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中國私家盆景園視頻

中國私家盆景園視頻

發布時間: 2025-05-25 07:20:38

Ⅰ 瓶子樹都長在什麼地方中國哪裡有瓶子樹

瓶子樹原產於南美,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上。到了雨季,在瓶子樹高高的樹頂上生回出許多稀疏的枝答條和心臟形的葉片。家庭栽培不能放在缺少陽光直射的地方,否則莖於細長失去佛肚般的。

當雨季一過,旱季來臨,綠葉紛紛凋零,紅花確陸續開放,一顆顆瓶子樹又變成了插有紅花的特大花瓶。

瓶子樹的根系特別發達,在雨季來到以後,它會盡量的吸收收水分,儲存以備用,猶如一個綠色的水塔,這樣,即使它在漫長的旱季中也不會因乾枯而死。

(1)中國私家盆景園視頻擴展閱讀

1、瓶子樹不僅可以為荒漠上的旅行者提供水源,只要在樹上挖個小孔,清新解渴的「飲料」便可源源不斷地流出來,解決在茫茫沙漠中缺水之急。

2、瓶子樹是熱帶植物,適合生長在溫暖乾燥還有陽光充足的地方,環境低於10攝氏度,它的葉子就會容易落下來,也不開花。

Ⅱ 蘇州古典園林 簡介

蘇州園林簡介

有人說:「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素以園林美景享有盛名,這些園林可分為宅地園林、市郊園林和寺廟園林三大類。蘇州園林多為宅地園林,由貴族、官宦、富商等所建,精緻優雅。這些園林反映出歷代園林的不同風格,同為中國園林藝術的代表作。「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之所以獲得「天堂」的美稱,在很大的程度上由於它擁有一批全國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園林。

拙政園

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並稱為我國四大古典名園。拙政園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後為明代監察御史王獻臣歸隱之地,取「拙者之為政」的語意而名,曾為太平天國忠王府的一部分,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拙政園全園分東、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現布置為園林博物館展廳。

滄浪亭

滄浪亭地處城南三元坊,在現存蘇州園林中,歷史最為悠久。全園布局自然和諧,堪稱構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並列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全園景色簡潔古樸,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勝,而以自然為美。

獅子林

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禪師維則的弟子「相率出資,買地結屋,以居其師」。因園內「林有竹萬固,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而得名。獅子林既有蘇州古典園林亭、台、樓、閣、廳、堂、軒、廊之人文景觀,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譽盛名,素有「假山王國」之美譽。

留園

留園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園中分四個景區:中部以山池為中心,風景明凈清幽;東部則廳堂宏麗軒敞,重樓疊閣;西部是土山楓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園風光。全園建築布局結構嚴謹,尤以建築空間處理得當而居蘇州園林之冠,亦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網師園

網師園,全園佔地約八畝余,還不及拙政園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見大,布局嚴謹,主次分明又富於變化,園內有園,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築雖多,卻不見擁塞,山池雖小,卻不覺局促,因此被認為是蘇州古典園林中以少勝多的典範。

怡園

怡園,在蘇州園林中建造最晚,得以博採諸園之長,形成其集錦式的特點,由於其布局緊湊,手法得宜,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全園面積約九畝,東西狹長。園景因地制宜分為東西兩部,中以復廊相隔,廊壁花窗,溝通東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東以庭院建築為主,曲廊環繞亭院,綴以花木石峰,從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蘊豐富的國畫。廊西為全園主景區,池水居中,環以假山、花木及建築。中部水面聚集,東西兩端狹長,並建曲橋、水門,以示池水回環、涓涓不盡之意。池北假山,全用優美湖石堆疊,山雖不高而有峰巒洞谷,與樹木山亭相掩映。
參考資料:http://www.pep.com.cn/200406/ca426615.htm

Ⅲ 被列入世界遺產的蘇州古典園林有哪些

●中文名稱:蘇州古典園林

●英文名稱: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批准時間:1997年12月

●遺產種類:文化遺產

●遺產遴選標准:蘇州園林中的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和網師園,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III)(IV)(V)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1年滄浪亭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沒有哪些園林比歷史名城蘇州的四大園林更能體現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理想品質。咫尺之內再造乾坤,蘇州園林被公認是實現這一設計思想的典範。這些建造於16~18世紀的園林,以其精雕細琢的設計,折射出中國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概況:

中國東部江蘇省的蘇州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這里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根據記載,蘇州城內有大小園林將近200處。蘇州園林是文化意蘊深厚的「文人寫意山水園」。古代的造園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養,能詩善畫,造園時多以畫為本,以詩為題,通過鑿池堆山、栽花種樹,創造出具有詩情畫意的景觀,被稱為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在園林中游賞,猶如在品詩,又如在賞畫。為了表達園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園林建築與景觀又有匾額、楹聯之類的詩文題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園「遠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潔(拙政園「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盪怡然自得的(怡園「畫舫齋」),還有表現園主企慕恬淡的四園生活的(網師園「真意」、留園「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充滿著書卷氣的詩文題刻與園內的建築、山水、花木自然和諧地揉和在一起,使園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產生出深遠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靈的陶冶和美的享受。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網師園也頗負盛名。

滄浪亭位於蘇州城南,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始建於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紀初)曾為名將韓世忠的住宅。滄浪亭造園藝術與眾不同,未進園門便設一池綠水繞於園外。園內以山石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滄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假山東南部的明道堂是園林的主建築,此外還有五百名賢祠、看山樓、翠玲瓏館、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築與之襯映。

獅子林位於蘇州城內東北部,始建於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因園內石峰林立,多狀似獅子,故名「獅子林」。獅子林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5畝,林內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築分布錯落有致,主要建築有燕譽堂、見山樓、飛瀑亭、問梅閣等。獅子林主題明確,景深豐富,個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獨具,一草一木別有風韻。

留園坐落在蘇州市閶門外,始建於明代。清代時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後改為「留園」。留園佔地約50畝,中部以山水為主,是全園的精華所在。主要建築有涵碧山房、明瑟樓、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處。留園內建築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智慧。

拙政園位於蘇州婁門內,是蘇州最大的一處園林,也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明代正德四年(1509),官場失意還鄉的朝廷御史王獻臣建造此園,取晉代潘岳《閑居賦》中「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為政也」之意,名「拙政園」。四百多年來,拙政園幾度分合,或為「私人」宅園,或做「金屋」藏嬌,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許多誘人探尋的遺跡和典故。 全園分東、中、西、住宅四部分。中部山水明秀,廳榭典雅,花木繁茂,是全園的精華所在。西部水廊逶迤,樓台倒影,清幽恬靜。東部平崗草地,竹塢曲水,空間開闊。

盆景園與雅石齋是鑲嵌在拙政園中的二顆璀璨的明珠。拙政園西部一片清影搖曳的竹籬牆內,集萃著蘇派盆景的精品,它被稱為「名園瑰寶」,擁有50餘個品種,近萬盆盆景。雅石齋位於中部,一個池水、游廊縈繞的幽靜的小院,裡面陳列著室內清供佳品「奇石」,千姿百態的多種奇石配以紅木座架供奉於案桌、條幾,越顯鍾靈毓秀。

網師園位於蘇州城東南部。始建於南宋時期(公元1127~1279年),當時稱為「漁隱」。清代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6年)重建,取「漁隱」舊意,改名為「網師園」。網師園佔地約半公頃,是蘇州園林中最小的一座。園內主要建築有叢桂軒、濯纓水閣、看松讀畫軒、殿春簃等。網師園的亭台樓榭無不臨水,全園處處有水可依,各種建築配合得當,布局緊湊,以精巧見長,具有典型的明代風格。

蘇州園林在有限的空間范圍內,利用獨特的造園藝術,將湖光山色與亭台樓閣融為一體,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創造性的藝術美融為一體,令人不出城市便可感受到山林的自然之美。此外,蘇州園林還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底蘊,它所反映出的造園藝術,建築特色以及文人騷客門留下的詩畫墨跡,無不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和內涵。

●文化遺產價值:

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私家園林最早見於記載的是東晉(4世紀)的辟疆園,歷代造園興盛,名園日多.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內外.16--18世紀全盛時期,蘇州有園林200餘處,現在保存尚好的有數十處,並因此使蘇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作為蘇州古典園林典型例證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產生於蘇州私家園林發展的鼎盛時期,以其意境深遠、構築精緻、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蘇州眾多古典園林的典範和代表。

寫意的山水藝術思想

中國的造園藝術與中國的文學和繪畫藝術具有深遠的歷史淵源,特別受到唐宋文人寫意山水畫的影響,是文人寫意山水模擬的典範。中國園林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在內的兩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帶,後者則以蘇州為代表。由於政治、經濟、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條件的差異,兩者在規模、布局、體量、風格、色彩等方面有明顯差別,皇家園林以宏大、嚴整、堂皇、濃麗稱勝,而蘇州園林則以小巧、自由、精緻、淡雅、寫意見長。由於後者更注意文化和藝術的和諧統一,因而發展到晚期的皇家園林,在意境、創作思想、建築技巧、人文內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園的「寫意」手法。

完美的居住條件與生活環境

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可賞,可游,可居,這種建築形態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城市中,人類依戀自然,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境的一種創造。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這四座古典園林,建築類型齊全,保存完整,系統而全面地展示了蘇州古典園林建築的布局、結構、造型、風格、色彩以及裝修、傢具、陳設等各個方面內容,是明清時期(14--20世紀初)江南民間建築的代表作品,反映了這一時期中國江南地區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響到整個江南城市的建築格調,帶動民間建築的設計、構思、布局、審美以及施工技術向其靠攏,體現了當時城市建設科學技術水平和藝術成就。

豐富的社會文化內涵

蘇州古典園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表現在園林廳堂的命名、匾額、楹取、書條石、雕刻、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等,不僅是點綴園林的精美藝術品,同時儲存了大量的歷史、文化、思想和科學信息、物質內容和精神內容都極其深廣。其中有反映和傳播儒、釋、道等各家哲學觀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揚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還有藉助古典詩詞文學,對園景進行點綴、生發、渲染,使人於棲息游賞中,化景物為情思,產生意境美,獲得精神滿足的。而園中匯集保存完好的中國歷代書法名家手跡,又是珍貴的藝術品,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另外,蘇州古典園林作為宅園合一的第宅園林,其建築規制又反映了中國古代江南民間起居休親的生活方式和禮儀習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國江南民俗的實物資料。

滄浪亭 滄浪亭位於蘇州城南三元坊內,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為北宋慶歷年間(1041-1048年)詩人蘇舜欽(字子美)所築,南宋初年曾為名將韓世忠宅。滄浪亭造園藝術與眾不同,未進園門便見一泓綠水繞於園外,漫步過橋,始得入內。園內以山石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隆然高聳。山上幽竹纖纖、古木森森,山頂上便是翼然凌空的滄浪石亭。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廊中砌有花窗漏閣,穿行廊上,可見山水隱隱迢迢。假山東南部的明道堂是園林的主建築,與明道堂東西相對的是五百名賢祠。園中最南部的是建在假山洞屋之上的看山樓,看山樓北面是「翠玲瓏館」,再折而向北到「仰止亭」,出「仰止亭」可到「御碑亭」。

滄浪亭清幽古樸,適意自然,如清水芙蓉,洗盡鉛華,無一絲脂粉氣息。

獅子林 獅子林位於蘇州潘儒巷內,東靠園林路,元至正二年(1342年)天如禪師為紀念其師中峰和尚而建。因中峰原住在浙江天目山獅子岩,而園內石峰林立,多狀似獅子,故名「獅子林」。

獅子林平面成長方形,面積約15畝,東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牆峻宇,氣象森嚴。獅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洞穴岩壑,奇巧盤旋、迂迴反復。園內建築,以燕譽堂為主,堂後為小方廳,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軒」,為二層閣樓,四周有廡,高爽玲瓏。指柏軒之西是古五松園。西南角為見山樓。由見山樓往西,可到荷花廳。廳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內藻飾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兩層石舫。石舫備岸為「暗香疏影樓」,由此循走廊轉彎向南可達飛瀑亭,是為全園最高處。園西景物中心是「問梅閣」,閣前為「雙仙香館」。雙香仙館南行折東,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後辟有小院,清新雅緻。獅子林主題明確,景深豐富,個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獨運,一草一木別具神韻。

留園 留園坐落在蘇州市閶門外,原為明代徐時泰的東園,清代歸劉蓉峰所有,改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清光緒二年又為盛旭人所據,始稱留園。留園佔地約50畝,全園大致分為中、東、西、北四部分,中部以山水為主,為原留園所在,是全園的精華所在。東、西、北部為清光緒年間增修。入園後經兩重小院,即可達中部。中部又分東、西兩區,西區以山水見長,東區以建築為主。西區南北為山,中央為池,東南為建築。主廳為涵碧山房,由此往東是明瑟樓,向南為綠蔭軒。遠翠閣位於中部東北角,聞木樨香處在中部西北隅。另外還有可亭、小蓬萊、濠濮亭、曲溪樓、清風池館等處。東部的中心是五峰仙館,因樑柱為楠木,也稱楠木廳。五峰仙館四周環繞著還我讀書處、揖峰軒、汲古得綆處。揖峰軒以東的林泉耆碩之館設計精妙、陳設富麗。北面是冠雲沼、冠雲亭、冠雲樓以及著名的冠雲、岫雲和端雲。三峰為明代舊物,冠雲峰高約9米,玲瓏剔透,有「江南園林峰石之冠」的美譽。周圍有貯雲庵,佳晴喜雨快雪之亭。留園建築數量較多,其空間處理之突出,居蘇州諸園之冠,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智慧。

拙政園 拙政園位於蘇州婁門內的東北街,佔地62畝,是蘇州最大的一處園林,也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明正德年間(1506-1521),御史王獻臣所建。後屢易其主,多次改建。現存園貌多為清末時所形成。

拙政園布局主題以水為中心,池水面積約占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各種亭台軒榭多臨水而築。全園分東、中、西三個部分,中園是其主體和精華所在。遠香堂是中園的主體建築,其他一切景點均圍繞遠香堂而建。堂南築有黃石假山,山上配植林木。堂北臨水,水池中以土石壘成東西兩山,兩山之間,連以溪橋。西山上有「雪香雲蔚亭」,東山上有「待霜亭」,形成對景。由「雪香雲蔚亭」下山,可到園西南部的「荷風四面亭」,由此亭經柳蔭路曲西去,可以北登見山樓,往南可至倚玉軒,向西則入別有洞天。遠香堂東有綠漪堂、梧竹幽居、綉綺亭、枇杷園、海棠春塢、玲瓏館等處。堂西則有小飛虹、小滄浪等處。小滄浪北是旱船香洲,香洲西南乃玉蘭堂。進入「別有洞天門」即可到達西園。西園的主體建築是十八曼陀羅花館和卅六鴛鴦館。兩館共一廳,內部一分為二,北廳原是園主宴會、聽戲、顧曲之處,在笙蕭管弦之中觀鴛鴦戲水,是以「鴛鴦館」名之,南廳植有觀寶朱山茶花,即曼陀羅花,故稱之以「曼陀羅花館」。館之東有六角形「宜兩亭」、南有八角形塔影亭。塔影亭往北可到留聽閣。西園北半部還有浮翠閣、笠亭、與誰同坐軒、倒影樓等景點。拙政園東部原為「歸去來堂」,後廢棄。拙政園布局以水為主,忽而疏闊、忽而幽曲,山徑水廊起伏曲折,處處流通順暢。風格明朗清雅、樸素自然。

網師園 網師園位於蘇州城東南十全街。佔地約半公頃,是蘇州最小的園林。原為南宋史正志萬卷堂所在,稱「漁隱」。清乾隆年間宋宗元重建,取「漁隱」舊意,改名「網師園」。此後幾經易主,乾隆十六年歸瞿遠村,加以改建,遂成今日規模。

西樓小山叢桂軒為網師園主廳,軒的南、西為兩個小院,幽曲深閉,桂香滿庭。軒北有用黃石疊成的「雲崗」。從軒西向北,可至蹈和館和濯纓水閣。水閣懸於池上,倚欄照水,但見波光瀲灧,柳暗花明。中部為主園,有池水一泓,清澈如鏡。環池建廊、軒、亭、榭,夾岸有疊石曲橋,疏密有致,配合得當。池角為園內最小的石拱橋――引靜橋。橋面長僅212厘米,寬29.5厘米。西部為內園,佔地一畝,自成庭園。園中有屋宇、亭廊、泉石、花草,體現了蘇州庭園布置的精萃。濯纓水閣和看松讀畫軒隔池相望,是讀書作畫的所在;月到風來亭和射鴨廊遙遙相對,是觀魚和欣賞水中倒影的佳處。殿春簃自成院落,是主人讀書修身之處,環境幽靜,具有典型的明朝風格。網師園的亭台樓榭無不面水,全園處處有水可倚,布局緊湊,以精巧見長。

環秀山莊 環秀山莊位於景德路262號,原為五代錢氏金谷園故址,幾經易手,多次擴建,清道光始稱環秀山莊,又名頤園。環秀山莊面積不大,佔地僅一畝許,且又無外景可借,造園家移天縮地,疊石造山,成就這一方名園。

環秀山莊園景以山為主,池水輔之,建築不多。園雖小,卻極有氣勢。特別是乾隆年間疊石名家戈裕良所疊假山,堪稱一絕,佔地不過半畝,然咫尺之間,千岩萬壑,環山而視,步移景易。主峰突兀於東南,次峰拱揖於西北,池水繚繞,綠樹掩映。山有危徑、洞穴、幽谷、石崖、飛梁、絕壁,境界多變,一如天然。主峰高7.2米,澗谷長12米,山徑長60餘米,盤旋上下,如高路入雲,氣象萬千。戈氏疊山運用「大斧劈法」,簡練遒勁,結構嚴謹,錯落有致,渾若天成,有「獨步江南」之譽。

環秀山莊大廳四周都種植有青松、翠柏、紫薇、玉蘭。萬樹城碧,花氣襲人,為山池、建築平添幾分生機意趣。

退思園 退思園位於吳江同里鎮東溪街,始建於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由落職官員任蘭生出資白銀十萬兩建造。因寓有「退則思過」之意,故名「退思園」。全園簡朴淡雅,水面過半,建築皆緊貼水面修築,園如浮於水上,是全國唯一一處貼水園建築,體現了晚清江南園林建築的風格。

退思園總面積為九畝八分。此園一改以往園林的縱向結構,而變為橫向建造,左為宅,中為庭,右為園。全園格局緊湊自然,結合植物點綴,呈現出四時景色,給人以清朗、幽靜之感。

退思園集清代園林建築之長,園內的每一處建築既可獨自成景,又與另一景觀相對應,具有步移景異之妙,堪稱江南古典園林中的經典之作。

藝圃 藝圃位於蘇州市閶門內天庫前文衙弄5號,始建於明代,曾名「醉穎堂」、「葯圃」、「敬亭山房」,清初改稱為「藝圃」。園內景緻宜人、風格質朴,較好地保存了建園初期的格局,具有其很高的歷史與藝術價值。

藝圃的總面積約3800平方米,全園以約佔五分之一的池水為中心。池水東南及西南兩角各有水灣伸出,水口之上各架有形制不同的石板橋一座,使水面顯得開闊流動,而無擁塞局促之感。池水之北修築有以博雅堂為主的廳堂建築。其南端建有小院,設有湖石花台,院南臨池處建有水榭五間,兩側廂房則與池水東、西兩面的廂房相連。池水之南有以土堆成的假山,並以湖石疊成絕壁、危徑,既多變化又較自然,給人以奇秀之美、山林之趣,堪稱園中的主要對景。池水之東有明代修築的「乳魚亭」,外有小徑與各處相通。池水之西的「芹廬」小院,通過圓洞門與其它景區相隔而又相連。步入院門,即可見到院中小池,似與大池相通,這是蘇州園林中的唯一一處。

藝圃的這種以池水、石徑、絕壁相結合的手法,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是明清時期蘇州一代造園家最為常用的布局技法。

耦園 耦園位於蘇州市內倉街小新巷7號,始建於清代初年,至清末改稱「耦園」。此園因在住宅的東、西兩側各建有一園,故名「耦園」,且「耦」與「偶」相通,寓有夫婦歸田隱居之意。

耦園三面臨河,一面沿街,宅園總面積約8000平方米。該園的布局獨樹一幟,以四進廳堂的宅地為中心,東西兩園與住宅之間以重樓相通。東園較大,佔地面積約4畝,布局突出以山為主,以池為輔的特點。主體建築坐北朝南,是一組重檐樓廳建築。其東南角有小院三處,總稱為「城曲草堂」。西園面積較小,以書齋「織簾老屋」為中心,分隔為前後兩個小院,前院有湖石假山逶迤,後院有湖石花壇,園北立有藏書樓,西南角還設有假山、花木、湖石等,意趣盎然。

耦園內最著名的景觀稱「黃石假山」,修築於城曲草堂樓廳之前。假山東半部較大,自廳前石徑可通山上東側的平台及西側的石室。假山西半部較小,自東而西逐級降低,止於小廳右壁。東西兩半部之間有穀道,其東臨一水池。山上不建亭閣,而在山頂、山後種植十餘種花木,平添一番山林趣味。園內池水隨假山向南延伸,水上架有曲橋,池南端有閣跨水而築,稱「山水閣」,隔山與城曲草堂相對,形成了以山為主體的優美景區。

Ⅳ 昆明市區哪些地方好玩

世博園位於昆明市東北郊金殿風景區,距市中心7公里,佔地218公頃(約3270畝)。西南至東北長2.5公里,南北平均寬1.1公里。園內森林密布,水面寬廣。世博園內共移樹木、竹類1500種,約20萬棵(叢),其中有的樹齡長達數百年。有近年百種珍稀名貴且有觀賞價值的樹種,其中80餘種屬國家保護類,有來自熱帶、溫帶、高寒地區的珍稀植物近2000種。還有400餘種常用、珍稀葯用植物,有巧奪天工的盆景藝術,還有來自93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園林、園藝精品。

世博園由中國館、大溫室、人與自然館、科技館、國際館五大展館、七大專題園(竹園、葯草園、蔬菜瓜果園、樹木園、茶園、盆景園、名花玉石園)、四大廣場(迎賓廣場、世紀廣場、藝術廣場、華夏廣場)及室外展區等組成。濃縮了多種獨具特色的中外建築,再現了美好自然與現代科技的有機融合;體現了世界各國園藝風格及發展水平。

Ⅳ 天津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天津旅遊資源豐富,市區依河而建,景色優美,1989年評選出的「津門十景」分別是「天津廣播電視塔」、「薊北雄關」、「三盤暮雨」、「古剎晨鍾」、「大沽口炮台」、「海河風景線」、「古文化街」、「雙城醉月」、「水上公園」、「外環線」,這些景觀既有名勝古跡及舊景新顏;又有自然景觀和新時代的人文建築,是新時代天津旅遊景觀的代表。
天塔

全名天津電視廣播塔,位於市區西南的天塔湖中,是津門十景之一,是世界第四、亞洲第二高塔。天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塔樓、天線五部分組成。
門票 50元
交通 天津站 可乘坐8路、901路、35路、951路、16路、658路、161路、859路、858路公交直接到達。
西站火車站或長途客運站 可乘坐11路公交車到達。
古文化街
古文化街無論建築風貌、店鋪裝修、匾額楹聯,經營商品都帶有濃郁的藝術氣息。漫步古文化街上已足賞心悅目;而古玩、字畫、文房四寶、碑帖、古籍、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天津風箏等專業店鋪叢聚本街,供您觀賞、選購。至於中西樂器、藝術陶瓷、裝潢小件也都有專店,買上一兩件,固是愜人心意的事,而流連一番,或許也可以受到熏陶、啟迪,攝取到一些營養吧。
門票 免費
交通 乘坐便民9、836路、5路、600外圈、801路、658路、628路等公交,即可到達天津古文化街旅遊區。
大沽口炮台
大沽口炮台位於塘沽區大沽口海河南岸,是入京咽喉,津門之屏障。自古以來即為海防重鎮,素有「南有虎門,北有大沽」之說。在中國近代史中,大沽炮台更是成為中國重要的海防屏障,也是天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主要景點 海門大橋、大沽燈橋
門票 成人10元,學生5元
交通 在天津東站乘621、613路公交車到城市溏沽再換乘617、110、936路公交車即可到。
水上公園
這是津門十景之一,也是天津市區最大的綜合性公園,其特色是整座公園由東、西、南三大湖和分散在湖中的11個島嶼組成。
園中有仿古建築群"碧波庄",展覽名貴盆景的"盆景園",與日本神戶市共同建築的"神戶園"等"園中之園"。登上公園至高點——眺園亭,可一覽全園風貌。園中還設有各種游樂設施和風味餐廳,公園南部是規模宏大的天津動物園,展出大熊貓、金絲猴等100餘種珍稀動物。
門票 免費,裡面娛樂項目是需要收費的,旁邊的動物園也是需要收費的。
開放時間 8:00-18:00
交通 途徑水上公園的公交車有觀光2路、643路、668路、857路、862路、871路、872路、879路、904路、52路、685路。
盤山
盤山有「京東第一山」之譽,有「五峰」、「八石」、「三盤」之勝,還有天成寺、萬松寺、雲罩寺、舍利塔等古代建築。五峰為掛月峰、紫蓋峰、自來峰、九華峰、舞劍峰,與山西五台山相 呼應。五峰攢簇,引 人入勝。由西路登山,山勢呈上、中、下三盤之狀。三盤景緻各具特色,上盤松、中盤石、下盤水,稱「三盤之勝」。
門票 旺季100元 淡季60元
獨樂寺
獨樂寺可以說是集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三大價值於一身,在我們國家的古建築裡面是了不起的,重中之中,應該是第一流,第一等的。而且它的結構上頭應該是早期的,可能應該是首屈一指。
門票
37元,白塔寺5元,聯票40元。若再加上登觀音閣,則一共需要50元。
海河風景線
海河風景線,始於三岔口,止於大光明橋,橫穿繁華的天津市區。它宛如一幅長長的風景畫卷,把天津裝扮得愈加楚楚動人。
門票 免費

熱點內容
海南梅花鹿 發布:2025-05-25 12:58:06 瀏覽:19
長得像西蘭花的樹 發布:2025-05-25 12:58:06 瀏覽:323
為何不建議在室內放綠植 發布:2025-05-25 12:55:39 瀏覽:490
稗草花語 發布:2025-05-25 12:54:05 瀏覽:627
牡丹長勢 發布:2025-05-25 12:36:49 瀏覽:390
玫瑰香醋 發布:2025-05-25 12:34:31 瀏覽:749
櫻花幣概率 發布:2025-05-25 12:25:13 瀏覽:308
盆景背景 發布:2025-05-25 12:25:09 瀏覽:339
牡丹花樹苗 發布:2025-05-25 12:23:14 瀏覽:338
蘭花花肥過量 發布:2025-05-25 12:18:55 瀏覽: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