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陸抑非牡丹

陸抑非牡丹

發布時間: 2021-02-25 13:17:16

A. 誰畫的國畫牡丹最受歡迎

吳昌碩的吧,他畫的牡丹艷而不俗,而且在著色上喜歡用艷麗的顏色,像是西洋紅,這是一般畫家所不能的

B. 全球最大花卉國畫是什麼花誰畫面積是多少

牡丹花.作品名《和諧中華》萬丈豪情圖,莫華生畫.面積600平方米.他是首位被授予"聯合國和平使者"稱號的書畫家
花卉之最《和諧中華》牡丹國畫創作者
迎北京奧運創巨幅卷軸萬里巡展第一人
國畫「百千萬」和諧三部曲創造者

2009年12月08日 13:49:14 來源:新華網
莫華生藝術簡介

莫華生 曾任過大學教師、某文化企業總監,中國著名實力派書畫家、公益書畫家。現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南寧市委員、廣西新階層知識界人士聯誼會常務理事、北京央金國發書畫院院長、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北京和諧花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總監等社會職務 。
從小受祖父影響學習書法,深得真傳。特長書法、國畫,素有"莫牡丹"、 "華生牡丹"之譽,並以巨幅聞名。作品曾多次入選國際、國家級的藝術展,榮獲國際金獎等各種榮譽四十多項。個人被授予聯合國和平使者、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南寧)、中國收藏家喜愛的工藝美術大師等殊榮。
曾多次在北京、吉隆坡等海內外成功舉辦大型個人書畫作品展。國畫巨創"牡丹和諧三部曲"創作者:《和諧花開》百米牡丹圖、《和諧眾芳》千里山河圖、《和諧中華》萬丈豪情圖。
其中,《和諧花開圖》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前被譽為"巨無霸"、"含金量"將不亞於一枚奧運金牌而聞名,同年成功在南寧、北京、吉隆坡等多地展出,實現和諧花開萬里巡,是首幅以藝題創作兼命名萬里巡展成功的作品,深受中馬國兩國使節贊賞,增進了國際友誼。引起藝壇轟動一時的是迎祖國60華誕《和諧中華》圖作品,在北京順利收筆及亮相時刻,深受中央電視台、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國內重要傳媒播報及電訊,數以萬計報道發表或轉載為之震憾,開創中國畫個人巨制的先河, 牡丹圖驚艷世界,成功摘取面積最大花卉國畫的吉尼斯世界記錄。傑出藝術大師、中國美術家原主席王琦觀後以:和諧花開頌"和諧中華"一文高度評價稱: 任伯年小寫意的嚴謹整體,吳昌碩大寫意的粗獷酣暢,齊白石九十歲以後的大刀闊斧,皆令人敬佩,當代前輩畫牡丹的大家北有王雪濤,南有陸抑非,他們畫的牡丹品種多,方法新異,獨有建樹,兩家方法迥然不同,各有千秋。如今,書畫家莫華生先生的《和諧中華》圖融匯諸家風范,盡顯異采。書畫家莫華生先生的《和諧中華》圖融匯諸家風范,盡顯異采;"和諧中華"圖具有很高的學養、才識和格調;畫家的牡丹花超脫出生氣與動感,是不可多得之巨作,此巨幅作品反映了新一代藝術家用心譜寫出新時期的一曲壯麗畫卷,畫家筆下的"牡丹和諧之美"詮釋出炎黃子孫對祖國發自肺腑的一腔熱忱與眷戀,對國泰民安的贊頌,更是對世界和平和祖國美好未來的祝福與希冀。
人民大會堂、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美術館、吉隆坡國際會議中心等三十多家國內外機構等以各種方式珍藏其作品;藝作常作重要拍品募善款, 常被邀創作贈送為國際政要、社會名流,綠色中國年度焦點人物大獎獲得者的高級別禮物贈禮就選用其作品。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便受到了老前輩、藝術大師等的關懷,啟功、陽太陽、王琦、沈鵬、廖靜文等藝術大師不同方式題詩、題詞、指點勉勵,深受啟發。
多年來,個人作品深受媒體關注,新華社多次向海內外發了電訊,《人民日報》、《人民藝術》、《中國國家畫院》、《中國政協報》、《大公報》、《文化報》、《中國書畫報》、《書法報》、《廣西日報》、《星洲日報》以及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北京人民廣播電台等的新聞報道或文章發表。個人傳略或作品收錄於《世界名人錄》、《國際中國書畫篆刻家大辭典》、《中國書法家大辭典》等30多種大型辭書。著有《莫華生書畫藝術作品集》、《莫華生書畫藝術作品精選》、《和諧花開圖》、《和諧中華圖》及《和諧中華》刺秀圖、陶瓷圖等多形式結集。

C. 何水法的專家評價

劉海粟
觀看何水法先生牡丹作品後作詩為贈:「瘡痍滿目小樓寒,靜極無聊酒瓶干,忽見山東菏澤本,敢遣春色上毫端。」並說:「何水法這個小青年將來有兩個可能:「一是曇花—現,二是大器晚成。」「浙江的何水法是個小青年,有一年他從山東寫生回來,毛遂自薦地讓我看他在菏澤畫的牡丹墨線稿,我看了很高興,當場把他的畫稿留下來,仔細地看他怎樣寫生,實際上也汲取了於我有益的東西。」「我覺得他(何水法)寫生的態度較嚴肅,取材的角度也不錯。很少去畫牡丹,因此也信手地臨了幾張。」(何水法)「因為他畫得很用功,而且有點靈氣。」「我相信(何水法)這是個用功的而且有出息的年輕人。」(劉海粟《存天閣談藝錄》)。為何先生作品題詞:「精極筆法,豁然心胸,略無凝滯。」 謝稚柳
為《何水法花鳥畫集》寫的序言:「所作白描牡丹氣韻生動,章法各異,筆勢圓潤,骨體蒼勁,確非一般常入可比,意趣橫生,深得寫生三昧。」「觀其畫,無論是一花一草,皆植根於生活,取法於自然,使之幡然升華,別開生面……無論是彩毫細寫,或者點色潑墨,他都不是對一花一草只作如實描寫,而是觀其神態,取其神韻,挖其意境,尋其詩情。因此所作之畫,無不盡態極妍,生面別開,逸遠疏澹,蕭然物外,畫中詩意流溢而出,又意在筆先,氣勢磅礴。」「何水法對傳統書畫均作研究,書法功夫極為精深,而他習畫,初學工筆,遠宗徐(熙)黃(筌),上追宋元,熟駕明清,對陳老蓮之用筆,徐青藤之潑墨皆細心研究思悟,使之從沒骨點染到兼工帶寫,近年又致力於潑墨點彩,然追青藤、白陽、八大、石濤,所作大寫意氣旺神暢,筆墨華滋,渾然天成。墨沈淋漓,瀟灑清新,厚實靈動,相映成趣,堪稱一家。」
陸儼少(中國美院教授)
為何水法先生白描作品題:「水法年方壯,刻鏤謹微,精進不已,因此而放筆直掃拓為意筆,可醫近世無根少蒂之病。」為何先生的《水墨芭蕉圖》題:「水法此作氣旺神暢,得青藤、八大法,大筆如椽,千夫辟易。」
關山月(嶺南畫派巨擘)
觀看了何先生在廣州美院舉辦的花鳥畫展後,面對何先生融合西洋畫技法的作品說:「外國人有的,你也有;你有的,外國人卻沒有,」又針對他的工筆畫說:「你有了工筆的底,再畫大寫意,好比黑夜行路有明燈,怎麼走也不會迷路。」
唐雲(上海中國畫院前名譽院長)
題:「水法賢友畫此筆墨奔放,有青藤、白陽之妙,然氣勢更盛,可謂後來居上,佩服,佩服。」
程十發(上海畫院院長)
盛贊水法「六法翻新」;「水法畫師寓虎林,以傳統而言當為浙派畫家。今日察之不盡相同,地區愈遠,淵源愈近。水法之畫有溯自兩宋院體,有類近代白石山翁放筆,以古今中外為法,不銘一家,自為水法耶」;「何水法能工能寫(意),工(筆)的極工、寫(意)的極放,而且工、寫都很好,這樣的畫家全國很少見。」程十發為何先生的水墨芭蕉題詞:「青藤夢里畫芭蕉,落筆蒼茫氣自豪。」
為牡丹手卷題:「春光第一」。
為四季花卉手卷題:「萬法生無法,無法生有法」。
為花卉冊頁題:「筆墨神、奇、趣,江南第一枝」。
陳大羽(南京藝術學院教授)
「何水法的作品我見過很多,畫得很好,在傳統上有所突破,有所超越,總的一句話是:『出藍』。」
陸抑非(浙江美院終身教授)
書贈何水法:「水法仁弟法眼存念。工筆野逸兼通,飛騰氣盛,前程遠大。」為何水法題詞:「休言潑彩是新路,水法通時八法通,水法仁弟近有潑彩創新法,可嘉也。」為水法白描作品題:「水法此幀頗得經營位置之法,可作白描借鑒。」「水法寫生以鋼筆對花寫之,能取捨自如,頗非易易。」」水法鋼筆線描對花寫照用筆已能得虛實斷續之趣,在章法上精心經營堪稱寫生上品。」
張桂銘(上海劉海粟美術館館長)
「何水法這個人最大的特點是謙虛,很真實,他怎麼看,怎麼想就怎麼說,無論是現代芝術還是傳統藝術都有他的看法,他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個性來發展自己的藝術道路,我個人認為很值得學習。」
喻繼高(江蘇畫院副院長)
「水法同志這個畫展到江蘇來,給我們大飽眼福,這樣的大寫意多年不見,我們的一代大師相繼都走了,現在看起來大寫意後繼有人了。通過這個畫展,感覺到有一種力,這種力表現在他的章法、線條、氣度,感覺到比較有氣派。看出來他在認真地繼承了老一輩的傳統,沿著中國畫發展的規律在繼承發揚。」 沙孟海
為何水法牡丹作品題詞:「錦窠仙髻」「水法同志春風妙筆,為牡丹寫照,象徵盛世文明,讀後率墨志佩。」沙孟海書贈何水法對聯:「下筆開生面,搴帷覽物華,水法同志方當妙年,畫名籍甚,集唐人語奉貽以曹將軍(即唐代大畫家曹霸)期之。」 鄧白(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突破原有畫風,向潑墨、潑彩展其膽力,縱橫馳騁,蒼茫錯落,挾風雨雷霆之勢,具驚心動魄之奇,獨辟蹊徑,力求創新。」「何水法的潑墨作品,正在於善用水和筆力,故墨色華滋,光彩煥發,深得墨法三昧。至於潑彩畫法如《紫藤》比潑墨更引人入勝,畫面布滿青藤,色墨交融,渾然—體,筆走龍蛇,用狂草筆勢寫藤,用朦朧彩色寫花葉,交織成詩一般的神奇境界,無法之法,不似而似,另有一種不可思議的藝術魅力。」 陳綬祥(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博士生導師)
在中國《文藝報》發表的《花鳥精神》中寫道:「何水法是當代中國畫壇上極為引入注目的花鳥畫家,他底蘊豐厚,氣度爽朗,既有極正統的學養功夫,又有極廣博的人生閱歷,還有更可貴的秉賦胸襟,加之他勤勉善思,堅持從時代生活中發掘靈感悟性,終於在他研究生畢業之後不到二十午的努力中,形成了獨特的個性風貌,以雄強的畫風一掃花鳥畫畫壇自古多輕柔的舊貌,獨樹二十世紀末期中國畫特有的花鳥精神,反映出這個時代所鑄就的一代新風。」「在古住今來的畫家中,像他這種在兩端(工筆畫和大寫意)極度的法則中游刃有餘,雙善兼美的畫家也是不多見的。」
盧輔聖(上海書畫出版社總編)
「何水法是我的學長,經過十幾年以後,突然見到那麼大規模,那麼全面的展覽,強烈印象真讓我刮目相看,因為整個風格有很大的改變。他盡管也使用筆墨,盡管也強調筆墨視覺效應,但更多地強調即性的、感性的,筆墨以及筆墨視覺效應相互配搭以後形成一種具有視覺沖擊力的樣式,這種繪畫式樣在某種意義上跟古代傳統是有距離的,也正是現代入孜孜以求的創新成分所在,所以在這點上來說,比以前是進步很大的,他的面貌和氣息有了很大的飛躍。總的來說,一個是豐富性,另一個是視覺沖擊力比以前大大加強,這兩點給我以深刻的印象。」
孫克(中國畫藝委會秘書長)
「近代寫意畫大師,浙江的吳昌碩、潘天壽,他們在中國文入畫的歷史上,都屬於里程碑式的人物。我想,何水法的藝術應該屬於這古老悠長,歷久彌新的文化鏈條上的一環。首先,畫家的強烈個性是絕不可少的。青藤、八大、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李苦禪、陳子庄這些大家的個性多麼鮮明強烈!何水法的藝術已經顯露了他的個性:率直、真誠、強烈、突兀、大膽,當然還有些「狂」。在這強烈的個性中,我感到這位浙江畫家和他的浙江先輩在氣質上的某些接近處。其次,何水法畢竟是當代人,他的創造意識是明確的。他敢於試探,不斷前進。在題材的覓取上,內容的取捨上,構圖的變化上,色彩與墨色的配比上,他都在有所繼承延續的同時而不停地在變化。所謂「我有我法,自有我在」,是個性也是創造性。何水法筆墨厲害。他用筆凌厲,恣肆磅礴卻不失厚重。何水法用筆有力度,一是膽量,二是功力。他用墨也頗有法,濃淡、枯濕、收放有法,並不一味野戰,功力火候已到。」
徐恩存(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
「著名浙派畫家何水法的花鳥畫,總體來說,風骨遒勁,筆墨酣暢,生機勃勃,雍容大度,畫面之間刪繁就簡,何水法正是把一種生命的豪氣注入筆墨之中,使物質的筆墨轉換為「神韻」的活力,因而同是一葉一花,他的作品便現出蒼翠欲滴、嬌艷嫵媚的特點,一種不同於古人的藝術內涵便溢盪畫面。何水法秉性豪放曠達,故大寫意花鳥是他直抒胸臆最好的媒介,作為優秀的花鳥畫家,何水法並未一任性情驅使,恣肆放縱筆墨,而是分寸有度,收放得體,使畫面既彌漫著淋漓之氣,又體現一種精湛的文化品位,細察他的作品,可以發現他小心謹慎地區別著寫意揮灑與粗野空泛的界限,審慎地區別著含蓄與含糊的界限,簡練與簡單的界限。」
林豐俗(廣州美院教授)
「董其昌『造化在吾手,筆下有生機』。我覺得用這句話來送給何水法先生很合適。何水法的畫,畫面充滿著生機,充滿了生命的活力,這就不光是自然界本身。這包含了生活、修養,還有手頭上的功夫。他對生活有很深的體驗,對傳統又有很深的修養。……我很佩服何先生的工筆、小寫意、大寫意三者分家,拉開距離,而且都做得很到家,這不用說我們現在,就是老一輩的畫家也都不容易做到。」
楊之光(美協廣東分會理事、嶺南美術專修學院院長、廣東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名譽顧問)
明清以降,水墨花卉畫的技法,可以說達到了頂峰,想超越十分不易,如畫牡丹者眾多,然多數有「熟」走向「俗」,走向絕路。而水法的畫獨辟蹊徑,不拘形式,著眼傳神,色彩艷而不俗,吸收缶老之巧用復色,青藤八大之流動水墨,滲至以書法入畫,加強力度。他善於運用傳統技法,又在創造新的水墨技法,十分難得。

D. 牡丹圖一副。懂得人看看

畫的也算不錯了,用色雅緻,曙紅,胭脂,花青,藤黃,墨調的到位,蜜蜂點綴,使專畫動靜相宜屬,明顯受了王雪濤,陸抑非寫意牡丹的影響,不過在枝乾的穿插,構圖上稍有不足,畫牡丹,名家一般都是有老桿,有嫩葉,有壽石,有露蕊花頭,有微開花頭,如大幅表現更加豐富,仰卧側翻皆而有之,書法直接入畫,筆墨自然瀟灑酣暢。此為一家之言。

E. 金雲楚是誰

金雲楚,牡丹之王。著名花鳥畫家陸抑非先生的傳承人。
金雲楚1949年出生於浙江杭州,從小版受到良好權的藝術熏陶,對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幾十年如一日的投入到翰墨藝術的園地。
金雲楚師從朱穎人劉伽郡,董也山等美院教授。現為中國美術學會會員,杭州市老幹部書畫家協會會員,老年大學書畫院畫師。當代著名女畫家。善長畫牡丹,並用多種藝術風格做畫。一直從事文化教育工作和美術創造。在繪畫風格上具有美,俏,活的特點。在用筆,用墨用色上既有陸抑非的筆墨神韻,又有自己的風格,清新淡雅,頗有回歸自然的朴實,注重寫生,講究從現實中吸取藝術素材,用於創作之中。在國內外參加過多次畫展,深受好評,作品多次被國內外友人收藏。

F. 有誰知道國畫大師陸柳非的詳細情況

陸抑非
編輯

陸抑非(1908-1997),傑出的中國花鳥畫大家和卓越的美術教育家。江蘇常熟人。名翀,初字一飛。1937年後,改字抑非。花甲後自號非翁。古稀之年沉痾獲痊,又號蘇叟。曾任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西泠書畫院副院長,常熟書畫院名譽院長,西泠印社顧問,並曾任浙江省第四、第五屆政協委員,中國農工民主黨浙江省委顧問。
目 錄
人物簡介
1人物年表
2藝術成就
人物簡介

陸抑非,名羽中,字抑非,別號非翁,齋名崇蘭草堂。江蘇常熟人 。早年就讀於蘇州桃花塢中學,後因病輟學,從李西山習花鳥畫。1931年初,由朱屺瞻介紹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任助教,先後達十五年,並兼任於新華藝專、蘇州美專。1937年在滬舉行個人畫展,此間得覽內兄孫伯淵收藏的古名畫,並在張大千指教下進行臨摹。後拜吳湖帆為師,又三次參加「梅景書屋」畫展 。1956年,任上海中國畫院首批畫師。六十年代初應潘天壽院長之聘,受聘為浙江美術學院教授至今。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畫院、浙江畫院畫師,西泠書畫院副院長,常熟書畫院名譽院長,浙江省政協委員。擅花鳥畫,尤以牡丹為長。作品有《花好月圓》、《春到農村》、《壽桃圖》等。著有《非翁畫語錄》。[1]
另:《八卦樓記》(新)
當代著名辭賦家金學孟游歷周村時所作。
1人物年表

1908年3月31日
(星期二 農歷 一九零八年二月二十九 戊申 猴)
生於江蘇常熟前辛巷,名翀,字一飛。
1913年——1923年
在家鄉常熟讀小學、初中。
1921年
從師李西山。
1923年9月——1925年7月
入蘇州桃塢中學讀高中。
1925年夏——1928年
未入高三,高二升高三暑假時因咯血輟學。養病於常熟虞山三峰寺。
1919年——1931年
陸抑非
陸抑非(2張)
從師陳迦 。
1930年
隨父母從常熟到上海。
1932年——1947年
由朱屺瞻介紹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花鳥教授,前後十五年。
1933年——1934年
由馬萬里介紹兼任上海省立上海中學(海潮寺)花鳥選科教授一年。
1933年
於上海四涇路利利公司開「陸一飛畫展」
1934年——1936年
兼任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花鳥教授,抗戰時停辦。
1934年
陸一飛與孫淑淵喜結良緣。
1934年——1937年
出版《陸一飛花鳥畫集》《陳迦盦、陸一飛合集》《陸一飛畫集(山水花鳥)》。
1935年——1937年
在上海寓所辦飛聲國畫函授學校,因抗戰停辦。
1937年6月
在上海大新公司舉辦個人畫展。
1937年下半年
拜師吳湖帆,入「梅景書屋」。由吳湖帆老師將「一飛」改成「抑非」,從此以「抑非」字行。
1940年、1941年、 1942年
在上海共三次開「梅景書屋師生畫展」,為十人參加者之一。
1943年3月5日
梅景書屋同門書畫展在上海寧波同鄉會展出。參展者陸抑非、王季遷、朱梅邨、徐邦達、俞子才等共二十四人。
梅景書屋眾弟子為祝賀吳湖帆五十歲生日及宣揚其藝術建樹而精心編撰的《梅景畫笈》出版。
1944年7月13日
上海寧波同鄉會舉辦梅景書屋同門書畫展,吳湖帆、王季遷、朱梅邨、陸抑非、徐邦達、俞子才等三十四人作品參展。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取得勝利。
《梅景書屋師生父子第一屆書畫展全集》出版。作品二十二幅。其中有陸抑非書畫作品。
在抗戰八年期間,在上海法租界住所(薩坡賽路207號,現為淡水路219號)應社會各界之請,繪制了大量的花卉草蟲扇面,同時有不少大幅花鳥畫問世。
1946年——1949年
在上海外國人家中分班教授花鳥畫三年,每星期六個下午(用英語講課示範〕。
1947年4月
國民政府上海教育局發起組織上海市美術館籌備處,並提請第七十一次市政會議討論通過。施南池任籌備處主任;吳待秋、吳湖帆、汪亞塵、沈尹默、張大千、張道藩等任指導委員;姜丹書、馬
陸抑非畫作
陸抑非畫作(5張)
公愚、張書旂、陳秋草、賀天健、鄭午昌、謝海燕等任設計委員;王個簃、方介堪、白蕉、江寒汀、朱屺瞻、吳子深、徐邦達、唐雲、陸抑非、應野平、謝稚柳、錢鏡塘等任徵集委員;俞劍華、鄭逸梅、豐子愷等任編輯委員。
在上海美專任教,歷十五年之久,於1947年結束。
1949年5月27日
上海解放。
1949年6月5日
陸抑非慈母周福駢病逝於滬上家中,享年六十三歲。
1950年——1951年
任蘇州美術專科滬校花鳥教授。是時,兼畫連環畫謀生。
1952年——1954年
解放後,教留在上海的外籍學生和華僑子女花鳥畫。
1952年——1955年
與張守成、俞子才、吳少雲等人畫教學用科學掛圖。
1954年
創作工筆重彩《花好月圓》年畫,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連續再版至1964年,共計一百餘萬份。文革後又再版一百萬份。
1954年——1956年
入上海國畫合作社畫檀香扇一年余。
1956年——1959年
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
1957年
定期赴上海中國畫院創作並示範作品,帶領一批青年畫師入門。
1958年——1959年
兼任畫院附設市辦藝術中專花鳥課授課一年余。
1958年
創作《春到農村》四尺大橫幅,在國內外二十餘種雜志上刊登,《美術》雜志1959年2月號以彩色封面刊出。原作在多次展出後遺失,一九五九年畫的復製品已被沈陽博物館收藏。
與江寒汀、張大壯、唐雲合作「秋柳金魚圖」。
1959年——1997年
受潘天壽院長之聘來浙江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學院)任國畫系花鳥教席,「文革」之後曾先後帶過兩屆花鳥畫研究生( 1978年一1980年帶馬其寬、徐家昌、何水法、閔學林、陳穆之,1986年一1989年帶張偉民)。
1962年1月15日
陸抑非先父陸章甫病逝於杭州,享年七十八歲。安葬於南山公墓。
由陸抑非推薦,潘天壽一再要求下,上海中國畫院同意陸儼少赴浙江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學院)執教。
1963年
在浙江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新成立的「書法刻印」科兼授有關課程。創作《白掠鳥》《梨花錦帶鳥》。
1964年10月17日
創作《喜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5年
創作《亭亭玉立蒼波上》六尺整張大橫幅。
參加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花鳥畫譜》編繪,共一百餘幅(花卉草蟲均由陸抑非繪制,翎毛由江寒汀繪制,蔬果由張大壯繪制,竹石松柏桐柳由唐雲繪制,來楚生、張守成等人略有參加。文章由邵洛羊主筆)。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70年代
創作《赤城霞》《綉眼臘梅》。
1973年
創作《龍吐珠》。
1974年
創作《一捻紅》。
1976年
創作《一池春水》《九節蘭》。
1977年
浙江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恢復中國畫系,本科恢復招生(四年制)。創作《到處鶯歌燕舞,迎來一片春光》。
陸抑非畫作
陸抑非畫作(2張)
1978年夏
在浙江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學院)陳列館與潘韻合展,隨後在杭州湖濱「杭州書畫社」舉行個人畫展。創作《白孔雀》等。
創作《青春處處爭飛躍》四尺立幅《此畫由中國新聞代表團於1979年11月 20日訪日時,贈給日本大平首相)
1979年秋
患胃癌手術切除,術後由張慕槎題號「蘇叟」。
1980年
西泠印社出版《陸抑非花鳥畫輯》。
1980年10月
應文化部之邀赴北京頤和園藻鑒堂作畫,並參加北京榮寶齋成立三十周年筆會。
1980年12月
在上海中國畫院舉辦「陸抑非花鳥畫觀摩」展覽(12月11日至12月20日)
1981年8月
參加上海展覽館展出的「吳湖帆梅景書屋師生畫展」。
1982年
創作《鱭魚肥苜蓿出》等。
1983年
在《新美術》雜志上發表《從獺祭而成到信手拈來》一文。
1984年春
於上海市美術館開「陸抑非書畫展覽」(3月12日至3月24日)後轉杭州浙江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學院)陳列館繼續展覽(5月5日至5月18曰),有一百餘幅字畫展出。
1984年秋
右腹股溝斜疝開刀。愈後仍揮毫不輟。
陸抑非畫作
陸抑非畫作(2張)
1984年
參加西泠印社八十周年大慶學術研討會。
1985年
創作丈二匹《清奇古怪》,並創作《四鰓鱸》等。
1986年2月
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陸抑非花鳥畫輯》。
1986年夏
右腿股骨頸骨折開刀。
1986年10月
受常熟市人民政府之聘,任常熟市書畫院名譽院長。
1987年5月
在蘇州博物館舉辦「陸抑非、朱海邨等六人畫展」。
1987年10月
為美國婦女短訓班上課。
1988年3月10日
會見日本訪華團,寫「龍飛鳳舞」四尺立幅贈予日方。
1988年5月
在《西泠藝報》第三十六期上發表《非翁畫語錄》。
1988年6月29日
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中國畫短訓班學員講課。
1988年8月9日
杭州市人民政府任命陸抑非為西泠書畫院副院長。
1988年8月
於家鄉常熟開「陸抑非、朱穎人花鳥畫展」。
1989年8月底
在上海朵雲軒舉辦陸抑非暨陸友蘭、沈雪生書畫展。
1990年9月27日
參加在杭州湖天一碧舉行的「浙江旅台書畫家作品展」開幕式。
1990年11月
創作巨幅橫披《八卦樓記》(890cmX96cm)書法。
1991年6月
於杭州西泠書畫院開「陸抑非書畫展」,展示九十餘幅書畫,是以冊頁為主的小品。
1992年1月
被西泠印社聘為西泠印社顧問。
1992年5月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陸抑非行草長卷》字帖,書元曲十二首。
陸抑非畫作
陸抑非畫作(2張)
1992年12月
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陸抑非教學畫稿》,集一百九十八幅畫稿。
創作《富貴壽考》,用沒骨法繪牡丹及壽帶。
1993年8月
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陸抑非》大型畫冊。
1994年4月
北京榮寶齋出版「《榮寶齋畫譜》(九十九)陸抑非繪花鳥部分」
1994年9月14日
參加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吳昌碩誕辰一百五十周年紀念大會,並在主席台上就座。
1995年9月
在浙江省博物館舉辦「陸抑非書畫展暨陸公望習作展」。
1995年10月
為慶祝西泠書畫院建院十五周年,由陸抑非先生主持,十餘位畫師共同創作《群芳爭艷》丈二匹巨幅作品。
1996年1月30日
陸抑非夫人孫淑淵在浙二醫院逝世,享年九十歲。
1997年6月
蘇州古吳軒出版《當代名家中國畫全集——陸抑非》。
1997年6月24日
陸抑非病逝於浙二醫院,終年九十歲。
2藝術成就

代表作有《花好月圓》《春到農村》《秋葵》《一池春水》《白掠鳥》《龍吐珠》
柳抑非書畫作品
柳抑非書畫作品(40張)
《九節蘭》《白孔雀》等。先後在上海、杭州、蘇州、常熟等地舉辦過十餘次大型書畫展。不少精品被北京、上海、常熟、杭州、沈陽及美國紐約等地博物館和美術館收藏。出版有《花鳥畫譜》《陸抑非花鳥畫輯》《陸抑非教學畫稿》《陸抑非行草長卷》《陸抑非》大型畫冊、《當代名家中國畫全集——陸抑非》《榮寶齋畫譜·陸抑非花鳥專集》和《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名家教學示範作品精選——陸抑非花鳥畫示範作品》《非翁畫語錄》《從獺祭而成到信手拈來》《紀念蓋老話三通》等畫集、著作、論文。

G. 請高手給指點一下,看看這幅畫的作者是誰題字的內容是什麼意思謝謝

作者:陸柳非。一九五九年清和月於龍華苗圃,寫芍葯散本:卓約嬌姿不減花王。渞舊帝愛,擬南田賦色法為之。陸柳非並謙。(印章)
陸抑非(1908-1997),傑出的中國花鳥畫大家和卓越的美術教育家。江蘇常熟人。名翀,初字一飛。1937年後,改字抑非。花甲後自號非翁。古稀之年沉痾獲痊,又號蘇叟。曾任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西泠書畫院副院長,常熟書畫院名譽院長,西泠印社顧問,並曾任浙江省第四、第五屆政協委員,中國農工民主黨浙江省委顧問。
陸抑非,名羽中,字抑非,別號非翁,齋名崇蘭草堂。早年就讀於蘇州桃花塢中學,後因病輟學,從李西山習花鳥畫。1931年初,由朱屺瞻介紹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任助教,先後達十五年,並兼任於新華藝專、蘇州美專。1937年在滬舉行個人畫展,此間得覽內兄孫伯淵收藏的古名畫,並在張大千指教下進行臨摹。後拜吳湖帆為師,又三次參加「梅景書屋」畫展 。
1956年,任上海中國畫院首批畫師。六十年代初應潘天壽院長之聘,受聘為浙江美術學院教授至今。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畫院、浙江畫院畫師,西泠書畫院副院長,常熟書畫院名譽院長,浙江省政協委員。擅花鳥畫,尤以牡丹為長。作品有《花好月圓》、《春到農村》、《壽桃圖》等。著有《非翁畫語錄》。

H. 陸抑非的人物簡介

陸抑非,名羽中,字抑非,別號非翁,齋名崇蘭草堂。江蘇常熟人 。早年就讀於蘇回州桃花塢中學,後因答病輟學,從李西山習花鳥畫。1931年初,由朱屺瞻介紹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任助教,先後達十五年,並兼任於新華藝專、蘇州美專。1937年在滬舉行個人畫展,此間得覽內兄孫伯淵收藏的古名畫,並在張大千指教下進行臨摹。後拜吳湖帆為師,又三次參加「梅景書屋」畫展 。1956年,任上海中國畫院首批畫師。六十年代初應潘天壽院長之聘,受聘為浙江美術學院教授至今。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畫院、浙江畫院畫師,西泠書畫院副院長,常熟書畫院名譽院長,浙江省政協委員。擅花鳥畫,尤以牡丹為長。作品有《花好月圓》、《春到農村》、《壽桃圖》等。著有《非翁畫語錄》。
另:《八卦樓記》(新)
當代著名辭賦家金學孟游歷周村時所作。

I. 我看了一幅圖畫,花上面有一個太陽,為何取名《花好月圓》

國畫家陸抑非畫的工筆牡丹,畫面一輪圓月,牡丹花團錦簇,名曰《花好月圓》。

J. 有關古代潑墨畫家的電視劇

張大千(1899~1983年),四川內江人,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

農歷四月初一),他出生在四川省內江縣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灣的一個書香門第的

家庭。原名張正權,又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四川省內江市人。傳

說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裡夢一老翁送一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歲的時候,改名

猨,又名爰、季爰。後出家為僧,法號大千,所以世人也稱其為"大千居士"。張大千

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

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

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他的治學

方法,值得那些試圖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畫家們借鑒。

張善子(1882-1940年)
原名正蘭,張大千的二哥,畫虎大師。又名澤,字善子,又作善之,號虎痴。內

江市人。國畫家。1901年赴日本,先後習經濟及繪畫專業。1905年加入同盟

會。1907年回國,在四川先後參加保路運動和討袁斗爭。歷任樂至、南部、閬中

知事。1922年起任總統府咨議、財政部僉事、咨議等職。孫中山逝世後,

離開政界,潛心繪畫,成績卓著。先後在南洋群島、新加坡和國內舉辦畫展。抗戰爆

發,創作《怒吼中國》、《精忠報國》等。1939年初赴法、美等國約二年,舉辦

畫展百餘次,舉行義賣、募捐,支持抗戰。尤擅畫虎,自號虎痴。

張僧繇 ,吳(蘇州)人。長於,並擅畫佛像、龍、鷹,多作卷軸畫和壁畫。

成語"畫龍點睛"的故事即出自於有關他的傳說。

張璪,字文通,吳郡(蘇州)人,擅畫山水樹石,長於破墨,尤工畫松,傳說可以

雙管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已無作品傳世。但他的名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對後世的繪畫理論有極大的影響。

張萱,唐,長安(今西安)人。開元(713-741)年間可能任過宮廷畫職。以善繪貴族

仕女、宮苑鞍馬著稱,在畫史上通常與另一稍後於他的仕女畫家周昉相並提。

張擇端(1085年-1145年), 字正道,北宋著名畫家,東武(今山東省諸城縣)人,曾

在北宋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事繪畫,曾為宣和年間翰林待詔,後因為丟失官

位家居,以賣畫為生。其自幼好讀書,又攻繪畫。擅長「界畫」,尤善畫舟車、市街

、城郭、橋架皆獨具風格。他的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圖》、《煙雨風雪圖》和《西湖

爭標圖》等。

張渥,字叔厚,號貞期,又號江海客,傳世作品有《九歌圖》

張孝師[唐]為驃騎尉。善畫道釋、鬼神,地獄氣候幽默,嘗死而復甦,自謂入冥

得識所見,為畫陰刑陽囚,眾苦具在,酸慘悲惻,使人畏栗。吳道子見之,因效為地

獄變相。刻於廬山歸宗寺。《唐朝名畫錄、歷代名畫記、宣和畫譜、廣川畫跋》

張辛稼(1909--1991年)[近現代]名樞,字辛稼,一字行,一字星階,晚號霜屋老

人,蘇州市人。自幼喜好繪事,與陸抑非同為吳門老畫師陳摩弟子,擅國畫之寫意花

鳥。生前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蘇州美術專科學校教授、蘇

州畫院院長

張東林,1968年生於河南,畢業於北京畫院,現為中國畫院特聘畫師。 2007中國美協

金陵畫展金獎獲得者。

張軍,筆名石橋,1952年生於遼寧營口,自幼受父影響,酷愛丹青,後研習中國繪

畫苦耕數載,1970年至1990年在部隊從事美術工作,1990年至1996年任中南海畫委會

編委,編輯出版國家禮品級畫冊:《中南海珍藏畫集》一、二卷和書法卷一集。現為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家生態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殘聯華夏書畫院常

務副院長。作品《牡丹》曾獲第12屆國際公募展金獎;《紫藤》獲96.國際美術大展金

獎;《涼秋》獲北京市大型美展二等獎;《九秋過客圖》獲迎奧運全國中國畫大展銀

獎。

張馨羽,又名曉艷,璋軒等,河北省高碑店市人。原保定地區書畫院專業畫家,河北省

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省雄縣明珠畫院副院長,河北省雄縣美協副主席

張彥青,又名張煥,字劍進,號無慍齋主人,山東省臨清市人,1918年生。先後畢業於

輔仁大學美術科、中央大學藝術系,受業於溥雪齋、啟功、徐悲鴻、傅抱石、謝稚柳諸

先生。

張藝華,漢族,河南內黃人。現在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印研究院副院長

、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特聘畫師、中國歷史博物館委員會委員畫廊客座教授。

熱點內容
楊冪荷花 發布:2025-07-09 13:39:35 瀏覽:685
客廳綠植盆栽 發布:2025-07-09 13:37:00 瀏覽:70
牡丹江老壇子酒價格 發布:2025-07-09 13:11:44 瀏覽:130
唐詩海棠 發布:2025-07-09 12:47:20 瀏覽:510
絲帶怎麼做玫瑰花 發布:2025-07-09 12:45:23 瀏覽:755
種菜小盆栽 發布:2025-07-09 12:42:22 瀏覽:948
玫瑰糠疹水泡 發布:2025-07-09 12:38:12 瀏覽:988
一朵直播 發布:2025-07-09 12:12:37 瀏覽:874
黃泡泡玫瑰 發布:2025-07-09 11:50:52 瀏覽:290
小盆景園 發布:2025-07-09 11:50:52 瀏覽: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