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植對疫情說
A. 農業部怎麼加強對重大植物疫情組織領導的
農業部成立重大植物疫情防控總指揮部,負責全國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帶建設的規劃和組織實施,指導、督促和檢查各地疫情阻截帶建設,協助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疫情阻截帶建設區域省級人民政府要成立疫情阻截帶建設領導小組,由省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農業檢驗檢疫、財政、計劃、交通、鐵路等有關部門參加,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確保規劃順利實施。為明確職責,農業部與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簽訂《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帶建設責任書》,明確中央與地方的責權利,確保疫情阻截帶建設的順利進行。農業部負責制訂疫情阻截帶建設規劃,下達有關基本建設項目計劃和財政資金計劃;制訂並頒布疫情阻截帶有關的配套規章和技術標准;對項目進行檢查和管理;發布應該重點攔截的有害生物預警信息和疫情發生信息;協調省際間監測和防疫行動。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負責當地的疫情阻截帶建設,按照農業部編制的阻截帶總體方案要求,編制當地的疫情阻截帶建設規劃,健全區域內的檢疫機構,落實項目的基建配套資金和監測防疫經費的落實,根據疫情發生范圍,劃定疫區或疫情發生區,批准設立植物檢疫檢查站,保證區域內監測和防疫任務的完成。疫情阻截帶建設相關省份要與有關地縣簽訂責任狀,明確各自的職責,將任務分解落實到機構,責任落實到人。
B. 怎麼用植物來形容疫情一線的醫務人員
如同松樹一般高大挺拔,四季常青。狂風吹不倒它,大雪壓不彎它,烈日曬不垮它,它要求於人的很少,給予人的卻很多。
C. 浙江省重大植物疫情做了怎樣的統計說明
蟲梢率=蟲梢數來/調查總梢源數×100。
病(蟲)株率=病(蟲)株數/調查總株數×100。
病情指數=[(1×1級株數+2×2級株數+3×3級株數)/3×總株數]×100。
苗木損失=病苗數×橘苗市場銷售價。
果園損失=病株數×柑橘平均株產(規定50kg)×柑橘產品市場銷售價。
挽回產量=[(對照病株數-防控病株數)]×柑橘平均株產。
疫點指柑橘黃龍病一個或若干個病點發生在一個地理條件相對封閉、獨立的區域(面積按發病苗圃、果園計算)。
疫情鏟除點即經實施幾年防控後再不受柑橘黃龍病危害的原疫點(面積按發病苗圃、果園計算)。
比上年增減率(±%)=[病株率(病指)-上年病株率(病指)]/上年病株率(病指)×100。
木虱各蟲態日累計發育蟲數占總蟲數的16%為始盛期,50%為高峰期,84%為盛末期。
比歷年平均增減率(±%)=(蟲量/梢-歷年平均蟲量/梢)/歷年平均蟲量/梢×100。
D. 重大植物疫情的防控工作總結有什麼好經驗
某縣2014年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畜產品安全監管及畜牧重點工作總結
範文已傳附件,清參考,望採納
E. 重大農業植物疫情防控不到位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基層領導重視不夠到位
多年實踐證明,重大農業植物疫情防控工作是「七分行政,三分技術」,充分說明了任何一項工作關鍵在於領導。綜觀幾年來防控工作,市、縣兩級政府對疫情防控較為重視,而部分鄉(鎮、街道)領導、村級幹部不夠重視,往往出現人員不到位、措施難落實等被動局面,嚴重影響防控工作開展。
植檢機構不順、力量薄弱
台州市現有植檢機構不順,市本級和9個縣(市、區)植檢機構分為4種類型:第一種為植保植檢綜合建站獨立的有市本級、臨海市;第二種為植保植檢綜合建站與農技推廣中心(總站)合署辦公的有椒江、路橋;第三種為植檢獨立建站的有黃岩區;第四種為植檢與農業執法合署辦公的有玉環、溫嶺、仙居、天台、三門縣。這樣的機構,造成分管領導不同、技術力量分散和上下不一致,帶來工作部署、會議活動等方面十分不順,對工作帶來一定影響。其次,植檢技術力量嚴重不足。目前,市、縣兩級專職植檢員共43名,其中專職從事植檢的有11名,兼植保或執法的有22名,不從事植檢工作的有10名。基層兼職植檢員力量更為薄弱,在崗不在職、在職無精力的現象相當普遍,有的要駐村,有的待遇未落實,嚴重挫傷工作積極性。如此的植檢技術隊伍,難以適應新形勢下重大農業植物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
植檢技術裝備十分滯後
當前,植檢工作量大、任務重,加上新疫情潛存侵入風險,帶來巨大的雙重壓力。但植檢技術裝備十分滯後,一方面尚無必要交通工具,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技術手段仍然是一雙眼、一支筆、一本簿為主,對疫情早、准發現帶來嚴重影響。
植物疫情防控主體不適應
目前,台州市植物疫情防控主體仍以單家獨戶為主。一是千家萬戶搞防治及葯械落後,嚴重影響防控技術到位率和防控能力;二是從事防控工作的農民大多是文化知識少、技術水平低,達不到理想的防控效果;三是專業化、機械化防治仍在起步階段,所佔份額低,遠不能適應現代防控的需要。
植物疫情發生態勢十分嚴峻
綜合各地調查監測及省內外疫情發生動態等因素分析。柑橘黃龍病潛存向北擴展升級的風險;果蔬「頭號殺手」柑橘小實蠅擴散蔓延、為害加重態勢;加拿大一枝黃花未完全控制;紅火蟻、葡萄根瘤蚜潛在巨大威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防控任務相當艱巨。
防控經費仍然緊缺
近年來,各級政府雖然加大了對植檢工作的投入力度,財政投入不斷增長,在發展植檢事業中發揮了較大作用。但由於縣(市、區)之間不平衡或投入量不足,加上當今疫情態勢嚴重而需求量大,顯然與當今防控工作需要仍有差距,影響工作力度和深度,離上級要求尚有較大距離。
F. 農業部對植物疫情怎麼鏟除
鏟除原則
疫情的鏟除應堅持以下幾個原則:一是鏟除對象主要是針對新發現重大植物有害生物,面積不大,有撲滅可能的;二是鏟除時機應及早、及時;三是鏟除措施應得當、得力,應用技術應科學有效,管理措施應依法從嚴;四是鏟除後應跟蹤監測,確保徹底鏟除。
組織發動
重大疫情的鏟除由疫情發生地各級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各級農業部門負責具體組織落實。在阻截帶區域內依託地級植物檢疫機構設立區域性疫情撲滅處置中心,增強應急處置植物疫情能力,達到及時、有效地鏟除或控制發現的植物疫情。
鏟除方法
一是化學方法,即對檢疫性有害生物進行葯劑處理,如葯劑熏蒸、噴灑、拌種、浸漬等;二是農業方法,如對所發生疫情地塊採取改種、休耕等措施;三是物理學方法,即對帶有檢疫性有害生物的貨物進行機械處理、熱力處理、冷凍處理、輻射處理、高頻或微波處理等;四是生物學方法,如對某些帶病毒病的苗木通過莖尖脫毒等手段處理;五是生態學方法,如將帶有檢疫性有害生物的貨物運往不適宜其生存的地區去加工、銷售。
鏟除設備
主要包括施葯器械、防毒設施、熏蒸除害設備、運輸工具等。
效果評估
疫情鏟除後,應堅持在鏟除地及其周邊地帶繼續予以定期監測和調查,並嚴格按照有關程序進行監管。由省級農業主管部門組織專家根據生物學、生態學特性等評估鏟除效果,確實達到鏟除目標後,省級農業主管部門上報農業部,農業部公布鏟除信息。
G. 農業部對植物疫情是怎樣封鎖
管制目標自
對於發生疫情的地區,應根據有害生物的發生傳播特點,確定需封鎖管制的重點植物、植物產品及應檢物品,並將檢疫管制要求告知相關生產、經營、運輸單位(或個人)。
管制區域
發生疫情的地區,應根據檢疫性有害生物的傳播情況、當地的地理環境、交通狀況以及疫情普查結果等,確定疫情發生范圍。疫區的劃定,由當地省級農業主管部門提出,報省級人民政府批准;疫區范圍涉及兩個省(區、市)以上的,由有關省級農業主管部門共同提出,報農業部批准後劃定。因特殊原因,不能劃定疫區的,應根據有害生物發生分布情況及傳播情況,結合地理環境,確定疫情發生區,並報農業部備案。
管制手段
對於疫區或疫情發生區,要實施嚴格的管制措施。實施管制的手段主要有發布疫情公告;在疫區或發生區周邊設立檢查哨卡,嚴禁相關植物、植物產品及可攜帶疫情的物品外運;加強產地檢疫、調運檢疫和市場檢查;加強宣傳,與有關企業簽訂落實檢疫措施的責任狀。為有效封鎖疫情,經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在重要交通樞紐及關隘要塞等處,設立植物檢疫檢查站。
封鎖控制設備
疫區或疫情發生區的縣級植保植檢站應配有檢查檢測儀器設備、檢查用交通通訊設備、除害處理設備以及必要的辦公設施等。
H. 請用一兩句話介紹你對這次疫情的了解再用一兩句話說說就算一起讓你懂得了什麼
通過這次疫情我覺得我很幸運也很幸福的,在這個國家裡,真的覺得我們的祖國真的是太偉大了,遇到事情第一個沖在前面。
I. 當前重大植物疫情防控有怎樣的嚴峻形勢
一是國外植物疫情傳入呈顯著上升之勢。近年來,國外重大危險性有害生物入侵呈現出數量劇增、頻率加快之勢。僅在2006年,我國就相繼在海南、遼寧等地發現了三葉斑潛蠅、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等新疫情。據統計,20世紀70年代,我國僅發現1種外來檢疫性有害生物,80年代發現2種,90年代迅速增加到10種,2000—2006年發現近20種。新傳入的疫情對我國農業生產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的發展,國外植物、植物產品的大量進口,外來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傳入的風險更大,如不加大檢疫工作力度,新疫情隨時有可能傳入和蔓延危害。
二是國內局部發生植物疫情呈擴散蔓延之勢。稻水象甲1988年在我國河北首次發現,以後陸續在天津、遼寧、北京、吉林、山東、山西、安徽、浙江、福建、陝西和湖南等11個省(直轄市)發生,2007年,又在雲南、黑龍江和江西3個省發現。據專家推測,如果防控不利,疫情極易隨交通工具迅速傳遍我國水稻主產區。馬鈴薯甲蟲從1993年發現以來,已經蔓延到新疆北部9個地(州、市)35個縣(市),為害面積達17萬畝,疫情一旦傳出新疆,將嚴重威脅我國馬鈴薯產業的發展。蘋果蠹蛾1953年傳入我國新疆庫爾勒地區,1989年進入甘肅河西走廊地區,2006年傳入甘肅省山丹縣,距黃土高原蘋果優勢產區只有600多km,疫情極易隨著果品的運輸傳入蘋果優勢產區,嚴重威脅我國水果生產及貿易安全。
三是邊境地區是植物疫情傳入的高風險區。我國大部分檢疫性有害生物首先是在沿邊和沿海地區被發現。如蘋果蠹蛾、馬鈴薯甲蟲等疫情從歐洲經中亞傳入新疆;稻水象甲從日本、朝鮮傳入河北、遼寧等地;芒果象甲從印度、緬甸傳入雲南;黃瓜綠斑駁病毒從日本、韓國傳入遼寧;紅火蟻、香蕉穿孔線蟲等疫情首先傳入廣東。同時,周邊國家還有許多危險性有害生物正向我國邊境地區逼近。如俄羅斯濱海地區已經普遍發生馬鈴薯甲蟲和蘋果蠹蛾,距黑龍江邊境僅有50km;中西亞的玉米切根葉甲正向新疆邊境逼近;小麥印度腥黑穗病、香蕉穿孔線蟲、馬鈴薯金線蟲、地中海實蠅等危險性有害生物經常在進口貨物中被截獲。
四是沿邊沿海的防疫能力嚴重落後。目前,我國沿邊、沿海的檢疫水平總體不高,難以適應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檢疫機構不健全,人員少;二是工作手段差,絕大多數檢疫站沒有基本交通工具,工作條件非常簡陋,常規檢測工作難以開展;三是經費缺乏,許多檢疫機構基本沒有固定的檢疫經費,無法系統開展疫情調查和監測。近年新傳入的紅火蟻、三葉斑潛蠅等重大植物疫情均是在發生范圍較大、為害較嚴重後才被發現。
J. 植物疫情狀況是怎樣的
柑橘小實蠅防控面臨重大壓力
柑橘小實蠅是水果蔬菜頭號殺手,是極其重要的植回物檢疫對答象。根據省內外和周邊地區疫情發生情況,以及適生規律分析,傳入為害風險巨大,對果蔬生產和農產品流通銷售具有極大的潛在為害,防控形勢十分嚴峻。
三大重大疫情威逼臨海市
葡萄根瘤蚜、紅火蟻等兩大重要檢疫性有害生物目前已潛入周邊地區和周邊省份,潛存威脅和風險直逼臨海市。
水稻檢疫性對象和柑橘潰瘍病疫情有所下降
根據2006年防控普查,稻水象甲、柑橘潰瘍病、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等疫情有明顯下降。其中稻水象甲在桃渚鎮連碟片發現118畝早稻有輕微為害,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發生面積5800畝,柑橘潰瘍病發生面積300畝,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