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手卷牡丹圖

手卷牡丹圖

發布時間: 2021-02-23 12:53:11

Ⅰ 最終抓住山高森林溪流竹林這四種景物寫出了隆中景色的什麼

第21課《桃花源記》
作者虛構這個故事是有寄託的。他生活在東晉末期戰亂紛乘的環境里,中年以後他長期隱居農村,對農村的現實有更深的了解,對人民的願望更有了切身體會,於是構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世外桃源。在這個社會里,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紛擾;人人各盡所能地參加勞動,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與人之間都極其融洽而友好。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樣的理想社會是無法實現的。因此在這篇文章里,他既通過漁人的眼睛把這個理想的社會標本展示出來,又以漁人的復尋而迷失否定了它的存在──至少是不在這個現實世界之中。
翻譯: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遍地,鮮嫩而美麗,落花紛紛。他非常詫異,繼續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林的盡頭正是溪水的發源地,便出現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彷彿有點光亮。漁人於是下了船,從洞口進去。起初,洞口很狹窄,只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田間小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都處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孩子們個個都安閑快樂。
(那裡的人)看見了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去,擺了酒,又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裡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們來到這個跟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至於)魏、晉兩朝就更不用說了。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聽罷),他們都感嘆起來。其餘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逗留了幾天後,向村裡人告辭。(臨別時)村裡人囑咐他道:「(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來時的路劃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到了郡城,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後,高高興興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實現。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後就再也沒有人探尋(桃花源)了。

第22課《短文兩篇》
《陋室銘》
本文夾敘夾議,不但有觀點,有論證,而且在論證過程中還簡要而生動地描述了這間「陋室」內外的情景。 全文分三層:開頭運用類比立論,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類比即指山「有仙則名」、水「有龍則靈」──這是當時人們公認的道理。仙之於山、龍之於水既如此,則人之於室亦當如此,是以室雖陋而有德者居之,則不陋矣。如此立論,頗有一錘定音之勢。其次說到「陋室」,先以「苔痕」二句寫「陋室」環境之清幽寧靜,以「談笑」四句寫室內生活情趣之高雅;再由此反跌出「無絲竹」二句,使室主人超塵絕俗的胸襟更洞若觀火。
最後,奇峰突起,連舉三位古人來證明「陋室」不陋。「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這是例證,聯繫上文還看見出作者有自況之意;再引孔子的話作結,更具有雄辯的力量。
按孔子的原話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為上句的意思已經包含在「南陽」二句之中。這樣來引述既巧妙地回應了開頭「惟吾德馨」一句,又顯得含蓄無窮,發人深思。
翻譯: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有靈氣了。這間簡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蘚給石階鋪上綠毯,芳草將簾內映得碧青。說說笑笑的是學問淵博者,來來往往的沒有粗鄙的人。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瀏覽珍貴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耳朵,沒有(成堆的)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雄的玄亭。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這是總提,為下文將要說到的「菊之愛」「牡丹之愛」「蓮之愛」張本,是入題的准備。接下來,先以陶淵明愛菊和世人愛牡丹二事作烘托,然後用「予獨愛蓮」一語道出作者心意,這就是入題了。循此繼進,自然說到蓮的種種可貴之處。從「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至「亭亭凈植」幾句,在描寫中滲透作者對蓮的無限贊美之情,突出了蓮的潔凈、單純、雅緻,「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則總括蓮的品格。蓮既有此品格,菊和牡丹又如何呢?由此又引申出一層新意:「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三者都具有象徵不同人群的意義。到篇末,作者再運用感嘆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態度:他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願像世人那種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愛蓮」即愛君子之德──這是本文的主旨。
本文從始至終以「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層層深入地寫來,其中涵蓋了大量社會現象,文雖短而意蘊無窮,這種寫法也很值得品味。
托物言志
將蓮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蓮具有象徵君子美好品德的意義。具體地說,「出淤泥而不染」象徵君子身處污濁環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品質;「濯清漣而不妖」象徵君子的莊重、質朴,不嘩眾取寵,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徵君子的特立獨行,正直不苟,豁達大度;「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象徵君子美好的姿質。
「菊之愛」一句有惋惜意,「蓮之愛」一句有慨嘆意,「牡丹之愛」一句有諷刺意。
翻譯:
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晉朝的陶淵明唯獨喜歡菊花。自唐朝以來,世人很喜歡牡丹。我則惟獨喜愛蓮──蓮從淤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泥的沾染;它經過清水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內空外直,沒有(纏繞的)蔓,(也)沒有(旁逸的)枝;香氣遠播,更顯得清芬;它筆直地潔凈地立在水中,(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啊。
我認為,菊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對於蓮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誰呢?對於牡丹的愛,那當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第23課《核舟記》
1、「記」:在寫法上大多以記述為主而兼有議論、抒情成分。本文原作在介紹完核舟之後,還有一段議論,即「嘻,技亦靈怪矣哉」。文章採用「總—分—總」的結構模式。按空間順序說明物體。本文可以看作說明文。
2、雕刻品「核舟」的主題:「大蘇泛赤壁」 。
3、(第3段)介紹船頭部分,描寫舟上游覽者──蘇軾、黃魯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
(第4段)介紹船尾部分,寫舟子的表情和動作。塑造舟子的形象,更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題,也渲染了舟中輕松、愉悅的氣氛,跟船頭的情景互相呼應。
4、最後一段總括全文,通計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數量和刻字的總數,又以「計其長曾不盈寸」呼應開頭,用以強調材料體積之小和雕刻的容量之大,然後用「嘻,技亦靈怪矣哉」作結,說明雕刻藝人技藝的精湛。
翻譯:
明朝有個手藝特別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遠,(他)能夠在一寸長的木頭上,雕刻出宮殿、器具、人物,以至飛鳥、走獸、樹木、石頭,沒有一件不是就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摹擬某些東西的形狀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態。(他)曾經送給我一個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蘇東坡泛舟於赤壁之下。
小船從船頭到船尾長度八分多點兒,高度約摸二分上下。中間高起而寬敞的是船艙,(刻著)用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船艙)旁邊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開窗戶來看,雕刻著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關上它,就見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塗在刻字的凹處。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長著)濃密鬍子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坐在右邊,黃魯直坐在左邊。蘇東坡、黃魯直共同看著一軸字畫手卷。東坡的右手拿著手卷的前端,左手撫著魯直的背脊。魯直左手拿著手卷的末端,右手指著手卷,好像在說些什麼。東坡露出右腳,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著身子,他們緊靠著的兩膝,都隱蔽在手卷下邊的衣褶里。佛印極像彌勒菩薩,敞胸露懷,抬頭仰望,神情跟蘇、黃不相同。(他)平放著右膝,彎著右臂支撐在船上,而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著(一串)念珠挨著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船尾橫擺著一支櫓。櫓的左右兩旁各有一個船工。在右邊的船工梳著椎形發髻,仰著臉,左手靠著一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腳趾頭,好像在大聲喊叫的樣子。在左邊的船工右手握著蒲葵扇,左手撫著火爐,爐上有個壺,那個人的眼睛正看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燒茶的聲音。
那隻船的頂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著作者的題款名字,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字跡)像蚊子的腳一樣細小,筆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還刻著一個篆書的圖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總計(在)一條船(上),刻了五個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櫓、爐子、茶壺、手卷、念珠各一件;對聯、題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個。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不滿一寸。是挑選狹長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藝真是奇妙極了!

第24課《大道之行也》
1、全文可分三層:
「大道之行也……講信修睦。」這一層是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說明。「大道」,可以理解為治理社會的最高准則。這一句是總提,以下三句是分述。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這一層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
「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說的是每個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養父母、撫育兒女的心意擴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會親如一家。「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意思是對各種年齡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適的安排。又特別提到,對「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要實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體現了全社會的關愛、

(2)人人都能安居樂業。
「有分」,就是有穩定的職業,能安心地工作;「有歸」,就是男女婚配及時,有和樂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織,婦女在家也要從事蠶桑,這樣才能豐衣足食。以上兩個方面主要是就物質生活說的。

(3)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這是說人們珍惜勞動產品,但毫無自私自利之心,不會將它據為己有;「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這是說人們在共同勞動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為恥,都能盡全力地工作,卻沒有「多得」的念頭。這主要是就人們的思想觀念說的,因為只有樹公心、去私心,才能達到貨盡其用、人盡其力的境界。

2、「是故謀閉而不興……是謂大同。」這一層是全文的總括語。
文章選擇了一種特殊的總括方式,就是拿現實社會跟這個理想的「大同」社會作對比,從而順理成章地指出,現實社會中諸多黑暗現象如搞陰謀、盜竊財物、作亂等等,在「大同」社會里將不復存在,代之而興的將是一個「外戶而不閉」的和平、安定的局面。這個結論非常鼓舞人心。
翻譯: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因此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
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及時婚配。(人們)憎惡財貨被拋棄在地上的現象(而要去收貯它),卻不是為了獨自享用;(也)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第26課《三峽》
1、《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即:奔放美、清悠美、凄婉美。
2、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
3、文章先寫山,後寫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寫水則分不同季節分別著墨。在文章的節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
4、本文多用對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讀起來收放有致,很有節奏感。語言精練,表現力強,充滿生氣。
5、寫景,採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字,寫秋季的景色,著「寒」「素」「凄」「哀」數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參考譯文:
在三峽七百里當中,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在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船隻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時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這時候只要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兩個季節,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深潭,迴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在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峰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沖盪。水清,樹榮,山高,草盛,趣味無窮。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連續不斷,非常凄涼怪異。空曠的山谷傳來猿啼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漁歌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第27課《短文兩篇》
《答謝中書書》
1、《答謝中書書》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開頭寫道「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這個「美」字,是山川風物的客觀形態,也是作者對山川風物的審美感受──愉悅,「實是欲界之仙都」,將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自得之態表露無疑。「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
2、本文寫景,沒有僅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參考譯文: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贊嘆的啊。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記承天寺夜遊》
1、《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寫於作者被貶黃州期間。文章僅84字,卻創造了一個清幽寧靜澄澈空明的藝術境界,傳達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境。
2、《記承天寺夜遊》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被貶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
3、「閑」情。 曠達樂觀。
4、「閑人」指具有閑情雅緻的人。
「閑人」包含了作者鬱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遠大的抱負,但是被一貶再貶,流落黃州,在內心深處,他又何嘗願意做一個「閑人」呢?賞月「閑人」的自得只不過是被貶「閑人」的自慰罷了。
5、「積水空明」寫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橫」寫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清幽寧靜、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翻譯: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脫了衣服,打算睡覺,這時月光照進門里,(十分美好),我高興地起來走到戶外。想到沒有人與我同樂,於是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於是)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哪一夜沒有月光?哪裡沒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啊。

第28課《觀潮》
1、本文就寫了南宋時期錢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觀潮的盛況。本文用十分精練的筆墨,分四段寫了海潮的壯觀景象,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弄潮的健兒和觀潮的人群。
2、水軍演習的精彩場面:參加演習的船隻眾多,演習中陣勢變化多樣,水兵作戰技藝嫻熟,演習中戰斗激烈,聲勢浩大,演習結束後撤退迅速。
3、觀潮人群如此密集,說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麼具有吸引力,所以寫觀潮之盛,是為了從側面襯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翻譯:
錢塘江潮,是天下雄偉的景象啊。從農歷(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為最盛。當潮水從浙江入海口湧起的時候,(遠遠看去),幾乎像一條銀白色的線;隨著潮水越來越近,就像玉城雪嶺一般連天涌來,聲音大得像雷霆萬鈞,震撼天地,激揚噴薄,吞沒宇宙,滌盪太陽,來勢極其雄偉豪壯。楊萬里的詩中說的「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描寫的就是這樣的景象啊。
每年(陰歷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校閱水軍,數百條戰船分列兩岸;然後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同時有在水面上騎馬、舞旗、舉槍、揮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樣。忽然黃煙四起,人和物一點兒也看不見了,(只聽得)傳來水爆的轟鳴聲,聲音如同山塌了一樣。(待到)煙霧消散,水面又恢復了平靜,看不到一條船的蹤跡,只剩下被火燒毀的「敵船」,隨著波浪流走了。
幾百個善於泅水的吳中健兒,披散著頭發,渾身刺著花綉,手裡拿著十幅大彩旗,爭相奮力逆流迎潮而上,(他們的身影)在萬仞高的驚濤駭浪中浮沉,翻騰著身子變換著各種姿態,而旗尾卻一點也不被水沾濕,憑借這種(表演)來顯示他們(高超)的技能。

第29課《湖心亭看雪》
1、文中的白描能夠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徵,頗有韻味。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傳達出景物的形與神。
2、這一篇小品,融敘事、寫景(描寫)、抒情於一爐 。
3、作者劃一葉小舟,獨自前往湖心亭。一個「獨」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看出他的清高、孤傲、孤獨。
4、他痴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痴迷於世俗之外的雅情雅緻,作者引用舟子的話包含了對「痴」字的稱賞,同時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悅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緒。「痴」情者也。
5、由從景的角度寫景轉變為從人的角度寫景,將人與景有機地結合起來。人的參與,給有可能顯得冷寂、單調的景物注入了生機。而人與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參考譯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連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凌晨後,我劃著一葉扁舟,穿著毛皮衣服、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彌漫著水氣凝成的冰花,天與雲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亭子上,看見有兩個人已鋪好了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在湖中怎麼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閑情雅緻)的人呢!」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痛飲了三大杯,然後(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來時)下了船,船夫嘟噥道:「不要說相公您痴,還有像您一樣痴的人呢!」

Ⅱ 何水法的專家評價

劉海粟
觀看何水法先生牡丹作品後作詩為贈:「瘡痍滿目小樓寒,靜極無聊酒瓶干,忽見山東菏澤本,敢遣春色上毫端。」並說:「何水法這個小青年將來有兩個可能:「一是曇花—現,二是大器晚成。」「浙江的何水法是個小青年,有一年他從山東寫生回來,毛遂自薦地讓我看他在菏澤畫的牡丹墨線稿,我看了很高興,當場把他的畫稿留下來,仔細地看他怎樣寫生,實際上也汲取了於我有益的東西。」「我覺得他(何水法)寫生的態度較嚴肅,取材的角度也不錯。很少去畫牡丹,因此也信手地臨了幾張。」(何水法)「因為他畫得很用功,而且有點靈氣。」「我相信(何水法)這是個用功的而且有出息的年輕人。」(劉海粟《存天閣談藝錄》)。為何先生作品題詞:「精極筆法,豁然心胸,略無凝滯。」 謝稚柳
為《何水法花鳥畫集》寫的序言:「所作白描牡丹氣韻生動,章法各異,筆勢圓潤,骨體蒼勁,確非一般常入可比,意趣橫生,深得寫生三昧。」「觀其畫,無論是一花一草,皆植根於生活,取法於自然,使之幡然升華,別開生面……無論是彩毫細寫,或者點色潑墨,他都不是對一花一草只作如實描寫,而是觀其神態,取其神韻,挖其意境,尋其詩情。因此所作之畫,無不盡態極妍,生面別開,逸遠疏澹,蕭然物外,畫中詩意流溢而出,又意在筆先,氣勢磅礴。」「何水法對傳統書畫均作研究,書法功夫極為精深,而他習畫,初學工筆,遠宗徐(熙)黃(筌),上追宋元,熟駕明清,對陳老蓮之用筆,徐青藤之潑墨皆細心研究思悟,使之從沒骨點染到兼工帶寫,近年又致力於潑墨點彩,然追青藤、白陽、八大、石濤,所作大寫意氣旺神暢,筆墨華滋,渾然天成。墨沈淋漓,瀟灑清新,厚實靈動,相映成趣,堪稱一家。」
陸儼少(中國美院教授)
為何水法先生白描作品題:「水法年方壯,刻鏤謹微,精進不已,因此而放筆直掃拓為意筆,可醫近世無根少蒂之病。」為何先生的《水墨芭蕉圖》題:「水法此作氣旺神暢,得青藤、八大法,大筆如椽,千夫辟易。」
關山月(嶺南畫派巨擘)
觀看了何先生在廣州美院舉辦的花鳥畫展後,面對何先生融合西洋畫技法的作品說:「外國人有的,你也有;你有的,外國人卻沒有,」又針對他的工筆畫說:「你有了工筆的底,再畫大寫意,好比黑夜行路有明燈,怎麼走也不會迷路。」
唐雲(上海中國畫院前名譽院長)
題:「水法賢友畫此筆墨奔放,有青藤、白陽之妙,然氣勢更盛,可謂後來居上,佩服,佩服。」
程十發(上海畫院院長)
盛贊水法「六法翻新」;「水法畫師寓虎林,以傳統而言當為浙派畫家。今日察之不盡相同,地區愈遠,淵源愈近。水法之畫有溯自兩宋院體,有類近代白石山翁放筆,以古今中外為法,不銘一家,自為水法耶」;「何水法能工能寫(意),工(筆)的極工、寫(意)的極放,而且工、寫都很好,這樣的畫家全國很少見。」程十發為何先生的水墨芭蕉題詞:「青藤夢里畫芭蕉,落筆蒼茫氣自豪。」
為牡丹手卷題:「春光第一」。
為四季花卉手卷題:「萬法生無法,無法生有法」。
為花卉冊頁題:「筆墨神、奇、趣,江南第一枝」。
陳大羽(南京藝術學院教授)
「何水法的作品我見過很多,畫得很好,在傳統上有所突破,有所超越,總的一句話是:『出藍』。」
陸抑非(浙江美院終身教授)
書贈何水法:「水法仁弟法眼存念。工筆野逸兼通,飛騰氣盛,前程遠大。」為何水法題詞:「休言潑彩是新路,水法通時八法通,水法仁弟近有潑彩創新法,可嘉也。」為水法白描作品題:「水法此幀頗得經營位置之法,可作白描借鑒。」「水法寫生以鋼筆對花寫之,能取捨自如,頗非易易。」」水法鋼筆線描對花寫照用筆已能得虛實斷續之趣,在章法上精心經營堪稱寫生上品。」
張桂銘(上海劉海粟美術館館長)
「何水法這個人最大的特點是謙虛,很真實,他怎麼看,怎麼想就怎麼說,無論是現代芝術還是傳統藝術都有他的看法,他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個性來發展自己的藝術道路,我個人認為很值得學習。」
喻繼高(江蘇畫院副院長)
「水法同志這個畫展到江蘇來,給我們大飽眼福,這樣的大寫意多年不見,我們的一代大師相繼都走了,現在看起來大寫意後繼有人了。通過這個畫展,感覺到有一種力,這種力表現在他的章法、線條、氣度,感覺到比較有氣派。看出來他在認真地繼承了老一輩的傳統,沿著中國畫發展的規律在繼承發揚。」 沙孟海
為何水法牡丹作品題詞:「錦窠仙髻」「水法同志春風妙筆,為牡丹寫照,象徵盛世文明,讀後率墨志佩。」沙孟海書贈何水法對聯:「下筆開生面,搴帷覽物華,水法同志方當妙年,畫名籍甚,集唐人語奉貽以曹將軍(即唐代大畫家曹霸)期之。」 鄧白(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突破原有畫風,向潑墨、潑彩展其膽力,縱橫馳騁,蒼茫錯落,挾風雨雷霆之勢,具驚心動魄之奇,獨辟蹊徑,力求創新。」「何水法的潑墨作品,正在於善用水和筆力,故墨色華滋,光彩煥發,深得墨法三昧。至於潑彩畫法如《紫藤》比潑墨更引人入勝,畫面布滿青藤,色墨交融,渾然—體,筆走龍蛇,用狂草筆勢寫藤,用朦朧彩色寫花葉,交織成詩一般的神奇境界,無法之法,不似而似,另有一種不可思議的藝術魅力。」 陳綬祥(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博士生導師)
在中國《文藝報》發表的《花鳥精神》中寫道:「何水法是當代中國畫壇上極為引入注目的花鳥畫家,他底蘊豐厚,氣度爽朗,既有極正統的學養功夫,又有極廣博的人生閱歷,還有更可貴的秉賦胸襟,加之他勤勉善思,堅持從時代生活中發掘靈感悟性,終於在他研究生畢業之後不到二十午的努力中,形成了獨特的個性風貌,以雄強的畫風一掃花鳥畫畫壇自古多輕柔的舊貌,獨樹二十世紀末期中國畫特有的花鳥精神,反映出這個時代所鑄就的一代新風。」「在古住今來的畫家中,像他這種在兩端(工筆畫和大寫意)極度的法則中游刃有餘,雙善兼美的畫家也是不多見的。」
盧輔聖(上海書畫出版社總編)
「何水法是我的學長,經過十幾年以後,突然見到那麼大規模,那麼全面的展覽,強烈印象真讓我刮目相看,因為整個風格有很大的改變。他盡管也使用筆墨,盡管也強調筆墨視覺效應,但更多地強調即性的、感性的,筆墨以及筆墨視覺效應相互配搭以後形成一種具有視覺沖擊力的樣式,這種繪畫式樣在某種意義上跟古代傳統是有距離的,也正是現代入孜孜以求的創新成分所在,所以在這點上來說,比以前是進步很大的,他的面貌和氣息有了很大的飛躍。總的來說,一個是豐富性,另一個是視覺沖擊力比以前大大加強,這兩點給我以深刻的印象。」
孫克(中國畫藝委會秘書長)
「近代寫意畫大師,浙江的吳昌碩、潘天壽,他們在中國文入畫的歷史上,都屬於里程碑式的人物。我想,何水法的藝術應該屬於這古老悠長,歷久彌新的文化鏈條上的一環。首先,畫家的強烈個性是絕不可少的。青藤、八大、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李苦禪、陳子庄這些大家的個性多麼鮮明強烈!何水法的藝術已經顯露了他的個性:率直、真誠、強烈、突兀、大膽,當然還有些「狂」。在這強烈的個性中,我感到這位浙江畫家和他的浙江先輩在氣質上的某些接近處。其次,何水法畢竟是當代人,他的創造意識是明確的。他敢於試探,不斷前進。在題材的覓取上,內容的取捨上,構圖的變化上,色彩與墨色的配比上,他都在有所繼承延續的同時而不停地在變化。所謂「我有我法,自有我在」,是個性也是創造性。何水法筆墨厲害。他用筆凌厲,恣肆磅礴卻不失厚重。何水法用筆有力度,一是膽量,二是功力。他用墨也頗有法,濃淡、枯濕、收放有法,並不一味野戰,功力火候已到。」
徐恩存(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
「著名浙派畫家何水法的花鳥畫,總體來說,風骨遒勁,筆墨酣暢,生機勃勃,雍容大度,畫面之間刪繁就簡,何水法正是把一種生命的豪氣注入筆墨之中,使物質的筆墨轉換為「神韻」的活力,因而同是一葉一花,他的作品便現出蒼翠欲滴、嬌艷嫵媚的特點,一種不同於古人的藝術內涵便溢盪畫面。何水法秉性豪放曠達,故大寫意花鳥是他直抒胸臆最好的媒介,作為優秀的花鳥畫家,何水法並未一任性情驅使,恣肆放縱筆墨,而是分寸有度,收放得體,使畫面既彌漫著淋漓之氣,又體現一種精湛的文化品位,細察他的作品,可以發現他小心謹慎地區別著寫意揮灑與粗野空泛的界限,審慎地區別著含蓄與含糊的界限,簡練與簡單的界限。」
林豐俗(廣州美院教授)
「董其昌『造化在吾手,筆下有生機』。我覺得用這句話來送給何水法先生很合適。何水法的畫,畫面充滿著生機,充滿了生命的活力,這就不光是自然界本身。這包含了生活、修養,還有手頭上的功夫。他對生活有很深的體驗,對傳統又有很深的修養。……我很佩服何先生的工筆、小寫意、大寫意三者分家,拉開距離,而且都做得很到家,這不用說我們現在,就是老一輩的畫家也都不容易做到。」
楊之光(美協廣東分會理事、嶺南美術專修學院院長、廣東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名譽顧問)
明清以降,水墨花卉畫的技法,可以說達到了頂峰,想超越十分不易,如畫牡丹者眾多,然多數有「熟」走向「俗」,走向絕路。而水法的畫獨辟蹊徑,不拘形式,著眼傳神,色彩艷而不俗,吸收缶老之巧用復色,青藤八大之流動水墨,滲至以書法入畫,加強力度。他善於運用傳統技法,又在創造新的水墨技法,十分難得。

Ⅲ 徐謂《青藤老人墨戲手卷》的意思是什麼

北京翰海藝術品拍賣公司,將於1997年12月秋季拍賣會推出一幅明徐渭《青藤老人墨戲手卷》,有青藤老人精繪梅花、芭蕉、菊花、水仙、牡丹、荷花、葡萄、竹子八段,每段皆有自題詩和張照和詩,畫尾自題:「天池道人寫雜卉於玉雲深處,時萬曆辛卯之重九日。」張照題:「康熙甲午初秋張照看畫和詩。」整個畫面,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精純典雅,水墨淋漓。

第一畫段——梅花。明代晚期,中國美術正處摹古與創新兩種意識相碰撞的偉大時代。摹古與創新,形成當時畫壇的基本格局。水墨寫意迅速發展,以徐渭為代表的潑墨大寫意畫盛行於時,寫意的花鳥畫也受到高度重視,名家輩出,技法不斷更新。徐渭憑藉其滿腹的才華,成為當時最有成就的寫意畫大師。正如謝稚柳在題跋中所贊,《青藤老人墨戲手卷》淋漓酣暢,舞巨筆如丈八蛇矛,極放盪之致,要亦為畫壇之逸驥,不獨書為第一也。」今日我們有幸拜讀青藤老人長卷。深切感受到徐渭筆下奇氣,粗放豪宕,放縱清剛,蘊藉無盡畫家真氣與人格的寫照。如:第一畫段——梅花。梅花深刻體現著一種中國精神,是我國民族性格的象徵,梅花進入藝術境界始於《詩經》,已有2500年的歷史,晚唐畫梅興起。王冕(字元章)、徐渭皆愛梅並善畫梅花。王冕明史載:「隱九里山,樹梅千株,桃杏半之,自號梅花屋主,善畫梅」,徐渭詠梅詩雲:「從來不見梅花譜,信手拈來自有神;不信試看千萬樹,東風吹著便是春。」可是,他們賣畫的方法卻迥然不同。王冕的賣畫方法是「善畫梅,求者踵至,以幅長短為得米之差。」

而徐渭則是「凡求書畫者,須值其匱乏時,投以金帛,頃刻即就。若囊錢未空,雖以賄交,終不可得。」所以,徐渭在此幅簡約峭拔的梅花圖前,饒有風趣地題詩:「元章梅花曾換米,余今換米亦梅花;安能喚起王居士,一笑花家與米家。」鈐「袖裡青蛇」白文方章,張照和詩為:「天竺西邊數同屋,繞之千萬樹梅花;春風老盡不歸去,可要真誠換米家。」

第二畫段——芭蕉。芭蕉的風貌,給寫意畫家帶來創作上的方便。畫家在寬大的蕉葉上,粗筆大墨,干濕互用,淋漓斑駁。整個畫面構圖豐滿,布局合理,充分顯示出畫家卓絕的藝術構思能力。題詩是「種蕉元愛綠披披,誰解將蕉染墨池;我卻胸中無玉色,肯令心手自相欺。」鈐「天池道人」自文方章。張照和詩是:「大橋東去吾家是,百本芭蕉水一池;忽聽蕭騷如夢里,先生筆底劇余欺。」

第三畫段——菊花。菊花一直被人們所鍾愛,並被譽為梅、蘭、竹、菊四君子,陶淵明亦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佳句。徐渭與陶潛的經歷極似。陶淵明困難於忍受仕途的污濁,僅當80天彭澤縣令即棄官歸去,躬耕隱居。徐渭天才超逸,詩文絕出倫輩,然而仕途卻正如俞劍華在跋中所言:「屢不得志於有司,乃發奮為詩文,溢而為書畫,故豪放縱肆,像其為人,巍然成為一代大家。影響所及,追三四百年、而聲光益顯。」徐渭為其菊花圖題詩日:「內園木槿今無色,彭澤花枝別有春;草木從來無定準,一時抬價要高人。」鈐「徐渭之印」白文章。張照和詩為:「彭澤何心偏愛菊,為他有骨不開春;我思好事東坡老,用詩薦題作畫人。」

第四畫段——水仙。水仙花養於水中,每年新春12月即周歷2月開花,如金盞銀盤,幽香淡雅,清爽宜人,甚至被譽為水中神仙。朱嘉在詩中就把水仙花形象地描寫成「水中仙子來何處,翠袖黃冠白玉英」。畫家徐渭以瀟灑的線條,傳神的筆觸,勾畫出一叢盛開的水仙和一枝峭拔的竹子,十分引人喜愛,題詩是:「2月2日涉筆新,水仙竹葉兩精神;正如月下騎鸞女,何處堪容啖肉人。」鈐「文長」白文方章。張照的和詩是:「珊瑚作節秋為骨,香玉作膚月作神:怪底纖塵著不得,玉郎原是大羅人。」

第五畫段——牡丹。牡丹是富貴花,有花王之稱,以河南洛陽、山東荷澤的牡丹最好。由於牡丹花大方端莊,碩大的花朵和繁茂的枝葉,最適宜寫意畫發揮。徐渭是水墨畫大寫意的開拓者,畫牡丹時,用筆縱橫馳騁,運墨淋漓浸潤,墨分五色,層次分明,濃淡中交錯表現出神采,質感極強,木本的主幹,蒼勁挺拔,這是水墨寫意畫中的傑作。畫家的題詩是:「五十八年貧賤身,何曾妄想洛陽春;不然豈少胭脂在,富貴花將墨寫神。」鈐「黑三味」白文方章,張照的和詩是:「我本海天野鶴身,啄雲誤入玉堂春;看他花發還花落,一度秋來一愴神。」

第六畫段——荷花。三四千年前,荷花已被中國人特別垂青,史料就有「山有扶蘇,隰有荷花」的記載,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是荷花的生日,這天被稱為「荷花節,賞荷花納涼,是盛夏一大雅事。荷花亦受到畫家的愛賞,經常成為他們描繪的對象,吉林通溝古墓出土的東晉咸安二年壁畫荷花圖,造型典雅,線條生動,據今已有1600年的歷史。

因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直的特性,在佛教藝術中,象徵著極樂凈土和「再生」的生命意義。所以,徐渭在畫荷花時,就更加用心盡力,他還根據自身善用兵,好奇計,驅倭滅匪的經歷,題詩時特別引用了越王鑄劍的典籍:「荷花越女兩相憐,小墨描顰別有神;再遏猿公溪水上,不愁輸與斗青萍。」鈐「佛壽」白文方章。張照的和詩是:「空塘續續蓮風起,野水凄凄露氣酣,葉北一聲魚拔刺,誰人忽唱望江南。」

第七畫段——葡萄。徐渭所畫的這幅葡萄,不是自下而上的葡萄全貌,而是別出心裁地取下垂的一枝,上面是茂密的枝葉,斜刺里垂下一條 蜿蜒奇峭的藤枝,掛滿累累的果實。墨色的葡萄,晶瑩透澈,令人垂涎欲滴。題詩日:「璞中美玉石般看,畫里分明煞欲穿;世事模糊多少在,付之一笑向青天。」鈐「青藤道士」白文方章。張照的題詩是:「昨向庭中植一本,便多飛鳥往來穿;晚涼浴罷坐其下,可比江南七月天。」

第八畫段——竹子。徐渭的此幅畫竹注重結構,布局合理,構圖完美,法度嚴謹。用筆落墨點染揮灑,率意雄放。在粗放豪宕的同時,又不失生韻和書卷氣,實乃青藤老人一幅上品佳作。題詩是:「竹勁由來缺樣同,畫家雖巧也難工;細看昨夜西風里,若令欄桿不向東」。鈐「金壘山人」白文方章。張照的題詩是:「從來畫品推摩詰,可惜玉門作畫工;誰挹先生雙袖得,褵褷鶴影玉山東。」

Ⅳ 手卷壽司的海苔尺寸要求是多少

一般來說,壽司海苔的尺寸是21X19cm。具體以海苔的尺寸為准,並無特別規定。

手卷壽司是版日本人權最喜愛的傳統食物之一,主要材料是用醋調味過的冷飯,再加上魚肉,海鮮,蔬菜或雞蛋等作配料,其味道鮮美,很受日本民眾的喜愛。

原料:
米飯2人份、壽司紫菜4張、辣白菜適量、胡蘿卜、黃瓜各半根、豌豆苗適量、雞蛋1個、壽司醋2大匙。
做法:
1、大米洗凈後浸泡30分鍾,然後放入電飯鍋蒸熟,再拌入壽司醋;
2、胡蘿卜,黃瓜洗凈後切絲.泡菜也需要切成絲備用.如果能買到豌豆苗的話,可以再准備些豌豆苗;
3、雞蛋打散煎成蛋餅,再切條備用。
4、紫菜稍微烤一下,把壽司飯放在紫菜上,再放入泡菜,胡蘿卜,黃瓜,豌豆苗,蛋皮,最後將紫菜捲成圓錐形放入盤中就可以吃。

Ⅳ 壽司和手卷有什麼區別

1、品種范圍不同:

壽司:壽司是在飯里放醋做主材料的日本料理,壽司和其他日本料理一樣,色彩非常鮮明。把新鮮的海膽黃,鮑魚,牡丹蝦,扇貝,鮭魚籽,鱈魚魚白,金槍魚,三文魚等海鮮切成片放在雪白香糯的飯團上,一揉一捏之後再抹上鮮綠的芥末醬

手卷:手卷壽司是日本人最喜愛的傳統食物之一,主要材料是用醋調味過的冷飯,再加上魚肉,海鮮,蔬菜或雞蛋等作配料,其味道鮮美,很受日本民眾的喜愛。

2、儲藏方法不同:

壽司:常溫或冷藏

手卷:冷藏

(5)手卷牡丹圖擴展閱讀:

壽司飲食文化:

日語名:すし,Sushi,也作「鮨」或「鮓」音(sushi或zushi)既可以作為小吃也可以作正餐,

花色種類繁多。配料可以是生的,也可以是熟的,或者腌過的。似乎配料的不同,使得壽司的價格、檔次差距甚大。

日本常說「有魚的地方就有壽司」,這種食物據說來源於亞熱帶沿海及海島地區,那兒的人發現,如果將煮熟的米飯放進干凈的魚膛內,積在壇中埋入地下,便可長期保存,而且食物還會由於發酵而產生一種微酸的鮮味,這也就是壽司的原型(即:鮒壽司)。

日本的壽司,主要是由專門的壽司店製作並出售。店中身著白色工作服的廚師,會根據顧客的要求,將去了皮的鮮魚切成片和其它好材料碼在等寬的米飯塊上,由於各類魚蝦的生肉顏色不同,壽司也是五顏六色,十分好看。

Ⅵ 手卷煙用普通紙卷能抽嗎

抽是能抽的,只是害處更大,普通紙一般是回用紙,而且有油墨,用普通紙卷煙是雪上加霜的事。

熱點內容
情人節心形圖案 發布:2025-07-13 08:50:17 瀏覽:407
花藝學徒幹嘛的 發布:2025-07-13 08:48:44 瀏覽:691
七夕吾悅 發布:2025-07-13 08:43:07 瀏覽:779
一朵梅花刺綉 發布:2025-07-13 08:40:40 瀏覽:407
櫻花放假 發布:2025-07-13 08:39:16 瀏覽:723
小迎春盆景 發布:2025-07-13 08:27:25 瀏覽:66
櫻花飄落記 發布:2025-07-13 08:26:53 瀏覽:787
盆景鋸末樹 發布:2025-07-13 08:17:23 瀏覽:852
日本綠色泡泡帶刺綠植 發布:2025-07-13 08:00:10 瀏覽:685
荷花哪裡的煙 發布:2025-07-13 07:51:43 瀏覽: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