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袖子盆景

袖子盆景

發布時間: 2024-12-09 08:24:01

A. 如何用舊物改造點綴生活

我想你肯定能找到幾件不太滿意的舊羊毛毛衣。將它們扔進洗衣機。使用熱水和一點洗衣液把它們好好清洗一遍。每10分鍾左右檢查一次毛衣。我們不希望毛衣過度氈化,變得超厚。洗好後,將衣服掛起來晾乾或將它們平放在毛巾上。這可能需要一天的時間!接下來,從毛衣上剪出一部分,尺寸約為6 x 15英寸。將剪下來的部分折疊起來,並用針線縫合重疊的邊緣。另外在底部接縫處也要縫合。在小袋上縫上紐扣作為點綴,舉手之勞讓這款花盆袋變得更漂亮。切一段約24英寸長的鋼絲。將它的兩個末端分別扎進毛衣袋子的兩側並扭緊固定。確保鋼絲固定點在距離袋頂部約一英寸處。拿出小塑料袋,大小應該跟毛衣袋差不多。在它的底部剪小孔。我喜歡那些帶有封口裝置的,添加土壤和植物會變得更容易。用盆栽土填充塑料袋,然後將它放入毛衣袋中。將塑料袋的袋口從毛衣袋裡伸出來,並向下折一下。將植物種入,並用鋼絲做出一個懸掛結構。現在可以將它掛在你想要放置的任何地方!

B. 柑橘品種按用途分為幾類

  • xiaozouju
  • 柑橘類屬芸香科柑橘亞科柑橘族的植物,生產上最重要的是柑橘屬。其為常綠小喬木,單生復葉,除枸櫞外,葉有葉翼,果實8--18心室,每心室有4—8個胚珠,現生產上多用橙類、柑類、橘類、柚類和其雜交後代(品系)。
    柑橘是世界上栽培最多的果樹之一,我國是柑橘栽培世界第一大國,但不是第一強國。過去柑橘為農民脫貧致富立下了汗馬功勞,現在柑橘仍是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特色經濟建設選擇的重點。在加入WTO後,應加快推進柑橘內部戰略性結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推動柑橘生產標准化,產品優質化,使我國柑橘產業立足國內市場,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充分利用豐富的柑橘良種資源,生產名、特、優果品,把柑橘產業做大做強、上檔升級。要盡快改變目前品種結構不合理、品種老化混雜、,優新良種運用少、推廣步伐慢、優質商品果基地少、產量小、供不應求,大部分果農收入下降等現狀,就必須加快品種結構調整步伐和力度,加速優新品種的推廣運用,充分利用世貿組織允許的政策,強化和完善對農業和農民增收的支持體系,利用柑橘良種質優、豐產,改善生態環境,效益好等優勢加快規模發展,以適應國內外市場對柑橘消費品種周年化與多樣化的要求,重振柑橘在農民增收致富上的雄風。
    為此本所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緊緊抓住機遇,花大力氣從國內外引入一批最新的柑橘良種,並按熟期配套,兼以加工貯藏周年供應市場的要求,從中篩選出以下柑橘良種並將其提供給捷足先登搶占市場先機者選用。以下柑橘良種:
    一是國內目前還未在生產上大面積發展,而經我所近年栽培觀察,其性狀優良,市場前景誘人的如雜柑之王---天草。
    二是國內在極少的地區起步進行生產栽培,但面積極小,深受消費者喜歡的雜柑桔柚——諾瓦,血橙之王——塔羅科血橙新系等。
    三是一些知名的名貴品種因多方原因未能形成規模而市場又供不應求急需發展的如碰柑品種。
    四是具有特殊性狀,隨著消費水平提高而需求大增,但現有產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如檸檬等。這些良種推薦計劃密植,一般管理水平可畝栽111—222株,管理水平高的還可使用中密度或高密度(畝栽333--666株)進行經濟栽培,在定植3---5即獲得豐厚的回報。
    柑桔管理技術要點見本所技術資料。總原則是:購苗時從非疫區買苗,嚴格檢疫,苗木健壯、根系較完整,從正規單位購進;深翻改土熟化土壤;定植時澆足定根水保證成活;頭1—2年施足肥水綜合治理病蟲害,促控結合以保葉保花保果為重點,促進早結豐產;投產期疏保結合以生產高檔優質果為目標,並按無公害果品要求進行生產管理,有的品種可進行套袋等,以生產綠色果品,提升我國柑橘產業的質量檔次,為打造柑橘強國而努力。
    (一)雜柑——未來柑桔產業發展的主導品種
    雜柑主要是橘與橙,橘與柚的雜交後代,雜交有人工雜交和自然雜交。本資料介紹的主要是人工雜交得到的後代,主要是中熟和晚熟品種。雜柑兼有甜橙,桔(柑)以及柚的營養、風味和果皮易剝離、食用方便,鮮食為主兼及加工的特點。因雜柑優新品種推出時間短,目前世界各國尚未大量發展,我國也不例外,其市場潛力巨大,被視為21世紀主推品種。
    雜柑因其果形美觀,品質上乘,早結果,豐產穩產而為廣大種植者和消費者所歡迎。21世紀世界和中國柑橘業的發展,雜柑將成為被選擇的重要品種之一。現推薦其性狀優良,容易栽培的優新品種如下:
    1、春見
    1979年日本以清見與碰柑F-2432雜交育成。1999年引入我國試種。
    樹勢較健旺。樹姿直立,分枝角度小,發枝率高,成枝力強,幾無刺;葉片長橢圓形,葉面富蠟質光澤。樹體、枝葉性狀與椏柑相似。果實高扁圓形或倒闊卵形,果大,一般單果重230g,大者可達460g,基部短頸有或無,頂部廣圓,頂端廣凹;果面光滑,深橙色,富光澤,油胞小而密,凸出;果皮薄,包著較緊,剝皮較易;果肉深橙色,質地脆嫩多葉,囊壁薄,極化渣,風葉濃郁,可溶性固形物12%-13%。一般無核,與其它有核品種混栽狀態下有核,品質優良。重慶地區果實10月下旬著色,12月中下旬成熟。果實耐貯性強,用常規處理加保鮮袋包裝,可貯100天以上。春見著果率高,豐產性強,要注意疏果,以確保果大質優。
    春見對潰瘍病和衰退病的抗性較強。凡可栽植寬皮柑桔的地域均可種植。適宜成片栽培,與有籽品種混栽會增加種子。該品種是當前最有發展潛力的雜柑品種之一。
    2、雜柑之王—天草
    從日本引進,將在未來10年內占據高檔柑橘果品市場,是柑橘產業化升級浪潮的領頭雁,極具市場發展潛力。它的突出特點:一是熟期在12月中、下旬,正值元旦,春節兩大節日,銷勢極好;--是果實整齊美觀,扁球形,外表光滑,亮麗像打蠟一般,果皮橙紅色,單果重200g,最大的可達500g;三是風味佳,果肉柔嫩多汁、化渣,含可溶性固物12%左右;四是豐產性強,栽植第二年即可試花掛果,豐產穩產;五是具有甜橙風味和寬皮柑橘易剝皮的特點。
    栽培注意事項:天草在暖地栽培,品質風味更優良;單性結實強,無核,但與其他有種子的品種混栽時也會有核,應避免與有核品種混栽。幼樹著果過多會造成樹勢衰弱,應注意疏果。
    3、極具發展潛力的晚熟雜柑良種—不知火
    從日本新引進的清見與中野3號碰柑雜交育成的最優良種之一。該品種抗病力強,枳砧上樹勢弱,用甜橙或紅橘作砧木或枳基砧,甜橙、溫州蜜柑作中間砧的樹勢中庸。幼樹較直立,結果後較開張,枝梢密、細、短,葉略小與碰柑近似。無核果率很高,豐產,單果重200-300g,果實倒卵或扁球形,果梗部多有短突頸,無頸的扁平果頂部多有臍。果皮黃橙色,成熟期2月至3月,留樹上越久,糖度越高,汁胞和肉質越柔軟,風味越佳,味極甜。成熟時果皮稍厚、稍粗,易剝,有碰柑香味,果實含可溶性固形物14%—15%,高的可達16%,酸含量1克/100毫升左右。果肉橙紅色,肉質柔軟多汁。囊壁薄而軟,風味極佳,是目前推薦發展的重要晚熟優新品種之一。
    栽培注意事項:不知火適應性強,適栽地域廣,要求年均溫16.5c以上,成熟採收前-3c低溫持續時間短的地區,尤其適合在冬無嚴寒的中、南亞熱帶氣候區栽培。 ,
    4、瀨戶香
    又名瀨戶佳。1984年日本用清見與科恩橘雜交的後代再與默科特橘橙雜交育成。
    樹勢中等,幼樹稍直立,進入結果期後趨向開張;果實扁圓形,油胞細,果面光滑,色澤橙至橙紅,果皮薄,易剝,不發生浮皮;果肉橙紅,柔軟多汁,有香氣,囊壁薄,可溶性固形物13.5%-15%,酸含量約1克/100毫升,種子3粒以下,品質優;果實翌年重月中旬至2月上旬成熟,耐貯藏,豐產性好,穩產。
    瀨戶香適應性廣,適合在中、南亞熱帶氣候區栽培,是目前推廣的雜柑晚熟品種之一。
    栽培注意事項:果實掛樹越冬,最宜冬無嚴寒,熱量條件較好的區域,且注意相對集中成片種植。
    5、天香
    1974年日本用恩科橘與甜橙雜交育成。1996年正式命名為天香,並以「蜜柑農林13號」登記注冊。樹勢中庸,樹姿開張,枝略下垂,枝梢密、細、短、無刺,葉細長;單果重200-250g,果實扁球形,果梗部突出,果皮橙色,易剝離,果面光滑;有甜橙香味,果肉橙色,囊壁薄,柔軟多汁,含可溶性固形物12%—13%,果實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成熟,無核。
    栽培注意事項:早期豐產性好,定植或高接均能較早結果,幼樹結果不宜過多,以免樹勢早衰;因豐產性好,宜適當疏果;適宜在冬季溫暖的中、南亞熱帶氣候栽培。
    6、南香

    日本農水省園藝試驗場久留米分場口之津試驗站於1970年以三保早生溫州蜜柑與克里邁丁紅橘雜交育成。果實平均單果重130g左右。果形高樁、扁球形,果皮深橙色,油·胞略大。果頂部突起有小臍,果皮薄,與果肉密生,剝皮較溫州蜜柑稍難,不浮皮。果橙紅色,囊壁薄,能與果肉一並食下,肉質稍粗,但若經過完熟栽培後變得柔軟多汁。12月上旬可溶性固形物就達13%-14%。果實12月中旬至下旬成熟,單性結實強,無核。
    栽培注意事項:因豐產性強,應注意疏果;冬季氣溫較低的產區種植易落葉,應選在土壤肥沃且避風之地種植。
    7、清見橘橙—柑橘皇後
    最近引進晚熟橘橙良種。該品種樹勢中庸,幼樹直立,結果後開張,枝梢細長,易下垂,葉片中等大。葉緣波狀,單性結實力強,無核。果實扁球形,單果重200-300g,較整齊,果面黃橙色,較光滑,果皮較溫州蜜柑稍難剝皮,果肉橙色,肉質柔軟多汁,囊壁薄,含糖11%-12%,具甜橙香,風味佳。果實12月中、下旬開始著色,2月底至3月上中旬成熟,可留至4月採收。
    清見是豐產穩產、質優的無核晚熟橘橙良種,由於其剝皮易,果肉柔軟多汁,在3-4月(貯藏果可供應到5-6月)水果淡季上市,是目前柑橘品種結構調整中首選的重要良種之一。
    栽培注意事項:清見有葉花比例高,結果性好,但結果過多會導致隔年結果,應注意疏果。
    8、諾瓦—柑橘新墨潛力無限
    原產美國,系克里邁丁紅橘與奧蘭多橘柚雜交育成。近年在國內推廣。果實扁圓形,中等大,果皮橙紅色,外形美觀,色澤鮮艷、光滑,果皮薄,不太易剝離但剝皮時溢油少,剝出的囊瓣清潔;果肉深橙色,多汁,肉質脆嫩,風味濃郁,品質優,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2%;果實11月下旬開始成熟,較耐貯運,貯藏至次年重月,品質仍佳。定植2-3年即開花結果,豐產穩產。諾瓦單獨栽培無核,是目前推廣的優新品種。
    栽培注意事項:宜單獨成片栽培,乾旱會導致果肉粒化,早時應及時灌水。


    9、津之香
    日本農水省園藝試驗場久留米分場口之津試驗站,於1972年用清見與興津早生雜交育成。1978年開始結果,1990年被命名,1991年種苗注冊,我所最近引入。
    樹勢中等,開張,樹體特徵與清見相似,葉緣略呈波狀,枝無刺;果形較清見扁平,單果重160-200g,果面橙色,光滑美觀,果皮薄,易剝;囊壁薄,肉質柔軟多汁,含糖量高,具甜橙香氣,果實12月完全著色,3月下旬成熟。單性結實強,果實無核,即使有
    其他品種授粉,種子也極少。
    該品種適應性強,適宜在中、南亞熱帶氣候區栽培,可適量種植。
    栽培注意事項:因果實掛果越冬,最好在冬無嚴寒的地區栽培,因樹勢較清見弱,最好以強勢砧(如大葉大花枳)作砧木。
    10、陽香
    1972年,日本農水省園藝試驗場久留米分場口之津試驗站用清見與中野3號碰柑雜交育成。1978年始果,經數年初選,1984年以口之津10號為試材進行第五次品種適應性,遺傳性鑒定試驗,1995年以品種名命名並注冊。我國已引進試種。
    該品種以枳作砧木樹勢弱,以扁平橘作砧木樹勢中等。幼樹樹姿較直立,成年結果樹開張但枝條略披垂,枝梢密而短,葉片較小。果形扁平,通常有果頸,單果重250-300g,果皮橙色;12月中旬完全著色,果面光滑,果肉橙紅色,果肉多汁,囊壁薄,可溶性固形物可達12%-13%,酸0.9-1.1克/100毫升,具碰柑香氣;果實翌年1-2月份成熟,若繼續留
    樹會發生輕度浮皮,果實少核或無核。
    該品種適宜在冬無凍害的中、南亞熱帶氣候區種植。
    栽培注意事項:因用枳做砧木樹勢弱,可用紅橘作砧木或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樹勢;由於陽香分枝力強,枝梢細弱,葉片小,應及時摘心促壯。
    (二)溫州蜜柑
    1、日南1號
    屬特早熟溫州蜜柑。從日本宮崎縣日南市野昭夫栽植的興津早生溫州蜜柑中選出,1997年以日南1號品種名登記注冊。日南重號溫州蜜柑樹勢強,枝葉不太密生,節間長,葉大,樹姿似普通溫州蜜柑。進入結果期後,樹勢也不衰弱。豐產性好,有葉花多,新梢抽發比例合理,隔年結果不明顯。
    日南直號溫州蜜柑果實大小整齊,果面光滑,單果重120g左右。比宮本特早熟溫州蜜柑成熟早。果實9月中旬開始著色,10月上、中旬完全著色。果實囊壁薄、風味好,浮皮少。在始果的頭1-2年,果形極扁平,3-4年後開始向高腰形轉變。果汁含可溶性固形物10%左右,酸含量1克/100毫升以下。
    日南1號適應性廣,豐產性好,品質佳,是目前最具發展潛力的極早熟溫州蜜柑之一。


    2、山下紅
    山下紅溫州蜜柑原產日本,20世紀90年代初引種,通過10年的觀察鑒定,該品種表現結果早,成熟期早,優質豐產,特別是果面紅色艷麗,在溫州蜜柑中獨樹一幟。
    果形扁圓,縱徑5cm,橫徑7cm,單果重130g左右,果面光滑,亮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7%,酸含量0.4克/100毫升,可食率68.5%,出汁率58%,10月上旬開始著色,果皮橙黃色,後逐漸加深,10月下旬呈現艷紅色,非常漂亮,果肉橙紅,無核,化渣,汁多,味濃。
    山下紅是目前推廣發展的早熟溫州蜜柑良種。


    (三)椪柑
    1、椪柑之王—台灣椪柑
    於1996年從台灣引入,樹勢強。樹冠直立,豐產性強,果實大,高樁,平均單果重180g,最大300g,含可溶性固形物重4.4%。種子少,4-5粒,果皮、果肉呈橙紅色,肉質細嫩化渣,風味濃甜。一般年份在1月份成熟,耐貯運,留樹貯藏,風味更佳。該品種適應性強,早花早果,著果率高,果型大,高樁,種子極少,可溶性固形物高,品質特優,堪稱「柑之王」,是發展椪柑的首選品種。


    2、太田椪柑
    太田碰柑原產日本。我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引進,90年代中期作為早熟椏柑進行繁育、推廣。太田椪柑單果重130-150g。果皮橙黃色、光滑,果形扁圓形,或高樁扁圓形。果實可溶性固形物重0.5%—11.5%。酸含量0.4克/100毫升,可食率75%以上,10月上中旬開始著色,11月中旬完全著色成熟。果實種子少,5-6粒,品質好,是目前推廣的重要品種之一。


    (四)甜橙類
    1、紅肉臍橙
    紅肉臍橙又名卡拉卡拉(caracara)臍橙,為秘魯選出的華盛頓臍橙的芽變。該品種樹勢強,開張,大枝粗長而披垂。葉片偶有細微斑葉現象,小枝梢的形成層常顯現淡紅色。果實圓球形或橢圓形,一般閉臍,平均單果重200g,最突出的性狀是紅色系胡蘿卜素存在於汁胞壁中,雖然果肉呈均勻的粉紅色至紅色,但流出的果汁仍為橙色,有特殊香味,品質優,十 分適合作水果色拉或,拼盤。可溶性固性物含量13.3%,早果性好,定植二年始花,三年有一定產量,果實12月上旬成熟。是目前臍橙類唯一的紅肉新品種。
    在部分積溫和光照條件好的地區試種,果實明顯有增大的趨勢。栽培上注意保花保果。
    2、福本臍橙
    原產日本和歌山縣,為華盛頓臍橙的枝變,以果面色澤深紅而著稱,也稱「福本紅臍橙」。樹勢中等,樹姿較開張,樹冠中等大,圓頭形,枝條較粗壯稀疏,葉片長橢圓形,較大而肥厚。果實較大,單果重200—250g,短橢圓形或球形,果頂部渾圓,多閉臍,果梗部周圍有明顯的短放射狀溝紋,果面光滑,紅橙色,果皮中等厚,較易剝離;肉質脆嫩多汁,可溶性固形物12.5%-13%,酸含量0.5-0.6克/100毫升,酸甜適口,富香氣,無核,品質優良,果實11月中下旬成熟,產量中上。福本臍橙成熟早,果面光滑,色深而艷麗,優良的外觀和內質深受消費者青睞。
    栽培注意事項:福本臍橙在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較乾燥的地區種植,性狀表現良好,反之則稍差。福本臍橙樹體較小,栽培時可適當密植。
    3、血橙之王——塔羅科血橙新系
    該品種從塔羅科血橙珠心系後代中選育而成。其樹勢強,枝粗葉大,多刺,緩和樹勢後豐產、穩產,以弱枝結果為主。果實倒卵形或短橢圓形,果梗部有明顯溝紋,單果重200-250g,為血橙中最大的晶系,果皮特光滑,成熟時果皮及果肉血紅色。果實一般1月下旬成熟,因外觀極其美觀,迎合中國人喜慶日子喜歡紅色的習慣,、加之果肉細嫩化渣,汁多味濃甜,香氣濃郁,可溶性固形物12%-13%,果大無核,具極強的市場競爭力。,塔羅科血橙新系營養豐富,極宜鮮食,果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p胡蘿卜素,花青素苷和類黃酮等多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防止心血管疾病和抑制癌症發生等生理作用。作為晚熟甜橙,是目前推廣的重要優良品種。
    栽培注意事項:塔羅科血橙新系,幼樹長勢較旺,當有一定枝葉量時,即應控制其長勢,促其早結果。
    4、梨橙
    梨橙是重慶市果樹研究所等單位選出的甜橙新品種,因其果實多為梨形而得名。該品種於2000年通過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2001年被評為第三屆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和重慶市名牌農產品。
    果大,外觀美,平均單果重200—220g,最大可達3.50g,果皮為橙紅色或深橙色,果形獨特呈梨形或倒卵形;內質優,果實風味濃甜,酸味較錦橙稍低,微有香氣,果肉脆嫩化渣,風味似臍橙,可食率74.6%,含可溶性固形物11.8%,酸含量0.8克/100毫升,種子
    少,單果平均種子1.8粒,市場競爭力強,果實售價高,平均每公斤售價比普通錦橙高50%以上。
    正常管理條件下,梨橙定植後二年試花結果,第三年進入初果期,進入盛產期每666.7平方米產量可達重500kg以上。
    (五)柚類
    1、矮晚柚—晚熟柚新品種
    矮晚柚系從晚白柚中選出的優系。該品種果形美觀,扁圓形或短圓柱形,一般果重2000g,最大果重3600g,果皮黃色、光滑。果肉白色,肉質細嫩,多汁化渣,甜酸爽口,果實充分成熟時有濃郁的芳香,無苦麻味,品質上等,果汁含可溶性固形物11%—13.5%,種子少,少數無核,品質極優。果實次年1月底2月初成熟,極耐貯藏,在室溫下用塑料袋裝可貯藏到6-7月份,該品種適應性廣,抗逆,抗病蟲能力強。
    該品種與其它柚品種相比,有以下特色:一是樹體矮化投產早,是目前生產中最矮化的柚品種,一般成年植株高度只有2米左右,特別適合進行密植栽培(畝栽222株),通常栽後第三年就有50%的樹投產。二是成熟極晚。一般的柚品種的成熟期大多集中在11-12月份,但矮晚柚的成熟期在第二年重-2月,正值春節期間成熟上市,價好俏銷。
    2、官溪蜜柚—果型最大的袖子品種
    原產於福建平和縣,已有400多年栽培歷史,曾稱為皇帝貢品,是傳統的名貴佳果,1989年被評為農業部優質果晶。樹冠半圓形,較開張,枝葉稠密,長勢特別壯旺。10月下旬成熟。果實呈倒卵圓形或闊圓錐形,果色淡黃,果特大,單果重2500g,大者可達5000g,是我國目前果型最大的柚子。果肉淡紅色,甜酸適口,化渣,味芳香,含可溶性固形物12%,可食率58%-68%,酸含量0.5-0.6克/100毫升,品質優。貯藏時間長易產生粒化現象。
    栽培注意事項:該品種適應性強,栽培容易,結果早,豐產穩產,不能與其它有核品種混栽,否則表現為多籽。
    3、強德勒紅心柚—美國蜜柚
    雜交育成。樹勢旺,枝梢長、披垂,果實中至大果形,平均單果重l000g,果皮光滑,有光澤,皮中等厚,包著緊,黃色,常有淡色彩紋,果頂平圓;少核,果肉紅色,甜酸爽口,脆嫩化渣,無異味,果汁多,含可溶性固形物10.5%-11.5%,品質優,豐產,11月下旬完全成熟,9月份即可食用,耐貯性好。
    強德勒紅心柚適應性廣,易栽培,早結果,豐產穩產,品質優,是目前柚類品種結構調整中推薦發展的品種。
    (六)其它柑橘類
    1.尤力克檸檬
    原產美國,我國四川、重慶栽培較多,廣東、廣西、福建和海南也有少量栽培,其主要特點:樹勢中等,開張,枝條零亂,披散。果實橢圓形至倒卵形,平均單果重150g左右。頂端具乳突,果皮淡黃,較厚而粗。果汁多,香氣濃,酸含量6.0-7.5克/100毫升,糖含量1.48克/100毫升,果實在11月中、下旬成熟。
    2、脆皮金柑
    脆皮金柑是從普通金柑中選出的一個性狀穩定的優良品種。該品種抗逆性強,特別是對柑橘黃龍病表現出較強的抗性。早結豐產,果實成熟時橙黃色,幼果墨綠色,單果重12-15g,最大果重20g以上,果實近圓球形,果皮極光滑,油胞稀少,全果帶皮食用,清香脆甜,無普通金柑的刺鼻辛辣味。成熟期在11月中旬-12月上旬。
    脆皮金柑適應性廣,各種類型的土壤上均可種植,但以沙壤土,壤土為好,對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疏鬆透氣,排灌水條件良好,地下水位低,微酸性至中性的土壤更為適宜。
    3、佛手
    佛手是芸香科柑橘類常綠果樹,因其果形似人手,故名佛手。佛手為我國重要的中葯材和觀賞植物,以果實人葯,具有舒肝理氣,和胃健脾,止嘔化痰的功效,是治療肝胃病的良葯。除葯用外,還可提取香精,加工成佛手酒,佛手飲料,佛手戒煙糖等保健食品,大量出口港澳、東南亞、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同時國內市場需求量也很大,且逐年大幅增長,產品供不應求。此外,佛手盆景是一種高級觀賞植物,暢銷市場。佛手按果實大小分為三個類型,栽培上多選大果型和中果型兩種。佛手的果實皮色金黃,肉質白嫩,香脆干甜,並可加工成佛手茶、佛手露、佛手果凍和佛手果酒;花、幼果和成熟果實均可入葯。
    佛手又分金華佛手和廣佛手,其中青皮為金華佛手的主栽品種,果實中等大,平均單果重300g左右,最大果可達2000g,香氣濃,品質上等,極耐寒。廣佛手平均果重750-1000g,最大可達2200g,比金華佛手果大,栽後第二年投產,豐產期鮮果畝產3000—4000公斤,抗寒力極強。
    栽培注意事項:在年均溫16-22℃,年降雨量1000-2000毫米,年日照1200-1600小時,積溫5000-7000℃,極端低溫大於-3℃,最冷月均溫大於6℃均宜,但以土層深厚、較疏鬆肥沃,保濕保肥力強,PH值5.5—6.5的微酸性土壤最適。
    果實11月可上色11月下旬充分轉色,可掛果到次年3月份。
    4、四季高級水果——櫻桔
    櫻桔與普通柑桔不同,它是一種無季節性野生果子雜交育成。樹冠矮小,適應性強,不受氣候、土壤、地理限制,四季可栽種。樹高50--70厘米即為盛果期。從開花到成熟140天,比普通柑桔早熟20天左右。單果重80-100克,大果高達460克,含糖量—.—般為14%,市場暢銷價高。
    5、澳柑

    橘與橙的雜種,來源不詳。樹勢中等,葉片似橘,中熟品種,果中等至大果,果實頂部闊,基部窄,果皮深橙紅色,易剝,果肉質脆、細嫩,具獨特的清香味,豐產。
    除上述介紹的各類柑橘的品種外,還有以下柑橘可供引種和少量苗木試種,價格面議。
    1、西之香:(清見×恩科)×馬科多雜交所得。樹勢中等,單果重150g,果實圓球形,果皮橙色,剝皮易,有橙橘之混合香味,無核或少核,重2月下旬成熟。
    2、朱見:清見×七三雜交育成。樹勢強,單果重180g左右,果形短卵形,果皮橙色,果面稍粗;減酸慢,風味佳;成熟期12月底—次年重月上旬。
    3、大果桔橙:橘與橙的雜種,單果重200-300g,果實扁圓形,色澤橙紅、皮薄。果實12月中旬成熟。
    4、愛嬡14號:恩科爾×大谷伊予柑雜交育成。
    5、愛嬡22號:南香×恩科爾雜交育成。

C. 學校有一種樹,樹葉像夏天穿的短袖形狀,特別的像,請問那是什麼樹

鵝掌楸,又叫馬褂木:http://ke..com/view/91332.htm

D. 有種樹葉子長得像件小褂子,是什麼樹

【學名】Liriodendron chinensis (Hemsl.) Sarg. 【英文名】Chinese tulip tree 【別名】馬褂木,雙飄樹 【分類】木蘭科(Magnoliaceae),鵝掌楸屬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木蘭科為古老被子植物,本屬在中生代白堊紀中期--第三紀早-中期分布於北半球緯度較高的北歐、格陵蘭和阿拉斯加等地。到了新生代第三紀,廣泛分布在歐亞大陸和北美洲,第四紀冰川以後僅在我國的南方和美國的東南部有分布(同屬的兩個種),成為孑遺植物。 因此,鵝掌楸和北美鵝掌楸都是十分罕見而古老的樹種,它們對於研究東亞植物區系和北美植物區系的關系,對於探討北半球地質和氣候的變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馬褂木-華美苗木場提供
【形態】落葉喬木,樹高達40米,胸徑1米以上。葉互生,長4一18厘米,寬5—19厘米,每邊常有2裂片,背麵粉白色;葉柄長4—8厘米。葉形如馬褂──葉片的頂部平截,猶如馬褂的下擺;葉片的兩側平滑或略微彎曲,好像馬褂的兩腰;葉片的兩側端向外突出,彷彿是馬褂伸出的兩只袖子。故鵝掌楸又叫馬褂木。花單生枝頂,花被片9枚,外輪3片萼狀,綠色,內二輪花瓣狀黃綠色,基部有黃色條紋,形似鬱金香。因此,它的英文名稱是「Chinese Tulip Tree」,譯成中文就是「中國的鬱金香樹」。雄蕊多數,雌蕊多數。聚合果紡錘形,長6-8厘米,直徑1.5-2厘米。小堅果有翅,連翅長2.5-3.5厘米。馬褂木 Liriodendron chinense Sarg 又名稱鵝掌楸,大喬木,高達標40米,胸徑1米以上。小枝灰色或灰褐色,葉片馬褂狀,長4-18厘 鵝掌楸
米,寬5-19厘米,先端截形,中部每邊有一寬裂片,上面亮綠色,下面淡綠色,老時密生白粉狀的乳頭狀突起;葉柄長5-10厘米。花直徑5-6厘米;花被片外面綠色,內面黃色,花瓣長3-4厘米;雄蕊和心皮多數,覆瓦狀排列;花絲長5毫米。聚合果長7-9厘米,由多數具翅的小堅果組成。花期5-6月,果期9月。主產華東、華中;山東青島、河南鄭州等地有栽培。喜溫涼濕潤氣候,速生,通常用種子繁殖。花大美麗,葉形奇特,為園林綠化優良樹木;樹皮入葯,祛水濕風寒;木材淡紅褐色,紋理直,乾燥少開裂,比重0.58克,可供作傢具、建築用材。 【觀賞特性】 觀葉,樹干端直,樹姿雄偉,葉形奇特,花朵美麗,秋葉金黃,極好的綠化觀賞樹種。因其花形酷似鬱金香,故被稱為「中國的鬱金香樹」。 鵝掌楸
【栽培要點】 栽培土質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和微酸性 土壤為宜,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寒、耐半陰,不耐乾旱和水濕,生長適溫15?25℃,冬季能耐?17℃低溫。 【用途】 是一種非常珍貴的盆景觀賞植物,十分稀少。 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有抗性,可在大氣污染較嚴重的地區栽植。 樹皮入葯,祛風濕。 【習性】 習性:性喜光及溫和濕潤氣候,有一定的耐寒性,可經受零下15攝氏度低溫而完全不受傷害。在北京地 區小氣候良好的條件下可露地過冬。喜深厚肥沃、適濕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pH4.5-6.5),在乾旱土地上生長不良,也忌低濕水澇。本樹種對空氣中的SO2氣體有中等的抗性。
圖: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6%EC%D5%C6%E9%B1

E. 關於鵝掌楸的資料

鵝掌楸 秋季的鵝掌楸 基本資料【學名】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英文名】Chinese tulip tree
【別名】馬褂木,雙飄樹
【分類】木蘭科(Magnoliaceae),鵝掌楸屬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木蘭科為古老被子植物,本屬在中生代白堊紀中期--第三紀早-中期分布於北半球緯度較高的北歐、格陵蘭和阿拉斯加等地。到了新生代第三紀,廣泛分布在歐亞大陸和北美洲,第四紀冰川以後僅在我國的南方和美國的東南部有分布(同屬的兩個種),成為孑遺植物。
因此,鵝掌楸和北美鵝掌楸都是十分罕見而古老的樹種,它們對於研究東亞植物區系和北美植物區系的關系,對於探討北半球地質和氣候的變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形態】落葉喬木,樹高達40米,胸徑1米以上。葉互生,長4一18厘米,寬5—19厘米,每邊常有2裂片,背麵粉白色;葉柄長4—8厘米。葉形如馬褂──葉片的頂部平截,猶如馬褂的下擺;葉片的兩側平滑或略微彎曲,好像馬褂的兩腰;葉片的兩側端向外突出,彷彿是馬褂伸出的兩只袖子。故鵝掌楸又叫馬褂木。花單生枝頂,花被片9枚,外輪3片萼狀,綠色,內二輪花瓣狀黃綠色,基部有黃色條紋,形似鬱金香。因此,它的英文名稱是「Chinese Tulip Tree」,譯成中文就是「中國的鬱金香樹」。雄蕊多數,雌蕊多數。聚合果紡錘形,長6-8厘米,直徑1.5-2厘米。小堅果有翅,連翅長2.5-3.5厘米。
【栽培要點】
栽培土質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和微酸性 土壤為宜,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寒、耐半陰,不耐乾旱和水濕,生長適溫15?25攝氏度,冬季能耐?17攝氏度低溫。
【用途】
是一種非常珍貴的盆景觀賞植物,十分稀少。
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有抗性,可在大氣污染較嚴重的地區栽植。
樹皮入葯,祛風濕。 [編輯本段]物種保護 鵝掌楸【保護級別】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分布】鵝掌楸主要生長在長江流域以南,其分布區東起浙江省青天縣,向西直至雲南省金平縣,北界為陝西省紫陽縣,向南也至雲南省金平縣,再向南一直可延伸到越南北部。大多在海拔600-1500m之間的低山地零星生長。據調查我國的11個省84個縣有鵝掌楸自然分布,包括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西、陝西、四川、貴州、雲南等,但一般東部、中南部較分散,而西部相對較集中。
鵝掌楸和雜交鵝掌楸先後栽種到河南、湖北、湖南、山東、陝西、北京等省市部分地區,普遍生長良好。如河南商城縣引種栽植的鵝掌楸,25年生樹高已達25m,胸徑35cm,西安植物園引種的鵝掌楸,3年生樹高為2.55m,地徑3.6cm,並能安全越冬;湖南省漢壽縣從南京林業大學引種的雜種鵝掌楸7個家系,生長良好,10年生平均樹高達15.01-15.42m,平均胸徑24.73-26.65cm,單株平均材積為0.3374-0.4069立方米;北京植物園和中國林科院內早期引種的雜種鵝掌楸,不僅生長較好,而且已正常開花。以上都表明鵝掌楸和雜種鵝掌楸適合額栽種的范圍較廣,已遠遠超出羅勒原有自然分布區。
【瀕危原因】鵝掌楸在自然條件下,種子飽滿率一般不到15%,而種子發芽率僅在5%以下,造成這種低結實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鵝掌楸為蟲媒花植物,但花色單調,花瓣為綠色,缺乏對多數昆蟲的招引力,花期又一般多在4-5月份,正值長江流域多雨季節,氣溫變化較大,偶遇低溫,妨礙了昆蟲正常活動,因而也常影響花粉的傳播和受精,降低了天然的結實率。樊汝文、尹增芳、周堅等系統觀察了鵝掌楸的花芽分化以及果實成熟達到整個發育過程。鵝掌楸屬雌雄同株同花,通常雌蕊早熟於花瓣展開之前,而這時雄蕊尚未成熟,存在自花授粉隔離機制;花瓣展開後,柱頭又很快變褐,可受氣極短,雌雄配子敗育現象普遍存在,且存在花粉管生長受阻,胚和胚乳發育不協調等現象。故生殖生物學障礙是導致鵝掌楸結實率低而瀕危的主要原因。
除上述由於花部構造特化和受精過程的遺傳障礙而大大地降低天然結實率外,現存種群達到規模極小,資源配置不合理,長期異交繁殖在基因庫中必然積累大量隱性有害基因,居群內個體間近交系數增大,而發生自交,遺傳漂變等也影響種群生存能力。又根據Parkws和Wendel對來自安徽、江西鵝掌楸種子同功酶分析,我國鵝掌楸遺傳多樣性水平低於北美鵝掌楸。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自然結實率。
再從生態角度分析,賀善安等認為原由適生環境已遭嚴重破壞,鵝掌楸長期處於非適宜生境中,也是導致該物種趨向瀕危的原因之一。
【保護措施】朱曉琴等認為鵝掌楸種群大多處於不利的生境,但仍具有較高水平遺傳多樣性,對一個具有復雜遺傳結構的瀕危物種的保護應採取綜合措施。首先要制止亂砍亂伐,努力保存現有的居群和個體,在原地保護基礎上,創造一個較適宜的生境。還可認為遷地創造大居群、大空間,給該物種提供基因交流和重組條件,組織目前各孤立小居群由於遺傳漂變以及近親交配而引起的遺傳多樣性降低。王章榮還認為中國鵝掌楸基因資源的保護應以遷地保存為主,建議在我國的華東,中南和西南選擇適宜地點,分別建立基因庫,保存我國現有自然資源,同時選擇優良種群,人為促進天然更新措施,進行就地保存。還應開展種群間的交配,促進基因交流,拓寬該樹種的遺傳基礎。
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有北美鵝掌楸引種栽植在我國的南京、昆明、青島、廬山、杭州、上海等地,但數量極少。1991年鵝掌楸作為世行貸款國家造林項目闊葉樹課題的主要樹種,中國首次有規模引種多個北美鵝掌楸南部種源,並開展了全分布區的地理種源試驗。根據李健民等報道,北美鵝掌楸種源在福建邵武試驗點試驗結果,北美鵝掌楸根系不發達,人工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都不高,造林後植株死亡率都高於我國鵝掌楸,大面積造林總是難以成功。他們認為引種北美鵝掌楸的目的在於豐富種間雜交育種資源,而不在於豐富本地區的造林樹種,在引種5個北美鵝掌楸參試種源中,來自較內陸的密蘇里(Missouri)種源表現最好,可用作種間雜交育種的親本種群。
【雜交育種】1963年,我國已故著名育種學家葉培忠教授利用20世紀30年代從北美引種在南京明孝陵的一株北美鵝掌楸與中國馬褂木雜交獲得成功,此後的30多年,經幾代人的努力證實,北美鵝掌楸與中國馬褂木雜交親和性,雜種鵝掌楸具有較強的雜種優勢,除保留了親本葉形奇特、花期長、凋落物無污染等優點外,還具有比親和葉更大、花色更艷麗、速生、抗逆性強、適應范圍更廣,幾乎無病蟲害等優良性狀,是極佳的園林綠化樹種。同時也是制漿造紙、膠合板和其他工業用材的優良用材樹種。雜種鵝掌楸已在我國福建、浙江、江蘇、湖南、湖北、河南、山東、陝西、北京等地試種,表現較強適應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的綠化美化,特別北京市申奧成功,預計近幾年需求量將會劇增,現供需矛盾已很突出,供不應求,缺口較大。
但由於雜種鵝掌楸雜交制種親本材料的局限,加上人工雜交結實率較低(僅30%左右),扦插等無性繁育技術尚不成熟,組培技術仍處於試驗階段等,雜種鵝掌楸的產業化進程受到遏制。解決以上總是刻不容緩,加快發展雜種鵝掌楸是園林綠化和改善生態環境的需要,是市場的需要,也是保護瀕危中國鵝掌楸遺傳資源的需要,是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事業。 [編輯本段]中葯用途【葯名】鵝掌楸
【別名】馬褂木、雙飄樹
【來源】木蘭科鵝掌楸屬植物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以根、樹皮入葯。夏秋采樹皮;秋采根,曬干。
【性味歸經】辛,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止咳。用於風濕關節痛,風寒咳嗽。
【用法用量】根或樹皮0.5~1兩。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熱點內容
方泰花店 發布:2025-04-30 23:46:01 瀏覽:901
微風中的櫻花 發布:2025-04-30 23:38:31 瀏覽:712
理想主義花店 發布:2025-04-30 23:23:53 瀏覽:965
長枝幹盆景 發布:2025-04-30 22:46:51 瀏覽:916
牡丹二首 發布:2025-04-30 22:15:49 瀏覽:987
鹿晗迪麗熱巴七夕節 發布:2025-04-30 20:33:19 瀏覽:424
怎樣插花邊 發布:2025-04-30 20:30:29 瀏覽:728
七夕出租製作 發布:2025-04-30 20:01:08 瀏覽:316
插花燒一下 發布:2025-04-30 19:55:29 瀏覽:336
無主之地2情人節dlc攻略 發布:2025-04-30 19:37:54 瀏覽: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