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一樣憂郁
『壹』 跪求幾首象丁香花一樣傷感抑鬱的歌
朴樹的歌,基本上都挺憂郁的。像《白樺林》。還有《一千個傷心的理由》,我暫時也想不起來了。等我想起來在告訴你啊。
《白狐》。
你喜歡輕音樂嗎?班德瑞的有幾首特別憂郁的曲子。特好聽,我經常在夜裡獨自聽他 的音樂。一聽到他的曲子,就會想起許多的往事。記憶就像是朦朧的灰色。他的《森林的夜》《童年》都非常好,你可以聽一下。那本專集好象叫《戀愛》。你在網路里搜索一下。
『貳』 《雨巷》中,詩人為什麼希望逢著一個「哀怨又彷徨」的、「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
「哀怨又彷徨」的、「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象徵和戴望舒一樣的知識分子要苦苦追尋的救國理想。他們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苦苦尋找的救國之路,也象徵著中國的希望。
《雨巷》運用了象徵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徵性的意象。
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
(2)丁香一樣憂郁擴展閱讀
戴望舒的詩深蘊中國古典詩詞中婉約、清麗詩風的韻致,但又受到法國象徵詩歌派的影響,因而他的早期詩作總體上表現出一種孤獨、抑鬱和消沉的特點。
這首詩寫得既實又虛,朦朧恍惚。「我」似乎有著滿腹的心事,無限的煩憂,但又不願明說,或者是說不出來。「我」似乎在期待什麼、追求什麼,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標又顯得那樣遙遠而渺茫。
「她」出現了,這或許是在幻覺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現是那樣地快,逝去也那樣地快,一剎那間擦肩而過,消失在前方,「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
「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嘆。詩中的「姑娘」,可以認為是實指,是詩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麗、高潔而憂郁的姑娘。但也可以把這位「姑娘」當做詩人心中朦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詩人陷入人生苦悶時,對未來渺茫的憧憬。
作者簡介:戴望舒(1905~1950),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中國現代派代表詩人之一。因詩作《雨巷》一度被人稱為「雨巷詩人」。著有詩集《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等。
『叄』 如何理解「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個意象
丁香是古典詩詞里最常見的意象,往往代表孤高,美麗,和憂愁。「丁香一樣的姑娘」,姑娘即丁香,象徵著詩人心中的理想,這種理想是高潔,美麗的。但稍縱即逝,不可把握,給人暫時的安慰,留下的卻是永久的懷念和無限的惆悵。
出自中國詩人戴望舒的《雨巷》。
原文節選: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3)丁香一樣憂郁擴展閱讀
《雨巷》中,詩人用象徵性的意象及意象群來營建抒情空間,傳達內心情感,並且融會了中國古代詩歌,尤其是晚唐五代纖弱婉約詩詞的藝術營養。不僅如此,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成功之處還在於它的和諧的音律美。
這首詩寫得既實又虛,朦朧恍惚。「我」似乎有著滿腹的心事,無限的煩憂,但又不願明說,或者是說不出來。「我」似乎在期待什麼、追求什麼,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標又顯得那樣遙遠而渺茫。
「她」出現了,這或許是在幻覺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現是那樣地快,逝去也那樣地快,一剎那間擦肩而過,消失在前方,「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嘆。
詩中的「姑娘」,可以認為是實指,是詩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麗、高潔而憂郁的姑娘。但也可以把這位「姑娘」當做詩人心中朦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詩人陷入人生苦悶時,對未來渺茫的憧憬。
創作背景:這首詩寫於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正處於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中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
《雨巷》一詩就是他的這種心情的表現,其中交織著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這種情懷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作者簡介:戴望舒(1905~1950),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中國現代派代表詩人之一。因詩作《雨巷》一度被人稱為「雨巷詩人」。著有詩集《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等。
『肆』 戴望舒的《雨巷》一詩中「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是什麼意思作者表達的是哪種惆悵
太息的眼光意思是一種眼神中飽含了十分嘆息比較惋惜意味的眼光 ,丁香是憂郁的,丁香般的惆悵就是,憂郁而無奈;作者淋漓酣暢地表現她離開我時的依戀不舍的情景,表達我的無奈、失落憂傷的惆悵。
《雨巷》第六節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這一節從字面看寫姑娘的消失,實際是寫美的毀滅,希望的毀滅。
在「頹圮的籬牆」里,「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姑娘的一切都「消散」了,美被徹底地毀滅了!詩人追尋著的希望也徹底地毀滅了。這毀滅的希望,是詩人聖潔的愛情,又或者詩人高尚的理想。
(4)丁香一樣憂郁擴展閱讀:
《雨巷》創設了一個富於濃重象徵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這里,詩人把當時的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這里沒有聲音,沒有歡樂,沒有陽光。而詩人自己,就是這樣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獨者。
他在孤寂中懷著一個美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種美好的理想出現在自己面前。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徵。然而詩人知道,這美好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
她和自己一樣充滿了愁苦和惆悵,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夢一樣從身邊飄過去了。留下來的,只有詩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現實中彷徨,和那無法實現的夢一般飄然而逝的希望。
『伍』 為什麼丁香花代表憂傷
丁香是愛情之花,還因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
古時候,有個年輕英俊的書生赴京趕考,天色已晚,投宿在路邊一家小店。店家父女二人,待人熱情周到,書生十分感激,留店多住了兩日。店主女兒看書生人品端正、知書達理,便心生愛慕之情;書生見姑娘容貌秀麗,又聰明能幹,也十分喜歡。二人月下盟誓,拜過天地,兩心相傾。接著,姑娘想考考書生,提出要和書生對對子。書生應諾,稍加思索,便出了上聯:「氷冷酒,一點,二點,三點。」
姑娘略想片刻,正要開口說出下聯,店主突然來到,見兩人私定終身,氣憤之極,責罵女兒敗壞門風,有辱祖宗。姑娘哭訴兩人真心相愛,求老父成全,但店主執意不肯。姑娘性情剛烈,當即氣絕身亡。店主後悔莫及,只得遵照女兒臨終所囑,將女兒安葬在後山坡上。書生悲痛欲絕,再也無法求取功名,遂留在店中陪伴老丈人,翁婿二人在悲傷中度日。
不久,後山坡姑娘的墳頭上,竟然長滿了鬱郁蔥蔥的丁香樹,繁花似錦,芬芳四溢。書生驚訝不已,每日上山看丁香,就像見到了姑娘一樣。一日,書生見有一白發老翁經過,便拉住老翁,敘說自己與姑娘的堅貞愛情和姑娘臨死前尚未對出的對聯一事。 自發老翁聽了書生的話, 回身看了看墳上盛開的丁香花,對書生說:「姑娘的對子答出來了。」書生急忙上前問道:「老伯何以知道姑娘答的下聯?」老翁捋捋鬍子,指著墳上的丁香花說:「這就是下聯的對子」。書生仍不解,老翁接著說:
「氷冷酒,一點,兩點,三點;
丁香花,百頭,千頭,寓頭。」
你的上聯「氷冷酒」,三字的偏旁依次是,「氷」為一點水,「冷」為二點水,
「酒」為三點水。姑娘變成的「丁香花」,三字的字首依次是,「丁」為百字頭,「香」為千字頭,「花」為萬字頭。前後對應,巧奪天工。書生聽罷,連忙施禮拜謝:「多謝老伯指點,學生終生不忘。」老翁說:「難得姑娘對你一片痴情,千金也難買,現在她的心願已化作美麗的丁香花,你要好生相待,讓它世世代代繁花似錦,香飄萬里。」話音剛落,老翁就無影無蹤了。從此,書生每日挑水澆花,從不間斷。丁香花開得更茂盛、更美麗了。
後人為了懷念這個純情善良的姑娘,敬重她對愛情堅貞不屈的高尚情操,從此便把丁香花視為愛情之花,而且把這幅「聯姻對」叫作「生死對」,視為絕句,一直流傳至今。
又是一年丁香盛開的季節,看著那星星點點的花朵,總有
一絲莫名的傷感,正如歌中唱的那樣多麼猶豫的花,多愁
善感的人...........
喜歡丁香花的顏色
所以它也代表了憂傷
『陸』 戴望舒雨巷中丁香一樣的姑娘應該是什麼樣子
原文里說她是丁香一樣的憂愁,冷漠,凄清,又惆悵的姑娘,表面上,她應該是像丁香一樣美麗,帶著憂傷的愁苦女子,她高雅而凄婉,獨自撐著一把油紙傘,如同集結了所有詩人們所想像中美好的夢中美人。她是美好的,也是會憂愁的消散在雨中的朦朧的存在,
事實上結合當時的背景,即寫於1927年「四·一二」大屠殺之後,這種復雜動盪的背景中,每一個有志青年都會不甘於此,不甘國家的灰暗,不甘理想的消亡,他的雨巷,是他彷徨的內心,是昏暗的時局,而那高潔美好的理想,帶著憂愁,不得不被雨的哀曲給風催雨打去。
丁香,是帶著愁怨的,也是美麗而脆弱的。
『柒』 "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的出處及其作者作者描述是何種的情感
出自於戴望舒的《雨巷》,作者戴望舒。
《雨巷》中,詩人用象徵性的意象及意象群來營建抒情空間,傳達內心情感,並且融會了中國古代詩歌,尤其是晚唐五代纖弱婉約詩詞的藝術營養。
戴望舒先生的《雨巷》,是一首令人惆悵的詩。一個江南少女和「我」的邂逅,在雨巷中飄然而過。在「我」的等待中,她像丁香一樣出現、飄過,然後消散在「雨的哀曲」中。相逢,只是想像;錯身而過,是不可避免的悲劇。
這首詩的「丁香姑娘」指的是詩人的理想,在當時的社會現實下,是作者對於理想破滅的哀悼。但詩人之所以偉大,就在於即使自己知道理想不得不破滅,但心中仍然「飄」著希望。
(7)丁香一樣憂郁擴展閱讀:
《雨巷》作者: 戴望舒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行著
寒漠、凄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捌』 戴望舒《雨巷》中「一個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象徵什麼
象徵了當時黑暗的社會,在革命中失敗的人和朦朧的,時有時無的希望。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約作於政治風雲激盪、詩人內心苦悶彷徨的1927年夏天。《雨巷》中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徵性的意象。分別比喻了當時黑暗的社會,在革命中失敗的人和朦朧的,時有時無的希望。
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這首詩寫得既實又虛,朦朧恍惚。「我」似乎有著滿腹的心事,無限的煩憂,但又不願明說,或者是說不出來。
「我」似乎在期待什麼、追求什麼,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標又顯得那樣遙遠而渺茫。「她」出現了,這或許是在幻覺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現是那樣地快,逝去也那樣地快,一剎那間擦肩而過,消失在前方,「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
「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嘆。詩中的「姑娘」,我們可以認為是實指,是詩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麗、高潔而憂郁的姑娘。但我們也可以把這位「姑娘」當做詩人心中朦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詩人陷入人生苦悶時,對未來渺茫的憧憬。
『玖』 為什麼說丁香花是憂郁的呢
因為她的顏色,形狀,形態,花期,生長狀況等等,讓人心裡感觸到的就是憂,呵呵,總不能說鮮艷的玫瑰會讓人一看到就憂心滿懷的吧,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