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遠山水盆景
⑴ 盆景創造主要有哪幾種路徑這些途徑分別在么時候使用什
什麼叫盆景?盆景有什麼特點?
盆景是我國獨特的傳統藝術,它以植物、山石、水、土等作為材料,經過藝術處理和園藝加工,在盆中集中、典型地再現大自然的優美景色,同時以景抒情,表現深遠的意義,達到「縮龍成寸」、「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猶如立體的山水畫。但盆景又不等同於山水畫,它以自然物本身為主要材料,具有天然的神韻和生命的特徵,它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季節的更替,呈現出不同的景色,因此盆景又是一種活著的藝術品,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結合。
盆景藝術概括起來主要有下面幾個特點:
第一,盆景具有「小中見大」的特點。造園是把自然景物縮小在一定的范圍內,而盆景是把景物縮小於咫尺盆中,可以說是微觀造園。
第二,盆景是「活的藝術品」。樹木花草作為盆景造型的主要材料,具有生長發育的生命特徵,決定了它在製作加工上的連續性,藝術欣賞的可變性。
第三,盆景形式的多樣性。現代盆景藝術,正向著多元化發展,例如樹種和盆景類型的不斷增加、盆景的地方風格的不斷涌現等。
第四,盆景藝術的個性:由於盆景作者的生活閱歷、思想性格、藝術才能及文化素養的不同,其作品往往會出現與眾不同的個性,即所謂的「個人風格」。追求個性,推動了盆景藝術的不斷創新發展。
第五,盆景藝術上的自然性:人類來自大自然,親近自然是人類的本性。雖然盆景是一種藝術,離不開人的創造,但是更多人希望盆景的自然,特別是在造型上的自然。
第六,盆景創作的藝術性。這是創作盆景的最基本要求。盆景造型要具有藝術美,而內涵意境更要深遠,使人們在欣賞的時候,不僅看到了景,而且通過景激發出感情,因景而產生聯想,從而領略到景外的意境。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2002
盆景可分為哪幾類?
中國盆景主要分為兩大類:樹木盆景和山水盆景,這兩大類盆景早在宋代就已形成。隨著盆景藝術的不斷創新和盆景材料的日益豐富,我國盆景的新類別也在逐步產生。現在可分為下列七大類:
第一類,樹木盆景:以樹木為主要材料,以山石、人物、鳥獸等作陪襯,通過攀扎、修剪、整形等技術加工和園藝栽培,在盆中表現曠野巨木或蔥茂的森林景象者,統稱為樹木盆景。由於樹木盆景的材料常從山野曠地採掘而來,所以樹木盆景習慣上又稱為樹樁盆景。
第二類,山水盆景:以各種山石為主題材料,以大自然中的山水景象為範本,經過精選和切截、雕鑿、拼接等技術加工,布置於淺口盆中,展現懸崖絕壁、險峰丘壑、翠巒碧澗等各種山水景象者,統稱為山水盆景,又稱山石盆景。
第三類,水旱盆景:水旱盆景是主要以植物、山石、土、水、配件等為材料,通過加工、布局,採用山石隔開水土的方法,在淺口盆中表現自然界那種水面、旱地、樹木、山石兼而有之的一種景觀盆景。
第四類,花草盆景:以花草或木本的花卉為主要材料,經過一定的修飾加工,適當配置山石和點綴配件,在盆中表現自然界優美的花草景色的,稱為花草盆景。
第五類,微型盆景:一般樹木盆景的高度在10厘米下,山水和水旱盆景的盆長不超過10厘米的這些盆景,稱為微型盆景。
第六類,掛壁盆景:掛壁盆景是將一般盆景與貝雕、掛屏等工藝品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創新形式。掛壁盆景可分為兩大類,一類以山石為主體,稱為山水掛壁盆景;另一類以花木為主體,稱為花木掛壁盆景。
第七類,異型盆景:異型盆景是指將植物種在特殊的器皿里,並作精心養護和造型加工,作成的一種別有情趣的盆景。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2003
我國樹木盆景有哪幾種流派?
盆景的藝術流派,就是在一定的時期內,由一些思想傾向、藝術觀點、創作方法及藝術風格相近的創作者所形成的藝術派別,通過作品顯示出其本身的特徵,而與其它流派相區別。我國樹木盆景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的江蘇、四川、安徽、上海、浙江等省市和南部沿海的廣東、廣西、福建等地,素有南北派系之分。目前,我國盆景界所公認的盆景流派,主要是指樹木盆景的流派,總共有八大流派。其中除了嶺南派屬於南方派系外,其它流派都屬於北方派系。
第一,揚派:揚派是以揚州命名的盆景藝術流派,其藝術風格主要是嚴整壯觀。
第二,蘇派:蘇派是以蘇州命名的盆景藝術流派,其藝術風格主要是清秀古雅。
第三,川派:川派是以四川命名的盆景藝術流派,其藝術風格主要是虯曲多姿。
第四,嶺南派:嶺南派是以我國的嶺南地區命名的盆景藝術流派,其藝術風格主要是蒼勁自然。
第五,徽派:徽派是以安徽徽州命名的盆景藝術流派,其藝術風格主要是古樸奇特。
第六,海派:海派是以其中心產地——上海命名的盆景藝術流派,其藝術風格主要是明快流暢。
第七,通派:通派是以南通命名的盆景藝術流派,其藝術風格主要是庄嚴雄偉。
第八,浙派:浙派是以浙江命名的盆景藝術流派,其藝術風格主要是剛柔相濟。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2004
盆景如何陳設?
在這里我們主要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談談盆景的陳設:
第一,不同類別盆景的陳設:樹木盆景以放在視平線上為好,可以欣賞樹景全貌和透視層次感。山水盆景、水旱盆景一般宜放在略低於視平線處,可以欣賞到山水深遠全景,以及山的腳坡、水面和布置的配件。
山水和水旱盆景都有明顯的正背面,所以宜靠近牆壁放置,樹木盆景的正背面不太明顯,陳設的位置可以自由一些。
第二,不同形式盆景的陳設:懸崖式的樹木盆景宜放置視平線以上的落地高幾架上,以符合在自然界的真實觀感;露根式的樹木盆景宜放在視平線稍下的台座上,可以欣賞其根部的優美姿態。
平遠式的山水盆景可放置在較低的台幾上,以欣賞其水面的開闊、山景的深遠;高遠式的山水盆景則可放置在略高的地方,以突出其山峰的雄偉。
第三,不同體積盆景的陳設:一般中小盆景宜放在不太大的空間里,讓欣賞者可以看到盆景的全貌;特大的盆景須放置在較大空間里,既可遠看,又可近賞,位置宜稍低些;微型盆景適宜放在室內案頭、幾座上。
第四,室內和室外的陳設:多數盆景植物喜陽光。在室內由於光線不足,所以要選擇耐蔭能力強、在弱光下能正常生長的盆景。如果把喜光的盆景放在室內,絕對不要放久,只能作為臨時性短時間擺放。喜陽光的盆景適宜擺放在室外能照射到陽光的地方。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2005
樹樁盆景植物如何進行繁殖?
製作樹木盆景的材料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個是繁殖育苗,另一個是採掘樹樁。繁殖育苗方法可以採用播種、扦插、壓條、嫁接、分株等,繁殖出來後進行自幼培養,造型比較自由,樹木枝乾的粗細比較均勻,特別象播種繁殖,短期內可獲得大量的苗。但是用繁殖育苗法來製作樹樁盆景,需要的時間比直接採掘樹樁要長得多。在這里我們簡要介紹一下扦插繁殖和空中壓條繁殖。
第一,扦插繁殖:在扦插繁殖時應從較老的大樹上選擇那些表皮粗糙和天然扭曲的粗枝作為插條,把它們當作樹樁盆景的主幹來進行培育,從而縮短成形所需要的時間。
在扦插常綠樹種時,採下的老枝上應帶有小側枝和葉片,把它們淺淺地斜插在沙床上,放在蔭處保持90%以上的空氣濕度。闊葉樹插穗可用600ppm的萘乙酸溶液速沾處理,然後再進行扦插,以促進生根。
第二,空中壓條繁殖:在一棵較大的老樹上,當我們發現了一段符合樹樁要求的側枝時,如果該樹種扦插不容易生根,就可以用空中壓條的方法。首先要在高壓部分做一圈較寬的環狀剝皮,寬度不應小於2厘米,然後把木質部上殘存的嫩皮刮干凈,再用濕泥土、泥炭或青苔把環剝處包成一個圓球,外面再用塑料薄膜包住,上下都用繩綁緊。以後要經常保持包內濕潤,如果幹了,可以解開上部綁口進行澆水。等到透過薄膜看到根已長出來時,就可以把它剪下來,解去薄膜,保持泥團再上盆。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2006
可作樹木盆景的樹種有哪一些?
適宜製作樹木盆景的材料很多,一般以盤根錯節、枝密葉細、姿態優美、花果艷麗的為佳。同時,要求具有萌芽性強、耐修剪、壽命長等生物學特性。
我國樹木盆景的取材,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在清代嘉慶年間一本叫《盆景偶錄》的書中就把盆景植物分為四大家、七賢、十八學士和花草四雅。由於不斷引種發掘,目前我國用來製作樹木盆景材料的樹種已有一、二百種之多,通常可以把它們分為下面幾大類:
第一類,松柏類:如日本五針松、黃山松、黑松、錦松、水杉、水松、松柏、金葉柏、翠柏、鋪地柏、絨柏、線柏、刺柏、羅漢松等等。
第二類,雜木類:如榔榆、黃楊、雀梅、赤楠、繼?木、九里香、朴樹、福建茶、小葉女貞等等。
第三類,葉木類:如三角楓、紅楓、銀杏、枸骨冬青、鳳尾竹、羅漢竹、佛肚竹、棕竹、蘇鐵等等。
第四類,花木類:如山茶、茶梅、金雀、貼梗海棠、梅花、碧桃、紫薇、垂絲海棠、迎春、桂花、杜鵑、六月雪等等。
第五類,果木類:如火棘、果石榴、南天竹、金桔、佛手、山楂、枸骨、金彈子、紫金牛、柿、枸杞等等。
第六類,藤本類:如常春藤、凌霄、絡石、扶芳藤、紫藤、忍冬等等。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2007
樹樁盆景怎樣採掘與培育?
採掘樹樁的時間,一般宜在樹木進入休眠期後,以初春樹木尚未萌發之前這段時間進行。選擇採掘的樹樁,要從樹種、樹齡、形態以及發展前途等方面綜合考慮。
在採掘時,一般可將主根截斷,但要多留些側根和須根。對於松柏類和某些直根樹種,則宜多留些主根,否則不易成活。樹樁在挖起後即可進行一次重修剪,修剪要根據樹樁的形態,並初步考慮到日後的造型。採掘的樹樁,根部不必帶土,最好放進泥漿里蘸一下,裝入筐簍,並填塞苔蘚,以保護須根不致因失水而枯萎。帶回後須盡快栽種。
山野採掘的樹樁,無論其自然形態如何優美,要製成盆景,還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的培育,這個過程叫做「養胚」。養胚最好選擇土壤疏鬆肥沃、排水良好、陽光充分的地方進行地植,或採取泥盆栽植,以便於結合造型加工。栽植要適當深埋,最好僅留芽眼於土外,主幹較高的樹樁,可用苔蘚包在主幹上。栽後要澆一次透水。夏季高溫時,要搭棚遮蔭,並經常噴水。平時要注意澆水,樹木生長旺盛期更不可缺水,但也要注意澆水不可過多,以防止爛根。在乾燥期最好經常往葉面上噴水。
要使樹胚盡快成型,施肥很重要,新栽的樹樁,根較幼嫩,宜薄肥勤施。肥料可用腐熟的餅肥或糞肥,稀釋後再用。養胚期間還要做好修剪、摘芽、防治病蟲害等工作。修剪主要指剪去日後造型時不需要的枝幹及枯枝、病枝等。摘芽主要指摘掉多餘的芽。等到保留的芽長成枝幹時,可作進一步選擇,剪去不用的枝幹,並摘去留下枝乾的頂芽,促使腋芽萌發側枝,增加枝葉的層次與密度。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2008
樹樁盆景怎樣進行加工造型?
自幼培養的樹苗,一般在3—5年後開始加工造型;山野採掘的樹樁,大多在養胚後一年即可進行加工造型。加工前可將地栽的樹樁挖起來,臨時栽進大小基本適合的盆中,以便操作和造型。大型樹胚也可就地加工造型。
加工製作要遵循一系列盆景創作的藝術手法,對樹胚材料先進行仔細觀察和推敲,根據材料特點來決定表現什麼樣的題材和如何造型,也就是「因材處理」。將樹胚根、干、枝的骨架按盆景藝術的規律安排,使之成為具有協調勻稱、線條優美、意境深遠的有生命的盆景藝術作品。因材處理可以使盆景製作既節省人工,又有天然野趣。如果完全任其自然,就談不上盆景藝術了。但是人工的痕跡過多,卻又失去自然美。因此,對於樹樁的造型,切不可墨守成規,套用模式。
造型加工方法也有一定的程序性,通常是先主幹後枝條,由下而上的攀扎、修剪或雕鑿,具體可根據樹種和造型的需要來確定。不同地區由於習慣的不同,其加工方法也有所差異,例如一般對松柏類及萌發力弱的樹種,以攀扎為主;對於福建茶等萌發力強的樹種,可以修剪為主。南方地區濕度高,樹木生長快,適於修剪造型;北方則相反,適於攀扎造型。用攀扎法加工的樹樁,造型自如,曲折多變,且成型較快;用修剪法加工的樹樁,則蒼勁自然,但成型較慢。當然這些都是就一般情況而言,各地盆景的風格與流派不同,其造型方法差別很大,例如嶺南派採用「蓄枝截干」的修剪造型法;揚派採用「一寸三彎」的攀扎造型法等等。所以我們在造型加工盆景時,要在掌握修剪與攀扎的最基本方法基礎上,再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才能產生理想的效果。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2009
樹樁盆景怎樣進行選盆?
造型優美的樹木,只有配上大小適中,深淺恰當,款式相配,色彩協調,質地相宜的盆缽,才能成為完美的盆景藝術品。下面主要從大小及深淺這兩個方面來作介紹。
在選擇盆缽時,首先要注意大小適中。用盆過大,則使盆內顯得空曠,樹木顯得矮小,同時盆大盛土多,就會蓄水過多,輕則引起樹木徒長,影響造型,重則造成爛根;用盆過小,又會使盆景顯得頭重腳輕,缺乏穩定感,且易造成水分、養分不足,影響樹木生長。一般來說,矮壯型樹木,孤植時所用的盆口面必須小於樹冠范圍,盆長必須大於樹乾的高度;合栽的宜稍大一些,以表現一定的空間環境。此外,用淺盆時,盆口面寧大勿小;用深盆時,則寧小勿大。
用盆的深淺對於盆景造型影響很大,對於植物的生長也有一定的影響。用盆過深,會使盆中樹木顯得低矮,同時不利於喜干植物的生長;用盆過淺,又會使主幹較粗高的樹木有不穩定感,並且難以栽種,不利於喜濕及花果類樹木的生長。一般來說,合栽式宜用最淺的盆;直乾式宜用較淺的盆;斜乾式、卧乾式、曲乾式宜用深度適中的盆;懸崖式宜用最深的千筒盆,但大懸崖式有時反而用中深盆,以對比顯示下垂枝的長度。此外,對於規則型的樹木盆景,習慣上用深一些的盆,而自然型的樹木盆景,特別是盆中放置配件的,用盆則不可深。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2010
樹樁怎樣進行選土和栽種?
一般樹樁盆景植物喜好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排水透氣的沙質壤土。對於酸鹼度來說,不同的樹種有不同的要求,例如要求酸性的有杜鵑、 ji木等;要求中性或鈣質土的有榔榆、朴樹等;能耐鹼性的有怪柳、枸杞等。能用於構成盆景用土的基質有腐葉土、腐殖土、稻田土、山泥、塘泥、河沙等等。不同地方所用的配方並不一樣,例如廣東就常直接利用塘泥作為盆土。
在選好盆、准備好盆土准備栽種時,用碎瓦片或鐵絲網或塑料絲網先填塞盆底的排水孔。淺盆多用絲網,較深盆可用碎瓦片。樹木的位置確定後,就可將培養土放入盆內。如盆土有粗細之分,則先將粗粒土放在盆下,再放細粒土壅根填實。培土時一邊放入,一邊用竹桿將土與根貼實,但不要將土壓得太緊,只要沒有大的空隙即可,這樣有利於透氣透水。土放到接近盆口處,稍留一點水口,以利於澆水。如是淺盆,則可不留水口,有時還要堆土栽種。樹木栽種的深淺,也要根據造型的需要,一般將根部稍露出土面即可。
樹木栽種好後,即可澆水。新栽的土較松,最好用細噴壺噴水。第一次澆水,務必澆透。水澆好後,放置於無風半蔭處,注意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約半個月後,便生新根,這時才能按正常進行管理。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B0602011
樹樁盆景怎樣進行澆水和施肥?
澆水是樹木盆景的一項主要管理工作。生長在盆缽中的樹木,因盆土有限,很易乾燥,如不及時補充水分,就會缺水而枯死;但是澆水過多也不行,會引起徒長,如果盆土長期過濕,樹根呼吸不良,易引起爛根死亡。所以盆景澆水一定要適量,掌握「不幹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另外,澆水還要根據樹種、季節、土壤質地等來加以考慮,如喜水的的樹種要多澆;高溫期早晚可各澆一次水,冬季可數天澆一次水;沙質土比粘質土更要經常澆水。盆土的干濕情況可根據樹葉的生長情況(樹葉萎蔫則缺水)、叩盆的聲音、盆土表面的顏色以及開裂與否等方面來進行判斷。
盆土的養分有限,為了供應盆景樹木生長的必需養分,應注意補充適當的肥料。一般樹木盆景生長緩慢,不需施肥太多,否則會導致徒長,影響樹姿的美觀。施肥時要掌握適時、適當和適量的原則,例如觀葉樹種宜多施些氮肥,觀花和觀果樹種宜多施些磷肥;在春夏秋生長季節可施肥,冬季休眠期停止施肥;剛上盆的樹木,新根還沒有長出,不能施肥;液肥不能過濃,一定要稀釋後才能使用,否則會產生肥害;有機肥、餅肥一定要經過充分腐熟後才能夠應用,否則會在盆土中發酵產生高溫而燒傷燒死根系;作為追肥的液肥水不要灑在葉片上;晴天施肥好,雨天和梅雨季節不宜施肥。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02012
樹樁盆景怎樣進行修剪?
盆景樹木不斷在生長,如果任其自然生長,不加抑制,勢必會影響樹姿造型而失去它的藝術價值。所以必須進行及時的修剪,長枝短剪,密枝疏剪,松類樹種在芽剛萌發時摘心摘芽控制新枝生長,以保持優美的樹姿和適當的比例。修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摘心:為了抑制盆景樹木長高,促使側枝發育平展,可摘去樹木的枝梢嫩頭。
第二,摘芽:在盆景樹木的干基或幹上生長出不定芽時,應當隨時把它們摘去,以免芽長成叉枝,影響樹形美觀。特別是象榆樹、雀梅、迎春、六月雪等樹種,容易產生不定芽,更要注意摘芽。
第三,摘葉:對於觀葉樹木盆景,它的觀賞期往往是新葉萌發期,如槭樹、石榴等新葉為紅色,通過摘葉處理,可以使樹木一年幾次發生新葉,從而延長觀賞時間和效果。榔榆、銀杏等樹木盆景,也可以通過摘葉法,欣賞它們的鮮嫩新葉。
第四,修枝:樹木盆景常常長出許多新枝條,為了保持樹木的造型美觀,必須經常進行修枝。修枝方式應當根據樹形來決定,如果是雲片狀造型,就把枝條修剪成平整狀。一般有礙美觀的枯枝、平行枝、交叉枝等枝條,都應該及時剪去。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2013
樹樁盆景怎樣翻盆換土?
盆景樹木在盆中生長一定時間後,根會密布盆底,使得水分難以滲透排出,盆土養分也被利用完畢,從而影響到植株的正常生長,這時就要進行翻盆換土。翻盆換土的間隔期和次數可以根據下列幾個方面來決定:
第一,一般小盆景每隔1—2年翻盆換土一次,中盆景2—3年一次,大盆景3—5年一次。如果是老樹樁盆景,可多隔幾年才翻盆換土一次。
第二,生長旺盛而且喜肥的樹種,翻盆次數要多些,間隔年限要短些,而生長緩慢、需肥較少的樹種則相反,象松柏類老樁盆景就不宜多翻盆。
第三,枝葉茂盛、根系發達的樹種要勤翻盆換土。
翻盆換土可以通過根部的生長情況來決定:當盆土不幹和不濕時,把盆倒翻過來,用手拍打盆底,使樹木連根帶土全部倒出來,檢查土塊板結情況以及根系分布情況,如果土塊板結、根系密布土塊底面,就說明必須翻盆換土。
翻盆換土時需結合進行修根,例如對於根系密布土塊底面的,要疏剪密集的根系,去掉老根,保留少數新根;一些老樁盆景,可以修剪去老根和根端部分,在重新種植時,可適當讓根部提高一些以增加觀賞價值;松柏類樹種伸長的細根,可適當剪去根端部分;黃楊、竹類等須根發達,應剪去根端全部。
翻盆換土的時間以休眠期為好,大多在早春或晚秋進行,如果保留原土較多,則可隨時進行。翻盆換土時可以用原盆或者換稍大一點的盆,具體要根據樹木大小來決定。換土時的土壤必須適宜該樹種的生長要求。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2014
樹樁盆景放置在什麼地方才好?
樹樁盆景放置的地方,除了需要通風透氣外,必須考慮到光線的問題。每一樹種對光線的要求都不盡相同,但是大體上可以把它們分為兩大類:喜光類和耐蔭類。因此要根據對光的要求來決定盆景是擺放在陽光下還是在有遮蔭的地方。例如對於喜光類,如果把盆景放在陽光充足和空氣流通的庭園或天井中,則樹木生長健壯,葉色翠綠,花繁果茂,盡顯盆景的觀賞性;反過來如果把它們放在樹叢濃蔭下或庭隅廊下,因為陽光空氣都不充分,也沒有雨露的滋潤,樹木往往生長不良,葉片發黃容易脫落,長時間可能會導致樹木死亡。而對於耐蔭類,例如羅漢松、山茶等,在夏季如果放在陽光下直射,就會使葉片尖端和邊緣枯焦,甚至整片葉枯焦脫落。
盆景樹木對光的要求可以根據下面幾個方面來進行判斷:
第一,針葉的松類樹種,大多為喜光類;而葉片呈扁片或鱗形的一些柏類樹種以及竹柏、羅漢松等,都是耐蔭類。
第二,常綠闊葉樹種如黃楊、冬青、山茶等,多是耐蔭類;而落葉闊葉樹種如梅、紫薇、石榴等,多為喜光類。
第三,葉質較厚或革質的闊葉樹,多為耐蔭類;葉質薄而較大的闊葉樹,多為喜光類。
第四,野生林下的小灌木如六月雪、南天竹等,多為耐蔭類;原生長在曠野或陽坡地的樹種如 ji木、雀梅等,多為喜光類。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2015
山水盆景如何選石和選盆?
山水盆景選石時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因意選材」,也就是按題選石,即根據創作主題意圖選擇石料的種類、形狀和色澤等。因意選材,可以掌握創作的主動,有利於表現特定的主題和意境。但有時不一定能選到完全適合的材料,這就要進行適當的藝術加工,做到雕鑿不露人工痕跡,宛如天成。
另一種是「因材立意」,也就是按石創作,即根據石料的種類、形狀和色澤等因素來決定創作意境。因材立意,可以對山石材料因材致用,充分發揮天然的特性,但不足的是表現的意境內容常常受到一定的限制。
山水盆景一般採用無洞眼的水底盆,便於貯水,用來表現江河湖海的浩瀚。水底盆都很淺,除能表現出山峰的高聳雄偉和山麓坡腳的曲折起伏外,還便於安置船、橋、亭、榭等配件,可不必再用其它支撐物,這樣既美觀、方便,又接近真實。至於淺盆貯水少,山石易幹掉,只要注意經常噴水即可。
水底盆以漢白玉、大理石等材料鑿成的最好,其次是釉陶盆,一般不用紫砂盆。特大型山水盆景也可採用水泥盆。水底盆的形狀,一般以長方形或橢圓形最為常見和適用,偶有用正方形、圓形、船形、海棠形、六角形等式樣。水底盆通常用的色彩有白色、淡藍、淡綠、淡黃等淺色,要根據盆景的表現內容和山石的顏色來進行選用。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2016
山水盆景怎樣進行布局?
布局是製作山水盆景的關鍵性的一步,山水盆景造型有無意境,表現什麼主題,全賴構思布局。布局主要是屬於藝術構思問題,它是通過運用各種藝術表現手法來實現的。
布局開始,要把各組成部分集中起來,根據表現主題和創作意境的需要作一全面考慮,包括布局的形式、植物的栽種、配件的安置等等問題。這里主要談談主峰的位置和配石的安排問題。
主峰是盆景的重心所在,最為突出顯眼,在布局中要首先確定。主峰位置通常放在盆長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處為宜,可略為偏前或偏後。主峰位置一般不宜放在盆的正中或邊緣。
主峰確定後便可安排配石。配石與主峰在風格上要統一,但形狀、大小又必須有所變化。配石只是起著襯托主峰的作用,本身不可突出。盆景中所有的山峰都要避免等高或形狀雷同的現象,也不可順次安排,而應高低起伏、參差不齊。整個布局要做到疏密得當,虛實相間,不可均勻安排,也不可處處填滿。
在山水盆景的意境構圖方面,有三種處理形式。第一種是高遠式:高遠式的主峰高聳險峻,配峰低矮,以襯托主峰,山石占盆面的三分之二左右;第二種是深遠式:深遠式多以一峰為主,群峰夾峙,從近景透視遠景,在前後峰的關繫上,宜前實後虛,顯得山巒重疊,層次豐富,忽隱忽顯,深不可測,山石占盆面的二分之一左右;第三種是平遠式:平遠式多為低矮平緩的山巒,延綿不斷,無明顯山峰奇石,排列錯落有致,山石占盆面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此方式水面遼闊,在低平曲折的山巒掩襯下,顯得地闊天廣。
還有一點要特別提出的,就是在布局時,要著意山腳的處理,特別是水岸線的處理,宜曲折多變,有隱有現,切忌平直無奇。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2017
山水盆景怎樣進行管理?
盡管山水盆景以山石為主,但由於山石上點綴了植物,因此山水盆景與樹木盆景一樣也要進行管理,而且由於山水盆景的山石上栽植植物用土一般較少,更需要精心管理。山水盆景的管理方法與樹木盆景基本相同,但是應特別注意下面幾點:
第一,噴水:平時除了在盆中貯滿清水外,還必須經常對整個山石進行噴水,尤其是用吸水不良的硬質材料製成的盆景。山石上的植物全靠人工噴水養護,稍有疏忽,就造成植物枯萎。對於用吸水性能好的松質石料製成的盆景,可適當減少噴水次數。
第二,施肥:山石上栽植的植物不僅土少,而且不便換土,因此植物很容易缺乏養分,必須經常進行施肥,才能使植物生長良好。肥料選用稀薄的液肥,便於澆施。也可以把山石放在肥水中浸透,再將表面用清水沖洗干凈。
第三,放置:山水盆景上的植物一般土少、根淺,不宜暴曬,夏天必須進行遮蔭或者放置在半蔭處。其它季節應放在光線充足、通風良好、便於觀賞的地方。
除以上幾點外,山水盆景還要注意盆中的清潔,盆中的水經常進行更換,並將盆內清洗干凈,以增強觀賞效果。在搬動盆景時要注意小心輕放,特別要防止損壞山石的基腳部分。
⑵ 2、平遠式山水盆景製作時有哪些注意要點
製作雲霧山水盆景造型抄原則和方法基本與一般山水盆景相同,只因它要安裝霧化裝置和產生霧氣。因此,在製作山水盆景時要掌握以下要點:、 (1)首先是選盆要比一般山水盆景盆深一些,以使盆內盛有相當深度的水,才能被霧化。如50厘米長的盆器山水盆景有l厘米左右深即可,而同樣大小的雲霧山水盆景深度必須達到5厘米左右。 (2)要創造條件使霧化裝置有藏身之處,要根據霧化裝置的大小,進行山峰的造型,根據造型要求選用松石或硬石均可,但都要將霧化裝置藏在山峰內。因此一般山峰都設計成比較粗大的獨峰式造型,如感獨峰太單調時,也可在山峰旁增添一個配峰。但注意不可造成平遠式造型。 (3)安裝霧化裝置要掩藏好,同時還必須安裝妥當合理,注意安全,不可漏電。
⑶ 「山水盆景」怎樣才能有詩一樣的意境
如何欣賞一盆山水盆景,有人提出,可以效仿傳統山水字畫的欣賞,經過作品的審美感知、審美理解,最終在內心形成完整藝術形象的審美創造。審美感知就是要求我們直觀地去感知審美對象,即藝術作品本身,我們可以直接去感知山水盆景創作得像或是不像,表現的是遠景還是近景等。然後在審美感知的基礎上進行審美理解,即在直觀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義和內涵。最後審美創造,使欣賞者有如親臨碧波綠水、名山大川之感。欣賞山水盆景的「美」,可從以下幾個方面。
一、美在自然山水盆景所選用的石料,色澤鮮艷、紋理清晰,經盆景製作者精雕細鑿後,成為壁立千仞、俊俏挺拔、水穴洞天之佳景。
山水盆景的製作,主要是根據石料原有的形態、質地、紋理、色彩等要素進行選材和立意造型,我國地大物博,岩石種類頗豐,僅《雲林石譜》中介紹的就有116種之多。其實山水盆景製作的石種並不局限於石譜所列范圍,目前常用來製作山水盆景的石種有30多種。近年來,山水盆景藝術發展較快,構思立意新穎,布局格調多樣,選材也不完全局限於過去通常「品」石所具備的「瘦、漏、透、皺」標准。歸納起來,著重把握石料的「姿、紋、色、質」。山水盆景是以山為主體,所以,山石的布局是山水盆景製作的重要一環,猶如繪畫的構圖,布局得當、優美自然的山水氣勢就躍然出現。一般來說,山水盆景的布局有如下規律:不論山嶺的跌宕起伏,山路、水道的迂迴曲直,其平面或立面的基本形都是「之」字或「之」字的變形。整個畫面的大局,其外輪廓,均應包含在一個不等邊的三角形之內。
自然界中山山水水都離不開植物。山水盆景是自然山水風光的縮影,是應該有生命的,因此,要在假山上種植適當的植物。山水盆景中種植的植物一般選取矮小、枝葉短細的植物,如虎刺、六月雪、金錢松、五針松、羅漢松、真柏、雀梅、蔭木、小葉梔子、福建茶、九里香、火棘、金雀、金豆、迎春、黃馨、小葉榆、小檗、三角楓、小葉黃楊、對節白蠟、魚甲冬青、斑葉冬青以及絡石、扶芳藤、細葉常春藤等植物,有些草本植物如香港半枝蓮等也是小型及中、遠景山水盆景上點綴的常用植物。
山水盆景的用盆不同於一般種植用盆,它直接影響整個畫面的藝術效果,盆的大小、深淺、厚薄、造型式樣、色澤等都要考慮與盆內布局相適宜、相協調。山水盆景的用盆從過去的礬石深盆到現在用的大理石、漢白玉淺盆,在造型變化及質地方面均比過去有很大改觀。石盆色澤有黑、白兩種。白色盆選用較為普遍,黑色盆常用來烘托、配置宣石、海母石、鍾乳石等石色偏白的石種。常用盆型有長方型、橢圓形、圓形、異形等4種。長方盆一般配置高遠山水景觀,展示其線條硬朗、壁立千仞之勢;橢圓盆一般配置平遠或深遠山水景觀,展示其山巒起伏、線條流暢之美觀;異形盆的使用,可豐富某些特定的主題、意境的表現空間。通常,在山水盆景的製作過程中,先要將主配峰製作好,然後再選盆;也有先將盆選好,根據盆的長寬度構思布局主、配峰的。這兩種方式均可採用,但最終還是要看山石的主、配峰和盆的組合的視覺效果是否相協調。
二、意境不是創作者主觀憑空臆造的,它是閱歷生活的經驗反映,是審美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感情,一種對美的理解和認識,是復雜的審美活動。它包括創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文化修養通過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通過向自然學習、觀察、分析、研究、提煉後形成的特殊認識,是作品的靈魂、創作者的精神。
一幅好的山水盆景作品通常採用「小中見大」、「以少勝多」、「對比」、「虛實」、「誇張」的手法來安排材料,使人們能夠在方寸盆中領悟大自然的無限風光,引人心馳神往、浮想翩翩。只有具有感情的作品才能感染觀眾,這種感情是激烈、奔放、靜謐的??都能通過創作者的構思、布局等手段展現出來。缺少感情,作品便失去生命。優秀的山水盆景作品,人們能為其內涵的藝術魅力所吸引,並與作品中的意境所表達的主觀思想不謀而合,被其弦外之音所陶冶、所打動,這是創作者追求的境界。正如國畫大師李可染所說:「意境是藝術的靈魂,是客觀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熔鑄,經過高度藝術加工達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從而表現出來的藝術境界、詩的境界,就叫意境」。
⑷ 水盆景根據布局有哪些分類
根據近中見遠的原則,山水盆景在布局上分為平遠山水、深遠山水、高遠山水三種。
「三遠法」最早見於宋代郭熙的山水畫論《林泉高致》。山水盆景創作除親歷名山大川,田園農舍,「搜盡奇峰打草稿」,源於自然,更是借鑒山水畫論,因石制宜地創作高於自然的山水盆景。
(1)平遠山水:自近山而望遠,謂之平遠。「平遠」法製作的山水盆景,它的透視效果較前者要好,容易造就意境深遠的作品,給觀者視野開闊,心裡平衡之感受。平遠布局全景以水居多,山為平崗小阜,山形平緩少丘壑,排列錯落宛延。山砧盆面3/10左右。主鋒高與盆高的比為6:1。一般選擇軟石類較妥,如:浮石、海母石、砂積石、宣石等等。
(2)深遠山水:自山前窺山石,謂之深遠。這種方法宜於表現幽深的意境,使人有「江山無止盡」感受。山群成「之」形縱列,大牙交錯,前實後虛,重重疊疊。山鋒似露似藏,若隱若現,使景深而遠。山石一般占盆面5/10左右。主峰高度與盆邊高度比為15:1。選用石料是多種的,如:砂積石、砂片石、海母石、英德石、石筍石、斧劈石、龜紋石、蘆管石等等。
(3)高遠山水:自山下而仰山,謂之高遠。這種透視法宜於表現高大雄偉、氣勢磅礴的景物,使觀賞者油然而生「高山仰止」之情。常以獨塊山石為主,或靠近主體稍配低的襯景,以烘托主景。山石應占盆面6/10左右。主峰高度與盆邊高度之比為20~25:1。在山水盆景創作中「高遠」法運用較多,創作的主題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選用的石料如:斧劈石、樹木化石、石筍石、英德石、砂片石、龍骨石等等。
⑸ 盆景造型如何做到統一協調
一、色彩要協調。盆與景物的色彩既要有一定的對比,以要相互調和。一般情況下,盆的色彩以素雅為好,可體現襯托作用,防止喧賓奪主。山水盆景通常用白色盆,但要注意不能與山石的顏色相同。樹木盆景要根據主幹的色彩選舅,花果類宜配用釉彩陶盆,松柏類宜配用紫砂陶盆。
二、款式要吻合。盆的款式與景物內容在格調上應該吻合。樹木的姿態虯曲蜿蜒,盆的輪廓應以曲線條為主,如圓形、橢圓形等;樹木的姿態蒼勁挺拔,則盆的線條宜剛直,如菱形、四方形等。形態挺直的樹木宜用矮腳盆,橫斜飄逸的樹木宜用高腳盆。山水盆景一般用長方形或橢圓形水底盆,以斧劈石作山景的,可用狹長一點的盆;以砂積石作山景的,宜用較寬的盆;高遠式山景,宜用較狹的盆;平遠式山景,宜用較寬的盆。
三、大小要適寬。盆的大小應與所配的景相適應,過大過小都不行。用盆過大,蓄水過多,不僅使盆內顯得空曠,而且易導致植物徒長,影響造型,甚至引起爛根死亡;用盆過小,又會使盆景顯得頭重腳輕,缺乏穩定感,且水分養分供應不足,影響盆內植物生長。一般矮壯型的樹木,所用盆的口面必須不小於樹冠范圍;合栽式的用盆,宜稍大些,以表現出一定的空間。用淺盆時,盆口面宜晝大些;用深盆,盆口面則宜小些。山水盆景盆口面不宜大,否則會使山峰顯得矮小,不雄偉;但也不宜過小,過小會使景物臃腫。
四、深淺要恰當。樹木盆景用盆過深,會使盆中樹木顯得低矮,但主幹粗壯的樹木用盆過淺,會給人經不穩定感,而且難以栽植。山水盆景用的水底盆均應很淺,以表現出山峰的高大、山澗坡腳的曲折起伏,以及水中的船、橋等景物,如用盆過深就會將景物遮住。
五、質地要相宜。松柏類盆景宜用紫砂陶盆;雜木類一般用釉陶盆。微型盆景宜採用釉盆或陶盆;特大型的可用水泥盆;山水盆景宜用鑿石盆,其次是釉陶盆;水旱盆景宜用紫砂陶盆或鑿石盆。
⑹ 山水盆景的市場前景,如何從小做起
樹石盆景成景優美,格調清新,含蓄雋永,應用題材寬廣,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市場前景較大。怎樣讓它走進千家萬戶,其養護管理簡單化是重要環節 製作山水盆景,除要具有地形地貌和山水盆景藝術的表現方法等理論知識外,還要掌握具體的製作技巧,必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做到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創作出高水平的盆景作品。 觀選石料觀選石料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因石立意,即在僅有一塊或幾塊石料的情況下,根據現有的石料進行創作,表現主題。因石立意要充分發揮石料的長處,避其短處,把具有自然紋理和丘塹、外形美觀的一面作正面,形態較差的一面作背面。如有幾塊松質小石料,難以製作出挺拔險峻的山水盆景,則可用來製作平遠式山水盆景,表現江南山青水秀的風光。因石立意所表現的意境常受到一定限制。一般業余盆景愛好者因石料較少,多為因石立意,然後再進行創作。另一種是因意選石,在石料較多的情況下,多採用此種方法。如在游覽名勝古跡或名山大川之後,深為祖國壯麗河山所激發,或讀一首’好的詩詞而受到啟迪,有了創作的慾望,然後根據立意去挑選石料。例如,欲製作表現當年紅軍 長征時爬雪山情景的山水盆景,最好選用浮石、宣城石或珍珠岩等材料,以便很好地反映冰天雪地的山巒風光。如欲製作表現陡峭石林風光的山景,應選擇斧劈石或煤石等細長條狀的石料。 在大堆石料中挑選山石時,首先要挑選好主峰的石料,然後再挑選與主峰形態、色澤、紋理、質地相協調的較小石料。在選石時,注意挑選具有瘦、漏、透、皺的山石,以便生動地表現山峰的各種形態。下面將具有這幾種形狀的石料及其加工方法與用途分別介紹如下: (1)瘦。瘦型石概括地說,就是有稜角的長條狀石料。瘦型石可布置成壁立當空、孤峙無倚的姿態,看去有亭亭玉立之感。瘦型石能充分顯示山峰的峻秀挺拔、崔巍雄奇,臃則反之。 (2)漏。漏在山水景物中指倒掛於山體的部分。漏的位置一般在岩洞中或懸崖峭壁突出處‘漏可增加山水盆景的美感。在松質石料上,可用鋸截和雕琢的方法做倒掛。鋸截前,先觀察好石料,確定是否宜做倒掛和做倒掛的位置,如果適合做倒掛,在下鋸前先按預定位置劃出鋸截線, 依線下鋸。鋸後如有不理想處,可用鋼鋸條、小刻刀或小鏗再進行加工。加工時動作要輕,並把 倒掛部分向上,否則倒掛部分易斷。 用硬質石料做倒掛,多在懸崖峭壁處用水 泥膠合上一塊瘦型石,膠合上去的石料形態必 須和峰巒協調,否則不美。膠合處水泥外露部分 的痕跡,可撒一層山石粉末遮蓋。 (3)透。透是要求石料上有洞穴,可以透過 視線。透,除能使山水盆景更加美觀外,還能起 到調整重心的作用。如山石一側過實,使主體重心不穩時,可在過實部分鑿洞,以達到平衡,同 時也做到實中有虛,解決了虛與實之間的矛盾, 使虛實結合恰到好處。 (4)皺。皺是指山石上的紋理。它如同衣服上的皺榴,皺而有律,繁而不亂。現置於杭州花 圃的《皺雲峰》,就是表現這種形式的代表作。 山水盆景常用的皺法有以下五種: A斧劈皺。這種皺法大都用來表現高聳的山峰,適合於較硬的石料,其形狀好像是斧劈刀砍後留下的痕跡,有的縱橫交錯,形似亂柴。 B披麻皺。這種皺常用來表現不太高的山巒。最好選用質地疏鬆的此種石料。 C卷雲皺。這種皺宜表現蒼老的山巒,以松質石料為宜。 D荷葉皺。這種皺似經雨水沖刷,石溝深陷,猶如荷葉的筋絡。 E折帶皺。這種皺主要表現成岩山嶽,特別是崩斷的斜面,其轉折的地方根自然,就像折帶一樣。有的石料自身便具有天然的折帶皺形。 (1)斧劈皺(2)披麻皺(3)卷雲皺(4)荷葉皺 (5)折帶皺 到商店購買石料時,如能找到瘦、透、皺、漏 俱全的石料當然最理想,但通常難以找到,具備其中12項也就可以了。一般來講,長條狀石料比圓形石料更便於造型,加工時浪費也少。在選購吸水石如蘆管石時,最好選擇其質地屬中等硬度又能吸水的石料,石質過軟過硬都不好; 石料軟,吸水性能雖好,但質地不堅韌,在加工和搬動時容易破碎;石料過硬,吸水性能差;做成山水盆景,下部濕而上部干,也不美觀。同時 還要考慮加工問題,硬質石料因其質地堅硬難以加工。一件盆景的優劣,同選石的形態、質量有很大關系。
⑺ 揚州山水盆景有哪些特色
揚州山水盆景:揚州的山水盆景起源於乾隆時期的「山水點景」,所表現內的題材大多取材於平容遠風光和長江兩岸的自然佳景。在布局形式上也是多種多樣,但以主峰、配峰、遠山三組山石組成的開合式最為常見。對於山腳的處理很講究,高低起伏,曲折多變。
揚州山水盆景,由於受到上海等地的影響,在技術和藝術處理上注重詩情畫意的表現,形成雄秀兼備的藝術特色,所用的石料均來自外地,常見的有安徽的砂積石、蘆管石,浙江的石筍石,蘇南的斧劈石,四川的砂片石等,山石上配置的植物較小,但講究姿態,常見樹種為瓜子黃楊、榆樹等。
⑻ 浮水石有哪些特點
浮水石:別名浮石、浮岩。是火山噴發的熔岩泡沫冷凝而成,因質輕能浮於水面而得名。有白色、淺灰、灰黃、灰黑等色,內多氣孔,極易加工,能雕鑿塑造各種山形。因其吸水性好,便於青苔和種植各種小植物,極富生氣。
缺點是日久易風化,且很少有大料。主要產地吉林長白山、黑龍江嫩江,以及各地火山口附近。浮石一般作小型山水盆景,最適宜製作平遠的山水盆景,來表現清雅秀麗的江南風光,也是製作懸崖式盆景的常用石料之一。
⑼ 懸崖式的樹木盆景要怎樣擺設
懸崖式的樹木盆景宜放置視平線以上的落地高幾架上,以符合在自然界的真實內觀感;露根式的樹木盆景宜放容在視平線稍下的台座上,可以欣賞其根部的優美姿態。
平遠式的山水盆景可放置在較低的台幾上,以欣賞其水面的開闊、山景的深遠;高遠式的山水盆景則可放置在略高的地方,以突出其山峰的雄偉。
⑽ 山水盆景的人文意義何在
1 山水盆景有利於提高人們的生態知識
教養山水盆景中的無機環境(包括山石、水、有機質、無機鹽、空氣和陽光等)和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構成了一個微型生態系統。因此,山水盆景的製作、養護管理必須遵循生態科學規律,包括生物適應環境的規律,生態系統各種因素相互作用協調發展的規律,生態系統物質循環、轉化和再生規律,生態系統發育進化規律,物質輸入輸出的動態平衡規律,多樣性導致穩定性規律等,體現了道法自然的生態觀。只有這樣,才能使山水盆景中的生物群落生機勃勃,呈現山青水秀的美景。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人們學習和掌握了豐富的生態學知識,提高了生態知識教養。
2 山水盆景有利於提高人們的生態倫理教養
生態價值觀認為,人類必須確立人與自然和諧生存的生態倫理觀,並具備起碼的生態倫理教養,才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修復,促進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人類的自然生態活動反映出人與自然的關系,其中又蘊藏著人與人的關系,表達出特定的倫理價值理念與價值關系。生態倫理教養可以擴展人們的道德范圍,超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並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山水盆景蘊藏著人們對生活的強烈眷戀,或充滿著人們對祖國山水的赤誠愛心,或映射著文人雅士追求清淡隱逸生活的嚮往,使人身居斗室之中,心靈也能得到回歸自然的慰藉。「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盆景能夠從內心深處激發人們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和關懷,樹立天人合一、眾生平等的觀念,從而提高了人們的生態倫理教養。
3 山水盆景有利於提高人們的生態審美教養
生態審美是以人和自然的和諧共生為旨趣,進而在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基礎之上,探求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身和諧的審美關系4。欣賞和維護生態美不僅是當代人的美好生活所必需的文化素養,而且是人們健康、文明的生活的一個重要尺度。山水盆景具有天然的神韻,源於自然,但高於自然,「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具有高度的藝術性與創造性,體現了製作者對自然山水意境的認識和鑒賞,並展現了對自然山水去粗取精的提煉,充滿了美學知識與詩情畫意,是文學藝術、繪畫藝術、雕刻藝術的高度概括。山水盆景的表現內容可以是五嶽勝跡、黃山奇峰、桂林山水、長江三峽等。
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小中見大,移天縮地,猶如一幅立體的山水畫。人們在無暇遠游的情況下,面對一盆較好的山水盆景,凝目注視,神遊其中,領略遠古的高風雅情,欣賞山川的雄奇峻秀,引領人們漸入藝術佳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人們的生態審美教養。如盆景「心隨春風到江南」充分體現了江南山水沐於春風的秀色,山青水秀,使人們產生神遊江南的意境。
4 結語
山水盆景在世界藝術之林中是富有自然情趣的東方藝術精品,深受人們的熱愛。山水盆景嚴格遵循生態科學規律和藝術法則,是科學與藝術的結晶,表達了作者對山水風光的熱愛,寄託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反映了作者的文化藝術修養,是雅俗共賞的藝術珍品。在山水盆景的製作、養護管理和賞玩過程中,起到了對人們生態文化教養的培育作用。人類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生態文化,應充分發揮山水盆景在培育人們生態文化教養中的作用,建構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開創美好的未來,詩意地棲息於地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