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榕樹果實
㈠ 榕樹盆景有哪些繁殖方法
榕樹盆景的繁殖培育:榕樹可用播種或扦插法繁殖。播種於2~3月間進行,及時採取成熟的榕樹果實,攤開曬干,搗碎後取出裡面的細粒種子,將其放在水裡,去掉飄浮在水面的種子,取沉在水底的飽滿種子。苗圃地以土質疏鬆,富含腐殖質的中性或微酸性土為好。結合整地,施以基肥,並進行土壤消毒。播前種子須用0.5%高錳酸鉀溶液或波爾多液消毒,將種子摻拌在細沙中撒播,上面覆少量細土,以不見種子為度。噴透水,及時搭蔭棚,保持土壤陰濕,一般約一兩個月後即可發芽出土。幼苗期要加強噴水、庇蔭、追施稀薄餅肥水等培育管理工作,以促進幼苗生長良好。冬季要防止凍傷,次年春季4月即可分栽移植。
扦插繁殖可在春季4月進行,插穗選取1~2年生粗壯枝條,約長15~25厘米左右,上端留葉2~4片,餘下摘除。插穗基部用500百萬分之一萘乙酸快浸約3~5秒鍾,取出隨即插入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中,插深約1/2~2/3,用指把土撳實,澆足水。插後要遮蔭並經常噴水,保持土壤潮濕,約經1個月後即可生根發芽。發芽後,精心養護至第二年春季四月移植培育大苗。榕樹的根櫱性較強,還可進行分根繁殖,也較易成活。
㈡ 看我家的榕樹盆景上長出個果子,這正常嗎
正常,特別是較多出現在扦插和嫁接樁材上
㈢ 關於榕樹盆景的問題
地瓜榕,亦稱人參榕、薯榕,是由人工培育而成的觀賞植物。其培育方法主要包括人工播種與扦插繁殖。
播種時,應選擇在每年8-10月間,當榕樹果實成熟、果色轉為紫褐色時進行采種。隨後,將種子進行沙藏處理,待種子露白後再進行播種。播種時,床土或盆土應具備良好的排水性、疏鬆與肥沃的特性。播種後,不需覆蓋土壤,僅需使用細孔水壺澆透水,並採取遮陽措施。發芽前,需每日噴水1-3次,保持濕潤。大約7-10天後,榕樹將陸續發芽,15天後,90%以上的種子將完成發芽。為防止猝倒病,應採取逐漸見光的方式,每天早晚見光3-6小時,同時控制澆水,保持床土濕度,直至苗木基部木質化。
當苗高達到8-10厘米時,可移栽至盆中。移栽時,需選擇合適的花盆,深盆促使塊根長得較細,淺盆有利於塊根長得短圓。苗高15厘米時,應更換至大一號的盆中。同時,需及時去除根莖處出現的氣根,以避免養分分散。移栽後,應加強肥水管理,使用農家肥、牛糞等有機肥,保持土壤疏鬆、不易板結。上盆第一年,可任其枝葉生長,以加速光合作用,促進根、薯的膨大。移栽後,根、薯的膨大速度較快,隨著枝葉的不斷繁茂,膨大速度更快。為了觀察根、薯的生長狀況及矯正或剪除不必要的根、薯,每年應翻盆3-4次。翻盆是塑造奇型根、薯的關鍵環節。
扦插繁殖是榕樹枝條繁殖成活率極高的方法,最佳季節為春末至秋初。插穗直徑應不小於1厘米。實踐證明,直徑大於15厘米的插穗,只要扦插季節適時,基質疏鬆、剪除細小枝葉、膠封剪口,保持插穗濕潤,均可成活。扦插繁殖苗的優點是可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直徑的樁材,但榕薯的膨大速度較之實生苗慢。
榕根、榕薯的培養需加強肥水管理,使用農家肥,牛糞最佳。上盆第一年,可任其枝葉生長,加速光合作用,促進根、薯的膨大。移栽後,根、薯的膨大速度較快,隨著枝葉的不斷繁茂,其膨大速度更快。為了觀察根、薯生長狀況及矯正或剪除不必要的根、薯,每年應翻盆3-4次。翻盆是塑造奇型根、薯的關鍵環節。在翻盆時,應選擇最肥大的根莖或已具雛形的根薯,根據造型需要加以綁扎、扭曲、纏繞,並栽種在具有特異造型的盆中加以約束。多薯榕與獨薯榕的培養方法大致相同,選擇「一主薯附生多小薯」的塊狀加強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