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山水盆景賞析

山水盆景賞析

發布時間: 2023-05-14 05:10:14

『壹』 中國傳統插花有哪4種形式

傳統插花分為民間插花、寺觀插花、宮廷插花、文人插花等四大類型。

主要容器為瓶、盤、碗、籃、缸、筒等六大類,由花材、容器、花插、幾架和墊板、配件等構成。主要流程為構思、構圖、花材與容器的選擇、花材修剪、固定、調整、陳設、賞析。其間包涵豐富的文化內涵、系統的插花理論、精湛的插花技藝與獨特的賞花方式。

中國傳統插花的顯著特點是花枝較少,選材時重視花枝的美妙姿態和精神風韻,喜用素雅高潔的花材,卻並不像西方插花那樣講究花朵一定要豐滿、碩大、色彩鮮艷。

造型時講究線條飄逸自然,構圖多為不對稱均衡,利用不多的花枝,通過賓主、虛實、剛柔、疏密的對比與配合,輕描淡寫,清雅絕俗,以體現大自然中固有的和諧美,悉心追求詩情畫意。

(1)山水盆景賞析擴展閱讀

中國的傳統插花藝術萌芽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期間,經歷了漢代初始期、南北朝發展期、隋唐興盛期、宋代極盛期、元明成熟期、清後代衰落期等階段。

這種古老的藝術以群體傳承的方式,見證著中國歷代王朝的興衰、傳統文化藝術發展的進程以及歷代風土民情的變遷。它早已成為民眾寄情花木、以花傳情、借花明志、裝點生活的重要載體。

中國是東方式插花藝術的起源國,自隋唐時期始,中國傳統插花傳入日本,對日本花道的發展影響巨大。而其追求線條美、崇尚自然、注重意境美的創設、簡約環保的創作技法等,對近現代西方插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貳』 什麼小型花好養,小型盆景選哪種花好

養仙人掌和吊蘭吧,這兩種花最適合初學者了,對環境適應能力強,對土壤要求要看你在哪面陽台養花了,

『叄』 龍亭公園建立時間

公園概況

國家 AAAA 級旅遊風景區龍亭,位於開封城內南北交通中樞干線中山路北端。公元 780 年,唐德宗李適在開封(現在龍亭所在地)建永平軍節度使治所,即藩鎮衙署。隨著時間的推進,五代中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相繼將其改為皇宮。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陳橋兵變後,也把這里作為皇宮。金後期同樣相中了這塊風水寶地。明王朝統治者更是大興土木,修建了周藩王府。 1925 年改為龍亭公園。 1927 年,馮玉祥二次主豫時,更名中山公園。 1953 年正式命名為龍亭公園。

身為六朝皇宮,佔地面積 1038 畝,其中水域面積(包括楊、藩二湖) 710 畝的龍亭景區定然有它的內涵。按清萬壽宮布局而建的古建築群體,自南向北由午門(景區南大門)、玉帶橋、嵩呼、朝門、東西朝房、照壁、龍亭大殿、宋代蠟像館、東西垂花門和東西跨院、北宋東京城和皇城模型、北宋皇城拱宸門遺址、《五嶽真形碑》方亭、北門、東便門等組成。另有植物造型園、盆景園、梅園、園林景觀等等。龍亭景區三面環水,風景秀麗,加上每年一次的菊花盛會主會場設在這里,龍亭成了開封的象徵。

龍亭是開封最大的風景區,公園面積為83.13公頃,其中水面過半。龍亭一帶早在一千多年前曾是唐朝宣武軍節度使衙署的所在地,後梁時改建為皇宮,名建昌宮。後晉、後漢、後周定都開封時仍以此地為宮室,改名為大寧宮。北宋時在此建大內皇宮,使之進入了歷史極盛時期。金朝末年,這里再度成為皇宮禁苑。到了明代,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棣在此建周王府,使其保持了不衰之勢。後因黃水泛濫,漸成廢墟的煤山上建了一座"萬壽宮",內設皇帝牌位,文武官員定期到此朝賀遙拜,後改稱"龍亭"。

地址:河南省開封市中山路北段
門票:35 元
開放時間:07:00-19:00
交通:可乘1、20路公交車到

節日活動

春龍節:根據民間傳說,農歷二月初二時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我國北方廣泛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還有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的習俗,比作「挑龍頭、吃龍膽」和「金豆開花,龍王升天,幸雲布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菊會:早在北宋時期就盛極一時,明清時代養菊之風更為盛行,已有近千年的栽培歷史,品種繁多近千餘種,有菊城之稱。深秋時節,滿城金菊盛開,遊人絡繹不絕,形成了傳統的菊花花會。

攻略:龍亭坐北朝南,高踞在台基之上。從地面到大殿有72級台階。台階中間是雕有雲龍圖案的石階。登上平台,四周有石欄圍繞。大殿是木結構,重檐歇山式建築,很壯觀。遊人登上平台,入殿觀看陳列的文物後,多在石欄前眺望開封古城景色。龍亭前有一條筆直的大道,道旁有兩個東西對峙的湖,東為潘湖,西為楊湖。傳說,東湖為宋朝「太師」潘仁美的府第,他陷害忠良,是個奸臣,宅院里的湖水是渾的;西湖為宋朝抗遼名將楊業的府第,他捨身救國,是個忠臣,宅院里的湖水是清的。這個說法沒有科學根據,但反映了人們對忠奸的態度和感情。現在龍亭,潘、楊兩湖,以及龍亭後面的假山花園,都辟為龍亭公園。

從龍亭前的大道,過潘、楊兩湖,再往南,仍是一條筆直的大道,兩旁店鋪林立,這條大道上是一條寬闊的御道。現在這條大道已仿照《清明上河圖》的模式改建為「宋都御街」,長約400米,兩旁的店鋪全部是仿宋建築,主要出售土特產品、工藝美術品和書畫。宋代著名的樊樓也是按照「三層相高、五樓相向、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的格局加以恢復,主要經營高檔食品及北宋皇宮御菜。這條街與龍亭公園連成一片,成為一個具有宋代特色的游覽點。開封市內水面比較多,有關方面計劃將這些水面用河道貫通。這項建設一旦實現,遊人就可以乘船從鐵塔等地來到龍亭游覽,就會更有興味。

每當金秋十月,園內就形成了花海人潮的壯觀景象。氣勢磅礴、流光溢彩的燈會是龍亭一道亮麗的風景,成為了人們歡度佳節的最好去處。

秀麗的景色、特色的內容,使遊客徜徉其間頓生「暢游皇家園林,賞析宮廷往事,解讀王朝興衰」之感。「到開封,必游龍亭」,龍亭以是來汴遊客的首選。

主要景點

龍亭大殿:系宋代皇宮後御苑舊址的一部分,殿下高台乃明代周王府花園中的土山。龍亭大殿是公園內整個清代建築群體中的主體,建於72級蹬道的平台之上。大殿坐北朝南,殿前是貫通上下的用青石雕刻的蟠龍盤繞的御道,雲龍石雕上至今還留有趙匡胤當年的馬蹄印。御道東西兩側各有上下蹬道和便道。龍亭大殿高26.7米,東西長19.10米,南北寬11.90米。殿內開花板上繪有青雲彩紋團龍圖案,殿外飛檐高翹,檐角皆掛風鈴,風鈴隨風作響,美妙無比。龍亭大殿雄踞於高大的殿基之上,巍峨壯觀。特別登上龍亭大殿,潘楊二湖,龍亭公園的秀麗景色,繁華的宋都御道,幽雅的古都風貌盡收眼底,使人感慨萬千。

植物造型園:被稱為「中州一絕」的植物造型園位於龍亭大殿後面。佔地面積7.8畝,是用刺柏、側柏等植物綁所成各種動物造型,飛機、火車、塔等模型、西遊記、三潭印月等故事的富有特色的植物園。植物造型園內有「九龍壁」、「群虎撲羊、」「熊貓樂園」、「十二生肖」、北京的「百塔」,開封的「鐵塔」、杭州的「三潭印月」等,不僅造型奇特逼真,其細膻的手法,精湛的修剪技藝,栩栩如生的畫面更令人拍案叫絕。

盆景園:盆景苑又叫芳林苑,位於植物造型園的西側。佔地面積6.7畝,是公園內觀賞盆景的場所。園內有樹樁盆景,山水盆景數百盆。千姿百態,造型奇特,清秀淡雅的盆景使人賞心悅目,園林小口山石、水池、花架等的巧妙點綴,更使人流連忘返。

潘楊二湖:潘家湖和楊家湖分別位於龍亭公園的主幹道兩側,東面為潘家湖,西面為楊家湖。潘楊二湖水面自然寬闊,湖岸彎曲,湖岸桃紅柳綠,玉橋飛泓,波光漣涎,景色優美。

探古苑:位於潘家湖內的東湖島上,是根據發生在龍亭一代的歷史傳說和故事而建的。分為北室,東室,西室三處展廳,展示了5組有關龍亭的故事。

東西房:東西房朝各有三開間、五開間一處,南北排列,東西相對稱。建築採取蘇式彩繪手法,古樸 典雅。房朝內展覽的是以故事情節為內容,以宋代九位皇帝為故事背景的「九組蠟像。」

照壁:照壁位於朝門內正中,龍亭大殿和朝門之間。高7.36米,東西寬19米,壁正中開一賀頂式洞門,面對朝門,通過照壁直上龍亭大殿。

嵩呼:在午門和朝門之間,有一座小巧玲瓏、造型優美、裝飾華麗的建築,這便是「嵩呼」。嵩呼文稱山呼,系清代開封地方官員至「萬壽宮」給皇帝進行遙拜、三呼萬歲之外。中間三間為穿心殿式建築,透過穿心殿,即展現出朝門和龍亭大殿。這一層層建築頗似空中樓閣,耐人尋味。

玉帶橋:萬千載滄桑沉浮,梁晉宋金皆往矣,迄今華夏盡舜堯。」是對古代勞動人民明變善惡忠好的歌頌,也是對千百年來龍亭滄桑巨變的贊美。 過午門北行100米,便是「玉帶橋」。玉帶橋南北長40米,東西寬18米,是貫穿東西兩面潘楊二湖的一座石拱橋。因在波光漣涎的水面上彎曲似玉帶,故稱「玉帶橋」。

主要景觀

開封是中國六大古都之一,作為北宋王朝的都城達167年之久。當時的宋京極為繁盛,宮殿建築很輝煌。可惜金人侵佔開封時,宋皇宮建築大部分被燒毀了。後來,又經過多次兵燹和黃河決堤,宏偉的宮室已盪然無存。在過去皇宮遺址上只留下了龍亭這座建築物,而這座龍亭卻是清代所建。龍亭坐北朝南,高踞在台基之上。從地面到大殿有72級台階。台階中間是雕有雲龍圖案的石階。登上平台,四周有石欄圍繞。

大殿是木結構,重檐歇山式建築,很壯觀。遊人登上平台,入殿觀看陳列的文物後,多在石欄前眺望開封古城景色。龍亭前有一條筆直的大道,道旁有兩個東西對峙的湖,東為潘湖,西為楊湖。傳說,東湖為宋朝「太師」潘仁美的府第,他陷害忠良,是個奸臣,宅院里的湖水是渾的;西湖為宋朝抗遼名將楊業的府第,他捨身救國,是個忠臣,宅院里的湖水是清的。這個說法沒有科學根據,但反映了人們對忠奸的態度和感情。現在龍亭,潘、楊兩湖,以及龍亭後面的假山花園,都辟為龍亭公園。

從龍亭前的大道,過潘、楊兩湖,再往南,仍是一條筆直的大道,兩旁店鋪林立,這條大道歷史上是一條寬闊的御道。現在這條大道已仿照《清明上河圖》的模式改建為「宋都御街」,長約400米,兩旁的店鋪全部是仿宋建築,主要出售土特產品、工藝美術品和書畫。宋代著名的樊樓也是按照「三層相高、五樓相向、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的格局加以恢復,主要經營高檔食品及北宋皇宮御菜。這條街與龍亭公園連成一片,成為一個具有宋代特色的游覽點。開封市內水面比較多,有關方面計劃將這些水面用河道貫通。這項建設一旦實現,遊人就可以乘船從鐵塔等地來到龍亭游覽,就會更有興味。

如今,龍亭大殿和潘楊二湖的地下,深深地埋藏著唐宣武軍衙署,五代後梁的建昌宮,後晉、後漢、後周的大寧宮,北宋皇宮,金皇宮,明周王府等幾個朝代的宮殿遺址。一幅層層疊疊壓在一起 「 宮摞宮 」 的立體畫卷,形成了世上獨一無二的 「 湖底宮殿 」 ,她是開封城摞城的精華,是世界奇觀的典範。龍亭宮摞宮之謎一步步在人們腦海里變得清晰起來,以清萬壽宮為主體的龍亭湖下面是明代周王府紫禁城,紫禁城下面疊壓著金皇宮,金皇宮下面疊壓著宋皇宮,宋皇宮下面疊壓著五代時期的大寧宮和建昌宮,最底層是唐朝宣武軍的衙署。

在龍亭景區南大門前廣場,有一對雕刻精細,惹人注目的石獅。相傳這對石獅為宋故宮遺物,明代為周王府第之鎮門獅。東雄西雌,雄獅頸下的 「 睡獅猛醒,匆傷我種 」 是馮玉祥二次主豫時刻下;雌獅頸下有 「 獅為宋故宮物,清雍正間移置時傷其二足。民國十七年九月題 」 字樣,寥寥三十三個字印證了這對獅子的年代和意義。

相關評價

龍亭,不僅因為它獨有的皇家建築群和園林景觀而吸引著八方遊客,還因近年來景區挖掘了人文歷史故事編演的、飽含宋文化特色的宮廷文藝節目:《九帝迎賓》、《踏歌》、《杯酒釋兵權》、《楊八姐游春》、《李師師勸君》、《蹴菊》、《大宋皇帝臨朝大典》、《宋代宮廷服飾展示演出》、《狸貓換太子》、《皇帝的女兒也愁嫁》等。遊客在賞析宮廷文化的同時,也解讀了大宋王朝的繁榮富強和興衰成敗。

龍亭,因了它的六朝皇宮,從古到今,名人、偉人來開封都會一睹龍亭風采。清朝康有為,民國馮玉祥,為它的文明和歷史所吸引。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陳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到古城視察工作時,必到龍亭。龍亭,因了它豐富的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成為古城開封的象徵。每年金秋十月,作為聞名中外的開封菊花花會主會場,龍亭景區布置氣勢磅礴,數千種特色品種菊花爭奇斗艷,笑迎國內外遊客。

『肆』 《柳州奇石》黃山奇松的仿寫

【尋隱者不遇】作者:賈島
內容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出處】:唐五代-賈島
注釋:
[1]尋隱者:尋訪隱居在山路山中的人。本詩一作孫革詩,題為《訪羊尊師》,無根據。
[2]松下:指隱者居住的地方。童子:男孩,隱者的徒弟。
[3]言:說。
[4]處:去處。
解譯;
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
他說,師傅已經采葯去了山中。
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裡,
可山中雲霧繚繞,不知他的行蹤。
賞析:
賈島是以「推敲」兩字出名的苦吟詩人。一般認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實他的「推敲」不僅著眼於錘字煉句,在謀篇構思方面也是同樣煞費苦心的。此詩就是一個例證。
這首詩的特點是寓問於答。「松下問童子」,必有所問,而這里把問話省略了,只從童子所答「師采葯去」這四個字而可想見當時松下所問是「師往何處去」。接著又把「采葯在何處」這一問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辭,把問句隱括在內。最後一句「雲深不知處」,又是童子答復對方采葯究竟在山前、山後、山頂、山腳的問題。明明三番問答,至少須六句方能表達的,賈島採用了以答句包賅問句的手法,精簡為二十字。這種「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間了。
然而,這首詩的成功,不僅在於簡練;單言繁簡,還不足以說明它的妙處。詩貴善於抒情。這首詩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見深沉。一般訪友,問知他出,也就自然掃興而返了。但這首詩中,一問之後並不罷休,又繼之以二問三問,其言甚繁,而其筆則簡,以簡筆寫繁情,益見其情深與情切。而且這三番答問,逐層深入,表達感情有起有伏。「松下問童子」時,心情輕快,滿懷希望:「言師采葯去」,答非所想,一墜而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線希望;及至最後一答:「雲深不知處」,就惘然若失,無可奈何了。
然而詩的抒情要憑借藝術形象,要講究色調。從表面看,這首詩似乎不著一色,白描無華,是淡妝而非濃抹。其實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鮮明,濃淡相宜。鬱郁青松,悠悠白雲,這青與白,這松與雲,它的形象與色調恰和雲山深處的隱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見隱者先見其畫,青翠挺立中隱含無限生機;而後卻見茫茫白雲,深邃杳靄,捉摸無從,令人起秋水伊人無處可尋的浮想。從造型的遞變,色調的先後中也映襯出作者感情的與物轉移。
詩中隱者采葯為生,濟世活人,是一個真隱士。所以賈島對他有高山仰止的欽慕之情。詩中白雲顯其高潔,蒼松贊其風骨,寫景中也含有比興之義。惟其如此,欽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悵惘之情了。

『伍』 從池州做什麼車,怎麼去開封請問開封當地人,開封哪些地方值得去玩,哪些地方的小吃值得去吃住哪好

最經濟的路線是坐火車K8554次從池州到阜陽,硬座42元,11:00-19:11,再從阜陽坐火車到開封,硬座41元,發車時間是22:06.
第二個問題,可以去龍亭公園,鐵塔公園,清明上河園去玩。龍亭公園國家 AAAA 級旅遊風景區龍亭,位於開封城內南北交通中樞干線中山路北端。公元 780 年,唐德宗李適在開封(現在龍亭所在地)建永平軍節度使治所,即藩鎮衙署。隨著時間的推進,五代中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相繼將其改為皇宮。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陳橋兵變後,也把這里作為皇宮。金後期同樣相中了這塊風水寶地。明王朝統治者更是大興土木,修建了周藩王府。 1925 年改為龍亭公園。 1927 年,馮玉祥二次主豫時,更名中山公園。 1953 年正式命名為龍亭公園。身為六朝皇宮,佔地面積 1038 畝,其中水域面積(包括楊、藩二湖) 710 畝的龍亭景區定然有它的內涵。公園三面環水,風景秀麗,既有北方宮殿渾厚之氣魄,又兼南國園林秀麗之嬌美 ,是國家 AAAA 級景區(點),並以龍亭為主的龍亭湖風景區被中央文明辦、國家建設部、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豐富的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使龍亭聞名遐邇。風景秀麗的潘楊二湖、被譽為「我國第一座」的宋代蠟像館、素有「中州一絕」美譽的植物造型園、梅苑、探古苑等景點,如眾星捧月般散布在大殿的四周。《九帝迎賓》、《杯酒釋兵權》、《楊八姐游春》、《李 師師勸 君》等具有濃郁宋代宮廷文化特色的節目,濃厚的宮廷文化氛圍常常使人夢回千年,浮想聯翩。龍亭又是一年一屆中國開封菊花花會的主會場,每當金秋十月,園內就形成了花海人潮的壯觀景象。氣勢磅礴、流光溢彩的燈會是龍亭一道亮麗的風景,成為了人們歡度佳節的最好去處。秀麗的景色、特色的內容,使遊客徜徉其間頓生「暢游皇家園林,賞析宮廷往事,解讀王朝興衰」之感。「到開封,必游龍亭」,龍亭以是來汴遊客的首選。 按清萬壽宮布局而建的古建築群體,自南向北由午門(景區南大門)、玉帶橋、嵩呼、朝門、東西朝房、照壁、龍亭大殿、宋代蠟像館、東西垂花門和東西跨院、北宋東京城和皇城模型、北宋皇城拱宸門遺址、《五嶽真形碑》方亭、北門、東便門等組成。另有植物造型園、盆景園、梅園、園林景觀等等。龍亭景區三面環水,風景秀麗,加上每年一次的菊花盛會主會場設在這里,龍亭成了開封的象徵。
龍亭是開封最大的風景區,公園面積為83.13公頃,其中水面過半。龍亭一帶早在一千多年前曾是唐朝宣武軍節度使衙署的所在地,後梁時改建為皇宮,名建昌宮。後晉、後漢、後周定都開封時仍以此地為宮室,改名為大寧宮。北宋時在此建大內皇宮,使之進入了歷史極盛時期。金朝末年,這里再度成為皇宮禁苑。到了明代,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棣在此建周王府,使其保持了不衰之勢。後因黃水泛濫,漸成廢墟的煤山上建了一座"萬壽宮",內設皇帝牌位,文武官員定期到此朝賀遙拜,後改稱"龍亭"。門票45 元,開放時間07:00-19:00,可乘1、20路公交車到。主要景點

龍亭大殿

龍亭公園景觀(15張)系宋代皇宮後御苑舊址的一部分,殿下高台乃明代周王府花園中的土山。龍亭大殿是公園內整個清代建築群體中的主體,建於72級蹬道的平台之上。大殿坐北朝南,殿前是貫通上下的用青石雕刻的蟠龍盤繞的御道,雲龍石雕上至今還留有趙匡胤當年的馬蹄印。御道東西兩側各有上下蹬道和便道。龍亭大殿高26.7米,東西長19.10米,南北寬11.90米。殿內開花板上繪有青雲彩紋團龍圖案,殿外飛檐高翹,檐角皆掛風鈴,風鈴隨風作響,美妙無比。龍亭大殿雄踞於高大的殿基之上,巍峨壯觀。特別登上龍亭大殿,潘楊二湖,龍亭公園的秀麗景色,繁華的宋都御道,幽雅的古都風貌盡收眼底,使人感慨萬千。
植物造型園
被稱為「中州一絕」的植物造型園位於龍亭大殿後面。佔地面積7.8畝,是用刺柏、側柏等植物綁所成各種動物造型,飛機、火車、塔等模型、西遊記、三潭印月等故事的富有特色的植物園。植物造型園內有「九龍壁」、「群虎撲羊、」「熊貓樂園」、「十二生肖」、北京的「百塔」,開封的「鐵塔」、杭州的「三潭印月」等,不僅造型奇特逼真,其細膻的手法,精湛的修剪技藝,栩栩如生的畫面更令人拍案叫絕。
盆景園
盆景苑又叫芳林苑,位於植物造型園的西側。佔地面積6.7畝,是公園內觀賞盆景的場所。園內有樹樁盆景,山水盆景數百盆。千姿百態,造型奇特,清秀淡雅的盆景使人賞心悅目,園林小口山石、水池、花架等的巧妙點綴,更使人流連忘返。
潘楊二湖
潘家湖和楊家湖分別位於龍亭公園的主幹道兩側,東面為潘家湖,西面為楊家湖。潘楊二湖水面自然寬闊,湖岸彎曲,湖岸桃紅柳綠,玉橋飛泓,波光漣涎,景色優美。
探古苑
位於潘家湖內的東湖島上,是根據發生在龍亭一代的歷史傳說和故事而建的。分為北室,東室,西室三處展廳,展示了5組有關龍亭的故事。
東西房
東西房朝各有三開間、五開間一處,南北排列,東西相對稱。建築採取蘇式彩繪手法,古樸 典雅。房朝內展覽的是以故事情節為內容,以宋代九位皇帝為故事背景的「九組蠟像。」
照壁
照壁位於朝門內正中,龍亭大殿和朝門之間。高7.36米,東西寬19米,壁正中開一賀頂式洞門,面對朝門,通過照壁直上龍亭大殿。
嵩呼
在午門和朝門之間,有一座小巧玲瓏、造型優美、裝飾華麗的建築,這便是「嵩呼」。嵩呼文稱山呼,系清代開封地方官員至「萬壽宮」給皇帝進行遙拜、三呼萬歲之外。中間三間為穿心殿式建築,透過穿心殿,即展現出朝門和龍亭大殿。這一層層建築頗似空中樓閣,耐人尋味。
玉帶橋
萬千載滄桑沉浮,梁晉宋金皆往矣,迄今華夏盡舜堯。」是對古代勞動人民明變善惡忠好的歌頌,也是對千百年來龍亭滄桑巨變的贊美。 過午門北行100米,便是「玉帶橋」。玉帶橋南北長40米,東西寬18米,是貫穿東西兩面潘楊二湖的一座石拱橋。因在波光漣涎的水面上彎曲似玉帶,故稱「玉帶橋」。
鐵塔公園位於中國河南省開封市城區的東北隅,是以現存的鐵塔(開寶寺塔)而命名的名勝古跡公園,佔地面積51.24公頃,是中國100家名園之一。鐵塔位於鐵塔公園的東半部,是園內重要的文物,也是主要的景點,始建於公元1049年(北宋皇祐元年),是1961年我國首批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稱。鐵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層,因此地曾為開寶寺,又稱「開寶寺塔」,又因遍體通徹褐色琉璃磚,混似鐵鑄,鐵塔行雲

汴京八景之一.塔身內砌旋梯登道,可拾階盤旋而上,直登塔頂。當登到第5層時,可以看到開封市內街景,登到第7層時看到郊外農田和護城大堤,登到第9層便可看到黃河如帶,登到第12層直接雲霄,頓覺祥雲纏身,和風撲面,猶若步入太空幻境,故有「鐵塔行雲」之稱。
編輯本段
鐵塔特點

鐵塔

鐵塔公園(19張)又名「開寶寺塔」,坐落在開封城東北隅鐵塔公園內,因塔身全部以褐色琉璃瓦鑲嵌,遠看酷似鐵色,故稱為「鐵塔」。
鐵塔建於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距今已有900多年歷史,1961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鐵塔成等邊八角形,共十三層,高55.88米,底層每面闊為4.16米,向上逐層遞減。塔身遍砌花紋磚,上有飛天、麒麟、菩薩、樂伎、獅子等花紋圖案50餘種,造型優美,神態生動,堪稱宋代磚雕藝術傑作。鐵塔以卓絕的建築藝術聞名中外,其設計精巧,結構堅固,雖經地震、河患、狂風暴雨和人為的破壞,仍巍然屹立。塔高居我國現存琉璃塔之首。 鐵塔層層建有明窗,一層向北,二層向南,三層向西,四層向東,以上雷同,其它如盲窗。明窗具有透光、通風、瞭望、減輕強風對塔身的沖擊力等多種功能。建塔所用的磚,是專門燒制的各種形狀的琉璃結構磚,磚有20多種,規格各異,有榫有眼,砌成塔身,恰到好處,堅固美觀。鐵塔外面的鐵色琉璃磚,磚面花紋圖案達50餘種,其中有波濤樣雲、飛天、仙姑、雲龍、坐佛、菩薩、伎樂、僧人、麒麟、獅子、花卉等,每塊琉璃磚都是藝術品。據《如夢錄》記載,基座辟有南北二門,南門上有一塊「天下第一塔」門匾,基座下有八棱方池,北面有小橋可跨池而過,由小橋進北門入塔。可見,鐵塔曾是座落在水池上的水中塔,建築藝術風格之奇特,實屬罕見。
「 擎天一柱礙雲低,破暗功同日月齊。半夜火龍翻地軸,八方星象下天梯。光搖瀲灧沿珠蚌,影落滄溟照水犀。火焰逼人高萬丈,倒提鐵筆向空題。 」 元朝馮子振馮公筆下的鐵塔給人以美的享受,難怪後人 「 你方看罷我登塔 」 ,皆為鐵塔消得人憔悴。景區創建全國文明旅遊風景區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全國 AAAA 級旅遊風景區驗收工作也在進行中。
現鐵塔經過維修煥然一新,又恢復了附近殿字,成為開封市一處重要游覽勝地。
清明上河園是對宋代著名畫家張擇端的代表作中華民族藝術之瑰寶的《清明上河圖》復原再現的大型宋代歷史文化主題公園,該園佔地面積600餘畝,其中水面120畝,擁有大小古船50餘艘,各種宋式房屋400餘間,形成了中原地區最大的氣勢磅礴的宋代古建築群,整個景區內芳草如茵,古音縈繞,鍾鼓陣陣,形成一派「絲柳欲拂面,鱗波映銀帆,酒旗隨風展,車轎綿如鏈」的栩栩如生的古風神韻。 2009年,清明上河園榮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第一座以繪畫作品為原型的仿古主題公園。是AAAAA級國家風景旅遊區。
主要建築
清明上河園一景清明上河園的主要建築有城門樓、虹橋、街景、店鋪、河道、碼頭、船坊等。園區按《清明上河圖》的原始布局,集中展現宋代諸如酒樓、茶肆、當鋪、汴綉、官瓷、年畫等現場製作;薈集民間游藝、雜耍、盤鼓表演;神課算命、博彩、斗雞、斗狗等京都風情。並根據宋氏歷史故事表演「文包武楊」及宋代婚禮習俗等節目。晚間的天型晚會《東京夢華魂》把游東活動帶向高潮。遊人亦可換作宋裝,手持宋幣,盡情感受古人生活習俗。目前定時表演節目:包公迎賓、楊志賣刀、林沖怒打高衙內、燕青打擂、李師師藝會情公子、王員外招婿、宋式民俗婚禮、編鍾樂舞、馬術、氣功絕活等20餘個。新開業的清明上河園二期工程,反映了皇家園林建築的宏偉,園中還建有大型宋代游樂場所,盪鞦韆、盪宋船、知難而進、進退兩難、平衡競標等宋代民間娛樂設施讓您盡情恣意。晚間的《東京夢華》大型專場雜技晚會,把游樂活動推向高潮,令人流連忘返。
大型宋文化主題公園
開封清明上河園以《清明上河圖》為藍本,按照圖中布局,採用宋代營造法式,結合現代建築方法,集中再現了原圖的購物景觀和民俗風情。使您「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回千年「。每天上午九點,清明上河園都要舉行熱烈的開園儀式,蔚為壯觀,不可錯過。
清明上河園景區,佔地600畝,其中水面120畝,總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仿照原圖,設驛站、民俗風情、特色食街、宋文化展示、花鳥魚蟲、繁華京城、休閑購物和綜合服務等八個功能區,並設有校場、虹橋、民俗、宋都等四個文化區。游覽清明上河園,可以跨虹橋,登上善門,游鴻福寺,瀏覽文綉院,下榻古驛站,就餐孫羊正店。游覽清明上河園,您可以情觀黨民間雜耍、木蘭織房、年思社,還有吹糖人、剪紙、風箏等民間工藝,當然還有聞名中外的開封小吃。
清明上河園是由開封市人民政府與海南置地集團公司合作建設的一座大型宋文化主題公園,坐落在開封市風 清明上河園牌坊光秀麗的龍亭湖西岸,是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景區,現在是國家AAAAA級風景區。中國旅遊知名品牌,全國文明風景區示範點。它是依照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傳世之作《清明上河圖》為藍本建造的。景區佔地600餘畝,其中水面180畝,大小古船50多艘,房屋400餘間,景觀建築面積30000多平方米,形成了中原地區最大的仿宋古建築群,成為中原大黃河旅遊線上的一個重要景區(點)。
清明上河園不僅以恢宏的氣勢再現了《清明上河圖》,而且用巧妙的創意把歷史活化,使遊人進入園區,彷彿穿越時空隧道走進了一幅活動的歷史畫卷,常令人有「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回千年」的時光倒流之感。
清明上河園建築古樸典雅。在景觀中融入了一系列北宋民俗風情和市井文化的劇目表演,具有極高的觀賞性、娛樂性、參與性。不僅恢復再現了女子馬毬、蹴鞠表演、水上鞦韆、斗雞、斗狗、皇家皮影、水上傀儡、晟鍾樂舞,而且還開發了古代攀岩、鬼谷探險漂流、水上競標、大宋游藝等宋代游樂項目,使之成為中國最大的古代娛樂集中表現地。許多反映宋時的民風民俗、工匠生活的場景,配上景區創編的汴河漕運,大宋科舉,王員外招婿,梁山好漢劫囚車等精彩的劇目表演,會讓您目不暇接,意猶未盡。
《大宋.東京夢華》

園內風景(20張)《大宋.東京夢華》是由清明上河園景區投資 1.35億元的大型水上實景演出,由著名導演梅帥元策劃。《大宋.東京夢華》全劇共70分鍾,由700多名演員參與演出,是中國實景演出的又一力作。
整個實景演出運用大量的科技元素,製造出夢幻般的意境,把人們的思緒拉回千年前的繁華的大宋帝國。八闕經典宋詞和一幅《清明上河圖》串聯的畫面,將精心選擇的北宋印象包含進去,以喚起一個民族對興衰的思考和渴望崛起的激情。
演出時間 每晚8:10---9:20演出。 時長:70分鍾
票價政策:
御座:999元 貴賓座:399元
A票:269元 B票:199元
地址:位於開封城西北隅,東與龍亭風景區毗鄰,是以名畫《清明上河圖》為藍本,集中再現《圖》中風物景觀的一座大型宋代民俗風情游樂園。
佔地:面積510畝,為國家黃河旅遊專線重點套工程。主要建築有城門樓、虹橋、街景、河道、碼頭、船坊等。
氣候季節:
地處豫東平原、黃河下游大沖積扇南翼,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年平均氣溫14.24°C-14.50°C之間,無霜期213-215天,年均降雨量670毫米,林木覆蓋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最佳旅遊季節
遊玩開封的最佳時節莫過於9、10月間,天氣溫和,降水量適中,還能觀賞盛開的菊花。
交通門票
乘1路公交車可達,15、20路公交車也可直達。
門票:80元
菊花花會
清明上河園踩高蹺表演10月18日至11月18日每年此時,在開封的大街小巷遍布色彩絢麗的菊花,紅的、黃的、紫的,白的,把開封裝點成一片花海。花會主要展點有龍亭、鐵塔、大相國寺、包公祠、禹王台等幾處,所展出的菊花品種多達100餘種。花會期間還將開展各種經貿活動,目的是使人們了解開封。
開封菊花早在北宋時期就已盛極一時,掛菊花燈、開菊花會、飲菊花酒等活動在開封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 位於開封城西北部,與龍亭公園相鄰,是仿《清明上河圖》中所繪場景而建的一座大型文化主題公園。該園佔地510畝,包括酒樓、茶肆、當鋪以及製作汴綉、官瓷、年畫的作坊等,當中還穿插有小雜耍、盤鼓等民間文藝表演。你還可以換穿宋裝,手持宋幣,盡情感受宋人的生活習俗,領略北宋的盛世繁榮。
北宋畫家張擇端繪制的巨幅畫卷《清明上河圖》,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北宋都城開封的繁華景象,主要建築有城門樓、虹橋、街景、店鋪、河道、碼頭、船坊等。此畫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北宋的三教九流、市井百態及皇家文化,都在此逆著時光隧道上演著。景區內1000多人身穿宋朝服飾,入目之處俱是北宋的音樂、歌舞、雜技、木偶、斗雞、婚禮等舊時風俗,和耳熟能詳的文包武揚,梁山好漢,七俠五義等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西部假期」在廣州首推此景點。 時值開封菊花節,遍城遍地的菊花,讓你賞菊一次賞過夠!活生生的北宋生活畫卷——清明上河園。
一朝步入園中,仿似夢回千年。劃小船,繞石徑,過曲橋,穿街市,登樓閣,聽曲藝,看皮影,鬥鬥雞、不經意中讓你夢回宋朝,依稀跨越歷史的長河。 放眼望去,但見,汴河蜿蜒映城,樓宇鱗次櫛比。城外區小橋流水,楊柳拂面;城內區煙雨樓台,繁華濃艷。酒肆茶樓、農家小院、地攤賣藝、當鋪商城,俱是人頭涌涌,或經商或賣藝或歌舞或飲酒,好一片繁華景緻! 這座以《清明上河圖》為藍本再現文化遺產的園林,佔地34萬平方米,除了遊人外,景區內的人員皆身穿宋朝服飾,語言舉止間也頗著宋代風采。1000多個演員從早上9:00一直到晚上22:00,在不同地段表演不同的宋代京都風情和民間故事。汴綉、官瓷、木版年畫、茶道、各式小吃、宋代紡織現制現賣,曲藝、雜耍、木偶、皮影、斗雞、斗狗、水上百嬉、神課算命、博彩等日常生活入目俱是,文包武揚、梁山好漢、七俠五義等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都在這里 清明上河園外景逆著時光上演,行走其中,仿似時光倒流入宋代。晚間的大型歌舞最是不能錯過,盡得宋代的音樂、舞蹈、服飾等藝術風采之精髓,讓人陶醉其中。
清明上河園是按照1:1的比例把宋代著名畫家張擇端的代表作,堪稱中華民族藝術之瑰寶的《清明上河圖》復原再現的大型宋代歷史文化主題公園,該園佔地面積500餘畝,其中水面150畝,擁有大小古船50餘艘,各種宋式房屋400餘間,形成了中原地區最大的氣勢磅礴的宋代古建築群,整個景區內芳草如茵,古音縈繞,鍾鼓陣陣,形成一派「絲柳欲拂面,鱗波映銀帆,酒旗隨風展,車轎綿如鏈」的栩栩如生的古風神韻。
第三個問題,首道小吃也是最有名的小吃就是開封第一樓灌湯小籠包了。開封第一樓是一家百年老店。該店所經營的「第一樓小籠包子」,系傳統名吃,源於北宋東京名吃「王樓山洞梅花包子」。第一樓小籠包子造型優美,其形之「提起像燈籠,放下像菊花」,被譽為「中州膳食一絕」。小籠包子選料講究,製作精細。採用豬後腿的瘦肉為餡,精粉為皮,爆火蒸制而成。其特點是:外形美觀,小巧玲瓏,皮薄餡多,灌湯流油,味道鮮美,清香利口。「中華老字型大小」——「開封第一樓」是一傢具有悠久歷史的百年老店,其經營的「第一樓小籠包子」更是 開封第一樓以用料考究,製作獨到,薄皮大餡,灌湯流油,軟嫩鮮香,肥而不膩的風味特點和「提起像燈籠,放下像菊花」的優美形狀令人傾倒,被譽為「中州膳食一絕」。 小籠包子原名灌湯包子,俗稱湯包。包子在北宋都城東京(今開封)的市場上已有售賣,是當時七十二家正店之一「王樓」的名品,時名為「山洞梅花包子」,號稱「在京第一」。北宋南遷傳到臨安(今杭州)又稱「灌漿饅頭」為當時著名的市井小吃。20世紀30年代,第一樓名廚師將大籠蒸制改為小籠蒸制,且連籠上桌,始稱「小籠灌湯包子」。地點在寺後街與中山路交叉路口,從火車站坐1路、4路車均可到達。
其次就是稻香居的鍋貼了,地點在宋都御街,從火車站坐1路車即可到達,在龍亭公園附近。
還有就是到了晚上,可以去鼓樓夜市、西司夜市去。夜市裡小吃也是比較多的,而且比較便宜、豐富。
開封各大小吃名店

1 .龐記桶子雞。 地點:20路公交學院門。路北的回民市場北頭。
2 .閃味胡辣湯 。(早餐) 地點: 9路公交包 公祠大門向西20米路南
3 .上當一回。 (麻辣粉) 地點: 9路公交 中山路5小對面。有很多的連鎖店。
4 .口福居 。 (涮羊肉) 地點:13路公交西門大街大梁門下。
5 .大梁包子。 (早餐) 地點:13路公交書店街南口。
6 .化三驢肉湯。 (早餐) 地點:18路公交小街道,記不住了。
7 .白記羊蹄。 (夜市) 地點:13路公交下午在書店街中段。
8 .白記花生糕。 地點:9路公交 寺門。
9 .沙家醬牛肉。 地點:9路公交 寺門。
10.麻辣花生。 地點:1路公交 二師附小隔壁。
11.三盛公燒雞。(夜市) 地點:8路公交 三毛時代廣場南50米。
12.雞頭三 。 地點:10路公交北門大街(北門大街禮拜堂南10米)。
13.馬豫興燒雞 。 地點:9路公交學 院門回族食品街對面。
14.溫州紅皮鴨店。(連鎖) 地點:8路公交 西司廣場
15.老婆泡饃。 地點:1路公交 振和西臨的小街中段。
16.燒餅。 地點:13路公交徐府街中間,路北。
17.漢中米皮 地點: 康太家園東門對面的
18.自中刀削麵。(推薦鹵雞肝) 地點:9路公交 大紙房街,5中對面。
19.黃家包子。 地點:10路公交西司廣場。
20.一樓包子。 地點:10路公交四面鍾。
21.朱廣義包子。 (早餐) 地點:13路公交醫專西臨50米。
22.聚朋扣碗 地點:9路公交 兒童醫院西臨100米。
23.雞血湯 地點:9路公交 6中斜對面胡同口裡。
24.菜角 (早餐) 地點:1路公交 宋都御街牌坊下東口,東角樓後,原回民區。
25.燒餅不小 地點: 河道街上。
26.三元扣碗城 地點:5路公交 朱雀園對面的內環路,臨近三職專。
27.葵瓜子 地點:8路公交 市環保局旁邊,趙三洲挨著那兩家。
28.葵瓜子 地點:10路公交丁角街虎子家。
29.眼鏡羊肉串 (夜市) 地點:13路公交勞動路十子口往北50米路東。
30.拜記甜食 (夜市) 地點:1路公交 宋都御街 牌坊下東口,原回民區。
31.天力的冰粥 地點:13路公交鼓樓廣場天力麵包房。
32.蘭州釀皮 地點:9路公交 相國寺對面的小胡同口。
33.擀麵皮 地點:8路公交 寺後街,聯通營業廳旁。
34.科技炸雞 地點:8路公交 寺後街,聯通營業廳旁。
35.延慶觀炸雞 地點:9路公交 大紙房街,5中對面。
36.餛飩 (連鎖) 地點:13路公交大梁路上的曹家餛飩。
37.燒餅 地點:13路公交市第一人民醫院門口的都不錯。
38.趙記艮焦花生 地點:9路公交 汴京橋北邊的街,有家趙記艮焦花生。
39.驢肉燴面 地點:18路公交市25中門口。
40.包子 (早餐) 地點: 市樂器廠南臨路口。
41.稻香居鍋貼 地點:1路公交 宋都御街路南。
42.刑家鍋貼 地點:9路公交 空分廠附近。
43.炸鵪鶉 地點:8路公交 三毛時代廣場對面。
44.黃悶魚 (夜市) 地點:1路公交 鼓樓廣場,具體哪一家我忘了,查證後再更新。
45.烙饃麻葉兒 地點:無固定地點,一個老太太,推車到處轉。
46.兩口烙饃麻葉兒 地點:1路公交 鼓樓廣場,人民大樓後門。
47.華僑卷粉 地點:13路公交馬道街南頭,夫妻兩個賣的,達芙妮旁邊
48.涮菜 (夜市) 地點:1路公交 二師附小旁邊
49.涮牛肚 (夜市) 地點:13路公交勞動路口夜市,人最多的那家。
50.羊雙腸 (早餐) 地點:13路公交新街口孫記,路南。
51.羊肉湯 (早餐) 地點:9路公交 寺門
52.尚家鍋葵 地點:小街道,記不住了。
53.餡餅 (夜市) 地點:8路公交 城隍廟街。6:00去。
54.肉菜合 (夜市) 地點:10路公交西司廣場夜市
55.白激饃 地點:13路公交三聖街口.
56.來順刀削麵 鵓鴿市街中路東 送泡菜
57.生產後街 陳記刀削麵 推薦鹵麵筋+黃瓜
58.西門大街 朝鮮冷麵老店
59.胭脂河街 逍遙鎮胡辣湯羊肉水煎包老店 路東
60.福建沙縣小吃 南書店街河道街交叉口路西 推薦香脆餛飩+一品蒸餃
70.田記米線 地點:三勝前街(北書店街口往北50米)田記雞丁米線
71.田記擀麵皮 地點:三勝前街(北書店街口往北50米)田記擀麵皮
其他知名小吃
章魚小丸子(鼓樓夜市 餃子館門前)
·高記爆米花(康鑫源賓館對面)
·火燒夾羊肉·油茶
·豆沫·胡辣湯
·麥仁湯·烤羊肉串
·桶子雞·燒雞
·五香兔肉·板羊肉
·醬牛肉·燒麥
·燒餅·涮牛肚
·白激饃;·炒餅
·燒烤·雞蛋灌餅
·羊肉炕饃·煎餅果子
·糖炒栗子·酸辣面魚
·杏仁茶·蓮子粥
·八寶粥·冰糖紅梨
·江米切糕·江米甜酒
·羊蹄·花生糕
·小籠包子·鍋貼
·炒涼粉·雞血湯
·拉麵·油潑面
·燴面·刀削麵
·雲絲面
罐燜羊肉串廣東雲吞四川涼面
榨甘蔗汁 炒冰 炒冰 大湯圓 冰赤豆羹
羊雙腸
上湯菌菇面
開封未來假日酒店
價格:¥139 元起 [酒店地圖]
地址:開封中山路與寺後街交...
開封龍鳳賓館
價格:¥110 元起 [酒店地圖]
地址:開封卧龍街25號
開封上好家快捷酒店
價格:¥98 元起 [酒店地圖]
地址:開封萬勝路6號
開封99快捷賓館(城市客棧店)
價格:¥99 元起 [酒店地圖]
地址:開封大梁門外西藍天大...
開封99快捷賓館(南關店)
價格:¥119 元起 [酒店地圖]
地址:開封中山路南段188號
開封99快捷賓館(八層樓店)
價格:¥120 元起 [酒店地圖]
地址:開封汴京大道89號
開封新天裕賓館
價格:¥128 元起 [酒店地圖]
地址:開封西門大街68號
開封99快捷賓館(鼓樓店)
價格:¥129 元起 [酒店地圖]
地址:開封寺後街鼓樓新天地...
開封99快捷賓館(小南門店)
價格:¥129 元起 [酒店地圖]
地址:開封內環路中段1號
開封99快捷賓館(大梁門店)
價格:¥130 元起 [酒店地圖]
地址:開封大梁門外西藍天大...
開封99快捷賓館(大梁門店)
價格:¥130 元起 [酒店地圖]
地址:開封大梁門外西藍天大...
開封中州快捷酒店(大梁門店)
價格:¥148 元起 [酒店地圖]
地址:開封西關街46號
開封軍分區杭州大酒店
價格:¥150 元起 [酒店地圖]
地址:開封新西門街1號
開封錦鴻商務酒店
價格:¥198 元起 [酒店地圖]
地址:開封宋城路1號
開封中州銀座商務酒店
價格:¥238 元起 [酒店地圖]

『陸』 求助:綠色盆景百科

盆景
網路名片
盆景是以植物和山石為基本材料在盆內表現自然景觀的藝術品。盆景源於中國,盆景一般有樹樁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盆景是由景、盆、幾(架)三個要素組成的,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統一整體。人們把盆景譽為"立體的畫"和"無聲的詩"。

目錄

簡介
起源發展
類別製作樹樁盆景
山水盆景
藝術流派盆器和幾架
題名與陳列
風格流派嶺南盆景
川派盆景
海派盆景
組成要素
大類流派
造型章法
十忌十宜十忌
十宜
設計效果分析樹材
應圖養護
少走彎路
結合草圖
樹樁製作鑒別樹形優劣
構圖
選干
整根
整枝
培植
文學作品:盆景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作品賞析
簡介
起源發展
類別製作 樹樁盆景
山水盆景
藝術流派 盆器和幾架
題名與陳列
風格流派 嶺南盆景
川派盆景
海派盆景
組成要素
大類流派
造型章法
十忌十宜
十忌 十宜設計效果
分析樹材 應圖養護 少走彎路 結合草圖樹樁製作
鑒別樹形優劣 構圖 選干 整根 整枝 培植文學作品:盆景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作品賞析展開 編輯本段簡介
盆景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藝術之一。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為材料,經過藝 盆景
術創作和園藝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優美景色,達到縮龍成寸、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同時以景抒懷,表現深遠的意境,猶如立體的山水畫。 盆景的主要材料本身即是自然物,具有天然神韻。其中植物還具有生命特徵,能夠隨著時間推移和季節更替,呈現出不同景色。盆景是一種活藝術品,是自然美和藝術美有機結合。 盆景是呈現於盆器中的風景或園林花木景觀的藝術縮製品。多以樹木、花草、山石、水、土等為素材,經匠心布局、造型處理和精心養護,能在咫尺空間集中體現山川神貌和園林藝術之美,成為富有詩情畫意的案頭清供和園林裝飾,常被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
編輯本段起源發展
盆景源於中國。1972年在陝西乾陵發掘的唐代章懷太子墓 (建於706年) 盆景
甬道東壁繪有侍女手托盆景的壁畫,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盆景實錄。宋代盆景已發展到較高的水平。當時的著名文士如王十朋、陸游、蘇東坡等,都對盆景作過細致的描述和贊美。元代高僧韞上人製作小型盆景,取法自然,稱「些子景」。明清時代盆景更加興盛,已有許多關於盆景的著述問世。「盆景」一詞,最早即見於明代屠隆所著的《考盤餘事》 。20世紀50年代以後,盆景製作在公共園林、苗圃和民間家庭有了很大的普及,並成立了盆景協會,經常舉辦盆景園和盆景藝術展覽等。 日本的樹樁盆景由中國傳入,稱「盆栽」。14世紀繪畫中已有出現。1909年,日本盆栽通過倫敦的一次展覽會而傳到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在歐美流行,並音譯為「bonsai」。現美國、英國、聯邦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都有全國性和地方性的協會。1980年在日本大阪召開了世界第一屆盆景大會,同時舉行了世界盆景展覽。
編輯本段類別製作
盆景一般分為樹樁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前者以樹木為主要材料,又可分為觀形、觀葉、觀果和觀花 4類;後者較多地應用山石、水、土作材料,以水為主的為水盆景,以土、 盆景
石為主的為旱盆景,水、土兼有的為水旱盆景。盆景的規格:樹樁盆景按樹樁高矮(其中懸崖式按枝幹伸展長度),山水盆景按盆的長度,分為特大型(150厘米以上)、大型(80~150厘米)、中型(40~80厘米)、小型(10~40厘米)和微型(10厘米以下)5種。
樹樁盆景
多選用枝葉細小、盆栽易成活、生長緩慢、壽命長、根干奇特的樹種,兼有艷麗花果者尤佳。現已被用作樹樁景樹的約有 160種,除通過人工繁殖外,常從山林野地掘取經多年樵砍後留下的老乾樹樁培養。樹樁盆景千姿百態,可歸納為直干、斜干、曲干、卧干、懸崖、枯乾、連根、附石、叢林等形式。培養土以疏鬆透氣、排水良好,又能保肥的為最佳。盆景的製作有以修剪為主的整形法和用金屬絲或棕絲扎縛枝 盆景
干彎曲成一定形狀、再經逐年細致修剪成型等方法,並有不同的地方風格。 樹樁盆景成型後須精心養護。其中,修剪是促進或控制樹樁生長,使之保持一定姿態的重要措施。凡枝葉成片,層次分明的樹樁,要經常疏剪或短截,以控制擾亂姿形的枝條。松類可摘去全部或部分主芽,使梢變短。闊葉樹類的修剪,因樹種及開花結實習性而有不同。施肥不宜過多,但需勤施,以保持植株葉茂花繁,健壯而不徒長。花、果樹樁需肥較大,且須增施磷、鉀肥。澆水量依氣候、樹種、物候期及盆的質地不同而異,以保持土壤濕潤為度。對產自高山的松柏、杜鵑等還需經常行葉面噴水。視盆景規格大小隔1~5年換盆一次。換盆時須除去部分舊土,剪去周圍及底部的一些老根,加入新培養土,重新種植。此外,還須採取防治病蟲害和防寒、遮蔭等養護措施。
山水盆景
須事先選定主題,並精心設計,根據主題選石、加工;也可因石制宜,隨類敷采。山石材料有松石(石質松軟)和硬石(石質堅硬)兩類。松質石料可用特製的錘在石上琢出溝壑、洞穴、峰巒、崗嶺;硬質石料則用切割、鋸、截等法達到去蕪存精的目的,不足之處可通過拼接膠合來彌補。在石上留有種植穴,便於栽植草木。盆中景物布局須主次分明,層次豐富,有變化而不雜亂。同一盆中宜石種相同,石色相近,紋理相順。同時運用近大遠小、低大高小、近實遠虛的透視原理,配以大小相宜的草木、亭橋、鳥獸、人物等,用淺盆襯托,達到小中見大、咫尺千里的藝術效果。
編輯本段藝術流派
盆器和幾架
樹(或石)、盆和幾架,是盆景藝術的三要素,缺一不可。盆器的質地、 盆景
形狀各異。樹樁盆景多用紫砂盆和彩陶盆,形狀不拘;山水盆景多用大理石、漢白玉、礬石或陶制的淺口盆,以長方形和橢圓形為多。幾架多用紅木、楠木、柚木、紫檀、黃楊等名貴硬質木材製成,也可用竹或天然樹根加工。中國幾架的傳統形式可分明式和清式兩類:明式造型古雅,結構簡潔,線條剛勁;清式雕縷刻花,結構精緻,線條復雜多變,各具特色。
題名與陳列
給盆景以恰當而富有詩意的題名,可畫龍點晴,引人入勝。中國的詩詞、典故和成語,常是產生盆 景題名的重要源泉。為了使盆景在短距離、小空間中達到較好的觀賞效果,放置的高度以適於平視為宜,或略低於視平線。如要給人以高聳入雲的感覺,或系懸崖式盆景,位置可適當提高。背景色彩宜簡潔淡雅,並與盆景有所對比和烘托、搭配。盆景陳設要與環境協調。如中式古建築廳堂中多對稱陳放,格局整齊嚴謹;現代公共建築和家庭中則應與室內裝飾相配合,因地制宜。盆景展覽時的展品陳列講究整體藝術效果,要高低起伏,前後錯落,疏密有致,重點突出。長期展出的盆景園還要注意盆景植物生長的條件和養護管理。
編輯本段風格流派
嶺南盆景
包括廣東、廣西地區的盆景,而以廣州盆景為代表。由於嶺南氣候溫暖,古樹蔥蘢,樹種多選用榆、雀梅藤(Sageretia spp.)、榕樹、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和福建茶(基及樹,Carmo 盆景
na microphylla)等為盆景樹種,並創造了「截干蓄枝」為主的製作法,先對樹樁截頂,以促枝葉生長,又經反復修剪,而形成干老枝繁的特色,體現出挺拔自然或飄逸豪放的風格。
川派盆景
以成都盆景為代表,包括重慶等地盆景。樹種多為瓶蘭(Diospyros sp.)貼梗海棠、羅漢松、 銀杏、 盆景 竹、梅等。樹樁盆景以蟠扎技藝見長,並著重懸根露爪、盤根錯節的造型。又可分傳統規則式和改良自然式兩類。前者用棕絲扎縛曲枝,後者以蒼古雄奇取勝。
海派盆景
即上海盆景。是在博採各家之長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獨特風格。樹種多樣,而以松柏類為主;製作多用金屬絲縛繞整形和逐年細致修剪的方法,蒼勁自然。其中,近年發展的微型盆景尤別具情趣。 其他尚有蘇州、常熟等地的蘇派盆景,老乾蟠枝,清秀古雅;揚州、泰州等地的揚派盆景,嚴整平穩、層次分明;歙縣等地的徽派盆景,多用梅樁扎制,樹干左右彎如游龍,均各具特色,曲盡其妙。
編輯本段組成要素
盆景是由景、盆、幾(架)三個要素組成的。此三個要素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缺一不可的統一整體。也就是 通常所說的景、盆、幾(架)三位一體。「景」在盆景中為主體部分,盆、幾為從屬部分。即一盆好的盆景,景、盆、幾要相互配合默契、主次分明,注意避免把欣賞者的注意力引導到「盆」或「幾(架)」上來。盆、幾(架)無論在形狀、體積、色彩等方面與景的關系要處理得協調、自然。要保持主客關系,這就是常說的:一景二盆三幾(架)的原因。不同造型的盆景(20張)
編輯本段大類流派
五大流派為:五大流派:嶺南派、川派、揚派、蘇派、海派;其它流派:徽派、浙派、閩派、桂派、京派、香港、台灣、魯新派。 盆景
兩大類為:樹木盆景和山水盆景,這兩大類盆景早在宋代就已形成。隨著盆景藝術的不斷創新和盆景材料的日益豐富,我國盆景的新類別也在逐步產生。現在可分為下列七大類: 第一類,樹木盆景:以樹木為主要材料,以山石、人物、鳥獸等作陪襯,通過攀扎、修剪、整形等技術加工和園藝栽培,在盆中表現曠野巨木或蔥茂的森林景象者,統稱為樹木盆景。由於樹木盆景的材料常從山野曠地採掘而來,所以樹木盆景習慣上又稱為樹樁盆景。 第二類,山水盆景:以各種山石為主題材料,以大自然中的山水景象為範本,經過精選和切截、雕鑿、拼接等技術加工,布置於淺口盆中,展現懸崖絕壁、險峰丘壑、翠巒碧澗等各種山水景象者,統稱為山水盆景,又稱山石盆景。 第三類,水旱盆景:水旱盆景是主要以植物、山石、土、水、配件等為材料,通過加工、布局,採用山石隔開水土的方法,在淺口盆中表現自然界那種水面、旱地、樹木、山石兼而有之的一種景觀盆景。 第四類,花草盆景:以花草或木本的花卉為主要材料,經過一定的修飾加工,適當配置山石和點綴配件,在盆中表現自然界優美的花草景色的,稱為花草盆景。 第五類,微型盆景:一般樹木盆景的高度在10厘米下,山水和水旱盆景的盆長不超過10厘米的這些盆景,稱為微型盆景。 第六類,掛壁盆景:掛壁盆景是將一般盆景與貝雕、掛屏等工藝品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創新形式。掛壁盆景可分為兩大類,一類以山石為主體,稱為山水掛壁盆景;另一類以花木為主體,稱為花木掛壁盆景。 第七類,異型盆景:異型盆景是指將植物種在特殊的器皿里,並作精心養護和造型加工,作成的一種別有情趣的盆景。
編輯本段造型章法
章法原是指寫文章所運用的起承轉合的手法,爾後演繹為書畫金石的結構布局。在中國盆景中章法用來處理結構之間的照顧,呼應,曲直,疏密,聚散,形勢,剛柔,巧拙,粗細,輕重,增減,反復,爭讓,穿插,掩映,離合,變形,寫實與留白,光潔與殘損等關系。 盆景
將之分為大章法和小章法來說。在中國盆景藝術的應用中,「大章法」可以說是整個作品的「布白」,為什麼這里不用圍棋中「布局」這個詞,而用書畫中「布白」的說法呢?我們常說「盆景是立體的畫」。盎尺之盆,竟尺之樹,可藏天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盆景一道是古文人遣興的小玩意,可小玩意有大文章。老子雲:不出戶牖而知天下。古盆景一道就是天人合一之道。一盆之景,以抒胸臆。這盎尺之盆就是畫紙,竟尺之樹就是筆墨。古人論畫有「計白當黑」的說法,這樹是筆墨,盆中虛空處就是留白。如何處理這筆墨和留白的關系當然應該叫做「布白」。 中國盆景中樹與盆的關系;樹的栽植位置;配盆配幾的大小,色澤,式樣,質地;鋪苔,置石,綴草,安放擺件等屬於「大章法」的范疇。 中國盆景中景樹的根與桿的關系;桿與枝的關系;枝與枝的關系;枝與葉的關系;整樹與花果的關系稱作「小章法」。昔董其昌雲:「古人論書以章法為一大事,蓋所謂行間茂密是也。余見米痴小楷,作《西園雅集圖記》 ,是紈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軍《蘭亭序》 ,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中國書畫與中國盆景一義相承。 專論「小章法」,小章法明白了,大章法也就通達了,這兩種說法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事。 凡作景樹,須大枝與大枝間顧盼呼應(多干樹作大枝解),小枝於大枝間隨勢而安,前枝後枝遞相映帶,左枝右枝伸縮挪讓。如是自能神完氣暢,精妙和諧,產生「枝里精生,葉間氣潤」的效果,有精氣爾後神生。 整樹不論布枝大小多少,須一氣以貫之。所表現的輕重,虛實,疏密等的關系各得其宜,做到輕中含重,重中寓輕,輕重相衡;虛中有實,實中見虛,虛實相生;疏中知密,密中顯疏,疏密相形。如古之名將排兵布陣,首尾相應,奇正相生,進退有法,聚散合度,令行禁止,和諧統一。而又在和諧中生變化,形聚而不塞,勢放而不亂。牝牡其相銜,脈絡其相注。老子《道德經》所講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二就是陰陽,所以說「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的關系就是對比而統一。陰陽的理論是中國一切傳統學科的奠基理論。也是中國獨有的,屬於中國盆景造型總的指導理論。在這樣的指導理論下做出來的中國盆景無論大小,長短,遠近,皆骨肉勻停,生機勃勃,壯不痴肥,瘦不殘廢。宛若天成,不假人工。
編輯本段十忌十宜
十忌
1.朴健直桿樹用枝忌刻板; 2.柔美曲桿樹用枝忌油滑; 3.清疏樹式忌散漫; 盆景
4.濃密樹式忌雜亂; 5.俏巧樹式忌纖媚; 6.古拙樹式忌狂怪; 7.文人瘦忌單薄; 8.壯矮肥忌臃腫; 9.枝型轉折忌露角; 10.起枝和枝脈的收尾忌尖而銳。
十宜
1.枝多而茂盛的樹布枝當安詳; 2.枝少而清秀的樹布枝當沉著; 3.硬枝勁樹宜豐滿(剛中柔); 盆景
4.曲枝柔桿宜挺勁(柔里剛); 5.樹上單枝無所依者挺而略帶濡澀; 6.有相同的或近似的枝宜緊湊而排列得有參差; 7.轉折多變的枝宜靈活; 8.變化不多的橫枝或脊枝宜渾厚; 9.愛用瘦枝型的要用得秀勁; 10.愛用壯枝的要用得質朴。
編輯本段設計效果
盆景設計效果圖,就是對樹胚將來成型的面貌做個預測圖。 筆者看國外的盆栽愛好者常對自己的樁材進行理性的分析,然後手工繪制或電腦合成,根據樹型的特點和樹的動勢做出相對應的調整,做出幾幅甚至十幾幅的效果圖來,最後根據最佳效果圖做出定向培植與加工。作為玩盆景藝術的人是有必要掌握效果圖的繪制,筆者自己就經常對自己手頭的樹樁進行繪制,幾年下來,有所收獲,與大家分享。
分析樹材
對於將來要加工製作的樹胚要眼觀四方,選擇最佳的一面,是該樹材優點最大發揮,缺點最小暴露的一面。大多山採的樹胚有這樣或那樣不盡人意的地方,這要求在初胚植入土 盆景
壤之前,做一定的裁剪,雜木好些,像松柏一旦截壞就非常遺憾了,尤其對於一些不可多得的素材來說,所以此時將大腦中的構想繪制簡單的草圖,在有朋友交流的情況下,面對圖紙,針對樁材,討論結果,將生胚裁剪做到最理想化的東西。
應圖養護
生胚在一年培植成活後,芽點出枝點到位的情況下,有目的有定向的培養需要的枝托,在對應圖紙的同時,養護者心中應該明白設計效果圖上的出枝前後以及空間關系,圖片是二維空間的,盆景藝術是三維空間的,盡可能在繪圖時做出明暗處理,拉開樹木的空間關系,主次,穿插,前後等要素,可以在相對應位置畫上箭頭,標上說明文字,自己也好,別人也好,拿起圖來一目瞭然。
少走彎路
第一種是有不少盆景愛好者由於當時對樁材難以選擇判斷,腦中無明確的走向,常導致幾年後反工重來,第二種是初學者,見任何材料都採挖或花錢購買,幾年後,金錢花出不說,落個廢樁一堆,時間白白的消耗,雖然說學習花時間金錢買經驗,但個人認為可以減少其中的環節。筆者提高自己的認識有幾種辦法,其中有一條就是繪制效果圖,在大量的繪制情況下,知道樁材自身的優劣,盆景美與不美在什麼地方,平庸與大雅的差別。
結合草圖
設計最終展出效果圖。由於展出需要盆與幾架的配合,對盆景愛好者提高和使用適當的盆與幾架有一定的認識與思考餘地,高聳,空曠,雄奇,儒雅,平淡等種種樹自身氣質在配盆用幾架不妥當的情況下,會大大削弱作品的美感和藝術上的感染力。另外,除盆與幾架之外,還應有一些配件,例如掛軸山石等,在物品的組合上,體現出盆景的自然美與意境美的。以下是筆者設計的幾張效果圖,作拋磚引玉用。
編輯本段樹樁製作
樹樁盆景的主要材料是樹木,而關鍵是要選擇適合製作意圖的樹形。首先要懂得鑒別哪些是優良的樹形,哪些是不良的樹形。因為生長在荒山野嶺的各種樹木,由於受地理環境因素的影響,其形狀各異,姿態不一,因而對樹樁的頭、根、干、枝要全面鑒別,而重點則是頭、根、乾的選擇。如果樹形不好,即使花費很大的功夫,也難培養成為藝術精品。因此,在製作嶺南盆景的過程中,必須注意鑒別樹形、醞釀構圖、挑選良干、疏整根系、精心培植,其目的是將樹樁特有的妙處表達出來,使製作的盆景,氣韻生動,古雅如畫,不流於俗。
鑒別樹形優劣
(1)優良的樹形①對樹乾的要求。樹木的各種形態都出於天然形狀,樹干應從基部一直往上節節收小,形似竹筍狀。最忌中部膨大,失去自然比例。整株樹的比例,樹的基部 盆景
、樹根與樹乾的造型等要配合得當。如樹干挺拔雄偉,是木棉形狀,樹頭就要求有板根或三面露根,不能有偏根。樹干是懸崖形的,就要有合方向自然生長的偏根。除單干木棉形外,其他各種樹形的干,要選擇圓渾而又迴旋曲彎,近頭部多坑槽的古樸老樹。 ②對樹根的要求。樁景的樹木的基部應三邊或四邊長根,裸露土面生長,根的大小以一厘米左右的直徑為宜,太小缺乏自然美,太大不易生長,樹根的走向為向心輻射,成風車形,向各自的方向自然伸展,互不交搭在一起。有這樣的樹根配合樹頭、樹干,便是上品的樹坯。 ③對樹頭的要求。最好是相連頭,各自根,即每株樹都有自己的根系,但樹與樹之間又是同一母體相聯結的,這種樹頭叫叢林式樹頭,是十分難得的樹形。 (2)不良的樹形 ①樹乾隆起、蛇行、死曲。對樹樁造型,不管選擇的是曲干、直干、斜干、卧干、懸崖乾等樹形,都以樹干為主。樹干有三忌:一忌樹干中部突然隆起。中部一粗,象腫瘤一樣,使 盆景
樹形變得臃腫不自然,破壞了整株樹乾的造型。二忌蛇形樹干。樹乾的姿態,貴在按照樹乾的不同形態勻稱而又自然伸展,而蛇形樹干,則是連續左右彎曲,而且彎角粗大,向左右延伸的干卻幼小。三忌死曲。樹乾的彎曲,要順勢而成,曲度不可成直角,如角尖又無長枝,俗稱死曲,這種樹干生硬呆板,失去自然美,不可採用。 ②樹頭偏長、過大或無樹頭。樹頭是指樹乾的基部。樹木產生偏頭現象,是因為樹頭在生長過程中,受岩石等擠壓,造成發育不全,偏斜在一邊,搖搖欲墜,很不穩重,這種樹頭,不能選用。一般的樹頭是比樹干稍大一些,但頭部如果過大,樹干幼小,比例失調,形成俗話說的「香雞篤芋頭」的形態,很不雅觀,也不能用。絕大多數樹木的頭部都長得快,較肥大。但有的卻長成樹幹上部粗大,頭部瘦小,形成頭重腳輕,豎立不穩,即使樹干姿態很美,也不能造就成材,故不宜取。 ③樹根偏長、回根。樹根偏長是指樹根集中長在一邊,如果長在右邊,則右邊基部肥大,而左邊基部發育不平衡,這種形態的樹頭,只適宜懸崖形的樹干使用,除此之外,其他樹形不應選用。樹木的根系如果正常生長,是有規律、有秩序伸長的,故樹根有的長成「人」字形,有的長成「眾」字形,有的四邊露蔃。但有的樹根,在生長過程中,由於客觀原因的影響,造成根系回轉、亂翹、臃腫,完全不符合樹木自然形態,失去自然美,不能使用。 ④樹枝偏長。樹枝聚長在樹乾的一邊,長枝一邊的樹干必然肥大、膨脹,而空白一面的樹干多變成狹窄、偏身,缺乏美感,這種樹枝不能採用。
構圖
構圖是盆栽藝術處理開始,也是整株盆栽定型的關鍵,要因材料的實形構圖。 因為樹樁各有不同的本質和形態,它們絕大部分是自然成長的,加工時也要順其自然,力求簡單,不能牽強改造。如果製作木棉型盆景,常以木棉樹為仿照藍本。而嶺南地區常見的木棉樹,其形狀高大剛健、雄偉、挺拔,顯示一種軒昂俊逸的氣概。如果在製作時,不根據樹形的特點,硬要將適合製作木棉型盆景的樹坯改造成大樹形、飄斜形、蟠曲形盆景,這不但違反了自然規律,而且也製作不出精品來。所以,對於製作樹樁盆景,首先要區別樹種、判別樹形、反復觀察、再三琢磨研究,並在畫紙上畫出藍圖,或在腦海中描繪出大體輪廓,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構思,然後按構思進行裁剪。這樣既保持了樹的風格,又將特有的妙處表現出來。
選干
樹乾的大小、斜直、彎曲都各有其妙處,主要是具有自然的美和根部發育健全,凡身有棱節、嶙峋、皺紋和蒼老奇特的都可入選。乾的高低粗細,應符合盆景的整體比例, 盆景
力求自然和諧。若樹干平滑,在長生旺盛期中也可以用刀刻鑿樹皮,人為地使樹干生疤痕,以增古雅之情趣。樹干應由基部起至頂端漸次細小,最忌中部膨大,失去自然比例。如系曲干,曲節要自下而上,由疏至密。在選干時,不要忽視枝條在乾的位置,如干中帶枝爪,並在干中部的上下、前後斜角對生的枝條,都不能全部剪去,而要留下一寸左右為好,以縮短栽培枝爪時間。以後各枝層疊五至七層,裁剪則由長至短,由疏至密,枝在干中以三角形位置安排為好。如果幹中所有的枝條過於粗大,與乾的比例失調,那就同其他繁雜枝一齊剪去,讓乾重新發芽後,再行定位。這是選干中不可忽視的。
整根
根是支撐樹體、吸取土壤養料的器官。修剪樹根時首先要注意保留原有的須根,但對粗根必須裁短,因為樹樁成活後,很多須根都是從鋸截口處新長出來,如果根過長,就會影響成形的盆樹上盆。所以,粗根鋸截長短,必須根據樹樁的形狀來決定。如樹樁擬裝圓盆的,則四邊的粗根相應截短;如擬裝長方形盆的,向左或向右伸延的粗根要稍留長。根要露出泥面生長,顯示出盤根突出,蒼勁老辣。
整枝
整枝,這里介紹的是素材樹木造型的方法,與盆樹正常管理中的剪枝有所不同。枝條是構成盆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表現盆樹主要的姿態。特別是從盆面算起位於樹干三分之一的地方長出的枝條,起到左右整株樹的形態的作用,對這種枝條必須小心剪裁,不要破壞素材的自然美。總之,培養成形的盆樹,枝條的疏密、粗細、長短,枝條間的遠近距離必須勻稱。如果素材的枝條不符合這種要求,寧可把原有的枝條完全剪去,只剩下一樣樹干,使它重新發芽,長枝後才按需要剪裁。)*@+gdwh*#)

熱點內容
花店的小菊花 發布:2025-05-01 21:16:43 瀏覽:190
天津恆隆廣場花店 發布:2025-05-01 21:16:38 瀏覽:560
干支海棠詩句 發布:2025-05-01 21:11:22 瀏覽:654
七夕活動用語 發布:2025-05-01 21:11:13 瀏覽:358
種的綠植瘋長起來 發布:2025-05-01 21:09:42 瀏覽:895
櫻花雨書法 發布:2025-05-01 20:57:05 瀏覽:848
茶花菇的做法 發布:2025-05-01 20:50:55 瀏覽:522
柒樹盆栽 發布:2025-05-01 20:49:32 瀏覽:273
小柑桔盆景 發布:2025-05-01 20:45:45 瀏覽:552
七夕後醫院 發布:2025-05-01 20:30:49 瀏覽: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