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病蟲害

牡丹病蟲害

發布時間: 2021-03-01 06:22:53

A. 牡丹的主要病蟲害有哪些

在牡丹的整個栽培過程中,往往由於氣候、土壤重茬及管理不善等多種因素導致病蟲害專發屬生,以致危害牡丹的正常生長發育,使其長勢變弱。因此,加強牡丹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是保證其健壯生長的重要措施。牡丹病蟲害主要包括灰霉病、紅斑病、根結線蟲病、根腐病、金龜甲、中華鋸花天牛等。

B. 牡丹有哪幾種病蟲害

①褐斑病:在牡丹生育後期發生。葉表面出現大小不同的蒼白色斑點,一般版直徑為3~7毫米的圓權斑。發生嚴重時整個葉面全變為病斑而枯死。可用代森鋅400~600倍液防治。②紅斑病:為害葉片,還可為害綠色莖、葉柄、萼片、花瓣、果實甚至種子。葉片初期症狀為新葉背面現綠色針頭狀小點,後擴展成直徑3~5毫米的紫褐色斑,有時相連成片,嚴重時整葉焦枯。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每7~8天噴1次,連噴2~3次。③白絹病:主要發生在苗木近地面的莖基部。苗木感病後,莖基部及根部皮層腐爛,葉片變黃枯萎,全株枯死。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50%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④根結線蟲病:引起早落葉,發病重時牡丹葉片8月份全部落光。連年發生,植株矮化、葉小、花小或不開花。發現病苗在48~49℃的溫水中浸泡30分鍾;土壤可用98%的棉隆微粒劑溝施或撒施,每平方米30~40克,深度為20厘米左右。

C. 牡丹花夏季病蟲害有哪些

1.灰霉病,幼苗到成株的莖葉花芽都可侵害,幼苗受害,莖基初呈暗綠色水漬狀不定型病斑,後變褐色,病部凹腐。葉片和葉柄受害初現圓形褐色並有不規則狀輪紋,病斑發生在葉尖與葉緣處,花感病褐腐,病莖折斷,上有黑色球形菌核,遇潮濕天氣上生灰褐色霉層。

病菌在病殘體及土壤中越冬,風雨傳播,6~7月易發病。發病期可用80%的代森鋅500倍,百菌清800倍,10~15天噴一次。

2.紅斑病,危害葉、嫩莖,葉部被害現褪綠色略突起圓形小點,擴大成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大斑,具淺褐色輪紋,葉背有淺綠霉層。莖部受害出現褐色長圓形斑,邊緣略突起,中央開裂稍下陷。病菌在病殘莖株與病果殼上越冬,氣流傳播,只有1次再侵染,病的嚴重與否決定於初侵染,高溫少雨不利病菌生長。早春萌芽前噴波美3~5度石硫合劑或50%多菌靈1000倍,殺死病菌,展葉後每隔10~15天噴多菌靈1000倍一次,連噴3~4次。

3.褐斑病<,感病後葉面產生圓形斑點,擴大呈褐色或黑色,具同心輪紋,上有黑色霉點,葉枯死。病菌在病葉越冬,風雨傳播,7~9月發病重。發病期間可用代森鋅400~600倍噴布,10~15天噴1次。

4.根結線蟲病,侵害新生營養根,產生近圓形花椒粒大小的根結,表現地上部葉尖,葉緣皺縮、變黃,全葉枯焦、早落。是由一種叫北方根結線蟲引起的病害。可採用檢疫,清除野生寄主(紫花地丁),輕病株,用49℃溫水浸根30分鍾殺死線蟲後再種。土壤用15%涕滅威顆粒劑,每平方米1.2~5.6克,摻上細土後施入種植穴內。

蟲害有介殼蟲、金龜子、刺蛾、卷葉蛾、天牛及地下害蟲,及時噴葯防治。

D. 牡丹病蟲害防治 牡丹病蟲害主要有哪些

在牡丹和芍葯生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蟲危害,發生病蟲害的牡丹苗植株,葉片常常布滿病斑或邊緣枯焦,枝條瘦弱,根系腐爛成殘缺,嚴重者甚至少開花或不開花,植株生長發育遲緩,還會影響根皮的質量和產量,若不及時防治,也將影響到其它花卉。因此,在牡丹與芍葯的栽培、管理過程中,了解它們的常見病蟲害的發病規律及其防治措施非常必要。

1.灰霉病

該病發病時間短,並由風傳播,危害很大。

(1)症狀 幼苗基部出現褐色水漬狀斑,幼苗逐漸凋萎並倒伏。葉片侵染後產生褐色、紫褐色水漬狀斑,有時具不規則輪紋,以葉尖和葉緣較多。病部產生灰色的霉層是該病的突出特點。灰霉病屬真菌病害。

(2)發病條件

持續低溫和潮濕的氣候是該病的主要誘因。以春季和6~7月花期結束後為發病盛期。株叢大而繁密,氮肥過多也易發病。

(3)防治

①及時發現並清除患病部位,拔除病株並及時銷毀,注意不要污染健康植株,對接觸過病株的工具也要及時消毒。

②一旦發病,可進行化學防治:用1%等量式波爾多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65%代森鋅500倍液或50%氯硝銨1000倍液每隔10~15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

③加強栽培管理,合理安排種植密度,雨後及時排除積水,並鬆土鋤草。新購的牡丹苗木之前用65%代森鋅300倍液浸泡10~15min,重病區要實行連作。

④秋季摘除枯枝落葉,並及時摘除病芽、病葉,以減少侵染來源。

2、葉斑病類

    A.紅斑病

    紅斑病也稱葉斑病,牡丹發病較少,以危害芍葯為主。

    (1)病原 牡丹枝孢菌:真菌病害。

    (2)症狀

    為害葉片、植條、花器、種實等部位。病斑最初在葉片上下表面出現,褐色,近菌形,斑緣不明顯,嚴重時葉片扭曲,乾枯。潮濕多雨的天氣可見灰綠色的霉層,莖和葉柄處的病斑長條形,中央開裂,病部易折斷。花器上的病斑嚴重時引起花瓣邊緣枯焦。

    (3)發病條件

    溫暖多雨的氣候,施用氮肥過多,栽植密度過大而導致通風不良或病株滯留都會引起或加重病害。春、夏兩季發病盛期。

    (4)防治

    ①及時徹底清除病株,早春萌發前噴50%多菌靈600倍液或3°Be石硫合劑,殺滅植株及地上病菌。

    ②早春芍葯萌發時,在地上鋪薄膜,邊緣用土壓嚴,可防止病原物擴散,並加速病殘體腐解。

    ③發病後可噴160-2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10~15天一次;或50%多菌靈1000倍液,65%代森鋅500~600倍液,7~10天噴一次,連續噴3~4天。

    ④加強牡丹苗栽培管理,合理安排栽植密度,適當施用氮肥,多施巴內達碧卡復合肥和有機肥。

    ⑤減少侵染來源:早春噴灑3°Be石硫合劑或50%多菌靈600倍液。秋季徹底清除病殘體。

    B.輪斑病

    又名白星病,是常見的牡丹病害。

    (1)病原

    ①芍葯尾孢②黑坐尾孢

    (2)症狀

    葉片受害最重。初期葉片上出現淡黃色的小點,逐漸擴大為圓形或近圓形的病斑,褐色,並可見明顯的輪紋,上面散生許多細小的霉點,以病斑中央最為密集。葉緣和主脈附近的病斑多呈半圓形。病重時整片葉片枯焦。

    (3)發病條件

    多雨潮濕的氣候,低窪易積水的地勢,通風透光不良及栽植密度過大的生長環境,皆宜引發該病,是牡丹生長後期主要的葉部病害。8~9月為盛發期。

    (4)防治

    ①生長季節進行化學防治:用1%石灰等量式波爾多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發病後10~15天噴一次,連續噴1~2個月。

    ②加強栽培管理,合理安排種植密度,並注意通風透光。

    ③預防疾病發生,減少侵染來源:早春噴灑3°Be石硫合劑,或50%多菌靈600倍液。秋季徹底清除病殘體。

  • C.輪紋點斑病

    又名葉灰斑病,對牡丹、芍葯均有危害,但不及前兩種常見,是一種真菌病害。

    (2)症狀

    葉片上形成較大的圓形或近圓形病斑,直徑可達5mm以上,可見明顯的同心輪紋,呈灰褐色,中部有許多黑色小霉點呈輪狀排列,危害嚴重時,病斑破裂、穿 孔。

    (3)發病條件及防治

    同牡丹輪斑病。

  • 牡丹炭疽病

    (1)病原

    一種炭疽病菌:屬半知菌亞門。

    (2)症狀

    為害葉片、葉柄及頸部。花後在葉面出現褐色小斑點,並逐漸擴大,並受葉脈的抑制菌呈半霉圓形,黑褐色,到後期病斑中部轉化為白色,邊緣紅褐色,並開裂、穿 孔,斑上散生許多黑點,在潮濕的條件下,可見紅褐色的粘孢子團,莖和葉柄上也會出現略凹陷的、菌形的長條斑,染病的莖常扭曲,若嫩莖發病則會很快死亡。芽 鱗和花瓣受害常會造成幼芽枯萎和花朵畸形。

    (3)發病條件

    高溫、多雨、多露,栽植密度過大易引發該病。

    (4)防治

    ①生長季節進行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噴70%炭福美500倍液,或1%石灰等量式波爾多液,65%代森鋅500倍液,10~15天噴一次,連續噴1~2個月。

    ②預防疾病發生,減少侵染來源:早春噴灑3°Be石硫合劑,或50%多菌靈600倍液。秋季徹底清除病殘體。

    根腐病

    (1)病原

    主要為腐皮鐮刀菌,另有鐮刀菌屬其它種和蜜環菌的復合侵染。

    (2)症狀

    春季牡丹、芍葯展葉後症狀即可顯現。地上部分長勢衰弱,葉片失綠、發黃、泛紅,嚴重時枝條和葉片枯死,若不及時防治,將導致整株死亡。挖掘病株時,常可見根部全部或部分發生腐爛呈黑褐色,並可見蠐螬啃食的痕跡。

    (3)發病條件

    田間積水和潮濕的環境發病較多,重茬地也常大量發病。土壤地下害蟲嚴重時,根部的傷口也使病菌易於侵染。牡丹種苗種植時,帶土坨移植者也易發病。

    (4)防治

    ①加強對蠐螬防治,秋季翻土壤前,每畝撒施呋喃丹或甲基異柳磷3~5kg,翻耕時翻入土壤,種植穴內也要施入同樣的葯劑3~5g,出現成蟲及成蟲羽化盛發期注意防治成蟲。

    ②栽植栽植牡丹苗前,先經晾曬,然後裸根放入可濕性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和1000倍的甲基異柳磷混合液浸泡2~3min後再行種植。

    牡丹紫紋羽病

  • 俗稱「黑疙瘩頭病」,是危害較嚴重的牡丹病害之一,屬根部病害。

    (1)病原

    桑卷擔菌

    (2)症狀

    發病時,接近地面的根莖處及根部覆有棉絮狀紫色或白色的菌絲,受害部位初期呈黃褐色,後期轉為黑色。老根腐爛,不生新根,地上部分枝條細弱,發芽遲、葉變小,最後自上而下乾枯並死亡。

    (3)發病條件

    不限季節,隨時發生。初夏雨季為發病盛期。新開墾的土地及低窪潮濕地,或因施用生肥、重肥不當,也會引起此病。

    (4)防治

    ①3~4年輪作一次,注意選擇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勢,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料,避免肥料直接基礎根部。

    ②及時拔除病株,也可用刀刮除腐爛部位後用4~5°Be石硫合劑,或1%硫酸銅消毒後栽植,對病株周圍的土壤用石灰或硫磺消毒。

    ③秋季用分株法繁殖牡丹苗時,將根部用1%硫酸銅浸壤3h,或用石灰水浸泡0.5h。用清水洗凈後栽種。

    ④發病初期用5%代森鋅1000倍液澆根部,每株500~1000ml,澆後覆土。

E. 牡丹花的病蟲害要怎樣防治

牡丹花的病蟲害防治:炭疽病防治方法:噴灑45%退菌特1000倍液或45%多菌靈回500~600倍液。

為增加節日或慶答典活動,按品種可提前50天左右將牡丹加溫,溫度控制常溫10~25攝氏度,日均15攝氏度左右。前期注意保持植株濕潤,現蕾後注意通風透光,成蕾後,按花期要求進行控溫。平時要行葉面施肥,保證充足水分供應。這樣,冬春兩季隨時都能見花。

F. 牡丹花有哪些病蟲害

1.灰霉病,幼苗到成株的莖葉花芽都可侵害,幼苗受害,莖基初呈暗綠色水漬狀不定型病斑,後變褐色,病部凹腐。葉片和葉柄受害初現圓形褐色並有不規則狀輪紋,病斑發生在葉尖與葉緣處,花感病褐腐,病莖折斷,上有黑色球形菌核,遇潮濕天氣上生灰褐色霉層。

病菌在病殘體及土壤中越冬,風雨傳播,6~7月易發病。發病期可用80%的代森鋅500倍,百菌清800倍,10~15天噴一次。

2.紅斑病,危害葉、嫩莖,葉部被害現褪綠色略突起圓形小點,擴大成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大斑,具淺褐色輪紋,葉背有淺綠霉層。莖部受害出現褐色長圓形斑,邊緣略突起,中央開裂稍下陷。病菌在病殘莖株與病果殼上越冬,氣流傳播,只有1次再侵染,病的嚴重與否決定於初侵染,高溫少雨不利病菌生長。早春萌芽前噴波美3~5度石硫合劑或50%多菌靈1000倍,殺死病菌,展葉後每隔10~15天噴多菌靈1000倍一次,連噴3~4次。

3.褐斑病<,感病後葉面產生圓形斑點,擴大呈褐色或黑色,具同心輪紋,上有黑色霉點,葉枯死。病菌在病葉越冬,風雨傳播,7~9月發病重。發病期間可用代森鋅400~600倍噴布,10~15天噴1次。

4.根結線蟲病,侵害新生營養根,產生近圓形花椒粒大小的根結,表現地上部葉尖,葉緣皺縮、變黃,全葉枯焦、早落。是由一種叫北方根結線蟲引起的病害。可採用檢疫,清除野生寄主(紫花地丁),輕病株,用49℃溫水浸根30分鍾殺死線蟲後再種。土壤用15%涕滅威顆粒劑,每平方米1.2~5.6克,摻上細土後施入種植穴內。

蟲害有介殼蟲、金龜子、刺蛾、卷葉蛾、天牛及地下害蟲,及時噴葯防治。

G. 對牡丹生長有影響的病蟲害有哪些

(一)病害

牡丹病害主要有紅斑病、黑斑病(褐斑病)、灰霉病、炭疽病、銹病、病毒病等。以紅斑病,黑斑病為害嚴重。

1.紅斑病

(1)症狀特徵

發病初期,葉上生近圓形褐色小斑,邊緣不明顯,擴展後呈不規則形大斑,中央淺黃褐色,邊緣紫紅色,具褐色輪紋,嚴重時病斑融合,整葉枯焦,脆而易破裂。病斑生於葉緣的,致葉片扭曲變形。潮濕條件下,葉背病斑上出現暗褐色霉層。此外,花萼、花瓣受害,邊緣枯焦。莖和葉柄生褐色長圓形病斑,中央開裂並下陷。連年發病時,植株矮小,不開花或全株枯死(圖10)。

圖10 牡丹紅斑病

1.症狀 2.分生孢子 3.分生孢子梗

(2)防治方法

①降低株叢密度和濕度,保持良好通風透光。

②做好清潔衛生。徹底清除病莖、病落葉,並將其燒毀;也可加墊肥土15厘米厚進行隔離。

③早春植株萌動前,噴波美3~5度石硫合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殺死越冬菌源。注意地面也要噴葯。

④在發現病斑初期噴施53.8%可殺得干懸浮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10~15天1次,連噴2~3次。

2.黑斑病

(1)症狀特徵

葉面或葉柄上的病斑近圓形,灰黑色,有輪紋,中間略呈灰白色。葉上病斑擴展較慢,常在8~9月發生。濕度大時,病部生黑色霉層。病菌以菌絲在病部或病落葉在土壤中越冬。植株長勢弱、下位葉、濕氣滯留或雨季易發病。

(2)防治方法

①秋末徹底清除病殘體,集中燒毀,減少下年侵染源。

②科學施肥,增加寄主抵抗力。雨季注意防止長時間的濕氣滯留。

③發病前開始噴施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40%百菌清懸浮劑600倍液、70%丙森鋅(安泰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3%多氧清水劑600~900倍液。

(二)蟲害

牡丹的主要害蟲有扁刺蛾、中華鋸花天牛、盜毒蛾、黑絨金龜子等。以扁刺蛾、中華鋸花天牛為害較重。

1.扁刺蛾

(1)為害特徵

2齡幼蟲取食葉肉,3齡取食葉表皮成穿孔,5齡蠶食葉片為害嚴重。體有毒毛,觸人體,皮膚紅腫,刺痛。

(2)防治方法

冬季在寄主植株周圍挖土滅蛹。誘殺成蟲。幼蟲初期,噴施90%的敵百蟲1000倍液或10%安綠寶乳油2000倍液。

2.中華鋸花天牛

(1)為害特徵

幼蟲蛀食木質部,造成植株衰弱,生長緩慢,開花不正常。

(2)防治方法

在枝幹外傷和腐爛處捕殺成蟲。幼蟲孵化時,噴施25%園科3號200倍液。

H. 牡丹常見病蟲害如何防治

①褐斑病:在牡丹生育後期發生。葉表面出現大小不同的蒼白色斑點,一般直徑為回3~7毫米的答圓斑。發生嚴重時整個葉面全變為病斑而枯死。可用代森鋅400~600倍液防治。②紅斑病:為害葉片,還可為害綠色莖、葉柄、萼片、花瓣、果實甚至種子。葉片初期症狀為新葉背面現綠色針頭狀小點,後擴展成直徑3~5毫米的紫褐色斑,有時相連成片,嚴重時整葉焦枯。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每7~8天噴1次,連噴2~3次。③白絹病:主要發生在苗木近地面的莖基部。苗木感病後,莖基部及根部皮層腐爛,葉片變黃枯萎,全株枯死。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50%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④根結線蟲病:引起早落葉,發病重時牡丹葉片8月份全部落光。連年發生,植株矮化、葉小、花小或不開花。發現病苗在48~49℃的溫水中浸泡30分鍾;土壤可用98%的棉隆微粒劑溝施或撒施,每平方米30~40克,深度為20厘米左右。

I. 牡丹花有哪些常見的病蟲害,如何防治

有葉斑病,黃葉病,菌核病,紫紋羽病

牡丹花常見病害一:葉斑病葉斑病主要危害牡丹花的葉片和嫩枝。發病一般在花後的15天左右,7月中旬最為嚴重。初期葉片的背面會出現穀粒大的黑色斑點,邊緣發黑,病斑逐漸相連,導致葉片枯焦凋落。

解決方法:做好預防,在花落之後,及時噴灑波爾多液,10~15天噴灑一次,一直持續到7月底。可以避免葉斑病的發生。發病時,噴灑甲基托布津、多菌靈溶液,7~10天噴灑一次,連續噴灑3~4次。

牡丹花常見病害二:黃葉病牡丹花黃葉病主要是因為植物缺少磷導致的,表現為,植株生長矮小,葉片發黃,從莖基部老葉開始,自下而上,逐漸脫落。

解決方法:及時補充養分,花謝之後對葉片噴灑磷酸二氫鉀或者微肥。

牡丹花常見病害三:菌核病菌核病又叫作莖腐病,主要危害根莖造成其腐爛。發病時莖上出現水漬狀的病斑,土壤表面出現白色的棉狀物。嚴重時會危害花蕾和葉片。

解決方法:做好消毒工作,在種植植株之前對土壤消毒,乾燥後種植,養護期間避免土壤過於潮濕,以免滋生細菌。植株發病時,將植株挖出,消毒後重新栽種。對腐爛較為嚴重的,可以直接扔掉了。

牡丹花常見病害四:紫紋羽病紫紋羽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根頸和根。受害部分會出現紫色或者白色的絮狀物,邊緣發黑。輕者會形成片狀的斑塊,根不生長,枝條枯瘦葉片發黃,嚴重時植株死亡。此病多發生在6~8月,9月之後隨著溫度的降低,降雨的減少,逐漸減輕。

解決方法:注意養護環境的整潔,避免環境滋生細菌。在高溫多雨的天氣,要減少澆水,經常通風。對於受害植株,可在土壤表面撒上石灰或硫磺消毒,嚴重時,脫盆重新栽種。

J. 牡丹的病蟲害防治方法有哪些

牡丹常見病害有葉斑病、紫紋羽病和菌核病等。可用500~800倍的甲基托布津、多菌靈內可濕性粉劑噴灑;蟲害有蚜容蟲和紅蜘蛛等,可用40%的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也可採取換土、修去患病部分、挖出病株燒毀等措施防治。花卉寓意牡丹花朵碩大肥美,色彩艷麗,形態多姿,是我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之美稱。牡丹花型寬厚,被稱為「富貴花」,有圓滿、濃情、富貴、雍容華貴之意。牡丹可象徵「生命、期待、淡淡的愛、用心付出」等。具有「高潔、端莊秀雅、儀態萬千、國色天香、守信的人」等寓意。牡丹的根皮叫「丹皮」,可供葯用。

熱點內容
七夕魯山 發布:2025-07-04 21:25:31 瀏覽:91
全國新型肺炎疫情實時動態丁香醫生 發布:2025-07-04 21:23:35 瀏覽:840
日本美麗櫻花 發布:2025-07-04 21:20:21 瀏覽:396
財位的綠植 發布:2025-07-04 21:15:56 瀏覽:264
花卉公司名 發布:2025-07-04 21:14:59 瀏覽:392
游戲七夕節 發布:2025-07-04 21:14:40 瀏覽:651
神武蘭花 發布:2025-07-04 21:13:47 瀏覽:287
百合種球顏色 發布:2025-07-04 21:11:25 瀏覽:105
盆景川花劑 發布:2025-07-04 21:01:57 瀏覽:888
活沉香盆栽 發布:2025-07-04 20:50:15 瀏覽: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