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盆栽毛竹
Ⅰ 盆栽竹子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是什麼
盆栽竹子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如下:
1、初插時注意修剪根部,在初次插入時要去掉基部的葉片,以免影響竹子生長,具體以自己的插花瓶大小而定,瓶口以下的葉片去掉即可。另外需在根部用剪刀或刀子傾斜減去一小部分,這樣可以更好的讓竹子吸收水分,切處要盡量平滑。
2、水量控制及用水的選擇,水達到花瓶三分之一處即可,不要多於三分之二。在生根前,每3天換水一次,生更後不要再進行換水,直接往花瓶里加水即可。天氣乾燥悶熱時,需在葉面上噴水。最好使用井水或純凈水,如果使用自來水,最好儲存一天後再用。
3、保持室內溫度,富貴竹適合在16度到26度之間生長,寒冷容易造成植株死亡。冬天時不要放在陽台、窗戶旁等較冷的地方,切忌不要讓水結冰。可在必要時採取防凍措施。
4、保證充足的光照,水插富貴竹一般都放置在室內,雖然對陽光要求不高,但如果完全接觸不到日照,同樣會使葉子枯黃,生長不良。所以應盡量置於明亮通風環境,使其充分接觸光照。
5、每月施肥一次,對於水養的植株,我們一般都忽略施肥,其實不然,施肥可以讓植株生長的更好,水插富貴竹每月施肥一次即可,可去花卉市場選擇專業肥料,或在加水時滴上幾滴溶解的維生素C1即可。
Ⅱ 如何養護好盆栽竹子
一、澆水:
盆栽澆水是少不了工作,竹子盆栽也是需要澆水。竹子生長季節在4-6月,這段時間消耗的水分較多,需要保持盆土濕潤,但又不能有積水。每天可在盆面上噴水,保持表土濕潤,如果盆面上鋪有苔蘚,應早晚各噴水一次,讓苔蘚吸足水。大概在10-15天左右澆一次透水。7-9月氣溫較高,葉片的水分蒸發較快,除了保證盆土濕潤,每天往葉片噴水兩到三次。10月至來年的3月,這段時間竹子處於休眠狀態,根系吸水力較弱,盆土要稍干一些,但這時的空氣比較乾燥,需要每天往葉片和盆面噴水,噴水量可少一點。
Ⅲ 盆栽竹子的養殖方法介紹
竹子在盆栽製作時宜桿細且矮、葉狹小的小竹類為宜,如菲白竹、小佛肚竹、小葉鳳尾竹、白紋陰陽竹等更適合竹子盆栽製作。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關於盆栽竹子的養殖方法方面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幫到你。
盆栽竹子的養殖方法
要合理選盆。竹為淺根植物,宜用面積大的廣口淺盆,也可用塑料花盆、塑料桶、瓦盆及陶盆、營養缽等。要根據竹子大小選擇合適的盆,如地被竹中的菲白竹,可用10厘米×10厘米、或13厘米×12厘米的營養缽;小型竹如羅漢竹,可用30厘米×30厘米的營養缽。把竹子疏植於盆的一側,有礙布局的枝葉可以剪去,再配以小型的假山奇石,土面可植少量的苔蘚藻作陪襯。
在盆土選擇上,盆竹喜濕潤,用土必須是排水良好的偏酸性沙壤土,最好摻以1/2的山林腐殖土,切忌鹽鹼黏土,或用農田土拌紅黃壤、腐殖土與細沙。菲白竹如用普通盆土栽植成活率低,可用蛭石或泥炭拌珍珠岩作為基質,成活率較高。盆栽竹在裝盆時先在盆底墊一層透氣材料如碎石片、煤渣,之後填入一層盆土,把竹子裝入盆內,最後再填土,邊填土邊用木棒在盆四周將土捶實。裝好盆後,立即澆透水,直至有水從盆底流出。
栽培盆竹大多採用移母竹的方法,成活率較高。可選用生長正常、竹節間密、分枝點低、竹鞭(地下莖)生長旺盛的母竹進行分株,挖掘時應注意保留足夠的竹鞭,去鞭(即新生莖)佔2/3。因新筍都是從去鞭長出來的,還應注意竹桿與竹鞭相連處及鞭上須根不能損傷,並帶足土團,否則不易成活。盆土竹在裝盆時,一般將分枝低矮、竹葉茂盛,株形美觀的觀賞竹,按每叢2-3株挖取,挖時要多帶宿土。挖取後立即放到陰涼處,對葉面噴水保濕。散生竹裝盆時間以春季竹筍出土前的二、三月份和秋季九、十月份為佳,其中地被竹以二月份最佳。叢生竹因為夏秋出筍,以春季3-5月份為好。
為保證盆栽竹成活快、生長好,在日常管理上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水分管理。盆竹喜露地淺植忌厚土深埋,盆土應偏干,忌泥濘,炎夏勿使陽光直射,每天應於上午澆水一次,並於傍晚噴灑枝葉一次,以使盆竹保持蒼翠碧綠,當氣溫降至10℃左右時,應搬至室內蒔養,以免枯梢脫葉。越冬保持在10℃為宜,冬天少澆水,但應保持盆土濕潤,防止“干株”。二是盆竹應嚴格控制用肥,盆竹肥料主要以裝盆時拌入盆土中的有機肥為主。盆竹重觀賞,要求矮小,應控制在50-60厘米之間。由於盆土淺薄,所以要控制施肥量。若盲目施肥,盆竹會長得高大粗壯,失去小巧獨特的風韻。三是病蟲防治。盆栽竹的蟲害主要有蚜蟲、介殼蟲等,可用80%敵敵畏乳劑或40%樂果乳劑1∶1000倍液噴灑。病害主要有叢枝病等,要加強管理,及時修剪病株。四是更新管理。有的盆竹栽植後,來年可能生筍,新筍如拔節偏長有失雅趣,可輕剝籜殼,筍即停止拔節,靠近基部的側枝也需剪除。為促進盆竹更新,使之矮小青翠,應做到年年冬季抽砍,原則是砍老留疏、砍密留新、砍弱留強,每年換盆時,應適當剔除枯竹,保持株型優美。換盆還可起到抑制生長的作用,有助於盆竹矮化。
竹子的繁殖方法
不同類型的竹種,繁殖方法不同。一般叢生竹的竹兜、竹枝、
叢生及混生竹類的繁殖
1.移竹法(分蔸栽植)選擇生長旺盛的1~2年生竹桿,在離其桿25厘米~30厘米外圍,扒開土壤,找出其桿柄,然後用利鑿切斷其桿柄,連蔸帶土掘起,小型竹類可3~5稈成叢挖起,留2~3盤枝,從節間斜形切斷,然後種植於早已挖好的穴中。
2.埋蔸、埋桿、埋節法選擇強壯的竹蔸,在其上留竹桿長30厘米~40厘米,斜埋於種植穴中,覆土15厘米~20厘米。在埋蔸時截下的竹桿,剪去各節的側枝,僅留主枝l~2節,作為埋桿或埋節的材料。埋時溝深20厘米~30厘米,將節上的芽向兩側,桿基部略低,梢部略高,微斜卧溝中,覆土10厘米~15厘米。略高於地面,再蓋草保濕。為了促使各節隱芽發筍生根,可在各節上方8厘米~10厘米處,鋸兩個環,深達竹青部分,經處理的竹桿節部的成苗率可以提高不少。
散生竹類的繁殖
1.帶母竹繁殖選擇1~2年生、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帶有鮮黃竹鞭,其鞭芽飽滿、竹桿較低矮、胸徑不太粗的母竹,挖前要確定竹鞭走向,然後在距母竹30厘米~80厘米處截斷竹鞭。一般大型竹留來鞭30厘米~40厘米,去鞭70厘米~80厘米;中型竹留來鞭20厘米~30厘米,去鞭50厘米~60厘米。挖時不能動搖竹桿,用利刀截去其上部,一般保留5~7檔竹枝、然後栽人於預先挖好的穴中。入土深度比母竹原來入土部分稍深3厘米~5厘米。栽後及時澆水,覆草,開好排水溝,並設支架,以防風吹搖動根部,影響紮根。
2.移鞭繁殖選2~4年生的健壯竹鞭,在竹鞭出筍前1個月左右進行。挖出竹鞭後,切成60厘米~100厘米為一段,多帶宿土,保護好根芽,種植於穴中,將竹鞭卧平,覆土10厘米~15厘米,並覆草以防水分蒸發,一般夏季可長出細小新竹。為防止新竹枯萎,可剪去1/3竹鞘,保留6~7盤枝葉。
3.實生苗繁殖採收成熟種子,以當年播種為宜,一般毛竹種子在一年後幾乎全部喪失發芽力。
盆栽竹子的生長環境
移植竹,宜在春季選一、二年生,發育良好帶有竹鞭的根竹,連根採挖,移栽時,根部要帶有宿土,主幹要短截,盆栽留干50厘米左右為宜,最好先栽於小型瓦盆中,待成活後再定植於淺盆。竹子盆景用土以腐殖質土為最好。由於盆竹的生長受到控制,春秋兩季抽出的小竹都比較纖細矮小,因此很適宜作竹類盆景的材料。栽植好後,澆一次透水,置於蔭涼、潮潤、通風處培育一年,第二年即可加工製作成竹子盆景。
在竹子盆景製作時,可根據竹子的種類不同,採取不同的布景方式,小型的竹類如菲白竹,可栽植於正方形或橢圓形盆中;中型竹類如青竹可栽在長方形或橢圓形的淺盆中。栽植於盆的一側如感到有失衡現象,可在盆的另一端配一塊形態優美並與竹株大小成適當比例的美石,既能達到均衡,又增加盆景的情趣,顯得活潑自然。大型竹如剛竹、淡竹、斑竹等用來製作盆景,要進行人工矮化處理,栽植於中小的淺盆中,才能達到“縮龍成寸”的效果。竹類盆景宜疏植,不宜繁植,宜散栽不宜密栽。寥寥三、五、七枝,高低有序,疏密有致,布局自然,栽植於淺盆中,旁綴美石,略布青苔,加上一、二陶制古裝入物,漫步其間,極富詩情畫意,可稱盆景妙品,可使整個竹子盆景呈現天然的竹林風光。否則,會雜亂無章,如同蘆葦、亂草一堆,毫無盆景之趣,喪失觀賞價值。
為增加竹子盆景的美感,可在竹子入盆時,將根提高栽植。待竹子生長發育一個階段後,將根部表土除去一部分,使一部分竹根裸露於表土之上,呈現懸根露爪之勢,顯露竹根之美態,十分耐人觀賞。
竹類盆景宜置於溫暖、濕潤、背風向陽之處。夏季不宜曝曬,最好放在蔭棚下、水池邊;冬季不耐寒的竹種(如小佛肚竹、小葉鳳尾竹等)要把盆搬入室內保暖防寒。
竹類盆栽病蟲害較少,主要有竹螟、介殼蟲、蚜蟲等,可用敵百蟲800倍液或敵敵畏1000~1200倍液噴治。平時只要稍加細心養護,使其始終保持優美景觀和枝葉青翠、雅緻、美觀,一盆竹子盆景便可長期供人們觀賞。
Ⅳ 室內盆栽竹子怎麼養
問題一:室內的竹子盆景怎麼養 盆栽(盆景)的要看你的土壤多少和竹子大小了,不一定要天天節水,主要保持土壤濕潤即可,切記不要有積水,竹子的鞭怕淹,竹葉子卷的話就是缺水了,竹子葉子整體發黃是缺少養分或者是暫時不適應水質(例如直接用自來水澆)。
總的來說只要竹子品種適應當地環境就比較好養的。
竹葉子發黃可能是由於乾旱缺水或烈日曝曬造成的。應進行適當遮蔭並及時補水保持盆土濕潤,而且在空氣乾燥的情況下還要多向葉面噴水。
問題二:室內盆栽竹子怎樣養 家中適合擺放什麼盆 竹子不太適合盆栽,能盆栽進行室內擺放只有佛肚竹和鳳尾竹等少數幾種,放在淺色背景的寬敞房間里很好看;在空氣過於乾燥或者光照不足的室內不適合竹類的生長。
問題三:養在室內像竹子一樣的植物,應該怎樣打理? 富貴竹,莖節貌似竹節卻非竹。中國有「花開富貴,竹報平安」的祝辭,故而得人們喜愛。富貴竹容易栽培,向征著「大吉大利」。
1、栽植
插瓶水養之前要將插條基部葉片剪去,並將基部用利刀切成斜口,以利吸收養分和水分。生根之前每隔3-4天換1次清水,10天內不要移動位置或改變方向,約15天左右即可生出白色須根。
金邊富貴竹可盆栽,也可瓶插水養。盆栽可選用園土加少量河沙作培養土,另加少量焙乾搗碎的蛋殼作基肥。
2、施肥
水養要及時施入少量復合花肥或營養液。但施肥不能過多,以免造成「燒苗」或引起徒長。若長期不施肥,植株生長瘦弱,葉色發黃,也會影響觀賞效果。盆栽每月施1次稀薄液肥或復合花肥。
3、澆水
水養生根後不宜經常換水,水分減少後要及時添加。
盆栽富貴竹生長期間澆水要充足,經常保持盆土濕潤。夏季高溫和乾燥季節應每天向葉面噴水2-3次,否則過於乾燥會引起葉尖乾枯。
4、溫度、光照
盆栽時,平時放室內光線明亮處,夏季避免陽光照射,冬春宜多見些陽光。過於陰暗,不利於葉色的充分表現,會影響觀賞效果。越冬溫度保持在10℃以上即可。
5、繁殖
金邊富貴竹的繁殖,一般採用扦插法,可用沙插,也可用水插。扦插時間以5-7月最適合,如果有升溫設備條件,則全年都可進行。插穗可剪取不帶葉的莖段,長8-9厘米,插入沙床後,只要注意保持濕潤和適當遮陰,2-3周後即可生根,1個月就可上盆栽植。
整形修剪時修剪的枝條可以瓶插水養,瓶插水養富貴竹應注意以下幾點:
(1)入瓶前要將插條基部葉片剪去,並將基部用利刀切成斜口,切口要平滑,以利吸收水分和養分。3-4天換1次清水,10天內不要移動位置和改變方向,15天左右即可長出白色的須根。
(2)生根後不宜換水,水分減少後只能及時補水,常換水易造成葉黃、枝萎。
(3)生根後要及時施入少量復合肥,則枝幹長得較粗壯,葉片油綠。若長期不施肥,植株生長瘦弱,葉色發黃,影響觀賞。但施肥不能太多,以免造成「燒根」或引起徒長。
小貼士:
蒔養富貴竹若管理不善,容易引起葉片褪色、失去光澤和爛根等生理病害。富貴竹喜歡散射光,畏強光直射。若在養護時將其放在烈日下,這時葉片輕者褪色,變得暗淡,缺乏光澤;重者被灼傷或變成焦枯狀。如果長期在室內過於陰暗處培養,又易使植株徒長,也會缺乏光澤,葉片色彩變淡,斑紋消失,觀賞效果大減。因此平時養護宜將其擺放在具有明亮散射光的東面或北面窗口附近培養,因為那裡的光照既明亮又不直射,較有利於其生長。
問題四:盆景竹子要怎麼養? 盆栽(盆景)的要看你的土壤多少和竹子大小了,不一定要天天節水,主要保持土壤濕潤即可,切記不要有積水,竹子的鞭怕淹,竹葉子卷的話就是缺水了,竹子葉子整體發黃是缺少養分或者是暫時不適應水質(例如直接用自來水澆)。
總的來說只要竹子品種適應當地環境就比較好養的。
竹葉子發黃可能是由於乾旱缺水或烈日曝曬造成的。應進行適當遮蔭並及時補水保持盆土濕潤,而且在空氣乾燥的情況下還要多向葉面噴水。
問題五:室內盆栽竹子葉面起粘液怎麼辦? 竹子對水分的要求,高於對氣溫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起粘液是因為水分過多和泥土空氣供應不足。把竹子放在通風的地方,少澆水。
室內盆栽竹子的飼養:
竹喜酸性、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以ph值4.5至7.0為宜,忌黏重、鹼性土壤。北方土壤鹼性強,可加入0.2%的硫酸亞鐵。盆土最好為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可用農田土拌紅黃壤、腐殖土與細沙。地被竹中的菲白竹如用普通盆土栽植成活率低,可用蛭石或泥炭拌珍珠岩作為基質,成活率可達95%以上。
1.水分管理
竹子喜濕怕積水。裝盆後第一次水要澆透,以後保持盆土濕潤,不可澆水過多,否則易爛鞭爛根。從裝盆至成活階段還要經常向葉片噴水。如果盆土缺水,竹葉會捲曲,此時,應及時澆水,則竹葉又會展開。夏天平均1至2天澆水一次,冬天少澆水,但要保證盆土濕潤,以防「干凍」。
2.肥料管理
盆栽竹肥料主要以裝盆時拌入盆土中的有機肥為主,竹子成活後適當追肥,「薄肥勤施」,在春夏水施0.5%尿素或1.0%的復合肥。
3.病蟲防治
盆栽竹蟲害主要有蚜蟲、介殼蟲等,可用80%敵敵畏乳劑或40%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灑;病害主要有煤污病、叢枝病等,要加強管理,及時修剪病株。
4.其他管理
高溫季節,應把盆栽竹移至陰涼處,避免烈日暴曬。大棚要覆蓋遮陰網,並向葉片噴水,保持葉色翠綠。冬季須將盆栽竹移至背風向陽處或室內,大棚用塑料薄膜覆蓋保溫。
問題六:室內盆栽竹子的種類有哪些 1.慈竹
慈竹是叢生型。竹的典型代表:高大、筒長、葉蔥濃。它的生物學特性:⑴地上部分生長特徵:6至8月筍芽出土,10月中旬生長基本停止。一般為20-30節,8至13米高;生活年限最長9年;1-2年生母竹成筍能力最強,3-5聯代發生新筍增長率大,可培育大材;一年換一次葉;開花與年齡無關,與水分和營養有關,開花前葉變黃,開花後葉漸脫落,陸絡枯死,材質變脆;1年生為幼竹,2-3年生為壯竹;4-5年生為老竹。籜上有毛。⑵地下部分生長特徵:稈莖有6個節,其中只有一個節上有筍子長出(稈柄與老竹子連接部分);地下部分密集在一起,不向他處延伸,並有向地面拱起的特性;單叢莖竹地下莖須根發達,大部分於表層,最深達2米。新生幼竹當年不發根,第二年形成根系,以後逐漸減弱,6、7年生老竹活根很少;失去地上部分的莖,可在地下保持十多年才爛,如不及時處理,則層層盤結合,影響竹筍的形成和竹林生長,應割斷竹株與老篼的聯系,這叫「打篼」。
慈竹稈纖維韌性強,節稀筒長,是竹編工藝品的上乘材料。慈竹是青神最主要的竹種,在農村,幾乎家家都栽有它。
2、單竹
民間俗稱「苦慈」,是慈竹屬中,筒最長(有一米多長)的優質慈竹。竹質細膩,纖維韌性特強,能啟成薄如蟬翼、細如發絲的竹篾絲,編織成似綢、似絹的精檔竹編工藝品。這種多生長在土壤肥沃的陰山處,是竹編的最佳材料。除青神外,眉山、邛崍一帶也有些這種「苦慈」竹。
3、四季竹
這是最近幾年引進青神的優質竹種。叢生型,四季生筍而得名。慈竹屬的一種,最大的特點是稈粗大高直,一根就有幾十斤重,纖維細膩,繁殖生長快,是造紙的好材料,經濟價值大。青神西龍、觀金、桂花、白果、羅灣等鄉鎮,有上十萬畝此竹基地。這種竹原產於湖南沅陵縣大坪鄉。
4、硬頭簧
叢生型,稈高直、堅硬、質厚空小,故多用於建築材料,農村都用於承重,挑、抬東西。種植量小。
5、斑竹
又名湘妃竹,散生型,稈高直,挺拔,徑大,質硬,竹面上有褐色斑點,傳說是堯帝的兩個女兒淚夫的眼淚灑在上面而形成的,故名「斑竹」。這種竹多用於建築材料,也可啟成篾條作編織用。古代拉船的纖繩,多用此竹篾編制而成。其特點是水不易浸蝕它,輕便,拉力強。青神種植量不大。主產於湖南湘水流域。
6、楠竹
又名毛竹,是散生型竹的代表。稈高直,堅硬。徑大20公分左右,是建築上的好材料;竹頭是雕刻工藝品的好材料;竹筍是最佳菜餚,稱為「玉楠片」。青神種植在中岩寺、德雲寺等地。盛產於四川長寧、貴州赤水、江西、浙江、湖南等地。
7、刺楠竹
楠竹屬的一種,稈和枝丫上均有堅硬的「刺」而得名。叢生型,稈高直,挺拔粗大(徑有10多公分),肉厚、空小,筍籜無毛,葉子少。多用於建材。青神竹藝城、天廟等地有少量種植。
8、水竹
散生型,稈細長、堅硬,形如鋼管,葉稀少,竹質韌性較強。多用於竹傢具製作材料,成片大面積生長時,可用作造紙材料。青神羅灣曾有一片水竹,稱為「竹海」。
9、墨竹
散生型,是珍稀竹種。稈和枝都是黑色而得名;筍尖外殼呈紅褐色,一年後成材。是製作笛、簫管樂器的最佳材料。青神個別地方少有。
10、白粉竹
叢生型,慈竹屬,稈節長,形如「苦慈」,竹稈面上有一層薄薄的白粉而得名。
青神「竹藝城」引種的觀賞型竹有:
11、羅漢竹
叢生型,稈不高,頭部大,上身小,頭部幾節像「羅漢」肚子凸起起,故而得名。可作工藝品材料。
12、琴絲竹
叢生型,有的高大,有的矮小,稈面呈淡黃色,上面有綠色粗、細相間的線條,形如「琴絲」而得名。
13、鳳......>>
問題七:如何在室內種植盆栽竹子?為什麼枝幹總乾枯。 竹子盆栽,要選擇沒有排水口的盆子,因為竹子不怕澇,還可以防止竹鼎鑽出。室內乾燥,應該想方設法創造小氣候改善,注意通風透氣,多曬太陽,保持土壤肥力,這樣才可以生長良好。
問題八:竹子怎麼種植我想在家裡種一小片 室內種竹子有難度。答案可能要讓題主失望哦
之所以有難度 ,要先說一下「竹鞭」這個東西。
【竹鞭】某些竹類的根狀莖。竹鞭橫卧地下,具較長的節間,節上有芽和不定根,由芽長成筍或新竹鞭。
橫卧於地下,說明佔地面積肯定不會少。而且要長成修長的竹子,必然也要在地下蜿蜒遊走。所以土壤必須結實深厚。加之竹子萌櫱能力極其強勁迅速,所以竹林的密度都很大,地下的每一節竹鞭都隨時可能噴薄出竹筍,然後。。。就。。。蹭蹭蹭。。。
所以在園林中,竹子也被認為是非常強勢的一種植物。
一般種(品種)的竹子大約都要30cm以上深的土壤,和足夠的擴張面積。不然長勢必然受到限制,從觀賞角度而言也不成氣候。不知題主比較喜歡用竹子營造怎樣的景觀?一般的毛竹什麼的,我目前沒有見過在普通居室內生長很美好的~
小型號的室內觀賞竹子也不是沒有,比如紫竹和金鑲玉竹等,部分品種,但我個人可能存在偏見,總覺得太過細弱,沒有室外露地的門有千竿竹風雅好看。
富貴竹啊文竹啊水竹啊什麼的植物學上都不屬於竹子,所以恕不在討論之列。
手打,轉載註明出處》――Rabin
問題九:養在室內像竹子一樣的植物,應該怎樣打理? 富貴竹,莖節貌似竹節卻非竹。中國有「花開富貴,竹報平安」的祝辭,故而得人們喜愛。富貴竹容易栽培,向征著「大吉大利」。
1、栽植
插瓶水養之前要將插條基部葉片剪去,並將基部用利刀切成斜口,以利吸收養分和水分。生根之前每隔3-4天換1次清水,10天內不要移動位置或改變方向,約15天左右即可生出白色須根。
金邊富貴竹可盆栽,也可瓶插水養。盆栽可選用園土加少量河沙作培養土,另加少量焙乾搗碎的蛋殼作基肥。
2、施肥
水養要及時施入少量復合花肥或營養液。但施肥不能過多,以免造成「燒苗」或引起徒長。若長期不施肥,植株生長瘦弱,葉色發黃,也會影響觀賞效果。盆栽每月施1次稀薄液肥或復合花肥。
3、澆水
水養生根後不宜經常換水,水分減少後要及時添加。
盆栽富貴竹生長期間澆水要充足,經常保持盆土濕潤。夏季高溫和乾燥季節應每天向葉面噴水2-3次,否則過於乾燥會引起葉尖乾枯。
4、溫度、光照
盆栽時,平時放室內光線明亮處,夏季避免陽光照射,冬春宜多見些陽光。過於陰暗,不利於葉色的充分表現,會影響觀賞效果。越冬溫度保持在10℃以上即可。
5、繁殖
金邊富貴竹的繁殖,一般採用扦插法,可用沙插,也可用水插。扦插時間以5-7月最適合,如果有升溫設備條件,則全年都可進行。插穗可剪取不帶葉的莖段,長8-9厘米,插入沙床後,只要注意保持濕潤和適當遮陰,2-3周後即可生根,1個月就可上盆栽植。
整形修剪時修剪的枝條可以瓶插水養,瓶插水養富貴竹應注意以下幾點:
(1)入瓶前要將插條基部葉片剪去,並將基部用利刀切成斜口,切口要平滑,以利吸收水分和養分。3-4天換1次清水,10天內不要移動位置和改變方向,15天左右即可長出白色的須根。
(2)生根後不宜換水,水分減少後只能及時補水,常換水易造成葉黃、枝萎。
(3)生根後要及時施入少量復合肥,則枝幹長得較粗壯,葉片油綠。若長期不施肥,植株生長瘦弱,葉色發黃,影響觀賞。但施肥不能太多,以免造成「燒根」或引起徒長。
小貼士:
蒔養富貴竹若管理不善,容易引起葉片褪色、失去光澤和爛根等生理病害。富貴竹喜歡散射光,畏強光直射。若在養護時將其放在烈日下,這時葉片輕者褪色,變得暗淡,缺乏光澤;重者被灼傷或變成焦枯狀。如果長期在室內過於陰暗處培養,又易使植株徒長,也會缺乏光澤,葉片色彩變淡,斑紋消失,觀賞效果大減。因此平時養護宜將其擺放在具有明亮散射光的東面或北面窗口附近培養,因為那裡的光照既明亮又不直射,較有利於其生長。
問題十:室內盆栽竹子怎樣養 家中適合擺放什麼盆 竹子不太適合盆栽,能盆栽進行室內擺放只有佛肚竹和鳳尾竹等少數幾種,放在淺色背景的寬敞房間里很好看;在空氣過於乾燥或者光照不足的室內不適合竹類的生長。
Ⅳ 盆栽竹子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養殖盆栽竹子時,可選擇排水性較強的砂質土作為栽培的基質。可選擇面積較大的廣口淺盆作為栽培的容器。注意在冬季氣溫較低時,需將盆栽竹子轉移到室內進行養護,並將室溫控制在10℃以上。此外,在養殖盆栽竹子時,還需嚴格控制澆水量,使盆土處於微微濕潤狀態即可。
盆栽竹子的養殖方法與注意事項
竹子不耐水澇,因而日常養護盆栽竹子時,需控制好澆水量,不可澆水過多。在夏季可每天澆一次水,冬季就需嚴格控制澆水量,避免產生凍傷。在竹子生長旺盛期時,還需每隔半個月施加一次稀釋後的液肥來補充營養。
Ⅵ 家裡養盆栽竹子可以嗎 家裡養盆栽竹子可不可以
1、家裡盆栽竹子是可以的,竹子自古以來都是君子的象徵,在傳統文化中也有較高的低地位,有著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說法,在家裡種竹子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風水作用。
2、竹子的生命力旺盛,有直沖雲霄和招財的含義,如果家裡的財運不佳、近期倒霉的事情變多,可以在庭院中栽種竹子,起到提升風水運勢的作用。
3、從竹子的生長特性來看,竹子生長的比較集中,不會像攀岩植物一樣隨意生長,有安戶立命的含義,即將搬家時,可以在新家中擺放竹子盆栽。
4、很多風水都不能在家裡擺放過多,只有竹子是例外,不僅有著竹報平安的寓意,對家中的氣運也有推動的作用,莖節和數量越多,家中的運勢越旺。
Ⅶ 家裡怎麼養盆栽竹子
竹子在盆栽前,需要選擇微酸性的黑土,並用容量較大的陶土盆;選擇健康粗壯的幼苗,將其根系浸泡在生根水1小時後插入土壤中,保證土壤一直處於濕潤的狀態,但土壤底部不能積澇;一個月施肥一次,受到枯梢病感染時噴灑農葯進行防治。
1、盆栽土壤
竹子容易受到枯梢病的影響,這種病會讓竹子枯萎;要把受感染的竹尖用消毒工具剪掉並銷毀,用稀釋100倍後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噴灑受感染的區域,堅持一個星期竹子即可恢復正常。
Ⅷ 家裡怎麼養盆栽竹子
一、盆土
盆栽養殖竹子一定要挑選適合的土壤,最好使用酸性土壤,可以直接在花市購買花土。花盆的大小也要適合,避免出現太小的情況,並且要有很好的透氣性,建議用陶土盆。
Ⅸ 毛竹盆栽養殖用什麼土最好
酸性或微酸性沙壤土或紅壤最好.
毛竹栽培技術
毛竹是安徽省主要的經濟栽培竹種之一,按照培育目的的不同,一般可分為材用林、筍用林和筍材兩用林等3種,其營造技術主要是把握好以下4個環節。
一、造林地的選擇
選擇適宜的造林地是培育優質、高產毛竹林的基礎之一。①交通便利,便於竹林地的水肥投入、筍期看管和產品運銷。②地形適宜,立地良好。宜選擇海拔800米以下的山谷台地,坡度在25°以下的山麓緩坡和丘陵崗地,背風向陽為好。最好選土層深厚(在50厘米以上)、質地疏鬆、肥沃濕潤(富含有機質和豐富的礦質營養)的酸性或微酸性沙壤土或紅壤(如烏沙、香灰土),並有良好的水肥保持和通透性能。乾旱貧瘠和風口地帶不宜作造林地。
二、造林季節
不同造林方式適宜的造林季節有差異。對於移竹造林來說,一年中除大寒大凍和高溫乾燥季節外,其他季節均可進行造林。從立春到雨水這段時間為最佳造林季節,此時毛竹正處於休眠狀態,且竹株中積累的營養最多,移栽易活,發筍力強。移鞭造林則在竹筍出土前15~30天為宜,即2月下旬到3月中下旬,此時竹鞭中積累了一定的養分,且筍芽已有一定程度的膨大,栽後經一段時間環境適應即可發筍生長。
三、造林整地
整地工作完成的好壞,不僅關繫到造林成活率和成林滿園的快慢,而且對今後的竹筍產量也有一定的影響。整地應在造林前1個月完成。
丘崗地要求全墾整地,15°~25°坡地可水平帶狀整地,25°以上坡地採取塊狀整地。砍灌後清理林地,再墾地挖宕。墾挖深度在30厘米以上,去除樹根、柴蔸和大石塊,結合平整地面,每公頃普施10~14噸豬牛欄糞或塘泥等。然後,按造林設計的栽植密度布點控栽植穴,各種造林方式的栽植穴大小不同,一般移竹造林穴長1.2米左右,寬0.5~0.6米,深0.4~0.5米;實生苗造林穴長0.8~1.0米,寬0.4~0.5米,深0.4米;移鞭造林也可開水平溝栽植。
四、造林方法
毛竹主要用移竹方式造林,也可採用實生苗或移鞭方式造林。
1.移竹造林
①母竹的選擇。毛竹以1~3年生竹發鞭能力最強,因此應當選擇分枝低,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1~3年生竹株作母竹。為方便運輸和栽植,母竹的粗度通常為3~6厘米胸徑,但如果就近挖取母竹,最好選胸徑8~10厘米的母竹,以利造林後發壯筍成大竹,提早成林滿園。②母竹的挖掘與運輸。首先判斷母竹竹鞭走向,通常母竹第一級枝或竹梢的指出多為去鞭方向,若兩者指向一致則必為去鞭方向,然後沿竹鞭走向,在距母竹40~60厘米處起挖,留來鞭20厘米左右,去鞭40~50匣米,挖掘時注意保護筍芽和「螺絲釘」,截去竹梢,留枝5~7盤(乾旱天氣遠距離運輸可留枝3~5盤)。母竹盡量多帶宿土(10~20千克)。母竹運輸的關鍵在於保護筍芽與「螺絲釘」不受操作以及母竹不失水。應盡量選擇陰雨天或夜間運輸,並縮短母竹起挖與栽植間隔時間,最好用草繩或麻布包紮母竹竹蔸和宿土。③栽植和栽後管理。毛竹筍用林移竹造林的栽植密度一般為600株/公頃左右(4×4米),若就近取母且母竹來源充足,可加大栽植密度至900株/公頃(3×3.5米),以促進早日成林滿園。如果資金或母竹來源不足,也可栽500株/公頃左右(4×5米)。栽前將腐熟豬牛欄糞或餅肥加適量復合肥拌土填入栽植穴內,再回表土踩實,放入母竹,使母竹宿土團略低於地面為宜。注意保持竹鞭入土平展,深度均勻,來鞭靠壁,去鞭先端留有餘地,以利鞭芽發展。竹桿可順其自然,不必直立。「栽松不松,栽竹不實」,壅實土壤,不可在鞭上方踩踏,防止損傷筍芽。母竹宿土上方覆土5~10厘米厚即可,使竹基周圍略高出地面澆透定根水,竹基蓋草。粗大或歪斜母竹要扎架支撐,防風刮搖動,傷害「螺絲釘」。栽後久旱不雨要定期澆水。栽值2~3年內,每年鬆土除草2次(5~6月,9~10月)或間種農作物(以豆類為好),實行以耕代撫,護筍養竹,禁止挖筍和豬、牛等牲畜進入林地,適當施肥(在新竹周圍溝施或穴施)。
2.實生苗造林 由於毛竹種子難得,生產中很少採用這種造林方法。通常取2~3年實生苗上山造林,在起苗時,剪去一半頂梢和枝葉以減少竹苗蒸騰,要求竹苗帶一定長度竹鞭和適當宿土。毛竹實生苗常採用叢狀栽植,4~6株苗/叢,栽植密度為600叢/公頃(4×4米~3×3.5米)。栽植方法同移竹造林。
3.移鞭造林
此法常在母竹不足或資金缺乏的情況下採用。在生長正常的毛竹林中,挖取2~4年生,生長健壯,鞭芽飽滿(最好帶有冬筍)的黃色竹鞭,截成0.8~1.0米長鞭段,起鞭時注意不要撕裂和損傷鞭芽,保留3~5個健壯飽滿芽。運輸中注意保持竹鞭潮濕。栽植密度900~1050穴/公頃(3×3.5米~3×3米),栽植時每穴或溝內施入腐熟農家肥和復合肥,並與土拌勻,置放竹鞭,保持鞭身平卧和筍芽芽尖朝上,覆土壅實,鞭上蓋土厚保持在10厘米左右,適量澆水,覆蓋稻草,穴周圍和溝兩側開排水溝,防止雨季積水爛鞭。栽後注意定期適量澆水。當年春夏發筍出土後,選擇保留粗壯竹筍1~3支/穴,其餘竹筍及時去除,以保證新竹質量。當新竹展葉時,剪去梢頭,留5~7盤枝葉,並適當追肥。
Ⅹ 盆栽毛竹怎麼養
- 水分:竹毛竹喜濕潤,怕積水。裝盆後第一次水要澆透,以後保持盆土回濕潤,「干透澆透」,答不可澆水過多,否則易爛鞭爛根。如果盆土缺水,毛竹葉會捲曲,此時,應及時澆水,則毛竹葉又會展開。夏天平均1天至2天要澆水一次,冬天澆水少,但要保證盆土濕潤,以防「干凍」。
- 2.施肥:盆栽毛竹肥料主要以裝盆時拌入盆土中的有機肥為主,竹子成活後適當追肥,薄肥勤施,在春夏可水施復合肥。
- 3.病蟲防治:盆栽毛竹蟲害主要有竹蚜蟲、竹介殼蟲等,可用殺蟲劑噴灑。病害主要有煤污病、叢枝病等,應加強管理,及時修剪病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