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屆首富
『壹』 盆景的大師
韓學年,一九四九年八月出生,廣東省佛山市順德人。築《緣園》、《品松丘》作培育交流園地。受地方盆景氛圍影響,自幼已對盆景產生興趣,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動手參與種植,以自娛自樂、增加生活情趣為目的,盆景創作喜歡自己動手,想弄些有點個性的東西。不拘題材,叢林、附石、樹樁、素仁格等都玩弄下,但對山松情迷些。
跨十年先後做的兩個附牆式榕樹盆景《生存》、《適者》,表達了嶺南地方多見的榕樹飛榕的頑強生長狀態,構思造型都表達出自己的個性。二十多年山松盆景的培育,選材不拘一格,形態多樣,具較明顯的個性,近兩三年投稿《花木盆景》雜志數編山松盆景內容的稿件,把自己對山松盆景的過程心得體會作了表述。 鄭永泰,1940年生於廣東省汕頭市,自幼愛好頗多,特別喜歡花卉盆景。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運輸經營管理工作。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幾乎將所有業余時間全部用於盆景栽培、創作和研究工作,對境內外諸多不同風格的盆景作品進行過認真的考察和學習。在堅持嶺南盆景蓄枝截干製作技藝的前提下,博取眾長,認真實踐,逐步形成了技法嚴謹細膩,講求內結構線條美,造型清新秀美、自然野趣的個人風格。2000年創建欣園盆景園。現擔任廣東清遠盆景協會會長。
在創作理念上,不偏樹種貴賤,不受流派局限,追求意境,精益求精。無論松樹類、雜木類、山水類盆景製作都有較深的體會和扎實的基本功。特別對馬尾松盆景的創作,經多年探索研究,總結出一套逼芽控針的製作方法,有獨到之處。在專業刊物上發表了相當數量有特色的盆景作品和相關理論文章。 應國平,1946年出生。1963年參加工作,從事竹木製品生產及竹木工藝雕刻等工作,歷時40餘年。1980年起創辦私營企業,現為寧波市應氏竹木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應國平從60年代起由喜愛到收藏歷代名家書畫、古董,逐漸提高藝術修養,文化底蘊和鑒賞能力。同時開始養護製作盆景,尤以柏樹盆景見長,他善於把古代書畫和雕刻技藝,有機地結合起來,融入到盆景製作中去,他的作品具有中國畫風特色。70年代後期應國平開始建立盆景基地,以後又發展建立應氏盆景園藝場,收藏各種規格質量上乘的柏樹樁素材,盆景園規模:佔地20餘畝,有柏樹樁素材1000餘棵,各種規格的柏樹盆景200餘盆,其他松樹盆景80餘盆,雜木盆景60餘盆。 魏積泉,男,1952年生;1976年畢業於集美航海專科學院;現為廈門裕盛船舶修理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工程師;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理事;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付會長;世界盆景石文化協會付會長;廈門市盆景雅石研究會會長;中國傑出盆景藝術家。
魏積泉先生從1980年開始愛好盆景藝術,從1990年開始賞石收藏,投入大量資金收藏、創作盆景、賞石作品,現有盆景精品100多盆、賞石精品60餘件,其藏品經常在各類書刊發表。並積極參與各項盆景、賞石界活動,即陶冶情操、豐富精神文明生活、又推動中國盆景事業發展,成為發展中國盆景事業的新生力量;其創作的作品,樹種選材廣泛、作品靈巧明朗、技法細膩、構圖生動,既有蒼勁雄奇的力作,也有瀟灑靈秀的精品,充分展示其豐富濃厚的功底;其培養出的盆景,一枝一托均可入畫;其作品表現形式多樣,構圖清新自然,景觀動靜相宜,洋溢著強烈的時代感。所收藏的各類賞石,品種多樣,形、質、色具佳,多為精品。有不少賞石藏品曾在省、市和全國展覽中榮獲大獎。給盆景界、賞石界的同行留下深刻印象。
賀淦蓀
1924年生,湖北省武漢市人,美術副教授,擅書畫、工藝美術和藝術理論。現任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名譽會長、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副理事長、湖北省花木盆景協會副理事長、武漢市花卉盆景協會副理事長、《花木盆景》雜志名譽主編等職。
賀淦蓀先生從事盆景藝術活動50餘年。對於山石盆景、樹木盆景、樹石盆景和盆藝理論以及盆藝教育諸方面,均有所發展和創新。
在理論上,提出「要以文藝思想、藝術辯證法和美學指導盆景造型」等系列理論;著有《論盆景藝術造型》、《論動勢盆景》、《論樹石盆景》等系列專著,並在專業報刊發表大量文章。先後任《中國盆景》、《中國盆景名作選》、《中國盆景藝術大觀》、《中國盆景學術論文集》編委,並被指定撰寫《中國農業網路全書》園藝部分有關文章。1984年參與創辦《花木盆景》雜志至今。
在造型上,創立「動勢盆景」(系列)藝術風格,創作出大量動勢盆景系列作品,得到海內外盆藝界的認可和贊同。代表作有《群峰競秀》、《秋思》、《風在吼》、《我們走在大路上》等,均獲全國最高獎(其中《風在吼》獲海峽兩岸盆景展金獎、第四屆亞太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金獎),並分別載入《亞太展》專輯和《世界盆栽》。其盆景藝術特色是:廣學博採,有所取捨,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被譽為是「激情與理念合壁,民族與時代並重」的現代中國盆景。新作《海風吹拂五千年》博得國際盆景界好評,被譽為「最具真實感、時代感和親切感」的作品。
多次參與組織和主持全國性盆景展、根藝展、學術討論會和盆景研究班、培訓班教學活動。先後任全國盆景展、全國根藝展專家評委,並任「第四屆亞太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評委,以及盆景研究班主任等職。為全國盆景事業培養大量盆藝人才。
1994年5月,被建設部城建司、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聯合授予「中國盆景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貳』 從「賣花姑娘」到浙江女首富,如今官司纏身,她到底經歷了什麼
從賣花姑娘到浙江女首富,現在卻官司纏身,近4000萬房產被迫拍賣,然而,這一路以來,何巧女到底經歷了些什麼呢?其實主要是因為她所經營公司出現虧損的現象。
三、結語
現在的何巧女已經成為了一個官司纏身的人了,再也不是首富了,而且她家的那棟近4000萬的房子要面臨面臨拍賣才能夠償還一定的債務。
『叄』 有名的千萬級盆景,你見過幾棵
一盆鎮園之寶,出價600萬都不賣!
大型榕樹盆景《南國風情》,曾現身昆明世博會,引起國內外賓朋盛贊無數,此盆景原為盆景大師謝克英作品,如今它已是鮑家花園的鎮園之寶。據介紹,十年前曾估價為300萬,現今有人出價600萬也不賣。
這棵樹真的不需要介紹,盆景愛好者們我估計90%網上見過,但在美國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名為 Goshin( 守望者即“精神”的保護者)1948年開始培養,1984年捐贈給國家植物園。
該盆景的作者正是享譽世界的德國盆景大師,沃爾特·坡爾 Walter Pall,曾獲得數十個國家和國際獎項,包括義大利的克雷斯皮杯獎(國際盆景雅石展)。
據報道,此樹800歲以上,網稱最貴的盆景樹,它的主人日本小林國雄,目前在他的盆景園,並對遊客開放參觀。
『肆』 ≈盆景業界名家大師簡介
1924年生,湖北省武漢市人,美術副教授,擅書畫、工藝和藝術理論。從事盆景藝術活動50餘年。對於山石盆景、樹木盆景、樹石盆景和盆藝理論,以及盆藝教育諸方面,均有所發展和創新。 著有《論盆景藝術造型》、《論動勢盆景》、《論樹石盆景》等系列專著,並在專業報刊發表大量文章。先後任《中國盆景》、《中國盆景名作選》、《中國盆景藝術大觀》、《中國盆景學術論文集》編委,並被指定撰寫《中國農業網路全書》園藝部分有關文章。1984年參與創辦《花木盆景》雜志至今。 在造型上,提倡「動勢盆景」,創立湖北盆景藝術風格。創作出動勢盆景系列作品,代表作有《群峰競秀》、《秋思》、《風在吼》、《我們走在大路上》等,均獲全國最高獎(其中《風在吼》獲海峽兩岸盆景展金獎、第四屆亞太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金獎),並分別載入《亞太展》專輯和《世界盆栽》。 多次參與組織和主持全國性盆景展、根藝展、學術討論會和盆景研究班、培訓班教學活動。先後任全國盆景展、全國根藝展專家評委,盆景研究班主任等職。 現任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副會長、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顧問、湖北省花木盆景協會副理事長、武漢市花卉盆景協會副理事長、《花木盆景》雜志副主編。 同年10月,中國盆景藝術大師審定委員會、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在北京授予其「中國盆景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1997年任「第四屆亞太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評委。其參展作《海風吹拂五千年》博得國際好評,被譽為「最具真實感,時代感和親切感」的作品。
『伍』 最名貴的盆景是什麼
黃楊皇萬也不賣
頂級盆景雅石會聚順德陳村花卉世界
五一」黃金周期間,陳村花卉世界重磅推出了國內頂級珍寶大賞———第二屆中國盆景賞石博覽會,佔地100畝的中國盆景大觀園經過長達半年的建設,目前已建成中國盆景流派最全的盆景園區。
盆景匯聚價值三億
陳村花卉世界裡最有看頭的,還數中國盆景大觀園。佔地100畝的中國盆景大觀園,是目前我國盆景流派最全的盆景園區,可謂會聚萬千盆景,棵棵價值不凡。據策展人謝克英介紹,以往全國各地所見的盆景園區,一般只有當地的流派,而在中國盆景大觀園里,會集了來自包括澳門頤泉園、浙江鮑家盆景園、台灣銘園、福建川弘盆景園、湖南露珠園、廣東天外天園、湖北關山園、香港趣怡園、湖北茅草園等12個省市和地區的有代表性的盆景園區。
據了解,中國盆景大觀園內共有近3000盆盆景,市場價值達三億元之巨。更大的看點是盆景同現代建築的融合,園內11座盆景園區結合園主所代表的盆景派別、結合各自盆景特色建成,將盆景風格同建築風格相統一。
黃楊皇26萬變500萬
在中國盆景大觀園展館的門前,用紅色錦帶圈起了一盆高近兩米的盆景,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黃楊皇」了,價值500萬元。樹主、大良盆景協會會長韓學年說起這棵黃楊皇顯得特別高興,這棵黃楊皇還有一段「古」呢。
韓學年回憶道:2001年,第5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在陳村花卉世界舉辦。三位來自梅州的年輕人帶著這棵黃楊樹來參展,當時他們標價100萬元,但由於參展的位置不理想,加上黃楊皇被裝在一個鐵盆里,枝葉因打理得不好不是很吸引人,因此很少有人關注到它,他在閉幕前的一天才看到這棵樹,從見到樹到最後成交,前後只花了十幾分鍾時間,成交價是26萬多元。買回後,韓學年重新給黃楊皇定做了一個盆,又經過一番細心打理,到去年首屆中國(陳村)盆景博覽會上,就已經有人出價300萬元了。不過韓沒捨得賣。
記者問:現在大家都說這棵盆景值500萬元,會不會是有價無市呢?韓學年告訴記者:500萬元肯定是值的,但暫時還沒有想賣,剛才還有買家托熟人問,黃楊皇賣不賣,如果要賣第一時間聯系他。
『陸』 當年,她是"浙江女首富"市值高達200億,套現8億出局後,現狀如何
人生總是辯證統一,不斷發展著,充斥著各種幸運或者痛苦,同時也充斥著日落西山以及東山再起,在瞬息萬變的世界裡,想要成為一個真正立於不敗之地的人,根本不是那麼的簡單,反而是各種因素不斷作用的結果,看來,在商戰上不斷拼搏廝殺的時候,還是應該及時止損,給自己留一些退路。
現在的何巧女已經過氣了非常悠閑的退休生活,有記者去采訪她,談到她這幾年裡的付出與收獲是否值得,何巧女笑了,她點點頭,說當然值得,而在那一刻,她唇邊的笑容止不住地上揚,看來她還是贏得了勝利。
『柒』 從互聯網轉行做盆景 32歲的他把興趣「玩」成了專業
錢江晚報
互聯網,一個唯快不破的行業,跑過競爭對手,更要跑過用戶的喜新厭舊;盆景,卻需要耐得住寂寞,是精雕細琢、敲敲打打里流淌的慢時光。
兩個毫無關聯性的行業,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串聯起金建勝的35年。他的人生,以2018年一次手術為分水嶺。此前,他在互聯網行業里摸爬滾打,打造過門戶網站,銷售過漁具,還干過8年職業競釣;此後,他置身山林,鑽研盆景,在古畫、山水中,讓一棵棵不起眼的小樹,煥發新的生機。
前段時間,他突然被人民日報官方微博點名,概括為一句話:互聯網員工辭職回鄉做古畫風盆景。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所有人:做喜歡的事,什麼時候都不晚。
從互聯網投身盆景創作
第一件作品就獲獎
金建勝的工作室臨湖而建,這里就是四年前夢開始的地方。
「2018年,我生了一場大病,胸腔里長了一個腫瘤,做了手術,身體大不如前。」
此前,金建勝在互聯網打拚,做過食品包裝網站,也從事過漁具銷售,全國各地跑,耗時耗力,身體明顯吃不消。
那一年,他想到了轉行,但投身盆景行業,純屬偶然。
金東區盆景種植的氛圍很濃厚,有一次他和朋友逛園區,感覺盆景作品就像是濃縮的大自然,山林野趣的氣息,和小時候生活的環境很相似,他一下子就產生了共鳴。盆景這一行,不管是樹材養護還是造型打造,都需要積淀。彼時32歲的金建勝在這個領域一切為零。去網上找優秀盆景作品欣賞,到各地看盆景展覽,到園子里動手實踐,找老師提點技藝,相互探討進步……就這樣一點點,他將夢想變成現實。
2019年6月,金建勝找到了現在這片田地。經過簡單改造,植信園投入使用。4個月後,他的第一件對節白蠟盆景作品《楠溪江畔》,就在武義一次比賽中獲得金獎,在第一屆「浙江杯」盆景藝術展上獲得銀獎;2019年11月,在浙江省盆景技能操作比賽中,他又拿到了一個金獎。
此後,他的盆景作品獎項不斷。最貴的一件作品,曾賣出40多萬元的高價,很多優秀作品,售價也可達20多萬元。
把愛好變成職業,金建勝做到了。
在山林水岸尋找靈感
一件作品常構思兩三個月
金建勝做事,喜歡追究極致。比如銷售漁具時,他硬是把自己練成了國家一級運動員,成為職業釣魚人,在全省、全國的比賽里拿過大大小小100多個獎項。
做喜歡的盆景,他曾從晚上9點做到次日凌晨4點,從切石頭、組合、上膠、修建,最後成型,絲毫不覺得疲憊。他享受這種不言一語的獨處,對於突如其來的火出圈,反而有些拘謹。
為什麼突然火了?金建勝自己都摸不著頭腦。
其實金建勝更早出圈,是在「快手」平台上。2019年10月24日,他給自己取名「阿信愛玩樹」,發布第一個盆景作品視頻。兩年多來,從最初單純的盆景作品展示,變成了更為復雜的製作過程展示,積累了12.8萬粉絲,獲贊25萬。
「阿信」這個名字,來自故鄉溫州永嘉的方言。記憶中老家岩頭鎮,是楠溪江畔山清水秀之地。10歲那年,金建勝父母離世,16歲他就跟著姐姐來金華求學、工作。故鄉特有的氣息,留存在記憶深處,直到遇到盆景,被再一次喚醒。
「所以一開始,我想從事水旱盆景,有山有水的感覺和故鄉很像。」他第一件獲獎作品《楠溪江畔》,靈感就來自於故鄉。
看起來,金建勝在盆景這一行,一切都那麼水到渠成。4年多來,他已經打造2000多件盆景,看不見的背後,是他為達到精益求精的不斷自我加壓。
為了更好地打造石頭,他買來玉石切割機;為了作品更貼合自然,他穿梭山林,觀察長在懸崖峭壁之上的樹木;為了作品更有意境,在深山、叢林、水系岸邊,他細細觀察記錄溝壑、石頭的排列……
「盆景製作,技藝是熟練可達,難的是構思。」創作一件盆景作品,金建勝常需要花兩三個月,絕大部分時間都用於構思,真正實操只需短短四五天,「每一件優秀作品,都能以小見大,是能引起觀者共鳴的孤品,這就是盆景的意境表達。每一棵樹都有獨特的個性,設計創作時既要符合自然規律,又要包含作者的獨特匠心。」
將山川文化融入盆景
讓民族特色走向世界
他已經習慣了獨處,要說改變,就是植信園里找上門的人多了起來。采訪的、采購的,還有來請教的。
從2020年開始,金建勝嘗試在網上直播。
直播不是為了熱鬧,而是交流,尋找志同道合的網友,一起探討進步。
「慢慢有了粉絲,還有一些網友看到我的盆景創作,會提供一些建議。」還有人特地從海南、北京、四川、山東等地趕來,有的為了求購一件盆景作品,還有的就像粉絲追星。
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個海南客戶。40歲左右,退休後也想從事盆景設計,卻沒有信心。「他得知我短短幾年就出圈,給了像他這樣的愛好者很大的希望。」客戶特地趕來植信園,跟著金建勝擠了十多天草房。
讓更多年輕人喜歡上盆景,是金建勝樂意看見的事,而他更希望,將中國山川文化融入其中,讓民族特色走向世界。
「盆景起源於中國,唐代就有實錄,宋代已有較高水平。日本的盆景,其實就是從中國傳入的。」相比日本盆景的「飽滿」,金建勝更欣賞中國的留白。他的創作,也常常從古畫中找尋靈感,一幅《富春山居圖》就被反復展開,「中國古畫講究線條美。求滿是很容易的,難的是做減法,在取捨之間體現造型變化,細微至樹幹上的點滴印記、一片樹皮,都有獨特的意境。」
初春,萬物復甦,也是金建勝一年中忙碌的時光。移栽樹木、修剪枝條……新一年的創意和靈感也在醞釀。
『捌』 浙江女首富何巧女「數千萬房產遭拍賣」,拍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浙江女首富何巧女“數千萬房產遭拍賣”,拍賣背後的原因是因為她的資金鏈出現了問題。
浙江女首富的傳奇人生結束了
現在,昔日浙江女首富何巧女正在出售她的房地產來還債,但這似乎也並不能完全解決她的問題。她的財富被清算可能只是時間問題,我只能祝浙江最有錢的女人,財產清倉後大概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不要過度傷心。既然她能承受數百億的財富,必然也能承受破產。而且,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想必就算她過得再不好,肯定也要比我們普通人好上很多倍的。由此可見,不論你的身份是怎樣的,都是要經歷一波三折的。
『玖』 60億首富用40年建27畝私家園林,精雕細琢,驚艷了整個江南
浙江湖州,本就是一個山環水繞、風景秀麗之地,此外這里還有知名古鎮南潯古鎮,南潯古鎮也是境內第一家知名5A級 旅遊 景區,不過在南潯的走街串巷中,有一個景點讓我記憶深刻,那就是小蓮庄。
小蓮庄,相信到南潯 旅遊 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這個景點,它位於浙江湖州市南潯鎮西南萬古橋西,面積27畝,是晚清「四象」首富劉鏞的私家花園,花園內有荷塘、台榭、家廟,小蓮庄是劉鏞羨慕當時的元末時期湖州書法家趙孟頫所建的蓮花庄,而得名小蓮庄。
曾經的南潯,據說衡量一個家庭的財富是用動物大小而定,100萬兩以上成為狗,500萬兩以上成為牛,1000萬兩家產則成為象,而著名的四象就是南潯的四大家族,劉家、張家、顧家和龐家,而劉鏞則是四象之首,他的財富據說在當時是清政府年收入的七分之二,達到2000萬兩白銀,在今天的話這些錢相當於60億元人民幣,可以想像它的私家花園是何等高貴氣派。
在明清時期,江南一帶流傳著一句諺語:「湖州一座城,不及南潯半個鎮。」形容了明清時期南潯的富庶繁榮。
小蓮庄建於清光緒十一年,也就是1885年,是經過劉家祖孫三代人近40年修建而成,於1924年落成,40年要是放到當下可以修建太多這樣的園林,也看得出小蓮庄的景緻是通過人們精雕細琢隨著漫漫歲月的打磨而來的。
小蓮庄是一座江南地區典型的古典園林建築景觀,其內部小橋流水、亭台樓閣,一應俱全,走入其中,你能想像在這里居住生活是何等的悠閑愜意。
小蓮庄內依地勢而建,山環水繞,外有一條河,名為鷓鴣溪,溪水上船來船往很是熱鬧,整座園林以荷花池為中心,水池中種滿了荷花,也的確應了「小蓮庄」這個名字的景色,在盛夏,藍天映襯下的一池碧綠荷葉,真的是嬌艷奪目,美不勝收。
荷花池約10畝地,沿著荷池外走一圈,基本可以觀賞完整個景區,園內有退修小榭,是一處修身養性,觀望荷池的地方,是江南水榭建築的精品。
在其南側,百年紫藤,像卧龍一樣盤旋纏繞,枝葉繁茂,那蜿蜒曲折的景象要是在花開季節彷彿走進人間天堂,很是讓人陶醉其中,無法自拔。
園內的有一座五曲橋,古時候,皇家花園才能修建九曲橋,一品官員七曲橋,而當時的劉鏞則為二品,則是修建五曲橋,走在上面很有一種古韻之感,它完美的呈現了江南園林的小橋流水之古樸韻味。
凈香詩窟,一個聽到名字就知道是詩畫一樣的地方。
荷花池畔,推窗可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優美景緻,單檐歇山頂的四面廳,藻井呈「升」狀和「斗」狀,非常雅緻,故又稱「升斗廳」。
劉氏家廟,小蓮庄的主建築群,也是劉氏家族祭祀祖先之所。
家廟坐北朝南,照壁、石牌坊、門廳、過廳、正廳和馨德堂等一應俱全,正廳上方有「圭璋令望」匾額,還有明朝年間宣統皇帝御賜的「承先睦簡物族」九龍金匾一塊,可以見得當時劉家的地位有多顯赫。
劉墉家族富裕後,多行慈善,深受當地百姓愛戴,一座「樂善好施」坊和「欽旌節孝」坊,分別是表彰劉安瀾和其妻的牌坊,牌坊早已銹跡斑斑,但卻顯出歲月的光華。
東升閣 ,位於荷池西岸,俗稱「小姐樓」,是一座西式建築,當時的人們也是比較推崇西方文化的。
杜牧一首著名的《山行》詩是這樣寫的:
遠上寒手緩山石徑斜,
白雲攔薯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而小蓮庄的構建就是以此而建,穿過門洞進內園,內園是一座園中園,疊石成山,半山蒼松,半山紅楓,還有珍貴的各種盆景,它與外園相映成趣,山道彎彎,彷彿進入一片世外桃源。
有錢人的生活我們永遠不懂,古代如此,今天亦是如此,在這樣一處優美之地生活真的是一種享受,只不過當人們在 旅遊 的同時,還有多少人能想到關於小蓮庄背後的許多故事。
關於小蓮庄的講述我們就暫且到這,但是它的 歷史 卻還將一直流傳,也許是百年、千年,不知道那時候的人們還會怎樣評價這個秀美的江南古典園林建築。#水晶晶南潯水晶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