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盆景劉
㈠ 海安石板街的韓國鈞居
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民國兩任江蘇省長韓國鈞先生的故居就在海安石板街,具體位於海安縣城東大街北陸家巷西側,里人稱為「韓公館」。
據韓國鈞自撰《永憶錄》載,清道光三年(1823),年景欠豐,百姓飢號,韓國鈞的祖父韓鳳翔欲濟無款,向他人勸募又無應者,遂將自家主屋3間拆去,換得米麥,以賑飢民,一時韓家門庭為滿。待後年景轉豐,韓國鈞父親韓希彭方自外而內建造了部分廳屋。同治二年(1863),其父去世,家境中落,原備續建房屋木材悉以還債,已建之廳屋亦用作抵債。至清代光緒三十二年(1906),韓國鈞先生50歲,官至河北礦務局總辦、交涉局會辦時,他告假返里,於舊址重建祖屋,距其祖父拆屋時已80餘年。按韓國鈞自訂《止叟年譜》記載,韓國鈞於光緒三十一年十二月初三自日本考察回國後於當月初九返里,光緒三十二年閏四月十八日赴豫,現韓國鈞故居的主體建築,就是在此期間籌建的。
故居坐北朝南,系一組完整的四進式宅院。大門前為光緒二十五年(1899)海安鎮董們捐鋪的花崗岩石板街。臨街大門樓氣派庄嚴,上有「天官賜福」、「麻姑祝壽」、「鹿鳴梧桐」等9幅鏤空磚雕,透滿神韻。大門兩側分列著一對雕有「暗八仙」和「獅子戲球」圖案的白色長方石鼓,門牆左右嵌著「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聯合抗日座談會會址」(南通市人民政府)和「海安縣博物館」(已故全國著名書畫家王個簃題)白色大理石標牌。跨過高2尺的門檻,門廳地面有一幅彩磨石「瓶升三戟」圖,以蘊含的寓意,祈祝主人官運亨通,平升三級。抬頭望,門框拓方上木雕「二龍戲珠」吞雲吐霧,屏門上端高懸原國防部長、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張愛萍將軍題寫的「韓國鈞先生故居」匾額,金光爍爍。推開門廳屏門,南通工藝美術家王道雕塑的一尊仿青銅韓國鈞先生胸像躍入眼簾,先生御敵抗侮之巍然正氣盡顯眉宇之間,塑像在蒼松翠柏映掩中顯得更為偉岸。塑像身後,一道高高的磨磚照壁牆上,鐫刻著海安名匠徐春榮所作的巨幅磚雕《松鶴圖》。一對栩栩如生的仙鶴,傲立於蒼松之上,其手藝精巧令人嘆為觀止。
二門朝東,一對圓形石鼓上除相對雕有「三獅戲綉球」外,在石鼓底座側面還左雕「鹿鳴梧桐」、右刻「鳳凰牡丹」。門樓上方,兩幅「狀元及第」、3幅「福、祿、壽」磚雕將二門樓裝點得更加雍貴。那門樓牆上刨製得異常光滑的牆磚以及幾無間隙的磚縫,不知出自哪位工匠之手,其技藝令後人稱羨。
站在二門口西望,墨綠色琉璃窗襯映著的臘梅、天竺、五針松、太湖石,組合成了一幅天然的「歲寒三友」圖,既雅緻高潔,又引出了一種朦朧的詩意,給人以無窮的遐想。一代儒將陳毅與夫人張茜1940年11月應韓國鈞盛情邀請留駐西花廳時,就在此窗下抒八路軍南下部隊與新四軍會師之豪情,吟作了題贈劉少奇、黃克誠諸同志的「十年征戰幾人回,又見同儕並馬歸。江淮河汊今誰屬?紅旗十月滿天飛」的不朽詩篇。
入二門後,人們頓時感悟到,整個故居是以一根南北向中軸線左右伸展,形成了一處由南向北遞進的照廳、正廳、穿堂、堂屋的4排住宅群落,而每進住宅之間又是以曲廊勾連、窗槅穿透的一組充滿著詩情畫意的建築群體。它們通透開敞,起承轉合,和中有序,和序統一,既符合懦家禮法精神的需要,又從深厚的建築文化中,體現了主人脫俗清雅、莊重深沉的審美情趣。
照廳內陳列著韓國鈞先生生平業績展,詳盡介紹韓國鈞從文人中舉,知縣起家,至掌管省政,轉變為邑人共仰、邦國敬重的著名愛國人士的一生。其中展品有:登載韓國鈞憤然辭去安徽省巡按使消息的民國4年(1915)10月10日如皋《通俗報》;劉少奇、陳毅等為韓國鈞逝世敬撰之輓聯;登載蔣介石所發唁電的民國31年2月4日《新華日報》(重慶版);韓國鈞編纂的集宋、元、明、清16家著述的古籍叢書《海陵叢刻》,考訂、匯編的《吳王張士誠載記》;與章太炎、蔡元培、黃炎培、張謇等名流通信往來的匯集《朋僚函札》;以及表現韓國鈞面對日寇屠刀寧死不屈的崇高氣節的圖文、詩賦等。
正廳屏門上掛「陳毅拜會韓紫石」巨幅國畫中堂,由南通國畫院原副院長張淮繪作。對聯「生有自來文信國,死而後已武鄉侯」由著名書法家仲貞子篆書。在圓融精美的卷棚與端莊厚實的屋樑下高懸著24盞宮燈,每有貴客來臨,必燈火通明,既熱烈又溫馨。大廳內陳設著造型簡練、古趣清雅和雕刻細膩、富麗華貴的明、清傢具。居中的圓桌上,置一盆韓國鈞當年珍玩的黃楊,其干回蟠折屈,一寸三彎,為典型的揚派盆景,曾參加南通國際盆景比賽獲銀牌獎,這是如皋綠園原總經理花漢民收藏後捐贈故居的。正廳內上懸匾額4塊,其一「魏公間氣」,是韓國鈞八十壽辰時,國民黨元老於右任、陳果夫、吳稚暉題贈;其二「潞國精神」,為韓國鈞1925年任國民政府江蘇省長時的水陸警備司令(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江蘇省副省長)冷遹敬贈;其三「大德必壽」,系韓國鈞八十壽辰時世界紅十字會敬立;其四「學有淵源」,乃韓國鈞題贈海安名醫杭海軒,杭老先生後又轉贈給故居的。4塊匾額所題創意不凡,寓意而不露,為故居增添了光彩。正廳抱柱楹聯「千秋古史乃家法,紫袍玉帶真天人」為清代狀元,官至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的翁同龢手跡。
正廳的西部人稱西花廳,是韓國鈞會見貴賓之處所。當年陳毅率新四軍移師海安時,就應邀駐於此,陳、韓二人雖相交時短,然相知甚篤,斟酒論文,接席無虛日。期間,劉少奇(化名胡服)來海安時,亦來韓公館會見韓國鈞,韓為之設宴洗塵,新四軍領導人自劉、陳以下,曾大會於韓公館。
繞過正廳屏門前往穿堂,眼前是一個長滿桂花樹的院子,每當八月中秋前後,金黃色的桂花競相盛開,整個故居都沐浴在那習習香風之中。穿堂的廳室內,陳列著代表海安悠久歷史的青墩、吉家墩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一大批陶器、石器、麋鹿角以及亞洲象化石和館藏歷代珍貴文物。華彩風流的海安五千年文明史,璀璨而又神奇的青墩文化,足令海安人驕傲無比,讓參觀者流連忘返。
第四進堂屋內,通常陳列著在故居修復時海安縣人民政府向全國各省市知名書畫家徵集的書畫作品。全國800多位省級以上書法家、美術家協會會員,為韓國鈞先生崇高的民族氣節所折服,在接函後紛紛潑墨揮毫,竭誠惠贈了得意之作。其中有蘇局仙、沈柔堅、王學仲、劉文西、蕭勞、蕭嫻、郭化若、賴少其、劉藝等全國著名書畫家。集全國(包括台灣省)各省、市書畫家之大作,匯現代書法、篆刻、國畫優秀作品於一堂,這批極為珍貴的文化財富,堪稱海安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故居四進廳屋的槅門極有特點,不僅製作玲瓏精緻,且用冰花玻璃襯映花飾。每扇門下部均雕有陰刻圖畫,或「梅蘭竹菊」,或「八駿馬」,或各種花鳥,或各式山水,使這些槅門顯得十分清雅素美。連接二、三兩進的迴廊壁上,鐫刻清代嘉慶海安巡檢司蕭海清撰書法家仲貞子以真草隸篆四體書寫的《海安三塘十景》,詩詞書篆,珠聯璧合。
出堂屋東側六角小門進入火巷,眼前一道高牆將故居與東鄰隔開,高牆上漫天鋪地長滿了綠色小葉的爬山虎,枝蔓纏繞,重疊碧翠。地面上那條條磚縫中長滿了綠苔的巷道,似一條青灰底色上織滿了綠色小格的地毯,由二門前小院一直鋪到一座火車車廂式的小洋房前。這座小洋房據傳系由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土木工程系的韓國鈞四子韓寶琨設計,距今約有80年。其模仿火車車廂的內部設計,別具一格,世人稱奇。西式房頂下,內置乳白色拱形天花板,以優質木材作板壁,所有窗扇皆設3層:一百葉、二網紗、三玻璃,主人可按季節、天氣之變化而替換。地面鋪貼彩繪瓷磚,至今仍色彩鮮艷,堅固光滑。北室為客廳,南室為韓國鈞卧室。外為四面吊頂走廊,上飾木質西式圖案,下裝欄桿。南側小院內築一淀水池,並延伸至小洋房之下,既可儲蓄天水,又可調節房內氣溫。這座西式洋房在一組晚清建築中分外引人注目。此外,這里還是載入華中抗日戰爭史冊而聞名遐邇的「蘇北聯合抗日座談會會址」。
那是1940年春,新四軍挺進蘇北敵後,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阻截未逞,於9月集結部隊妄圖攻取黃橋,大戰一觸即發。韓國鈞應新四軍蘇北指揮部陳毅的呼籲,力持正義,於9月中旬邀請蘇北8個縣知名人士,在這座小洋房內主持召開了「聯合抗日座談會」。會議通過了致韓德勤、李明揚、李長江、陳泰運、陳毅蘇中各方軍事長官函,呼籲各方軍隊團結抗日,制止一切破壞抗戰的摩擦和分裂活動。會議團結了愛國人士,壯大了抗日力量,為新四軍黃橋決戰的勝利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與「會址」相鄰的是韓公館的花園,花木扶疏,奇石突兀,詩情畫意,盡在其中。每年冬春,臘梅、紅梅、白梅競相綻放,幽香沁人。那小瓦出檐的圓門旁,竹影搖曳,體現了文人家居不可無竹的意趣。園中陳列各式盆景,青的如五針松、羅漢松,紅的如石榴、月季,樹樁如紫薇、米榆等等,可謂「大景入神、小景入畫」。一棵200多年的真柏尤引人注目,蟠龍般的樹干撐著一把雨傘似的翠綠色樹冠,更顯得故居的深幽、蒼古。北側一棵偉岸挺拔的廣玉蘭樹,高10餘米,干徑超過1米,距今已100餘年。初夏時,碗口大的乳白色玉蘭花開滿枝頭,雍容高潔,清香撲鼻。香港《文匯報》曾載文稱之為「玉蘭王」。南通市定廣玉蘭為市樹,而南通市境內最大的一棵廣玉蘭則是海安韓國鈞故居內的這一棵。
韓國鈞故居於1986年9月由江蘇省文化廳、海安縣人民政府撥款,交海安縣文化局承辦修復,1988年2月竣工對外開放,每年接待數以萬計的同胞、僑胞和各界群眾,已成為海安文明建設和對外開放的窗口。
㈡ 中國各地的特產..
13、江西特產風味 傳統手工藝品名產景德鎮瓷器,瓷雕,南昌瓷板畫,鉛山竹編工藝品,萬載夏布,花炮,萍鄉煙花,瑞金,永豐毛邊紙;傳統農特產廬山雲霧茶,婺源綠茶,井岡翠綠茶,武寧紅茶,井岡山竹筍,油茶,南豐蜜橘,遂川金橘,興國甜橙,撫州西瓜,信豐紅瓜片,廣昌通心白蓮,鄱陽湖銀魚;風味名食南安板鴨(大余鴨加工成),南昌松肉,安福火腿,九江桂花酥糖,萍鄉花果糖,風味菜餚有九江黔陽魚席菜,廬山「三石」(石雞,石魚,石耳),景德鎮名菜船板肉,井岡山名菜石耳燉雞和燒狗肉,名酒樟樹四特曲,九江陳年封缸酒等。
14、山東特產風味 傳統輕工業手工藝品煙台鍾表,抽紗,刺綉,淄博陶瓷,料器,濰坊鑲銀製品,風箏,年畫,青島貝雕,膠東草柳製品;著名果品萊陽梨,煙台蘋果,肥城桃,即墨葡萄,,樂陵小棗,德州西瓜;農特產嶗山啤酒花,平陰玫瑰,菏澤牡丹,煙台對蝦,壽光雞,萊蕪豬;名葯東阿驢皮膏;名酒煙台果酒,白蘭地,美味思,三鞭酒,青島啤酒,白葡萄酒,嶗山礦泉水,蘭陵美酒,即墨老酒;名食德州扒雞,濟南糖酥煎餅,青島高粱飴,濟寧醬花生米,龍口粉絲等。
山東風味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代表黃河流域風味,以鹹食為主,善用特製清湯,以奶湯烹調,醇厚不膩。名菜有奶湯魚翅,雞脯,濟南烤鴨,烤大蝦等。
15、河南名特產品 開封書畫,汴綉,禹縣鈞瓷,洛陽宮燈,仿古陶瓷唐三彩,臨汝汝瓷,南陽玉雕和烙花筷子,濟源盤硯;新鄭,靈寶,內黃,鎮平等地大棗,孟津梨,開封西瓜,信陽毛尖茶;武陟,沁陽等地的四大懷葯;黃河鯉魚,蘭考桐木,許昌烤煙,駐馬店香油;道口燒雞,朱仙鎮五香豆腐乾,汴京烤鴨,洛陽杜康酒等。
湖北省名特產 江陵荊緞,武穴竹器,天門印花布,沙市鴨絨被;宜昌宜紅茶,,咸寧青磚茶,恩施玉露茶;咸寧桂花,保康木耳,秭歸柑橘,興山夏橙,陽新枇杷,隨州蜜棗;鄂州武昌魚,黃梅銀魚,沙湖鹽蛋;孝感麻糖,黃州東坡餅,武漢炸米鍋等。
16、湖南特產風味 岳陽君山銀針,大庸古丈毛尖,長沙高橋銀峰與湘波綠茶;雪峰蜜橘,瀏陽金橘,黔陽冰糖橙;長沙湘蓮,岳陽銀魚及醋魚干;岳陽辣椒油,邵陽竹筍,生薑,長沙松花蛋,衡山湘黃雞,武岡銅鵝,寧鄉豬;長沙湘綉與羽絨製品,醴陵瓷器,望城陶器,湘西土家棉,益陽水竹涼席,瀏陽夏布與菊花石雕,煙花鞭炮,鳳凰民族工藝品,岳陽扇子等。
湘菜為我國八大風味菜系之一。講究刀工,火候,調味豐富,重辣味。技法以煨,煎,燉,蒸,炒為主。著名菜餚有古老肉,蓮子鍋,竹筍蒸魚,香酥雞等。
17、廣東特產與粵菜 廣東是熱帶亞熱帶茶果之鄉,名果有東莞香蕉,潮州蜜橘,增城荔枝等。名茶有英德紅茶,潮州鳳凰水仙茶。傳統手工藝品廣州粵綉,潮州抽紗,佛山石灣陶瓷,潮州楓溪工藝美術瓷,廣州牙雕,肇慶端硯等。還有深圳,珠海鮮蚝,潮州魷魚,湛江龍蝦,及廣東香腸,月餅等名食。
粵菜風味名揚中外,「蛇餐」更是久負盛名,有食在廣州之譽。粵菜注重煎炸燒燴,擅長小炒,著意鮮嫩爽滑,多野菜。名菜有菊花龍虎鳳,猴腦,白灼海蝦,脆皮乳豬等。
18、海南特產風味 海口等地的椰雕鑲銀工藝品,貝雕,海石花盆景,黎族鼻簫等手工藝品;文昌菠蘿,椰子,五指山芒果,瓊山荔枝;萬寧大洲盜燕窩,西沙大海龜;風味名食有海口椰子盅,瓊山曲口血蟮,文昌雞,東山羊,和樂蟹,海口椰子等。
廣西名特產 靖西,賓陽壯錦,都安瑤綉,南寧麻滌,欽州坭興陶瓷,桂林美術陶瓷,方竹手杖,語州竹絲掛簾,北海貝雕,東興石雕,柳州石雕,柳硯,小棺材;南寧涼果,甜茶,桂林豆腐乳,米粉,三花酒,語州三蛇酒,蛤蚧酒,北海海鮮;合浦珍珠,容縣沙田柚子,桂林金橘,南寧菠蘿,柳州蜜橙,永福羅漢果,桂平肉桂,桂南八角等。
19、四川特產風味 名特產有成都蜀綉,蜀錦(帛),漆器,瓷胎竹編,南充竹簾畫,自貢,宜賓竹製工藝品,榮昌,會理陶瓷,自貢剪紙,名茶川紅茶,峨芯茶,蒙山頂茶,名果合川紅橘,江津廣柑,及川芎,川貝,川蓮等中葯材。
川菜是我國名菜之一,以麻辣味濃,百菜百味為特色。四川成都小吃擔擔面,賴湯圓等也很有名。名酒有宜賓五糧液,棉竹劍南春,瀘州老窖,古藺郎酒。名食有西昌板鴨,天府花生,涪陵榨菜等。
20、貴州名特產 遵義絲綢被面,安順蠟染,岑鞏花邊,「思州石硯」,平塘陶器,畢節大方漆器,玉屏簫笛,荔波涼席;威寧黃梨,興義大紅袍橘子,羅甸黃果,清鎮酥李,都勻毛尖茶,湄江茶,遵義毛峰茶及竹蓀(參),銀耳,天麻,杜仲,凱里黑木耳,娃娃魚,貴定烤煙,黔東南苗杉;名酒仁懷茅台酒,董公寺董酒,惠水大麴和懷酒,凱里從江大麴酒,雷公山獼猴桃酒,貴陽花溪刺梨酒,習水大麴等;名食威寧火腿,蕎酥(苗族名點),遵義蛋糕,綏陽空心面,鎮寧波波糖,獨山泡菜,鎮遠道菜,三穗板鴨,銅仁綠豆粉,貴陽野刺梨汁;貴陽黔味菜有八寶娃娃魚,天麻蒸雞,套全鴨,清燉甲魚及小吃戀愛豆腐果等。
21、雲南名特產 昆明,玉溪,曲靖雲煙(有茶花,紅山茶,紅塔山,阿詩瑪,大重九,恭賀新禧等名煙),昆明,大理,思茅等地雲茶(鎮紅,鎮綠,思茅,西雙版納勐海普洱茶,大理沱茶,蒼山雪綠等),昆明等地雲葯(雲南白葯,田七,天麻,德欽冬蟲夏草等),西雙版納香蕉,芒果,昆明呈貢寶珠梨,昆明干雞棕蕈,勐海天然樟腦;大理石雕工藝品,劍州木雕,個舊,昆明錫制工藝品,東川,昆明斑銅工藝品,昭通版納地毯,西雙版納傣族,哈尼族織錦刺綉品,麗江納西族披星戴月衣,路南民族綉衣綉品及小盆景,通海花樁園藝飾品,建水紫砂陶器,西雙版納孔雀屏羽等;雲南名食有宣威火腿,路南腐乳,昆明風味佳餚紅燒象鼻,茨燜熊掌,生煎麂子肉,汽鍋雞,小吃過橋米線等。
西藏名特產 傳統手工業工藝品拉薩,日喀則地毯,江孜藏毯,拉薩,澤當,貢嘎氆氌(藏式毛呢),圍裙,昌都藏靴,金銀銅鐵器,昌都,拉薩,江孜,日喀則藏裝;拉薩陶器,山南木碗等;西藏名食酥油茶(酥油,牛奶,磚茶,雞蛋製成),傳統節日食品「卡色」(麵粉,清油,牛奶,白糖,椰油製成),青稞糌粑,(炒麵),青稞酒等;野生資源特產野驢,野氂牛,藏羚,黃羊,旱獺,雪雞,名貴葯材熊膽,麝香,冬蟲夏草,人參果,天麻,雪蓮等。
22、陝西特產風味 著名果品有漢中,城固柑橘,臨潼石榴,火晶柿子,「三寶」大紅棗,彬縣晉棗,清澗紅棗,陝北蘋果,華縣大接杏,商洛核桃,鎮安大板栗等;洋縣香米,黑米,韓城大紅袍花椒,西安秦椒干,紫陽毛尖茶;漢中,安康,商洛中葯材天麻,杜仲等;傳統名食西安臘牛羊肉,西鄉牛肉乾,鳳翔臘驢肉,咸陽琥珀糖,三原蓼花糖;風味菜餚有西安仿唐菜長安八景宴;風味小吃羊肉泡饃;名酒鳳翔西鳳酒(集清香,濃香為一體),眉縣太白酒(歷史名酒),甘泉礦泉水等。
23、甘肅特產風味 蘭州白蘭瓜,醉瓜,冬果梨,軟兒梨,酒棗,安西白蘭瓜,天水花牛蘋果,蘭州黑瓜子,百合;康縣黑木耳,民勤,武威發菜,隴東鎮原黃花菜,小茴香,文縣花椒,蘭州水煙;中葯材文縣黨參,岷縣當歸,銓水大黃;傳統手工藝名酒泉夜光杯(玉琢酒杯),嘉峪關石硯,臨洮洮硯,天水雕漆,華亭安口陶瓷,臨洮仿古地毯,蘭州輕工名產毛紡織品等;甘肅風味佳餚有敦煌駝掌,清燉全羊,蘭州烤小豬,千層牛肉餅,隴西臘肉等,名酒有西涼大麴,金徽酒,肅北馬奶酒等。
24、青海特產風味 西寧毛(藏系羊毛),羊絨及長毛絨,粗純毛線,地毯,肉奶製品乳酪,甜奶粉,皮張(黑紫羔皮,氂牛皮,旱獺皮);青海湖無鱗湟魚,海東南名果長把梨,冬果梨,酥木梨,甜梨,玉樹麝香,果洛,玉樹冬蟲夏草;風味名食有西寧涮羊肉,馬雜碎,果洛牛肉乾,湟源陳醋;西寧,湟源銀器,飾品,藏刀等。
寧夏特產風味 特產「五色寶」:賀蘭山,中寧,中衛的紅色枸杞,同心,鹽池,中寧,靈武的黃色甘草,賀蘭山蘭色石硯,平羅,賀蘭,中衛白色灘羊皮,同心,金積黑色發菜;「五朵金花」:各地所產向日葵,紅花,黃花菜,玫瑰,啤酒花等;中寧貢棗,石嘴山,平羅,惠農,陶樂紅瓜子,固原銀耳,蕨菜,寧北平原灌區蓮藕,凍兔肉,黃河鯉魚,中衛鴿子肉,寧夏驢皮膠(阿膠);石嘴山民族瓷器;風味名食銀川清真奶油糕點,牛羊肉酥,手抓羊肉,清蒸羊羔肉,馬三白水雞等。
25、新疆特產風味 瓜果名產有鄯善哈密瓜,哈密西瓜,吐魯番無核白葡萄,伊寧蘋果,庫爾勒香梨,葉城大籽石榴,阿克蘇薄皮核桃,阿圖什無花果,庫車白杏,喀什巴旦杏;其他農牧土特產有庫爾勒啤酒花,庫車,若羌羔皮,及天山南北各地所產細毛羊絨,皮張,腸衣,長絨棉,桑蠶絲,甘草,雪蓮等;傳統輕紡,手工藝名產有烏魯木齊,喀什民族花帽,和田,喀什艾德萊斯綢,石河子毛布,烏魯木齊,伊寧皮革,和田地毯,喀什民族樂器,和田,烏魯木齊玉雕,烏魯木齊等地的民族特需首飾,銅器等;維吾爾,回等民族地方風味菜餚有烤全羊,烤羊肉串,烤魚,薄皮包子,抓飯,奶茶等,地方名酒有吐魯番果酒,鄯善葡萄酒,奎屯特曲等。
㈢ 石港的石港古鎮
我師付周培 生老先生於王家手沒有任何關糸,文章寫錯了。周老先生從小學的外家拳,他不知道什麼是王家手。請寫文章的人糾正一下。
㈣ 南通市有什麼景點
南通市是山水旅遊城市,又是以「中國近代第一城」著稱的歷史文化名城。主城區景區主要有國家AAAAA級濠河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狼山風景名勝區,新興景點有城市綠谷、江海民俗生態文化博覽園等。位於縣區的景點有海安的青墩文化遺址、江淮文化園和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如皋的水繪園和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紀念館,如東的洋口港濱海景觀帶,啟東的圓陀角,海門的蠣岈山,通州的石港漁灣等。
【濠河風景名勝區】濠河原為古護城河,距今有千餘年歷史,是國內僅存的四條古護城河之一。後周顯德五年(958)築城即有河。濠河環繞南通老城區,形如葫蘆。現全長10千米,水面4.62公頃,水面最寬處215米,最窄處僅10米。夜遊濠河成為外地觀光客的必游項目。景區內分布文物古跡和近代文教工商史跡、革命遺址等30餘處。代表性景點有:北濠河的光孝塔、天寧寺、北極閣等,西濠河的濠西書苑、盆景園等,南濠河的五公園、南通博物苑、文峰塔、文峰公園等,東濠河的濠東綠苑及藍印花布博物館等。2012年,濠河風景名勝區獲評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狼山風景名勝區】狼山風景區位於南通老城區南6千米的長江岸邊,由狼山、軍山、劍山、馬鞍山、黃泥山5座山組成,亦稱五山景區。狼山居其中,為五山之首,海拔104.8米,山形南緩北陡,因白狼傳說而得名,又名紫琅山。狼山原在長江之中,北宋時才與陸地漲接。自宋至清陸續興建廟宇殿塔,總名廣教寺。狼山為佛教中大勢至菩薩道場,列全國佛教八小名山之首。狼山風景名勝區主要景點有狼山紫琅禪院、支雲塔、駱賓王墓、林溪精舍及軍山氣象台、劍山卧佛、馬鞍山梅林春曉與沈壽墓、黃泥山龍爪岩與鑒真紀念塔等。近山景點有嗇園、園藝博覽園、濱江公園等。2000年12月,狼山風景名勝區獲評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南通博物苑】南通博物苑位於南通市濠南路19號,由晚清狀元張謇於1905年創辦,是中國人創辦的最早的公共博物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逐步恢復、修繕,並將張謇故居濠南別業納入博物苑管理,現為綜合性地方博物館。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南通博物苑獲評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中國珠算博物館】中國珠算博物館位於北濠河畔,由南通市政府和中國珠算協會共同興建,是世界上最大的珠算專題博物館。2004年12月建成開館。博物館佔地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由珠算展覽廳、學術報告廳和少兒珠心算培訓基地三部分組成。珠算展廳內設有中國珠算史廳、算盤精品廳、互動廳。館內收藏中國不同時代的珠算算具2000多件,另有日本、印度、俄羅斯、馬來西亞等國的算盤。館藏史料典籍4000餘冊,其中多為珠算發展史上的孤本。2008年10月底,國家旅遊局批准中國珠算博物館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如皋水繪園風景區】如皋水繪園位於如皋古城東北角,地處內外城河的交匯處。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幾經修繕,現主體為清代園林建築群,為明末清初江南才子冒辟疆與秦淮佳麗董小婉隱居之所。主體建築水明樓是一座畫舫式建築,臨洗池自南向北展開,分別為前軒、中軒,亭台樓閣,錯落有致。2006年,水繪園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水繪園風景區總面積30萬平方米,除了位於中心的水繪園,還包括南側的宋代教育家胡安定紀念館、東側明代東水關遺址和古澹園遺址。2010年,水繪園風景區獲評國家AAAA級景區示範點。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紀念館】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紀念館位於如皋市城區東南部的紅十四軍公園內。主館建築面積7860平方米,展廳面積約6350平方米,分「江海曙光」「長夜驚雷」「斬木舉義」「軍旗如畫」「革故鼎新」「金戈鐵馬」「碧血丹心」「野火春風」8個展廳和序廳、尾廳共10個廳,展出相關圖片1300餘幅、實物資料600餘件,復原相關場景24處,聲光電場景展示5處,雕塑(含廣場雕塑)23處,真實反映土地革命時期艱苦卓絕的革命歷史。2012年,紅十四軍紀念館獲評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海安江淮文化園景區】海安江淮文化園景區位於海安縣城鳳山北路33號,佔地17.5萬平方米,是以江淮歷史文化為底蘊的人文景觀項目。整個景區由白龍故里景區、先賢景區、鳳山書院景區和中國名人藝術館群組成。白龍故里景區有數萬平方米的白龍湖,數十座亭台樓閣和幾百種奇花異草、古樹奇石,有國家一級珍稀保護樹種紅豆杉林。先賢景區建有文天祥、范仲淹、胡瑗3名歷史賢人的紀念性建築。鳳山書院景區是海安古景觀的恢復。中國名人藝術館群景區建有數十座古式建築和歐式建築,侯康乙賞石藝術館、劉萬年藝術館、吳向明國禮藝術館、胡建雄書法藝術館、王建梓藝術館、羅楊書法藝術館6家藝術館在景區內開館。2014年,海安江淮文化園獲評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