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菊花的盆景
1. 菊花苗能修枝頭嗎做一個好看的盆景
菊花苗能修枝頭。
製作菊花盆景要選擇葉小、節密、花小、花色淡雅、花柄短的小菊花品種。
在11月採取老菊腳芽將其種植於瓦盆之中,澆足水,在陰涼處放置一周,然後移到向陽低溫(15℃)的室內養護越冬。冬季保持盆土濕潤即可,澆水不可過多。待翌年3月下旬天氣轉暖時,把菊花苗移出室外,換上大一號較深的瓦盆種植。
在對菊花苗造型的同時,可以去頂,促進菊花側枝的生長。根據菊花盆景的造型需要,留3-5根側枝即可,其它側枝可以全部去掉。之後進行多次摘心,最後一次摘心應在8月底進行,過晚菊花不易生出花蕾。
2. 盆栽小菊花怎樣栽培與管理
小菊花屬於地被菊,是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屬短日照植物,8~9月便形成花蕾,陸續開花(多數品種的自然花期是9~10月)。
1繁殖方法
地被菊的繁殖包括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種。有性繁殖即播種繁殖,這種方法成本低,繁殖系數大,可獲得大量變異種,但後代性狀良莠不齊。無性繁殖包括分株、扦插、嫁接等方法。為了保持地被菊的優良特性,通常採用無性繁殖,而其中分株和扦插兩種方法是人們常用的繁殖方法。分株繁殖一般選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的陰天進行,如連續晴天也可在下午進行。扦插繁殖一般在4~5月份在插床或苗盤中進行,兩周後大部分插穗生根,一般在扦插後25~30天定植。
2定植及管理
應選擇在通風排水良好的沙壤地定植,地被菊喜肥,定植前一定要施足底肥。定植株行距為30cm×40cm,第一年可適當密植,以便及早覆蓋地面,第二年應及時間苗。定植時根系要舒展,種植深度為將基部1~2片葉節埋入土中為宜,根部要用土壓實,苗要栽正,之後澆透水。在生長前期,要多次鬆土除草,增強土壤的透氣性。為防止雨季積水,當植株長到20cm~30cm高時,可結合施肥進行培土。地被菊緩苗後應及時摘心,只留下部四片葉,以利於多分枝。成活後,一般不再需要澆水施肥。第一年定植,通常不需摘心。第二年因長勢強,株距相對變密,易導致徒長,基葉脫落。所以,自第二年起需採取控水、間苗疏枝、摘心等措施。最後一次定頭一般不宜遲於7月20日,否則會推遲花期甚至影響開花。地被菊生長期間,要及時摘除殘花,修剪生長過密的枝葉和病枯枝,以保證健壯枝的營養供應和保持株型良好。
3
病害防治
在地被菊整個生長過程中,需注意病蟲害防治,特別是葉斑病、病毒病、蚜蟲、蠐螬等,應結合病情進行適當葯物防治。
3. 小盆栽,像小菊花,花瓣是針葉狀
雛菊來(學名:Bellis perennis L.),又名馬頭源蘭花、延命菊,春菊、太陽菊等。是菊科植物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厘米左右。
雛菊原產於歐洲。原種被視為叢生的雜草,開花期在春季。
雛菊在能夠渡夏的寒冷地區可以進行分枝繁殖。
早春開花,生氣盎然,具有君子的風度和天真爛漫的風采,深得義大利人的喜愛,因而推舉為國花。
4. 菊花可以做得到盆景嗎
當然是可以的,菊花盆景不同於其他的木本盆景是他需要用枯樹樁做依託。用多頭小菊做樹冠,呈現出老樹發新花的美。
5. 如何養菊花(盆栽)
盆栽菊花越冬:一是留根,二是存芽。留根越冬的,花後剪去老本,清理回土面,澆一次透水,答放在有陽光的冷室,以0℃左右為宜。盆土保持微潮,不可久濕。來春3月中旬,移到室外避風向陽處養護一段時間,可分株繁殖,也可原盆或地栽養枝,准備扦插繁殖。
存芽越冬的,秋末冬初選發自根莖的出土高2厘米的第一代新芽扦插,連土中2厘米部分一起挖出。用培養土和面沙土各半摻勻裝頭號筒盆,每盆插5~7枝。插土深度以原出土位置為准。而後放在有陽光的室內,室溫保持3℃左右,盆土微潮,忌高溫,防風干。來春3月中旬移至室外,先放避風向陽處鍛煉1周後,即可分盆或下地栽植。有條件的可於入冬時,在避風向陽處,開辟陽畦(冷床),把老根連盆或脫盆帶土保存。盆插的也可放入陽畦越冬,冬季用薄膜覆罩防寒,溫度保持0℃左右,土壤微潮即可。天氣回暖時注意通風。4月即可移出陽畦栽植。
6. 盆栽雛菊怎麼養才好
雛菊是一種小巧玲瓏的觀花植物,它們是草本植物,枝莖比較柔軟,非常適合布置陽台以及客廳。這種植株高度非常有限,一般不會超過五十厘米。而且分枝比較多,綠色的葉片看上去很平凡,但是顏色鮮艷的花朵卻看上去非常天真爛漫,因此贏得了人們的喜愛。
現在雛菊已經成為人見人愛的盆栽植物,在國內有很多花友都特別喜歡它們。有些朋友將其養殖在陽台上,開花的時候陽台非常漂亮,五顏六色的雛菊看上去花團錦簇,讓人心情也變得特別好。
不過養殖雛菊也需要講究一定的技巧,只有這樣它們才能生長更為繁茂,而且還能開出特別漂亮的花朵來。
1、雛菊喜歡生長在比較肥沃的土壤之中,朋友們在上盆的時候就要在基質中拌入一些有機肥。而且在植株的生長期間還要定期追施肥料。在雛菊的生長季節追施一些復合肥,會讓雛菊長得更為茂盛,還能起到延長花期的作用。
2、在雛菊的生長過程中,光照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們要每天保證植株八小時左右的光照。這樣它們才會植株變得更為粗壯,葉色也會十分嫩綠。在花期的時候讓植株接受光照,還能增加花量。
3、給雛菊澆水需要特別注意,如果積水較多的話,植株容易出現灰霉病。朋友們為其澆水之後一定要放在通風的環境中,這樣能減少病蟲害的生長。此外夏季養護的過程中,還要注意降溫,不然植株很容易因溫度過高而出現倒伏的情況。
如果朋友們想讓雛菊生長更加迅速,可以用移植的方式,多為雛菊換幾個花盆。這樣它們的根須會越來越多,植株也會變得十分茂盛。
【伊秀原創,未經允許謝絕轉載!】
7. 雛菊怎麼盆栽
盆栽雛菊的步驟 階段一:穴盤育苗 從培根穿透它的種皮開始萌發,從幼根入土到長出子葉為第一階段。溫度應保持在18℃。保持栽培介質的潮濕,種子喜陽光溫暖,所以可不必覆土,但是要避免陽光直射,切記不可讓介質乾燥。此階段pH值保持在5.5至6.2之間,相對濕度為100%。下盆播種後,要適當對其進行遮陰。 階段二:子葉出現及生長 從子葉漸漸長出真葉就進入第二階段了。依然讓室溫保持在18℃。介質的濕度保持在70%-80%之間,當然還是不能過於乾燥,子葉的生長需要根系扎入介質吸收養分完成。前兩個階段總共需要2-3周的時間。 子葉出現及生長 階段三:真葉生長和發育 從真葉長出到有80%的種苗為第三階段。室溫可以適當降低至15℃左右。溫度降低,濕度也要隨之降低,兩次澆水間隔可以長一些,干透再澆,從而形成干濕循環,利於植根的生長發育。 雛菊煉苗 階段四:煉苗 此階段根系已經形成完好,種苗通過煉苗而變得耐寒,持續一周左右。溫度,濕度和施肥基本和前一階段是相同的。需要及時移栽上盆。後兩個階段需要1-2周左右的時間完成。 盆栽雛菊注意事項 1.涼爽的盆栽環境,能夠使植株變得緊湊。 2冬季盆栽濕度高導致葉片變得潮濕,從而引發灰霉病。盆栽濕度要保持適宜。 3.雛菊是基葉簇生,因此需要保持通風,防止基部腐爛。
8. 盆栽菊花怎麼養
菊花很好養的,間干間濕就好,基本上傳統菊花比較喜歡涼爽通風的環境,春秋多曬太陽,冬天注意氣溫保持5度以上,夏天太陽太大的時候遮點太陽,很皮實很好養的花
9. 菊花的盆栽方法有哪些
盆栽菊的栽培管理
盆栽菊花大致可歸納為三種方式。
一段根系栽培法
長江、珠江流域及西南地區多用此法。即5月扦插。6月上盆,8月上旬停止摘心,9月加強肥水管理,促其生長,10-11月開花。各地盆栽菊的方法不同,主要有以下五種:扦插後即上盆,此法優點為根部損傷少,花色正,花期長,但較費工;瓦筒地植上盆,扦插苗植於三片瓦圍成的瓦筒中栽培,待花蕾上色時挖起上盆。此法較前者省工,但挖苗時易傷根,花期與花的品質不如前者;地植套盆法,扦插苗定植於高畦上,7月初套上大孔盆,使苗從盆孔伸出,分次加土,現色時鏟斷地下根部;盆中嫁接法,3月間播種育蒿苗,5月間在蒿苗上嫁接菊花,以後管理同扦插上盆法,用此法繁殖,植株健壯,花大且開花較早,但較費工,地植嫁接套盆法,3月間將育好的青蒿苗栽於畦中,5月間嫁接,花蕾現色時移人盆中。其優點為管理方便,株植強健,花亦大。缺點是傷根較重。
二段根系栽培法
此法在東北地區常用,在江西、湖南等地也有應用。在5一6月稈插,幼苗成活後上盆,加土至盆深的1/3—1/2。7月下旬至8月上旬停止摘心。待側枝長出盆沿後,用盤枝法調整植株的高度,並將枝條加以固定,使其分布均勻,上部加上覆蓋,不久盤壓的枝上即生出根來。當枝條長到一定高度時,還可再盤枝調整一次,然後加足肥土。應用此法,菊花外形整齊美觀,植株較矮,葉片豐滿,枝條健壯,花大,花期長。因盤枝上又生根,故稱為二段根系栽培法。
三段根系栽培法
華北地區常用的栽培方法。從冬季稈插至次年11月開花,需時1年。北京藝菊名家總結出以下4個階段,即冬存,秋末冬初選健壯腳芽扦插養苗;春種,4月中旬分苗上盆,盆上用普通腐葉上,不加肥料,夏定,利用摘心促進腳芽生長,至7月中旬出土腳芽長至10厘米左右時,選發育健全,芽頭豐滿的苗進行換盆定植,秋養,7月上中旬將選好的壯苗移入直徑20一24厘米的盆中,盆土用普通培養土加0.5%過磷酸鈣。將小盆中的菊苗連土坨倒出,以新芽為中心栽植,並剪除多餘櫱芽,加土至原苗深度壓實。換盆後,新株與母株同時生長,待新株已發育茁壯後,將老株齊土面剪去。剪除母本後松上,填人普通培養上,並加20%一30%的腐熟堆肥。這時盆中已有8成滿的肥土,1周後第三段新根生出,新老三段形成強大根系,整個栽培過程,換盆1次,填土2次,植株三度發根。
10. 盆栽菊花有哪些
菊花種類這概念太過寬泛,以下資料僅供參考:
一、依色分類。這是我國最早的分類法。宋代劉蒙《菊譜》就是依色將36個品種分為黃17品、白15品與雜色4品。
二、依植株高矮分類。按菊株高矮分為高(1米以上)、中(0.5~1米)、矮(0.2~0.5米)3類。
三、依花期分類。按開花季節不同,分為春菊、夏菊、秋菊、冬菊及「五九」菊等。秋菊按花期又分為早、中、晚3類。
四、1982年全國園藝學會在上海召開的全國菊花品種分類學術討論會,將秋菊中的大菊分為5個瓣類,30個花型和13個亞型。現列舉如下(亞型從略):
(一)平瓣類:寬頻型、荷花型、芍葯型、平盤型、翻卷型、疊球型。
(二)匙瓣類:匙荷型,雀舌型、蜂窩型、蓮座型、卷散型、匙球型。
(三)管瓣類:單管型、翎管型、管盤型、松針型,疏管型,管球型、絲發型、飛舞型、鉤環型、瓔珞型、貫珠型。
(四)桂瓣類:平桂型、匙桂型、管桂型、全桂型。
(五)畸瓣類:龍爪型、毛刺型、剪絨型。
五、依種型、品種演化次序和栽培、應用進行分類。具體分法如下:
(一)小菊系(在正常栽培狀況下花徑小於6厘米):
(1)小輪型、(2)小球型、(3)小星型、(4)小桂型。
(二)中、大菊系(在自然栽培狀況下花徑大於6厘米):
1.瓣子花類(舌狀花以平瓣為主):
(5)單瓣型、(6)復瓣型、(7)蓮座型、(8)翻卷型、(9)球型、(10)卷散型、(11)垂帶型。
2.管子花類(舌狀花為管瓣):
(12)管球型、(13)管盤型、(14)披散型、(15)松針型、(16)舞環型、(17)珠管型。
3.桂瓣花類(筒狀花呈托桂狀):
(18)托桂型。
4.畸形花類(小花密生毛刺及先端開裂若龍爪等):
(19)毛刺型、(20)龍爪型。
六、依菊花品種對短日照的不同反應分類。將菊花品種分為極敏感品種(遮光到現蕾為15~19天)。較敏感品種(遮光到現蕾為20~24天)、敏感品種(需25~29天)、不敏感品種(需30~34天)和極不敏感品種(需34天以上)。
還有一種分類的參照:
一.按自然花期
1夏菊 花期6-9月
2秋菊 花期10-11月
3寒菊 花期12月-翌年1月
二.按花直徑
1大菊 花徑10CM以上
2中菊 花徑6CM-10CM
3小菊 花徑6CM以下
三.整枝方式與應用
1獨本菊 一株一莖一花
2立菊 一株多干數花
3大立菊 一株數百至數千朵花
4懸崖菊 通過整形成懸垂式
5嫁接菊 一株花的主幹上嫁接各種花色的菊花
6案頭菊 株高20CM左右,桌面擺設
7菊藝盆景 由菊花製作的樁景或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