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盆栽養泥鰍

盆栽養泥鰍

發布時間: 2021-02-07 19:39:30

㈠ 家裡養小泥鰍怎麼養

魚的顏色減淡一般有兩種情況,一個是缺少氧色,如果你的魚經常內竄到水面呼吸或是貼容近水面游就是缺氧了;另一種情況是保護色,就像變色龍會跟據環境改變體色一樣,魚也會根據周圍環境顏色的明暗改變體色,你的缸里沒有顏色的物體水太清,泥鰍的體色就會變淡。
盆可以養泥鰍,但要注意防跳,不要拿到陽光下面曬,泥鰍比較喜歡陰暗的環境。盆里不需要放泥,可以喂饅頭渣、碎米飯粒,有像紅線蟲那樣的活餌更好。

㈡ 泥鰍怎樣在家養

養殖過程中可投喂菜葉、水草、米飯、糠、豆餅、菜餅及絲蚯蚓、動物下腳專、蠶蛹粉屬、魚粉等動物性餌料。有條件的最好做成配合餌料並攪攔成塊狀投喂。養殖成鰍,不宜投喂太多的動物性餌料,因泥鰍吃得太多不易消化。

一天喂2次,早上6-7及下午1時投喂。日投喂量為鰍體重的7-8%。可根據泥鰍的吃食情況有所增減。最高投喂量可達魚體重的15%。每隔10天,將下層泥上攪拌1次,以利於泥鰍天然餌料的生長。

每天要清除殘餌,經常觀察泥鰍吃食及活動情況,如發現泥鰍出現腸呼吸頻繁,突然停食等反常現象,應立即換水。每10天換水1次。如發現病鰍,死鰍要及時撈取,以防魚病傳染。

(2)盆栽養泥鰍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生活在淤泥底的靜止或緩流水體內,適應性較強,可在含腐殖質很豐富的環境內生活。當水缺氧時,可進行腸呼吸,而在水體乾涸後,又可鑽入泥中潛伏。

泥鰍喜歡棲息於靜水的底層,常出沒於湖泊、池塘、溝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層,對環境適應力強。生活水溫10~30℃,最適水溫為25~27℃,故應屬溫水魚類。

當水溫升高至30℃時,泥鰍即潛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溫下降到5℃以下時,即鑽入泥中20~30cm深處越冬。

㈢ 怎樣養泥鰍

家庭養泥鰍

泥鰍屬溫水性魚類,生活在15—30℃范圍內,最適24—27℃的水溫范圍,農家建池養泥鰍,投資少,收益快,簡單易行。

一、建池:在房前屋後,庭院周圍,選擇有水源、避風向陽的地方建池。池子一般由磚、石砌成,池深在1米左右為宜,池子砌好後,用水泥抹平,待干後放進肥泥0?5尺,注入清水1尺,即可放種。

二、放種:池子砌好後,按每平方米放1—1?5斤計算投放鰍苗。苗可到市場上去購買或自己繁殖、捕捉;不管怎樣,都應選擇體壯無傷,大小均勻的鰍苗投放,並按三雌一雄的比例搭配。雌雄的鑒別方法,可觀其外表:雄的頭尖,胸鰭窄長,身體與尾端一樣粗細,尾尖上翹鰭條基部有一骨質薄片;雌的頭呈橢圓平型。雌鰍的產卵力極強,一條雌鰍初夏至初秋能產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產2—3次,產卵萬粒以上。

三、投食:由於泥鰍屬雜食性魚類,所以無論牛糞、米糠,或者麥、蠅蛆都可以作餌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據採食情況自行確定。

四、施肥:泥鰍的飼喂過程中,可以適當地補施些有機肥,但在施肥時,一定不能過多過頻,並且要勤換池水,一般10—15天換水一次。

五、捕獲:要捕獲泥鰍,首先要把池水放干,採取捕大留小的辦法,以確保池內有一定數量的鰍苗,利於繼養和高產。

注意:

1、泥鰍和黃鱔切莫混養一池,因為黃鱔要吞食泥鰍。養鱔池投放泥鰍的目的是避免黃鱔互相纏繞在一起。

2、池的邊緣壁一定要高出水面1.5尺左右,因泥鰍好動,以防竄逃。

3、城市居民和沒有條件建池的家庭,也可用缸、盆喂養。

4、「夏至」是養殖投放的最佳期,要抓住時間投放種苗。

㈣ 盆栽荷花下邊養泥鰍行嗎

理論上可以,一個生態系統的氮循環需要植物與動物共存。
然而只養荷花的話需要少量加肥,而加上泥鰍以後改喂還是得喂

㈤ 泥鰍如何家養在洗臉盆里能養活嗎

泥鰍是很容易養活的魚類,它屬於鰍科,是底棲性種類,平時就是喜內歡呆在水底不動的。當容氣壓變低,空氣有點悶的時候,它在水裡感到難受,會經常到水面直接呼吸空氣,這就是它有時會翻身和煩躁不安的原因。
在廁所里養泥鰍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㈥ 如何養殖泥鰍

(如何養殖泥鰍的方法):

(池塘選擇)1、養殖泥鰍的池塘可以使用廢棄後的家禽池塘,魚蝦池塘,小泡子,河溝,等等很多池塘內都可以進行養殖泥鰍,池塘周圍沒有污染源,交通便利,這樣的池塘最適合養殖泥鰍,池塘挑選完成後要進行改建工作。

(池塘改進)2、池塘選擇完成後要把池塘內的水都放掉,然後把池塘內的淤泥進行清理,淤泥清理完成後並且把池塘內的雜物一並清理干凈,使用紗布包裹好出水口,進水口,池塘內放入水後使用漂白粉進行消毒處理,池塘周圍使用漁網進行隔離防止家禽的進入,池塘放入水後要觀察5天至7天,沒有滲漏的現象才可以進行放養。


(水質改善)3、養殖池塘內要多栽種些水生植物比如:蓮藕,水花生,茭白,蘆葦等食物,幫助改善水質,水質提高泥鰍的抗病能力會增強很多,不容易生病,所以養殖時大家一定要做好池水的管理。

(魚苗選擇)4、泥鰍的魚苗可以在養殖場進行訂購,也可以在市場上的魚販手中進行訂購,選擇魚苗要求大小相同,育苗的長度為4厘米至6厘米左右魚苗訂購完成後,魚苗運輸過程中盡量要只用網箱進行運輸,不要使用朔料布不然魚苗的損傷會變得很多,大家一定要多加註意。


(放養方法)5、育苗購買完成後,要及時的放入池塘內,魚苗讓養時把網箱放入池塘內讓魚苗自行的游入池塘內,魚苗放養後的10天至15天不需要進行餵食,泥鰍的飼料來源有很多可以使用,玉米粉,麥麩,蛋黃,骨粉,貝殼粉,小顆粒形狀的飼料進行餵食工作,泥鰍的餵食主要是在夜晚進行,白天泥鰍的活動能力不是很強所以不要白天進行餵食。


(池塘管理)6、養殖的池塘每天都要進行巡查池塘,觀察池水的透明度,池塘周圍的防護欄也要仔細的進行檢查,池塘的堤壩也要進行檢查,池水的透明度很重要,維持在35厘米至40厘米就可以啦,池水的透明度控制好可以減少疾病的發生情況,防護欄如果出現有破損要及時的進行修補工作,防止家禽進入,降低泥鰍的意外死亡情況,池塘的堤壩也要每天進行巡視,如果出現有老鼠洞或者是螞穴要進行封堵,不然很容易出現有滲漏等問題,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加註意。


(越冬處理)7、泥鰍方讓的時間如果太晚當年沒能及時的上市,就要及時的做好越冬處理,泥鰍的越冬工作主要是做好放氣,補氧等問題,泥鰍在冬季食慾幾乎不會進行覓食,所以冬季就不用進行喂養啦,池塘的水面結冰後使用冰錐刨出N冰眼,池塘的面積為一畝地時要刨出10個冰眼左右幫助池塘內進行放氧,下雪以後要使用掃把把冰面上的雪清理出短度為5米,長度為8米的空場,方便日光的照射,降低泥鰍的死亡情況。

㈦ 怎麼養泥鰍啊

  1. 保持水的清潔,來喂米飯源或者普通的魚食就可以。

  2. 泥鰍和黃鱔切莫混養一池,因為黃鱔要吞食泥鰍。養鱔池投放泥鰍的目的是避免黃鱔互相纏繞在一起。

  3. 池的邊緣壁一定要高出水面1.5尺左右,因泥鰍好動,以防竄逃。

  4. 城市居民和沒有條件建池的家庭,也可用缸、盆喂養。

  5. 「夏至」是養殖投放的最佳期,要抓住時間投放種苗。

(7)盆栽養泥鰍擴展閱讀

水質管理

池水水色以黃綠色為宜,透明度20~25厘米,酸鹼度為中性或弱酸性,溶解氧2毫克/升以上,並適時用田螺、微生物制劑改良水體。

飼料投喂

要求配合飼料蛋白質含量在30%左右,粒徑2.3毫米以內,水溫15℃時,投喂量為在池泥鰍總體重的2%,水溫20~28℃時,投喂量為在池泥鰍總體重的3%~4%。每天投喂3次,投喂飼料時遵循「四定」投喂原則。

日常管理

每天早、中、晚3次巡塘檢查,觀察水質變化以及泥鰍的攝食、活動情況,並做好防逃工作。

泥鰍(動物)_網路

㈧ 怎麼養泥鰍

泥鰍吃一些爛水果,菜葉和泥巴里的東西等,但這都是聽別人強烈反映才知道的內,但我捉玩過的泥鰍容卻在我家一個星期什麼也不在我面前吃,最後被我扔回去了,我也不太喜歡.你要養建議養小泥鰍,越小越好,大泥鰍會壞水,而且不好玩,又老是跳缸.最好養小於小拇指的泥鰍.可以用有蓋的塑料缸,但塑料缸的缸避容易生藻,所以玻璃缸也很好,缸里鋪沙(鋪石頭它鑽進去就不出來了,鋪泥巴太臟了,很難看,而且泥鰍壞水,所以沙最好)如過是工地上的沙或其他沙養之前就要洗很多道,洗到沒有沙會浮在水面為止.江邊的沙最好,我說的是在干凈的淺水中的,那樣的沙拿回來就不用多洗.鋪好沙放水,一兩天換一次(不是因為缺氧,因為泥鰍需氧量不高),因為水會很臟.然後喂我和樓上說的那些東西就可以了.

㈨ 家裡盆養泥鰍怎麼養

泥鰍屬底層魚類,常見於底泥較深的湖邊、池塘、稻田、水溝等淺水水域。回
泥鰍樣子答
生活水溫10-30℃,最適水溫為25-27℃,故應屬溫水魚類。當水溫升高至30℃時,泥鰍即潛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溫下降到5℃以下時,即鑽入泥中20-30cm深處越冬。對低氧環境適應性強。除了鰓呼吸外,還可以進行皮膚呼吸和腸呼吸。視覺很弱,但觸覺及味覺極為靈敏。雜食性,幼魚階段攝食動物性餌料,以浮游動物、搖蚊幼蟲、絲蚯蚓等為食。長大後,餌料范圍擴大,除可食多種昆蟲外,也可攝食絲狀藻類、植物根、莖、葉及腐殖質等。成鰍則以攝食植物食物為主。一般多為夜間攝食。水溫10℃以下,30℃以上即停止攝食。

一般情況泥鰍都生活在泥土裡,一有危險就最快速度往土裡鑽。

當河水或坑塘乾涸後,水底的淤泥已經開始龜裂,其它魚類一般都已死亡,而泥鰍在泥中尚能存活很久。這時在龜裂的泥塊上找到泥鰍的出氣孔,就很容易確定泥鰍的位置從而捕捉到它。

家裡不好養吧 一般都是池塘養殖

㈩ 家養泥鰍怎麼養

1苗種培育
1.1池塘條件
苗種培育以土池為好,面積以30~100?為宜,池深40~60cm,池中開挖魚溜,以利其棲息和避暑防寒,池埂池底夯實,進、排水口設攔魚網,池底鋪墊15~20cm淤泥層,池中投放浮萍,覆蓋面積約占總面積的1/4。
1.2清塘培水
鰍苗下池前10d,用生石灰20~30kg/100?帶水清塘消毒。消毒後施300~400kg/667?腐熟的人畜糞作基肥培水,池水加至30cm。待水色變綠,透明度15~20cm後,即可投放鰍苗。
1.3苗種放養
鰍苗出膜第2天便開口進食,飼養3~5d,體長7mm左右,卵黃囊消失,營外源性營養,能自由平泳,此時可下池進入苗種培育階段。鰍苗的放養密度以800~1000尾/?為宜,有微流水條件的可適當增加。注意,同一池中要放養同批孵化規格一致的鰍苗,以確保苗種均衡生長和提高成活率。
1.4飼養管理
剛下池的鰍苗,對飼料有較強的選擇性,因而需培育輪蟲、小型浮游植物等適口餌料,用50目標准篩過濾後,沿池邊投喂,並適當投喂熟蛋黃、魚粉、奶粉、豆餅等精飼料。鰍苗體長達到1cm時,已可攝食水中昆蟲、昆蟲幼體和有機物碎屑等食物,可用煮熟的糠、麩、玉米粉、麥粉等植物性飼料,拌和剁碎的魚、蝦、螺蚌肉等動物性飼料投喂,每日3~4次。同時,在飼料中逐步增加配合飼料的比重,使之逐漸適應人工配合飼料。飼料應投放在離池底5cm左右的食台上,切忌撒投。初期日投飼量為鰍苗總體重的2%~5%,後期8%~10%。泥鰍喜肥水,應及時追施肥料,可施雞、鴨糞等有機肥,用編織袋裝入浸於水中,每次用量約0.5kg/?;還可追施化肥,水溫較低時可施硝酸銨2g/?,水溫較高時可施尿素2.5g/?。平時應做好水質管理,及時加註新水,調節水質。當飼養1個多月,鰍苗體長達3~4cm,開始有鑽泥習性時即可轉入成鰍養殖。
2池塘養成鰍
2.1池塘建設
選擇避風向陽、引水方便、弱鹼性底質、無農葯污染的地方建池,面積一般為100~250?,池深0.7~1m,池塘可以是水泥池,也可是土池。土池池壁需用磚、石塊砌成,或用三合土捶緊,池底需夯緊,做到堅固耐用無漏洞,池底鋪入20~30cm的肥泥。進出水口用鐵絲或塑料網攔住,池底向排水口傾斜,以便排水和捕撈。
2.2培水與放種
池塘按苗種培育方法清塘消毒,池水深保持30~50cm,並施入豬糞等有機肥培育水質,用量為20~30kg/100?。待葯性消失、池水轉肥後,即可投放鰍種,3~4cm的鰍種放養密度為50~60尾/?,有流水條件的可適當增加。
2.3飼養管理
在培肥水質,提供天然餌料的基礎上,須增加投喂蛆蟲、蚯蚓、蚌肉、魚粉、小雜魚肉、畜禽下腳料等動物性飼料,以及麥麩、米糠、豆渣、餅類等植物性飼料,或人工配合飼料。一般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日投飼量為泥鰍體重的5%~10%。投飼應視水質、天氣、攝食情況靈活掌握。水溫15℃以上時泥鰍食慾逐漸增強,20~30℃是攝食的適溫范圍,25~27℃食慾特別旺盛,超過30℃或低於15℃以及雷雨天可不投飼。此外,還應 根據水質肥度進行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cm,水色以黃綠色為好。當水溫達30℃時要經常更換池水,並增加水深;當泥鰍常游到水面浮頭「吞氣」時,表明水中缺氧,應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並可在池角施入牛糞、豬糞等廄肥,以提高水溫,確保泥鰍安全越冬。
3稻田養成鰍
3.1稻田條件及改建方法
凡泥質、弱鹼性和無冷浸水上冒的稻田都可養殖泥鰍。選作養鰍的稻田面積不宜過大,一般以1000m2左右。田埂要加固,並埋下網片或塑料布防止泥鰍鑽洞逃逸,進、出水口加設網攔,在田中開挖多個面積為2~3?、深60cm以上的坑。與坑相通,開挖縱橫數條溝,溝寬、深均為30~40cm,坑和溝的面積占稻田總面積的10%左右,為夏季高溫、施農葯化肥及水稻曬田時泥鰍的棲息場所,又便於集中捕撈。
3.2放養
鰍種放養時間以水稻栽插初次耘田後為宜,放種前3~4d在坑、溝內施入腐熟的畜肥40kg/100?,培肥水質,然後每667m2放3~4cm的鰍種2萬~2.5萬尾。
3.3飼養
鰍種放養後,投喂糠麩、枯餅、蚯蚓、蠶蛹粉、動物內臟等,前期日投飼量為泥鰍體重的5%~8%,以後為5%左右,飼料投放在溝、坑中。同時,根據水質情況及時追施肥料,每次追肥量15kg/100?。稻田應盡量少用農葯,必要時選擇高效低毒農葯,並在陰天噴灑。同時,保持水質清新,防止投餌施肥過量而影響水質。
4病害防治
泥鰍的病害較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4.1水霉病
4.1.1症狀病鰍體表附著白色毛狀水黴菌。此病多發生於水溫較低時期,當魚體受傷時極易感染。
4.1.2防治辦法
(1)捕捉、運輸泥鰍時,盡量避免機械損傷;(2)用4%的食鹽水浸洗病鰍5~10min,或用4g/m3孔雀石綠溶液浸洗20~30min。
4.2爛鰭病
4.2.1症狀病鰍的鰭、腹部皮膚及肛門周圍充血、潰爛,尾鰭、胸鰭發白並潰爛,魚體兩側自頭部至尾部浮腫,並有紅斑。
4.2.2防治辦法(1)1g/m3漂白粉全池潑灑,或0.1g/m3呋喃唑酮全池潑灑;(2)用20g/m3的呋喃那斯溶液浸洗病魚15~20min,或按0.04%的呋喃那斯拌入飼料連喂3d。
4.3寄生蟲病
4.3.1症狀病鰍體瘦弱,常浮於水面,不安,或在水面打轉,體表粘液增多。多由車輪蟲、舌杯蟲、和三代蟲寄生蟲所致。
4.3.2防治辦法(1)用0.7g/m3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合劑全池潑灑,可防治車輪蟲和舌杯蟲病;(2)用0.5g/m3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可防治三代蟲病。
4.4白身紅環病
4.4.1症狀病鰍身體呈灰白色,出現紅色環紋。此病因泥鰍捕捉後長期蓄養所致。
4.4.2防治辦法(1)鰍種放養時用5g/m3孔雀石綠溶液浸洗15~20min;(2)0.2~0.3g/m3孔雀石綠全池潑灑;(3)將病鰍移入靜水池中暫養一段時間。
4.5氣泡病
4.5.1症狀病鰍魚苗浮於水面。因水中氧氣或其他氣體含量過多而引起,主要危害魚苗。
4.5.2防治辦法(1)食鹽4~6kg/667m2全池潑灑;(2)立即沖入清水或黃泥漿水;(3)及時清除池中腐敗物,不施用未發酵的肥料。同時,掌握好投餌量和施肥量,防止水質惡化。
4.6敵害
清除蛇、蛙、烏鱧、水蜈蚣、紅娘華等敵害生物。
5捕撈
5.1沖水法
將捕撈工具放在進水口,然後放水進池。泥鰍受流水刺激,逆水上游,群集於進水口附近。此時將預先設好的網具拉起,便可將泥鰍捕獲。
5.2誘捕法
把煮熟的牛、羊骨頭或炒制的米糠、麥麩等誘餌放在網具或魚籠中,用其香味引來泥鰍。
5.3干塘法
冬季,水溫降至15℃~12℃時,泥鰍就會鑽入池塘底泥中,只能幹塘捕捉。先把水排干,將池塘、稻田劃成若干塊,中間挖排水溝,泥鰍會集中到排水溝內,便於捕捉。稻田中養的泥鰍,還可用曬乾的油菜稈,浸泡於稻的溝、坑中,待油菜稈透出甜質香味,泥鰍聞而易聚,此時可圍埂捕撈。

熱點內容
新娘像一朵花歌詞 發布:2025-08-30 07:25:06 瀏覽:837
球蘭花錢 發布:2025-08-30 07:18:26 瀏覽:982
驛寄梅花什麼意思 發布:2025-08-30 07:13:32 瀏覽:56
看櫻花樂譜 發布:2025-08-30 06:52:53 瀏覽:912
盆景好做嗎 發布:2025-08-30 06:50:48 瀏覽:670
35朵黃玫瑰 發布:2025-08-30 06:45:41 瀏覽:403
丁香葉細辛功效與作用 發布:2025-08-30 06:41:24 瀏覽:335
老鴨百合 發布:2025-08-30 06:38:30 瀏覽:147
丁香果樹 發布:2025-08-30 06:34:10 瀏覽:567
七夕燒雞 發布:2025-08-30 06:29:02 瀏覽: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