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門盆栽
Ⅰ 陋室小趣
(第一篇)
小的時候,與父母同住過各種各樣的房子:
最小的時候是住老式的地主大院,這是人民翻身當家做主人的象徵。這樣的大院,一進三四層,十分愜意。有前院,中院,後院,並帶有後花園。
門前兩個雄偉的石獅子,守衛著石階石坎。要進大門,需得叩響老虎口中的門環,一聲庄嚴,厚重的雙門開啟。
進了門去,迎面一方巨大的照壁,上書一幅狂草,遒勁逼人。但遺憾當時人小,內容可沒記住。
前院一個大而精緻的天井,天井中一眼水井,取之不盡的井水,漫齊井欄,清清亮亮,至今記憶尤深。故之長大後對關於井的一切事物乃至用語,很易理解。天井裡幾盆盆栽,四季誘人。天井兩旁的屋子做了廚房餐廳和儲藏室。倒也布局合理。
中院樓上住人,樓下是大大的會客廳堂。全家一律中式的傢具,凝重雅緻,陳設得高低疏落有序。古老的紫藤,常年掛滿一房房紫花,從寬敞明亮的露台爬上樓沿,平添萬鍾風情。
後院樓上做了書房,一排排齊頂的巨型書架,蘊藏著無窮的歷史未來和力量。我的啟蒙教育,也獨自從這樣的「三味書屋」里開始。那肆意從書房雕花窗格擠進來的常春藤,蓬勃著生機。推窗遠眺,是幾抹墨翠的遠山。樓下是爸爸媽媽在家裡的工作間,在那些繁忙的年代,燈光往往一直亮到太陽紅。
後花園,在那時的我眼裡,大得無邊無際。這便是我的「百草園」,我的樂園!
曲徑通幽之處,一排芭蕉,最宜夜來聽風雨。當然,芭蕉樹們也有結果的時候。碩大而長的葉片中,可以窺見幾串漸漸飽滿起來的豐碩。
三棵高聳的桂圓樹,每年都果實壓彎枝頭,看著都為它們累。每當收獲的季節,都把費力採下的子實,高高興興地分送給鄰居的小孩----否則,會被「打土豪」的!
才走入花園,左邊的假山下,蘭草幽幽圍就一灣清池。臨池,白天可觀魚兒戲水,晚上可聽幾聲蛙鳴。
牆邊幾枝美人蕉,終年鮮花不落。那灼灼的紅色,在古老的牆頭,鮮艷奪目地燃燒著。每當一陣風吹過,那排出牆的紅,在風中狂妄地招搖。從下望上去,在濃藍的天的映襯下,給人一種眩暈的濃妝重彩不真實的感覺。
右邊美人蕉下,大片一叢叢的茉莉,開花時節,繁花潔白一片,香透半邊天。
月夜的後花園,得月最先。玉盤初上之時,天空皎潔明麗,清輝光耀無限。月到中天,光影從樹間篩灑下來,斑斕彌漫,煞是迷人。
園里,常年飼養著一群大大小小的雞。小雞崽跟在雞媽媽後面,唧唧喳喳,無憂無慮。雞娃娃們,就是我童年最好的玩伴。清晨,一聲嘹亮的雄雞高歌,唱出了東方紅!
這座古老庭院,名叫「花園」,真是名實相符。灰磚大院里,前後幾個院子,各種景緻攙揉在一起,生生地造出了一種神秘奇幻的境界,也生出了古色古香的豪華。
住這樣的老宅院,雖然是寄居,按照熟話所說:室雅人和美!深宅大院里,獨特的風光人情,也真是美不勝收。
無奈好景不長,誰也沒有料到:悲劇在十幾年後上演了。
什麼叫悲劇?有名人高度概括得極好:「悲劇,就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你看!」
拿大頂倒看世界的「革文化大命」鋪天蓋地。一切類似老宅的「封資修」全未倖免,幾乎都遭到「橫掃」!
(第二篇)
一個人發瘋,葯尚難救。何況,成群的人發狂,更是無法無天!
老宅在一夜之間,無處不在地被糊滿了「大字報」!這樣龐大的樓院,天知道,得動用多少人,熬多少桶糨糊!又得破費多少車筆墨紙張!而「大字報」上,用各種手跡書寫的,都是充滿了莫名憤怒的「打倒」和「砸爛」之類!
好在,大院里的「狗崽子」,被好心的人,事先悄悄轉移到了遠在鄉下的老保姆家裡。
可憐那伺弄園子、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老花匠,老是不能「劃清界限」,抱定了誓死與花草蟲魚共存亡的決心!他遭到的厄運,是掛牌遊街,不分晝夜,去陪斗大宅里的最後一輪主人----那個據說是走了「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最後,他們雙雙被押去「改造」:喂豬,掃大街,洗廁所!
那塊刻有兩個庄嚴隸書大字「花園」的門匾,被「大無畏」的「小將」們,翻將過來,當作了「大食堂」里的砧板,成了庖丁刀下最稱手的現成廚具。
亂哄哄的一大幫人,在「鬧」完「革命」,吃飽喝足樂夠解了恨之後,還不遺餘力地把大宅里的「封,資,修」「黑貨」「橫掃」了個底朝天:毀壞的書架失去了許多珍貴的線裝書,雕梁畫棟躺在了一片瓦礫之中,前後花園遭到一陣刀砍斧斫,一切值錢的東西全都無影無蹤,寒風里飄揚著抄家撕毀的書報衣物,大門兩旁立著掉了頭的石獅子。美麗在瞬間慘烈地幻滅了!
最終,歷經暴力折磨,歪歪斜斜的大門,被打上了巨大的封條!
都說:好破壞,難建設!原來,破壞當真是這樣的易如反掌,勢如破竹,摧枯拉朽,戰無不勝!
老保姆,對這個住了多年的宅院,也是一往情深。經不住小小的我「要回家!要回家!」的一再叫喊,在風浪稍事平息之後,偷偷帶我回去看過一次。
記得當時,奶奶抱著我,從不被人注意的斷牆的一角,艱難地進去。誰知,進到大院里一看,我就「哇」的一聲,哭了!奶奶把我緊緊地摟在懷里,小聲說:「別哭!寶貝!不能哭!讓人聽見就麻煩了!」我趕緊懂事地止住哭聲,但仍然摟著奶奶,抽泣個不停!家,沒了!爸爸媽媽,我也好久好久沒有見過了!奶奶,成了我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依靠!這對一個四歲多的孩子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
我曾經把爸爸的手槍,和僅剩的三發子彈,貼身藏著,帶到了奶奶家。從老宅院回來以後,我就常常在沒有人的時候,將那把手槍,拿出來,學爸爸的樣子,擦了又擦。讓它幽藍里,透出鋥亮!然後用那塊大大的紅綢,又好好將槍和子彈包起!
要不是爸爸的一再動員說服,後來,已經上小學的我,也決不會交出那把手槍。但是,三發子彈,我至今仍然留在身邊!
抄家時,被多次抄去的東西,在若干年後,一次性還回過一些。我和爸爸,對著那些已經沒有任何意義的物品,看了一眼,也點了一把火,讓它們付之一炬!
再後來,聽說老宅在破敗多年後,奇怪地在一場大火中,化為了灰燼。想必,那曾經存在過的景觀,就這樣從地球上徹底地消亡了!
大學畢業後,爸爸帶著我,再次游歷回憶我的成長痕跡,曾經去憑吊過老宅。無人問津也沒有資金修復的大院,不倒的,只有那些被大錘敲剩的,厚厚的灰磚牆;還有孤零零地站著的石頭門柱和兩個無頭的石獅子。然而,幾多年的大雨沖刷,也沒有洗去焚燒過的痕跡。
看著,禁不住想到了圓明園……!
令人驚異的是:那春風吹回、重又復甦的紫藤,還在斷亘殘垓中攀沿上升,一叢,又一叢,挺胸傲然著生機;蓬蓬勃勃的紫花,還在不舍地裝點著歷史的壯烈!
就在那時,環顧著周圍的一切,一行復一行的淚水,從我的眼眶裡湧出。爸爸寬厚的大手,緊緊地把我握緊拳頭的手,攥在他的掌中,什麼也沒有說,拉著我,一步一遠地離開了那曾經的故園!此時,那曾經寫滿過歡樂幸福的大院,已經是一片廢墟!
如今,老宅漸少,餘下的多數在「落實政策」之後物歸原主,或歸還給了原主的後代。但史無前例的浩劫之後,老宅們古樸優美典雅和庭院深深的神秘情調,是一去不復返了!只是增加了一些沉重的思考和一聲嘆息!
也難怪,現在的人,睡醒了之後,想要恢復什麼「老城牆」「老景觀」「老街區」,是如此之難!反而只能狗尾續貂,畫虎類犬!
(第三篇)
時光推進,走入了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的年代!我們隨老爸老媽遷過一幢比一幢氣派的住宅樓----台灣人稱之為「公房」,香港人叫它們「經濟樓」。
「公房」----即公家配給的住房;「經濟房」----經濟省錢;各種補貼加上,不用付出太多,就可以入住很好的福利住房!
首次移入公寓樓,還是通走廊:樓道盡頭設一個公共廁所,沐浴得到單位的集體浴室去排隊。因為是軍事管理單位,故而,辦公樓里的起床號,早操和工間操的廣播喇叭聲,不絕於耳。常常使假日里想睡個懶覺的我,煩不甚煩!
後來,辦公區和住宅區遠遠地隔開了。住宿樓房的設計也日漸完善。住家的條件也越來越合理。並在前庭後院,栽花種樹;人工草坪也鬱郁蔥蔥,一塊比一塊更令人賞心悅目!
說是老爸老媽,「老」者,資格老也!故每搬家一次,面積就要變大許多,布局裝修也就更富現代人的審美和享受。
然而,搬到了鋼筋混凝土之間,每家分得一個各自為陣的「火柴盒」,人的情感也如鋼鐵水泥般冷漠而毫無生機!大有「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架勢!鄰里間,在樓道里狹路相逢,最多稍稍放鬆一下綳緊的肌肉,一笑點頭,擦身而過!
有位名律師,做講座,刻意提醒:家裡遇到不法之徒,你需要呼救的時候,千萬不可以大喊「抓賊」之類,得高呼「救火啦!」並列舉數案例以佐證!可見,「人心不古,世風漸下」不是無中生有!
曾經聽得一個笑話:有現代大盜,在樓道里立一塊牌子:「此處施工,請繞道而行!」然後用氧焊把一戶人家的防盜門切割開來,明目張膽,登堂入室,用一輛印有「搬家公司」字樣的卡車,將一戶富有人家洗劫一空!還明目張膽地在被盜人家的大牆上狂書幾個大字:「小平同志說: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快一點!」看看!事情就發生在這樣的光天化日之下!
休論他人被盜,即使同在一個單元里住過多年,也不知你姓張姓王姓李;鄰里的漠不關心,早已是見怪不怪!
且不說,出入平安,往往成了故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也乃想像中的大同世界。那讓人懷念的單家獨院,早已經是昨日黃花。鄰里,你照看我,我相幫你的溫暖和家長里短,是再也找不回來了。公寓套房是越住越大,人心卻越來越封閉。
念念不忘的,仍然是老式四合院的韻味!所以,工作後,專門在一個長長的假期,不遠千里,去北京參觀中國最地道的大院!
常說:「到了北京看城頭!」十里長街兩旁的城頭與著名四合院,數不勝數;古都城牆和宮殿的紅牆碧瓦,讓多少老北京,新北京和中外遊客,總是難以忘懷!哪怕環游過地球,到過許多名城,也要奔著它回來!
城裡城外,大街小巷,我逛著看著,還不過癮。馬上在大柵欄附近的一個小胡同里,找到了派出所的「片兒警」,請認真負責的首都警察「叔叔」,幫我就近找了一戶清凈的人家,交了一周的房租,開始了「深入生活」的體驗!
從一腳踏進真正的北京四合院,就被熱情好客的老北京吸引著,感動著!一切,都讓我是那樣的著迷!這下子,高高的前門,真彷彿挨著我的「家」了!
話說那大院,干凈明亮,結構傳統但修繕得很好;平整的大青石地板,光滑里,照鑒出年代的久遠。其時,院子里,槐花盛開,異香撲鼻;一片蟬鬧,幾聲蛐蛐兒叫。熱了,你就在大太陽下,當院一盆涼水,從頭往下一澆,透出一股北方人的豪爽!做飯時,挽起衣袖,親自下廚,也讓南方的食文化驕傲一次!傍晚,在房東的盛情邀請下,端一杯釅茶,搖一把蒲扇,往竹躺椅上一靠,看著不遠處的大前門,就著隱隱約約傳來的京韻大鼓,邊納涼,邊聽左鄰右舍講著:金鑾殿里里外外的皇親國戚龍血鳳髓,北京的變遷,胡同里的傳說... ...
上班了。又回到了框架磚混中來,那股壓抑勁兒,就別提多別扭!
最後一次隨全家搬家,進入了四室兩廳兩衛一廚外加前後大陽台和儲藏室。什麼都不用操心,只換了更高檔的傢具進去,與高檔的屋子裝修色調和燈光配套。動的心思和金錢,全用在了多個巨幅窗簾上。推窗望出去,後陽台外,櫻花盛開;前邊大院里,綠草一片。大家開動腦筋,家裡布置出美倫美渙的一個巨大溫馨;客廳里,還剩綽綽有餘的空間,可以用做全家團聚時的跳舞場!真是高興!
但歡呼之後,是「常回家看看」的必須!畢竟,沒有了三代同堂,四代同堂,但血濃於水!爸爸媽媽一日日老了,作為兒女,得承擔起的,不僅僅是電話里的噓寒問暖。
(第四篇)
常聽人說:時間就象「剃頭刀」一樣「快」!我是好不容易長大!不管怎麼說,我也到了「出閨閣」,「入洞房」的年齡。
社會上戲稱「結婚證」為「土地證」!大凡有了「土地證」,才有資格有「土」,有「地」,也有房!
單位上建了新房。終於,到了年輕的小兩口或三口之家,都可以成為「地主」的那一天,大家真如「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交錢領到嶄新的一串鑰匙,「咔嗒」一聲,打開了屬於自己的新房,只見三室一廳一衛一廚,麻雀雖小,五臟已全!怎麼也忍不住,一陣歡呼雀躍!
且不管它鋼窗四處透風,不能安裝空調;且不管它四面臨樓,進空氣和採光都不符合標准;也且不管它有這樣和那樣的未來安危,只說是屬於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歸屬,就使它變得可愛!更不管它高高居上,凌空頂樓----學了一點「撕塊白雲揩揩汗,湊著太陽點袋煙」的豪情壯志,就權當鍛煉身體!
哈哈!精心設計,鋪上地毯,選購回傢具,布置出一個可意的小家。擇一吉日,也歡天喜地,奔進「圍城」!
好多年後,喜添「貴子」,又加上小阿姨,才知道小家之「小」!兒子每每增加一樣大型玩具,都得思量再三!然而,幾近中年得子,能不倍加珍惜?於是乎,痛下決心,為了寶貝的成長,去掉了茶幾以及寫字台和幾樣佔地的家什,好讓我們家的「小太陽」也有縱橫馳騁的地盤!
誰知道好景不長。小家的樓房,剛好建蓋在地殼的斷裂帶上。不幾年,地基日漸塌陷,全樓出現了裂痕。我們住的頂樓,更是一到下雨,就得成立「防洪指揮部」!
若是小雨,房頂一片彌漫。在大雨滂沱的時候,屋頂四處開花。俄而滴水不絕,室內慌亂用盆搶救。若雨再大,就得在屋頂四處敲釘拉線,懸空掛上好幾個「輸液瓶」,把滲入的雨水接住,從輸液管里往下面的一個個大「可樂」瓶子里,不斷地輸送汩汩的涓流。一天要倒掉好幾瓶積蓄的雨水!這樣的發明創造,大可以入選「吉尼斯」世界記錄!
「小洞不補,大洞吃苦!」連日的陰天豪雨,終於釀成了對面鄰居家裡兩次樓頂「決堤」----大水,象從卸去了閥門的水龍頭里,一個勁兒地直往家裡灌!這么大的水,哪裡擋得住?當我們也從睡夢中被吵醒的時候,家裡的地毯全泡在了「湯」里;所有的拖鞋,都變成了浪中扁舟!
孩子天性喜愛玩水!這下子,兒子高興極了!穿上他的小雨靴,跟在爸爸媽媽後面,歡天喜地,儼然「防洪」指揮長;加之兒子「久經考驗」,便和對面的小姐姐,眾志成城,結成統一戰線,不慌不忙地親自參與抗洪搶險。他已經全不顧甜夢被擾,第二天上幼兒園會遲到!
第二年,樓群里又出現了奇特的景觀:彷彿全世界的蟑螂,都想到我們大院各樓上山下鄉一樣。樓里,自下而上,一日日漸多的蟑螂家族,老中青三代,迅速接力賽似的繁衍!
孩子哪知道「怕」字怎麼寫?兒子有了新的樂趣,跺著腳高聲喊叫著:「嘻!嘻!嘻!媽媽,你看你看:蟑螂總動員!蟑螂總動員!」影碟機里的畫面渲染,怎麼會有這樣真實和壯觀?
好在單位及時發放了正義的滅害靈,全民出動,全院大打了一場殲滅戰,才使得蟑螂之災,消停了幾年。
據報章雜志說:蟑螂攜帶乙肝病毒!這次蟑螂大戰,可捨不得讓心肝兒子參與。於是,連忙把兒子轉移到了「安全地帶」。直到全家「堅壁清野」,里里外外灑掃庭除,包括兒子的所有玩具,全部清洗消毒之後,才把小傢伙接了回來!
外出學習,長長的兩年,兒子送去由我爸爸媽媽幫助照看,小家裡空了。我回來一看,家裡沒有了稚嫩的童音和歡聲笑語,倒多了鼠子的竊竊鳴叫。使出渾身解數,用盡了古代近代和現代的辦法,都沒能將其一並「擒拿歸案」!眼見得,鼠子長成了碩鼠,在深夜裡出出沒沒,心裡急得火燒火燎!
兒子和我,都愛朋友。夜晚,每每留朋友在家裡玩耍,大家都義憤填膺地參與到滅鼠的戰斗里。滅鼠動用的人之眾,在滅鼠的記載上,真是史書無此記載!直到現在,碩鼠滅完沒有?還是個謎!可憐家裡歷年積攢的藏書,真是睡不安寢!
話說回來,大院沒有大門,只開了一個「中」門。暫且不管,在危急的時候,救護車和救火車能不能進來。但院子里因為封閉,反而利於孩子的安全,一般很難出什麼交通事故。只要利於孩子就好,就是住家的首選。所以,兒子喜歡,我就喜歡!兒子發誓要在這陋室里「住一輩子」,那咱們就住它一輩子!
(篇外)
再次喬遷新居之際,正趕上這篇小文發表,心中感嘆更多。一邊是新居里,樓上樓下蹦蹦跳跳的兒子,一邊是朋友的關愛與祝賀,再回憶曾經的那樓那院,怎一個感慨了得!
住家,是再一次變得更大更好更稱心了,但記憶深處,回望住過搬過又住過的,曾經的那院那樓,心裡可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雜陳,難以一一盡情敘寫!
其實,如名人所言:「陋室之合我意,並非奢華鋪陳,最相信機緣!只求:一桌一床而已」,外加一現代電腦。而最中意的是:人間興盛,住家變遷,盡在自我的親歷親為與單獨享受中!
此時,「閑來無事,記下作為消遣。想到什麼寫什麼,不拘言笑和篇章」。
有時候,寫著寫著,哭了!有時候,寫著寫著,笑了!
「但無論怎麼寫,只是初略的心旅記憶。以此作為緣分和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