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論牡丹
① 雍正喜歡什麼花
② 雍正從年羹堯家查到一本書,書中有句話評康熙,雍正為何生氣
雍正從年羹堯的家中搜到的這本書上所寫的內容,其實是當時有一位官人,為了巴結正值榮耀之時的年羹堯送給他的,但是這些馬屁對於那時的年羹堯來說是很受用的,便一直將此書放在家中。
但是當雍正的皇位得到鞏固之後,他的地位不容小覷的時候,他越發覺得,年羹堯喜歡干涉別人的事,並且貪得無厭,什麼東西都想要,得到了卻還不知足,還表現出了他的高冷,有時連皇上的命令他都會違反,這就是皇上會對他產生反感的開始,最後還是因為那封信,堅定了皇上殺年羹堯的決心。
③ 雍正最喜歡什麼花
雍正最喜歡的花水澤木蘭
④ 仿寫句子我愛牡丹,愛它雍正華貴的氣質
原句:我愛牡丹,愛它雍正華貴的氣質
仿寫:我愛梅花,愛它凌霜斗雪的勇氣
⑤ 雍正說過什麼經典的話
九重三殿誰為友
皓月清風作契交
⑥ 歷史上對雍正的評價
評價
1、雍正帝與康熙帝一樣勤於政事。後人收集他在位的13年中硃批過的摺子就有360卷。雍正在位期間,「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2、《清史稿》:「聖祖政尚寬仁,世宗以嚴明繼之。論者比於漢之文、景。獨孔懷之誼,疑於未篤。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盡出於文帝之寡恩也。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睏。有近臣言州縣所入多,宜釐剔。斥之曰:『爾未為州縣,惡知州縣之難?』至哉言乎,可謂知政要矣!
3、著名中國史研究專家史景遷評價道:「雍正的父親康熙為政寬松,執政末期受儲立之爭所擾且出現典型長壽帝王的統治能力退化現象,雍正即位之初的滿清實已浮現官僚組織膨大腐敗、農民生活水平惡化的危機。
4、康熙帝:「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
5、清宗室、史學家昭槤說:「憲皇在位十三載,日夜憂勤,毫無土木、聲色之娛。余嘗聞內務府司員觀豫言,查舊案檔,雍正中惟特造風、雲、雷、雨四神祠,以備祈禱雨暘外,初無特建一離宮別館以供游賞。故當時國帑豐盈,人民富庶,良有以也。」
(6)雍正論牡丹擴展閱讀
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稱為納伊拉爾圖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後,即德妃烏雅氏,生於北京紫禁城永和宮。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廟號世宗,謚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傳位於第四子弘歷。
⑦ 雍正為什麼喜歡木蘭花
應該是現代人杜撰的,沒有哪部正史明確的記載他喜歡木蘭花。
⑧ 誰給我講解雍正的三首情詩
寫給雍正的情人
沒有人知道是誰
只有他自己
也許是年妃,也許是……
⑨ 雍正的《御制朋黨論》的全文是什麼
《御制朋黨論》的全文是: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之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財貨也。
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
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堯之時,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一朋。舜佐堯,退四凶小人之朋,而進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
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並列於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書》曰:「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後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
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後方悔悟,盡解黨人而釋之,然已無救矣。唐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黃河,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
然而後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聖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
嗟呼!夫興亡治亂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
譯文:
臣聽說關於朋黨的言論,是從很久之前就是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們是君子還是小人。
大概君子與君子因志趣一樣而成為朋友,而小人則是因為利益相同成為朋友。但是臣以為:小人不應該成為朋友,而君子才是,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小人只是因為貪慕虛榮。
當他們利益相同的時候,只是暫時成為朋友,那是虛假的;等到他們見到利益而爭先恐後,或者利益已盡而交情已經不在的時候,就會反咬一口,即使是兄弟,也不會受到他們的庇護。所以說小人結交的朋友都是假的,他們只是暫時需要。
君子就不是這樣的,他們堅貞,守信用,他們自身修養高,所以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補益。用這些來為國家出力,那麼也能共同進步。始終如一,這就是君子的朋友啊。所以做君主的,要遠離小人,多用一些忠貞之人。
唐堯的時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結為一個朋黨,君子八元、八愷等十六人結為一個朋黨。舜輔佐堯,斥退「四凶」的小人朋黨,而進用「元、愷」的君子朋黨,唐堯的天下因此非常太平。等到虞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時列位於朝廷。
他們互相推舉,互相謙讓,一共有二十二人結為朋友。但是虞舜全都進用他們,天下也因此得到大治。《尚書》上說:「商紂有億萬臣,是億萬條心;周有三千臣,卻是一條心。」商紂王的時候,億萬人各存異心,可以說不成朋黨了,於是紂王因此而亡國。
周武王的臣下,三千人結成一個大的團體,但周朝卻因此而興盛。後漢獻帝的時候,把天下名士都關押起來,把他們視作「黨人」。等到黃巾賊來了,漢王朝大亂,然後才悔悟,解除了黨錮釋放了他們,可是已經無可挽救了。唐朝的末期,逐漸生出朋黨的議論,到了昭宗時,把朝廷中的名士都殺害了,有的竟被投入黃河,說什麼「這些人自命為清流,應當把他們投到濁流中去」。唐朝也就滅亡了。
前代的君主,能使人異心不結為朋黨的,誰也不及商紂王。能禁絕好人結為朋黨的,誰也不及漢獻帝。能殺害「清流」們的朋黨的,誰也不及唐昭宗之時。但是都是因為這樣,才會滅亡。互相推舉謙讓而不疑忌的,誰也不及虞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虞舜也毫不猜疑地進用他們。但是後世並不譏笑虞舜被二十二人的朋黨所蒙騙,卻贊美虞舜是聰明的聖主,原因就在於他能認清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時,全國所有的臣下三千人結成一個朋黨,自古以來作為朋黨又多又大的,誰也不及周朝;然而周朝因此而興盛,原因就在於善良之士雖多卻不感到滿足。
前代治亂興亡的過程,為君主的可以做為借鑒了。
(9)雍正論牡丹擴展閱讀
《清世宗雍正全傳》是2012年企業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軍川。
內容簡介:
雍正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政治強人。他即位時已是不惑之年,人生閱歷和政治經驗相當豐富。尤其是在爭奪儲位的斗爭中,他深切地感受到政治的險惡,體察到世態的炎涼,認識到現存制度和政治上的缺失。這種鍛煉和經驗在歷代守成之君中是不多見的。
雍正對清朝的貢獻在於:使康熙開創的盛世由後期的停滯再度走上發展之路,並為乾隆鼎盛局面的到來奠定了雄厚的基礎。所以,後世說的「康乾盛世」完整地說應該是「康雍乾盛世」。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奪儲大戰
第一節 康熙子多
第二節 坐看虎鬥
第三節 暗中使勁
第四節 雍正登基
第二章 凌逼弟輩
第一節 允褪守陵
第二節 徐圖允禊
第三節 御制朋黨論
第四節 重用允祥
第三章 政治強人
第一節 城府深厚
第二節 密折
第三節 軍機處
第四節 整頓八旗
第五節 總攬萬機
第四章 銳意改革
第一節 忠、公、誠、能
第二節 廣招人才
第三節 反貪腐
第四節 滿漢問題
第五節 移風易俗
第六節 秘密建儲
第七節 賦稅改革
第五章 權術御下
第一節 兔死狗烹
第二節 束下
第三節 文字獄
第四節 用人以疑
第六章 安邊
第一節 平定西北
第二節 改土歸流
第三節 以和為貴
參考資料來自:網路-清世宗雍正全傳
⑩ 收集一些關於牡丹的詩。
1.屈原《九歌·湘夫人》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2.《秋窗風雨夕》
秋花慘淡秋草黃,
耿耿秋燈秋夜長。
已覺秋窗秋不盡,
那堪風雨助凄涼!
淚燭搖搖爇短檠,
牽愁照恨動離情。
誰家秋院無風入,
何處秋窗無雨聲。
羅衾不奈秋風力,
殘漏聲催秋雨急。
不知風雨幾時休,
已教淚灑窗紗濕
3.李頎
【望秦川】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東峰。
遠近山河凈,逶迤城闕重。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歸歟嘆,凄其霜露濃。
4.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
5. 天凈沙 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6.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雲輕.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7.中秋 唐·元稹《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8.杜甫〖佐還山後寄三首〗
葳蕤秋葉少,隱映野雲多
9.杜 牧
暮雲收盡溢清寒 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 明月明年何處看
10,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11.憫 農
李 紳
春 種 一 粒 粟,
秋 收 萬 顆 子。
四 海 無 閑 田,
農 夫 猶 餓 死。
12.秋 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去上,便引詩情到碧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