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盆景學術

盆景學術

發布時間: 2023-04-16 08:29:50

① 黃揚文人盆景一般多高

黃洋的盆景,多多的都有,就看你喜歡什麼樣的,一般的在50分公分左右。

② 菊花是怎麼樣的

形態特徵
菊花(Dendranthemamorifolium)菊科菊屬植物的栽培種,是經長期人工選擇培育出的名貴觀賞花卉,也稱藝菊,又稱鮑菊。品種已達千餘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200cm,通常30-90㎝。莖色嫩綠或褐色,除懸崖菊外多為直立分枝,基部半木質化。單葉互生,卵圓至長圓形,邊緣有缺刻及鋸齒。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一朵或數朵簇生。舌狀花為雌花,筒狀花為兩性花。舌狀花分為平、匙、管、畸四類,色彩豐富,有紅、黃、白、墨、紫、綠、橙、粉、棕、雪青、淡綠等。筒狀花發展成為具各種色彩的「托桂攜州鄭瓣」,花色有紅、黃、白、紫、綠、粉紅、復色、間色等色系。各種形狀和顏色的菊花(20張) 花序大小和形狀各有不同,有單瓣,有重瓣;有扁形,有球形;有長絮,有短絮,有平絮和卷絮;有空心和實心;有挺直的和下垂的,式樣繁多,品種復雜。根據花期遲早,有早菊花(九月開放(十月至十一月),晚菊花(十二月至元月)八月菊、7月菊、五月菊等。根據花徑大小區分,花徑在10厘米以上的稱大菊,花徑在10—6厘米的為中菊,花徑在6厘米以下的為小菊。根據瓣型可分為平瓣、管瓣、匙瓣三類十多個類型。
物種分類
因菊花開於晚秋和具有濃香故有「晚艷」、「冷香」之雅稱。 分類:菊科,菊屬 白菊花-原植物
有時也作菊科所有花卉品種的總稱。 菊科是種子植物最大科,總數25000~30000種,而其花卉種類也很多,僅次於蘭花。 菊屬有30餘種,中國原產17種,主要有:野菊、毛華菊、甘菊、小紅菊、紫花野菊、菊花腦等。
產地
在浙江、安徽、河南、四川等地均有產。浙江桐鄉的杭白跡差菊和黃山腳下的黃山貢菊(徽州貢菊)比較有名。 產於安徽亳州的亳菊、滁州的滁菊、四川中江的川菊、浙江德清的德菊、河南濟源的懷菊花(四大懷葯之一)都有很高的葯效。
習性
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涼爽、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地下根莖耐旱,最忌積澇,喜地辯頌勢高、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在微酸性至微鹼性土壤中皆能生長。而以Ph6.2-6.7最好。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營養生長,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的夜溫適於花芽發育。
繁殖與栽培
繁殖 菊花用扦插、分株、嫁接及組織培養等方法繁殖。 (1)扦插可分為芽插、嫩枝插、葉芽插。芽插,在秋冬切取植株腳芽扦插。選芽的標準是距植株較 粉紅色的菊花
遠,芽頭豐滿。除去下部葉片,按株距3-4厘米,行距4-5厘米,插於溫室或大棚內的花盆或插床中,保持7-8℃室溫,春暖後栽於室外。嫩枝插,此法應用最廣,多於4-5月扦插,截取嫩枝8-10厘米作為插穗,在18-21℃的溫度下,3周左右生根,約4周即可定植。露地插床,介質以素沙為好,床上應遮蔭。全光照噴霧插床無需遮蔭。葉芽插,從枝條上剪取一張帶腋芽的葉片扦插,此法僅用於繁殖珍稀品種。 (2)分株 一般在清明前後,把植株掘出,依根的自然形態帶根分開,另植盆中。栽植後給枝條噴施新高脂膜,使植株快速成活。 (3)嫁接 為使菊花生長強健,用以做成「十祥錦」或大立菊,可用黃蒿或青蒿作砧木進行嫁接。秋末蒿種,冬季在溫室播種,或3月間在溫床育苗,4月下旬苗高3—4厘米時移於盆中或定植田間,5—6月間在晴天進行劈接。 (4)組織培養用組織培養技術繁殖菊花,有繁殖迅速、成苗量大、脫毒及保持品種特性等優點。基本培養基為MS,附加適量植物激素,pH5.8。用菊花莖尖、嫩莖或花蕾為外植體,切成0.5厘米的小段接種。培養室溫度為25℃+1℃。每日照光8小時,光強3000—4000勒克斯。經1—2個月培養,可誘導成苗。 野菊花
栽培 (1)盆栽菊的栽培管理 盆栽菊花大致可歸納為三種方式。 一段根系栽培法 長江、珠江流域及西南地區多用此法。即5月扦插。6月上盆,8月上旬停止摘心,9月加強肥水管理,促其生長,10-11月開花。各地盆栽菊的方法不同,主要有以下五種:扦插後即上盆,此法優點為根部損傷少,花色正,花期長,但較費工;瓦筒地植上盆,扦插苗植於三片瓦圍成的瓦筒中栽培,待花蕾上色時挖起上盆。此法較前者省工,但挖苗時易傷根,花期與花的品質不如前者;地植套盆法,扦插苗定植於高畦菊花盆景照片集錦(20張)上,7月初套上大孔盆,使苗從盆孔伸出,分次加土,現色時鏟斷地下根部;盆中嫁接法,3月間播種育蒿苗,5月間在蒿苗上嫁接菊花,以後管理同扦插上盆法,用此法繁殖,植株健壯,花大且開花較早,但較費工,地植嫁接套盆法,3月間將育好的青蒿苗栽於畦中,5月間嫁接,花蕾現色時移人盆中。其優點為管理方便,株植強健,花亦大。缺點為傷根較重。 二段根系栽培法 此法在東北地區常用,在江西、湖南等地也有應用。在5一6月稈插,幼苗成活後上盆,加土至盆深的1/3—1/2。7月下旬至8月上旬停止摘心。待側枝長出盆沿後,用盤枝法調整植株的高度,並將枝條加以固定,使其分布均勻,上部加上覆蓋,不久盤壓的枝上即生出根來。當枝條長到一定高度時,還可再盤枝調整一次,然後加足肥土。應用此法,菊花外形整齊美觀,植株較矮,葉片豐滿,枝條健壯,花大,花期長。因盤枝上又生根,故稱為二段根系栽培法。 三段根系栽培法 華北地區常用的栽培方法。從冬季稈插至次年11月開花,需時1年。北京藝菊名家總結出以下4個階段,即冬存,秋末冬初選健壯腳芽扦插養苗;春種,4月中旬分苗上盆,盆上用普通腐葉上,不加肥料,夏定,利用摘心促進腳芽生長,至7月中旬出土腳芽長至10厘米左右時,選發育健全,芽頭豐滿的苗進行換盆定植,秋養,7月上中旬將選好的壯苗移入直徑20一24厘米的盆中,盆土用普通培養土加0.5%過磷酸鈣。將小盆中的菊苗連土坨倒出,以新芽為中心栽植,並剪除多餘櫱芽,加土至原苗深度壓實。換盆後,新株與母株同時生長,待新株已發育茁壯後,將老株齊土面剪去。剪除母本後松上,填人普通培養上,並加20%一30%的腐熟堆肥。這時盆中已有8成滿的肥土,1周後第三段新根生出,新老三段形成強大根系,整個栽培過程,換盆1次,填土2次,植株三度發根。 (2)造型菊的栽培管理 即將菊花進行藝術加工,構成一種特定的型式。 懸崖菊 一般選用小菊品種,用一端彎曲的竹片插入盆中,另一端固定於架上,國畫菊花圖(20張)使植株沿竹片生長,與地面呈45度角,每2-3節綁扎一次。主枝任其生長,側枝反復摘心,至9月下旬停止摘心。現蕾後進行幾次剝蕾,移人大盆養護。懸崖菊一般主枝長約1.5米,置於石旁水畔及假山上,枝垂花繁,頗具特色。如製作大懸崖菊,須提前7—8月間扦插,並於8月至次年3月每日增加光用至14小時以上,以抑制當年出現花蕾。因懸崖菊植株長大,故所需水肥較多,應子充分供應。 選用分枝性強,枝條柔軟的大花品種,精心培育1—2年,每株可開數十至數千朵花,適於展覽會及廳堂用。右用扦插法栽培。特大立菊則常用蒿嫁接,並用長日照處理培養2年媽成。扦插法栽培要點如下:9月間挖5-10厘米長的健壯腳芽插於淺盆中,生根後移於直徑12厘米的盆中,室內越冬。次年1月移入大盆。當苗生7-9片葉時,留6-7片葉摘心。上部留3-4個側枝,以後每側枝留4-5片葉反復摘心。春暖後定植,以後約每20天摘心1次,8月上旬停止。植株蹭插1根細竹,固定主幹,四周再插4-5根竹竿,引綁側枝。至9月上旬移入大盆。立秋後加強水肥管理,經常除芽、剝蕾。當花蕾直徑達1-1.5厘米時,用竹片製成平頂形或半球形的竹圈套在植株上,並與各支柱連接綁牢,然後用細鉛絲把均勻地系於筆圈上,繼續養護。這樣培養的大立菊,一株可開花數百朵。 菊花
塔菊(十祥錦) 將各種不同花型、花色的菊花接在一株3-5米高的黃花蒿上,砧木主枝不截頂,讓其生長,在側枝上分層嫁接,呈幹革命形。各色花朵同時開花,五彩繽紛,非常壯觀。培養十祥錦菊,在選用接穗品種時,要注意花型、花色、花大小等的協調和花期的相近,以使全株表現和諧一致。 案頭菊 株矮、花大,可布置廳堂、幾案。它有佔地面積小,生長期短,觀賞時間長等優點。案頭菊的栽培主要掌握選擇品種、適時育苗與激素處理三要點。案頭菊宜選用大花、花型豐滿、葉片肥大舒展的矮形品種,如綠雲、綠牡丹、帥旗、燈下舞娘等。扦插育苗的時間宜在8-9月間。待根系粗壯時移入直徑10厘米的盆中,1周後施完全肥料,以後逐漸加大肥料濃度,至花蕾透色時停止施肥。每次澆肥水,切忌過多。扦插成活後,即用矮壯素B9(N-2甲胺基丁二醯胺酸)2%水溶液處理,以後每10天處理1次,直至現色為止,總共4-5次,即可實現矮化。 (3)切花菊的栽培管理 切花菊居世界「四大切花」之冠,約占總量的30%。 郵票菊花照片集錦(9張)菊花切花的周年供應 鮮切花生產,須做到周年均衡上市。常規栽培的有春菊、夏菊、秋菊和冬菊(寒菊),品種極多。不開菊花的月份,則通過人工催延花期,來解決供應問題。菊花的花芽分化與開花,和葉數、株高、日照及溫度都有關系。花芽分化需要生長到展葉10片左右、株高25厘米以上,至開花尚須45—60天時間。一般秋菊、冬菊在短日照條件下花芽迅速分化(10—15天),在長日照條件下,則花芽不分化。而夏菊品種,則在長舊照的條件下,花芽能完成分化。 在常規栽培的條件下,廣州地區夏菊最遲開花品種為六月黃、六月白、貴妃紅等,但夏日氣溫高,日用強烈,開花時這些品種也應置於蔭棚下。秋菊最早開花的為早黃、早白、白蟹爪、黃泥金,一般10月下旬或11月初就已開花。7、8、9、10月四個月需用人工加光或遮光,調節氣溫及濕度等即能將秋菊提前開花,將夏菊延遲開花,使切花生產全年分批均衡上市。人工加光,一般用100瓦或60瓦電燈泡吊在植株上方1米處,每盞照射面積4平方米。加光及遮光的方法有三種:一是間歇或短暫加光,即在黑夜裡加光0.5—1小時,二是白天給以若干小時的黑暗處理(即日間遮光);三是早、晚提前加光,以增加日照時數,或遮光以延長黑夜時間。 北海菊花展
和一般栽培方法大同小異,最緊要的是選擇排水良好的肥沃砂質壤土。切花輔地每畝約栽6000株,即每平方米種8—9株。每株留5枝,定植後20天去頂,經常剝除側芽,至現蕾期則要及時剝蕾。每畝約可收獲3萬枝切花。常見的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白粉病及根腐病等。以上幾種病的病原菌均屬真菌,皆因土壤濕度太大,排水及通風透光不良所致。故宜選生態條件良好處栽培,並需注意排澇,清除病株、病葉,燒毀殘根。盆土宜用1:8福爾馬林液消毒,生長期中再用波爾多液,80%可濕性代森鋅液,或50%可濕性托布津液噴洽。蟲害有蚜蟲、紅蜘蛛、尺蠖、菊虎(菊天牛)、蠐螬、潛葉蛾幼蟲等,可通過人工捕殺及噴葯進行防治。
品種分類
菊花品種繁多,頭狀花序皆可入葯,味甘苦,微寒,散風,清熱解毒。這就是葯菊。按頭狀花序乾燥後形狀大小,舌狀花的長度,可把葯菊分成 4 大類,即白花菊、滁菊花、貢菊花和杭菊花四類。在每一類里則根據原產地取名。在白菊花類里,以產安徽亳縣的亳菊品質最佳,其次如河南武陟的懷菊,四川中江的川菊,河北安國的祁菊,浙江德清的德菊等。 菊花
由於菊花栽培歷史悠久,中國歷代都相繼有關於菊花品種的大體記錄和分類——菊譜的出現。 1967 年湯忠皓對菊花品種提出過一個較為完整的分類法,他根據花徑的大小分為滿天星和大花兩個大區,然後再根據頭狀花序中舌狀花與管狀花數量之比,在每個區里分舌狀花系與管狀花系,最後依據瓣型及瓣化程度分成類與型。在滿天星區里,舌狀花系有3 類4 型:平瓣類:①平瓣小菊型;匙瓣類:②匙瓣小菊型,③蜂窩小菊型;管瓣類:④管瓣小菊型。在盤狀花系裡有 1 類 2 型:托柱類:⑤平柱小菊型,⑥管柱小菊型。在大花區里,舌狀花系有 4 類 21 型:平瓣類:⑦寬瓣型,⑧芍葯型,⑨翻卷型;匙瓣類:⑩蓮座型, (11) 卷散型, (12) 舞蓮型, (13) 圓球型, (14) 舞球型;管瓣類: (15) 圓盤型, (16) 疏管型, (17) 管球型, (18) 翎管型, (19) 枯針型, (20) 紐絲型, (21) 散發型, (22) 大勾環型, (23) 小勾環型, (24) 垂珠型, (25) 飛舞型, (26) 龍爪型;毛刺類: (27) 毛刺型。盤花系裡有 3 類 3 型:平瓣托柱類: (28) 平瓣托柱型;匙瓣托柱類: (29) 匙瓣托柱型;管瓣托柱類; (30) 管瓣托柱型。 1982年,中國園藝學會花卉盆景協會菊花品種分類學術討論會經過研究,對菊花的分類做了統一界定,分5類30型。分別是:(1)平瓣類:寬頻、荷花、芍葯、平盤、翻卷、疊球;(2)匙瓣類:匙荷、雀舌、蜂窩、蓮座、卷散、匙球;(3)管瓣類:單管、翎管、管盤、松針、疏管、管球、絲發、飛舞、鉤環、貫珠、針管;(4)桂瓣類:平桂、匙桂、管桂、全桂;(5)畸瓣類:龍爪、毛刺、剪絨。 分類學家對菊花的原祖有一些不同看法,或認為野菊( Dendranthema indicum )是菊花的祖先,或認為小紅菊( Dendranthema chanetii )、甘菊( Dendranthema lavan-laefolium )是原祖。可以肯定的是菊花不是單元起源的,不能用簡單的種系發生方法來概括。 注意:菊花品種繁多,但不可混種否則極易串種影響品質。

③ 我國古代盆景有哪幾個重大歷史飛躍

從我國盆景歷史流派試探中州盆景風格正陽縣彭橋鄉鄉長余春林
本文分析了我國盆景發展的歷史和各流派成長的過程,探討並提出以詩、畫為輔助手段,充分表現情和意的原則,根據我省的歷史特色提出中州盆景應具有古雅風格。在製作山水盆景時力爭表現秀、壯、險、疊、廣的山勢磅礴、平原廣闊、神韻豐富、氣象萬千的中原地理風貌特點;在製作樹樁盆景時,要充分利用我省豐富的樹種資源如檉柳、野山楂以及松、柏、榆、槐、黃荊、女貞、雀梅等,凝煉出中州大地的風姿神采,相材立意,寓情於景,製造出氣韻生動、意境深遠的藝術珍品。

中國盆景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傳統。她是栽培技術和造型藝術的有機結合,融自然美和藝術美為一體,人們譽之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活的藝術、有生命的雕塑品。中國盆景藝術,隨著我國文明歷史的長期發展形成了她獨特的風格。
中國素有「世界園林之母」的美稱,是盆景藝術的創始國。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時期,已有「囿」的營造。秦漢時期,中國園林形式出現了「苑」、「別墅」、「王室靈台」,展現出園林之美。東漢--隋朝時期,盆栽興起,採用「掇山理木」的技術方法,人工山水園應運而生,講求意境表現。唐宋時期,由盆栽藝術加工而成的盆景與山水畫互為影響。詩人王維、杜甫、白居易、蘇軾、王十朋、陸游等有詠山石的詩篇及《宣和石譜》、《漁陽石譜》、《夢梁錄》等專著的相繼問世,繁榮和發展了盆景藝術。元、明、清時期,「些子景」(微型盆景)的出現,使盆景另闢蹊徑。畫家饒自然所著《繪宗十二忌》從理論上闡述了製作山水盆景及用石方法,豐富了盆景製作。《素園石譜》、《長物志》、《考槃余錄》、《廣群芳譜》、《花鏡》等專著的相繼出現,形成了研究盆景的學術空氣,對日本等國產生了深遠影響。
解放後,尤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人們文化素養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喜愛盆景的人愈來愈多。於是,這一古老珍玩,又煥發出青春。同時,盆景藝術作為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而倍受黨和政府的重視,各地盆景事業得到了恢復和發展。自1979年至今,先後舉辦了五屆全國盆景藝術展覽,隨之,全國很多地區也相繼舉辦了全省、市的盆景展覽。盛況空前,通過展覽盆景得到了正名,亦使人們認識到盆景是我國傳統的優秀園林藝術珍品,從而形成了全國性的盆景熱。我國盆景作為東方藝術珍品,近年來曾多次到國外展覽,受到世界各國朋友的贊賞,並多次獲獎、為國爭譽。
中國盆景藝術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各地因取材和造型手法的不同,形成了具有不同藝術風格的流派。依歷史習俗來分。世人稱為「蘇、杭、滬、寧、徽、榕、穗、揚」八大家。綜觀我國盆景的源流,著名有揚派、蘇派、川派、嶺南派和海派五大流派。
揚派:發源地揚州。常用樹種有松、柏、檜、榆、黃揚。歷史上揚派的盆松以「獅式盆景」最為著名。造型特點為「雲片」。葉葉俱平而抑,平行而列,似藍天中朵朵「雲片」。藝術風格上層次分明,嚴整平穩。
蘇派:即蘇南派,常用樹種有雀梅、楓、梅、石榴、黃荊、六月雪等。造型特點為圓片,典型造型特點為三托六台一頂,傳統技法為粗扎細剪,以剪為主,以扎為輔。藝術風格上老乾虯枝,清秀古雅。
川派:發源於四川成都。常用樹種有瓶蘭花、貼梗海棠、六月雪、羅漢松、銀杏、梅、垂絲海棠、紫薇、撲地柏、金彈子等。典型造型為「三台五齣」。這是一種對雲霧多、日照少、樹木徒長自然風貌的藝術再現,造型特點為懸根露爪、虯曲多姿、蒼古雄奇。
嶺南派:常用樹種有九里香、福建茶、雀梅、榕、水橫枝、滿天星等。由於嶺南地處華南,樹體高大,這就決定了其造型特點為大樹型,傳統技術法是蓄枝截干,具有「起伏收尾」、「一波三折」的特點,其藝術風格飄逸豪放,挺拔自然。
海派:常用樹種為五針松、羅漢松、黑松、真柏、胡頹子等,造型特點不拘一格,自然式為主。微型盆景傳統技法是金屬絲縛扎,逐年細剪。在藝術風格上屈伸自如,自然流暢,雄健精巧。
上述各流派之所以發展到今天,都是充分發揮了當地特色的結果。各流派盆景藝術雖風格各異,但都強調意(境)、形(態)、精(神)三要素。在創作方法上都強調藝術誇張和強烈對比,構成虛實、動靜、肥瘦、疏密、顯隱等多種藝術變化,應物象形,形神兼備。雖一拳之谷,而能蘊千岩之秀,這就為我們創立中州盆景風格提供了構思基礎。
從盆景藝術的縱向發展和各流派的橫向發展看,都很著重表現詩情畫意。正象一位盆景專家所說的那樣:「盆景藝術不應該只是一種擺設,它也可以成為給人以教益或思索的藝術品。」看一件盆景的意境是否深遠,格調是否高雅,就是看作者能否借詩情立意,取畫意造景。一件成功的盆景往往是詩與畫的結晶,既飽含詩情,又極富畫意。而針對「詩情畫意」而言,「詩」、「畫」只是輔助手段,是為充分表現「情」和「意」服務的。真正能反映出盆景風格的還是「情」和「意」。因此,創立中州盆景風格,應在「情」和「意」上多下功夫。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特色上。
(一)歷史特色:中州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搖籃。其文化藝術源遠流長,與之相伴隨,中州盆景藝術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因此,從歷史特色上講,中州盆景應具有古老文雅的藝術風格,在製作盆景時應突出古雅。
(二)地理特色:河南地處中原,北、西、南三面為山地環抱,東部平原遼闊。全省面積的56%為平原、河谷、盆地,26%為山地,其餘18%為丘陵。中州既有名山大川,又有一望無際的平原,可謂山清水秀,風光明媚。製作山水盆景時,應突出河南山川平原並舉的地理特色,既要有雋秀的山巒,又要有無垠的平原,使人一看便聯想到中州獨特的地理風貌。中州淮河以北的廣大地區乾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淮河以南濕熱多雨,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根據這一自然特色,可製作一種獨特的水旱盆景形式,以表現出中州大地上常見的那種旱地、水面、山石、樹木兼而有之的完整景觀,自然氣息濃厚,表現內容豐富。就山水盆景的局部景觀而言,反映在中州地理特色上有秀、壯、險、疊、廣。
秀:南部的雞公山風景秀麗,景色宜人。山上有報曉峰,靈山寺等名勝,山下武勝關為古代中原南出湖廣的要道,是著名的避暑和療養用地,吸引著眾多的中外遊客。
壯:中部的嵩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中的中嶽,其山勢峻拔,雄偉壯觀,山麓處多名勝古跡,有我國最早道教廟宇之一——中嶽廟,宋代八大書院之一——嵩陽書院,中外聞名的佛教古剎、中華武術史上少林派的發源地——少林寺。
險:北部的太行山,呈陡峻的單面山形態,多懸崖峭壁,十分險要。
疊:南部大別山,西部及西南部的伏牛山和桐柏山,綿延數百里,山巒重疊,氣勢磅礴。
廣:中州大地位於華北平原,廣闊無垠,一瀉千里。此處,山區還有大大小小的盆地,如南陽盆地、林縣盆地和沁陽盆地等。構成一幅寬廣美麗的畫面。
(三)資源特色:河南屬溫帶——亞熱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適宜多種植物生長,集亞熱帶植物和暖溫帶植物於中州之內,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為發展中州盆景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這樣,以資源特色而論就構成了中州盆景豐富多彩的風格。例如:中州沙區平原的檉柳(三春柳)柔軟多嬌,俏麗婀娜;豫西南的野山楂(小葉山楂)冠形優美,葉小枝密,分層排布,花果並茂;在山頂或絕壁上常有老乾虯枝,沉靜古雅的松、柏、榆、槐;由於風蝕或雨水沖刷,形成了懸根露爪、枯木逢春的樹樁;更有一些飄逸豪放的藤蔓植物和蒼勁挺拔的高大喬木;至於自然流暢、雄健精巧的盆景素材,在中州更是屢見不鮮。
「取山川來掌上,攜天地入壺中」。將中州植物、山石在大則數尺、小則寸余的盆盎內,概括、凝煉中州大地的風姿神采,相材立意,寓情於景,創造出氣韻生動、意境深遠的藝術品,以此作為中州盆景的風格,豈不美哉!
遼闊之中原,豐富之資源,使中州盆景極為豐富多采,加之勤勞智慧的我省人民,在繼承優秀傳統和博採眾家之長的基礎上,不斷地改革創新,使得盆景這一「高等藝術」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相信經過繼續加工提煉,盆景的製作將日臻完美,並逐漸形成中州盆景的獨特風格,而倍受中原人民和國內外廣大人民的喜愛。

④ 對節白蠟栽培,用途,價值這些你知道嗎

栽培要點

可用收獲和扦插繁衍。收獲於3-4月間,種子先用溫湯浸種或用牛糞混種堆積催芽處置。扦插繁衍於3月間剪取先年細弱的萌芽枝條,辦法與普通闊葉樹種相反,成活率可達80-90%。

對節白蠟 喜暖和潮濕和陽光充足的環境,生臨時可放在陽光充足、空氣流通處養護,即便盛夏也不要遮光。生臨時常常澆水,堅持盆土潮濕,防止乾旱,勤向枝葉噴水,以添加空氣濕度,使葉色光亮潤澤,防止葉緣枯槁。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以提供充足的營養,使植株生長旺盛。夏季在冷室內或室外避風朝陽處越冬,適當澆水,防止盆土干凍和積水,0℃左右可平安越冬。每一兩年的春季換盆一次,盆土宜用疏鬆肥美、含腐殖質豐厚、透氣性良好的沙質土壤。 對節白蠟 萌生力強,生臨時應隨時抹去樹幹上多餘的枝芽,常常打頭,以堅持盆景的美觀,並防止耗費過多的營養,避免枝條增粗。 對節白蠟 盆景的最佳欣賞期是新葉剛長出後,因而可在8月中旬將沒纖老葉全部摘除,以促發新葉。摘葉前五六天施一次腐熟的稀薄餅肥水,新葉長出後再施一次液肥,當前增強水、肥管理。國慶節時期,其株形飽滿,葉片粗大厚實、色澤濃綠光亮。夏季落葉後對植株停止一次整形,剪去病蟲枝、穿插枝、細弱枝、平行穿插枝及其他影響樹形的枝條,以使盆景愈加優美。

對節白蠟 的繁衍以扦插為主,一年四季都可停止,冬、春時節成活率最高。可選擇形狀優美的枝條作插穗,蘸生根粉後扦插於沙土中,易生根。移栽普通在夏季至早春萌芽前的休眠期停止,栽種前對樹樁停止整形,剪去多餘的枝條、根干,將傷口修平。關於失水嚴重的樹樁應在清水中浸泡24小時後再種植,也可在生根劑(如生根粉基笑、維生素B12)溶液中浸泡一段工夫。先栽在疏鬆透氣、不含太多營養的素沙土中「養坯」,以利於根系的恢復和生長,並澆透水。當前堅持土壤潮濕而不積水,常常向枝幹噴水,用50%至80%的遮陽網停止維護。正常狀況下,到了春末夏初,樹樁就會陸續發芽,到8月上旬即可去掉遮陽網,承受陽光的照射。

主要用處

1、優秀的用材樹種。 對節白蠟 木材物理力學性質實驗後果標明,其最突出的特點是:木材色澤米黃,花紋美觀,紋理細致,材質堅實,剛性強,韌度大,變形小,不撓不裂,耐腐性強,其質量系數高達2500,且半風干樹材或濕材即可加工著漆,是理想的高檔傢具資料。另與同屬樹種的木材比擬,很多木材力學目標均高於白蠟樹,其硬度尤為突出。木材為初級用材,有光澤,富彈性,適合做初級傢具。尤其是具有隨採伐,隨即加工,隨即著漆等工藝特性。

2、理想的綠化樹種。 對節白蠟 枝葉茂密,亭亭如華蓋,是庭蔭樹和「四旁」綠化的好樹種,亦可叢植或成片造林。幼時或萌櫱條具有棘刺,且萌芽性極強,為理搏察含想的綠籬或刺籬資料。將 對節白蠟 配置在公園、景色區、城區機關單位,不只具有美觀秀麗,嚴肅典雅,綠茵蓋的的巧妙效果,還具有遮蔭好,色相好,抗煙塵,耐貧瘠,無污點的特點,深受廣闊群眾的喜歡。

3、良好的生態樹種。 對節白蠟 樹形優美,枝葉茂密,葉色蒼翠,葉形粗大秀麗,病蟲害少,順應性強,在最低氣溫零下17.3℃,最高氣溫40.3℃范圍內均無不良反映。 對節白蠟 萌櫱萌芽力很強,枝葉茂密,長勢旺盛,掩蓋空中效果好。根系興旺,錯綜復雜,固土保水才能很強,是良好的水土堅持林和水源修養林樹種。無論是提根露爪,還是大水大肥都可順應。加以其樹形優美,葉護生態均衡,生物多樣性,調理生態均衡等諸多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4、珍貴的盆景樹種。其樹干古樸多姿,枝節短,葉片粗大而稀疏,萌生力強,耐修剪,枝條柔軟,易於造型,是製造盆景的好資料。可依據樹樁的形狀製造成直乾式、曲乾式、斜乾式、雙乾式、懸崖式、臨水式、叢林式等不同方式的盆景。生長多年的 對節白蠟 根部和樹干虯曲蒼勁,細弱多姿,可將其雕琢成山形、怪石形,具有較高的欣賞性。其樹樁樹蔸被發現為庸俗的樹樁盆景素材,其復葉易構成契合要求的樹冠,是製造盆景的下品。經施藝造型加工後,以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令人沉醉,為人們提供了美的享用,熏陶了肉體情操。用 對節白蠟 製造的盆景,無論是半成品、成品都具有或庄嚴庄嚴,或剛毅堅毅,或衰老挺秀,或平闊怡情,或飄逸婆娑,或動姿飛揚的藝術效果。春秋冬季枝繁葉茂,情形融合,別具風韻,蔚為壯觀;夏季落葉後曲干虯枝,風骨傲然,蒼勁古樸,可謂「平面的畫,無聲的詩」。

以「活化石」著稱 對節白蠟 作為首選欣賞性珍稀動物,是當今世界僅存的木犀白蠟,屬稀有名貴樹種,俗稱「對節樹」、「思親樹」,是世界景點、盆景、根雕家族中的極品,被譽為「楚天第一節」和「盆景之王」。自1986年初次在盆景展上呈現以來,延續在國際外各項大賽中取得大獎,被盆景界譽為「天下一絕」。於1989年在京全國第二界花卉博覽會上,取得新種發現科技獎和盆景三等獎。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被評為動物類金獎。

學術價值

對節白蠟 屬側生花序組Sect、FraxinusD.傘花亞組SubsectSciadanthusCoss、etDur.據以往國外文獻報道,本亞組僅有1個種和2個變種,其稱號和散布如下:F.xunthoxyloides(Don)Dc.原產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及喜馬拉雅山等;Var.dimorpha(Coss.etDur.)Wenz.產我國西藏及臨近的阿富汗、印度、喜馬拉雅山東南部,及遠至非洲的西南部;Var.mosaCarr.僅產非洲西南部。在我國迄今未見標本和報道, 對節白蠟 在遠距該亞組散布區湖北荊門市被發現,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極端重要的珍貴材料。

八大特點

(1)生長遲緩,壽命長,可達2000年左右。

(2)樹形優美,錯綜復雜,衰老挺秀,欣賞價值極高。

(3)葉形粗大秀麗,葉色蒼翠,樹節稀疏且垂直對稱,耐摘葉,耐修剪,極好造型。

(4)樹質細膩結實,色澤乳白光亮,是根雕的最佳資料。

(5)樹枝茂密,綠蔭蓋地,嚴肅典雅,污染空氣,是公園、景色區、城區街道、行政機關、企業、院校和家庭小院最理想的綠化、醜化、污染樹種。

(6)順應性強。各種土壤、肥料、氣候均順應生長;高溫零下20.3℃,低溫42.3℃均無不良反映,因而在北方和南方都能正常生長。

(7)生命力強,萌生力旺,根發、枝插、收獲均可成苗。

(8)管理復雜。抗煙塵、無凈化、耐旱澇、病蟲害少;無論是提根露爪,還是大水大肥,都順應生長。

此外, 對節白蠟 古樁春花早,夏秋枝繁葉茂,夏季曲干虯枝、蒼勁古樸。種養 對節白蠟 盆景,既可養心順眼,熏陶情操,又可勞逸結合,中途夭折。 對節白蠟 因其本身優點和數量無限而更有極大的種養、珍藏價值。目前,覺醒了數萬年的「活化石」正以楚楚動人的風姿步入21世紀國際營銷市場。

盆景優點

①生長迅速成型快;

②枝條柔軟好造型;

③節短枝密葉小;

④四季扦插繁衍快;

⑤種類珍貴。

閱讀推薦: 對節白蠟 更適合新手練習栽培嗎?

⑤ 西方賞石界論「賞石藝術與非藝術」

On Western stone appreciation—— of stone appreciation and non-art

文/馬鴻斌

by Ma Hongbin

中國觀賞石.3

【名稱】家在呼喚

【石種】對節白臘石 龜紋石

【規格】盆長150cm

【收藏】馮連生

眾所周知,盡管「賞石」(也稱觀賞石、奇石、雅石等)的概念與界定還沒有達成共識,但是,「賞石」的概念與界定至少包括以下幾個主要因素:大自然天然形成的(而非人為加工製作的)岩石、礦物晶體、古生物化石。本文探討的領域只局限在「大自然天然形成的岩石類的賞石」這個范圍,未包括對礦物晶體和古生物化石的研究。

本文試圖通過對西方賞石界關於「賞石藝術與非藝術」的論述,讓讀者更深入地了解西方賞石學術理論的研究現狀,以便開闊視野,並期待在今後的東西方賞石理論比較研究中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美國主流賞石界的多元化觀點:盆栽和水石是兩種藝術相關聯的藝術形式,贊成水石是一門藝術認為具有底座的賞石整體是藝術品;以對中國古典賞石的文化藝術關聯的深入研究為主;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對中國古典賞石以及底座進行研究受到日本人賞石觀念的影響,間接承認觀賞石是藝術。

中國觀賞石.3

西方世界稱中國古典賞石、中國文人石為「Spirit Stones of China」或者「Chinese Scholars Rocks」,而稱呼現代奇石為「Rock」或「Enjoying Rock」。筆者認為,目前,美國主流賞石界對賞石文化與藝術方面的研究呈現多元化,主要分為以下四支:

水石是藝術,盆栽和水石是兩種藝術相關聯的藝術形式

根據2002年秋季出版的歐洲水石協會英文版《水石期刊》報道,2002年5月17日至19日,在美國華盛頓的國家植物園舉辦了一場盆栽與水石的專題研討會,論壇的主題是盆栽和水石這兩種藝術相關聯的藝術形式。舉辦這次國際學術研討會的目的就是為了提供更加深入的有關盆栽科學和水石藝術,以及相關藝術形式的歷史與發展的各種資訊。美國國家植物園理事Thomas Elias博士、Petedel Tredici博士、Bill Valavanis先生、Robert D Mowry先生和Larry Ragel先生分別以《盆栽:西方的發現與傳入》《Larz Andersen及其盆栽》《盆景介紹》《中國傳統供石》和《美國加州景觀石欣賞的發展》為題做了演講。盆栽與水石歷史學家Hideo Marushima先生講述了盆栽與水石兩種藝術形式。Arishige Mstsuura先生認為:「沒有一件東西比得上自然的石頭,但是有可以允許的人為加工的范圍……水石是大自然天然形成的石頭,美石(優美的石頭)就是這些沒有任何人為加工的石頭。因此,我認為石頭是可以使之成為水石的,除此之外,人為加工石頭頂部或者加工太多而使石頭成為了人造製品。在天然石頭與人為加工石頭兩者之間,還有一種介於兩者之間的石頭。因此,我認為一些石頭可以切割某一部分而且也應該切割和加工才更好看。」顯然,美國部分賞石家認為水石是一門藝術。遺憾的是,對於水石是否是藝術品,他們沒有做深入的論證。

中國觀賞石.3

賞石整體是藝術品

1 996年開始,美國雕塑藝術家Richard Rosenblum的文人賞石收藏開始在紐約、波士頓、西雅圖、蘇黎世、柏林等歐美的大博物館、美術館巡迴展出。1997年,他出版了研究專著《Worlds Within Worlds:The Richard Rosenblum Collection of Chinese Scholars Rocks》(《世界中的世界:理查德·羅森布魯姆的中國傳統供石收藏》筆者譯,下同)。該書匯集了文物、歷史、繪畫、雕塑、地質諸方面的專家為本次展覽所撰寫的論文。該書被認為是代表了近期西方學界將賞石作為藝術,並從美學欣賞的角度對賞石所做的研究。羅森布魯姆認為,奇石底座是文化與自然的巧妙結合,「拿走底座,奇石還原為自然物體;把它放回座子上,它又從石頭變成了藝術品。」羅森布魯姆逝世後,他生前捐贈給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數方藏石,至今還在該博物館亞洲館展出,供遊人參觀。

對中國古典賞石的文化藝術關聯的深入研究

根據丁文父著《中國古代賞石》(三聯書店2002年9月版)「緒論」,他對中國古典賞石與現代西方世界賞石做了深入的研究。他認為,「有一種藝術」曾經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悠久的繪畫、雕塑、園林以及工藝歷史,但又突顯於西方的藝術學界並引起強烈的震撼,它就是「中國的古典賞石」。美國主流賞石界對中國古典賞石所進行的文化、歷史、斷代、分類、欣賞、雕刻、功能、地質諸方面的深入研究,不僅將中國古典賞石的認識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而且對國際賞石界有關賞石與藝術的研究帶來了全新的啟示。

中國觀賞石.3

美國賞石界關於中國古典賞石的文化藝術關聯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藝術中的賞石」和賞石作為文化

根據丁文父「緒論」的介紹,1985年,美國紐約舉辦了有史以來第一次以中國古典賞石為題的展覽。這次展覽的副標題是關於「藝術中的賞石」(Rock in art),而非「作為藝術的賞石」(Rock as art)。美國美術史學者John Hay先生撰寫的論文《Kernels of Energy, Bones of Earth》(《精神之魂 地球之骨》),代表了早期西方學界從文化內涵方面對中國古典賞石所做的研究,論述了賞石在園林等多種藝術形式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1995年,John Hay先生發表了《The Culture of Rocks in China and Japan:Meaning and Context》(《中國和日本的石文化:內涵與聯系》)一文,以東西方以及中國和日本不同的宗教體系為背景,通過比較,再次闡述了古典賞石的文化涵義。這一次的研究,作者徑直把賞石作為文化現象(Rock as culture)。因此,可以說美國賞石家將「藝術中的賞石」和賞石作為文化。

二、具有暗示能力的藝術形式及抽象的和表現的現代藝術的意味

也有美國賞石家認為,賞石「具有暗示能力的藝術形式及抽象的和表現的現代藝術的意味」,比如:1997年,美國學者Claudia B rown在論文《Chinese Scholars Rocks and the Land of Immortals: Some In Sight from Painting》(《中國人文石及其永恆主題:繪畫之我見》)中認為,雖然中國的賞石不全然是象徵的,至少也是具有很強的暗示能力的藝術形式。

Robert D Mowry所撰寫的《Chinese Scholars Rocks:An Overview》(《中國人文石概論》)文章認為,以靈璧石和英石為主的、供文人在室內欣賞的所謂文人石充滿抽象的和表現的現代藝術的意味。

三、關於中國古典賞石「天成」與「人為」的關系研究

Jan Stuart在其論文《Where Chinese Art Stands:A History of Display Pedestal S for Rocks》(《中國藝術的底座:人文石陳列幾座的歷史》)中,首次全面地闡述了底座在賞石展示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底座成為附屬賞石而又獨具一格的藝術品。藝術家Richard Rosenblum (1940-2000)在《An Artist Collects》(《藝術收藏》)中強調,賞石曾經雕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他對於賞石「天成」與「人為」的關系做了深入的探討,把一直到Auguste Rodin仍在爭論的藝術創作問題引申到中國古典賞石的評介中。

中國觀賞石.3

四、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對中國古典賞石以及底座進行研究

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對中國古典賞石以及底座進行檢測,恐怕是美國人最先的研究。比如:美國哈佛大學Eugene Farrell等人運用掃描電鏡(SEM)、X光衍射法(XRD)、散能光譜電子微探分析(EMPA-EDS)以及傅立葉轉換光譜(FT-IR)技術對中國古典賞石進行研究,證明有多種雕琢、打磨、塗色手段。但是,自然和人為作用的痕跡通常很難准確區分。Alan Jay Kaufman的穩定同位素分析還表明,靈璧石和英石的碳氧比率變動很大,比較而言,靈璧石可能有單一產地而英石可能是多源的。美國賞石界對中國的古典賞石進行技術研究,有助於鑒定人為和天成的賞石,以便於理解歷史上的賞石文化和賞石藝術及其流變歷程。

五、受到日本人賞石觀念的影響,間接承認觀賞石是藝術

根據美國賞石家彼得·阿拉迪和艾倫·沃克在《當代世界賞石概況》中的介紹,日本移民盆景大師Yuji Yoshimura與美國學者Vince Covello合著的《日本觀賞石藝術》一書於1 984年出版,被認為是西方玩石的入門書籍,影響了西方人的賞石觀念。可以認為,它影響了一些西方賞石家間接承認觀賞石是藝術的觀念。

英國、德國及其歐洲賞石界的觀點

根據丁文父「緒論」的介紹,1995年,英國文物專家Paul Moss和Brian Harkins出版了《When Men and Mountains Meet:Chinese and Japan Spirit Rocks》(《人與景觀的對話:中國賞石和日本賞石》)一書,該書著錄了中國賞石和日本賞石各大約三十件以及其他三十餘件與賞石相關的作品,並就賞石的形象、種類以及底座的樣式和年代做了簡要說明。美國賞石家彼得·阿拉迪和艾倫·沃克在《當代世界賞石概況》中介紹,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將兩件體積龐大的中國文人石「作為中國藝術品收藏整體的組成部分」(見上海《環球賞石盆景》創刊號)。

根據《賞石文化》(總第7期)刊登的德國水石協會主席、歐洲賞石協會副主席Willi Benz (威廉·本茨)在所撰寫的《水石——亞洲美石的藝術》中指出「在許多遠東國家,這樣作為藝術品具有很高的價值的石頭具有不同的稱謂。」德國賞石家指出:具有很高價值的石頭可以作為藝術品。

義大利賞石家Marco Favero也指出:「在歐洲,石頭當作水石來欣賞的主要是那些美麗的石頭,除了很少的石頭外,我還沒有見到過任何有靈性的盆石。無論如何,在歐洲,我可以作證,對水石的痴迷令我感到疑惑。」

由於筆者掌握的資料的局限,也由於英國、德國和歐洲賞石界涉入賞石文化的時間還很短,他們對賞石是否是藝術的觀點的論述,我們仍然知之甚少。

是中國與世界接軌,還是世界與中國接軌

2006年5月3日,在雲南昆明「第七屆中國賞石展暨國際賞石展」上舉辦了「國際賞石高峰論壇」。歐洲賞石聯合會主席、國際賞石博物館副主席、國際賞石收藏聯合會副主席、德國賞石協會名譽顧問威廉·本茨先生在「論壇」上介紹了歐洲賞石文化的歷史、分類以及藝術鑒賞等內容。他說,賞石文化在歐洲最大的困難有兩點:一是歐洲沒有賞石文化的背景,二是不懂中文。在歐洲,將賞石分為四類:景觀類、象形類、抽象類和色彩類。歐洲人賞石受日本人的影響最大,他本人最喜歡景觀類的賞石。他們後來了解到日本很多文化藝術(包括賞石文化)的根源在中國。筆者聯想起1997年10月31日在上海「第四屆亞太地區盆景賞石會議及展覽會」上舉辦的「賞石研討會」,當時的歐洲賞石聯合會副主席、德國賞石協會主席威廉·本茨先生也介紹了歐洲水石文化的情況,認為賞石在歐洲還是一門很年輕的藝術形式。令人遺憾的是,威廉·本茨先生在1997年10月的演講和9年以後的2006年5月的演講內容,除了承認賞石文化的源頭在中國之外,兩次演講的內容幾乎沒有太多的變化。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歐洲賞石界在學術性研究方面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創新與突破。相比之下,北美洲賞石界似乎在賞石學術研究方面做得更深入。

中國觀賞石.3

【名稱】騰飛

【品名】附英德石榔榆盆景

【規格】樹高45cm

【作者】薛平

目睹了目前日本賞石界「漸次開始出現衰退跡象」的狀況,反觀中國賞石界理論研究出現的空前活躍狀況和中國賞石界取得的許多理論研究成果,佐藤觀石先生發出了「果然我充分地領會中國是漢字之國、語言之國」和「在中國賞石的觀賞態度實在是『美學般的』且『哲學般的』」的感慨。然而,筆者曾認為,就算在中國,相對於當代的主流文化而言,賞石文化是介於「主流文化」「亞文化」與「非主流文化」之間的「亞主流文化」或「准主流文化」。

筆者認為,賞石是一種文化現象已經無可非議,然而「賞石是藝術」似乎沒有完全得到認同。「賞石是否是藝術」,問題本身並不重要,不同的國家、不同的賞石家有著不同的回答。重要的是,我們對賞石文化的應有態度以及運用科學發展觀正確對待。日本賞石史上曾經出現的認為賞石不是藝術而不租給展覽場地的做法以及「賞石非理論」態度或者將賞石視為一般文化行為等做法不應該在當代中國賞石界再重演,日本賞石界「漸次開始出現衰退跡象」也不應在當代中國賞石界發生。

我們認為,中國作為賞石文化的發源地,既不可夜郎自大,也不要盲目崇洋媚外,要用科學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對側重於科學性的礦物晶體類賞石文化而言,與世界接軌似乎無可厚非;然而,對於側重於審美藝術性的岩石類賞石文化而言,不是中國要與世界接軌,而是世界在與中國接軌!

東西方賞石文化界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將有助於把21世紀中國賞石文化和世界賞石文化的發展推向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的歷史高峰!

⑥ 菊花品種

菊花是我國的十大名花之三,也是花種四君子之一,並且還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產量非常高。在我國古代就有很多關於菊花的詩詞描寫,可見,菊花從很早就受人喜愛。菊花經過人們長期的選擇培育已經成為了非常名貴的觀賞花卉,並且品種也隨著培育的時間而越來越多。


菊花

菊花為多年生草本,高 60-150厘米。莖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葉互生,有短柄,葉片卵形至披針形,長 5-15公分,羽狀淺裂或半裂,基部楔形,下面被白色短柔毛,邊緣有粗大鋸齒或深裂,基部楔形,有柄。頭狀花序單生或數個集生於莖枝頂端,直徑 2.5-20厘差散米,大小不一,單個或數個集生於莖枝頂端;因品種不同,差別很大。總苞片多層,外層綠色,條形,邊緣膜亂遲質,外面被柔毛;舌狀花白色、紅色、紫色或黃色。花色則有紅、黃、白、橙、紫、粉紅、暗紅等各色,培育的品種極多,頭狀花序多變化,形色各異,形狀因品種而有單瓣、平瓣、匙瓣等多種類型,當中為管狀花,常全部特化成各式舌狀花;花期 9-11月。雄蕊、雌蕊和果實多不發育。

中文學名:菊花

拉丁學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 Tzvel.

別稱:壽客、金英、黃華、秋菊、陶菊、日精、女華、延年、隱逸花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嘩慶李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合瓣花亞綱

目:桔梗目

科:菊科

亞科:管狀花亞科

族:春黃菊族

屬:菊屬

種:菊花

同義學名: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命名者及年代:Ramat.,1792.

英文名稱:Florists Dendranthema

⑦ 著名的盆栽樹有哪些

1.蘇鐵

又稱鐵樹。蘇鐵科,蘇鐵屬。常綠木本植物,樹高約2米。樹干圓柱形,粗壯,不分枝,有明顯螺旋狀排列的菱形葉柄痕。羽狀葉著生於樹干頂部,長0.7~2米。羽狀裂片數可達100對以上,厚革質、條形、堅硬,向上斜展微呈「V」字形,邊緣顯著向下反卷,葉色深綠,有光澤。雌雄異株。雄球花圓柱狀單生樹干頂端,直立,小孢子葉扁平鱗狀或盾形,螺旋狀排列。雌花大孢子肉質羽狀分裂,裂片12~18對,密生淡黃色茸毛。產於福建、台灣、廣東,各地有栽培。喜光,對煙害及空氣污染的抵抗力強。宜植於沙質壤土,但略為黏質土壤也能適應,惟需排水良好,否則根部易受水濕影響而生長不良。華南、西南各省區多露地植於庭園,長江流域各地和華北多盆栽,但要補充鐵質,如施礬肥水(硫酸亞鐵肥水)或在盆內施放鐵屑、鐵釘等物。冬季在溫室越冬。蘇鐵是亞熱帶植物,在原產地年年都能開花,但移至北方盆栽後,氣候等條件不能滿足生長發育要求,不易開花。同屬種有:①台灣蘇鐵(C.taiwaniana),樹高約3米。羽狀葉長1.8米,羽狀裂片90~144對,條形,薄革質,中部羽狀裂片長,邊緣不反卷,中脈兩面隆起。葉柄兩側有刺。雄球花近圓柱形,大孢子葉密生黃褐色或銹色毛,成熟後脫落。產於台灣,廣東、福建等地有栽培。②篦齒蘇鐵(C.pectinata),樹高3米。羽葉長1.2~1.5米,葉柄兩側具疏刺,刺略向下彎。羽狀裂片80~120對,條形或條狀披針形,厚革質,堅硬,中部羽狀裂片較長,邊緣稍反曲,葉脈在兩面隆起。雄球花錐狀圓柱形,大孢子葉密被褐黃色茸毛。產於雲南西南部,昆明有栽培,印度、尼泊爾、錫金、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越南也有分布。③華南蘇鐵(C.rumphii),樹高4~8米,上有殘存葉柄。羽葉長1~2米,近直展,上部拱彎,葉軸下部通常有短柄。羽狀裂片50~80對,長披針狀條形或條形,革質,綠色,有光澤。雄球花橢圓狀長圓形;大孢子羽狀分裂,被茸毛,後脫落。

2.南山茶

又稱雲南山茶花。山茶科,山茶屬。常綠大灌木至喬木,樹高可達15米。樹皮灰褐色;小枝無毛,棕褐色;葉橢圓狀卵形,鋸齒細尖,表面深綠而無光澤,網狀脈顯著,背面淡綠色。花2~3朵,直生於葉腋,無花柄,形大,徑約20厘米。花色自淡紅至深紫,花瓣15~20枚,內瓣倒卵形,外瓣闊倒卵形或圓形,緣常波狀;萼片形大,內方數枚呈花瓣狀。花期很長,在原產地早花種自12月下旬始開,晚花種能一直開到4月上旬。原產我國雲南,江蘇、浙江、廣東等省有栽培,北方各省多盆栽。喜側方庇蔭,耐寒性比山茶弱,喜溫暖濕潤氣候,畏嚴寒酷暑。生長季適溫18℃,越冬溫度-5℃以上。如果氣溫降至0℃,則花蕾會受凍而逐漸枯落,但枝條抗寒力較強,可經受-12℃的低溫而不死亡。空氣相對濕度以60%~80%為理想。對土壤的酸鹼性反應比山茶更為敏感,以pH5左右最佳,可在pH3~6的范圍內正常生長。忌鹼土,以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土壤最好。南山茶是我國雲南特產、並享有國際盛名的觀花樹種之一。生長緩慢,但壽命很長。花期較久,花芽大都著生於近枝梢部,花朵繁密似錦,極美艷,可謂一樹萬苞,妍麗可人。每年開花時節,如火燒雲霞,花海一片。古人曾謂茶花有十絕:花美,壽長,氣魄大,膚雅,姿美,根奇,葉茂,性堅,顏榮,宜賞。為園林綠化用珍貴樹種。

3.羅浮

又稱金橘。芸香科,金柑屬。常綠灌木,樹高3米,通常無刺,多分枝。葉互生,披針形至長橢圓形,革質,全緣或具不顯細齒;葉柄具極狹翅,頂端有關節。花小,萼、瓣各5,1~3朵腋生,白色有芳香。果橢圓球形,長約3~5厘米,金黃色。原產我國南部,華北及長江中、下游常溫室盆栽觀賞,為我國民間新春佳節的賀歲佳品。

4.佛手

芸香科,柑橘屬。枸櫞變種,常綠小喬木或小灌木。為著名的葉、花、果兼賞型南方園林樹種,多作園景樹或盆栽應用。地栽樹高可達1.5米、蓬徑2米,盆栽多1米左右、蓬徑0.4米。葉革質,墨綠,有光質。花序圓錐狀或腋生花束,花朵潔白,成簇開放,香氣襲人。春花以單性花居多,形體細長,頂端尖銳,因子房發育不良不能結果,但可採摘曬干泡茶或作葯用。夏秋季以兩性花為主,形體短壯,尖端圓鈍,坐果率較高。果實幼時青綠色,成熟後色澤橙黃,有奇香,在樹上掛果時間可長達3~4個月之久。春果一般在夏末成熟,頂端分裂如手指,呈伸指形,俗稱「開佛手」;夏果在秋冬成熟,一般為握拳狀,稱為「閉佛手」。古代鄉土詩人雪樵贊曰:「蒼煙罨丘壑,綠橘種百手;黃柑大佳麗,伸指或握拳;清香撲我鼻,直欲吐龍涎。」佛手除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外,全株皆能入葯,營養保健功能亦非常顯著,在國內外市場十分搶手。可在南方適宜地區結合園林樹種的選擇、應用,大力推廣,以增效益。浙江金華是佛手經濟栽培的主要產地,有「佛手之鄉」的美譽。生長期適溫20℃,安全越冬溫度5~15℃,長期低於0℃即顯凍害。佛手菌根數量較多,易腐爛,斷根後不易恢復。

5.澳洲鴨腳木

又稱昆士蘭傘樹、放射葉鵝掌柴。五加科,傘樹屬。常綠喬木,株高可達30米以上。掌狀復葉,似傘狀。幼樹有小葉3~5枚,成年植株7~16枚,葉長橢圓形,革質,葉緣偶有鋸齒,綠色。花序長達1~1.5米,紫紅色。原產地澳大利亞、新幾內亞,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不耐寒,較耐陰,怕強光暴曬。生長季適溫20~25℃,越冬溫度不低於10℃,否則受凍落葉。喜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澳洲鴨腳木株形碩大,葉態清麗,為大型室內盆栽觀葉樹種。配置於門庭兩側和廳堂中央,輕快柔和,舒展自如。擺放樓梯或屋角,春色盎然,生機蓬勃。常見變種有:①斑葉海灣鴨腳木(var.variegata),葉片深綠色,有不規則乳白色斑紋。②短柄傘樹(var.compacta),植株矮性,葉片、葉柄均小而短,適合盆栽觀賞。

6.斑葉橡皮樹

又稱印度橡皮樹、斑葉印度榕。桑科,榕樹屬。常綠大喬木,株高20~25米。主幹粗壯,分枝力強。莖幹上有大量氣生根,褐綠色。單葉互生,葉片長橢圓形,肥厚、革質,葉面深綠色,鑲嵌乳黃色和灰綠色的不規則條紋。原產印度、馬來西亞,喜溫暖多濕、陽光充足和通風良好環境。生長季適溫16~21℃,越冬溫度不低於5℃,否則易受凍害。土壤以肥沃、疏鬆的微酸性沙質壤土為宜。斑葉橡皮樹葉大色美,是常用的大型耐陰觀葉樹種,盆栽陳設賓館大堂和家庭居室的極佳材料。南方常配置建築物前、花壇中心和道路兩側,是效果很好的景觀樹。常見的觀賞變種和栽培品種有:①狹葉白斑橡皮樹(cv.Doescheri),葉片較狹,葉面綠色,鑲嵌乳白色和黃色不規則條紋。②金邊橡皮樹(var.auero-marginata),葉面淡綠色,葉緣為淡黃色。③紅葉橡皮樹(cv.Rubra),新葉淡紅色,葉緣紅色。④紅緬樹(cv.Decora),葉片寬,深綠色,有光澤。

7.花葉垂榕

又稱花葉垂枝格。桑科,格樹屬。垂榕的栽培品種,常綠灌木。株高1~2米,分枝較多,小枝柔軟下垂。葉片互生,密集,革質倒卵形,淡綠色,葉脈及葉緣具不規則的黃色斑塊。原產印度、馬來西亞。喜溫暖、濕潤和散射光的環境。生長季適溫20~25℃,越冬溫度不低於5℃,否則葉片易受凍大量脫落。喜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斑葉垂榕樹形優美,葉片綺麗,耐陰性好,是目前室內裝飾十分流行的盆栽觀葉樹種。適用於賓館、車站、空港、商廈的廳堂綠飾,雍容華貴。用於點綴家庭客廳、書房,清新悅目。栽培品種有:①斑葉垂榕(cv.Variegata),葉片綠色,葉面鑲嵌不規則乳黃色斑緣。②爪哇垂榕(cv.Exotica),葉片長,亮綠色,邊緣呈波狀,葉尖呈螺旋狀。還有星光(cv.Starlight)、金皇(cv.Golden King),以及矮生種微金(cv.MiniGold)和微星(cv.MiniStar)。

8.帝王葵

又稱伐訶納葵。棕櫚科,帝王葵屬。多年生常綠小喬木,株高6~8米。莖干單生,棕色。葉大,長1.5~3.5米、寬70~90厘米,羽狀不分裂,葉面鮮綠色,背面銀色,有微柔毛,羽狀脈明顯,邊緣具淺缺刻,葉柄基部具纖維狀葉鞘。肉穗花序,長50厘米,有3~4分枝。原產南太平洋的馬克薩斯群島和波利尼西亞群島。喜高溫潮濕和陽光充足環境。怕強光暴曬,較耐陰。不耐寒,生長季適溫25~30℃,越冬溫度不低於15℃,低於8℃時葉片易受凍變黃。喜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酸性沙質壤土。帝王葵屬大型觀葉植物。葉片巨大、壯麗,葉緣不分裂,形似碩大的羽毛扇,在棕櫚科植物、甚至在觀葉植物中不多見。盆栽用於大型公共場所的廳堂擺放,色翠姿美,氣派非凡。小型盆栽可點綴居室、客廳、書房,翠葉綠羽生機蓬勃。在南方,配置在公園、風景區內或布置大型建築物兩旁,其龐大的體姿,十分引人注目。

9.魚尾葵

棕櫚科,魚尾葵屬。常綠喬木,樹高達20米。葉二回羽狀全裂,每側羽片14~20枚,中部較長,下垂。裂片厚革質,酷似魚鰭,端延長成長尾,近對生。葉軸及羽片軸均被棕褐色毛及鱗秕,葉柄長1.5~3米。葉鞘巨大,長圓筒形,抱莖,長約1米。原產中國南部,廣東、廣西、福建、雲南等地低海拔林中,耐陰,喜濕潤酸性土。為本屬中最耐寒種,能耐-5℃左右短暫低溫。樹形美麗,葉型奇特,為良好的盆栽綠化樹種,陳設廳堂,綠葉婆娑,如游魚在即,同屬喬木型種董棕(C.obtusa),產印度和泰國北部及我國西雙版納,原產地分布至海拔100米高山,能耐-4℃低溫。灌木型種肯氏魚尾葵(C.cumingii)、短穗魚尾葵(C.mitis)等較不耐寒。

10.散尾葵

棕櫚科,散尾葵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狀,株高5~8米,基部多分枝,叢生。莖黃綠色,葉痕明顯、似竹節。葉羽狀復葉,平滑細長,葉柄尾部稍彎曲,羽狀小葉線形,淺綠色。果實紫黑色。原產馬達加斯加島。喜高溫多濕和半陰環境。不耐寒,怕強光暴曬。生長季適溫20~25℃,越冬溫度不低於10℃。適生腐殖質豐富、疏鬆的沙質壤土。散尾葵株形優美,兼富竹的風韻和熱帶情調,又有耐陰和管理方便的特點,是應用廣泛的優良觀葉樹種。盆栽布置居室小型空間,清幽淡雅。綠飾賓館、商廈、車站等公共場所,典雅豪華。在南方與其他高大棕櫚類景觀樹配置,優美雅緻。切葉作插花素材,應用廣泛。同屬觀賞種有卡巴達葵(C.cabadae),株高10米,莖干細長,基部膨大,葉片交互排列,小葉細長、亮綠色,果實小,紅色。

11.棕竹

棕櫚科,棕竹屬。常綠叢生灌木,樹高約2米,莖干圓柱形,有節。葉掌狀深裂,裂片4~10枚、葉脈疏顯,葉色翠綠,條形葉柄長10~20厘米。變種有斑葉棕竹(var.variegata),葉片具有金黃色條斑,異常美麗。產我國南部至西南部。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較耐陰,怕強光暴曬。不耐寒,生長季適溫13~18℃,越冬溫度不低於5℃。適生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壤土。棕竹葉形優美,挺拔瀟灑,四季常綠,盆栽觀賞作室內綠化裝飾,尤適於大型會場台側或作背景用,風采典雅,格調清麗。同屬種:①矮棕竹(R.humilis),植株稍矮小,葉掌狀深裂,裂片7~20枚,淡綠色,較柔軟。②粗棕竹(R,robusta),植株矮小,葉掌狀4深裂,裂片披針形。③細葉棕竹(R.gracilis),株高1米,葉片掌狀深裂,裂片數2~4枚,長條狀,具切狀齒缺。尤適於小型室內空間的盆栽綠飾。

12.袖珍椰子

又稱矮生椰子。棕櫚科,玲瓏椰子屬。多年生常綠小灌木,株高1~3米。莖干細長,直立單生,深綠色,具不規則環紋。羽狀復葉著生於枝頂,小葉20~40枚,裂片披針形,深綠色有光澤。雌雄異株,肉穗花序直立有分枝,花小,鮮橙紅色。原產墨西哥、瓜地馬拉。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怕強光直射。耐乾旱,不耐寒。生長季適溫18~24°C,越冬溫度不低於10°C。適生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袖珍椰子葉色翠綠光亮,樹姿扶疏俊美,盆栽點綴樓梯轉角處或卧室,活潑輕盈,生機蓬勃。如用於賓館大堂或會場列植布置,景觀繁盛。常見同屬種:①禾葉椰子(C.seifrizii),小型種,具匍匐莖,莖稈叢生狀;羽狀復葉,裂片長而窄,淡綠色。②匍匐椰子(C.stolonifera),小型種,株高2米,具匍匐莖,莖干呈攀援狀,形似藤條;葉寬闊,先端二裂,形似魚尾狀。③美麗袖珍椰子(C.elegans cv.Bella),植株矮,莖干生長慢,羽狀復葉,裂片寬,深綠色。④玲瓏椰子(C.metallica),是棕櫚科中最小的種類,株高不足1米,葉寬闊,先端二裂,似魚尾狀。

13.加那利常春藤

又稱愛爾蘭常春藤。阿爾及利亞常春藤。五加科,常春藤屬。多年生常綠藤木。株高7~10米,莖枝柔嫩,莖節處常長氣生根,成年莖呈半木質化。幼葉卵形,成年葉卵狀披針形,全緣或掌狀3~7淺裂,革質,基部心形。葉片全綠色,莖枝及葉柄為紅褐色。原產加那利群島。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較耐寒,怕強光暴曬。要求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壤土。生長季適溫15~22℃,越冬溫度10~15℃,能耐短暫-3℃低溫。加那利常春藤枝蔓飄逸,葉片素雅,適於盆栽懸垂欣賞,是綠飾家庭居室、陽台、窗檯和花架的理想材料,也可布置賓館、商廈、車站的門庭、立柱和牆面,景觀舒展自然。其栽培品種斑葉加那利常春藤(cv.Variegata),葉面深綠色,葉緣淡黃白色,中脈鮮綠色至灰綠色,有藍綠色斑塊。同屬種:波斯常春藤(H.colchica),常綠藤木,葉卵形或心臟形,徑8~18厘米。其栽培品種:齒葉常春藤(cv.Dentato),具軟齒狀葉片;斑紋齒葉常春藤(cv.Dendato Variegata),葉面上具深綠色、灰綠色和乳白色斑紋,是常春藤屬中葉片最大的品種。

14.斑葉薜荔

又稱雪荔、花葉木蓮。桑科,榕樹屬。蔓性常綠植物,莖蔓長約1米,節間易長氣生根。卵形葉宜生,深綠色,革質。葉緣有不規則的圓弧形缺刻,鑲嵌乳白色斑紋。原產中國和日本。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耐寒性強,耐水濕,耐乾旱。喜富含有機質、疏鬆的沙質壤土。生長季適溫20~25℃,越冬溫度不低於5℃,能耐短時間-7℃低溫。低溫受凍後,葉片脫落。栽培品種:錦荔(F.sagittata cv.Variegata),蔓性常綠植物,初生枝蔓直立,發育成熟後下垂,單葉互生,披針形,全緣波狀,葉面起波皺,淺灰綠色,葉緣具乳白色鑲邊。常野生在岩石、樹樁或牆根的陰濕處。斑葉薜荔株形小巧玲瓏,葉色清新悅目,立柱或懸垂盆栽,觀賞效果俱佳,適書房、茶幾、案頭擺設,清幽典雅。成片栽植作為室內花園的地被植物,景觀效果新奇。美國有將斑葉薜荔製作成大型動物綠雕。

15.變葉木

又稱灑金榕。大戟科,變葉木屬。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片大小、形狀變化較大,顏色有黃、紅、粉、綠、橙、紫紅和褐色。葉質厚而光滑,具葉柄,聚生於頂部。總狀花序,花單性,不明顯,雄花白色,雌花綠色。原產印度尼西亞及太平洋島嶼。喜高溫、多濕和強光照射。夏季適30℃以上高溫,越冬溫度不低於15℃,否則易遭凍害落葉。喜肥沃、保水性較好的壤土。變葉木葉形千變萬化,葉色豐富多彩,栽培品種繁多,是觀葉植物中葉形和葉色、葉斑變化最誘人的種類,有「觀葉勝觀花」之效,是室內環境中十分理想的盆栽綠飾樹種。切葉是極好的花環、花籃和插花的陪襯材料。根據葉形變化,栽培變型有:闊葉變葉木(f.platyphyllum),戟葉變葉木(f.lobatum),長葉變葉木(f.ambiguum),螺旋葉變葉木(f.crispum),細葉變葉木(f.taeniosum)和飛葉變葉木(f.appendiculatum)等。

16.金邊胡頹子

又稱金邊麥婆拉。胡頹子科,胡頹子屬。胡頹子變種,常綠灌木。株高4米,有棘刺。小枝開展,被銹褐色鱗片。葉互生,草質,橢圓形至長圓形,葉面綠色,背面銀白色,葉緣具不規則黃色斑紋,葉柄粗壯。花銀白色。果實橢圓形,成熟時紅色。原產中國和日本,喜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既耐寒,又耐高溫酷暑;既耐陰,又不怕陽光暴曬。耐乾旱,怕水澇。生長季適溫20~25℃,越冬溫度不低於-5℃,能耐短時-10℃低溫。以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壤土為宜。金邊胡頹子枝條交錯,葉色亮麗,盆栽點綴居室、廳堂或公共場所,美艷絕倫。室外配置庭院或綴飾山石、池畔和建築物,層次分明,感觸清新,是南方城市園林、風景區重要的色葉類常綠灌木。老樁可製作盆景,是觀葉、觀果的精品。常見變種有:①金心胡頹子(var.fredericii),葉狹小,中央淡黃色,葉緣深綠色。②玉邊胡頹子(var.variegata),葉緣黃白色,中央部綠色。③圓葉胡頹子(var.simonii),葉片大,橢圓形,背部白色。

17.花葉木薯

又稱斑葉木薯。大戟科,木薯屬。木薯的變種,直立灌木,株高1.5~2米。塊根肉質,長形。掌狀葉3~7深裂,裂口幾達基部,裂片披針形,全緣,葉面綠色,中央有不規則的黃色斑塊,葉柄紅色。原產熱帶美洲。喜溫暖和充足陽光,耐半陰,不耐寒,怕霜凍。生長季適溫25~30℃,越冬溫度不低於15℃。要求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壤土。花葉木薯,掌狀裂葉,色彩鮮艷,嫵媚動人。盆栽點綴陽台、窗檯和小庭園,倩景嬌艷。大型盆栽美飾賓館、商廈、車站等公共場所,氣氛喜慶歡樂,令人流連忘返。南方室外配置亭閣、池畔、山石等處,景觀愜意非凡。常見同屬種:盾葉木薯(M.peltata),葉片盾狀,全緣,葉麵灰綠色,葉脈凸出明顯,粉紅色。

18.孔雀木

又稱手樹。五加科,假楤木屬。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株高可達8米,莖、葉柄紫紅色有乳白色斑紋。掌狀復葉互生,小葉7~11枚,革質,線形,形似指狀,葉緣有粗鋸齒,中脈明顯,葉面光滑,暗綠色。原產澳大利亞和太平洋群島。喜溫暖濕潤環境,不耐寒。喜光,但不耐強光直射。生長季適溫18~20℃,越冬溫度不低於10℃,成年植株能耐5℃低溫。空氣濕度保持40%左右,葉片生長特別茂盛。適生肥沃、疏鬆的沙質壤土。孔雀木樹形優美,葉形雅緻,為名貴、稀有的觀葉植物。幼苗適合盆栽觀賞,常用於居室、廳堂和賓館布置。成年植株,在南方配置庭院,與水池、小品、堆石等組景,瀟灑自然。也可用於公園、風景區作園景樹。常見同屬種和品種有:①寬葉孔雀木(D.elegantissima cv.Castor),掌狀復葉,小葉3~5枚,較寬闊。②斑葉孔雀木(D.elegantissima cv.Variegata),掌狀復葉,小葉深綠色,有黃白色斑紋。③狹葉孔雀木(D.veitchii),灌木,葉窄長,灰綠色,小葉周邊深紅色,中肋粉紅色;變種細葉孔雀木(D.veitchii war.gracillima),小葉狹窄,中脈白色。

盆景樹是盆栽樹微型應用的一朵奇葩。盆景是中國的傳統藝術,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為材料,經藝術處理和園林加工,藉方寸之器,集中、典型地表現大自然的優美景色,以景抒情,揮就深遠的山水畫軸,追求縮龍成寸、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以自然植物為主要材料的盆景,具有天然的神韻和生命的特徵,是自然美和藝術美有機結合的典範,是一種活的藝術品。

盆景創始於中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周時代,即出現觀賞植物的栽培及模仿山林的造園。據考古發現,河北望都東漢(公元25—220年)墓壁畫上即有盆栽花卉的圖形。陝西乾陵唐章懷太子墓(建於公元706年)中侍女手托盆景的壁畫,表明盆景栽培在初唐已基本形成。宋代(960—1279年)繪畫藝術的空前發展,促進了盆景技藝的提高,造型已較完美,並已形成山水盆景和樹木盆景兩大類別。中國盆景在南宋時期傳到日本,20世紀初又由日本傳到西方,今天已成為世界性的樹木栽培藝術。近20年來,中國盆景先後參加了在法國、日本、美國、英國、比利時、加拿大、荷蘭、丹麥、義大利、捷克、斯洛伐克、新加坡等國及港、澳地區舉辦的展覽,中國盆景工作者多次應邀出席國際性的盆景學術會議,並在國外作示範表演。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中國盆景造型藝術,對世界盆景發生了深刻的影響,中國盆景的對外出口在逐年上升,國內各地的盆景園每年都接待眾多的國際遊客,對促進國際間文化交流起到了積極的作用。1981年中國花丼盆景協會成立,1988年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成立,有力地促進了中國盆景的普及與提高,許多城市都建有專類的盆景園。江蘇省農林廳已建立若干省級盆景示範基地,盆景愛好者的個人收藏園也愈見增多,盆景的商品生產得以發展,以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

中國盆景,依照其創作材料、表現對象及造型特徵的不同,主要分為樹木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別,以及水旱盆景、花草盆景、微型盆景、掛壁盆景和異型盆景等衍生的類型。

樹木盆景以木本樹種為主要材料,通過技術加工和園藝栽培,在盆器中表現自然界的樹木山林。樹木盆景的造型,可分直干、斜干、卧干、曲干、雙干、多干、垂枝、藤蔓、叢林、連根、提根、臨水、附石、貼木、枯峰、懸崖等樣式。山水盆景以自然山石為主要材料,經過精選和工藝加工,布置於淺口水盆中,表現自然界的山水景象。山水盆景的造型,主要有孤峰、雙峰、群峰、偏置、散置、開合、懸崖、峽谷等式樣。

水旱盆景是山水盆景與樹木盆景相結合的產物。它以植物、山石、水土等材料,在盆器中表現自然界那種水面、旱地、樹木、山石兼而有之的景觀。水旱盆景的造型,常見的有水畔、溪澗、江湖、島嶼等樣式。花草盆景以草本花丼為主要材料,配石造景。微型盆景以體量來定義,指樹高或盆長在10厘米以下。掛壁盆景是垂直懸掛在牆上的直立置景形式。異型盆景,則是在特殊的器皿里對植物進行造型加工。

中國盆景素以詩情畫意見長,優秀的作品耐人尋味,發人遐思。「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盆景創作的重要原則,貴在源於自然、從中汲取創作素材,超越自然、就裡再現自然景觀。

盆景創作,必須按照自然材料的特點,因材處理、因勢利導,確定如何造型和表現主題,使作品達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有機結合。首先,布局要做到「主次分清」,採取對比和烘托的手法,使主體突出;「繁中求簡」,抓住景物特點,使立意更加集中和典型。再是,布局要「虛實相生」,使觀者能有自由想像的天地;「動靜相襯」,使作品顯出生氣與度勢。盆景藝術,太平則沒有趣味,太奇又失去自然。應通過高低、起伏、疏密、開合等變化,表現出一種節奏和韻律,各部之間顧盼呼應,有機結合,以傳達人的情感,增強作品的表現力。「景愈藏則境界愈大,景愈露則境界愈小」,盆中景物不可一目瞭然,而應露中有藏,利於意境的創造,引發觀者的深思。

盆景要在些微之中表現出若大的境界,必須遵循透視法則。景物的體量、尺度應比例恰當,合乎自然情理,才能體現小中見大的觀賞效果。盆景藝術,不僅要逼真地反映出自然景物的形貌,而且更要表現景物生動而鮮明的神態和獨具匠心的個性,達到「形神兼備」的境界。景有盡而意無窮,才能耐人尋味,百看不厭。作品的命名,可以擴大和延伸作品所能表達的意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升華作品主題,提高欣賞價值。

造型優美的盆景,必須選配大小適中、深淺恰當、款式相配、色彩諧調、質地相宜的盆器,才能成為完美的盆景藝術品。樹木盆景多採用紫砂盆和釉陶盆,大型的也常用石盆。盆的底部均有出水孔,以利排水。盆土的配製要根據樹種的生物學特性來選用,不同盆景樹種對土壤理化性質的要求也不同,但一般都需要肥沃疏鬆、富含腐殖質的基質,以利樹體的正常生長發育。

盆景樹種的選擇,一般以盤根錯節、葉小枝密、姿態優美、色彩亮麗者為佳,若有花果、具芳香,則更為上乘。同時,要求具有萌芽性、成枝力強,耐修剪,易造型,壽命長等生物學特性。目前我國使用的樹木盆景材料約有100~200種之多,通常可分為:①松柏類:五針松、黑松、黃山松、圓柏、刺柏、羅漢松、紫杉、澳洲紫杉等。②雜木類:榔榆、黃楊、雀梅、九里香、朴樹、福建茶等。③葉木類:三角楓、雞爪槭、銀杏等。④花木類:貼梗海棠、西府海棠、梅花、蠟梅、杜鵑等。⑤果木類:果石榴、火棘、金彈子、老鴉柿、佛手等。⑥藤木類:山葡萄、紫藤、凌霄、常春

⑧ 野草一文,作者運用了象徵的手法,盆花象徵了啥,野草象徵了什麼贊美的是

  • 在《野草》一文中,作者魯迅通過盆花和野草的對比來表達了不同人生的命運和價值觀,採用了象徵的手法。具體來說:

    盆花在文章中被象徵為「精緻、優美、被人喜愛、人為培養」的形象。它們被放置在盆中,汲取著陽光和營養,花開時被人贊美和欣賞。因此,盆花象徵著精英階層,比如官場、商場、學術界等贏家們。他們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灌溉,脫穎而出,在社會上占據著一席之地,受到群眾的歡迎和贊美。

    而野草則被象徵為「平凡、樸素、不被人重視、自然生長」等形象。它們生長在路邊、牆角、荒地上,在陽光和雨露的滋潤下茁壯成長,雖然沒有盆花那樣的美麗和優雅,但卻有自然和陸世堅強的生命力。因此,野草象徵著社會底層、邊緣人群,以及那些不被社會看重但依然堅旦悉答強生存的個體。他們在社會上往往默默無聞,但卻有著自己的內在價值和力量。

    整個文中並沒有贊美模慧或貶低某一方,而是通過盆花和野草的對比,表達了人生命運和價值觀的多樣性,呼籲人們關注和尊重每個個體的內在價值。

⑨ 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的組織章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是盆景藝術高層次的學術社團,是遵循並執行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文化藝術路線方針、政策,進行盆景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的中心。
第二條 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在雙百方針指引下,旨在調動中國盆景藝術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從事盆景藝術創新和理論研究,使盆景藝術更好地發揮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並力爭中國逐步成為一流的盆景藝術大國。
第三條 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的任務是:
1、為實現「更新觀念,把握機遇,繼往開來,努力創新,創立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時代精神的盆景藝術」。
2、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進行研究,努力實現盆景藝術研究與發展方向規定的奮斗目標。
3、研究盆景藝術發展史,總結經驗,進行理論探索,建立中國盆景藝術理論體系。
4、進一步研究盆景美學和畫論,用以指導盆景藝術創作。
5、吸收和推廣現代科技新成果,運用於盆景造型和培育。
6、調查並開發盆景資源。
7、籌辦國內外盆景展覽和學術交流活動,發展國內外盆景藝術團體和愛好者的友好往來。
8、研究國內外盆景發展趨勢,改革與促進我國盆景藝術發展。
9、研究和促進我國盆景商品化生產。
10、發展盆景教育事業,培養盆景藝術人才。
第二章 會員
第四條 凡承認本會章程,參加本會活動,品行端正,並具備下列條件之二者,均可申請為本會會員。
1、在全國性盆景展覽中獲得優異成績者。
2、出版或在全國性刊物發表過有影響的盆景藝術論文者。
3、盆景界公認的地方流派、風格的代表人物。
4、擅長組織領導工作,並在促進盆景事業發展中有貢獻者。
入會需由本人申請,兩名會員介紹。按規定填寫申請表並附論文集作品照片3~5份,經監察組審查,參加基層組活動,經半年至一年考察,符合條件後方可批准成為本會會員。
第五條 會員的權利、義務
1、權利:在本會內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對本會工作有批評、建議權;有參加本會組織的一切活動權;有退會自由,但必須按規定辦清一切手續後方可退會。
2、義務 遵守本會章程,執行本會決議、計劃,完成本會賦予的工作任務,交納會費,參加活動,努力學習。不斷提高,團結合作,不謀私利,並經常向本會反映有關情況。
第三章 組織
第六條 本會最高權力機構為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其職責是:
一、討論決定本會工作方針、任務、規劃
二、審議批准理事會工作報告
三、修改通過本會章程
四、選舉新理事會
第七條 會員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理事會根據本會章程和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領導貫徹全會工作,其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決議。
二、制定工作規劃、計劃和各項規定。
三、領導各項業務工作,組織開展各項活動。
四、籌備下屆會員代表大會。
第八條 由理事會選舉產生常務理事會。在理事會閉會期間,常務理事會行使理事會職權。
理事會選舉會長1人,副會長若幹人,(其中1名常務副會長),秘書長1人,(副秘書由秘書長選聘),監察組成員若幹人,聘請名譽會長若幹人,顧問若幹人,特邀理事若幹人。
正副會長,在常務理事會統一領導下實行集體領導分工負責。
常務理事會下設若干專業研究委員會:即樹木盆景藝術研究委員會,山水盆景藝術研究委員會,盆景藝術綜合研究委員會,盆景盆與架研究委員會,國際盆景事務委員會。
秘書處下設科研、宣教、開發、組織四個職能部。
各專業研究委員會負責人由副會長兼任。秘書處各職能部負責人由秘書長聘任報常務理事會批准。
第九條 各地方協會,為本會業務分支機構,與本會為業務指導關系。一律為本會的「團體會員單位」。
第十條 理事會有權授予盆景藝術創新研究有重大貢獻者榮譽稱號及獎勵研究成績優異者。
第四章 制度
第十一條協會理事會每5年換屆改選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每5年召開一次;理事會每二年召開一次;常務理事會每年召開一次;各研究委員會會議每年召開一次,秘書處各職能部會議每季度召開一次。各種會議可視情況延期或提前舉行。
第十二條研究工作實行「目標計劃負責制」根據盆景藝術發展方向所定的奮斗目標,制訂五年規劃,和年度計劃。選題實行「指定」與「自選」相結合。
第十三條建立監察制度,成立「監察組」負責對會員及各級領導進行定期考查,對要求入會者進行審核,提出評語及處理意見。並對協會經濟收支進行監督。
第十四條實行經濟民主,由監察負責協會的一切經濟收支的審查。
第五章 紀律
第十五條嚴格執行國家政策法令,廉潔奉公,反對以權謀私。
第十六條以法治會,在四項基本原則和雙百方針的指引下進行一切活動。嚴格遵守本會章程,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制度化。
第十七條實行民主管會。堅持民主集中制。反對獨斷專行,凡以協會名義活動必須經會長批准,重大問題由常務理事會討論決定。
第六章 經費
第十八條本會經費主要來源是協會各項事業活動和咨詢服務,會員交納的會費,各部門單位和個人資助。
第七章 章程修改和終止程序
第十九條本章程修改在每次理事會換屆改選時進行,或有三分之二理事提出意見,以及上級指示始得修改,修改時需經理事會討論通過。
第二十條本章程終止程序為,根據三分之二理事或三分之二會員提出意見,經理事會討論通過,再經上級批准,即行終止。
本章程自通過之日起生效。

⑩ 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的主要職責

1、為實現「更新觀念,把握機遇,繼往開來, 努力創新,創立既有民族特色,回又有時代精神的盆景藝答術」。
2、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進行研究, 努力實現盆景藝術研究與發展方向規定的奮斗目標。
3、研究盆景藝術發展史,總結經驗, 進行理論探索,建立中國盆景藝術理論體系。
4、進一步研究盆景美學和畫論,用以指導盆景藝術創作。
5、吸收和推廣現代科技新成果,運用於盆景造型和培育。
6、調查並開發盆景資源。
7、籌辦國內外盆景展覽和學術交流活動, 發展國內外盆景藝術團體和愛好者的友好往來。
8、研究國內外盆景發展趨勢,改革與促進我國盆景藝術發展。
9、研究和促進我國盆景商品化生產。
10、發展盆景教育事業,培養盆景藝術人才。

熱點內容
花卉裝盆機 發布:2025-05-06 14:59:14 瀏覽:395
一朵花的美麗作文500字 發布:2025-05-06 14:49:10 瀏覽:422
西蘭花有黃粒 發布:2025-05-06 14:46:06 瀏覽:620
荷花塘門票 發布:2025-05-06 14:42:57 瀏覽:31
雨潤花卉 發布:2025-05-06 14:37:58 瀏覽:275
鮮花溫州 發布:2025-05-06 14:36:13 瀏覽:183
秋海棠吧 發布:2025-05-06 14:32:18 瀏覽:516
國畫梅花圖片簡單 發布:2025-05-06 14:30:49 瀏覽:27
情人節要避嫌 發布:2025-05-06 14:24:23 瀏覽:460
廣場舞丁香花三步 發布:2025-05-06 14:22:01 瀏覽: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