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渾中宅牡丹

渾中宅牡丹

發布時間: 2021-02-17 20:00:18

① 有關劉禹錫的一些文章

劉禹錫《石頭城》鑒賞

山圍故國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 夜深還過女牆來。

金陵,六朝均建都於此。這些朝代,國祚極短。在它們悲恨相續的史實中包含極深的歷史教訓,所以金陵懷古後來幾乎成了詠史詩中的一個專題。在國運衰微之際,更成為關心政治的詩人常取的題材。若論寫得早又寫得好的篇章,不能不推劉禹錫的《金陵五題》。《石頭城》就是這組詩的第一首。
詩一開始,就置讀者於蒼莽悲涼的氛圍之中。圍繞著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圍繞著它。這里,曾經是戰國時代楚國的金陵城,三國時孫權改名為石頭城,並在此修築宮殿。經過六代豪奢,至唐初廢棄,二百年來久已成為一座「空城」。潮水拍打著城郭,彷彿也覺到它的荒涼,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帶著寒心的嘆息默默退去。山城依然,石頭城的舊日繁華已空無所有。對著這冷落荒涼的景象,詩人不禁要問:為何一點痕跡不曾留下?沒有人回答他的問題,只見那當年從秦淮河東邊升起的明月,如今仍舊多情地從城垛(「女牆」)後面升起,照見這久已殘破的古城。月標「舊時」,也就是「今月曾經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尋味。秦淮河曾經是六朝王公貴族們醉生夢死的游樂場,曾經是徹夜笙歌、春風吹送、歡樂無時或已的地方,「舊時月」是它的見證。然而繁華易逝,而今月下只剩一片凄涼了。末句的「還」字,意味著月雖還來,然而有許多東西已經一去不返了。
李白《蘇台覽古》有句雲:「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謂蘇台已廢,繁華已歇,惟有江月不改。其得力處在「只今惟有」四字。劉禹錫此詩也寫江月,卻並無「只今惟有」的限制詞的強調,也無對懷古內容的明點。一切都被包含在「舊時月」、「還過」的含蓄語言之中,溶鑄在具體意象之中。而詩境更渾厚、深遠。
詩人把石頭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寫,放在帶涼意的潮聲中寫,放到朦朧的月夜中寫,這樣尤能顯示出故國的沒落荒涼。只寫山水明月,而六代繁榮富貴,俱歸烏有。詩中句句是景,然而無景不融合著詩人故國蕭條、人生凄涼的深沉感傷。
白居易讀了《石頭城》一詩,贊美道:「我知後之詩人無復措詞矣。」後來有些金陵懷古詩詞受它的影響,化用它的意境詞語,恰也成為名篇。如元薩都刺的《念奴嬌》中「指點六朝形勝地,惟有青山如壁」、「傷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就是著例;而北宋周邦彥的《西河》詞,更是以通篇化用《石頭城》、《烏衣巷》詩意為能事了。

牡丹花有什麼寓意

牡丹,國色天香,一直被國人視為富貴、吉祥、幸福、繁榮的象徵。從唐代起,牡丹就回被推崇為「國色天香答」。

盆景花中,牡丹花為花中之王,王者風范,系高檔次,是送給親朋好友最理想的選擇,表達內心誠摯的祝願和崇高的敬意。

白牡丹擺設在辦公室、卧室,當您看到她的美,給人以舒暢的視覺享受,睹物思人、啟迪人生,以明智遠、激發出內心深處的靈感。擺設在酒店、賓館經商之地象徵生意發達。白牡丹寓意做人的風格:王者風范,以及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嚮往。

(2)渾中宅牡丹擴展閱讀

牡丹不僅因其花大、形美、色艷、香濃的特點,還因為其很高的觀賞和葯用價值,為歷代人所稱頌。牡丹從秦漢時期就以葯植物被載入《神農本草經》。

牡丹渾身是寶,其根經加工是名貴的中草葯,有散淤血、清血、和血、止痛、痛經的功效,還可以降低血壓、抗菌消炎,長久服用可以延年益壽。種也可以榨油。

③ 牡丹有幾片花瓣

牡丹花瓣10-15片,分為2-3輪;

花單生枝頂,苞片5,長橢圓形,大小不專等;萼片5,綠色,屬寬卵形,大小不等,為玫瑰色、紅紫色、粉紅色至白色,通常變異很大,倒卵形,頂端呈不規則的波狀;

雄蕊長1-1.7厘米,花絲紫紅色、粉紅色,上部白色,長約1.3厘米,花葯長圓形,長4毫米;花盤革質,杯狀,紫紅色,頂端有數個銳齒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時開裂;花期5月;果期6月。

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

(3)渾中宅牡丹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性喜溫暖、涼爽、乾燥、陽光充足的環境。喜陽光,也耐半陰,耐寒,耐乾旱,耐弱鹼,忌積水,怕熱,怕烈日直射。

適宜在疏鬆、深厚、肥沃、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長。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長不良。充足的陽光對其生長較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曬,溫度在25℃以上則會使植株呈休眠狀態。

開花適溫為17-20℃,但花前必須經過1-10℃的低溫處理2-3個月才可。最低能耐-30℃的低溫,但北方寒冷地帶冬季需採取適當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凍害。

④ 找尋文章

秋詞 浪淘沙 秋風引 烏衣巷
春詞 秋詞 浪淘沙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浪淘沙 竹枝詞 始聞秋風 憶江南
詠史 憶江南 竹枝 楊柳枝
浪淘沙 竹枝 玄都觀桃花 楊柳枝
元和十年自郎州召至京師戲贈 石頭城 竹枝 竹枝
竹枝 望洞庭 竹枝 楊柳枝
再游玄都觀 楊柳枝 竹枝 楊柳枝
楊柳枝 瀟湘神 西塞山懷古 楊柳枝
竹枝 浪淘沙 浪淘沙 楊柳枝
楊柳枝 竹枝 竹枝 九華山歌
浪淘沙 視刀環歌 雜曲歌辭·浪淘沙 楊柳枝
雜曲歌辭·憶江南 浪淘沙 浪淘沙 楊柳枝
竹枝 楊柳枝 蜀先主廟 相和歌辭·采菱行
樂天寄憶舊游,因作報白君以答 洞庭秋月行 金陵懷古 晝居池上亭獨吟
紇那曲 踏歌詞 學阮公體 韓十八侍御見示岳陽樓別竇司直詩,因令屬和
游桃源一百韻 有僧言羅浮事,因為詩以寫之 送韋秀才道沖赴制舉 淮陰行
雜曲歌辭·瀟湘神二曲 瀟湘神 踏歌詞 浪淘沙
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對月,聽小童吹觱篥歌,依 踏歌詞 拋球樂 牆陰歌
送張盥赴舉詩 金陵五題·台城 秋螢引 百舌吟
武陵觀火詩 紇那曲 拋球樂 雜曲歌辭·紇那曲
步虛詞 雜歌謠辭·步虛詞 雜曲歌辭·拋球樂 西塞山懷古
雜曲歌辭·壯士行 和董庶中古散調詞贈尹果毅 送華陰尉張苕赴邕府使幕 初夏曲三首
平齊行二首 和牛相公南溪醉歌見寄 歷陽書事七十韻 晚歲登武陵城顧望水陸悵然有作
賞牡丹 唐侍御寄游道林嶽麓二寺詩,並沈中丞姚員外 憶春草 送湘陽熊判官孺登府罷歸鍾陵,因寄呈江西裴
送李策秀才還湖南,因寄幕中親故兼簡衡州呂 馬嵬行 踏潮歌 泰娘歌
萋兮吟 和郴州楊侍郎玩郡齋紫薇花十四韻 和樂天宴李周美中丞宅池上賞櫻桃花 酬樂天詠老見示
琴曲歌辭·飛鳶操 相和歌辭·賈客詞 相和歌辭·團扇郎 相和歌辭·三閣詞四首
相和歌辭·阿嬌怨 雜曲歌辭·荊州樂二首 雜曲歌辭·踏歌行 踏歌詞
雜曲歌辭·紀南歌 雜曲歌辭·宜城歌 桃源行 白鷺兒
客有為余話登天壇遇雨之狀,因以賦之 讀張曲江集作 葡萄歌 西山蘭若試茶歌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 武陵書懷五十韻 牛相公見示新什,謹依本韻次用以抒下情 嘗茶
和令狐相公九日對黃白二菊花見懷 浙西李大夫述夢四十韻,並浙東元相公酬和, 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鎮改月偶書所懷 寄贈小樊
吐綬鳥詞 平蔡州三首 兩如何詩謝裴令公贈別二首 觀八陣圖
元日感懷 和樂天題真娘墓 莫瑤歌 養鷙詞
連州臘日觀莫徭獵西山 早夏郡中書事 步虛詞 和令狐相公晚泛漢江書懷,寄洋州崔侍郎閬州
調瑟詞 望衡山 裴祭酒尚書見示春歸城南青松塢別墅寄王左丞 偶作二首
昏鏡詞 詠古二首有所寄 酬樂天聞新蟬見贈 送春曲三首
觀雲篇 搗衣曲 苦雨行 華山歌
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 寄和東川楊尚書慕巢,兼寄西川繼之二公,近 寄朗州溫右史曹長 和宣武令狐相公郡齋對新竹
楚州開元寺北院枸杞臨井繁茂可觀,群賢賦詩 答樂天所寄詠懷,且釋其枯樹之嘆 送唐舍人出鎮閩中 寄楊虢州與之舊姻
秋日題竇員外崇德里新居 白舍人自杭州寄新詩,有柳色春藏蘇小家之句 春日書懷,寄東洛白二十二楊八二庶子 送裴處士應制舉詩
傷我馬詞 七夕二首 送李友路秀才赴舉 和浙西尚書聞常州楊給事制新樓因寄之作
韓信廟 台城懷古 路傍曲 送寥參謀東游二首
望夫山 柳絮 和兵部鄭侍郎省中四松詩十韻 酬鄭州權舍人見寄二十韻
奉和中書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韻 元和癸巳歲仲秋,詔發江陵偏師問罪蠻,徼後 奉和吏部楊尚書太常李卿二相公策免後即事述 寄毗陵楊給事三首
曹剛 秋夜安國觀聞笙 思黯南墅賞牡丹 赴和州於武昌縣再遇毛仙翁十八兄因成一絕
酬柳柳州家雞之贈 贈元九侍御文石枕以詩獎之 寄湖州韓中丞 田順郎歌
樓上 夢揚州樂妓和詩 省試風光草際浮 渾侍中宅牡丹
唐郎中宅與諸公同飲酒看牡丹 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 酬樂天晚夏閑居欲相訪先以詩見貽 和竇中丞晚入容江作
懷妓 奉和裴侍中將赴漢南留別座上諸公 早秋集賢院即事 寄唐州楊八歸厚
巫山神女廟 和令狐相公謝太原李侍中寄蒲桃 和樂天閑園獨賞八韻,前以蜂鶴拙句寄呈,今 奉和裴令公新成綠野堂即書
三月三日與樂天及河南李尹奉陪裴令公泛洛禊 秋扇詞 別蘇州二首 出鄂州界懷表臣二首
敬酬微公見寄二首 鄂渚留別李二十一表臣大夫 答表臣贈別二首 夜燕福建盧侍郎宅因送之鎮
重送鴻舉師赴江陵謁馬逢侍御 柳花詞三首 金陵五題·江令宅 監祠夕月壇書事
與歌者米嘉榮 望夫石 聽舊宮中樂人穆氏唱歌 李賈二大諫拜命後寄楊八壽州
征還京師見舊番官馮叔達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 贈李司空妓 和樂天春詞
分司東都蒙襄陽李司徒相公書問因以奉寄 聞董評事疾因以書贈 詠庭梅寄人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輓歌二首
澤宮詩 酬楊侍郎憑見寄 武昌老人說笛歌 和西川李尚書漢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
和重題 發蘇州後登武丘寺望海樓 和樂天誚失婢榜者 微之鎮武昌,中路見寄藍橋懷舊之作,凄然繼
和令狐相公郡齋對紫薇花 樂天池館夏景方妍,白蓮初開彩舟空泊,唯邀 和裴相公寄白侍郎求雙鶴 終南秋雪
陝州河亭陪韋五大夫,雪後眺望因以留別,與 城東閑游 贈樂天 酬令狐相公庭前白菊花謝偶書所懷見寄
白舍人曹長寄新詩,有游宴之盛,因以戲酬 送元簡上人適越 西塞山懷古 和李相公平泉潭上喜見初月
和李相公初歸平泉過龍門南嶺遙望山居即事 同留守王僕射各賦春中一物,從一韻至七 秘書崔少監見示墜馬長句,因而和之 哭龐京兆
奉和鄭相公以考功十弟山姜花俯賜篇詠 題淳於髡墓 送王司馬之陝州 漢壽城春望
松滋渡望峽中 寄楊八壽州 和白侍郎送令狐相公鎮太原 酬令狐相公寄賀遷拜之什
酬竇員外郡齋宴客,偶命柘枝因見寄,兼呈張 和僕射牛相公見示長句 令狐相公見示河中楊少尹贈答,兼命繼之 樂天以愚相訪沽酒致歡,因成七言聊以奉答
和樂天齋戒月滿夜對道場偶懷詠 百花行 插田歌 畲田行
送僧方及南謁柳員外 和樂天秋涼閑卧 酬湖州崔郎中見寄 更衣曲
酬牛相公獨飲偶醉寓言見示 海陽十詠·蒙池 武夫詞 崔元受少府自貶所還,遺山姜花,以詩答之
途中早發 翠微寺有感 和河南裴尹侍郎宿齋天平寺詣九龍祠祈雨二十 秋江早發
月夜憶樂天兼寄微之 有獺吟 酬樂天七月一日夜即事見寄 句
句 令狐相公見示贈竹二十韻仍命繼和 和樂天洛城春齊梁體八韻 洛中早春贈樂天
白太守行 樂天寄洛下新詩,兼喜微之欲到,因以抒懷也 冬夜宴河中李相公中堂命箏歌送酒 重至衡陽傷柳儀曹
謫居悼往二首 觀柘枝舞二首 寄陝州姚中丞 奉酬湖州崔郎中見寄五韻
秋晚題湖城驛池上亭 磨鏡篇 登司馬錯古城 謁柱山會禪師
卧病聞常山旋師,策勛宥過,王澤大洽,因寄 善卷壇下作 缺題 晚步揚子游南塘望沙尾
和浙西李大夫晚下北固山,喜徑松成陰,悵然 始至雲安,寄兵部韓侍郎中書白舍人二公,近 海陽十詠·棼絲瀑 海陽十詠·雙溪
海陽十詠·月窟 龍陽縣歌 秋日書懷寄河南王尹 酬留守牛相公宮城早秋寓言見寄
海陽十詠·吏隱亭 海陽十詠·切雲亭 海陽十詠·雲英潭 海陽十詠·玄覽亭
海陽十詠·裴溪 海陽十詠·飛練瀑 歲夜詠懷 春日寄楊八唐州二首
酬馮十七舍人宿衛贈別五韻 送惟良上人 和州送錢侍御自宣州幕拜官便於華州覲省 鶗鴂吟
別友人後得書因以詩贈 度桂嶺歌 順陽歌 蠻子歌
拋球樂詞 華清詞 吳方之見示獨酌小醉首篇,樂天續有酬答,皆 酬樂天齋滿日裴令公置宴席上戲贈
酬樂天偶題酒瓮見寄 酬樂天請裴令公開春加宴 樂天示過敦詩舊宅有感一篇,吟之泫然,追想 和樂天柘枝
客有話汴州新政書事寄令狐相公 和思黯憶南庄見示 酬思黯見示小飲四韻 和僕射牛相公春日閑坐見懷
酬元九侍御贈璧竹鞭長句 寄楊八拾遺 和令狐相公送趙常盈煉師與中貴人同拜岳及天 酬令狐相公贈別
和樂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書 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後寓言戲贈樂天兼見示 和牛相公雨後寓懷見示 和陳許王尚書酬白少傅侍郎長句,因通簡汝洛
和僕射牛相公寓言二首 酬太原狄尚書見寄 酬宣州崔大夫見寄 酬皇甫十少尹暮秋久雨喜晴有懷見示
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 謝竇員外旬休早涼見示詩 南海馬大夫遠示著述,兼酬拙詩,輒著微誠再 和南海馬大夫聞楊侍郎出守郴州因有寄上之作
馬大夫見示浙西王侍御贈答詩因命同作 酬楊司業巨源見寄 酬國子崔博士立之見寄 張郎中籍遠寄長句,開緘之日已及新秋,因舉
浙東元相公書嘆梅雨鬱蒸之候,因寄七言 酬嚴給事賀加五品兼簡同制水部李郎中 裴相公大學士見示答張秘書謝馬詩,並群公屬 夏日寄宣武令狐相公
酬令狐留守巡內至集賢院見寄 和令狐相公言懷寄河中楊少尹 令狐相公自天平移鎮太原以詩申賀 重酬前寄
令狐相公自太原累示新詩,因以酬寄 酬令狐相公使宅別齋初栽桂樹見懷之作 酬令狐相公見寄 郡內書情獻裴侍中留守
酬樂天衫酒見寄 自左馮歸洛下酬樂天兼呈裴令公 秋齋獨坐寄樂天兼呈吳方之大夫 酬樂天見寄
樂天寄重和晚達冬青一篇,因成再答 河南白尹有喜崔賓客歸洛兼見懷長句,因而繼 和楊師皋給事傷小姬英英 和樂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見懷長
郡齋書懷寄江南白尹,兼簡分司崔賓客 題於家公主舊宅 酬樂天見貽賀金紫之什 赴蘇州酬別樂天
福先寺雪中酬別樂天 和樂天耳順吟兼寄敦詩 和樂天鸚鵡 洛中逢白監同話游梁之樂,因寄宣武令狐相公
河南王少尹宅燕張常侍白舍人,兼呈盧郎中李 和樂天送鶴上裴相公別鶴之作 闕下待傳點呈諸同舍 和樂天以鏡換酒
同樂天送河南馮尹學士 同白二十二贈王山人 題集賢閣 和令狐相公初歸京國賦詩言懷
和樂天南園試小樂 答樂天戲贈 同樂天送令狐相公赴東都留守 刑部白侍郎謝病長告,改賓客分司,以詩贈別
和留守令狐相公答白賓客 酬鄆州令狐相公官舍言懷見寄兼呈樂天 吟白樂天哭崔兒二篇,愴然寄贈 洛中寺北樓見賀監草書題詩
聞韓賓擢第歸覲,以詩美之,兼賀韓十五曹長 宣上人遠寄和禮部王侍郎放榜後詩,因而繼和 贈東岳張煉師 衢州徐員外使君遺以縞紵兼竹書箱,因成一篇
唐秀才贈端州紫石硯,以詩答之 覽董評事思歸之什因以詩贈 謝寺雙檜 荊門道懷古
朗州竇員外見示與澧州元郎中郡齋贈答長句二 早春對雪奉寄澧州元郎中 竇朗州見示與澧州元郎中早秋贈答命同作 洛中送楊處厚入關便游蜀
送周使君罷渝州歸郢州別墅 奉送浙西李僕射相公赴鎮 重送浙西李相公頃廉問江南已經七載,後歷滑 送前進士蔡京赴學究科
送春詞 送李尚書鎮滑州 送渾大夫赴豐州 送源中丞充新羅冊立使
謝宣州崔相公賜馬 南中書來 題招隱寺 思歸寄山中友人
有感 途次敷水驛,伏睹華州舅氏昔日行縣題詩處, 送李中丞赴楚州 奉送李戶部侍郎自河南尹再除本官歸闕
送蘄州李郎中赴任 送國子令狐博士赴興元覲省 送李二十九兄員外赴邠寧使幕 送分司陳郎中只召直史館重修三聖實錄
送慧則法師歸上都因呈廣宣上人 送義舟師卻還黔南 送景玄師東歸 送李庚先輩赴選
陽山廟觀賽神 送僧元暠東游 贈日本僧智藏 和李相公以平泉新墅獲方外之名,因為詩以報
廣宣上人寄在蜀與韋令公唱和詩卷,因以令公 送宗密上人歸南山草堂寺,因謁河南尹白侍郎 蘇州白舍人寄新詩,有嘆早白無兒之句,因以 罷郡歸洛途次山陽,留辭郭中丞使君
白舍人見酬拙詩,因以寄謝 蒙恩轉儀曹郎,依前充集賢學士,舉韓潮州自 途次華州,陪錢大夫登城北樓春望,因睹李崔 洛中初冬拜表有懷上京故人
尉遲郎中見示自南遷牽復卻至洛城東舊居之作 洛中酬福建陳判官見贈 和蘇十郎中謝病閑居時,嚴常侍蕭給事同過訪 酬淮南廖參謀秋夕見過之作
題王郎中宣義里新居 酬朗州崔員外與任十四兄侍御,同過鄙人舊居 劉駙馬水亭避暑 述舊賀遷寄陝虢孫常侍
江陵嚴司空見示與成都武相公唱和,因命同作 廟庭偃松詩 贈致仕滕庶子先輩 哭呂衡州,時予方謫居
夔州竇員外使君見示悼妓詩,顧余嘗識之,因 竇夔州見寄寒食日憶故姬小紅吹笙,因和之 酬令狐相公季冬南郊宿齋見寄 貞元中,侍郎舅氏牧華州,時余再忝科第,前
酬令狐相公杏園花下飲有懷見寄 令狐相公見示,題洋州崔侍郎宅雙木瓜花頃接 和令狐相公春早朝回鹽鐵使院中作 和令狐僕射相公題龍回寺
令狐相公頻示新什,早春南望遐想漢中,因抒 和令狐相公詠梔子花 酬令狐相公新蟬見寄 酬樂天閑卧見寄
酬樂天小亭寒夜有懷 將之官留辭裴令公留守 酬喜相遇同州與樂天替代 閑坐憶樂天以詩問酒熟未
秋中暑退贈樂天 到郡未浹日,登西樓見樂天題詩,因即事以寄 秋夕不寐寄樂天 冬日晨興寄樂天
答樂天見憶 罷郡歸洛陽閑居 晚泊牛渚 宿誠禪師山房題贈二首
贈澧州高大夫司馬霞寓 和樂天早寒 曲江春望 同樂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
贈眼醫婆羅門僧 海門潮別浩初師 始聞蟬,有懷白賓客,去歲白有聞蟬見寄詩, 酬樂天感秋涼見寄
秋晚新晴夜月如練有懷樂天 新秋對月寄樂天 酬樂天小台晚坐見憶 早秋雨後寄樂天
秋晚病中樂天以詩見問力疾奉酬 和樂天燒葯不成命酒獨醉 元日樂天見過因舉酒為賀 酬馬大夫以愚獻通草茇葜酒,感通拔二字,因
奉和司空裴相公中書即事通簡舊僚之作 令狐相公俯贈篇章斐然仰謝 酬令狐相公早秋見寄 和令狐相公入潼關
和令狐相公尋白閣老見留小飲因贈 酬令狐相公雪中游玄都見憶 和令狐相公以司空裴相見招南亭看雪四韻 和鄆州令狐相公春晚對花
酬令狐相公春日言懷見寄 途次大梁,雪中奉天平令狐相公書問,兼示新 酬令狐相公秋懷見寄 酬太原令狐相公見寄
酬令狐相公歲暮遠懷見寄 酬令狐相公親仁郭家花下即事見寄 酬令狐相公首夏閑居書懷見寄 將赴蘇州,途出洛陽,留守李相公累申宴餞,
牛相公留守見示,城外新墅有溪竹秋月,親情 牛相公林亭雨後偶成 酬滑州李尚書秋日見寄 八月十五日夜半雲開然後玩月,因書一時之景
秋日書懷寄白賓客 酬樂天初冬早寒見寄 松江送處州奚使君 題報恩寺
罷郡姑蘇北歸渡揚子津 尋汪道士不遇 謝柳子厚寄疊石硯 酬李相公喜歸鄉國自鞏縣夜泛洛水見寄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太和戊申歲大有年,詔賜百僚出城觀秋稼,謹 聚蚊謠 三鄉驛樓伏睹玄宗望女幾山詩,小臣斐然有感
城西行 傷秦姝行 競渡曲 翰林白二十二學士見寄詩一百篇,因以答貺
春有情篇 嘆水別白二十二 酬令狐相公六言見寄 答樂天臨都驛見贈
再贈樂天 送僧仲剬東游兼寄呈靈澈上人 觀棋歌送儇師西遊 將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辭李相公
送鴻舉游江西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輓歌三首 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輓歌三首 故相國燕國公於司空輓歌二首
傷丘中丞 哭王僕射相公 傷韋賓客 再經故元九相公宅池上作
請告東歸發灞橋卻寄諸僚友 初至長安 歲杪將發楚州呈樂天 鶴嘆二首
答白刑部聞新蟬 門下相公榮加冊命,天下同歡忝沐眷私,輒感 病中一二禪客見問,因以謝之 秋江晚泊
步出武陵東亭臨江寓望 秋日送客至潛水驛 湖州崔郎中曹長寄三癖詩,自言癖在詩與琴酒 為郎分司寄上都同舍
登陝州北樓卻憶京師親友 途中早發 送從弟郎中赴浙西 送元上人歸稽亭
贈別君素上人詩 送深法師游南嶽 贈別約師 秋日過鴻舉法師寺院,便送歸江陵
春日退朝 經東都安國觀九仙公主舊院作 邊風行 送工部蕭郎中刑部李郎中並以本官兼中丞分命
送太常蕭博士棄官歸養赴東都 送河南皇甫少尹赴絳州 發華州留別張侍御 奉送家兄歸王屋山隱居二首
送趙中丞自司金郎轉官參山南令狐僕射幕府 送盧處士歸嵩山別業 洛中送崔司業使君扶侍赴唐州 和嚴給事聞唐昌觀玉蕊花下有遊仙二絕
憶樂天 醉答樂天 虎丘寺見元相公二年前題名愴然有詠 和西川李尚書傷孔雀及薛濤之什
同樂天登棲靈寺塔 有所嗟二首 和裴相公傍水閑行 杏園花下酬樂天見贈
吟樂天自問愴然有作 和令狐相公別牡丹 和令狐相公聞思帝鄉有感 酬令狐相公見寄
令狐相公春思見寄 城內花園頗曾遊玩,令公居守亦有素期,適春 奉和裴晉公涼風亭睡覺 答裴令公雪中訝白二十二與諸公不相訪之什
吳方之見示聽江西故吏朱幼恭歌三篇,頗有懷 裴令公見示誚樂天寄奴買馬絕句斐言仰和且戲 酬思黯代書見戲 答張侍御賈喜再登科後,自洛赴上都贈別
赴連州途經洛陽,諸公置酒相送,張員外賈以 碧澗寺見元九侍御和展上人詩,有三生之句因 後梁宣明二帝碑堂下作 題欹器圖
傷桃源薛道士 王思道碑堂下作 傷愚溪三首 傷循州渾尚書
與歌者何戡 與歌童田順郎 燕爾館破,屏風所畫至精,人多嘆賞題之 美溫尚書鎮定興元以詩寄賀
酬瑞州吳大夫夜泊湘川見寄一絕 元和甲午歲詔書盡征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 金陵五題·生公講堂 贈長沙贊頭陀
送霄韻上人游天台 戲贈崔千牛 揚州春夜,李端公益張侍御登段侍御平路密縣 逢王十二學士入翰林,因以詩贈
闕下口號呈柳儀曹 始發鄂渚寄表臣二首 和游房公舊竹亭聞琴絕句 西州李尚書知愚與元武昌有舊,遠示二篇吟之
君山懷古 庭竹 罷和州游建康 九日登高
答柳子厚 館娃宮在舊郡西南硯石山前,瞰姑蘇台傍有采 魏宮詞二首 堤上行三首
洛中送韓七中丞之吳興口號五首 洛中春末送杜錄事赴蘄州 樂天少傅五月長齋,廣延緇徒謝絕文友,坐成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令狐相公見示新栽蕙蘭二草之什,兼命同作 和令狐相公南齋小宴聽阮咸 遙賀白賓客分司初到洛中,戲呈馮尹 白侍郎大尹自河南寄示池北新葺水齋即事招賓
罷郡歸洛陽寄友人 經伏波神祠 和蘇郎中尋豐安里舊居寄主客張郎中 酬浙東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長句
酬淮南牛相公述舊見貽 和僕射牛相公追感韋裴六相登庸,皆四十餘未 和僕射牛相公以離闕庭七年班行親故亡歿,十 答東陽於令寒碧圖詩
麻姑山 自江陵沿流道中 別夔州官吏 魚復江中
贈同年陳長史員外 送周魯儒赴舉詩 送曹璩歸越中舊隱詩 白鷹
送工部張侍郎入蕃弔祭 早秋送台院楊侍御歸朝 送陸侍御歸淮南使府五韻 送令狐相公自僕射出鎮南梁
奉送裴司徒令公自東都留守再命太原 海陽湖別浩初師 許給事見示哭工部劉尚書詩因命同作 南海馬大夫見惠著述三通勒成四帙,上自邃古
和楊侍郎初至郴州紀事書情題郡齋八韻 和東川王相公新漲驛池八韻 酬楊八庶子喜韓吳興與余同遷見贈 和牛相公題姑蘇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蘇州
和浙西李大夫伊川卜居 酬樂天醉後狂吟十韻 令狐僕射與余投分素深,縱山川阻修然音問相 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廟釋奠作
題壽安甘棠館二首 古詞二首 寓興二首 經檀道濟故壘
傷段右丞 傷獨孤舍人 再傷龐尹 詠紅柿子
呂八見寄郡內書懷因而戲和 和武中丞秋日寄懷簡諸僚故 和令狐相公春日尋花有懷白侍郎閣老 淮陰行五首
洛濱病卧,戶部李侍郎見惠葯物,謔以文星之 故洛城古牆 梁國祠 楊柳枝
夜聞商人船中箏 聞道士彈思歸引 喜康將軍見訪 贈劉景擢第
赴連山途次德宗山陵寄張員外 楊柳枝 陪崔大尚書及諸閣老宴杏園 酬元九院長自江陵見寄
酬楊侍郎憑見寄 酬馬大夫登洭口戍見寄 答楊八敬之絕句 重寄表臣二首
重寄絕句 酬楊八副使將赴湖南途中見寄一絕 遙和韓睦州元相公二君子 吳興敬郎中見惠斑竹杖兼示一絕聊以謝之
奉和裴令公夜宴 答前篇 答後篇 重答柳柳州
登清暉樓 酬僕射牛相公,晉國池上別後至甘棠館,忽夢 和滑州李尚書上巳憶江南禊事 樂天是月長齋鄙夫此時愁卧里閭非遠雲霧難披

本文來自: 八斗詩詞大庫 poem.8dou.net) 詳文參考:http://poem.8dou.net/html/poemt/64.shtml

⑤ 牡丹花合適宜昌種植嗎

牡丹花適應性很強,在宜昌的氣候條件下,牡丹花種植是比較合適的,只要精心管理,他的生長發育是非常好的

⑥ 古詩中「牡丹

1.《詠牡丹》
一自胡塵入漢關,
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鍾客,
獨立東風看牡丹。
2.《詠牡丹》
棗花至小能成實,
桑葉雖柔解吐絲。
堪笑牡丹如斗大,
不成一事又空枝。
3.《賞牡丹》
庭前芍葯妖無格,
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4.《惜牡丹花二首》
翰林院北廳花下作惆悵階前紅牡丹,
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
夜惜衰紅把火看。
新昌竇給事宅南亭花下作寂寞萎紅低向雨,
離披破艷散隨風。
晴明落地猶惆悵,
何況飄零泥土中。
5.《牡丹芳》
牡丹芳,
牡丹芳,
黃金蕊綻紅玉房。
千片赤英霞爛爛,
百枝絳點燈煌煌。
照地初開錦綉段,
當風不結蘭麝囊。
仙人琪樹白無色,
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輕盈泛紫艷,
朝陽照耀生紅光。
紅紫二色間深淺,
向背萬態隨低昂。
映葉多情隱羞面,
卧叢無力含醉妝。
低嬌笑容疑掩口,
凝思怨人如斷腸。
濃姿貴彩信奇絕,
雜卉亂花無比方。
石竹金錢何細碎,
芙蓉芍葯苦尋常。
遂使王公與卿士,
游花冠蓋日相望。
庳車軟輿貴公主,
香衫細馬豪家郎。
衛公宅靜閉東院,
西明寺深開北廊。
戲蝶雙舞看人久,
殘鶯一聲春日長。
共愁日照芳難駐,
仍張帷幕垂陰涼。
花開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還文勝質,
人心重華不重實。
重華直至牡丹芳,
其來有漸非今日。
元和天子憂農桑,
恤下動天天降祥。
去歲嘉禾生九穗,
田中寂寞無人至。
今年瑞麥分兩岐,
君心獨喜無人知。
無人知,
可嘆息。
我願暫求造化力,
減卻牡丹妖艷色。
少回卿士愛花心,
同似吾君憂稼穡。
6.《牡丹》
何人不愛牡丹花,
占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
千嬌萬態破朝霞。
7.《牡丹花》
似共東風別有因,
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
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葯與君為近侍,
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後,
辜負穠華過此身。
8.《牡丹》
牡丹一朵值千金,
將謂從來色最深。
今日滿欄開似雪,
一生辜負看花心。
9.《牡丹》
去春零落暮春時,
淚濕紅箋怨別離。
常恐便同巫峽散,
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
不語還應彼此知。
只欲欄邊安枕席,
夜深閑共說相思。
10.《牡丹》

紫蕊叢開未到家,
卻教遊客賞繁華。
始知年少求名處,
滿眼空中別有花。

⑦ 劉禹錫寫的古詩有哪些

  •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孔子雲:何陋之有?

  •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 《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 《雜曲歌辭·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輕淺見瓊沙。

    無端陌上狂風急,驚起鴛鴦出浪花。

    汴水東流虎眼文,清淮曉色鴨頭春。

    君看渡口淘沙處,渡卻人間多少人。

    鸚鵡洲頭浪颭沙,青樓春望日將斜。

    銜泥燕子爭歸舍,獨自狂夫不憶家。

    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匹晚霞。

    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

    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捲起沙堆似雪堆。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後波生。

    令人忽憶瀟湘渚,回唱迎神三兩聲。

  • 《秋風引》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⑧ 適合家裡掛描寫牡丹的詩詞

賞牡丹(唐·王建)
此花名價別,開艷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紅燒躑躅枯。
軟光籠細脈,妖色暖鮮膚。
滿蕊攢黃粉,含稜縷絳蘇。
好和熏御服,堪畫入宮圖。
晚態愁新婦,殘妝望病夫。
教人知個數,留客賞斯須。
一夜輕風起,千金買亦無。

牡丹(唐·韓琮)
桃時杏日不爭濃,葉帳陰成始放紅。
曉艷遠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風。
名移蘭杜千年後,貴擅笙歌百醉中。
如夢如仙忽零落,暮霞何處綠屏空。
赴東都別牡丹(唐·令孤楚)
十年不見小庭花,紫萼臨開又別家。
上馬出門回首望,何時更得到京華。
牡丹種曲(唐·李賀)
蓮枝未長秦蘅老,走馬馱金斷春草。
水灌香泥郤月盆,一夜綠房迎白曉。
美人醉語園中煙,晚華已散蝶又闌。
梁王老去羅衣在,拂袖風吹蜀國弦。
歸霞帔拖蜀帳昏,嫣紅落粉罷承恩。
檀郎謝女眠何處,樓台月明燕夜語。
牡丹芳 (唐·白居易)
牡丹芳, 牡丹芳,黃金蕊綻紅玉房。千片赤英霞爛爛,百枝絳點燈煌煌。
照地初開錦綉段,當風不結蘭麝囊。仙人琪樹白無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輕盈泛紫艷,朝陽照耀生紅光。紅紫十色間深淺,向背萬態隨低昂。
映葉多情隱羞面,臣叢無力含醉妝。低嬌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斷腸。
穠姿貴彩信奇絕,雜卉亂花無比方。石竹金錢何細碎,芙蓉芍葯苦尋常。
遂使王公與卿士,游花冠蓋日相望。庳車軟輿貴公主,香衫細馬豪家郎。
衛公宅靜閉東院,西明寺深開北廊。戲蝶雙舞看人久,殘鶯一聲春日長。
共悉日照芳難駐,仍張帷幕垂陰涼。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還文勝質,人心重華不重實。重華直至牡丹芳,其來有漸非今日。
元和天子憂農桑,恤下動天天降祥。去年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無人至。
今年瑞麥分兩岐,君心獨喜無人知。無人知, 可嘆息。
少我願暫求造化力,減卻牡丹妖艷色。少 卿干愛花心,同似事君憂稼穡。
題牡丹
五代·捧劍仆
一種芳菲出後庭,卻輸桃李得佳名。
誰能為何無人說,從此移根近太清。
清平樂  唐 李白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椅欄桿。
牡丹
五代·皮日休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
競誇天下無雙艷,獨立人間第一香。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悵階前紅牡丹, 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 夜惜衰紅把火看。
  寂寞萎紅低向雨, 離披破艷散隨風。
  晴明落地猶惆悵, 何況飄零泥土中。
牡丹
五代·孫魴
意態天生異,轉看看轉新。
百花休放艷,三月始為春。
蝶死難離檻,鶯狂不避人。
其如豪貴地,清醒復何因。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寂寞菱紅低向南,離披破艷散隨風。
  晴明落地猶惆悵,何況飄零泥土中。
題南平後園牡丹
五代·齊已
暖披煙艷照西園,翠幄朱欄護列仙。
玉賬笙歌留盡日,瑤台伴侶待歸天。
香多覺受風光剩,紅重知含雨露偏。
上客分明記開處,明年開更勝今年。
  賞牡丹一首 唐 劉禹錫
  庭前芍葯妖無格, 池上芙蕖凈少情。
  惟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牡丹
五代·孫魴
意態天生異,轉看看轉新。
百花休放艷,三月始為春。
蝶死難離檻,鶯狂不避人。
其如豪貴地,清醒復何因。
紅牡丹  唐 王維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牡丹
五代·唐彥謙
真宰多情巧思新,因將能事送殘春。
為雲為雨徒虛話,傾國傾城不在人。
開日綺霞應失色,落時青帝合傷神。
帝娥婺女曾相送,留下鵶黃作蕊塵。
白牡丹  唐  韋庄   
  閨中莫妒新妝婦, 陌上須慚傅粉郎。
  昨夜月明渾似水, 入門唯覺一庭香。
看天王院牡丹
五代·王貞白
前年帝里探春時,寺寺名花我盡知。
今日長安已灰燼,忍隨南國對芳枝。
牡丹石詩 唐 李正封
國色朝酣酒
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
明月問歸期
看牡丹
五代·殷益
擁毳對芳叢,由來趣不同。
鬢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
艷色隨朝露,馨香逐晚風。
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
牡  丹  唐 徐凝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牡丹
五代·裴悅
數朵欲傾城,安同桃李榮。
未嘗貧處見,不似地中生。
此物疑無價,當春獨有名。
游蜂與蝴蝶,來往自多情。
吉祥寺花將落而陳述古期不至
             宋蘇軾
  今歲東風巧剪裁, 含情只待使君來。
  對花無語花應恨, 直恐明年花不開。
題牡丹
五代·盧士衡
萬葉紅綃翦盡春,丹青任寫不如真。
風光九十無多日,維惜尊前折贈人。
牡丹吟 宋 邵雍  
  牡丹花品冠群芳,況是期間更有王。
  四色變而成百色,百般顏色百般香。
再看光福寺牡丹
五代·劉兼
去年曾看牡丹花,蛺蝶迎人傍彩霞。
今日再游光福寺,春風吹我入仙家。
當筵芬馥歌唇動,倚檻妖羞醉眼斜。
來歲未朝金闕去,依前和露載歸衙。
胡武平遺牡丹一盤
          宋 梅堯臣
疇昔居洛陽,看盡名園花。

⑨ 明朝詠牡丹詩詞

《牡丹百詠(錄三十二首)》
年代: 明 作者: 張淮
綠雲堆里露精神,依約如羞認未真。
開落後天皆有數,品題先漢卻無人。
金鈴送響多驚鳥,翠幄圍嬌不受塵。
何處托根偏得地,年年獨讓魏家春。

《山中見牡丹》
年代: 明 作者: 李禎
不嫌惡雨並乖風,且共山花作伴紅。
縱在五侯池館里,可能春去不成空。

《奉和諸社長小園看牡丹枉贈之作(二首)》
年代: 明 作者: 馬湘蘭
露滋綉萼弄輕寒,把酒同君帶笑看。
憶昔漢宮人去遠,阿誰今倚玉闌干。

《懷舍中牡丹》
年代: 明 作者: 蔡羽
輕薄東風燕子斜,長安有客未還家。
燒燈不是春山夜,對月虛懷舊館花。
卧處小屏霞寂寞,夢中芳草蝶喧嘩。
天涯物候關情極,乘興思浮碧海搓。

《賦素軒沭公家牡丹一首和楊彥謐韻》
年代: 明 作者: 郭登
淺紅深碧畫難分,左紫姚黃未足雲。
五色應將靈葯染,三生曾用妙香熏。
枝頭直訝妝成錦,夢里還疑化作雲。
不與群芳競開落,任教蜂蝶自紛紛。

《牡丹》
年代: 明 作者: 魯山泰公
十年不見此花開,寶地芬芳我獨來。
坐賞東風詩未就,鍾聲催上說經台。

《昌公房看牡丹歌》
年代: 明 作者: 陸師道
嘗聞樂府牡丹芳春來,一城人若狂。
我今日日被花惱,毋乃花淫如洛陽。
吳中三月花如綺,百品千名斗奇靡。
名園往往平泉莊,禪宮處處西明寺。
我今曳杖登武丘,昌公精舍花枝柔。
動如迎笑靜若醉,頰白腮紅名玉樓。
此花初移得春淺,六寸圓開天女面。
對花一飲三百杯,醉里題詩寫花片。
沈家白花涅不緇,三花相亞玉交枝。
何郎膩粉拭香汗,虢國新妝淡掃眉。
主人開筵浮大白,為花傳神贈賓客。
輕綃颯颯欲飄香,琪樹盈盈轉生色。
酣酒為言興未已,邀看石佛千頭紫。
衣色相鮮綉佛前,天芬似入祇林里。
初來一朵如傾杯,坐久數花相次開。
花神好客向客笑,不用臨風羯鼓催。
三日看花花轉靚,未似潘園稱最盛。
中庭一樹丈五高,碧瓦雕檐錦叢映。
西齋亦是玉樓春,數之二百花色勻。
壽安紅與細葉紫,更有異種誇東鄰。
越羅蜀錦看不足,艷裹明籹貯金屋。
身如游蜂繞花戲,月明還向花房宿。
也知天意自憐人,但令到處花枝新。
況逢晴景與佳侶,狂吟爛醉今經旬。
人生歡樂能幾許,百病千愁更風雨。
安得年年似此游,作歌且紀千花譜。

《同院僚觀閣中牡丹作》
年代: 明 作者: 唐順之
西掖衡連翡翠城,籠煙裊霧百花明。
祇謂紫薇方吐萼,忽言紅葯已敷英。
紅葯葳蕤艷盛陽,萬年春色在文昌。
寧同鄴下芙蓉苑,詎比雒陽桃李場。
裁成異瓣千般錦,纈就同心一樣黃。
金閤披時渾是畫,綺樓凝處並疑妝。
濯枝故向鳳池上,裛露偏依仙掌傍。
仙掌嶙峋對鳳池,詞郎侍直鷺鴛齊。
玲瓏玉佩花間映,飄曳羅衫葉下迷。
花間葉下情無極,含笑含嬌似相識。
羞將雞舌斗馨香,欲取鸃冠並顏色。
翠幕分看態轉新,朱欄斜倚不勝春。
未采孤根助靈液,聊持芳蕊贈佳人。

《和陳夫人紅牡丹詩次韻》
年代: 明 作者: 汪宗孝
深葉繁枝芘苑牆,朱顏贏得配花王。
風回盼盼筵間態,日映楊妃醉後妝。
嬌艷由來稱覆錦,穠華應許傍沉香。
也知春晝饒清賞,燒燭相看更斷腸。

《牡丹》
年代: 明 作者: 吳寬
嫣然國色眼中來,紅玉分明簇一堆。
最愛倚闌如欲語,緣知舉酒特先開。
洛中舊譜頭須接,吳下新居手自栽。
若向花間求匹配,揚州瓊樹是仙材。

《賞牡丹呈席上諸友》
年代: 明 作者: 先竹深府
國色天香映畫堂,荼蘼芍葯避芬芳。
日熏絳幄春酣酒,露洗金盤曉試妝。
三月繁華傾洛下,千年紅艷怨沉香。
看花判泥花神醉,莫惹春愁點鬢霜。

《吳瑞卿染墨牡丹》
年代: 明 作者: 沈周
雨晴風晴日杲杲,趁此看花花更好。
澆紅要盡三百觴,請客不須辭量小。
野僧栽花要客到,急掃風軒破清曉。
知渠色相本來空,未必真成被花惱。
吳生又與花傳神,紙上生涯春不老。
青春展卷無時無,姚家魏家何足道。

《牡丹圖扇面》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倚檻嬌無力,臨風香自生。
舊時姚魏種,高壓洛陽城。

《題折枝牡丹圖》
年代: 明 作者: 劉崧
華清野塵未曾來,孔雀屏深扇影開。
九奏樂停春日午,綠衣初進紫霞杯。

《題趙昌所畫御屏牡丹》
年代: 明 作者: 浦源
綠蕪春雨洛陽城,不見名花國已傾。
影落畫屏何處物,斷金殘粉故宮情。

⑩ 牡丹 詩詞 劉禹錫

  • 賞牡丹來

  • 作者:劉禹錫自

  •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 白話譯文

  • 庭院中的芍葯花艷麗雖艷麗,但格調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凈倒是明凈,卻缺少熱情。
    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國色,是最美的花,當它開花的時候,其盛況轟動了整個京城。

熱點內容
木劍蘭花語 發布:2025-07-28 03:10:59 瀏覽:130
花卉怎樣栽植 發布:2025-07-28 02:52:36 瀏覽:659
情緣花卉 發布:2025-07-28 02:52:34 瀏覽:647
荷花禪意對聯 發布:2025-07-28 02:16:30 瀏覽:798
插花藝術品 發布:2025-07-28 02:16:22 瀏覽:546
屋前荷花開 發布:2025-07-28 02:15:49 瀏覽:491
三亞海棠灣萬達影城 發布:2025-07-28 02:06:37 瀏覽:24
酒店大廳綠植圖片 發布:2025-07-28 02:05:49 瀏覽:335
情人節蠟燭浪漫圖片 發布:2025-07-28 02:04:15 瀏覽:232
膠槍做盆景 發布:2025-07-28 02:02:57 瀏覽: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