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植印染
A. 植物印染是什麼
植物印染就是用植物染料進行印花和染色,植物染料是從植物中萃取出來版的,印染時需要權加入媒染劑,也需要加入固色劑用以提升水洗牢度。從生產實踐看,植物染料與工業染料相同,需要微量的重金屬才能有很好效果。
目前,植物染料只能染中淺色,不能染濃黑色,價格也相對較高,還沒有較大面積使用。
B. 植物印染時如何做到不會嚴重掉色
如何讓染色一次成功?生產中染料、助劑的正確選用?行業最新節能減排技術和實踐?與專家教授現場交流,解決你的疑惑。
印染大講壇
C. 聽說植物印染的材質會刺激皮膚,是真的嗎
不是的,你可能聽錯了消息哦,純植物印染是現在比較提倡的一種比較環保的印染技版術,權大部分都是一些植物、 根、樹葉、木頭比較天然的染料做成的,安全環保,不會刺激皮膚的,我有一款Del Sur的包包就是採用的就是植物印染,個人感覺很好,也沒有覺得刺激皮膚。
D. 植物活性印染與一般印染的區別有那些
活性復染料也被稱作為反應性染制料。它含有能與纖維分子發生反應的活性基因。在染色和印花過程中,染料的活性基因與纖維分子形成結合,使得染料和纖維形成一個整體。使面料防塵性能優良、潔凈度高、久洗而不退色。環保健康而不傷及皮膚。這是區別於普通顏料印染的非環保、非健康等特點的優點。當然成本也比顏料印染高的多。
E. 寧波江北半浦園植物印染作文(有深度)
我愛我家的金錢樹。它雖然沒有菊花的芬芳,沒有牡丹的艷麗,沒有玫瑰的嬌艷,專但它卻是那麼屬的樸素,一年四季總是默默無聞地生長在那裡。 金錢樹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綠的,長大後的葉子就變成深綠的。橢圓形的葉片很光滑,油油的,厚厚的。有2.8毫米左右,長在枝幹上,但卻很容易掉。 金錢樹的桿子是棕色的,很像獼猴桃皮的顏色。桿子較細,和大拇指差不多。金錢樹很少開花,但只要開放,那小小的乳白色花就像小星星點綴這綠葉。金錢樹的花並不引人注意,它總是寂寞地一個人開放,沒有誰會給它作伴。 金錢樹之所以叫「金錢樹」,那是因為金錢樹的葉子很像古時候的金元寶,它象徵著財運,所以才叫它「金錢樹」。 金錢樹很耐旱,又一次,我們全家外出旅遊十天,本想著它肯定已經凋謝,可回家驚奇地發現,金錢樹不但沒有枯萎,反倒長得更好了。金錢樹生命力很旺盛,如果將它的一片葉子插進土裡,澆上水,它就會生根,長成金錢樹。因為金錢樹耐旱,易活,所以人們都愛養它。 我真喜愛這一盆質朴的金錢樹!
F. 植物染料的優缺點有哪些
優點不多,就是無毒無害無污染,環保健康保健。
缺點多的是:
1、色譜不全專,甚至差得遠!屬連合成染料色譜的百分之一也不到。
2、不能染任何的合成纖維,最多就是染真絲和棉。
3、色牢度根本沒法說,除了靛藍之外,其他的幾乎都談不上牢度。
4、很難形成標准濃度的商品染料,無法滿足現代工業生產的要求。
G. 植物染料可以分為幾種色系
1.類胡蘿卜素,類胡蘿卜素主要存在於植物葉片、果實中,包括葉紅素和葉專黃素兩種,主要是黃橙紅色,屬自然界分布比較廣泛,該類色素的顏色是由長鏈共軛多烯結構所致,在水中溶解度小,易溶於油性溶劑。
2.萘醌類化合物,這類植物染料主要是紫色,存在於紫草草根中,其主要結構是α-萘醌。具有α-萘醌結構的染料以老松黃或指甲花為典型。印染助劑
3.蒽醌染料,紅色的染料都含有蒽醌結構,大多數是從植物中提取的,其耐光牢度較好,染色時它們與金屬媒染劑形成絡合物,生成的金屬-絡合物,具有良好的水洗牢度。
4.花色素,天然花色素的結構有兩種,天然橙和天然藍,前者是從植物的花中提取的,後者可以從植物的根莖中提取。
5.單寧類化合物,大多數植物的果實、果皮、樹皮等枝幹中都含有單寧類化合物,在染色時易與多價金屬離子媒染劑絡合,使染料固著在纖維上。其結構中多酚、羥基、羧基的數目居多,單寧類化合物與重金屬離子絡合後所顯示的顏色主要為灰、深棕、黑色等。
H. 請問可以用固體水粉顏料做植物印染嗎
可以,染料按來源分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植物染料是天然染料的一種,但其染色過程也允許加入化學助劑,所以,概念上是環保天然,如果我們吃的食用鹽,現在是大化工生產而不用去買自己用鹵水燒制的鹽。
I. 被中國貴州的少數民族用於印染的植物是什麼
貴州在歷史上曾是我國染料的主要產地之一,而今貴州少數民族用於印染的原料相當豐富。以植回物原料居答多,較為常見的有紅、黃、黑三色染料。染整材料也相當豐富.除薯茛外,還有楓葉、柏枝、松枝、土茯苓、柿子汁、雞蛋清、午皮膠、黃豆漿、石灰等。添加劑既有虎杖、車前等中草葯,也有不屬於中草葯的,如嫩煙葉、紅辣椒等。
貴州少數民族傳統印染工藝是以家庭為中心的手工副業,長期處於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形態,主要由婦女承擔,工藝技術靠口傳心授代代相傳。由於各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各地區間的經濟發展亦不平衡,所受外界影響的程度也有差異,使貴州民族民間傳統印染工藝形成較強的區域性,即不同的民族或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工藝特徵。有的具有較為原始的工藝形態,如用動物血液、楊梅汁等直接填紅,或用稻草灰混合鍋煙煮染等。而有的工藝卻比較精湛,如黃平、安順等地區的苗族彩色蠟染,黔南、黔西南地區布依族的扎染等,其色調之調和,圖案之精美、令人驚羨不已。這些各具特色的工藝,或許就是中國古代印染工藝發展歷史中不同時期特徵的子遺。
J. 廣東特有植物染料古法印染布料,上過CCTV紀錄片,染出來酒紅色的!
天工開物》記載的植物染色法
草木染,即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給布料上色的方法。古代使用的主要植物染料有:紅色類的茜草、紅花、蘇木;黃色類的鬱金、藎草、梔子、姜金和槐米;青色類的用藍草製成的靛藍,黑色類的皂斗和烏桕等等,它們經由媒染、拼色和套染等技術,可變化出無窮無盡的色彩。
明末宋應星《天工開物》「彰施第三」對草木染色工藝法記載很詳盡:
「大紅色(其質紅花餅一味,用烏梅水煎出。又用鹼水澄數次,或稻稿灰代鹼,功用亦同。澄得多次,色則鮮甚。染房討便宜者,先染蘆木打腳。凡紅花最忌沉、麝,袍服與衣香共收,旬月之間其色即毀。凡紅花染帛之後,若欲退轉,但浸濕所染帛,以鹼水、稻灰水滴上數十點,其紅一毫收轉,仍還原質。所收之水藏於綠豆粉內,放出染紅,半滴不耗。染家以為秘訣,不以告人。)、蓮紅、桃紅色、銀紅、水紅色(以上質亦紅花餅一味,淺深分兩加減而成。是四色皆非黃繭絲所可為,必用白絲方現。)、木紅色(用蘇木煎水,入明礬、五倍子。)、紫色(蘇木為地,青礬尚之。)、赭黃色(制未詳。)、鵝黃色(黃櫱煎水染,靛水蓋上。)、金黃色(蘆木煎水染,復用麻稿灰淋,鹼水漂。)、茶褐色(蓮子殼煎水染,復用青礬水蓋。)、大紅官綠色(槐花煎水染,藍淀蓋,淺深皆用明礬。)、豆綠色(黃櫱水染,靛水蓋。今用小葉莧藍煎水蓋者,名草豆綠,色甚鮮。)、油綠色(槐花薄染,青礬蓋。)、天青色(入靛缸淺染,蘇木水蓋。)、蒲萄青色(入靛缸深染,蘇木水深蓋。)、蛋青色(黃櫱水染,然後入靛缸。)、翠藍、天藍(二色俱靛水分深淺。)、玄色(靛水染深青,蘆木、楊梅皮等分煎水蓋。又一法,將藍芽葉水浸,然後下青礬、五倍子同浸,令布帛易朽。)、月白草色二色(俱靛水微染,今法用莧藍煎水,半生半熟染。)、象牙色(蘆木煎水薄染,或用黃土。)、藕褐色(蘇木水薄染,入蓮子殼,青礬水薄蓋。)。附:染包頭青色(此黑不出藍靛,用栗殼或蓮子殼煎煮一日,漉起,然後入鐵砂、皂礬鍋內,再煮一宵即成深黑色。)。附:染毛青布色法(布青初尚蕪湖千百年矣。以其漿碾成青光,邊方外國皆貴重之。人情久則生厭。毛青乃出近代,其法取松江美布染成深青,不復漿碾,吹乾,用膠水參豆漿水一過。先蓄好靛,名曰標缸。入內薄染即起,紅焰之色隱然。此布一時重用。)。」
書中記錄了二十六種顏色染色:
1、做大紅色染劑的原料只有紅花餅,染前要先用烏梅水煎煮紅花餅,再用鹼水漂清幾次,可用稻草灰水代替鹼水,功效是—樣的。多澄幾次之後,顏色就會變得非常鮮艷。有些染坊為了省時省錢,會把准備染的布先用蘆木水染成黃色打底。紅花最怕遇到沉香和麝香,如果把紅色的衣服與這些熏衣的香料放在一起收藏,一兩個月內就會褪色。用紅花浸染過的絲綢,如果想讓紅色褪掉,只需把絲綢浸濕,上面滴幾十滴鹼水或稻草灰水,就能把紅色完全褪去,恢復絲綢原來的本色。把漂出來那些紅色的水用綠豆粉吸附之後收藏,再用於為其他布料染紅色,顏色一點也不會改變。染坊把這個方法作為一種秘方收藏,輕易不肯外傳。
2、3、4、5、要想染蓮紅、桃紅、銀紅、水紅等色,所用的原料也是紅花餅,顏色的深淺根據紅花餅的分量來決定。但是要注意,黃色的繭絲沒有辦法染成這四種顏色,只有用白絲才可以。
6、染木紅色,要用蘇木煮水,配上明礬、五倍子方可染成。
7、染紫色的方法是,先用蘇木煮水染成底色,再配上靑礬作為使顏色容易附著的媒染劑。染赭黃色的方法不詳。
8、鵝黃色要先用煮黃櫱水染出底色,再用藍靛水套染。
9、染金黃色要先用蘆木煮水染色,然後用麻稈灰水淋過,最後放鹼水漂洗。
10、染茶褐色則是先用蓮子殼煮水染,再以靑礬水作媒染劑染成。
11、染大紅官綠色要先用槐樹花煮水染底色,再使用藍靛色套染,最後用明礬來調整顏色深淺。
12、染豆綠色先用黃櫱煮水染,再用藍靛水套染。現在還有一種用小葉莧藍煮水套染的顏色,名叫萆豆綠色,非常鮮艷。
13、染油綠色要先用槐花水稍微染一下,再使用靑礬水作媒染劑。
14、染天青色是先把布料放入靛缸中稍染變成淺藍色,之後再用蘇木水染。
15、染葡萄靑色要先把布料放入靛缸中染成深藍色,再用濃一點的蘇木水染成深色。
16、蛋靑色要先用黃櫱水染,之後放入靛缸中再染。
17、18、翠藍和天藍這兩種顏色都是用藍靛水染成的,只是顏色深淺不同而已。
19、玄色,是先用藍靛水染成深青色,再放數量相同的的黃蘆木、楊梅皮煮水染。20、另一種方法是先浸在煮過蓼藍嫩葉的水裡染,然後再放進靑礬、五倍子一起浸染。但用這種方法浸染,布和絲綢就會變得容易腐爛。
21、22、月白、草白兩種顏色,都是只用藍靛水稍微染一下就好。現在的方法是用莧藍煮水,煮到半熟時浸染。
23、象牙色是用黃蘆木煮氷稍微染一下,或者用黃土染。
24、藕褐色是先在蘇木水中稍微染一下,再用蓮子殼、靑礬水稍微染一下。
25、另附:染包頭巾所用的深黑色,不是在藍靛缸里染成的,而是把栗子殼或蓮子殼在水中煮一天,撈出殼後剩下的水再加入鐵砂和皂礬,在鍋里再煮一晚,就染出深黑色了。
26、另附:毛青布的染色法。
青布最開始是在安徽蕪湖流行起來的,現在已經有上千年歷史了。由於這種布經過漿碾後發出青色的光,故而邊遠地區和外國都把它作為貴重布料。但是人們用得久了又想變換新的品種,所以近代出現了毛青布,製作的方法是選用淞江出產的好布,先染成深青色,不再漿碾。吹乾之後在摻膠水的豆漿水裡過一次水,再放到裝著最上等藍靛染料、稱為「標缸」的水缸內,稍微染一下迅速取出,藍色的布上就會些許泛些紅光。這種布曾一度廣受歡迎。
補充說明:
古代使用過的植物染材種類很多,單是文獻記載就有數十種,常見的染料有:
1、紅花:同時含有紅、黃兩種色素,其中紅色素較具染色價值,《齊民要術》曾對民間提制紅花染料的工藝作了詳細描述。
2、蘇木:又名蘇枋,李時珍《本草綱目》說:「海島有蘇枋國,其地產此木,故名。」屬豆科常綠喬木植物,在雲南、兩廣、台灣等均有生長,並且早在西晉年間,就已廣泛使用。蘇木所染出來的紅色與紅花色相相近。
3、藍草:應用最早、使用最多,《詩經》中就有「終朝采藍,不盈一擔」的詩句,說明春秋時人們確曾採集藍草用於染色。而台灣早期一襲青衫,用的就是藍草染色。
4、鬱金:是我國最早帶有香味的布料染色材料,《本草綱目》記載:「鬱金生蜀地及西域,染色是用其莖。染婦人衣鮮明,惟不耐日炙,微有鬱金之氣」。
5、紫草:可做紫色染料,與椿木灰等含鋁較多的媒染劑作用可得紫紅色。李時珍說:「紫草花紫根紫,可以染紫,故名。」
除上述植物外,古代還以茜草、槐樹(槐蕾)、板藍根、五倍子等植物作染色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