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積石盆景
1. 盆景用什麼石頭裝飾比較好
盆景用什麼石頭裝飾比較好?
製作山石盆景的石料很多,一般分松石和硬石兩大類。松石又稱上水石,這種石料,質地疏鬆,利於吸水,可以栽樹種草,加工方便。硬石石料堅硬,天然紋理美觀,形態奇特,不吸水,不能點種植物,雕琢加工也較困難。我國各地石料資源種類繁多,可就地取材,創作出具有地方風格的山石盆景。沙積石又稱吸水石,色灰褐、微黃或紅棕色,是泥沙與碳酸凝聚而成的表生沙岩。質地疏鬆,加工造型容易,但易於破損。由於吸水性強,可生長草木和苔蘚,是山石盆景和附石盆景的常用材料。產於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湖北、廣西等地。
英德石又稱英石,是石灰石自然風化長期侵蝕形成。顏色多為灰黑色,間有白色和淺綠色。石質堅硬,紋理細膩,以多孔、皺透、體態嶙峋為佳;不吸水,栽種鋪苔困難。英石形態自然,用來製作盆景,既可表現崇山峻嶺,又可作庭園池塘駁岸。產於廣東英德。
鍾乳石是石灰岩溶洞中的石頭,多為白色,表層與空氣接觸後氧化成淺黃褐色;線條一般較圓潤,洞穴較少;石質堅硬,但鋸 截尚方便,選用時要注意選用其天然形態;不吸水,不能栽種植物,適於塑造山水,有時也用來裝配雪景,效果甚好。產於浙江、雲南、廣東、廣西等地。
除上述常用的石料外,還有安徽的靈壁石、宣城石,華南地區的蠟石,江蘇太湖的千層石,各地均有分布的樹化石、銅礦石,台灣的烏來石,湖南、廣東的菊花石等等,都可以製作山石盆景,只要精心選擇,就能夠創作出高水平的盆景。
2. 砂積石可以放魚缸里嗎
您好
砂積石是河訂砂岩層經過水流長期沖刷、積淀而形成的
一般用於盆景,
如果放在魚缸也是可以的,容易滋生綠藻,注意及時清理
希望回答可以幫助您
3. 山水盆景盆的砂積石有哪些缺點
砂積石:別名水秀石、吸水石、透水石。是泥沙和碳酸鈣凝聚沉積而成。多呈土黃、專紅褐色。屬質地不均勻,含碳酸鈣多的部位較堅硬,含泥沙多的部位較疏鬆。砂積石易於加工,吸水性強,適於雕刻大中型盆景,可造出山、崖、坡、嵴、峰等多種景觀,加之青苔和小植物的生長,很富有生氣。其缺點是石感不強,易破損。主產山東、安徽、浙江、廣西等地。
4. 嶺南盆景的山水盆景製作
山水盆景是以觀賞岩石為主的一類盆景。製作山水盆景,首先必須進行藝術構思,確定主題,然後按照山石的天然氣質,取其全部或局部適宜造型的石料,並以植物及必要配件進行人工雕琢,配置成假山。將奇峰異巒、高峽飛漾、百嶂千峰、洞幽奇景等自然景色,濃縮到淺盆中,盛在幾案上,儼如一幅立體山水畫,使人如臨碧波綠水之前、名山大川之間,意趣盎然。 製作山水盆景的基本材料主要是山石。我國地大物博,山石的種類繁多,常用的山石約有三十多種,基本上可分為松質和硬質兩大類。松質的吸水性好,容易加工雕琢造型;硬質的則質地堅硬而不吸水,不易加工。不管松質或硬質山石,製作山水盆景的石料必須具有天然紋理、色彩以及形態自然等特點。
(1)砂積石
砂積石呈灰褐色或土黃色,因產地不同,不但色澤有深淺之分,而且質地的松硬程度也有差別。一般來講,砂質石質輕而松,可根據需要,隨心所欲地雕出各種形態的峰、洞、岩以及紋理等,還因其吸水性好,栽種植物易於生長,因此,這種松質石是製作山水盆景最常用的石料之一。但這種石料也有缺點,日子久了容易風化。這種石多產於浙江、安徽、四川、河北、山東等地。
(2)蘆管石(也稱麥稈石)
蘆管石同砂積石的質地、顏色及產地基本相同。蘆管石有粗有細,有天然形成的管狀小孔和奇峰異洞。選取該石時,應取其自然、完整的部分,稍為加工便可成型。但加工時要特別小心,否則蘆管斷裂便影響自然美。
(3)浮石
浮石是玄武岩的一種,由火山噴發的岩漿冷凝而成,顏色有灰、灰黃、灰白等色,質地疏鬆,內部有較均勻的小孔,能浮於水面,吸水性好,用小刀可隨意雕刻出各種形態。此石產於東北的吉林長白山以及黑龍江等地。
(4)海母石(珊瑚石)
海母石是一種貝殼類的沖積化石,因多產於海水中,含有較多的鹽份,需要用清水浸洗一段較長的時間,去其鹽份,才可附植小草木。該石質地疏鬆,便於改造,吸水性也好。這種石多產於海濱。
(5)鍾乳石
鍾乳石多產於廣東、廣西等各地岩洞,多為白色或微黃色,經過長期自然岩溶而形成柱狀、錐狀等各種形狀,質地較疏鬆,鋸截較方便。
(6)英石(石灰岩石)
英石盛產於廣東英德一帶。據《韶州府志》描述:「英石如芙蓉亂削,乳竇交通,P54岩勾漏,無不奇巧玲瓏」。其顏色以灰黑色為多,間有白色、淺綠色和帶白紋理的雜色。有天然形成的正背石,背石較平坦,正面紋理自然,富於變化。質地堅硬,不吸水,不易破碎,但加工較困難。在選擇英石時,以崢嶸、多孔、嶙峋,天然形成的為最佳。
(7)靈壁石
靈壁石質地堅硬,叩之有金屬聲,有黑色、白色,其中也夾雜有黑、白、赭、綠等色,俗稱五彩,多產於安徽省的靈壁縣。
(8)蠟石
蠟石無整體的岩層,多以獨石存於山中。在我國南方各式各地高溫多濕的山坑裡,經常被水沖擊,形成各種形態,質地堅硬,不能加工造型,只能以獨石擺設。色有深黃、淺黃、白等。全石以無損壞、無雜質、表面滑凈而有光澤及以竇穴奇形怪狀的為珍品。
(9)斧劈石
斧劈石質硬而脆,顏色有多種,有深灰、淺灰、灰黑色和土黃色等。這種石具有絲狀或片狀的紋理。順其紋理,略施斧鑿或鋸截,加工整形,可表現懸崖峭壁或高聳入雲、雄偉挺拔的山峰。此石產於江蘇一帶。
(10)木化石
木化石即古代樹木的化石,質地堅硬,加工較困難。顏色有黃褐色和深灰色。它是製作石山盆景的良好石料。
除上述常用的石料外,還有其他岩石,如產於廣東花縣的菊花石、芙蓉石,肇慶的端石和白星岩石,浙江的松皮石、石筍,四川的龜紋石、雞骨石等等,也可作山水盆景的材料。 (1)工具
①錘子。平口錘(如斧頭狀),適合加工松質石料;尖頭錘(即一端尖,一端平口),用以鑿洞和雕琢石紋;平頭錘,於於打鑿子。這三種錘子應根據自己的需要分別特製大、中、小規格,以備用。
②鑿子。用以加工洞、穴、石紋。鑿子必須是鋼質的,長短、大小應根據需要而定,可多備幾套不同規格的鑿子。
③鋼鋸。用鉗工使用的弓鋸即可,但鋸齒要粗些。鋼鋸用於鋸截疏鬆的石料和在石料上鋸出縱、橫石紋。
④刻刀。有平口、圓口、斜口等形狀,要備有各種規格的刻刀。刻刀用於松石的精雕細刻。
⑤篩子。以金屬制的最耐用,用以篩泥、砂、肥料等。
⑥小鏟。主要用來拌和水泥以及配石時鏟水泥拼接山石。
⑦刷子。水泥膠接山石前,必須用刷子將交介面刷凈,膠接後,把在外圍的水泥輕輕刷去。
(2)材料
①水泥。標號越高越好。松質和硬質石料都可以用水泥拼接,但拼接白石料要用白水泥。
②黃沙。用來拌和水泥,如用白水泥時,則要用白石米打碎代替黃沙。
③顏料。為了使拼介面的色澤與拼接的石料相似,使拼石後,不留痕跡,多用墨法或色粉與水泥調拌。
(3)方法
選取了合適的石料後,必須進行加工。加工要求做到自然而無人工的痕跡,雕琢不能過於呆板,而要生動流暢,要簡潔有韻而不能繁雜失度。具體加工的方法有鋸截、雕琢、膠接和襯石四種。
① 鋸截法。動手前,對每一塊石,首先要反復認真研究,按照一定的構思,進行去粗取精,截取適合造型部分作主體。剩下的部分因出自同一塊石料,色澤、紋理、質地等方面都相近,可進行必要雕琢造型後作襯石用。不管是松質、硬質石,底部必須要鋸平,使其放置平穩。對硬質石料則需要用金鋼鑽和專門設備才能截取,但在鋸截石料時,對質地疏鬆的要特別小心,要用海綿或厚布墊著,也不要用力過猛,以免造成破碎或損壞石身及邊角。
② 雕琢法。「玉不琢,不成器」。一般的石料自然形成完美的形態甚少,必須經過藝術加工。在加工雕鑿時,對整塊石頭要全面審視,再三斟酌,以確定觀賞面。確定觀賞面後,把底部截平,然後根據石頭的自然紋理,觀察哪些部位適宜鑿洞穴、峰巒、峽谷、崗嶺、斜坡、懸崖、峭壁等,做到心中有數。在雕鑿時還要掌握松石和硬石的質地,再運用不同的工具,因勢利導地施行雕鑿。近峰紋理線條要細致,遠峰線條要粗獷。
這里介紹幾種表現山石、峰巒的各種脈絡、紋理的P57法:狀如葉脈的荷葉皺宜表現花崗岩的山嶽輪廊;亂麻一樣的披麻皺宜表現土山的風貌;修直挺拔的斧劈宜表現峭壁懸崖高聳入雲的氣勢;橫紋曲折的折帶皺宜表現石山的獨特氣質(圖二十三)。
石料經過雕琢、剔刻,各種不同的紋理形成了重岩復嶺、嶔崟相連、深溪洞壑、崢嶸澗道等自然形態,使山水盆景更符合山巒的自然面貌。
③ 膠接法。石料經過加工,局部仍有某些缺陷,可選用類似或相同的石料來膠接,以彌補不足。但膠接的所有石料,首先必須在石的質地、紋理、顏色、氣勢上大體一致,並用水洗凈,這是拼接山石時應特別注意的問題。其次,硬石不吸水可隨意膠合;松石需要吸水,在膠合時必須留出吸水線路,防止中間隔絕水分,造成石的上半部分斷水,植物不易生長。
通常用的膠合材料是用水泥摻少量與石色相仿的顏料調配而成的。這樣膠合後,就不會露出痕跡。也有的在水泥膠接縫上,塗上原來石粉的粉末,效果更理想。 山水盆景是運用移天縮地、以小見大的藝術手法,根據「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原則來造型和布局的。山水盆景以山為主,成功的石山必須是既具形態美和雄偉的山勢,又有皺、瘦、透、漏之妙。「皺」就是要求石上表面有紋理,皺褶得有規律,不宜平滑:「瘦」就是要求石塊稍長,頂端較寬有稜角,不宜臃腫; 「透」就是指石塊裡面有大小孔道,互相溝通:「漏」是指石料要有孔隙,能夠通氣排水。我們在選擇石料製作盆景時,主要是要根據石的特點來確定主題。如修直挺拔、呈懸崖峭壁的,可用來製作險峰;呈扁長形狀的,可用來表現連綿不斷的山巒;皺、瘦、透、漏皆備的,不但可作雲峰、洲島、土山,還可作獨石欣賞。如何充分利用石的自然形態進行布局、組拼安排,有下面三種方法可供參考。
①獨石。獨石俗稱孤峰,在盆內的左邊或右邊安置一塊較大的石峰,另一側放置一兩塊小石作島嶼,這樣大山、小島大小懸殊,各在其位,形成一峰異起於遼闊水面上的景緻,此景蘊含深遠,主題集中。這種石料以不用人工加工而自然形成的獨石為佳。
②子母石。在盆內設置兩塊一大一小的石峰,左右對峙,母石(主峰)突出,略偏於盆的任意一方,但不能立於盆的中央,這樣母石在主位,子石作陪襯,子、母石高矮不一,大小各異,賓主分明。兩石隔水相望,遙相呼應,既對立又統一,既簡練又符合天然山水的真實性。
③ 群石。這種石山狀如「眾如拱伏,主山始尊」。盆內山幾座較大的石山組成,群石中的主山必須擺設在重要的位置上,其體積、高度要佔絕對的優勢,在拼接山石時,主景要突出,賓主有別。如製作「品字」形的石山群,首先選其中一塊最高大的石塊為主峰,布置在靠近盆中央稍後的位置,其餘各石,圍繞主峰,依次排列在左右較前的地方。這樣山石層疊,穿插聯絡,丘壑森嚴,深厚自然,一幅層巒競秀、清水漣漪的立體山水畫猶置眼前。
盆中諸景既要富於變化,又不宜過於人工斧鑿,要符合自然山水的氣勢。山有高低、遠近,坡有陡緩、長短,峰有高峻、奇險,巒有圓渾、宏偉,崖有峭險,洞有大小,岸有曲折,樹有疏密參差,草苔有秀麗疏落,山水盆景的一峰一巒,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舉足輕重的,要全盤考慮,馬虎不得。如果能「搜盡奇峰打草稿」,製作起山水盆景來,胸中有千山萬壑,自然能夠達到完美的境地。 山石盆景的石山製作完畢以後,還要著手種植一些草木,嵌上一些苔蘚和配置一些人物,小鳥、亭台、房屋、小橋、小船等,用以點綴,使石山變幻無窮,生動活潑,富於詩情畫意。
配種植物和配置小景,不但要符合山石和草木的比例,還要注意色彩的和諧,不能任意安放,而要有選擇、有計劃地分布。在山石的縫隙、陰暗面和山腳的地方栽植一些常綠的小草木、青苔、以及配置必要的人生、舟楫、橋梁、亭、榭等,以豐富山水盆景的內容,增添生活氣息,使內容和形式達到調和統一。 山水盆景因泥薄、水淺,植物幼嫩,在保養上要倍加小心。為了便於植物生長,平時應放在半陰陽、向南通風而又方便觀賞的地方。夏季氣溫高,不宜久曬,必須遮擋烈日,以免附石的幼小植物旱死。
山水盆景不但要確保盆中不能斷水,而且要經常換水,保持水的清潔;硬石盆景還要在山石上經常淋水,使山上的植物不缺水,以保持青苔和草木的青翠。如植物生長旺盛,同樣要進行修剪、整容。
5. 我有一盆盆景,但是我不知道這方面的知識,誰能詳細的告訴我怎麼分辨是什麼類型的盆景
應該是榕樹盆景~~!
榕樹葉革質,深綠色具光澤,四季常青,樹皮黑褐色,枝條柔軟,具有強大的須狀氣生根。氣生根有的下垂入地,形似支柱;有的婉蜒下垂,盤根錯節,頗為壯觀。實生苗的根部有的還能形成較大的塊根,形狀各異,這些都是製作盆景時可充分利用的。栽種榕樹一般在4~5月進行,因榕樹適應性較強,可用較淺的紫砂盆栽種,這樣更能顯露出千姿百態的樹根美。
盆器應選用長方形或長橢圓形。栽種前要剪除傷根和短截無用的過長根系和側枝,栽後澆透水置蔽蔭處緩苗,待恢復生機後轉入正常管理。榕樹常製成直乾式、斜乾式、曲乾式、懸崖式盆景,根可沖刷使其裸露出地面並附抱於山石上,結合修剪成為附石盆景。根系奇形怪狀,可製成提根式盆景,以示懸根露爪的姿態。枝乾的造型要注意矮化和直中求曲的變化。因葉片較大不宜加工成雲片狀,一般常加工成具有一定層次的自然形。另外,由於枝條柔軟且具韌性,可任意彎曲和編扎,曾見有將枝條彎曲做「福」、「壽」等字形及各種圖案的,也很別致可觀。榕樹原產熱帶。榕樹盆景應放在陽光充足,通風良好,溫暖濕潤的環境。在生長季節應經常澆水,但盆內不可積水,炎夏要適當遮蔭,並向地面灑水和葉面噴霧,以降溫和增加空氣濕度。每月施腐熟油粕餅稀薄液肥1次,切忌肥水過多,不然枝葉徒長,優美的樹姿將被破壞。榕樹耐修剪,萌發力強,生長快,除早春進行修剪蟠扎外,平時養護中對新生枝條和徒長枝,要根據造型要求進行短截或剪掉,以保持樹形的美觀,常有榕母薊馬危害,使枝葉捲曲呈褐色,要及時摘除燒掉並噴葯防治。秋末冬初應將榕樹盆景移入室內越冬,室溫保持在l0℃左右。榕樹可根據樹齡不同和生長情況,可2~3年或3~4年翻盆1次。
6. 怎樣做石山盆景 新聞
布局是製作山水盆景關鍵性的一步,山水盆景造型有無意境,表現什麼主題,全賴構思布局。布局包括局部與整體的構圖關系和主賓及遠近關系、山石與水面的比例關系等。布局屬於立體的構圖,因此要考慮到多種不同角度的造型,較之繪畫構圖更為復雜。
加工好的山石在布局過程中,常常會發現有不合要求之處,必須再作加工或調整。因此,山石的布局和石料的加工是不可分開的,往往是交替進行的。
布局主要是屬於藝術構思問題,它是通過運用各種藝術表現手法來實現的。這里將一些要點簡述如下。
布局之始,要將各組成部分(包括點綴的植物與配件)集中起來,根據表現主題及創作意境的需要作一全面考慮,包括布局的形式、主峰的位置,配石的安排、水面的處理以至植物的栽種、配件的放置等問題。
主峰是盆景的重心所在,最為突出顯眼,在布局中要首先確立。主峰位置一般不宜放在盆的正中,也不宜放在盆的邊緣。前者顯得呆板,後者顯得重心不穩。通常以在盆長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處為宜,可以略為偏前或偏後。主峰應有明顯的方向性,並在其所向處留下一定的空間。
主峰確定後,便可安排配石。配石應與主峰相呼應,圍繞主峰,右聳左舒,左繞右伸,形成一個完整的山景,切忌雜亂無章,各奔東西,缺乏有機的聯系。配石與主峰在風格上要統一,但形狀、體量又必須有所變化。配石在盆景中應起著襯托主峰作用,本身不可突出。要做到「客不欺主,客隨主行」。因此,要處理好主峰與配石的位置、高低、大小和遠近等關系。盆景中所有山峰要避免等高或形狀雷同的現象,也不可順次安排,應高低起伏、參差不齊。整個布局須做到疏密得當,虛實相間,不可均勻安排,也不可處處填滿。
在山水盆景的意境構圖方面,國畫中的三遠法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宋代畫家郭熙論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創作山水盆景同樣有「三遠」:高遠式的主峰高聳險峻,配峰低矮,以襯托主峰,山石占盆面的三分之二左右;深遠式多以一峰為主,群峰夾峙,從近景透視遠景,在前後峰的關繫上,宜前實後虛,顯得山巒重疊,層次豐富,忽隱忽顯,深不可測,山石占盆面的二分之一左右;平遠式多為低矮平緩的山巒,延綿不斷,無明顯山峰奇石,排列錯落有致,山石占盆面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水面遼闊,在低平曲折的山巒掩襯下,顯得地闊天廣。
還有一點須特別提出的,就是在布局時,要著意山腳的處理,特別是水岸線的處理,宜曲折多變,有隱有現,切忌平直無奇。
山水盆景是以觀賞岩石為主的一類盆景。製作山水盆景,首先必須進行藝術構思,確定主題,然後按照山石的天然氣質,取其全部或局部適宜造型的石料,並以植物及必要配件進行人工雕琢,配置成假山。將奇峰異巒、高峽飛漾、百嶂千峰、洞幽奇景等自然景色,濃縮到淺盆中,盛在幾案上,儼如一幅立體山水畫,使人如臨碧波綠水之前、名山大川之間,意趣盎然。
1、石料的選擇
製作山水盆景的基本材料主要是山石。我國地大物博,山石的種類繁多,常用的山石約有三十多種,基本上可分為松質和硬質兩大類。松質的吸水性好,容易加工雕琢造型;硬質的則質地堅硬而不吸水,不易加工。不管松質或硬質山石,製作山水盆景的石料必須具有天然紋理、色彩以及形態自然等特點。
(1)砂積石
砂積石呈灰褐色或土黃色,因產地不同,不但色澤有深淺之分,而且質地的松硬程度也有差別。一般來講,砂質石質輕而松,可根據需要,隨心所欲地雕出各種形態的峰、洞、岩以及紋理等,還因其吸水性好,栽種植物易於生長,因此,這種松質石是製作山水盆景最常用的石料之一。但這種石料也有缺點,日子久了容易風化。這種石多產於浙江、安徽、四川、河北、山東等地。
(2)蘆管石(也稱麥稈石)
蘆管石同砂積石的質地、顏色及產地基本相同。蘆管石有粗有細,有天然形成的管狀小孔和奇峰異洞。選取該石時,應取其自然、完整的部分,稍為加工便可成型。但加工時要特別小心,否則蘆管斷裂便影響自然美。
(3)浮石
浮石是玄武岩的一種,由火山噴發的岩漿冷凝而成,顏色有灰、灰黃、灰白等色,質地疏鬆,內部有較均勻的小孔,能浮於水面,吸水性好,用小刀可隨意雕刻出各種形態。此石產於東北的吉林長白山以及黑龍江等地。
(4)海母石(珊瑚石)
海母石是一種貝殼類的沖積化石,因多產於海水中,含有較多的鹽份,需要用清水浸洗一段較長的時間,去其鹽份,才可附植小草木。該石質地疏鬆,便於改造,吸水性也好。這種石多產於海濱。
(5)鍾乳石
鍾乳石多產於廣東、廣西等各地岩洞,多為白色或微黃色,經過長期自然岩溶而形成柱狀、錐狀等各種形狀,質地較疏鬆,鋸截較方便。}([gdwh|)}.com.cn
(6)英石(石灰岩石)
英石盛產於廣東英德一帶。據《韶州府志》描述:「英石如芙蓉亂削,乳竇交通,p54岩勾漏,無不奇巧玲瓏」。其顏色以灰黑色為多,間有白色、淺綠色和帶白紋理的雜色。有天然形成的正背石,背石較平坦,正面紋理自然,富於變化。質地堅硬,不吸水,不易破碎,但加工較困難。在選擇英石時,以崢嶸、多孔、嶙峋,天然形成的為最佳。
(7)靈壁石
靈壁石質地堅硬,叩之有金屬聲,有黑色、白色,其中也夾雜有黑、白、赭、綠等色,俗稱五彩,多產於安徽省的靈壁縣。
(8)蠟石
蠟石無整體的岩層,多以獨石存於山中。在我國南方各式各地高溫多濕的山坑裡,經常被水沖擊,形成各種形態,質地堅硬,不能加工造型,只能以獨石擺設。色有深黃、淺黃、白等。全石以無損壞、無雜質、表面滑凈而有光澤及以竇穴奇形怪狀的為珍品。
(9)斧劈石
斧劈石質硬而脆,顏色有多種,有深灰、淺灰、灰黑色和土黃色等。這種石具有絲狀或片狀的紋理。順其紋理,略施斧鑿或鋸截,加工整形,可表現懸崖峭壁或高聳入雲、雄偉挺拔的山峰。此石產於江蘇一帶。
(10)木化石
木化石即古代樹木的化石,質地堅硬,加工較困難。顏色有黃褐色和深灰色。它是製作石山盆景的良好石料。
除上述常用的石料外,還有其他岩石,如產於廣東花縣的菊花石、芙蓉石,肇慶的端石和白星岩石,浙江的松皮石、石筍,四川的龜紋石、雞骨石等等,也可作山水盆景的材料。
2、石料的加工
(1)工具
①錘子。平口錘(如斧頭狀),適合加工松質石料;尖頭錘(即一端尖,一端平口),用以鑿洞和雕琢石紋;平頭錘,於於打鑿子。這三種錘子應根據自己的需要分別特製大、中、小規格,以備用。
②鑿子。用以加工洞、穴、石紋。鑿子必須是鋼質的,長短、大小應根據需要而定,可多備幾套不同規格的鑿子。
③鋼鋸。用鉗工使用的弓鋸即可,但鋸齒要粗些。鋼鋸用於鋸截疏鬆的石料和在石料上鋸出縱、橫石紋。
④刻刀。有平口、圓口、斜口等形狀,要備有各種規格的刻刀。刻刀用於松石的精雕細刻。
⑤篩子。以金屬制的最耐用,用以篩泥、砂、肥料等。
⑥小鏟。主要用來拌和水泥以及配石時鏟水泥拼接山石。
⑦刷子。水泥膠接山石前,必須用刷子將交介面刷凈,膠接後,把在外圍的水泥輕輕刷去。
(2)材料
①水泥。標號越高越好。松質和硬質石料都可以用水泥拼接,但拼接白石料要用白水泥。
②黃沙。用來拌和水泥,如用白水泥時,則要用白石米打碎代替黃沙。
③顏料。為了使拼介面的色澤與拼接的石料相似,使拼石後,不留痕跡,多用墨法或色粉與水泥調拌。
(3)方法
選取了合適的石料後,必須進行加工。加工要求做到自然而無人工的痕跡,雕琢不能過於呆板,而要生動流暢,要簡潔有韻而不能繁雜失度。具體加工的方法有鋸截、雕琢、膠接和襯石四種。
①鋸截法。動手前,對每一塊石,首先要反復認真研究,按照一定的構思,進行去粗取精,截取適合造型部分作主體。剩下的部分因出自同一塊石料,色澤、紋理、質地等方面都相近,可進行必要雕琢造型後作襯石用。不管是松質、硬質石,底部必須要鋸平,使其放置平穩。對硬質石料則需要用金鋼鑽和專門設備才能截取,但在鋸截石料時,對質地疏鬆的要特別小心,要用海綿或厚布墊著,也不要用力過猛,以免造成破碎或損壞石身及邊角。
②雕琢法。「玉不琢,不成器」。一般的石料自然形成完美的形態甚少,必須經過藝術加工。在加工雕鑿時,對整塊石頭要全面審視,再三斟酌,以確定觀賞面。確定觀賞面後,把底部截平,然後根據石頭的自然紋理,觀察哪些部位適宜鑿洞穴、峰巒、峽谷、崗嶺、斜坡、懸崖、峭壁等,做到心中有數。在雕鑿時還要掌握松石和硬石的質地,再運用不同的工具,因勢利導地施行雕鑿。近峰紋理線條要細致,遠峰線條要粗獷。
這里介紹幾種表現山石、峰巒的各種脈絡、紋理的p57法:狀如葉脈的荷葉皺宜表現花崗岩的山嶽輪廊;亂麻一樣的披麻皺宜表現土山的風貌;修直挺拔的斧劈宜表現峭壁懸崖高聳入雲的氣勢;橫紋曲折的折帶皺宜表現石山的獨特氣質。
石料經過雕琢、剔刻,各種不同的紋理形成了重岩復嶺、嶔崟相連、深溪洞壑、崢嶸澗道等自然形態,使山水盆景更符合山巒的自然面貌。
③膠接法。石料經過加工,局部仍有某些缺陷,可選用類似或相同的石料來膠接,以彌補不足。但膠接的所有石料,首先必須在石的質地、紋理、顏色、氣勢上大體一致,並用水洗凈,這是拼接山石時應特別注意的問題。其次,硬石不吸水可隨意膠合;松石需要吸水,在膠合時必須留出吸水線路,防止中間隔絕水分,造成石的上半部分斷水,植物不易生長。
通常用的膠合材料是用水泥摻少量與石色相仿的顏料調配而成的。這樣膠合後,就不會露出痕跡。也有的在水泥膠接縫上,塗上原來石粉的粉末,效果更理想。
3、石山的布局
山水盆景是運用移天縮地、以小見大的藝術手法,根據「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原則來造型和布局的。山水盆景以山為主,成功的石山必須是既具形態美和雄偉的山勢,又有皺、瘦、透、漏之妙。「皺」就是要求石上表面有紋理,皺褶得有規律,不宜平滑;「瘦」就是要求石塊稍長,頂端較寬有稜角,不宜臃腫;「透」就是指石塊裡面有大小孔道,互相溝通;「漏」是指石料要有孔隙,能夠通氣排水。我們在選擇石料製作盆景時,主要是要根據石的特點來確定主題。如修直挺拔、呈懸崖峭壁的,可用來製作險峰;呈扁長形狀的,可用來表現連綿不斷的山巒;皺、瘦、透、漏皆備的,不但可作雲峰、洲島、土山,還可作獨石欣賞。如何充分利用石的自然形態進行布局、組拼安排,有下面三種方法可供參考。
①獨石。獨石俗稱孤峰,在盆內的左邊或右邊安置一塊較大的石峰,另一側放置一兩塊小石作島嶼,這樣大山、小島大小懸殊,各在其位,形成一峰異起於遼闊水面上的景緻,此景蘊含深遠,主題集中。這種石料以不用人工加工而自然形成的獨石為佳。
②子母石。在盆內設置兩塊一大一小的石峰,左右對峙,母石(主峰)突出,略偏於盆的任意一方,但不能立於盆的中央,這樣母石在主位,子石作陪襯,子、母石高矮不一,大小各異,賓主分明。兩石隔水相望,遙相呼應,既對立又統一,既簡練又符合天然山水的真實性。
③群石。這種石山狀如「眾如拱伏,主山始尊」。盆內山幾座較大的石山組成,群石中的主山必須擺設在重要的位置上,其體積、高度要佔絕對的優勢,在拼接山石時,主景要突出,賓主有別。如製作「品字」形的石山群,首先選其中一塊最高大的石塊為主峰,布置在靠近盆中央稍後的位置,其餘各石,圍繞主峰,依次排列在左右較前的地方。這樣山石層疊,穿插聯絡,丘壑森嚴,深厚自然,一幅層巒競秀、清水漣漪的立體山水畫猶置眼前。
盆中諸景既要富於變化,又不宜過於人工斧鑿,要符合自然山水的氣勢。山有高低、遠近,坡有陡緩、長短,峰有高峻、奇險,巒有圓渾、宏偉,崖有峭險,洞有大小,岸有曲折,樹有疏密參差,草苔有秀麗疏落,山水盆景的一峰一巒,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舉足輕重的,要全盤考慮,馬虎不得。如果能「搜盡奇峰打草稿」,製作起山水盆景來,胸中有千山萬壑,自然能夠達到完美的境地。
4、配種植物與配置小景
山石盆景的石山製作完畢以後,還要著手種植一些草木,嵌上一些苔蘚和配置一些人物,小鳥、亭台、房屋、小橋、小船等,用以點綴,使石山變幻無窮,生動活潑,富於詩情畫意。
配種植物和配置小景,不但要符合山石和草木的比例,還要注意色彩的和諧,不能任意安放,而要有選擇、有計劃地分布。在山石的縫隙、陰暗面和山腳的地方栽植一些常綠的小草木、青苔、以及配置必要的人生、舟楫、橋梁、亭、榭等,以豐富山水盆景的內容,增添生活氣息,使內容和形式達到調和統一。
5、山水盆景的保養
山水盆景因泥薄、水淺,植物幼嫩,在保養上要倍加小心。為了便於植物生長,平時應放在半陰陽、向南通風而又方便觀賞的地方。夏季氣溫高,不宜久曬,必須遮擋烈日,以免附石的幼小植物旱死。
山水盆景不但要確保盆中不能斷水,而且要經常換水,保持水的清潔;硬石盆景還要在山石上經常淋水,使山上的植物不缺水,以保持青苔和草木的青翠。如植物生長旺盛,同樣要進行修剪、整容。
希望能幫到你請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