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基本畫法

牡丹基本畫法

發布時間: 2021-12-06 19:43:46

『壹』 簡單的牡丹花怎麼畫

牡丹畫繪畫步驟:

1,花頭的畫法:

用中號以上京提筆(羊毫配狼毫的兼毫筆)飽蘸大紅色,在調色盤上調和,使顏色向筆根滲透,再用筆尖蘸胭脂色,稍作調和後即在畫面上點畫。傳統的點牡丹方法是一筆緊挨一筆,整個花頭是由一筆筆由濃到淡的色點組成。花頭完成後,乘顏色尚未乾時,在花心和花瓣的交接處用胭脂加墨的重色進行調整,使花瓣的交接清晰生動。待顏色七、八成干時,用石青在花蕊處點上顏色,再用藤黃調白粉點花蕊。點花蕊時要按三筆一組的組織結構進行點畫,千萬不能無組織地隨意點畫。

2.牡丹花朵畫法:

花朵和花頭的畫法相近,不同之處在於花朵有花萼和托葉,畫時一定要從花朵的整體考慮,使花萼和托葉成為花頭的有機整體。

3.牡丹葉片的畫法:

用中號以上京提筆蘸花青加藤黃的淡綠色,在調色碟上調和,再用筆尖蘸墨,稍稍糅合一下,使墨色和筆上原有的顏色融合,用側鋒干凈利落地在畫面上畫上葉片。畫葉片要成組地進行,以三筆為一組由規律地點畫,這樣畫出的葉片就不會雜亂無章。寫意畫的魅力不僅表現在生動的筆觸,活潑的形象,還體現在滋潤的色彩和淋漓的筆墨上,所以畫葉片時要掌握用水和用色的技巧。起筆時色墨要飽和,下筆要迅疾,用一筆顏色畫一片葉片,這樣從起筆到收筆,自然就形成了干濕濃淡的變化。葉片色墨點畫完成後,待其晾至七、八成干時,用較重的墨(色)勾勒葉脈。勾葉脈是一個重要的步驟,葉片的轉折向背以及組織結構都是由它決定,因此要從畫面的整體結構出發進行調整,不能只從局部考慮。

4.牡丹枝乾的畫法:

在一般情況下,枝幹在畫面上與花頭和葉片相比,所佔比重較少,但是在描繪時千萬不可低估它的重要性,更不能隨意點畫,要了解它的結構規律和生長特徵,畫時才能表現出主幹和嫩葉的不同質感。

『貳』 怎麼畫牡丹花

工具/原料

彩色鉛筆:紅色,深粉色,淺專粉色,淺綠色,深綠色,金黃色,棕色,橘黃色

素描紙

方法屬步驟:

1.首先選擇顏色比較淺的粉色鉛筆,繪出第一個葉片

『叄』 牡丹花畫法

畫牡丹的花色從紅色起手,用白、曙紅、胭脂三種顏料,首先用白色均勻地將筆調飽,水分不幹也不濕,以稀糊狀為宜,然後調曙紅,要讓筆上的顏色與白色有自然的過渡,然後開始練慣用筆。用筆練習要有寬窄之分,要從上、下、左、右起筆,這樣為以後的花瓣打下基礎。
花苞的色彩是從綠色逐步轉變為紅色,用筆是筆尖向上,左右兩筆便成花苞,畫完花苞後稍等片刻開始畫花托。
花苞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包花,一部分是托花,包花的起筆是筆尖朝上向下壓,托花是從中間向外伸展,然後勾上托花的筋體。
當花苞稍大時,用筆方向相反,筆尖朝下,筆根朝上頓壓,左右兩筆便成花苞。
當花苞繼續開放時,便產生了心口和花瓣的翻轉,由於花瓣的翻轉就產生了陰、陽兩面,起筆時線筆尖朝下,筆根朝上左右兩筆,畫出近處的大瓣,然後左右加窄瓣片,作出不規則的瓣型,再多加幾筆窄瓣,這樣,陽面的花瓣就完成了。
畫花瓣陰面要多練習,先將淺色的陽面畫出後不要洗筆,用此筆再調曙紅,使筆尖的紅色有變化的淹沒白色,筆尖再調胭脂,這樣筆尖上的色自然深了,然後筆尖對准淺瓣的邊緣推壓結合,便畫成了有立體感的花瓣。花蕊部分也是如此,先用筆尖向內劃一周,然後筆尖向外並有節奏地畫出花瓣的缺口。
隨著花瓣的開放,花心口越來越大,捲曲的瓣層越來越多,花蕊便展現出來,畫花心的開口時應將花蕊的位置留出來,畫花蕊用比陰面稍重的顏色,有組織的留白畫線條,待干後塗上淡黃色。

『肆』 牡丹有幾種畫法分別是

牡丹畫繪畫步驟:


(1)花頭的畫法:

用中號以上京提筆(羊毫配狼毫的兼毫筆)飽蘸大紅色,在調色盤上調和,使顏色向筆根滲透,再用筆尖蘸胭脂色,稍作調和後即在畫面上點畫。傳統的點牡丹方法是一筆緊挨一筆,整個花頭是由一筆筆由濃到淡的色點組成。花頭完成後,乘顏色尚未乾時,在花心和花瓣的交接處用胭脂加墨的重色進行調整,使花瓣的交接清晰生動。待顏色七、八成干時,用石青在花蕊處點上顏色,再用藤黃調白粉點花蕊。點花蕊時要按三筆一組的組織結構進行點畫,千萬不能無組織地隨意點畫。

『伍』 牡丹的畫法(簡單的)

牡丹是大花頭的花卉,它品種繁多,色彩豐富,嬌艷動人,深受國人的喜愛,有「國色天香」美譽,往往被人民譽為「國花」。牡丹是我國特有的花卉,也是中國花鳥畫中最常見的表現題材。畫牡丹時要注意將它和芍葯分開,雖然牡丹和芍葯在花頭的外形上區別不是太明顯,但它們的品質不同:牡丹是木本,芍葯是多年生草本,在葉片的形狀上也有區別,畫是要將它們的特徵表現出來。
A.花頭的畫法:

用中號以上京提筆(羊毫配狼毫的兼毫筆)飽蘸大紅色,在調色盤上調和,使顏色向筆根滲透,再用筆尖蘸胭脂色,稍作調和後即在畫面上點畫。傳統的點牡丹方法是一筆緊挨一筆,整個花頭是由一筆筆由濃到淡的色點組成。花頭完成後,乘顏色尚未乾時,在花心和花瓣的交接處用胭脂加墨的重色進行調整,使花瓣的交接清晰生動。待顏色七、八成干時,用石青在花蕊處點上顏色,再用藤黃調白粉點花蕊。點花蕊時要按三筆一組的組織結構進行點畫,千萬不能無組織地隨意點畫。
B.牡丹花朵畫法:

花朵和花頭的畫法相近,不同之處在於花朵有花萼和托葉,畫時一定要從花朵的整體考慮,使花萼和托葉成為花頭的有機整體。
C.牡丹葉片的畫法:

用中號以上京提筆蘸花青加藤黃的淡綠色,在調色碟上調和,再用筆尖蘸墨,稍稍糅合一下,使墨色和筆上原有的顏色融合,用側鋒干凈利落地在畫面上畫上葉片。畫葉片要成組地進行,以三筆為一組由規律地點畫,這樣畫出的葉片就不會雜亂無章。寫意畫的魅力不僅表現在生動的筆觸,活潑的形象,還體現在滋潤的色彩和淋漓的筆墨上,所以畫葉片時要掌握用水和用色的技巧。起筆時色墨要飽和,下筆要迅疾,用一筆顏色畫一片葉片,這樣從起筆到收筆,自然就形成了干濕濃淡的變化。葉片色墨點畫完成後,待其晾至七、八成干時,用較重的墨(色)勾勒葉脈。勾葉脈是一個重要的步驟,葉片的轉折向背以及組織結構都是由它決定,因此要從畫面的整體結構出發進行調整,不能只從局部考慮。
D.牡丹枝乾的畫法:

在一般情況下,枝幹在畫面上與花頭和葉片相比,所佔比重較少,但是在描繪時千萬不可低估它的重要性,更不能隨意點畫,要了解它的結構規律和生長特徵,畫時才能表現出主幹和嫩葉的不同質感。

『陸』 工筆畫牡丹花的畫法是什麼

1、把紙和鉛筆准備好。

『柒』 牡丹寫意畫法是什麼

牡丹寫意畫法如下:

1、首先畫出牡丹花的一枝花桿,


『捌』 :牡丹花的畫法

水芹菜的根切下來塗上顏料印一下就是牡丹花

『玖』 牡丹花怎麼畫(簡單畫一下)

方法/步驟復

1 用深藍色的水制彩毛筆來勾勒花瓣的形態。花瓣我通常是從外圍開始勾起,然後逐步向花心部位添加細節。比如增加細碎的小花瓣,慢慢確定花蕊的位置。

2,用墨或色點葉。勾花一般以表現淺色花為主,如白、黃等。因此,可在花頭旁邊點葉襯托,使淺色花朵更醒目。

3,上色。畫白花時,待墨線稍干,用羊毫蘸薄白粉,自花瓣的稍端向基部暈染,越靠近基部白粉越薄,直至用盡。然後用灰綠色自花瓣基部向外烘染,越向外越淡,消失在白粉里。畫黃花,用赭墨勾花,暈染赭黃後,趁濕略點少量淡胭脂,色彩更顯豐富沉著。

4,勾葉筋、點花蕊。勾葉用花青蘸墨或純墨。花蕊,可以不拘於黃色,而用赭墨、硃砂、胭脂等色點出,使其提神醒目.

這幅畫花製作精美,圖畫搭配漂亮,主題突出,是一幅不錯的牡丹畫!

『拾』 怎樣畫寫意牡丹

牡丹花素有,百花之王的美譽。牡丹花富麗、大方、清香宜人,是歷代畫家經常描繪的重要題材。繪制牡丹花時,運筆澀行,以取厚重。同時以提、按、頓、挫、揉等各種靈活多變的運筆方法,求的筆下花瓣形狀姿態的豐富多變。

牡丹花頭的基本畫法

牡丹整個花頭的形態似大盤上放置的一個球體,內攏外展,開合有致。花瓣以花心為中心,層疊開放,長勢內攏外展,結構似碗碟重疊摞放。在掌握整體的形態和結構後,才能畫出較完美的牡丹。



1、蘸曙紅和大量清水,筆尖蘸曙紅,使顏色自然過渡,圍繞花心點垛花瓣。繪制時一層層加以刻畫。



2、注意畫出花瓣的虛實和疏密變化,花瓣要有正側變化,有對著觀畫者的感覺。



3、調淡墨,畫出葉片;再用濃墨畫出葉筋。畫花梗注意上重下淡,以體現遠近的透視感。

牡丹不同形態的花頭



牡丹葉子的基本畫法

葉子是花朵的陪襯,可以將花冠襯托得更為嬌艷。花葉有老葉、嫩葉之分,三片為一組。



1、蘸花青,加藤黃和少許墨調和,側鋒運筆畫出第一片葉子。



2、緊接著畫出第二、三筆,做到銜接自然,墨色要有濃淡變化。



3、繼續添加葉子,後邊的顏色較淺些,以表現出遠近的空間關系。



4、畫牡丹的葉子時,三片為一組,正面的三組花葉的排列類似倒置的「品」字。



5、中鋒用筆,以堅挺的線條勾勒葉梗。選用長鋒筆,以中鋒勾畫線條細膩的葉脈。

熱點內容
帶小蘋果盆栽 發布:2025-05-24 23:47:29 瀏覽:807
風飛花語 發布:2025-05-24 23:42:16 瀏覽:922
實用花藝色彩 發布:2025-05-24 23:42:03 瀏覽:823
艾希情人節皮膚大尺寸壁紙 發布:2025-05-24 23:41:11 瀏覽:761
綠植廳堂 發布:2025-05-24 23:36:54 瀏覽:926
54刷情人節護符 發布:2025-05-24 23:13:48 瀏覽:723
唐山過七夕 發布:2025-05-24 23:00:33 瀏覽:322
蘇州園林盆景 發布:2025-05-24 22:58:24 瀏覽:905
小型盆栽成本 發布:2025-05-24 22:58:24 瀏覽:910
烏魯木齊梅花 發布:2025-05-24 22:46:53 瀏覽: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