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香黃檀盆栽
Ⅰ 黃花梨樹葉長成這樣是什麼問題該怎麼解決 剛長出的葉子是好的,但過一段時間就會變得有點發枯!
"黃花梨樹"種類繁多,應不適合盆栽。盆土容積畢竟有限,故葉片發枯。
黃花梨是一個文學名稱,從古到今沒有一種樹叫"黃花梨樹"。它有一個新學名,叫"降香黃檀"。對於這種樹木有幾個品種,至今沒有準確說法。
Ⅱ 黃花樹是黃花梨嗎
黃花樹是一種豆科植物。
桃金娘科桉屬常綠喬木。葉披針形,長10至15厘米,深綠色,內嫩葉紅褐色。花黃色,花容期長達2至3個月,每年秋、冬、春各開一次花。黃色的花簇矗立枝頭,非常引人注目。可做行道樹,也可矮化盆栽。
黃花梨(名貴木材)一般指降香(豆科黃檀屬喬木)降香(學名:Dalbergia odorifera )又名:花梨木、降香黃檀,為蝶形花科黃檀屬喬木,
Ⅲ 像別名,學名,屬名這些,一種植物有哪些不同的名字
植物的名字從應用層面上來分主要是科學應用(學名)和生活應用(俗名)。
先從自然科學上來說,自然科學很重要的基礎就是分類學,分類學的工作簡而言之就是分類,把自然界已知的物種給一個合理的排列編號,用簡單的界門綱目科屬種這種層層往下精準的分類標准來分類。以番薯(紅薯)這個最常見的植物來說。下面是它在科學界的分類位置:
地球 Terrae [三域系統]
真核域 Eukarya [三域系統]
植物界 Plantae [三域系統]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傳統系統]
木蘭綱 Magnoliopsida [Cronquist系統]
菊亞綱 Asteridae [Cronquist系統]
茄目 Solanales [Cronquist系統]
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Cronquist系統]
旋花亞科 SubFam. Convolvuloideae [Cronquist系統的旋花科Convolvulaceae]
番薯族 Trib. Ipomoeeae [Cronquist系統的旋花科Convolvulaceae]
番薯屬 Ipomoea [Cronquist系統的旋花科Convolvulaceae]
番薯組 Ipomoea Sect. Batatas [Cronquist系統的旋花科Convolvulaceae]
番薯 Ipomoea batatas [Cronquist系統的旋花科Convolvulaceae]
這么一長串信息才可以把一種植物的名字給精準到位。Ipomoea batatas 就是植物學家給番薯這個植物的國際名稱,用已經不流通的拉丁文來表示的,也就是拉丁學名。拉丁學名理論上是唯一的,但是也有一些植物分布在不同的國家,最開始信息並沒有那麼流通,交流很不方便,於是這個國家一個植物學家發表了這種植物,那個國家另外一個植物學家也發表了這個植物,他們都覺得是新種,就用了不同的拉丁學名來起名字,到現在信息透明了,發達了,對著看看標本,發現這種植物早在他們之前已經在其它國家被發表過了,於是後來這兩個植物學家發表的名字也都變成了異名。異名表示承認這種植物叫這個名字,但是為了方便交流,現在被統一叫做一個接受名,也就是被世界接受的拉丁學名。在這里對應的番薯的科名就是Convolvulaceae(旋花科),屬名就是Ipomoea(番薯屬)。
當然了,這么長的名字,而且是拉丁,世界上用拉丁的國家也不多,懂拉丁的國家更少,不可能都用拉丁,我們中國一直用的都是漢語,因此植物本身就有一些隨著不同語言文化傳下來的老百姓的使用名稱,也叫俗名。英語,馬來語,日語等不同國家對當地的植物也會有其對應的當地語言叫的名字,暫且不提,還以番薯為例,在中國的俗名裡面有以下不同的名字:
甘薯 地瓜 白薯 紅薯 紅苕 阿鵝 阿木塔圖-圖木蘇 番茹 番藷 蕃薯 甘儲 甘藷 紅山葯 紅薯藤 金薯 蔓薯 山葯 山芋 唐薯 甜薯 香薯 洋甘薯 玉枕薯 馬鈴薯 土豆 芋頭 朱薯 白苕 甘薯藤 紅苕藤 米薯 文米薯。這么多的名字其實講的都是一個東西,同樣一個名字,在不同地區所指的內容也是不一樣的,這些名字就可以稱作為別名或者是俗名。
還有一些根據具體的應用用途來起的名字,比如番薯發芽長葉子做成小盆栽,被園藝界的老闆們為了名字好聽就叫黃金葉,愛情葉(葉子心形)等等,這樣的名字又叫園藝名。當然一些木材在木材界也會有木材界的叫法,比如紅木類中的花梨木,也叫黃花梨,降香黃檀,還有中醫界的名稱,等等。
綜上,即使是同一種植物,在不同的領域的名字可能是不同的,建議是以科學名稱為基礎,可以直接使用或者簡單的調整,切莫改的面目全非,影響使用交流。
By 東南亞植物擬名工作者 不乖書生
Ⅳ 成都平原有檀木樹嗎
檀木是一個很不科學的概念,「檀」在梵語中的意思是布施,而最早檀木只用來指很少的幾種名貴木材,比如印度小葉紫檀(檀香紫檀)、黃花梨(降香黃檀)、檀香木,這幾種木料也是現在價格最昂貴的木材。這幾種樹都產自海南、東南亞、印度等熱帶地區,所以成都平原應該是沒有的(沒有野生的,沒有大面積種植的,但不排除有好事者搞一兩棵盆栽放家裡玩)。
紅木國標中,有五屬8類33種樹種,其中黃檀屬和紫檀屬下面所包括的樹種,包括上面的檀香紫檀和降香黃檀,還有其他的黃檀、紫檀、黑黃檀(具體網路」紅木「),廣義上也都可以叫檀木。而且黃檀屬紫檀屬中還有很多不屬於紅木的樹種,那就更多了。根據網路」黃檀屬「」紫檀屬「介紹,黃檀屬植物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紫檀屬植物分布在熱帶地區,所以位於亞熱帶的成都平原可能分布有黃檀屬中的一些樹種,具體是否有分布,分布的有哪些,可查詢網站」中國植物志「。
另外,近年來由於紅木價格高漲,一些商家為了攀名貴檀木的高枝,把一些和紅木質地相近的硬木也起了各種檀的名字,比如綠檀、紅檀、大葉紫檀、非洲小葉紫檀、血檀等等許多木種,這其中的樹種和產地就很復雜了,而且經常都在更新,指不定明天商家又搞出一個什麼」檀「來。如果硬要湊湊熱鬧的話,姑且也算作」檀木「,但這些木材也一般都是從南美洲、非洲、東南亞等熱帶國家進口的,成都平原是沒有的。
綜上所述,紅木,以及所謂的」檀木「,基本產自熱帶地區,成都平原就算有」檀木「,那也只可能有廣義上黃檀屬中的某種或某些樹種,不會是市面上按紅木價格出售的那些木材。不過成都平原盛產另外一類名貴木材」陰沉木「,有些人也叫」烏木「,想必聽說過吧。楨楠木也不少,其中的良品就是傳說中的金絲楠木,陰沉金絲楠木那就是極品了。
累死我了,望採納!
Ⅳ 這是什麼植物
海南蒲桃是桃金娘科、蒲桃屬小喬木,高可達5米;嫩枝圓形,葉片革質,橢圓形,上面干後褐色,下面紅褐色,側脈多而密,果序腋生;果實橢圓形或倒卵形,種子2個,上下疊置。
分布於中國廣東,海南島昌江。見於低地森林中。該種是用材和觀賞兩用的優良樹種。木材淡褐色,結構細致,紋理交錯,有光澤,耐腐,不受蟲蛀,不易翹裂,可作造船、建築、橋梁、枕木、傢具和農具等,是優質用材。樹皮含單寧,可作栲膠原料。果可食。用於園林綠化,為行道樹種、農田防護林樹種、四旁綠化造林的優良觀賞樹種。具有樹皮厚、萌芽力強等優點。
栽培技術
種植方法
繁殖要點
種子繁殖。宜採回成熟果實去皮,略為陰干後即播,不宜日曬和貯藏。亦可用扦插法或高壓法繁殖,春季為最適期。
栽培養護:栽培管理容易,在氣候適宜區內,不擇土壤,病蟲害少。栽培土質以肥沃濕潤、排水佳的土壤或砂質壤土最宜。
根據海南蒲桃喜光、耐旱瘠和高溫乾旱、對土壤要求不嚴、根系發達、生長迅速、適應性強的生物特性,造林地可廣泛選擇於酸性土壤或鹼性土壤中,既可選擇用材造林地,也可選擇在需進行套種改造的針葉純林、疏林地、殘次闊葉林和灌木林地等生態功能等級差的生態公益林地帶。
造林密度
海南蒲桃人工造林宜造混交林,可根據培育目的的不同進行設計。營造用材林時,海南蒲桃可與杉木或松類樹種進行混植,混交比例為1∶2~3,也可採用與木荷、桃花心、紅錐等闊葉樹種進行混栽,混交比例1∶3~4;混交方式可進行行間混交或行帶混交,並宜適當密植,株行距2~2.5米。營造生態公益林或風景林時,可與降香黃檀、小果香椿、木荷、嶺南山竹子、潺槁木等混植,混交比例1∶4~5,混交方式宜為不規則配置的方法進行混交,株行距2.5~3米。在疏林、殘次林、針葉純林等生態公益林的改造中,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套種。
細致整地
造林前,對造林地按2~3米的距離沿山地等高線進行平行鏟帶,並將帶內的雜草、雜灌及其他草藤本植被等全部鏟凈,同時對帶外的雜草、雜灌劈落,然後在鏟好的帶內按照株距要求進行打穴;對於套種補植,可直接在需要補植的地方進行劈開雜草、雜灌約1米×1米的位置。然後挖明穴,穴規格一般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挖穴時先將穴內心土挖起堆放在穴旁邊,先行風化一段時間後再覆土。然後結合覆土工作施基肥,每穴應施「翠姆大量元素水溶肥」與穴外四周肥表土打碎混勻後進行覆土。覆土時先在穴左、右、上三方各鏟67厘米,將腐殖質和肥沃表土填入穴內,與基肥混勻,再覆已風化過的心土,覆土應高出穴面10厘米以上,覆土完成後穴呈反傾斜狀。此外,覆土時應注意一邊填土一邊打碎土塊,撿凈石塊、樹根、草頭等妨礙植樹的雜物。
繁殖方法
選擇良種壯苗:造林苗木一般要求選用良種所育的一年生營養袋容器苗或裸根苗,要求苗高50厘米以上、根系發達、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茁壯的苗木。
裸根苗種植:一般在春季穴土濕透時的陰雨天進行。苗木造林前要適當剪去枝葉,對根系視情況適當修剪;栽植前用黃泥漿混少量磷肥和根碧多生根劑對苗木進行漿根保護,在穴中或偏靠穴內壁栽植,要求深栽、根舒、踩實、種直、不窩根、不反山,植後覆鬆土,要求在3月份前完成栽植。但並進行漿根(應用),選擇陰雨天種植。種植時要求舒根、壓實、適當深栽植。
營養袋苗種植:一般在春季進行。種植前將營養土淋透水,栽植時一手輕壓營養土,一手將營養袋完全撕掉,在穴中或偏靠近穴壁栽植,深栽、壓實(壓時注意在營養土球邊進行,不要壓碎營養土球)、種直、保持營養土完整,然後覆適量鬆土。
田間管理
在栽後3~4年視幼林生長情況連續進行鬆土除草、擴穴施肥撫育。
具體方法是,根據林地的林相、草相等情況,每年上、下半年適時各進行一次撫育,將帶內或穴四周(穴鏟一般為穴四周1米×1米范圍)雜草、雜灌用刀劈或用鋤頭鏟干凈,不壓青,並將劈落或鏟除的雜草培在幼樹根部,並在幼樹周邊進行鬆土和培土。追肥則採用溝施法,對每株幼樹追施復合肥0.1~0.2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