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江污水

牡丹江污水

發布時間: 2021-02-17 18:27:54

Ⅰ 綏芬河中環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綏芬河中環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地址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綏芬河市長江迴路69號城市污水答處理設施的投資、建設、運營、管理,提供污水處理服務並收取污水處理服務費,給排水工程設施的咨詢、設計、施工,水處理的科研、開發、利用及其他水處理相關業務。經營狀態:存續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外商投資企業法人獨資)成立日期:2009-08-27法定代表人:宋康年法人對外投資營業期限:2009-08-27-2039-08-26注冊資本:1928萬人民幣發照日期:2014-08-25登記機關:綏芬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法定代表人:袁捷
成立時間:2009-08-27
注冊資本:1928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23108110002651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外商投資企業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綏芬河市長江路69號

Ⅱ 牡丹江醫院污水消毒劑用二氧化氯AB劑可以嗎

牡丹江醫院污水消毒劑用二氧化氯AB劑效果好成本低而且還很安全,

二氧化氯是一專種廣譜、高 效的殺菌劑,屬實驗和應用證實,它對細 菌、芽孢、病毒、藻類均有良好的殺菌效果。它的消毒經理源於二氧化氯的強氧化性,其氧化能力是氯的2.6倍,次氯酸鈉的2.0倍,它是高 效的殺菌劑。0.1ppm下即可殺滅所有細 菌繁殖體、肝炎病毒、噬菌體和細 菌芽孢。

Ⅲ 牡丹江市突發性水體環境污染事件基本情況

牡丹江市突發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預案

--------------------------------------------------------------------------------

第1章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了有效預防牡丹江市境內水體污染事件的發生,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水體污染事件的危害,最大限度地保護水生態環境不受污染,減少國家和人民群眾的財產損失,減小由突發水體污染事件造成的社會影響,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特製定本預案。
1.2工作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原則。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工作的出發點,依靠各級領導、專家,廣泛組織和動員人民群眾參與,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從容應對突發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最大限度地減少水體環境污染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對人身體健康的損害。
(2)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強化預防措施,盡可能的減少、降低和避免水體環境污染事件的發生。對發生的水體環境污染事件,要最大限度地減少危害或力爭消除。做到污染事件前有預防,污染事件中有應急處置,污染事件後有總結經驗教訓,並提出安全建議。
(3)堅持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管理的原則。牡丹江市境內突發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由市環保局負責,統一協調公安、衛生、水利、建設、農業等部門。必要時,由市政府直接領導、組織、協調應急處置工作。根據水體環境污染事件的類別及危害程度,實施不同級別應急預案,啟動相應的突發事件應急指揮系統。
(4)堅持整合資源,信息共享的原則。各所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對本轄區發生的水體環境污染事件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強化人員、裝備、資金儲備,提高反應能力;建立各級、各地區環境保護部門間信息交換網路,保證信息傳遞快速、通暢,並保持與公安、衛生、水利、建設、農業等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分工協作。
(5)堅持依靠科學、反映及時、措施果斷的原則。加強對水體環境污染的科學防治研究,採用先進的預測、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提高預防和應對水體環境污染事件科學技術水平,及時、果斷地處置突發水體環境污染事件。
(6)堅持團結協作、公眾參與的原則。保持與公安、衛生、水利、建設、農業等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發揚良好的分工協作精神。加大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救援知識宣傳和普及力度,提高公眾自我防護意識及參與意識。
1.3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黑龍江省環境保護條例》、《黑龍江省工業污染防治條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報告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的暫行辦法》、《關於切實加強重大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事故和突發事件報告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規,制定本預案。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於牡丹江境內和涉及的跨市界、省界的各種水體功能的江、河、湖、庫等地表水體及地下水體發生的突發污染事件。
1.5事件分級
根據水體環境污染事件的類別及危害程度,水體環境污染事件劃分為一般水體環境污染事件、重大水體環境污染事件和特大水體環境污染事件。
1.5.1一般水體環境污染事件
(1)造成人員重傷5人以下(含5人)。
(2)區域水環境中出現動植物中毒或致死現象。
(3)區域環境生態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
1.5.2重大水體環境污染事件
(1)造成人員死亡5人以下或重傷5人以上、10人以下。
(2)區域水環境一定面積動植物中毒或致死。
(3)區域生態功能部分喪失或瀕危物種生態環境嚴重破壞。
1.5.3特大水體環境污染事件
(1)造成人員死亡5人以上或重傷10人以上。
(2)區域水環境發生大面積動植物中毒或致死。
(3)區域生態功能完全喪失或瀕危物種生態環境完全破壞。
(4)造成當地經濟、社會的正常活動受到嚴重影響。
第2章組織機構與職責
2.1領導機構與職責
發生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時,成立牡丹江市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置指揮部(以下簡稱應急指揮部),作為全市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置的領導、決策機構,人員組成如下:
總指揮:市政府主管副市長
副指揮:市環保局局長、市水務局局長
成員:市公安局、市衛生局、市建設局、市財政局、市經委、市民政局、市委宣傳部及相關部門負責人。
主要職責:負責全市水體環境污染事件的領導和協調指導工作;負責指導應急監測和監督,組織應急支援;負責及時向市政府、省政府和國家有關部門匯報事件情況;負責審查關於水體環境污染事件及應急情況的通報或通告。
應急指揮部下設辦公室,作為應急指揮部的執行機構,設在市環保局,主任由市環保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要職責:負責開展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置人員的培訓,制定應急處置演練計劃及組織演練,檢查、落實應急器材和裝備;負責了解掌握本地方水體環境污染源規模及分布情況,以及有關情況,建立安全預警系統和應急資料庫,開發研製應急管理系統;負責接收上級部門水體環境污染應急處置命令、指示及水體環境污染事件的有關通報,接收下級環保部門、事件責任單位和社會各界的水體環境污染事件報告;負責綜合協調各有關應急單位的行動,傳達應急指揮部的指令,通報有關單位應急工作情況,指導下級部門應急處置工作;負責記錄應急處置過程,評估應急行動結果,編制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總結報告,提出改進應急預案建議;負責組織應急處置工作的各種保障。
2.2工作組職責
2.2.1現場處置小組
現場處置小組是突發水體環境污染事件現場應急指揮和處置機構。主要職責:負責事發現場的救援和應急監測的指揮與協調工作;經應急指揮部授權,代行應急指揮部的部分職責。
2.1.2應急處置專家咨詢組
應急處置專家咨詢組由市直相關管理部門專業管理人員、直屬及有關單位污染治理、環境監測、公共衛生、醫療、水利、農業、漁業、城建、公安等行業專家組成。主要職責:負責指導應急預案的編制、修改和完善;掌握本地區水體環境污染源的產生、種類及地區分布情況,了解國內外有關技術信息、進展情況和形勢動態,提出相應的對策和意見;負責對突發水體環境污染事件的危害范圍、發展趨勢做出科學估計,為應急指揮部的決策和指揮提供科學依據;參與污染程度、危害范圍、事件等級的判定,對污染區域的隔離與解禁、人員撤離與返回等重大防護措施的決策提供技術依據;負責指導各應急分隊進行應急處置;負責應急工作結果以及事件的中長期影響的評估分析工作。
2.3應急處置的輔助機構與職責
2.3.1物資保障機構。由市財政局和經委組成,負責保證必要的經費支持,確保突發事件處理與處置所需的裝備、器材等物資經費,並做好經費使用情況監督檢查工作。組織應急物資的生產、儲備和調度,保證供應,維護市場秩序,保證物價穩定。
2.3.2交通運輸保障機構。由市公安局和市交通局組成,負責應急處理與處置過程中交通和運輸的管理,控制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出危險區域;負責保護人員和財產安全,對人員撤離區域進行治安巡邏,保證事件可能危及區域內的人員疏散撤離,確認人員傷亡情況;協助環保部門做好污染調查,落實各項強制隔離措施;優先安排應急物資和人員疏散的運送,做好污染區域的交通管理工作。
2.3.3工程搶險機構。由市、縣各級環保部門及所屬的相關監察、監測、科研等技術單位組成,負責在現有的檢驗、鑒定、監測、污染治理等技術力量和裝備的基礎上,增強污染檢驗、鑒定、監測設備的配備,特別要配備水質快速應急監測設備,增加應急處置、快速機動和自身防護裝備、物資的儲備,不斷提高應急監測、動態監控和消除污染的能力,保證在發生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時能有效防止進一步污染和擴散。
2.3.4醫療救護與防疫機構。由市衛生和防疫部門組成,負責組織醫務人員和搶救受傷人員,指導現場救護工作及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工作;負責貯備重點急救葯物。
2.4應急處置後的重建或恢復機構與職責
2.4.1善後處置機構。由市環保部門各技術部門組成,負責協同有關部門處理污染物收集、清理與處理,或由市環保局指定的專門處置單位處置;向應急指揮部提出人員安置、補償、災後重建等處理建議,報市政府,由市政府責成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處理。
2.4.2社會救助機構。由市民政局負責,做好國內團體和個人捐助、應急處置的經費、物資管理使用和救濟物資發放等工作。
2.4.3保險機構。由應急指揮部和保險機構組成,應急指揮部提出建議,報市政府,由市政府責成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協調處理。
第3章預防預警機制
3.1建立預防預警信息監測與報告體系
(1)全面掌握重要水體水質狀況。各縣(市)環保部門應對本轄區內重要江、河、湖、庫等地表水和縣(市)集中飲用水源地、重點地下水源地水質進行定期常規監測。根據地表水水質功能區劃和飲用水源地水質要求,確定常規監測斷面的布設、監測項目與監測頻次,報告監測數據結果,按照國家和省、市環境監測和數據傳輸、報送的技術規范執行。牡丹江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是全市各類水體水質監測的技術中心、數據中心,負責對水體水質監測數據和結果進行匯總、分析、評價,並定期將水質監測情況按規定報送市環保局。發現水質異常情況,應立即向市環保局報告,並初步分析問題發生的可能原因。
(2)全面掌握污染源排放情況。各縣(市)環保部門應對本轄區內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企業和單位污水排放情況進行調查,對污水排放口進行定期監測。根據企業和單位的污染物排放特徵,掌握企業和單位常規污染物的特徵及排放情況。對排污企業和單位的廢水處理設施運行情況和污染物排放情況進行經常性檢查和監督管理,實行排污許可證制度,監控排污企業和單位廢水污染物排放濃度和排放總量。
(3)建立暢通的資料庫。要在所屬環境監測站和信息中心建立市和各縣(市、區)重要水體水質狀況監測數據信息庫,建立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企業和單位污染物排放情況的數據信息庫,並建立管理檔案。
(4)各縣(市)環保部門應會同交通部門對本轄區內經過或穿越重要水體的公路、城市道路、橋梁進行調查,對事件易發路段、敏感路段進行登記建檔,對經過這些路段的化學物質運輸實行申報審批制度。
3.2預防預警行動
(1)根據可能向水體排放的污染物的種類和特性,配齊相應的監測儀器、設施和分析監測試劑及數據分析系統,明確和研究相應的水質監測方法,加強水體污染的環境監測。
(2)市環保部門應對國內環境信息、污染和災害預警信息、常規環境監測數據綜合分析,進行污染風險分析與分級和污染環境風險評估,研究污染處置的實用技術。
(3)市環保部門應組織專家對轄區內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企業和單位的廢水處理工藝技術和處理設施進行技術論證和評價,在建設、運行階段定期對處理設施進行事故風險評估,提出杜絕廢水排放的措施和應急處理措施,並進行驗收和日常運行的監督檢查、管理,確保各項機制正常啟動和有效運行。
(4)建立信息交流網路平台。與各有關單位的應急處置的管理系統保持信息及時快速傳遞。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宣傳普及突發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置防護知識,實現水體環境污染24小時有效的報警系統。
3.3建立預防預警支持系統
建立全市和各縣(市、區)的水體環境污染預警支持系統,主要包括快速預警監控系統、技術支持系統、預警服務系統、暢通有效的預警報警系統。市和各縣(市)環保局均應設立水體環境污染事件報警電話,保持每天24小時暢通。市環保局水體環境污染事件報警電話是:12369。
第4章應急響應
4.1分級響應程序
水體環境污染事件發生後,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接到報告後,立即報告應急指揮部,並傳達應急指揮部的命令,按應急處置程序通知應急現場處置小組、應急處置專家咨詢組,攜帶儀器、設備趕赴事件發生現場,調查、核實、監測分析,對事件的類型、級別、性質做出恰當的認定,提出控制措施。跨行政區域的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情況復雜且有爭議的水體環境污染事件、認為需要上級處置的水體環境污染事件,報請由上一級應急處置機構處置。緊急情況下,上級應急處置機構可指定下級應急處置機構緊急處置。
4.2信息共享和處理
應急處置過程中的各種常規信息、現場信息、監測數據及結果、專家分析評估意見、控制處置措施及意見、污染控制效果及結果等各種信息經現場指揮部審查後,由專門信息報送組以電話、傳真等手段以快報方式及時報告應急指揮部。應急指揮部設立信息分析組進行信息分析、綜合,歸納整理後,形成文字材料,報應急指揮部領導。應急指揮部及時將有關信息報告市政府,通報相關部門,實現信息共享。應急指揮部的總體工作部署、處理安排意見和指令,由專門工作組人員迅速以電話、傳真等方式向現場指揮部傳達。
4.3基本響應程序
4.3.1應急響應程序
(1)值班人員接到地方環保部門、企業、事業單位或個人水體環境污染應急報告後,記錄水體環境污染事件的有關情況(包括事發時間、地點,污染區域及影響、損失的初步情況,可能的污染原因等)。同時,立即向應急指揮部或指揮部辦公室的領導報告。
(2)責成事發地縣(市)環保部門在2小時內組織有關專家、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及裝備,進入事件現場實施調查、評估,初步判斷事件等級。應急指揮部根據報告的有關情況,調派專家到達現場做進一步評估,確屬水體環境污染事件,上報市應急委,啟動本預案。
(3)應急指揮部實施指揮,緊急調集和徵集相關人員、物質、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備、裝備、組織相關部門協助環保部門做好應急處置工作,指揮監測中心站進行應急監測,組織各有關方面的力量進行應急支援,做好正確的輿論導向工作。
(4)水體環境污染事件發生地的縣(市)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在應急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啟動當地水體環境污染應急處置預案,成立由相關部門參加的事件救援現場指揮部,落實有關控制措施。
(5)市環保局在實施應急工作的同時,要及時將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情況、採取的處置措施及效果上報上級環保部門。
4.3.2擴大應急
在事件難以控制或有擴大和發展的趨勢時,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置工作中的外援力量要統一聽從應急指揮部的指揮,配合有關部門、人員做好密切協同的應急處置工作。
4.4指揮協調程序
應急指揮部按照相應的職責和許可權進行工作,實施指揮;制訂決策機制、報告、請示等規章制度並嚴格執行;設立信息分析、專家咨詢、損失評估等相應專門工作小組。環保和各相關部門的各專業應急機構、應急中心、現場指揮部按各自的職責進行應急工作,服從統一指揮和調度。現場指揮以屬地化為主。
4.5新聞發布
慎重做好水體環境污染事件的新聞報道、宣傳和公眾溝通工作,統一報道口徑和報道意見,正確引導輿論,避免產生混亂和誤解。在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應急指揮部制定新聞發布的原則、內容、規范性格式,審查發布時機、方式、途徑等。新聞發布前,報市委宣傳部審定。
4.6應急處置結束
應急處置結束條件:(1)水體環境污染事件得到控制,事件條件已經消除;(2)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和事發水體及下游水體污染物指標已降到規定限值之內;(3)事件造成的危害已被徹底消除,且無繼續發生可能;事件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工作的必要;(4)已採取並繼續採取一切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水體環境污染危害,並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長期後果趨於合理且盡量降到最低的水平。
第5章後期處置
5.1善後處置
污染物收集、清理與處理由環保部門的技術單位和專業人員處置,或由環保部門指定的專門處置單位處置;人員安置、補償、災後重建等工作由應急指揮部根據所受的污染程度提出合理建議,報市政府,由市政府責有關部門協調處理。
5.2社會救助
對社會、國外機構和個人所捐贈的救助資金要妥善管理,設立專門的資金帳戶,專款專用,由應急指揮部根據需要提出使用建議,報市政府,由市政府決定。
5.3保險
各保險公司要深入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第一線,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最大限度地進行理賠,應急指揮部如有異議,可提出建議,報市政府,由市政府責成有關部門協調處理。
5.4調查報告和經驗教訓總結及改進意見
應急指揮部應在應急工作結束一周內對應急過程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結果,組織撰寫應急總結報告和突發事件調查報告。15日內上報市政府,同時由市環保局上報國家環保總局、省環保局。
(1)應急評價依據。依據應急過程記錄、現場處置組及各應急機構的總結報告、其他應急情況、應急的實際效果及產生的社會影響、公眾的反映等方面進行評價。
(2)突發事件調查報告。主要包括:突發事件起止時間及地點;參與處置人員構成情況;突發事件情況及起因、事件等級和開展的應急工作,採取的應急措施及處置效果,應急工作總體完成情況;應急措施是否得當,是否符合保護公眾、保護環境的要求;出動應急隊伍的規模、儀器裝備的使用、應急程度與速度是否與任務相適應;應急處置中對利益與代價、風險、困難關系的處理是否科學合理;發布的公告及公眾信息的內容是否真實、得當,對公眾心理產生的影響及其他情況和結論。
(3)應急經驗教訓總結及改進建議。根據突發事件情況,對事發地繼續實施必要的環境跟蹤監測與監督的措施和安排;根據本次應急實戰經驗,修訂應急預案;指導各應急機構補充、更新裝備,提出進一步加強人員培訓的意見;避免類似污染事件再次發生的防範措施。
第6章應急保障
6.1通信與信息保障
全市各級環保部門要在機關或信息中心建立和完善環境污染應急通訊、信息傳輸、應急指揮系統,建立環境應急處置聯動系統和環境安全科學預警系統,建立系統維護和信息採集制度,確保應急預案啟動時應急指揮部和有關部門及現場處置工作組間的聯絡、信息暢通。
6.2現場救援和工程搶險保障
全市各級環保部門及所屬和相關監察、監測、科研等技術單位,要在現有檢驗、鑒定、監測、污染治理等技術力量和裝備的基礎上,增加和加強污染檢驗、鑒定、監測設備的配備,特別要配備水質快速應急監測設備,增加應急處置、快速機動和自身防護裝備、物資的儲備,不斷提高應急監測、動態監控、消除污染的能力,保證在發生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時能有效防止進一步污染和擴散。
6.3應急隊伍保障
全市各級環保部門要加強環境監察、監測隊伍的建設,加強應急業務、技術的培訓,提高人員應對污染事件的素質和能力。市環境監察支隊和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要培訓一支常備不懈,熟悉環保應急知識和技術,充分掌握突發環境污染事件處置措施的預備應急力量。對縣(市)級環境監察、監測隊伍和大中型企業環境保護管理、技術人員進行應急知識和技術的培訓,形成由市、縣(市)和相關企業組成的應急網路,保證突發污染事件後,能迅速進入應急狀態,迅速參與並完成現場應急處置工作。
6.4交通運輸保障
市環境監察支隊和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要配備應急處置、應急監測車和專用應急交通工具。應急期間,全市各級環保部門和單位的所有車輛要保證隨時服從應急指揮部和現場指揮部的徵用和調動。各應急相關單位也必須要保證應急期間的交通運輸工具。
6.5醫療衛生保障
衛生部門按預案組織實施。
6.6治安保障
公安部門按預案組織實施。
6.7物資保障
各級環境保護部門要做好污染事件應急的必要、相關物資儲備。制訂應急期間急需物資的申請、采購、管理制度。
6.8資金保障
向市政府申請專項資金,進行專項管理、專項使用。
6.9社會動員保障
由應急指揮部提出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應急和救援工作的建議,報市政府決定,由市政府下達指示,開展協調工作。應急指揮部做好各社會力量參與應急和救援工作的現場協調、聯系工作。
6.10技術儲備與保障
建立並適時補充更新水體環境污染應急專家庫;建立重要水體水質狀況、監測方法、監測數據、主要污染物污染防護和應急處置、重點排放源排污情況和特徵的數據、信息庫;加強應急監測、應急處置、風險評估、風險管理的能力建設,培養專業技術隊伍,提高科技研發能力。
第7章宣傳、培訓和演習
7.1公眾宣傳教育
最大限度地公布突發水體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預案信息,接警電話和部門,宣傳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自救、互救的常識。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增強公眾的防範意識和相關心理准備,提高公眾的防範能力。
7.2培訓
聘請國家和省、市有關管理人員和專家,定期對應急管理人員、救援人員、技術人員進行應急知識和業務的培訓。
7.3演習
選擇市內不同的重要水體或主要地區,每年組織1次應急突發事件全過程的演習。
第8章附則
8.1預案管理與更新
本預案由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組織修訂,每兩年修訂一次,經市應急委審批,報市應急辦備案。應急實施程序的修改根據執行情況和人員變動情況由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應急指揮部審批。
8.2獎勵與責任追究
對在應急處置工作中有突出貢獻、負傷和犧牲的人員,按照國家和省、市的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經濟補償和追認烈士。對污染事件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依據環境保護有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和責任追究,情節嚴重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8.3制定與解釋部門
本預案由牡丹江市環保局制定,並負責解釋。
8.4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公布之日起實施。

Ⅳ 牡丹江水費多少錢一噸

工業水價是 2.70元 附加0.27元 污水處理費1.10元 合計4.07元 行政水價是 3.00元 污水專處理費1.10元 合計4.10元 經營水屬價是 4.90元 污水處理費1.10元 合計6.00元 特行1水價是 4.50元 污水處理費1.10元 合計5.60元 特行2水價是 7.00元 污水處理費1.10元 合計8.10元 特行3水價是 8.00元 污水處理費1.10元 合計9.10元 居民水價是 2.00元 污水處理費 0.70元 合計2.70元 新價格從2007年8月1日起實行

Ⅳ 牡丹江有沒有專業的污水處理設備工程公司

你是要處理污水還是要買污水處理設備,你可以去污水寶問問

Ⅵ 牡丹江二氧化氯設備醫院污水用多大的好

牡丹江二氧化氯設備醫院污水用根據水量來選擇大小就可以,用二氧化氯AB劑就不用在乎設備的大小了。

Ⅶ 牡丹江市水多錢一立方米

工業水價是 2.70元 附加0.27元 污水處理費1.10元 合計4.07元
行政水版價是 3.00元 污水處權理費1.10元 合計4.10元

經營水價是 4.90元 污水處理費1.10元 合計6.00元

特行1水價是 4.50元 污水處理費1.10元 合計5.60元

特行2水價是 7.00元 污水處理費1.10元 合計8.10元

特行3水價是 8.00元 污水處理費1.10元 合計9.10元

居民水價是 2.00元 污水處理費 0.70元 合計2.70元

Ⅷ 牡丹江水費多少錢

工業水價是 2.70元 附加0.27元 污水處理費1.10元 合計內4.07元 行政水價是 3.00元 污水容處理費1.10元 合計4.10元 經營水價是 4.90元 污水處理費1.10元 合計6.00元 特行1水價是 4.50元 污水處理費1.10元 合計5.60元 特行2水價是 7.00元 污水處理費1.10元 合計8.10元 特行3水價是 8.00元 污水處理費1.10元 合計9.10元 居民水價是 2.00元 污水處理費 0.70元 合計2.70元

Ⅸ 牡丹江有哪些污水處理廠聯系方式是什麼在線等!

原五公里勞教所對面北200米,坐20路公交汽車直接到,一般很少見到人進出,污水處理池也很少工作,你打電話有沒人接都是未知,呵呵~

熱點內容
黿頭渚櫻花夜景 發布:2025-07-28 14:24:40 瀏覽:290
我是一朵雪花天上來 發布:2025-07-28 14:09:29 瀏覽:757
綠植盆栽利潤空間 發布:2025-07-28 14:04:40 瀏覽:786
采一朵白雲mv 發布:2025-07-28 14:01:19 瀏覽:52
航嶺社區植綠 發布:2025-07-28 13:57:03 瀏覽:661
七夕專用名 發布:2025-07-28 13:53:18 瀏覽:570
七夕免費送圖 發布:2025-07-28 13:52:42 瀏覽:457
雙福花卉 發布:2025-07-28 13:48:44 瀏覽:438
盆栽番茄距離 發布:2025-07-28 13:48:44 瀏覽:451
荷花塘西安 發布:2025-07-28 13:43:39 瀏覽: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