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哥盆景
㈠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的歷史文化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以其豐富的文化遺產而著稱,以下是對該縣歷史文化的潤色和修正:
一、文化藝術
長陽被譽為「歌舞之鄉」,其山歌、南曲和巴山舞並稱為「長陽文化三件寶」。此外,奇石、盆景和根藝也是該縣文化產業的瑰寶。長陽的巴山舞曾榮獲全國廣場舞比賽「群星獎」金獎,而大型土家婚俗歌舞劇《土裡巴人》也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6年,土家族的「撒葉兒嗬」被列入國家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並在2007年榮獲十四屆全國廣場舞蹈比賽群星獎。長陽山歌、南曲、薅草鑼鼓和都鎮灣故事也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三、民間藝術
長陽山歌以其多樣化的演唱內容、靈活的演唱形式和高亢激昂的風格而聞名。南曲,又稱「絲弦班」,是湖北古老的地方曲種,以其優美的旋律而深受喜愛。巴山舞,又稱「撒憂兒嗬」,是一種具有土家族特色的舞蹈形式,其特點是祭祀時擊鼓、呼喊以表達情感,舞姿粗獷豪放。
四、傳統習俗
土家族的「四道茶」蘊含著獨特的文化寓意,分別用於不同的社交場合。而「西蘭卡普」則是土家族先民巴人的傳統手工藝,反映了土家族悠久的紡織歷史。
五、婚喪習俗
在長陽,婚期三天內公公與兒媳、伯哥與弟媳之間無嚴格的禁忌,這被稱為「三天無大小」的習俗。而填房習俗則是中國傳統再婚方式的一種,在鄂西地區有著特殊的變異。
六、歷史遺址
香爐石遺址位於清江中游,是夏、商、周時期的遺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骨器和銅器,對於研究土家族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七、文化出版物
《巴土文化叢書》和《土家族文學原創叢書》系統地記錄了長陽土家族的歷史、文化和發展,為研究土家族的歷史和人文精神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通過上述潤色和修正,文章的內容更加准確、條理更加清晰,同時提升了內容的整體質量。
㈡ 「三更三點似金盆」的出處是哪裡
「三更三點似金盆」出自宋代白玉蟾的《山歌》。
「三更三點似金盆」全詩
《山歌》
宋代 白玉蟾
幾家娘子守黃昏,多少郎君醉射門。
睡了不知明月好,三更三點似金盆。
《山歌》白玉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歌》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白玉蟾。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幾家娘子守黃昏,
多少郎君醉射門。
睡了不知明月好,
三更三點似金盆。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黃昏時分的景象和夜晚的寧靜。娘子們守候在家中等待丈夫歸來,而有些丈夫卻醉醺醺地敲射門戶。夜晚降臨後,娘子們入睡了,不知道明亮的月光是多麼美好。在深夜的三更時分,月光如同一個金色的盆景,照亮了一片寧靜。
賞析:
《山歌》通過簡潔而形象的描寫,展現了黃昏和夜晚的靜謐景象。詩中的娘子們守候在家中,期待丈夫歸來,這是一種常見的家庭場景。然而,有些丈夫卻因為醉酒而打擾了這份寧靜,這種對家庭和婚姻的無視和冷漠在詩中得到了揭示。
詩人通過對明月的描繪,暗示了寧靜夜晚的美好。娘子們沉睡時不知道明月的光輝,這表達了她們對外界事物的無知和對家庭的專注。同時,詩人將月光形容為金盆,這種形象化的描寫給人以視覺上的愉悅感受。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對家庭和夜晚的描繪,展示了對家庭溫暖和夜晚寧靜的嚮往。通過對家庭生活的描繪,詩人傳達了對家庭和婚姻的思考和關注。《山歌》通過簡單的場景和意象,抒發了作者對家庭溫馨與夜晚寧靜的情感,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一種家庭和諧與平靜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