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丁香記者

丁香記者

發布時間: 2025-05-16 20:00:26

① 高莽的《丁香》原文

原文:

《丁香》

媽媽帶我在院中種了幾棵丁香樹。

丁香樹很快長得就超過了我的身高。我常常站在丁香樹前觀察它的變化。早春,一張張嫩葉,形狀酷似心臟。然後,它的枝頭出現了一團團紫色的或白色的雲,這是由許許多多小花朵組成的。

到了秋季,它接下扁扁的果實,再過不久,寒冬來臨了,丁香樹卻脫掉身上的全部綠裝,裸露出乾瘦的軀體,讓枝丫忍受零下四十餘度寒冷的襲擊。最初,我擔心這嬌嫩的小樹會被凍死。可是到了翌年早春,它又開始生枝、長葉、開花。在那苦澀的時代,我往往感覺不到丁香的芬芳。

有時在它的花瓣上反而會發現顆顆晶瑩的淚珠,莫非它也嘗到了人間的辛酸?老師說,丁香的花朵有四個小瓣兒。可是俄羅斯小同學們偷偷地告訴我,還有五個瓣兒的。如果發現了五瓣兒的丁香花,就是發現了幸福。這時,可不能讓幸福跑掉,要馬上把它吃掉。

這或許是俄羅斯人的風俗?從他們的風俗里,也不難看出他們對幸福的殷切渴望。那時我們都是孩子,不知道幸福須要去爭取。我們男男女女小同學們聚集在一起時,只要發現五瓣的丁香花,就爭先恐後地搶著吃。我吃過多少,不得而知了。

(1)丁香記者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高莽(1926年-2017年10月6日 ),筆名烏蘭汗,1926年生於哈爾濱,長期在各級中蘇友好協會及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從事翻譯、編輯、俄蘇文學研究和中外文化交流與對外友好活動;同時從事文學與美術創作。

2013年11月,高莽憑借譯作阿赫瑪托娃的敘事詩《安魂曲》,獲得了「俄羅斯-新世紀」俄羅斯當代文學作品最佳中文翻譯獎。

2017年10月6日,翻譯家高莽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91歲。

著有《久違了,莫斯科!》、《枯立木》、《聖山行》、《丁香》等隨筆集。

繪畫作品《巴金和他的老師們》為中國現代文學館收藏;所畫普希金、托爾斯泰、高爾基等人的肖像為外國文學館或紀念館收藏。

② 丁香湖的歷史沿革

丁香湖,這個充滿詩意的名字背後,暗藏著一個跨越300年光陰的故事。

傳說在順治八年,也就是公元1651年,清朝的一個姓線的沒落貴族從山東省黃縣城老家,北遷至盛京城的西北部,也就是丁香湖附近。

在丁香湖畔的丁香村,「新北方」記者找到了線姓家族的第十代孫,68歲的線雲令老先生。

丁香湖的由來,跟這個家族的遷徙有著不解之緣。

從那時開始,這個以丁姓和線姓兩戶人家為主的村落,就一直延用丁線屯這個名字。

直到民國初年,村裡一位名叫徐賀年的人物,將丁線屯改名為丁香屯。

在丁香屯的淵源歷史中,有一條路不能不提,那就是大渝路。

曾經,這條路是清代皇族回鄉祭祖的必經之路。

浩盪的皇家祭祖隊伍從京師出發,經由永安橋進入盛京,前往福陵、昭陵和永陵祭拜先祖。

而如今美麗的丁香湖,就坐落在這條皇家的祭祖之路--大渝路之畔。

沾著皇家御道福氣的丁香屯地區,很少有人了解,這里曾經是沈陽母親河——「渾河」的古河道。

據《沈陽縣志》記載,「瀋水故道本在今縣治城北。」這個瀋水,就是指的渾河。

再據新樂遺址南沙土礦的科學鑒定考證,早在7200年之前,渾河主道是流經沈陽城北的。

而渾河改道城南的最晚時間,可推斷至金代或元代元貞二年,也就是1296年之前。

到了上世紀末,富含大量地下沙質資源的丁香屯地區,成為挖沙人爭相搶奪、分外眼紅的淘金之地。

導致歷史悠久的丁香屯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時,已是沈陽有名的「龍須溝」。

因個人違法挖沙行為的肆意泛濫,這里坑塘連片,破爛不堪,已然成為垃圾場,臭氣熏天。

當地居民說,但凡有門路的,都早早搬家走人了。

但自打2002年,這里圈入沈陽城市規劃的視野後,開始發生了滄海桑田的變化。

首先被命名為「丁香湖公園」,開始進行綠化改造。

時間行至2005年,沈陽市人大代表周船淞聯合另外十幾位人大代表,一起向沈陽市 *** 提請人大議案,希望在沈陽城的西北部做個可與杭州西湖相媲美的人工湖泊——丁香湖。

人大代表的集體議案很快就得到了沈陽市 *** 的全力支持。

2005年5月1日,丁香湖湖區主體工程破土動工。

經過190個晝夜的連續施工,這座湖面達3.1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泊橫空出世。

而在湖心的水面之上,還愚公移山般堆起一座高達30多米的湖心島。

如今放眼沈陽城,不僅渾河、蒲河橫穿南北,東有棋盤山坐鎮,西有丁香湖養一方水土,可謂東有山,西有水,有山有水的沈陽城已現出生態都市的雍容,而靈秀的丁香湖又恰好位於洪區蟹形區域的頭部之上,使沈陽向「北方水城」的目標更進一步。

以它為起點,西北望去,就是西北「綠地楔」綠色通道的所在。

而就在這個「綠地楔」的區域,不久之後,將會以生態綠化為主進行開發建設,等於給沈陽西北部又新添了一個城市綠肺。

③ 曾帶頭網暴潘粵明,內涵薛之謙硬掰嬰兒手,丁香園如今矩陣被封,是報應嗎

這不是報應,他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有一定事情的道理,現在被封號是因為他已經觸犯了底線,背著醫生的名義佔一些不是人的事兒。

④ 歷史上丁香割肉是怎樣孝敬他娘的

孝女崔鳳英

四平市鐵東區山門鎮英城村田家窩堡屯有位78歲老人叫崔鳳英。她19歲那年,因其母親患有癆病,多日昏迷不醒,奄奄一息,她曾聽說《丁香孝母》的故事,於是背著家人用菜刀割下腿上饅頭大一塊肉,給母親燉了人肉湯。母親吃後,精神好轉,但兩小時後還是離開人世,時年38歲。近60年來,這段賢良孝母的佳話在當地一直被傳頌著。
山門鎮退休教師岳國良向本報講述完這件事後,5月18日上午,記者來到了英城村田家窩堡屯崔鳳英家。
母親生產落下癆病
據崔鳳英講,她母親生她後,下地喝了一碗涼水,不久就得了癆病(又稱肺結核)。「母親論長相、論口才,在當地都是百里挑一的女子。母親是家裡包辦的婚姻,父親特別老實,不愛吱聲,一天只知道幹活,母親覺得父親特別窩囊,因此對這樁婚姻很不滿。滿月後,太姥爺把母親接回娘家時,太姥爺和太姥傷心得大哭一場,太姥爺發誓一定要治好母親的癆病,可是還沒等好利索,母親不想繼續治了,她的病又大發了。母親總感覺渾身沒勁兒,留下了病根。後來母親又給崔鳳英生下一個弟弟。
割大腿肉給母親吃
崔鳳英說,她從小為了照顧患癆病的母親,斷斷續續上了四五年學,但實際上學只有1年多,能認識的字也不多。她19歲那年,38歲的母親病情加重了,躺在炕上昏迷不醒10來天,親屬來看望,喊她她才睜開眼睛瞅上兩眼。崔鳳英曾聽老人講起過《二十四孝》中《丁香孝母》的故事,於是她也想像故事中的丁香一樣,割下自己的肉給母親吃,以救活病危的母親。於是一天早飯後,她趁家人不在,在自家外屋地,左腳蹬著鍋台,捏起左腿肚子上的肉,用菜刀割下來饅頭大一塊,當時流了很多血。她強忍著疼痛,隨後把割下來的肉切成肉片,用小鐵鍋燉好,端給了母親,但她沒說是啥肉。母親邊吃邊說好吃,吃完後精神好轉。「我媽生我得的病,要是吃我的肉能治好病,我死了也應該。」可是兩個小時後,母親還是離開了人世。
三個兒女繼承孝道
崔鳳英說,她23歲時,嫁給了田家窩堡屯的高家,生下兩兒一女,10年前老伴因肺病去世。如今三個孩子都已成家,她在老兒子家生活。「我平時糕點不斷,10元一斤的香瓜老兒子給我買,火龍果5元一個閨女也往這拿,三個兒女個個都很孝道。」崔鳳英說,她頭腦清晰,家務活啥都能幹,走個十里八里路腿腳很輕松。
田家窩堡屯幾位村民說,崔鳳英割肉救母的事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屯子里一談論起誰最孝順,都說要屬崔鳳英了。」

熱點內容
小型竹盆景 發布:2025-08-23 02:32:42 瀏覽:532
山茶花線畫 發布:2025-08-23 02:24:03 瀏覽:390
情人節餐廳預訂 發布:2025-08-23 02:11:02 瀏覽:821
七夕軟體園 發布:2025-08-23 02:10:52 瀏覽:287
孕婦夢見盆栽植物 發布:2025-08-23 02:09:29 瀏覽:325
七夕青蛙在哪裡點 發布:2025-08-23 02:09:22 瀏覽:324
蘭花透瓣 發布:2025-08-23 02:08:48 瀏覽:211
情人節女孩接受花意味著 發布:2025-08-23 02:07:16 瀏覽:971
女人不同年齡的花語 發布:2025-08-23 01:58:06 瀏覽:523
紅豆櫻花糕 發布:2025-08-23 01:47:33 瀏覽: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