)。種花必擇善地,盡去舊土,以細土
用白斂末一斤和之。蓋牡丹根甜,多引蟲食,白斂能殺蟲,此種花之法也。澆花
亦自有時,或用日未出,或日西時。九月旬日一澆,十月、十一月三日、二日
一澆,正月隔日一澆,二月一日一澆,此澆花之法也。一本發數朵者,擇其小者
去之,只留一二朵,謂之打剝,懼分其脈也。花才落便翦其枝,勿令結子,懼其
易老也。春初既去蒻庵,便以棘數枝,置花叢上,棘氣暖可以辟霜,不損花芽,
他大樹亦然。此養花之法也。花開漸小於舊者,蓋有蠹蟲損之,必尋其冗,以
硫黃針之,其旁又有小穴如針孔,乃蟲所藏處,花工謂之氣蔥,以大針點硫黃末
針之,蟲乃死,花復盛,此醫花之法也。烏賊魚骨用以針花樹,入其膚,花輙死,
此花之忌也。
編輯本段
譯文

牡丹產於丹州、延州,往東則有青州,南面的越州也產牡丹。而洛陽的牡丹,現在是天下第一。洛陽所說的丹州花、延州紅、青州紅等等,都是那些地方培植的最好的品種,可是到了洛陽,這些花才不過充得上眾多牡丹中的一種,排列次序,不會超出三等以下的范圍,哪一種也不能與洛陽牡丹分庭抗禮。而越州牡丹因產地遠,很少見,當然更不為人所重視,而即便是越州人也不敢自誇,拿來和洛陽牡丹一爭高下。這樣洛陽牡丹就穩穩地享有了天下第一的美譽。
洛陽的花也有黃芍葯、緋桃、瑞蓮、千葉李、紅郁李之類,都不比其他地方出產的差,但洛陽人並不特別看重,稱為果子花,或叫什麼花什麼花,而到牡丹則不稱名稱,就直接叫「花」。這意思就是說天下真正的花就洛陽牡丹一種,它的名聲無人不知,不借稱說牡丹的名稱就知道說的是它。洛陽人對洛陽牡丹的喜愛和重視就到了這種程度。
說(洛陽牡丹之所以特別好的原因)的人大都認為洛陽處於三河之間,自古就是善地,古時候周公憑借精密計量考察太陽的出沒,在這里測知寒暑變化與風雨調順與不調順的規律,因而這里是天地的中央,草木開花得到天地中正平和之氣最多,所以洛陽牡丹獨與其他地方不同。我對這種說法很不以為然。洛陽在周朝所擁有的地域里,四方諸侯來納貢,道里遠近差不太多,是九州的中央,可是在廣大無比的天地之間,洛陽未必處在正中。又何況天地平和之氣,應當是遍布四方上下的,不應是局限在某一地區之中而私愛於誰的。
所謂中正平和,是一種普遍、一般之氣,它推及到各類事物,這些事物也應是普遍、一般的形態。事物的一般形態,是不會十分美好也不會十分不好的。到了事物內在之氣出了問題,美與惡兩種因素的正常轉換被阻隔,就導致事物呈現極美與極惡的不同形態,這都是緣於內在之氣偏離平和。花卉集中地表現美,瘤子腫塊集中地表現惡,在丑與好方面雖然很不相同,但都緣於內在之氣偏離常態,這點卻是一樣的。
牡丹花的命名,或用姓氏,或用州縣,或用地區,或用顏色,或顯示其作為標志的某種特色。姚黃、牛黃、左花、魏花,是以培植者的姓氏著名;青州、丹州、延州紅,是以所產州縣著名;細葉、粗葉壽安、潛溪緋,是以產地著名;一捻紅、鶴翎紅、硃砂紅、玉板白、多葉紫、甘草黃,是以顏色著名;獻來紅、添色紅、九蕊真珠、鹿胎花、倒暈檀心、蓮花萼、一百五、葉底紫,都是標志其某種特色。叫做「姚黃」的,特點是千葉黃花,出於民間姚氏之家。這種牡丹問世,到今天不到十年。姚氏住在白司馬坡,那地方屬河陽地區,但這種花不在河陽流傳,卻在洛陽流傳。洛陽流傳的也不多,一年不過幾朵而已。魏家的花,是千葉肉紅花,出於當過宰相的魏仁溥家。起初是樵夫在壽安山中發現這種牡丹花,後砍下來賣給魏家。魏家池塘館閣甚大,據說這種牡丹初面世時,有想去看一眼的,每人得交十數錢,才讓登舟渡池到養花的地方去看,魏家每天可收到上萬錢。後來魏家破亡,賣掉了那個園子。現在普明寺後的林木池塘就是魏家養花的地方。寺僧在那裡耕作,來植桑種麥。這種牡丹流傳到老百姓家的很不少。有數過花瓣的,說一朵多到七百葉。錢思公曾說:「人們說牡丹是花中之王,現在千葉姚黃真可以算作「王」了,而魏花是「後」。」
牡丹花最早不見於文字記載,只作為葯記載在《神農本草經》上,但在花裡面沒有很高地位,與荊棘沒大差別,當地人砍來當柴禾用。自唐代武則天以後,洛陽牡丹開始興盛,但還沒有憑特殊名目著稱的。唐代如沈佺期、宋之問、元縝、白居易等人都善於吟詠花草,推想如有像今天這種獨具特色的牡丹,那麼他們一定會在詩作中予以表現,可是他們並沒有這類詩作流傳。只劉夢得有《詠魚朝恩宅牡丹》一詩,但也只寫「一叢千萬朵」而已,也沒有寫出什麼美而且特異的地方。謝靈運說永嘉竹林中、水流邊牡丹很多,但現在看到南方的牡丹比洛陽的差得很遠,這足以說明洛陽牡丹自古以來沒有像現在這般興盛過。
洛陽百姓的習俗,是大多喜歡花,一到春天,城裡不分貴賤都要插花,即便是挑擔子賣苦力的也不例外。花開的時候,士大夫和一般百姓都爭著游春賞花。往往在有亭台池塘的古廟或廢宅處,形成臨時街市,搭上帳幕,笙歌之聲遠近相聞。最熱鬧的要數月坡堤、張家園、棠棣坊、長壽寺東街與郭令宅等幾處。要到花落,街市才會撤掉。洛陽到東京有六個驛站,原先洛陽並不向京城進獻牡丹花。自徐州李相迪任「留守」時,才開始向東京進獻牡丹。每年派衙校一員,乘驛馬,一天一夜趕到東京。所進獻的不過是姚黃、魏花三數朵。用菜葉把竹籠子裡面墊好、蓋好,使花在驛馬上不動搖,用蠟把花蒂封好,就可讓花幾日不落。
一般洛陽人家家有牡丹,而很少有大棵的,原因是牡丹要嫁接才好,不嫁接品種會退化。初春時,洛陽人到壽安山中砍小枝子到城裡賣,稱小枝子為山篦子。人們在家裡把園中土地整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栽下去,到秋天才嫁接。精通嫁接的工人,被稱作「門園子」,有錢人家都要邀請這樣的人。姚黃一個接頭值到五千錢,秋天時立下契約買定,嫁接好,到春天見到開花才付給工錢。洛陽人特愛惜這種花,不願意公開其中的技術秘密,有位權貴想買姚黃接頭(了解其中秘密),有人於是用開水把接頭燙死賣給那位權貴。魏花起初一個接頭也要值到五千錢,現在也還值一千錢。

5. 牡丹得王於群花,予初不服是論,謂其色其香,去芍葯有幾

牡丹得王於群花,予初不服是論,謂其色其香,去芍葯有幾?擇其絕勝者與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誰手。及睹《事物紀原》,謂武後冬月游後苑,花俱開而牡丹獨遲,遂貶洛陽,因大悟曰:「強項若此,得貶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韓詩「夕貶潮陽路八千」。)物生有候,葭動以時,苟非其時,雖十堯不能冬生一穗;後系人主,可強雞人使晝鳴乎?如其有識,當盡貶諸卉而獨崇牡丹。花王之封,允宜肇於此日,惜其所見不逮,而且倒行逆施。誠哉!其為武後也。

6. 陳與義的牡丹 劉禹錫的春詞 請大家翻譯下『

賞析:詩中一個"賞"字,總攬全局,直貫通篇,意境全出.
詩中"真國色"三字,力重干鈞,擲地有聲,牡丹與芍葯,芙蓉相比,雍容華貴,艷壓群芳,才產生"動京城"的效應,神韻畢現.
通過寫芍葯的妖無格和芙蓉的凈少情,和牡丹進行對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擬人 "妖無格"與"凈少情" 比喻 "真國色"
這首詩借賞牡丹抒發表達了當時人們對牡丹的喜愛和尊寵。

這首詩運用了以下藝術手法
(1)烘托手法的運用.這首詩寫了三種名花,褒貶都極有分寸,寫芍葯"妖",是寫其艷麗,嫵媚之態,並非貶意.寫荷花"凈",是潔凈之意,詩人並沒有因為突出牡丹而將這二花寫得一無是處,但為了突出牡丹,詩人還是將這二名花不如牡丹之處寫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貴富麗,令人喜愛,這是側面烘托的手法.
(2)比喻,擬人手法使物性的花有了人情味,能增強詩歌的藝術感染力.

牡丹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鍾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從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到紹興六年(1136年)詩人在青墩面對牡丹的這個春天,整整十年了;距離他四十九歲的人生終點,也只剩下兩年的時間。伊水和洛水,這兩條著名的河流流經詩人的故鄉洛陽,那裡的波濤里翻滾著千年的烽煙和歌吟。而此刻,身邊青墩的溪水則默默無聞。天下馳名的洛陽牡丹,即使在僻靜的桐鄉,與烏鎮隔水相望的這個地方,因了春天,照樣守著節令而開,似乎遙遠的馬蹄聲總不會撕破這里的寧靜,似乎那席捲中原的變故是另一個世界發生的事情。春天依舊來臨,牡丹照樣綻放,每次綻放都是同樣的年輕而鮮嫩,像是初長成的少女。而詩人已龍鍾,年近半百而且多病,而且孤獨。

【作者介紹】陳與義(1090-1138),號簡齋, 洛陽(今屬河南省)人。北宋政和三年(1113)進士,做過府學教授、太學博士,宋室南渡後做到知製造、參知政事。他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詩人,被列為江西詩派首領之一。由於南渡的大動盪,他的詩風大變,以簡煉掃除繁縟,以自然沉著代替苦澀,面向現實,反映了家國苦難,寫有不少優秀作品。

【說明】 這首詩用無限感慨的語氣寫道:自從金人攻陷汴京,漫長的十年過去了;而今我已年邁龍鍾,成了流落江南的遊子,看眼前的牡丹,想起家國的遭遇,更是愁緒萬千。作者的故鄉洛陽盛產牡丹,詩中把故國之思和對牡丹的情感擰在一起了。

【解釋】 ①胡塵--指金兵。入漢關--意思是進入中胡。 ②伊洛--伊河與洛河,都流經洛陽地區,這里代指洛陽。十年伊洛--離開家鄉洛陽已有十年了。這首詩寫在南宋紹興六年(1136),上距汴京陷落已有十年了。路漫漫--路途漫長,借指時光過得久了。 ③青墩--鎮名,在今浙江省桐鄉縣北。因為在爛溪邊與烏鎮隔水相望,所以詩句中說「溪畔」 。紹興年間詩人住在這里。龍鍾--形容老態;龍鍾客,指自己。④牡丹--洛陽以產牡丹著名,宋時尤盛。作者在洛陽的老家便種有許多牡丹,所以由觀賞牡丹引起了深切的家國之思。

-------------------------------------------------
卷356_41 【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劉禹錫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
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
獨坐亦含嚬。

春過也,笑惜艷陽年。
猶有桃花流水上,無辭竹葉醉樽前。
惟待見青天。

卷365_63 【和樂天春詞】劉禹錫

新妝面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你說的大概是第一首:
憶江南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
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
獨坐亦含嚬。

解析:
這首詞以傷春為基調,首句即漾出一片無可奈可的惜春之情。奼紫嫣紅的春光即將逝去,而作者生命的春天也早已一去不返。他有心讓春光長在,卻又無力挽住春天的腳步。「春去也」,在這貌似平淡的敘述中,融入了作者幾多嘆惋、幾許惆悵?次句「多謝洛城人」筆鋒一轉,復代春天致詞。卻原來春也有情,它既不能久駐,更不忍遽去,只好深情繾綣地向留戀春光的洛城人殷勤致意。這樣著筆,就化平為奇,化直為曲,把惜春之情烘托得格外濃烈,格外深長。三、四兩句藉助細致的觀察和豐富的想像,繪就一幅氣韻生動的送春畫面:柔弱的柳條隨風輕搖,不勝依依,恍如一位妙齡女子正舉手揮袖與春天作別;而為晶瑩的露水所沾濕的叢蘭則好似這位少女於款款惜別之際淚灑羅巾。這就將惜春之情又向深處推進了一層:惜春復傷春的豈只是領略過大好春光的洛陽人,那曾經受到春光滋潤的「弱柳」和「叢蘭」也因春將歸去而黯然神傷。「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於是,末句變側面渲染為正面描寫,引出一位「獨坐亦含嚬」的女子作結。「嚬」,同「顰」,是皺眉的意思。這位女子之所以獨坐一隅,緊鎖雙蛾,自是有感於百花萎謝、春意闌珊的緣故。那日漸逝去的春天的足音,叩響了她敏感而又脆弱的心弦,使她憂思郁結,悵觸百端,情不自禁地生出韶華易逝,紅顏易老的感嘆。作者採用「遣貌取神,離形得似」的筆法,不汲汲於對其花容月貌的精細刻劃,而著重點染其傷春意緒。「獨坐」,已使人想見其落寞情懷;「含嚬」,更將其愁態明白點出。一個「嚬」字,雖已被古代詩文家用得爛熟,在這里卻是傳神寫照的詞眼,它使一篇全活,詞的傷春主旨藉此披露無遺。

這首洋溢著淡淡哀愁的春詞,筆法搖曳多姿。作者成功地運用擬人化手法,將人情物態揉為一體,使之相互映襯,相得益彰。在作者筆下,不僅「春天」饒有靈性,與「洛城人」心息相誦:「弱柳」和「叢蘭」也「似花還似非花」,別具柔腸,一往情深。全詞情調哀婉,語言工麗,卻又不流於綺靡。因而況周頤《餐櫻廡詞話》稱贊它說:「流麗之筆,下開北宋子野、少游一派。唯其出自唐者,故能流而不靡,所謂『風流高格調』,豈在斯乎?」此詞作於開成三年(838),作者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洛陽)時。題下原有作者自註:「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這是我國文學史上有關依曲填詞的最早記錄,標志著詞體已由「選詞以配樂」的萌芽形態發展到「由樂以定詞」的階段。

7. 請問歐陽修《洛陽牡丹記》的譯文誰能提供

.《洛陽牡丹記》譯文
牡丹產於丹州、延州,往東則有青州,南面的越州也產牡丹。而洛陽的牡丹,現在是天下第一。洛陽所說的的丹州花、延州紅、青州紅等等,都是那些地方培植的最好的品種,可是到了洛陽,這些花才不過充得上眾多牡丹中的一種,排列次序,不會超出三等以下的范圍,哪一種也不能與洛陽牡丹分庭抗禮。而越州牡丹因產地遠,很少見,當然更不為人所重視,而即便是越州人也不敢自誇,拿來和洛陽牡丹一爭高下。這樣洛陽牡丹就穩穩地享有了天下第一的美譽。
洛陽的花也有黃芍葯、緋桃、瑞蓮、千葉李、紅郁李之類,都不比其他地方出產的差,但洛陽人並不特別看重,稱為果子花,或叫什麼花什麼花,而到牡丹則不稱名稱,就直接叫「花」。這意思就是說天下真正的花就洛陽牡丹一種,它的名聲無人不知,不借稱說牡丹的名稱就知道說的是它。洛陽人對洛陽牡丹的愛重就到了這中程度。
說(洛陽牡丹之所以特別好的原因)的人大都認為洛陽處於三河之間,自古就是善地,古時候周公憑借精密計量考察太陽的出沒,在這里測知寒暑變化與風雨調順與不調順的規律,因而這里是天地的中央,草木開花得到天地中正平和之氣最多,所以洛陽牡丹獨與其他地方不同。我對這種說法很不以為然。洛陽在周朝所擁有的地域里,四方諸侯來納貢,道里遠近差不太多,是九州的中央,可是在廣大無比的天地之間,洛陽未必處在正中。又何況天地平和之氣,應當是遍布四方上下的,不應是局限在某一地區之中而偏私於誰的。所謂中正平和,是一種普遍、一般之氣,它推及到各類事物,這些事物也應是普遍、一般的形態。事物的一般形態,是不甚美也不甚惡。到了事物內在之氣出了問題,美與惡兩種因素的正常轉換被阻隔,就導致事物呈現極美與極惡的不同形態,這都是緣於內在之氣偏離平和。花卉集中地表現美,瘤子腫塊集中地表現惡,在丑與好方面雖然很不相同,但都緣於內在之氣偏離常態,這點卻是一樣的。
牡丹花的命名,或用姓氏,或用州縣,或用地區,或用顏色,或顯示其作為標志的某種特色。姚黃、牛黃、左花、魏花,是以培植者的姓氏著名;青州、丹州、延州紅,是以所產州縣著名;細葉、粗葉壽安、潛溪緋,是以產地著名;一捻紅、鶴翎紅、硃砂紅、玉板白、多葉紫、甘草黃,是以顏色著名;獻來紅、添色紅、九蕊真珠、鹿胎花、倒暈檀心、蓮花萼、一百五、葉底紫,都是標志其某種特色。叫做「姚黃」的,特點是千葉黃花,出於民間姚氏之家。這種牡丹問世,到今天不到十年。姚氏住在白司馬坡,那地方屬河陽地區,但這種花不在河陽流傳,卻在洛陽流傳。洛陽流傳的也不多,一年不過幾朵而已。魏家的花,是千葉肉紅花,出於當過宰相的魏仁溥家。起初是樵夫在壽安山中發現這種牡丹花,後砍下來賣給魏家。魏家池塘館閣甚大,據說這種牡丹初面世時,有想去看一眼的,每人得交十數錢,才讓登舟渡池到養花的地方去看,魏家每天可收到上萬錢。後來魏家破亡,賣掉了那個園子。現在普明寺後的林木池塘就是魏家養花的地方。寺僧在那裡耕作,來植桑種麥。這種牡丹流傳到老百姓家的很不少。有數過花瓣的,說一朵多到七百葉。錢思公曾說:「人們說牡丹是花中之王,現在千葉姚黃真可以算作「王」了,而魏花是「後」。」
牡丹花最早不見於文字記載,只作為葯記載在《神農本草經》上,但在花裡面沒有很高地位,與荊棘沒大差別,當地人砍來當柴禾用。自唐代武則天以後,洛陽牡丹開始興盛,但還沒有憑特殊名目著稱的。唐代如沈佺期、宋之問、元縝、白居易等人都善於吟詠花草,推想如有像今天這種獨具特色的牡丹,那麼他們一定會在詩作中予以表現,可是他們並沒有這類詩作流傳。只劉夢得有《詠魚朝恩宅牡丹》一詩,但也只寫「一叢千萬朵」而已,也沒有寫出什麼美而且特異的地方。謝靈運說永嘉竹林中、水流邊牡丹很多,但現在看到南方的牡丹比洛陽的差得很遠,這足以說明洛陽牡丹自古以來沒有像現在這般興盛過。
洛陽百姓的習俗,是大多喜歡花,一到春天,城裡不分貴賤都要插花,即便是挑擔子賣苦力的也不例外。花開的時候,士大夫和一般百姓都爭著游春賞花。往往在有亭台池塘的古廟或廢宅處,形成臨時街市,搭上帳幕,笙歌之聲遠近相聞。最熱鬧的要數月坡堤、張家園、棠棣坊、長壽寺東街與郭令宅等幾處。要到花落,街市才會撤掉。洛陽到東京有六個驛站,原先洛陽並不向京城進獻牡丹花。自徐州李相迪任「留守」時,才開始向東京進獻牡丹。每年派衙校一員,乘驛馬,一天一夜趕到東京。所進獻的不過是姚黃、魏花三數朵。用菜葉把竹籠子裡面墊好、蓋好,使花在驛馬上不動搖,用蠟把花蒂封好,就可讓花幾日不落。
一般洛陽人家家有牡丹,而很少有大樹的,原因是牡丹要嫁接才好,不嫁接品種會退化。初春時,洛陽人到壽安山中砍小枝子到城裡賣,稱小枝子為山篦子。人們在家裡把園中土地整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栽下去,到秋天才嫁接。精通嫁接的工人,被稱作「門園子」,有錢人家都要邀請這樣的人。姚黃一個接頭值到五千錢,秋天時立下契約買定,嫁接好,到春天見到開花才付給工錢。洛陽人特愛惜這種花,不願意公開其中的技術秘密,有位權貴想買姚黃接頭(了解其中秘密),有人於是用開水把接頭燙死賣給那位權貴。魏花起初一個接頭也要值到五千錢,現在也還值一千錢。

該文章轉自[中國語文教學資源網]:http://www.edo.com/ziyuan1/uploadfile/0707/2007830180224.asp

8. 自唐則天以後,洛陽牡丹始勝,然未聞有以名著者。原因

原因是那個時候洛陽還沒有像今天這樣獨具特色的牡丹,所以沒有憑借名目著名的。

牡丹初不載文字,唯以葯載《本草》,然於花中不為高第,與荊棘無異,土人皆取以為薪。自唐則天以後,洛陽牡丹始盛,然未聞有以名著者,如沈、宋、元、白之流皆善詠花草,計有若今之異者,彼必形於篇詠,而寂無傳焉。唯劉夢得有《詠魚朝恩宅牡丹》詩,但雲「一叢千萬朵」而已,亦不雲其美且異也。謝靈運言永嘉竹間水際多牡丹,今越花不及洛陽甚遠,是洛花自古未有若今之盛也。

譯文:牡丹最初在文字上沒有記載,只作為葯記載在《神農本草經》上,但在 花里沒有很高的地位,和荊棘沒有差別,當地人都坎取把(它)當作柴禾。 自唐代武則天以後,洛陽牡丹開始興盛,但還沒有憑借名目著名的。像沈佺 期、宋之問、元縝、白居易等人,都善於吟詠花草,推想如有像今天這樣獨具特色的牡丹,他們一定會在作詩中予以表現,可是他們並沒有這類詩流傳。 只有劉夢得有《詠魚朝恩宅牡丹詩》一詩,只是寫「一叢千萬朵」而已,也 沒有寫出什麼美而且特異的地方。謝靈運說永嘉竹間中、水流邊牡丹很多, 但現在看到南方的牡丹比洛陽的差得很遠,這說明洛陽牡丹自古以來沒有像 現在這樣興盛過。

9. 李商隱的牡丹譯文

這首題名《牡丹》的七律詩是詠懷詩,借詠牡丹抒發詩人對意中人的愛慕、相思之情。借絕色艷姝來比擬,以花寫人,並暗示意念中的情人如花似玉。

首聯是單株牡丹的特寫圖。衛夫人指春秋時衛靈公的夫人南子,以美艷著稱。據《典略》載:孔子回到衛國,受到南子接見。南子在錦帷中,孔子北面稽首,南子在帷中回拜,環佩之聲璆然。這里借用故典,以錦帷乍卷、容顏初露的衛夫人形容牡丹初放時的艷麗奪目含羞嬌艷。據《說苑·善說篇》記載,鄂君子皙泛舟河中,劃槳的越人唱歌表示對鄂君的愛戴,鄂君為歌所動,揚起長袖,舉綉被覆之。詩人將牡丹的綠葉想像成鄂君的綉被,將牡丹花想像成綉被覆蓋的越人,傳神地描繪初開的牡丹花在綠葉的簇擁中鮮艷的風采。「猶堆」二字刻畫花苞初盛時綠葉緊包的形狀,與「初卷」相呼應。

頷聯展示牡丹隨風搖曳時的綽約豐姿。垂手、折腰都是舞名,亦指舞姿。王佩指舞女身上佩戴的玉制飾物;鬱金裙指鬱金草染色的裙。這兩句以舞者翩翩起舞時垂手摺腰,佩飾翻動,長裙飄揚的輕盈姿態來作比喻,牡丹花葉在迎風起舞時起伏翻卷,搖曳多姿的形象。

前兩聯重在描繪牡丹靜中的形態,頸聯具體地描寫了牡丹的色香。「石家蠟燭何曾剪」形容牡丹的顏色像燃燒著的大片燭火,卻無須修剪燭芯。「何曾剪」西晉石崇豪奢至極,用蠟燭當柴,燭芯自不必剪。「荀令香爐可待熏」是說牡丹的芳香本自天生,豈待香爐熏烘。荀令即荀,曾守尚書令。曹操所有軍政之事均與他協商,呼之荀令君。據說他到人家,坐處三日香。舊時衣香皆由香爐熏成,荀令自然身香,所以說「可待熏」。

詩人陶醉於國色天香。他恍惚夢見了巫山神女,盼望她傳授一支生花彩筆,將思慕之情題寫在這花葉上,寄給巫山神女。夢中傳彩筆,見《南史·江淹傳》:「(俺)嘗宿於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這里反其意而用之,表明詩人心搖神盪的興奮激動之情。

這首詩構思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擬物,借衛夫人、越人、貴家舞伎、石家燃燭、荀令香爐等故事描寫牡丹花葉的風姿綽約、艷麗色彩和馥郁香味,使牡丹的情態畢現。最後詩人突發奇想,欲寄牡丹花葉於巫山神女。明寫牡丹,暗頌佳人,一實一虛,別具一格,令人回味無窮。

熱點內容
我的綠植日記 發布:2025-05-20 05:44:54 瀏覽:373
qq多少錢一朵花 發布:2025-05-20 05:35:37 瀏覽:638
音樂七夕節 發布:2025-05-20 05:34:52 瀏覽:203
桂圓加玫瑰 發布:2025-05-20 05:34:17 瀏覽:964
素藝花舍 發布:2025-05-20 05:05:23 瀏覽:86
男的可以喝玫瑰花茶嗎 發布:2025-05-20 05:05:22 瀏覽:132
張家茶花 發布:2025-05-20 05:01:05 瀏覽:188
2014元宵節情人節祝福語 發布:2025-05-20 04:55:09 瀏覽:632
魔力海棠盆栽 發布:2025-05-20 04:49:57 瀏覽:497
畫梅花賦詩 發布:2025-05-20 04:48:39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