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的養分
1. 盆栽要怎麼養
盆栽花卉主要有草本花卉、木本花卉兩大類。草本花卉有:一年生花卉、兩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多肉質花卉和水生花卉等,木本花卉有:灌木類、藤木類和喬木類。不同的花卉有不同的栽培管理方法,不能一概而論,採用同一種栽培管理方法,那是養不好花的。有人認為,只要盆中有泥土,花就能栽的活,這是不正確的。為什麼有人的花買回去後養植一、二年後就死亡了呢?原因就在於就是缺乏以下栽培方法的幾種管理要素。不同的花卉對盆的大小、盆質材料、土壤、水分、光照、溫度、營養等都有嚴格要求,只有了解和掌握了各種花卉的生長習性,才能使花開的花盛葉茂。
一、盆質材料和盆口直徑的大小
(一)盆質材料主要有陶盆、瓷盆、釉盆(缸)三種。
一般木本花卉如:白蘭花、杜鵑、山茶花、扶桑、八仙花、一品紅、石榴、無花果、茉莉花、變葉木、夾竹桃、迎春、五色梅、米蘭等最適合用陶盆栽培。因為陶盆材質粗糙、價格便宜,還具有良好的通氣性,保水性能適合花卉根須生長。
瓷盆價格較貴,一般適合種一、二年生的草本花卉和經濟價值較高的花卉,擺設在客廳和卧室。如:君子蘭、萬壽菊、翠菊、半支蓮、香石竹、文竹、吊蘭、朱頂紅、四季海棠等等。
釉盆不但價格昂貴,而且體積也較大,它適合栽培植株較大的灌木類或喬木類花卉。如:鐵樹、紫薇、茶花、茶梅、虎刺梅、桂花等等。
(二)盆口直徑的大小
選擇盆的種類和盆的大小要根據你所栽花卉的價值和花卉植株的大小而定。一般說,花卉植株較小的先栽在直徑10厘米左右的小盆,待一、二年後再移植到直徑18—20厘米的盆中。
二、土壤選擇
花卉種類繁多,對土壤的要求各自不同。一般露地生長的各種花卉,除砂土和極粘稠的土壤不適宜花卉生長外,其他各類型的土質均可適宜多數花卉的栽培。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宜栽植在排水和通氣性良好,同時又能保持一定水分和肥料的砂壤土中。對於栽植夏季開花的花卉,要經常澆水,保持盆內土壤濕潤,盆土要見干見濕,水不能澆的太多,使土壤長期處於泥濘狀態,以免爛根,引起植株死亡。
盆栽花卉的盆土因受花盆所限,容量不多,為滿足花卉生長和發育的需要,必須在有限的土量里飽含植物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同時還要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因此,盆栽花卉的用土必須選用特別配製的人工培養土。培養土裡主要含有大量的腐植質(多呈團粒狀組織),因而土質疏鬆,利於空氣流通,排水性好,富含養分。並能經常保持盆土的濕潤,這是養好盆花的首要因素。
培養土是人工調制的混合土壤,調配的材料很多,但要根據盆栽花卉對土壤要求的性質進行調配製作。一般多以腐葉(秋天落下的闊葉)、園土(或黃泥山土)、河砂三種土為主要材料。製作方法是:當年秋季樹木落葉時,可將落葉大量收集,選擇地勢高的乾燥處與園土分層堆積,堆好後澆適量的人糞尿,樹葉因有糞尿所含的有機物質和水分的濕潤,菌類便大量繁殖,加速了樹葉腐爛,經過3—4遍的翻倒,樹葉就基本上腐爛了,然後將其曬干後過篩備用。
花卉的生長各有對土壤的酸鹼度(PH值)范圍的要求。有的適應范圍大些,在土壤偏酸或偏鹼的范圍內都可適應,有的就小些如:杜鵑、梔子、山茶花等,除非在較強的酸性土壤中才能存活。所以我們要針對這類花卉做土壤的化驗,將土壤調配至適宜的酸鹼度(PH值)。
土壤是病蟲害的大本營,它裡面蘊藏著無數的病菌、蟲卵、雜草種子等,當選擇盆栽用土時要注意這個問題。尤其是對扦插和分栽小苗來說更為重要,小苗抵抗力弱易受感染,春季晝夜溫差過大,盛夏炎暑悶熱,小苗易得猝倒病、立枯病,扦插苗易得腐爛病等,嚴重時會使花卉全部死亡。所以說我們在選擇盆栽用土時最好選擇PH值適宜,經過配製腐爛發酵過的營養土再加以適量的河砂配製的混合土,這樣的土壤既含豐富的營養,又具有排水通氣的性能。
總之,土壤是花卉生長發育的營養條件和環境條件。我們要經常保證土壤里含有足夠的空氣,這也是花卉生長的必要條件。因此,必須注意花卉土壤的培養,給花卉生長創造一種良好的土壤環境。
三、水分
水分對花卉影響非常重要,主要是指土壤中含水量和空氣濕度。它們對花卉的生長發育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植物體內的含水量約占總重量的80%以上。水是植物體內重要的組成部分,又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各種養分,必須在水溶條件下才能進入植物體內,植物體內各種生理機能活動必須在水的參與下才能進行。植物依靠葉面的蒸騰作用而調節本身體溫,主要也是水的作用。水分是植物細胞進行正常代謝作用的保證。因此,沒有水,植物是根本不能生存的。
但花卉植物的種類繁多,來自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因氣候條件的不同,其生態習性也各自有異。因此,必須根據花卉的種類、生長習性,考慮各種花卉的特殊性,不能一概而論。如果都用一種方法管理肯定有的花卉是不能正常生長、開花,甚至還要造成死亡。
不同種類花卉對水的要求也不一樣,除水生花卉必須有大量水分存在外,陸生花卉根據需求水分的多少,大體分為旱生花卉、濕生花卉和中生花卉三大類。
旱生花卉:如仙人掌、仙人球、曇花、石蓮花、虎刺梅等,它們在較乾旱的情況下仍能繼續生長,它們的特點是怕澇,不怕旱。濕生花卉:如蕨類、龜背竹、海芋等等,生長期間要求保持有水分的存在,它們的特點是耐澇,不耐旱。我們一般栽植的大部分盆栽花卉都是介於以上兩種之間的中生花卉。如白蘭花、杜鵑、山茶花、石榴、茉莉花、五色梅、迎春、文竹、君子蘭、香石竹、瓜葉菊、菜葉草等,它們的特點是既怕旱又怕澇。所以在平時的養護中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即可。
對於某些花卉來說,不知道需要水分多少時,可以通過花卉的外部形態來判定。凡葉片特大、質地薄嫩柔軟、光滑無毛的則需要水分較多,並要求空氣濕度大;凡葉片窄小、質地堅硬,表面披有蠟質或生有較多茸毛時,則需水分少。不僅不同種類的花卉對水分的需要量是不同的,即便是同種花卉,在各個不同的生育時期對水分的需要量也不相同。幼苗、小苗、定植苗初期需水量都不是太大,保持土壤濕潤就可以了,水澆多了,土壤長期處於泥濘狀態,土壤中空氣不流通,影響花卉生長,還易引起爛根,導致植株死亡。開花期需水量也較少,要適當控制。總之,澆花要掌握一個原則:「盆土要見干見濕,干不開裂,濕不泥濘。」花卉護養中水分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水分不足會引起植物枝葉萎蔫,對花卉生長發育也不利。因此,要採取小水勤澆得管理措施為好,同時,花盆裝土時要做好排水層。方法是:現在盆底放些碎瓦片或碎石子(2—3公分),再在上面放一層沙子(1—2公分),最後再裝滿營養土。這樣既利於排水,又能保水保肥。
四、光照
光照(陽光)是花卉植物製造營養物質的能源,沒有光的存在光合作用就不能進行,花卉的生長發育就要受到影響,一般說,光照充足的地方花卉的光合作用就旺盛,有機養分可以較多的積累,植株生長健壯,花形大。但不同種類的花卉對光照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不掌握好光照的強弱、長短,花也是養不好的。
1、不同種類的花卉對光照強弱的要求程度不同。
根據花卉對光照強弱的需求,分為陽性花卉、陰性花卉兩大類。陽性花卉植物必須在完全光照下生長,需要直射陽光,否則生長不良,影響開花。如仙人掌、松葉菊、天竺葵、瓜葉菊、太陽花等一、二年生或多年生的露地花卉。若果盆栽就要考慮擺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陰性花卉要求的環境條件是適度遮陰的光照,它們的葉子薄而較大,角質層極薄,不具有光澤和表皮毛,葉柄長短不一。如蘭花、秋海棠、龜背竹、山茶花、茶梅、杜鵑及蕨類植物。這類花卉不能擺在強光的直射下生長,特別是盛夏要把它們擺放在陰涼通風處,防止太陽直射,造成焦葉、萎蔫、死亡。
由於對盆栽花卉觀賞目的不同,有的以觀葉為主,有的則以觀花、觀果為主。由於觀賞目的不同,對光照強弱的掌握也不同。
觀葉植物光照強度應該較低,原因是在強烈光照作用下,葉面的邊的粗糙、蒼老,葉片顏色變深,因而失去青翠碧綠的色澤,影響了觀賞價值。
觀花植物則要有充足的光照條件,因在充足的光照下,才能開出較多且較大的花朵,且植物粗壯,分櫱多,花色及香氣濃厚,病蟲害也較少。如光照不足,則光合作用減弱,植株徒長,節間延長,花色及花的香氣不濃。
2、日照的長短對花卉發育階段的作用。
花卉植物經春化階段以後,便進入光照階段,光照階段完成後,花卉才能開花。不同種類的花卉有不同的光照階段,我們只要掌握了它們各自所需的光照時間,就能按照需要培育出我們所需的花卉。花卉對光照的要求,大致上可分為三類:即長日照花卉、中日照花卉、短日照花卉。
①長日照花卉:每天要求日照在14—16小時的條件下才能加快它的發育提前開花,如報春答案補充 花、紫羅蘭等。
②中日照花卉:每天要求日照在10—16小時之內都能孕蕾開花,如茉莉花、天竺葵等。
③短日照花卉:每天要求日照在8—12小時之內就能孕蕾開花,如菊花、一品紅、波斯菊等。
3、日照對枝條、花色、開花的影響。
五、溫度
溫度對於花卉的生長發育、生理機能、開花結果,均有密切關系。根據花卉植物對溫度的反應,大致可分為耐寒性花卉、半耐寒性花卉和不耐寒性花卉三種。
六、營養
花卉必須有適量的營養才能生長良好,發育正常。尤其是盆栽花卉,用土量少,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都在不停地吸收各種營養物質,而這些營養物質要適時適量的供給,這就是合理的施肥。
以上幾點是養好盆栽花卉的關鍵,僅供喜愛養花的朋友們參考。
2. 盆栽植物需要哪些化肥
盆栽花卉常用肥料通常分為有機肥和無機肥兩大類。①有機肥:包括人糞尿回,禽畜類的羽毛蹄角和答骨粉,魚、肉、蛋類的廢棄物,餅肥,麻醬渣,綠肥等。含有豐富的氮、磷、鉀及微量元素,肥效釋放緩慢而持久。使用前必須經過充分發酵腐熟,生肥容易損傷花卉根系。②無機肥:俗稱化肥,最好與有機肥混合施用,效果更好。無機肥分為氮肥、磷肥和鉀肥等。氮肥有尿素、碳酸銨、碳酸氫銨、氨水、氯化銨、硝酸鈣等,磷肥有過磷酸鈣、鈣鎂磷肥等,鉀肥有氯化鉀、硫酸鉀、磷酸二氫鉀、硝酸鉀等。
3. 盆栽蘋果有什麼營養成分
蘋果屬於薔薇科,蘋果屬植物,我國栽培蘋果最早是從新疆開始,逐漸向東傳播,先秦前未見著錄,入漢後開始有文字記述,稱之為柰,且有白、青、赤三種,漢宮上林苑有白柰、赤柰、綠柰。17世紀中期,在《群芳譜》中始見蘋果之名,並雲「出北地,燕趙者優佳,接用林檎體,樹身聳直,葉青似林檎而大,果似梨而圓滑,生青,熟則半紅、半白或全紅,惟八九分熟者最美」。把我國至今尚有栽培的本地綿蘋果的特性栩實地描述出來。這類起源於我國,並有2000多年歷史,已形成有其獨特性狀的類型,所以認為是蘋果的一個東亞生態類群。這類蘋果與19世紀後葉引入我國且大面積栽培的即所謂洋蘋果的主要區別是:樹姿較直立,葉片長而稍窄,葉長橢圓形者較多,果實皮薄,蠟質少,果粉多,果形變化小,肉質結構疏鬆,汁少,淡甜少酸。
蘋果風味甜酸適度,芳香可口,色澤鮮艷,營養價值很高。據測定:果實可食部分佔81%(去皮),每1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0.2克、脂肪0.1克、粗纖維1.0克、碳水化合物13~16克、熱量259.4千焦、鈣11毫克、磷9毫克、鐵0.3毫克、胡蘿卜素0.08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黃素0.01毫克、尼克酸0.1毫克、抗壞血酸5毫克。常食蘋果對促進入體新陳代謝和促進食物消化具有良好的作用。
蘋果的適應性較強,但影響其栽培分布的環境條件主要是氣溫和雨量,其他如日照、風、土壤等也對其生長發育起重要作用。一般認為,年平均溫度在7.5~14℃的地區,生長期降水量達到540毫米,光照充足,土質肥沃疏鬆,通透性較好,微酸性至中性土壤的地區,才能使其正常生長。
4. 室內盆栽如何養護好!
室內盆景的養護一定要做好三要素。只要注意這三要素,室內盆景就會生勢良好,煥發勃勃生機。
■澆水
花草栽植於盆中,不論是深盆,還是淺盆,泥土總是有限的,所含水分也有限,如長期不澆水花草就會因缺水而枯萎,因此要及時觀察,保持土壤水分。當然澆水也不可過量,若澆水過量,盆土長期過濕,則易引起根部缺氧和腐爛;同時澆水的多少還要視具體樹種不同、季節變化、天氣冷暖而定。一般說來,夏季或乾旱時,最好早晚各澆一次水,春秋季節每天或隔日澆一次水,春天花草萌動,也可視情況早晚澆一次水。梅雨季節或雨天時,則不需要澆水,還要注意排水。砂質土壤可多澆水,粘性土壤要少澆水。先葉面噴水,再根部灌水灌透,注意不要澆「半截水」造成盆面濕、盆內乾的現象,而且葉面噴水也不可過多,易引起枝葉徒長。
■施肥
花草盆景的盆缽內土壤有限,因而養分也有限,應注意肥料的補充。花草盆景因其小中見大的藝術特性,不可施肥太多、太頻繁,要掌握施肥含量、種類,把握施肥季節。植物生長養分的三要素為氮、磷、鉀肥,氮肥可促進花草枝葉生長;磷肥可促進其花、果實形成;鉀肥可促進莖乾和根部的生長,所以選用肥料應根據花草種類和其生長態勢而確定。現在很多盆景點都會有一些園藝肥料或植物營養液出售,購買盆景時可以叫店主幫忙配搭好盆景所需的肥料。
■換土
植物在盆中生長多年後,須根密布盆底,澆水難以滲透和排出,肥料也不易吸收,會影響樹木的正常生長,這時就應翻盆換上。翻盆可用原盆或換稍大一號的盆,根據樹木大小來決定。換土可改善土壤的通氣透水性,增加土壤養分。樹樁換盆的土壤以腐殖土、稻田土、山泥等為主,換土時可先在土中適當加上一些養料,使其在土中發酵揮發成為遲效型養料。至於土壤的酸鹼度的把握,要視樹種的具體情況而定。換盆時,一般先在盆底孔處固定篩網或瓦片,先加入顆粒較大土壤以利排水,然後放入樹樁,填入顆粒較細的培養上,用竹、木棍插緊。一般小盆景每隔1~2年翻盆一次,中盆景2~3年翻盆一次,大盆景3~5年翻盆一次。如系老樹樁景,可多隔幾年翻盆一次像松柏類老樁景就不宜多翻盆。
5. 盆栽植物養分哪裡來
土壞里和人工施加
6. 盆栽沒有養分了怎麼辦
澆磷酸二氫鉀或換土
7. 養一些盆栽~有哪些常識!~
盆栽花卉的基本方法——花卉養護常識
1、上盆。上盆是指將幼苗按大小選取規格適應的花盆,先用一塊小瓦片蓋於盆底排水孔上,凹面向下,有利於排水;然後填入一層粗沙,其上再覆一層培養土,將苗放於盆中,調整培養土高度,使花苗位置適宜;然後在盆內四周填土並壓緊,使盆口與土面留有適當距離以便於澆水。栽植完畢用噴壺充分澆水,置陰處3——7天緩苗。
2、換盆。換盆是將已經盆栽的花卉換到另一花盆中。換盆有兩種情況:一是因幼苗長大,根系充滿盆內土壤中,生長受到限制,需由小盆換到大盆中,以擴大根系的營養面積;二是盆中土壤經過花卉較長時間的吸收利用,養分缺乏、物理性質變劣,不利於花卉繼續生長,需更換新土,即只換土不換盆。
換盆次數因花卉種類而異,一、二年生花卉生長迅速,一般在開花前需換盆2——4次,宿根花卉多為1年換盆1次,木本花卉常2——3年換盆1次。換盆時間多在春季開始,生長前進行;常綠種類也可在梅雨季節進行。花朵形成時期或盛花期不宜換盆。
換盆前不要澆水,使盆土適當乾燥,泥團易於倒出。換盆時左手分開手指,按置於盆面植株基部,抱起花盆倒置,右手輕拍盆底或在硬物上輕磕盆邊,使土團松動即可倒出。如系大盆,可將盆側倒放在木板上,輕敲花盆邊部,使泥團松動後,用手托出。土團取出後,一、二年生花卉可直接換人大盆,四周填土充實即可;宿根花卉要將土團四周舊土颳去一部分,並用剪刀修去老根、枯根,並可同時分株。換盆後應充分澆水,以使土壤與根系密接,以後只需保持土壤濕潤即可;換盆時澆水不可過多,以防根系傷口腐爛。對某些具肉質根的種類,如蘭花、君子蘭等,換盆後應先將根部清洗、陰干,再行上盆。換盆初期應置蔭蔽處,防止過分蒸騰而枯死。
3、松盆。即用竹片或小鐵耙把表土松動一下,以保證空氣通透,既有利於澆水、施肥,也可似除去青苔和雜草,並防止表土板結。
4、施肥。盆花的生長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施肥。在上盆或換盆時,常施以蹄片、骨粉、餅肥等基肥;生長期常施以追肥;追肥多施用腐熟的餅肥水,礬肥水或速效化肥。礬肥水的配製方法是:硫酸亞鐵2.5——3千克,豆餅5——6千克,糞干10——15千克,加水200——250升,放人缸內混合,在日光下暴曬20天,當全部腐熟變黑後即可應用。每次用其上部清液,隨即在缸內補充清水。至肥液稀薄時,再添人新的原料。施肥多在生長期的傍晚進行,應薄肥勤施,忌濃肥、大肥。
5、澆水。澆水是花卉栽培中的重要管理措施。不同花卉對水的需求量不同,即使是同一種花卉,不同的生長期、不同的季節需水量也不同,因此澆水應根據具體情況區別對待。
澆水的一般原則是:晨澆晚不澆,不幹不澆,澆則澆透,切忌水過半盆濕,使花盆底部根系得不到水分而影響生長。對於蕨類、蘭花類、秋海棠類等喜濕花卉應多澆些水;而多漿花卉喜歡乾燥,應少澆水。在花卉生長旺盛期,澆水要充足,進入休眠期,澆水量應減少或停止澆水。
不同季節澆水量有很大差別。春季天氣漸暖,此時澆水量應比冬季多些。草本花卉可每隔1——2天澆1次,木本花卉可3——4天澆1次。夏季天氣炎熱,蒸發量大,一般花卉應早、晚各澆水1次。秋季天氣轉涼,可減為2——3天澆1次。冬季澆水量依花卉種類及室內溫度而定,一般2——5澆1次。
8. 家裡盆栽土壤里的養分從哪來如何增加養分,在盆栽里撒尿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垃圾經過發酵腐爛都是種花的好肥料,如淘米水、煎過的中葯渣、菜葉果皮等等只要經過發酵與盆土混合都是很好的有機肥料。尿液也要經過發酵才能施,否則燒壞根系。
9. 盆栽植物為什麼能活很久土壤的養料不會被消耗完嗎
只要土壤有營養,根部完整,都可以生長很久,
不過植物在盆中生長1年至版2年後,根系會盤滿盆內,使盆權土板結,難以透氣瀝水,土壤里的養料也被植物吸取得差不多了,再則,植物長大,根系發達,原盆已不適合樹樁繼續生長培育的要求,須換土、換盆。
10. 怎麼增加盆栽土壤養分
施肥,先用硫酸亞鐵改變土質,然後可以使用氮磷鉀肥,也可用蚯蚓肥。
盆栽的土壤怎麼培制
培養土是指,為了滿足花卉,特別是盆栽花卉生長發育的需要,根據各類品種對土壤的不同要求,用人工專門配製的含有豐富養料、具有良好排水和通透(透氣)性能、能保濕保肥、乾燥時不龜裂、潮濕時不粘結、澆水後不結皮的土壤稱為培養土。
因此,需要人工配製混合土壤,這種土壤被稱為培養土。花卉種類繁多,生活習性各異,培養土應根據花卉習性和材料的性質配製。
加工培養土的原料有以下幾種:
1.園土:菜園土或肥沃農田土具有較好的團粒結構,肥力較高,北方pH值7.0-7.5,南方pH值5.5-6.5。園土一般為菜園、果園、竹園等的表層砂壤土,土質比較肥沃,呈中性或偏酸或偏鹼。園土變干後容易板結,透水性不良。一般不單獨使用。
2.河沙:一般不含養分,主要起通氣排水作用,pH值約6.5-7.0。河沙不含有機質,潔凈,酸鹼度為中性,適於扦插育苗、播種育苗以及直接栽培仙人掌及多漿植物。一般粘重土壤可摻入河沙,改善土壤的結構。
3.腐葉土:由秋季殘葉堆腐而成,疏鬆多孔、富含腐殖質,宜植各種喜酸花卉,pH值5.5-6.0。 腐葉土一般由樹葉、菜葉等腐爛而成,含有大量的有機質,疏鬆肥沃,透氣性和排水性良好。呈弱酸性,可單獨用來栽培君子蘭、蘭花、和仙客來等。一般腐葉土配合園土、山泥使用。一般於秋冬季節收集闊葉樹的落葉(以楊、柳、榆、槐等容易腐爛的落葉為好),與園土混合堆放1-2年,待落葉充分腐爛即可過篩使用。
4.河泥及塘泥:河塘沉積腐爛物,富含有機質較多,且養分全面,呈酸性。缺點是含有毒物質,挖出後要晾乾,使有毒物質分解後再使用。一般在秋冬季節撈取池塘或湖泊中的淤泥,曬乾粉碎後使用與粗砂、谷殼灰或其它輕質疏鬆的土壤混合使用。
5.松針土:由松柏類植物落葉長期堆積腐熟而成。pH值3.5-4.0,腐殖質含量高, 在山區森林裡松樹的落葉經多年的腐爛形成的腐殖質,即松針土。松針土呈灰褐色,較肥沃,透氣性和排水性良好,呈強酸性反應,適於杜鵑花、梔子花、茶花等喜強酸性的花卉。
6.蛭石:是一種在1000℃高溫下膨脹而成的雲母狀鎂硅酸鹽,具有質輕、疏鬆、能吸收大量水肥等優點。
7.泥炭:是古代低濕地區生長的植物殘體,在淹水少氣的條件下形成松軟堆積物。分解較差的泥炭多為棕黃色或淺褐色,分解好的泥炭呈黑色或深褐色,風干後易粉碎,泥炭質地松軟,透水透氣及保水性能良好。含腐質酸,對促進插條生根很有利,pH值4.5~6.5,是配製培養土的重要原料之一。
8.草炭土:草炭土又稱泥炭土,是由蘆葦等水生植物,經泥炭蘚的作用炭化而成。北方多用褐色草炭配製營養土。草炭土柔軟疏鬆,排水性和透氣性良好,呈弱酸性反應,為良好的扦插基質。用草炭土栽培原產南方的蘭花、山茶、桂花、白蘭等喜酸性花卉較為適宜。
9.草皮土:在天然牧場或草地,挖取表層10cm的草皮,層層堆積,經一年或更長時間的腐熟,過篩清除石塊草根等而成。草皮土的養分充足,呈弱酸性反應,可栽培植物、月季、石竹、大理花等。
10.礱糠灰:谷殼燃燒後形成的灰,呈中性或弱酸性反應,含有較高的鉀素營養,摻入土中可使土壤疏鬆、透氣。
11.骨粉:動物骨磨碎發酵而成,含大量磷元素。加入量不超過1%。
12.木屑:將木屑經發酵後,摻入培養土中,也能改變土壤的鬆散度和吸水性。
木屑質輕疏鬆,空隙度大,是改良粘質土的良好材料。使用前在木屑中放入一些餅肥或雞鴨糞,在缸中加水發酵腐熟,以後挖出晾至半干。然後在土中摻入1/3的木屑,並均勻進行混合,這樣可增加土壤的通透性。經1—2個月,木屑又會被土壤中的好氣性細菌分解為腐殖質,從而也可提高土壤的肥力。同時木屑還能不同程度地中和土壤的酸鹼度,有利於花木的生長。
木屑具備盆栽花卉土壤要求的全部條件,可單獨使用;但單獨使用不能固定植株,因此多和其它材料混合使用,增加排水透氣性能。鋸木屑呈中性,可種君子蘭、蘇鐵、牡丹、月季之類;松木杉木的木屑帶酸性可種白蘭、含笑、米蘭、梔子、杜鵑、茉莉、蘭花之類。盆土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