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武生盆栽

武生盆栽

發布時間: 2025-05-06 06:09:16

1. 求對廣州市幾個區的介紹(經濟,文化,治安,環境)

廣州是廣東省省會, 全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地處廣東省東南部, 珠江三角洲北緣, 其范圍是東經112度57分至114度3分, 北緯22度26分至23度56分, 瀕臨南海, 毗鄰港澳, 是華南地區中心城市, 中國的「南大門」。

廣州地處廣東省中部,珠江三角洲北部,瀕臨南海,隔海與香港、澳門相望。廣州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北部和東北部是山區,中部是丘陵,南部是珠江三角洲沖擊平原。珠江穿市而過。

廣州地勢和氣候:廣州地勢東北高、西南低, 依山傍水, 北部和東北部是山區, 南部是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亞熱帶季風氣候, 夏無酷暑, 冬無嚴寒, 雨量充沛, 四季如春, 繁花似錦。全年平均氣溫22.8攝氏度, 平均相對濕度68%, 市區年降雨量為1600毫米以上。

廣州又稱「羊城」。相傳周朝時, 南海飄來五朵彩色祥雲, 五仙人騎著五隻羊, 各攜帶一串谷穗降臨此處, 贈谷穗給居民, 祝福此地五穀豐登、永無飢荒, 留下五羊化為石頭。今越秀公園建有以此傳說為題材的「五羊石像」。廣州秦漢時就是繁榮都會, 漢唐以來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 也是中國最早對外的通商口岸。
·廣州歷史·
廣州是國務院頒布的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就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揭開廣州人文史的初頁。據史書記載,在周朝時,這里的「百越」人民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民已有來往,特建「楚庭」來紀念這種友誼,現在越秀山有「古之楚庭」牌坊。「楚庭」是廣州最早的名字。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嶺南, 南海尉任囂在此築番禺城(俗稱任囂城),為廣州信史記載的建城始,距今已有2213年。秦末漢初,趙佗在嶺南建南越國,定都番禺,奠定了廣州在嶺南的中心城市地位,南漢、南明兩個封建王朝也在此建都。
三國吳黃武五年(公元 226年),吳國孫權劃交州東部另設廣州,即交廣分治。廣州之名取自原交州州治廣信的「廣」字,州治遷到番禺,廣州由此得名。廣州又叫羊城、穗城。傳說古代有5位仙人, 騎著五色仙羊,羊銜谷穗,降臨「楚庭」,把谷穗贈與百姓,並祝願這里「永無飢荒」。今天,越秀公園的五羊雕像便是廣州的象徵。
廣州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英雄城市。在近代史上有三元里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抗英斗爭,孫中山領導的反對封建統治的辛亥起義(即黃花崗起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州起義。所以,廣州既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又是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人民群眾進行革命斗爭的英雄城市。
廣州歷代名人輩出,代代相傳。秦朝任囂,漢朝趙佗,清朝學者屈大均,思想政治家康有為、梁啟超,農民起義領袖洪秀全,領導中國民主革命、推翻幾千年封建統治的孫中山等,他們為廣州名城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廣州古稱番禺,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秦統一嶺南,在嶺南地區設立了南海、桂林、象三個郡,命任囂為南海尉。任囂在此築番禺城(俗稱任囂城),為廣州信史記載的建城之始,距今已有2213年。秦末漢初,趙佗在嶺南建南越國,定都番禺,奠定了廣州在嶺南的中心城市地位。
東漢時期,南海郡屬交州管轄。到三國吳黃武五年(公元226年),孫權為了便於統治,劃合浦以北為廣州,合浦以南為交州,實行交廣分治。命呂岱為廣州剌史。不久交廣復合,至景帝永安七年(公元264年),交廣再次分治,此後成為定製。交廣分治後,將州治從原來的廣信(今梧州)遷到番禺,廣州之名即取廣信的「廣」字。廣州之得名,由此而來。
廣州又稱「羊城」、「穗城」。相傳古代有五位仙人,騎五色羊,各攜帶一串谷穗降臨此處,仙人把谷穗贈給居民,祝福此地五穀豐登、永無飢荒。後仙人飄然而去,留下五羊化為石頭。因此,後人又稱廣州為「羊城」、「五羊城」、「仙城」、「穗城」。今越秀公園的五羊雕像便是廣州的象徵。
廣州自秦漢起至明清2000多年間,一直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城市。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早在漢代時,中國的船隊從廣州出發,已遠航至東南亞和東亞諸國;到唐宋時期,廣州已發展成為世界著名的東方大港,並首設全國第一個管理外貿事務的機構——市舶使;明清時期,廣州更是特殊開放的口岸,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曾是全國唯一的對外貿易港口城市。
廣州是中國近代和現代革命的策源地,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英雄城市。這里曾經發生了我國歷史上的三元里抗英斗爭、黃花崗民主革命戰役、廣州公社起義等等,革命先驅者孫中山在這里創辦了陸軍軍官學校(俗稱黃埔軍校),並曾三次在廣州建立政權。毛澤東在這里舉辦了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了大批革命骨幹力量。

廣州山明水秀,風光旖旎,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有許多著名的風景名勝。
1986年,在過去羊城八景的基礎上,評選出羊城新八景,即雲山錦秀、珠水晴波、紅陵旭日、流花玉宇、龍洞琪琳、黃花浩氣、越秀層樓、黃埔雲檣。
1996年,廣州市又評選出十大旅遊美景,它們分別是:百粵冠祠(陳家祠)、雲台花園、五羊仙庭、鎮海樓、辛亥之光(中山紀念堂、黃花崗公園)、廣州世界大觀、蓮花曉晴(蓮花山風景區)、東方游,情中留(東方樂園)、西關商廊(商業步行街)、六榕花塔。
·廣州歷史名片 - 中山紀念堂·
中山紀念堂坐落在越秀山下的東風路上,是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後,為紀念這位革命先行者而設計建造的。設計者是呂彥直。中山紀念堂於1929年元月動工,1931年11月落成。紀念堂原址是清代督練公所,辛亥革命後改為督軍署。1921年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出任非常大總統時在此設立總統府,後被陳炯明用炮火擊毀。 1925年 3月,孫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後,為了紀念孫中山的偉大功績,在總統府舊址上,籌建了此紀念堂。紀念堂由我國著名建築師呂彥直設計,1929年動工,到1931年10月完成。 中山紀念堂是一座八角形宮殿式建築,佔地6公頃,建築面積為1.2萬平方米。由東西南北四面重檐拱托著中央高聳的八角頂。正面檐懸掛著孫中山手書的』天下為公』金字匾,檐下硃色大石柱拱托著彩繪的廊檐和具有拼花圖案的天花板。由於力學和聲學的巧妙運用,大堂中間是30米跨度的鋼桁架,內部沒有柱子,迴音也較少。整個建築裝飾,富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我國傳統建築的藝術特色。
·廣東大戲 - 粵劇 ·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嘉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為了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語言改為粵語,使廣州人更容易明白。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 粵劇又稱「廣東梆黃」、「廣東梆子」、「廣東大戲」,是廣東省地方代表戲曲之一。它結合廣東本地民間曲調,吸取弋陽腔、崑山腔、秦腔、徽班等地方戲曲的優點,逐漸發展形成,流行於廣東、廣西、香港和澳門等地。 粵劇唱腔以梆子、二黃的板腔體為主,曲牌體為輔。同時保留了南音、粵謳、木魚、龍舟、板眼等廣東民間腔調。伴奏器材分管弦樂和打擊樂兩種。管弦樂以高胡、二弦、揚琴等樂器為主,打擊樂則有沙鼓、卜魚、高邊鼓、大鈸等。 最初粵劇的角色行當為末、生、旦、凈、丑、外、小、夫、貼、雜10大行,後來簡化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丑生、武生。 粵劇的表演粗獷、質朴。好的演員一般都具有耍筋斗、滑索、踩躋、運眼、甩發、髯口等絕活。 粵劇的傳統劇目,早期有「江湖十八本」。清同治年間,又有《西河會》、《雙結緣》、《雪重冤》等所謂「新江湖十八本」。清光緒中葉,則出現了偏於唱功的「粵劇文靜戲」,如《仕林祭塔》、《黛玉葬花》。建國後,經過整理改編的劇目有《寶蓮燈》、《平貴別窯》和《趙子龍催歸》等。 關於粵劇的產生和形成,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普遍認為,粵劇於明朝中葉開始萌芽,孕育於本地班。據史載,早在明代嘉靖至萬曆年間,在佛山、廣州,本地班已建立了瓊花會館這一行業組織。經過不斷發展,逐漸形成了廣東化了的江西弋陽腔、江浙崑腔演唱梆黃為主體的劇種,這一劇種實際上是弋陽腔和崑腔與廣東本地流行的南音、龍舟、木魚、粵謳、鹹水歌等民間曲調以及廣東器樂樂曲結合而成。直至清末民初,逐漸演變為融集南北、中外唱腔音樂,以廣州話演唱,從而形成具有鮮明嶺南特色的地方戲劇??粵劇。粵劇有別於外省戲曲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既屬於中國寫意派戲劇范疇,又具有輕快流暢、新款善變的個性,享有「南國紅豆」的美譽。 粵劇起源於明末清初,經三四百年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特別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粵劇進人鼎盛時期,增加了劇目,唱腔曲調多元化,造就了一大批以唱腔著稱的名家和流派。同時吸收各地劇種做功和北派武打,使粵劇表演藝術更加豐富多彩,更臻成熟。在舞台美術、場景布景上進行革新,引人聲、光、電、化等先進科學技術手段,增加粵劇的魅力,使之成為具有濃郁嶺南特色的地方劇種,深入到千家萬戶、從嶺南經濟文化中心廣州、珠江三角洲發展到全省、廣西、港澳地區以及上海、台灣等地操粵語人士聚居之處,並流傳到美、加及東南亞地區。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粵劇人才輩出,出現了人稱粵劇五大流派、四大名旦。五大流派是有「萬能老倌」美譽的薛覺先開創的韻味流長的「薛腔」;名丑馬師曾開創的「馬腔」,即「乞兒喉」;被稱為「小生王」的白駒榮開創的「白腔」;丑生廖俠懷開創的「廖腔」以及「金牌小武」桂名揚開創的「桂腔」。四大名旦是當時譽滿省港澳的上海妹、譚蘭卿、譚玉蘭、衛少芳。 到20世紀四五十年代相繼涌現出紅線女(鄺健廉)、芳艷芬、楚岫雲、郎筠玉、白雪仙、林小群等名旦,文武生有任劍輝(女)、羅品超、呂玉郎、何非凡、新馬師曾等,小武有靚少佳、梁蔭棠、盧啟光,小生有羅家寶等,丑生有文覺非、陸雲飛等。 七八十年代新一代的優秀中青年粵劇演員有盧秋萍、林錦屏、倪惠英、丁凡、梁耀安、郭鳳女等。他們都是粵劇藝人中的佼佼者,對粵劇的繼承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優秀的粵劇劇目有《白金龍》、《胡不歸》、《姑緣嫂劫》、《情僧偷到瀟湘館》、《昭君出塞》、《秦香蓮》、《搜書院》、《關漢卿》、《柳毅傳書》,等等。 紅線女是著名的粵劇表演藝術家,舞形歌聲、獨樹一幟。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她從十多歲在澳門首次登台以來,唱紅了珠江兩岸,唱紅了整個嶺南,唱紅了港澳和東南亞。1957年以《荔枝頌》一曲榮獲匈牙利世界青年聯歡節一等獎。她與馬師曾創作了《搜書院》、《關漢卿》等優秀劇目,培養出一大批粵劇後起之秀,被譽為「國寶級」藝術家。毛澤東主席稱她為「勞動人民的紅線女」。
·廣州花市·
廣州地處亞熱帶,長夏暖冬,一年四季草水常綠、花卉常開,很早就享有花城的美譽,廣州人種花、愛花、賞花和贈花的歷史悠久。西漢時期,陸賈出使南越國時,就發現嶺南人愛種花、插花、戴花,屋前屋後,廳堂房內也都擺滿了花,便贊譽這里都是「彩縷穿花」的人。漢代的廣州,隨著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的興起,已引入海外各種花卉,唐代廣州的花卉已全國聞名,著名詩人孟郊曾描繪廣州冬季仍然處處有花草的奇景:「海花蠻草延冬有,行處無家不滿園。」這時期海外的茉莉花、指甲花、素馨花等洋花的種植已很普遍,並開始出現花卉的買賣市場,當時廣州賣花姑娘以彩繩穿起各種花卉出售,吸引了中外遊人。清代中葉,廣州已形成國內首創、聞名海內外的「迎春花市」。每年除夕前三天,廣州市中心的藩署前(今北京路財廳前)一帶形成花市,數里長街,吐艷爭芳,人潮湧涌,廣州「花城」的美譽名副其實,在國內城市中,這一別稱和美譽也僅廣州獨有。花市至今仍延綿不絕,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近幾年,廣州的迎春花市越辦越大,已分別在8個市屬區舉行,形成了花街總長數十里,幾百萬人同游花街的壯觀景象。「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滿街排,朵朵紅花鮮,朵朵黃花大,千朵萬朵睇唔哂。阿媽笑,阿爸喜,人歡花靚樂開懷……」這首廣州兒童歌謠行花街形象地唱出了廣州家家戶戶逛春節花市的盛況。

吃完團年飯,內地人的節目恐怕基本上都是全家人聚在一起觀看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廣州人則舉家游花街,人們置身於歡樂的花花世界中,賞花、品花、買花,在花街中徜徉漫遊,享受著一年一度與群芳同在的美好時光。難怪不少外地人舍棄了合家歡聚的機會,留在廣州過年;許多人專程千里趕來,也都想一睹廣州花街的芳容。

有一首詩是這樣形容廣州花街的:「香街十里一城春,笑語喧聲入彩門。疑是層巒采蜜使,幻成百萬賞花人。」

廣州有一個區叫「芳村」,區內有一條街叫「花地」,芳村以花聞世,素有「嶺南第一花鄉」的美譽。今天芳村仍是全國聞名遐邇的花卉產區和全國著名的花卉集散地。

廣州人愛花、養花、賞花、贈花的傳統和情趣。直接帶動了廣州的花卉產業。廣州目前已擁有花卉種植面積近10萬畝,花卉品種2000多個,花卉年產值20多億元,佔全國的15%以上,這些指標均超過上海、昆明、北京等國一花卉大市。廣州是全國最大的花卉主產區,全國盆栽觀賞植物的生產、供應中心,全國花卉主要集散地和進日花卉的調運中心.廣州的花卉貿易居全國第一。廣州花卉價格左右著全國的價格。芳村花卉博覽中心和花都南方花卉交易巾心是全國最知名的花卉市場。

「羊城世界本花花,更買鮮花度年華」。要專門領略一下花城特色,首先要早上5時去芳村的花市天光墟;再到增南路看沿路的幾十個園藝花圃和花卉博覽園;參觀白雲山的雲台花園以及西苑盆景、蘭圃和各公園的花卉展覽。每年春天的木棉花開時節,一江春水綠,兩岸木棉紅,十丈木棉花燦爛,珊瑚吐艷紅遍天,又見花世界、紅海洋,令人贊嘆不已。每年春節舉辦的迎春花市,是花城所獨有的,不可不看。秋天的菊花展和元旦花車遊行也頗具特色。
·廣州經濟·
廣交會是"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的別稱,創辦於1957年,每年分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迄今已有近半個世紀的歷史,是中國目前歷史最長、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每屆廣交會都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數以十萬計的客商雲集廣州,互通商情,增進友誼,成效良好。 廣交會每年春季的舉辦時間是當年4月,秋季是在當年的10月舉行,每年春秋兩屆各分兩期舉行。具體展出時間為: 春交會: 第一期:4月15日-20日 第二期:4月25日-30日 秋交會: 第一期:10月15日-20日 第二期:10月25日-30日。
·廣州飲食·
煲湯是廣東人的專利,這是不爭的事實。與其潮濕暑熱的地域性氣候有著相當大的關系。其傳入北方,要歸於粵菜的流行,記得那時侯去粵菜館喝每日例湯,要算是一個時尚的象徵了,朋友一見面,把『吃了嗎』改成『喝了嗎今兒』,感覺怪怪的。即便是粵菜每況愈下的時日,老火靚湯的氣候卻不降反升了。潮流是一方面,靚湯的實實在在的功效大概是最關鍵的了吧。 老火靚湯的滋補狀態與湯料和氣候是成正比的。在這個沙塵暴肆虐,空氣中的水分幾乎被吹乾的季節,你該選擇潤肺,解煩渴,氣血雙補的「菜乾煲豬肺」,「雪耳木瓜煲排骨」,無花果粉葛煲赤肉;如果你的身體火氣旺盛,可以試試性甘涼的湯料,如「雞骨草煲老雞」,「涼瓜赤豆煲龍骨」;如果你的身體寒氣過剩,那麼就應選擇一些性熱的湯料,如「鮮人參煲老鴨」,「冬蟲夏草煲乳鴿」等等,不過切記,諸如冬蟲夏草、人參、西洋參之類在夏季是不宜入湯的,就算是秋冬季,這些滋補壯陽的湯料也要慎之,特別是老人和兒童。如果單純從美容的角度來說,選擇多在燉品上,如「龍眼紅棗燉蓮子」,「洋參雪耳燉燕窩」,「銀耳杏仁燉百合」等等 煲湯的器皿宜選擇質地細膩的沙鍋,現在比較新潮的是用瓦罐煲,至於燉品自然選擇燉盅了。
相對於煲湯,燉盅就更加隆重一些,所謂三煲四燉,就是這個道理,也就是說,煲湯一般要三個小時,燉盅則至少要四個小時以上。 在操作上,煲湯其實很簡單,只要原料搭配合理,將原料放入煲中,等沸騰後,小火慢煲即可,火候掌握在湯開著就可以,剩下的就是時間的問題了。 廣東人是習慣飯前喝湯的。在我看來,這未嘗不是一種減肥的方式,老火靚湯用料脂肪含量極少,而且全部取自飛禽走獸之精華,隨著煲制時間的進程,原料中的營養已全部容於湯中,可以滿足人體正常的需求,胃裡有靚湯墊底,自然其他的食物就吃的少了。想來那些肥胖的廣東人大概都是不愛喝靚湯的吧。 廣東的女人煲湯是出名的。過去,如果你說一個廣東女人不會煲湯,那麼不亞於對她人格的侮辱。煲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女人留住男人的一大法寶。時代變了,觀念進步了,女人是希望愛人寵的。當男人為心愛的女人煲上一盅醇香誘人、滋陰養顏的靚湯的時候,女人該是何等心情呢?這種獨享半邊天,由內而外的滋潤,由內而外的滿足感,不僅停在心頭,分明已經越上了眼角眉梢。有人把愛情比做煲湯的過程,感覺很是絕妙。只有耐心、細心、貼心的照顧,才能夠煲出一煲好湯,那湯汁稠濃的,「潤」人心魄的隨著口腔緩緩滑入胃中,一股暖流,這何嘗不是愛的一種升華。
·珠江旅遊·
珠江夜遊具有南國特色的旅遊項目。珠江包括東江、西江和北江等支流,匯合至廣州河段,景色十分秀麗。入夜,華燈璀璨,「珠江明珠」號旅遊船搭載遊客從人民橋附近西堤碼頭出發,向東行駛,經解放大橋、海珠橋、江灣大橋、海印大橋、廣州大橋、鶴洞大橋,而後回程。沿途景觀有珠海丹心、東湖春曉、黃埔雲檣、鵝潭夜月等「羊城八景」,還有南方大廈、愛群大廈、廣州賓館、華廈大酒店、江灣大酒店、二沙海珠廣場花園、白天鵝賓館、沙面洋房建築等。全程兩個小時左右。 珠江與「三石」傳說: 相傳古代有一個阿拉伯商人到廣州經商,一天,他一邊觀賞兩岸的景色,一邊玩賞手中的一顆理理的寶珠。忽然間,寶珠飛出商人的掌心,躍進江中,發出道道霞光,隨後,變成一塊大礁石,立在今天的愛群大廈、省總工會附近的江中,人們稱之為「海珠石」。這顆寶珠所在的江面,人們給它起了一個美麗的名字:珠江。雖然這是一個神話,但在珠江中確實曾經存在過一個海珠島,島上還建有慈度寺。這里曾是羊城的舊八景??「珠江秋色」和「珠江晴瀾」。直到1931年擴築新堤,才把它和北岸連在一起。靖海路近江邊的一棵老榕樹,據說就是從前海珠島的遺物。另外,在珠江上還有海印石和浮丘石。海印石位於大沙頭東,在明萬曆年間曾建有「海印閣」,清朝稱為觀景樓,清末才與陸地相連。浮丘石約在今中山七路四門口的石崗街附近,原來是一塊大礁石,還有浮丘寺,石下有珊瑚井,傳說是晉代方士葛洪煉丹的地方。「浮丘丹井」也是古羊城八景之一。 珠江包括東江、西江、北江及其他支流,流經雲南、貴州、廣西、江西、湖南、廣東六省。幹流西江發源於雲南曲靖市馬錐山,全長2214公里,它的長度和流域面積在全國江河中居第三位,年流量居全國第二位。 珠江風光線是廣州旅遊風景線的亮點,1985年廣州市就制定了《珠江河段重點岸線景觀控制規劃》,分8期工程對兩岸進行整治建設,僅堤岸邊設的投資已超過30億元,使17公里長的堤岸成為了廣州的標志性風景線。珠江水和兩岸景觀交相輝映,動靜結合,「白天看珠江,夜晚看燈光」,成為了珠江游的特色之一。 登船的碼頭叫西堤碼頭。在西堤碼頭還可以乘船到蓮花山、黃埔軍校、半月島等地,客輪旅遊分公司也設在這里。

熱點內容
龍雲牡丹 發布:2025-05-06 10:21:10 瀏覽:75
趙海棠稱號 發布:2025-05-06 10:18:49 瀏覽:163
最珍稀蘭花 發布:2025-05-06 10:10:03 瀏覽:899
海棠洗衣機廠 發布:2025-05-06 10:05:17 瀏覽:346
梅花表保養一次多少錢 發布:2025-05-06 09:52:01 瀏覽:79
索邦百合 發布:2025-05-06 09:40:15 瀏覽:880
高頸梅花扳手 發布:2025-05-06 09:39:18 瀏覽:760
雲南茶花獎 發布:2025-05-06 09:32:34 瀏覽:859
花藝沙龍軟文 發布:2025-05-06 09:29:32 瀏覽:22
盆栽三七怎麼養 發布:2025-05-06 09:27:24 瀏覽: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