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泗洪丁香

泗洪丁香

發布時間: 2021-02-25 10:12:47

『壹』 宿遷的最有名的特產是什麼

水晶山楂糕、天崗湖銀魚、沭陽石榴、泗洪空心掛面、龍嫂米線、桃核雕刻、內洋容河大麴、埠子車輪餅、宿遷滿漢筵席、穿城大餅、八集小花生、韓山藍晶石、五香大頭菜、老湯黃狗豬頭肉、軟熘長魚
哪買我不清楚,你可以問一下附近的食品店老闆 。

『貳』 在哪能買到正宗點的宿遷特產,吃的方面

宿遷宿曉紅葡萄:俗名小黑葡萄。為我國古老優良釀造葡萄品種。小黑葡萄的栽培,最早見於1901年的《宿遷縣志》上,當時洋北半壁店 (今船行) 一帶多處連片棚架栽培。

宿遷鐵球山楂:又名麻球,產於黃河故道沿線、馬陵山麓的支口、蔡集、皂河鄉一帶,1570年前後 (明代) 即有栽培。果實圓,色紅,味酸甜。

宿遷水晶山楂糕:呈玫瑰色 ,晶瑩透亮,放在報紙上能透過糕體看清文字,酷似一枚紅色的水晶。口感細膩,酸甜適口。放於手上,似有彈性。有開胃消食,活血化淤,對心血管系統的疾病也有一定療效。相傳2000年宿遷人民為懷念西楚霸王項羽而創制,初名「霸王糕」。

「黃狗」豬頭肉:由民間名師黃德 (諢名叫黃小狗) 始創,人稱「黃狗」豬頭肉,已有200多年歷史。其肉色澤紅潤,香味濃郁,肥肉酥爛,精肉鮮香,味純而正。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品嘗此肉,大為贊賞。又有「乾隆老湯」之雅稱。

宿遷黃花菜:花大肉厚,粗壯整齊,長短均勻,色澤淡黃,干而光澤,緊實柔軟,久煮不爛,微帶脆感。有大菜、大鳥嘴、大黃殼等優良品種。

宿遷五香大頭菜:因放有小茴香、花椒、丁香、八角、桂皮等5種香料,故稱。明代末年開始生產。水晶山楂糕

宿遷城西北、大運河南岸,支口是全省著名的「山楂鄉」。一條山楂林,有10多千米長,達3500畝。山楂糕在全省全國並不稀奇,稀奇的是,支口水晶山楂糕與眾不同:色澤紫紅,晶瑩透明,而且粘性強,酸甜適中,甜而不膩,酸而不苦,清涼可口,生津健胃。
水晶山楂糕是支口的特產,是宿遷的特產,早在1927年的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就得過金獎。1959年全國果品加工評比會上,「水晶山楂糕」被評為全國第一名。

天崗湖銀魚

產於泗洪縣西南崗的天崗湖。一寸左右長,通體光滑透明,玲瓏剔透,如冰雕玉刻,不見腸骨。頭部有兩個極小的黑點,那是它的眼睛,眼圈還有一道金色鑲邊,實在是一件極精美的工藝品啊!天崗湖銀魚,春夏之交時,成群結隊到蘆葦和水草莖葉上產卵。五、六月間是銀魚的捕撈期,捕撈後需曬干保存。
天崗湖銀魚營養豐富,每百克銀魚中含有蛋白質8.2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1.4克,鈣250毫克,磷102毫克,鐵0.5毫克,同時還含有維生素b1、b2、尼克酸等多種營養成份,肉質細膩,潔白鮮嫩,可烹制出多種味美可口的菜餚和鮮湯。
銀魚干在烹制前,需用水浸泡一下,然後與雞蛋合炒,鮮嫩味美;文火干炸銀魚,色澤金黃,香鬆脆酥;用銀魚悶蛋,肥、香、鮮、嫩;以銀魚作餡,製作銀魚包子,其味更佳;以銀魚作湯,味道鮮美,聞之生津。

沭陽石榴

「沭陽石榴甲天下」,雖說有誇張之處,溺愛之嫌,但是沭陽的石榴也確實非同尋常:花色雅素輕盈,榴果碩大扁圓;籽粒飽滿,晶瑩透亮;汁液香甜,生津解渴。色、香、味均非一般石榴所能比擬。沭陽石榴的主要品種有:
果石榴。花期漫長,花朵美麗,不但在開花期,而且在掛果期也很有觀賞價值。每當中秋,涼風乍起,萬樹枝頭點點紅,碩大的榴果猶如天真爛漫的小姑娘,仰著甜甜的臉蛋,在向人們輕顰淺笑。
花石榴。仲春時節便見花朵怒放,一枝枝紅如朝霞,一樹樹赤若火焰,交錯開放,一直開到寒霜鋪地。其花有銀紅、朱紅,也有杏黃、玉白,還有紫黑等色,姥紫娟紅。人們或是嫁接,或行叢植,把盆景打扮得千姿百態,五彩繽紛。在這五種顏色的榴花中,以黑色的尤為珍貴,植株也極少。其中有一種是新河鄉周圈村老花農胡進峰培育的,是同類品種中的佼佼者,美名遠揚。
小石榴,又稱火石榴。植株矮小,花團錦簇,專供觀賞用。在庭院的隙地里種兩株,瓦盆里栽兩株,別有情趣。它更是少女們喜愛的裝飾物,「石榴花開紅勝火,佳麗頭上插一朵」,此之謂也。其他還有新培養的墨石榴、玉石榴、海石榴、瑪瑙石榴和五色石榴等,或上市銷售,或招待貴賓,或銷贈親友,或自家享用,各領風韻。

泗洪空心掛面

泗洪空心掛面是江蘇省著名土特產,它外表光滑圓潤,內有銀絲般細孔。信手揀出一根,插入水中,能吹出串串氣泡;用火柴在下面點燃,可從細孔的上端冒出縷縷煙絲。採用特殊配料可配成雞湯面、蝦籽面、雞蛋面等十多種品種,各具風味,香而不膩,鮮美無比,易於消化。

龍嫂米線

龍嫂方便米線原料選自江淮一帶的優質大米,輔以脫腥大豆粉、磨芋粉等高營養物質精製而成,無公害、無污染;加工不添加防腐劑,是地道的綠色食品。龍嫂米線現已形成三大系列10大品種,其中麻辣牛肉、香菇雞肉、海鮮蝦仁、蔥爆羊肉等米線暢銷全國許多城市;清真系列是經省民委批准,專為穆斯林群體開發研究的

『叄』 宿遷土特產是什麼

來宿遷的外地客人在臨走時,總要想方設法帶一點載入中國名菜譜的宿遷特產—版—五香權大頭菜。

這五香大頭菜是土生土長土製造,一看就會,一學就精,一點就破。做法是這樣的:把辣疙瘩(大頭菜)削光,刮凈洗好後,放入鹵水裡淹半年以上,取出來切成四瓣、六瓣或八瓣,下頭切斷,上頭連著,還像一個完整的辣疙瘩一樣,放在太陽底下曬一天,收進屋裡涼一天,一曬一涼十幾天,直到曬而不於,涼而不濕,綿中有脆,脆中有綿為止。

五香大頭菜,關鍵在「五香」。說是五香,其實,十香八香也有,什麼花椒、胡椒、八角、掛皮、大茴香、小茴香等等,名堂可多啦。最後一道工序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把半成品辣疙瘩放在案板上,或大盆里,再把「五香」大料滿撒一遍,亂搓一通,然後再把辣疙瘩一個個、一瓣瓣、一丫丫,用「五香」大料從里到外搓一搓,揉一揉,反復搓,反復揉,直到搓「熟」揉「爛」為止。搓好揉好的辣疙瘩,一時半時還不好吃,還得放進缸里封好口,「捂」上半年左右,才色鮮味美,脆脆的,綿綿的,辣辣的,咸鹹的,吃上一點,滿口生津,食慾大增。

『肆』 誰知道宿遷的特產啊

宿遷宿曉紅葡萄:俗名小黑葡萄。為我國古老優良釀造葡萄品種。小黑專葡萄的栽培,最早見於1901年的《屬宿遷縣志》上,當時洋北半壁店 (今船行) 一帶多處連片棚架栽培。

宿遷鐵球山楂:又名麻球,產於黃河故道沿線、馬陵山麓的支口、蔡集、皂河鄉一帶,1570年前後 (明代) 即有栽培。果實圓,色紅,味酸甜。

宿遷水晶山楂糕:呈玫瑰色 ,晶瑩透亮,放在報紙上能透過糕體看清文字,酷似一枚紅色的水晶。口感細膩,酸甜適口。放於手上,似有彈性。有開胃消食,活血化淤,對心血管系統的疾病也有一定療效。相傳2000年宿遷人民為懷念西楚霸王項羽而創制,初名「霸王糕」。

「黃狗」豬頭肉:由民間名師黃德 (諢名叫黃小狗) 始創,人稱「黃狗」豬頭肉,已有200多年歷史。其肉色澤紅潤,香味濃郁,肥肉酥爛,精肉鮮香,味純而正。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品嘗此肉,大為贊賞。又有「乾隆老湯」之雅稱。

宿遷黃花菜:花大肉厚,粗壯整齊,長短均勻,色澤淡黃,干而光澤,緊實柔軟,久煮不爛,微帶脆感。有大菜、大鳥嘴、大黃殼等優良品種。

宿遷五香大頭菜:因放有小茴香、花椒、丁香、八角、桂皮等5種香料,故稱。明代末年開始生產。

『伍』 江蘇宿遷怎麼樣

宿遷概況
[編輯本段]
在秦漢文化的風雲際會之地,有一片生機勃勃的熱土,那就是被清代皇帝乾隆盛贊為「第一江山春好處」的中國江蘇省宿遷市。這個年輕的城市歷史悠久,境內有江蘇省發現最早的古人類活動遺址——「下草灣文化遺址」,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英雄——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里,《史記》中說「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下相便為現在的宿遷。
地級宿遷市1996年建市,下轄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宿城區和宿豫區,總面積8555平方公里,人口529萬。她是江蘇重要和新興的中心城市,也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城市群中一朵艷麗的新葩,作為江蘇、安徽兩省之通衢,宿遷人傑地靈、資源豐富。
宿遷屬暖溫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豐沛,無霜期較長,年平均氣溫14.2℃,年平均降水量910毫米。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共有耕地675萬畝,是中國著名的商品糧基地。林業資源極為豐富,被譽為中國意楊第一故鄉。
中國著名的四大淡水湖之一——洪澤湖和中國為數不多的二級水質湖——駱馬湖,象一對孿生姐妹滋潤這個著名的魚米之鄉。境內河流縱橫,可供水產養殖的優質水面達303萬畝,盛產銀魚、鰻魚、甲魚、螃蟹、青蝦等50多種水產品。螃蟹產量全國第一,銀魚出口量江蘇省第一。
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旅遊資源是宿遷又一寶藏。洪澤湖、駱馬湖煙波浩淼,氣象萬千,珍禽比翼,漁舟泛影;始建於1681年的乾隆行宮氣勢非凡;楚霸王項羽的紀念館——項王故里雄偉壯觀;嶂山森林公園景色秀麗,自然典型。
宿遷市礦產資源豐富,石英砂、陶土儲量超5億噸,藍晶石、黃砂儲量居全國省轄市之首,這些豐富的資源為宿遷的經濟騰飛提供了極好的基礎。建市以來,宿遷市年國內生產總值連續以兩位數的增幅發展,全市已形成食品、釀酒、紡織、建材、電子、化工、機械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工業體系。其中,「洋河、」雙溝「大麴早在明代就享有盛名,居中國十大名酒之列;spcc絹絲出口量佔全國絹絲出口總量一半以上。

自然資源
[編輯本段]
全市耕地面積659萬畝,人均佔有耕地1.28畝。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林木、水產、畜禽種類繁多。
宿遷是優質農副產品產區,盛產糧食、棉花、油料、蠶繭、木材、花卉等,所轄3縣均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宿遷是著名的「楊樹之鄉」,所轄4縣均為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以意楊為主的木材成片林133萬畝,活立木蓄積量達700萬立方米。沭陽縣是遠近聞名的「花卉之鄉」,各種花卉苗木品種繁多,爭奇斗妍。
宿遷是聞名中外的「水產之鄉」,水域面積350餘萬畝,境內有兩湖(洪澤湖、駱馬湖)四河(大運河、淮河、沂河、沭河),其中兩湖水質達國家二類標准,盛產銀魚、青蝦、螃蟹等50多種水產品。泗洪縣還被原國家農牧漁業部命名為「中國螃蟹之鄉」。
宿遷礦產資源豐富,非金屬礦藏儲量較大,目前已經發現、探明並開發利用的礦種主要有:石英砂、藍晶石、硅石、水晶、磷礦石以及黃砂等。有待探時和開發利用的礦種有雲母、金剛石、銅、鐵、石油、鉀礦石等。

地理環境
[編輯本段]
宿遷市位於江蘇省北部,介於北緯33°8—34'25,東經117°56'—119°10'之間,屬於隴海經濟帶、沿海經濟帶、沿江經濟帶的交叉輻射區。總體呈西北高,東南低,最高點海拔高度71.2m,最低點海拔2.8m。全市總面積855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佔77.6%,耕地面積659萬畝,總人口515萬,面積和人口在江蘇13個省轄市分別列第4位和第7位。下轄三縣二區(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宿城區和宿豫區),共111個鄉(鎮)、4個街道,1418個行政村。
宿遷屬暖溫帶季風性氣候,平時氣溫14.2℃,年均降水量910毫米,年均日照總時數2291.6小時。
宿遷交通十分便利,水陸干線四通八達。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內河通航里程達897公里。京滬高速公路、寧宿徐高速公路、宿新一級公路建成通車,新長鐵路、205國道、305省道穿境而過,徐宿淮鹽高速公路、宿沭一級公路、宿邳一級公路正在興建。西距徐州觀音國際機場60公里,北離連雲港白塔埠機場100公里,南至南京祿口國際機場260公里,空港優勢非常明顯。

人口構成
[編輯本段]
據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以2000年11月1日0時為標准時間,全市總人口為514.52萬人,與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相比,年均增長率1.18%。在總人口中,0-14周歲人口、15-64周歲人口、65周歲及以上人口分別佔26.3%、66.3%和7.4%(與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周歲人口比重下降了4.9個百分點,65周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4個百分點);接受大專以上教育的人口佔1.2%,接受高中、中專教育人口佔7.4%,接受初中教育人口佔35.3%,接受小學教育的人口佔39.3%,粗文盲率為8.2%,比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時下降11.1個百分點;居住在城鎮的人口佔25.5%,居住在農村的人口佔74.5%;漢族人口佔99.7%,各少數民族人口1.49萬人,佔0.3%。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宿遷市位於江蘇北部淮水之陽。春秋時為鍾吾子國,後宿國遷都於此。秦置下相等縣。公元前113年,漢武帝封常山憲王少子劉商為泗水王,王都設於凌縣,轄2.5萬多戶11.9萬人,傳五代六王,歷時132年。西漢時廢凌縣設下相。歷經東漢、西晉,至東晉安帝義熙元年(公元405年),改下相縣為宿豫縣。南北朝、隋朝仍為宿豫縣。唐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為避代宗李豫之諱,改宿豫縣為宿遷縣。境內先後設懷文縣、潼陽縣、桃源縣和臨淮郡。其後至宋、元、明、清時期各州屢有廢替。抗日戰爭至解放戰爭時期,運河以東為宿豫縣,運河西一度屬泗宿縣,今曉店以北到今徐州新沂市新安鎮為宿北縣。1945年9月到1946年7月曾設宿遷市,屬泗宿縣。1946年6月,宿遷縣(包括運東和運西)同宿北縣新沂河以南地區,合為宿遷縣,屬淮陰專區。1970年屬淮陰地區。1983年屬淮陰市。1987年12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宿遷縣,設立縣級宿遷市。1996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宿遷市,設立地級宿遷市,轄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宿城區和宿豫區。市政府所在地為宿城區。

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
宿遷現轄沭陽、泗陽、泗洪三縣和宿城區、宿豫區,計111個鄉鎮和4個街道辦事處,其中建制鎮79個,行政村1418個。1996年7月建市之初,全市共有鄉鎮124個(鎮29個、鄉95個)。1996 —2000年為了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推動城鎮化進程,先後有51個鄉被省政府批准,撤鄉設鎮。2000年5月經省政府批准,對全市鄉鎮行政區劃進行了調整,共撤並15個鄉鎮、6個場圃,新設4個街道辦事處,鄉鎮總數由原來的126個減少為111個,其中鎮79個、鄉32個,目前全市鄉鎮平均人口4.53萬人,平均面積68.9平方公里。2001年6月,結合農村稅費改革,進行了村級區域調整,對全市范圍內2500人以下的行政村進行了合並,村(居)總數由原來2299個撤並為1418個,撤並率為38%,撤並後村(居)平均人口3549人,村(居)平均面積5.39平方公里。
宿城區面積 866平方千米,人口 85萬人。郵政編碼223800。區人民政府駐發展大道。
宿豫區面積1236平方千米,人口 68萬人。郵政編碼223800。區人民政府駐順河鎮。
沭陽縣面積2297平方千米,人口176萬人。郵政編碼223600。縣人民政府駐沭城鎮。
泗陽縣面積1213平方千米,人口 95萬人。郵政編碼223700。縣人民政府駐眾興鎮。
泗洪縣面積2729平方千米,人口 98萬人。郵政編碼223900。縣人民政府駐青陽鎮。

宿遷歷史名人
[編輯本段]
項羽:字羽(特別注意一下 項羽本名籍 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中國古代起義領袖,著名軍事家,中華史上最強武將!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人稱西楚霸王。
虞姬:虞姬為西楚霸王項羽愛姬,常隨項羽出征。楚漢相爭後期,項羽趨於敗局,於公元前202年,被漢軍圍困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南),兵少糧盡,夜聞四面楚歌,哀大勢已去,面對虞姬,在營帳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詞蒼涼悲壯,情思繾綣悱惻,史稱《垓下歌》。
徐偃王:西周徐國國君,生活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

『陸』 安徽的戲曲有什麼特色

淮北花鼓戲

淮北花鼓戲是在安徽淮北地區民間歌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劇種,它因發源於淮北地區,表演時男角上場背花鼓,樂隊伴奏時也以「花鼓」為主樂,因此叫淮北花鼓戲。流行於安徽北部和皖豫蘇魯交界地區,大致可以分三路北路(徐州、曹州、碭山、蕭縣、開封、邳縣),中路(宿縣、靈璧、泗洪、渦陽、蒙城、阜陽)和南路(蚌埠、淮南、壽縣)。淮北花鼓戲的原始形式是民間的小型歌舞。勞動人民在農閑季節里籍以自娛,有時在進行這些民間小唱時,伴以舞姿。這些舞姿都是根據民歌的內容,模仿生產生活上的動作編成。後來,在舞蹈上又吸收一些民間雜技,如「四門八叉」、「頂人」等,使舞蹈加強了動作性,更加吸引人。同時編唱了一些有故事情節的小段子,如西廂段三國段等,並漸漸由唱短段到唱長段,從一人單唱到兩人表演(一丑一旦都由男子扮演)。後來,又經過花古戲人的長期實踐,在內容上改變了唱本故事,開始演唱連台本戲,演員也隨之增多,唱腔及表演藝術逐步提高,到解放後,達到了豐富多采,日益完美的地步。

淮北花鼓戲的劇目分大戲小戲兩種,傳統劇目有《王小趕腳》、《四寶珠》、《花園會》等一百七十多個。內容多反應當時人民的生活、勞動、習慣、性格,運用當地群眾的純朴語言,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淮北花鼓戲唱腔大體上分兩大類,一類是用於「八句子」和單出戲的專用調,如「貨郎段」「西廂段」「黑驢段」等,旋律抒情優美,上下句對稱整齊,組織比較嚴謹;另一類是用於正本戲的板調,如「平板」、「寒板」等。敘述性強,變化靈活,富於表現力。

淮北花鼓戲的表演藝術是有獨特風格的,無論是身段、動作、眼神等,都有自己特有的一套,它能生動形象地表現淮北勞動人民的豪放、熱情強悍的性格特點,顯得粗獷、奔放而又朴實、詼諧。新整理的傳統劇目《摸花轎》已拍成電影,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

京劇的前身——徽劇

徽劇,淵源於明代的「徽池雅調」。明朝嘉靖年間,,江西弋陽腔流傳到安徽青陽,貴池一帶,與當地民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曲調相結合,徽州府治所在地的藝人,在吸收弋陽腔的基礎上創造了新腔,形成徽州腔,形成了具有當地地方特色的青陽腔;青陽腔又受到民間山歌小調和崑曲的影響,成為徽劇的先聲。清乾隆時形成 「徽 戲」,今名「 徽 劇 」。

其特點是滾白滾唱,不僅讓戲曲中的人物有傾吐內心積郁與激憤等感情的廣闊餘地,而且還富有敘述性。主要腔調是吹腔、四平、撥子和二黃,也唱西皮、高腔、崑腔、昆弋腔和花腔小調等。劇目很多,擅演歷史題材的大戲。音樂曲調和表演技巧都很豐富。清代中葉流傳很廣,對南方許多劇種都有深遠的影響。徽劇風靡全國,形成了一個唱、念、做、打並重的完美的劇種。清朝乾隆年間,徽劇名藝人高朗亭,郝天壽等,把徽劇帶到揚州演出。當時揚州是全國文化中心之一,是「花部」的集中地,但很快即被藝術精湛的徽劇壓倒。當時在徽州的班社就有47個之多,其中如大壽春,藝員竟達180多人。主要徽班有

老慶升 是徽班的鼻祖,班子實力雄厚,規制嚴整,行當齊全,陣容龐大。 老陽春 以崑曲見長,與之相對成立的是新陽春。該班有28隻箱子行頭,72名藝員,30頂網巾,常演出200多個劇目。 庄春和 以皮黃聲腔為主的班社。 采慶班 以表演「采頭」出名。

春台班 乾隆皇帝八旬壽誕,該班進京獻壽,技藝超群,被譽為「四大徽班」之一。

慶升班 技藝出眾,被譽為京外「四大徽班」之一。

彩慶班 由徽城眾商助資,廣聚名角而成。每年三月三的徽州「賽寶會」及四鄉的盛大聚會,該班都參加演出。

鳳舞班 民國15年成立,與新彩慶、二陽春、柯長春合稱「新四大徽班」。

乾隆五十五年,高朗亭又帶到了北京,受到了北京觀眾的歡迎。接著,又引起「四喜」,「春台」,「和春」等徽班進京。徽劇進京不久,漢劇也進京,徽劇又從漢劇中吸收了西皮,進一步豐富,發展了自己的聲腔。從此,徽劇不僅闖進了皇宮,振動了京城,而且廣泛流傳,影響了全國。它在北方紮下根子,逐漸吸收了北方的京腔,其高腔與北方語言結合起來,發展成為京劇。它對南方的戲曲影響也十分深遠,江西的贛劇、四川的川劇、廣東的粵劇、廣西的桂劇、雲南的滇劇,都受到徽劇不同程度的影響。對徽劇表演藝術有著突出貢獻的傑出代表是老藝人程長庚。程長庚名椿,字玉珊,安徽潛山人。他把徽音、京音、楚音兼收並用,脫俗創新,卓然成家,對徽劇來說,他起了承前作用,對京戲來說,他起了起後作用,因此,他成為京劇的開山祖師。徽劇的表演藝術,豐富而多采。它講究平台與高台武功,講究身段、亮相的雕塑美,講究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畫面氣派等。平台與高台武功在徽劇里最為突出,平台如「獨腳單踢」、「叉腿單踢」、「刀門」、「飛叉」等都異常驚險,至於高台武工,更為險要,一般演員要翻三張桌子,有的要翻七張桌子。身段、亮相,在徽戲里很有雕塑藝術感。徽劇注重集體表演,必要時眾歌齊舞,顯得氣勢壯偉,場面熱烈。徽劇的劇目很多,據記載有一千四百零四個,因年代較久,多為手抄本,不少的本子以失傳。解放後,經過挖掘整理,富有徽劇特色的代表劇目有《義虎報》、《巧姻緣》、《齊王點馬》、《水淹七軍》等。

廬劇

廬劇,舊稱「倒七戲」,解放後改今名。流行於皖中、皖西一帶有一千多萬人的廣大地區,是省內最大的一個劇種。廬劇的起源比較早,據傳在太平天國年間就有職業性流動班社。以大別山民歌和江淮之間的歌舞為基礎,吸收了端公戲、嗨子戲、門歌等劇種的唱腔和劇目,逐漸發展成了格調統一、色彩鮮明的地方戲。廬劇的唱腔有幾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在唱腔中不斷出現用假聲演唱的旋律,稱做小嗓子。二是演唱中的幫腔吆台,即當舞台上的演員唱到一定的時候,由場面和後台的演員齊聲幫唱,高亢遼闊,烘托劇情,渲染舞台氣氛。其鄉土味很濃,風格明朗。廬劇的劇目約二百多個。在觀眾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借羅衣》、《討學錢》、《休丁香》等。劇本大多取材於流傳在民間的歷史傳說或反映人民生活的民間傳說,語言通俗易懂,清新生動。廬劇的表演樸素而活潑,簡單而真實。打擊樂很豐富,幾乎是一種戲一套鑼鼓經,其身段舞蹈也是在鑼鼓聲中進行的。唱時,一般都站著唱,隨之做一些小的表情動作,大的舞蹈動作都是唱完一段後,隨著打擊樂器的伴奏舞蹈起來。舞蹈吸收民間花鼓燈、早船舞等形式,花樣翻新,姿態優美。

『柒』 宿遷特產

1、宿曉紅葡萄:俗名小黑葡萄。為中國古老優良釀造葡萄品種。小黑葡萄的栽培,最早見於1901年的《宿遷縣志》上,當時洋北半壁店(今船行)一帶多處連片棚架栽培。宿遷水晶山楂糕
呈玫瑰色,晶瑩透亮,放在報紙上能透過糕體看清文字,酷似一枚紅色的水晶。口感細膩,酸甜適口。放於手上,似有彈性。有開胃消食,活血化淤,對心血管系統的疾病也有一定療效。相傳2000年宿遷人民為懷念西楚霸王項羽而創制,初名「霸王糕「。
2、黃狗豬頭肉:由民間名師黃德(諢名叫黃小狗)始創,人稱「黃狗「豬頭肉,已有200多年歷史。其肉色澤紅潤,香味濃郁,肥肉酥爛,精肉鮮香,味純而正。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品嘗此肉,大為贊賞。又有「乾隆老湯「之雅稱。
3、新袁羊肉:傳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經京杭大運河泗陽縣新袁鎮段三岔河口,時逢晌午,他即興下船,放眼望去,一幅「風吹草地見牛羊「的畫面,頓感心曠神怡,決定在此「進膳「。地方官吏令名廚烹制一道色味鮮美的當地山羊肉獻上。乾隆帝品嘗後大悅,脫口而出:「此乃人間美食,仁和羊肉甲天下也。「
4、泗陽膘雞:膘雞是泗陽著名特產之一。農家婚喪喜慶,多以膘雞作為「頭景「上桌,客人評論廚師手藝如何,也都是以膘雞的製作為標准。
5、宿遷五香大頭菜:因放有小茴香、花椒、丁香、八角、桂皮等5種香料,故稱。明代末年開始生產。
6、駱馬湖銀魚:銀魚形體纖細,明瑩如銀,無鱗軟骨,肉嫩味美,具色、香、味於一體,實屬魚中極品。
7、車輪餅:車輪餅既香又甜,既脆又酥,工藝復雜,口味獨特,是饋送親友的理想佳品。
資料來源:http://ke..com/view/4769.htm?fr=aladdin#13

熱點內容
梅花鹿背景牆 發布:2025-07-09 19:18:23 瀏覽:155
羅漢竹圖片盆景 發布:2025-07-09 19:17:30 瀏覽:475
游樂場荷花杯 發布:2025-07-09 19:15:55 瀏覽:523
西蘭花放黃了 發布:2025-07-09 19:15:06 瀏覽:238
四萬萬朵玫瑰是誰寫的 發布:2025-07-09 18:53:44 瀏覽:255
扦插山茶花苗 發布:2025-07-09 18:48:32 瀏覽:998
露台種植茶花 發布:2025-07-09 18:36:50 瀏覽:245
阿波羅茶花 發布:2025-07-09 18:25:04 瀏覽:93
情人節韓信 發布:2025-07-09 18:18:25 瀏覽:153
盆栽生活 發布:2025-07-09 18:15:37 瀏覽: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