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生女貞盆景
A. 製作盆景的樹種有哪些
【蘇鐵】喜光,稍耐陰,喜溫暖,在5度以上室內越冬 常年美麗羽狀葉叢濃綠,體態優美 分櫱
【銀杏】喜陽光,怕蔽蔭,喜溫暖,耐寒 葉形秀美,秋葉色金黃 播種、分株
【金錢松】喜溫暖濕潤及酸性土壤,耐寒抗風,不耐乾旱 樹形優美,秋葉色金黃,叢林式盆景良好材料 播種
【黑松】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濕潤,耐寒,耐旱 干技柔韌,可製作成直干、斜干、懸崖等各種形式盆景 播種
【五針松】喜乾燥,怕滴水,喜陽光,怕曝曬 松針短而密集,枝較柔韌,蒼勁枝幹,剛健體態,容易整形 播 種、嫁接
【錦松】 稍耐寒,喜溫暖濕潤及微酸性土壤 樹姿枝幹奇特優雅 嫁接
【翠柏】 喜溫暖,喜光,幼齡時耐庇蔭 樹姿優美,葉片常年翠綠 *接、播種、扦插、壓條
【福建柏】 喜溫暖濕潤,幼年喜蔽蔭 鱗葉緊密,藍白相間非常可愛 播種
【刺柏】 稍耐陰,耐寒 樹姿優美,枝條下垂 播種、扦插、嫁接
【羅漢柏】 喜溫暖濕潤,氣溫5度時入房並控制水量 樹姿秀麗蔥郁,種托紫紅奇特,干身蒼勁優雅,四季常青 葉色翠黛 播種、扦插
【竹柏】 喜溫暖濕潤,耐陰 葉形如竹,樹冠秀麗濃郁 播種、扦插
【真柏】 性強健,適應性強,生長慢 常綠匍匐灌木,老樹老校多鱗葉,枝葉緊密,四季蒼翠,易造型,為優良 中小盆景素材 扦插、嫁接
【水松】 喜光,多濕土壤,忌鹽鹼 樹基帶有膨大屈膝狀呼吸根,小枝略下垂,葉條微小對生,葉色翠綠,入秋 黃褐,頗為美觀 播種
【紅豆杉】 喜陰,抗性強,喜涼爽濕潤及酸性土壤 小技細干柔軟,老乾斑駁,羽葉蒼干,風姿儼如古木,易造 型 播種
【榧子】 喜涼爽多霧,耐寒,不耐瘠薄及水濕 枝葉繁密 播種
【榆】 耐寒,耐旱,耐濕,耐鹽鹼 枝葉稠密,耐修剪,易造型 播種
【榔榆】 喜光,耐乾旱,耐貧瘠,耐寒 姿態瀟灑,樹皮斑剝,枝葉細密 播種、扦插、壓條
【朴】 稍耐陰,耐水濕,抗旱,耐輕鹽鹼 枝條開展,綠葉質厚 播種
【榕】 喜溫暖多雨及酸性土壤 葉濃綠光亮,枝葉茂密,氣生根飄逸 扦插
【小檗】 喜光,稍耐陰,耐寒 枝柔葉密有刺,春開小黃花,果深秋轉紅色,觀葉觀果 播種、扦插
【海棠】 抗寒,抗旱,耐濕,耐鹽鹼 花潔白美麗,果綴滿枝 播種、扦插、嫁接
【南天竹】 喜溫暖多濕半陰環境,較耐寒,忌曝曬 枝葉扶疏,秋冬葉色變紅,果實累累 播種、分株、扦插
【繼木】 喜溫暖向陽環境,稍耐陰,耐寒耐旱,不耐瘠薄 樹姿優美,葉茂花繁 播種
【火棘】 喜溫暖向陽,稍耐陰 初夏白花繁密,入秋紅果累累 播種、扦插
【紅葉李】 喜光,喜溫暖濕潤,不耐寒,較耐濕 於紫枝柔,以葉色聞名,春秋葉色更艷麗 嫁接,扦插
【櫻花】 喜光,不耐鹽鹼 花大艷麗 嫁接
【榆葉梅】 喜光,耐寒,不耐水澇,耐旱力強 花繁色艷 嫁接、播種
【郁李】 不耐澇,喜光,耐寒,耐乾旱,耐瘠薄,耐水濕 花繁葉茂,果實綴滿枝頭 播種、分株、扦插
【梅花】 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耐瘠薄,忌風 樹姿古樸,花色素雅,花態秀麗,恬淡花香,制各種樁景 嫁接、 扦插、壓條
【合歡】 喜光 葉纖細如羽,紅花成簇 播種
【紫荊花】 較耐寒,喜光,畏水濕 先葉開花,花形似蝶 播種、分株
【紫藤】 喜光略耐陰,較耐寒 光葉開花,花德大而美,具芳香 播種、扦插、分株、壓條、嫁接
【錦雞兒】 喜光,抗旱,耐瘠薄 葉色鮮綠,紅黃色花亦美麗 播種、分株
【九里香】 喜溫暖濕潤,喜陽光充足,不耐寒,稍耐明 四季常青,花香氣宜人 播種、高枝壓條
【冬青】 耐寒,較耐水濕,喜溫暖濕潤及酸性土壤 枝葉繁茂,蔥郁如蓋,果實成熟紅若丹珠 播種
【五色俄】 喜光,怕曝曬,耐寒,稍耐乾旱,喜肥沃 葉纖秀,秋變紅或黃色,嫩葉紅色 播種
【三角械】 喜溫暖濕潤,喜光稍耐明,怕曝曬 芽、葉艷麗 播種
【雞爪槭】 不耐濕,伯曝曬,較耐陰,較耐乾旱 葉色艷麗,樹姿美麗,秋葉艷紅 播種、嫁接
【雀梅】 喜陰,喜溫暖濕潤,耐瘠薄乾燥 枝葉斜展橫出,疏密有致,飄逸豪放,藤於形蒼古奇特,耐修剪整形 播種、扦插、分株
【本槿花】 喜光,耐半陰,耐寒,耐乾旱及瘠薄,不耐積水 花朵大,花期長,花色多 播種、扦插、壓條
【梧桐】 不耐澇,喜肥沃濕潤 葉翠枝青 播種
【福建茶】 怕寒冷,喜溫暖濕潤,喜陽光 株矮小,多分枝,枝幹可塑性強,葉片厚而綠,花期長,綠葉白花, 綠果紅果 扦插
【枸杞】 喜陽光,耐明,喜溫暖也耐寒、耐旱,耐鹼 花期長,入秋紅果豐碩如珊瑚點點 播種、分株、扦插
【六月雪】 喜光也耐陰,喜溫暖濕潤,稍耐寒 小型盆景的優良材料,枝葉密集,白花盛開時節如雪花滿樹 扦 插、分株
【竹類】 喜溫暖濕潤氣候 枝葉秀麗,幽雅別致,四季常青,傲霜鬥雪 埋兜、移竹、枝條隱芽萌新株
【山茶花】 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 葉色翠綠有光澤,花大色美 播種、扦插、壓條、嫁接
【檉柳】 喜光,不耐陰,耐旱,耐澇,耐鹽鹼 技飄灑下垂,主幹彎曲自然 播種、扦插、分株、壓條
【瑞香】 喜陰涼通風,不耐寒,怕高溫高濕 枝幹叢生,株形優美,四季常青,早春開花,香味濃郁 扦插、壓條 嫁接、播種
【胡頹子】 喜光,稍耐陰,耐瘠薄,耐旱,耐寒 枝條交錯,葉背銀色,花具芳香,紅果下垂 播種、扦插、嫁 接
【紫薇】 喜光稍耐陰,耐旱,怕澇 樹姿優美,花色艷麗,花期極長 分櫱、扦插、播種
【杜鵑】 不耐寒,忌乾燥曝曬,喜酸性土壤 各種樁景,枝葉纖細,根樁奇特,花艷麗 播種、扦插、壓條、嫁接
【小葉丁香】 喜溫暖及陽光充足,耐旱耐瘠薄,有一定耐寒力 株形豐滿秀麗,花芳香 播種、分株、扦插、壓 條、嫁接
【小葉女貞】 稍耐寒,喜光,耐陰 葉光亮青綠,初夏白花錦簇 播種
【迎春】 喜光耐寒,耐旱,耐鹼,不耐水濕 花極早,花色金黃可愛,葉小密集,枝條柔軟耐修剪,可紮成各種 類型 扦插、分株、壓條
適合做微型盆景的小樹:
虎刺
黃楊
六月雪
火棘
雀梅
小鐵樹
小南天竹
小水杉等等。
五大盆景流派常用的樹種:
1.嶺南派樹樁盆景常用的樹種主要有:九里香、福建茶、榆、雀梅、榕、黃楊、羅漢松、五針松、杜鵑、水桅子、梅、銀杏等。
2.川派樹樁盆景一般選用金彈子、六月雪、羅漢松、銀杏、紫薇、貼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社鵑等; 3.揚派樹樁盆景的常用樹種有:松、柏、榆、黃楊(瓜子黃楊)及五針松、羅漢松、六月雪。銀杏、碧桃、石榴、構把、 梅、山茶等
4.蘇派樹樁盆景常用的樹種有松、柏、雀梅、榔榆、黃楊、三角楓、石榴、鳥不宿等。
5.海派盆景選用的樹種非常豐富,落葉、常綠、花果各類應有盡有,現在已達140餘種,其中以常綠的松、柏和色姿並麗的花果類為主,近幾年還從國外(如日本、葡萄牙等)引進一些樹種
B. 女真真女女真樹
遼朝、金朝、宋朝版圖女真(或女貞與女直),亦作女真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肅慎", 漢朝-晉朝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稱"勿吉"(讀音"莫吉"),隋-唐稱"黑水靺鞨",遼-金時期稱"女真"、"女直"(避遼興宗耶律宗真諱),清朝以後,"女真"稱為"滿洲",後通稱為滿族至今。
"女真"在明朝初期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後又按地域分為建州、長白、東海、扈倫四大部分;依接近漢化程度及活動區域南北:多漢化程度、南境者為熟女真,少漢化程度、北境者為生女真。
同是女真族,不同的是:金國為生女真創建;清朝為熟女真創建,當時首領努爾哈赤於1616年創建後金為萌芽,皇太極於1636年定國號清。
《金史·世紀》記載:"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號勿吉。勿吉古肅慎地也。元魏時,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車骨部,曰拂涅部,曰號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稱靺鞨,而七部並同。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其五部無聞。"
【金朝】
在11世紀,在西伯利亞北方的土地上生活著從黑水靺鞨遺留下來的通古斯族群的女真族。並在11世紀向契丹人(見遼)稱臣。
女真人的領袖完顏阿骨打在1115年統一了女真族各個部落,並且在很短的時間內攻打下了遼國的北方首都上京。然後入侵並佔領了漢人宋朝的大部分土地,並建立了齊,楚等傀儡政權。稍後,建立按照漢人的習慣建立叫做金的國家。1126年,金人入侵宋朝,宋朝首都開封淪陷,宋朝退到長江以南繼續進行抵抗,史稱「南宋」。但是,他們的軍隊經常對峙於淮河一帶。
女真人用家鄉anchuhu河的名字命名他們所建立的金朝(黃金,女真文anchuhu相當於後來的滿洲語 aisin - 金的,黃金),起先,女真人保持著在東北亞(後來的滿洲利亞)森林,苔原,沼澤的狩獵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在都市裡保持著軍隊的生活方式。最後,他們被准許和其它種族通婚。而金朝的統治者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響。
1189年之後,金朝面對於北方的蒙古人和南方的宋朝兩面作戰,蒙古人佔領了金人的首都北京,並且在1215年把金國人趕到了開封。1234年,蒙古人摧毀了金朝。
歷史上的政權
1115年,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建立金。
明朝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在新賓縣二道河子畔的赫圖阿拉城稱汗建國,國號為"大金",史稱後金。
1644年滿洲(女真)入主中原,建立清朝。為中國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
【遼時期】
宋元時代,女真族形成和崛起,改變了廣大東北地區的歷史,同時也影響了整個中國的歷史。
宋朝人說女真族「本名朱里真,番語訛為女真」。可見,朱里真是漢名。為避遼興宗耶律真的諱,改稱女直,也寫作女質。
女真族一名,最早出現在7世紀。《金史》是這樣記述女真族的起源的:
女真族的始祖完顏函普,有兄阿古迪弟保活里。在唐朝貞觀年間,因氏族離散,年逾 60的函普,從高麗舊居出走。他的哥哥信佛,留在了高麗,只有保活里隨他出來。走到完顏部時,正巧碰上人們互爭財物,械鬥不已,函普出面調停,平息了事態。作為酬謝,完顏部送給了他一頭青牛。為了在這里站穩腳跟,他又用這頭青牛作為聘禮,和完顏部的一個60歲老婦人的女兒結了婚,婚後生了二男一女,他和他的子女們理所當然地就成了完顏部人。
完顏部居住在鴨綠江上游及圖們江流域,女真族是由這一帶的朱里真人組成的,與採集珍珠的居民有關。
完顏一詞,是從漢語「蜿蜒」音轉的女真語。依傍綏濱蜿蜒河而居的黑水靺鞨一支,如星散一般分布各地以後,就以蜿蜒河之名來作為姓氏。「蜿蜒」、「完顏」乃是同音異寫。所以,完顏部作為黑水靺鞨一支,是從蜿蜒河畔輾轉游徙,遷移至阿什河之濱的。天長日久,女真語「完顏」演變為漢語的「王」。完顏氏,是女真族中的王族。女真族從長白山移居黑龍江中游,而完顏部就定居在完達山。完達山,相傳是完顏部人女真王到過的地方,主峰在黑龍江中游北岸的俄國境內。
在遼代,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有七十二部落」,地方數千里,人口超過10萬戶,散居山谷之間。漸漸地,女真族由分散的氏族部落統一起來。部是從部落發展來的,族由氏族血緣關系改組而成。不相統一的部落,發展到「遠近相服」而推舉了「酋領」的部族,酋領必然派出自己家族成員,到那些歸附的部落取代原來首領的職權,於是出現了以氏代姓、統屬其部的新的社會組織形式。
遼代女真族分布范圍較廣:南起鴨綠江、長白山一帶,北至黑龍江中游,東抵日本海。居於咸州(今遼寧開原)東北至束沫江(今第二松花江)之間,以輝發河流域為中心的稱之為「回跋」(回霸);居於松花江以北、寧江州(今吉林夫余石頭城子)東北,直至黑龍江中下游的稱之為「生女真」;居烏蘇里江以東而近東海 (日本海)的稱之為「東海女真」。
契丹人對女真族的政策,是實行「分而治之」。他們把強宗大姓騙至遼東半島,編入契丹國籍,稱為「合蘇館」,又作曷蘇館、合蘇袞、是女真語「藩籬」的意思。這些人就是「熟女真」。另一部分留居粟末水(松花江北流段)之北、寧江州(今吉林扶余縣)之東,這些人就是「生女真」。黑水靺鞨後裔,是生女真的主體。後來建立了金朝的完顏部,就是生女真的一支,亦是黑水靺鞨的直系後裔。
遼國還特別設了一些王府,目的在於以女真治女真。
北女真分布在遼河中游一帶,遼設北女真國大王府、北女真兵馬司管轄;南女真:分布在遼東半島上,遼設南女真國大王府、南女真湯河司管轄;鴨綠江女真:分布在鴨綠江一帶,遼設鴨綠江女真大王府管轄;長白山女真部:分布在長白山一帶,遼設長白山女真大王府管轄;蒲盧毛朵部;分布在海蘭江流域,遼設蒲盧毛朵部大王府管轄。
生女真,部落眾多,居處更為分散。
完顏部,世居安出虎水(阿術滸、安術虎、案出滸),分布在黑龍江哈爾濱東郊阿什河;
溫都部,分布在來流水(今拉林河)以南,匹古敦水(今蜚克圖河)以北地區;
蒲察部,分布在阿什河及伊通縣境內;
斡勒部,分布在阿什河之北;
徒單部,分布在黑龍江木蘭縣布雅密河(今白楊木河)流域;
泥龐古部,分布在黑龍江呼蘭縣境內;
術甲部,世居琶里郭水,分布在木蘭縣佛特庫河(今黃泥河)流域;
加古部,分布在黑龍江五常縣境內的活龍河流域;
術虎部 (烏虎部),分布在來流水流域;
烏薩扎部,分布在來流水流域;
裴滿部,分布在五常縣境內;
烏林答部,分布在瑚爾哈河(今牡丹江)的支流海浪河(今海蘭河)流域;
唐括部,分布在黑龍江五嶽河附近;
達魯古部,世居洮兒河、嫩江下游一帶,分布在吉林前郭縣境內;
紇石烈部,分布在星顯水(今吉林延邊布爾哈圖河)、陶溫水(今湯旺河)、徒籠古水(今多隴烏河)流域;
溫迪痕部,分布在統門水(今圖們江)、胡論水 (今活龍河)、移離閔(今飲馬河)流域;
烏古倫部,鄰近奧屯部、烏塔部;
烏塔部,鄰近烏古倫部;
陀滿部,分布在圖們江附近;
烏延部,分布在蟬舂河(今延邊嘎呀河)、星顯水、阿不塞水流域;
斡准部,分布在蘇濱水(今綏芬河)流域;
職德部,分布在綏芬河流域;
含國部,分布在烏蘇里江上游一帶;
兀勒部,世居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合流處的東兀勒河一帶;
主偎部,分布在扎伊芬河流域;
禿答部,分布在都爾河流域;
鱉古部,分布在布庫河及松花江、黑龍江匯流處;
婆離八部,又稱頗里八部,分布在黑龍江、烏蘇里江匯合處的伯力一帶。
遼代的生女真長期沒有本族文字,通常還是用結繩、刻木之類原始的方法記事。他們既不懂漢文,也不懂契丹文,至多通曉契丹語,僅僅憑記憶往來傳話和充當翻譯。至於成文的天文和歷法就更談不上了,只是憑借世代相傳的經驗來識辨四季和記憶自己的年齡。以「青草幾度」來判斷歲月,草青一次當作一年,自然本人也就增長了一歲。生女真遇疾病,很少用葯醫治。同時,居處地勢的復雜和生產生活的多樣化,煉就了生女真的嫻熟騎術。《說郛》上說他們「騎上下崖如飛,渡江河不用舟楫,俘馬而渡」。農副產品除自用和就地交換外,還遠運到寧江州的榷場上去出售,主要貨物有北珠、人參、生金、松實、白附子、密臘、麻布之類。
生女真習慣於依山谷而居,住木板屋,大門一律東向。家家產戶燒火炕,用來取暖、抗寒和除濕。他們久居深山,多饒林木,因陶器粗陋,瓷器又難得到,於是盛行使用木器,碟、盆、杓之類生活用具多為木製。女真人喜歡飲酒,愛吃肉菜粥糜,這是由鮮肉和野菜搗成的肉餡泥。他們還採摘芍葯花的嫩芽做成鮮脆佳餚,味脆美,香久留。
生女真地處寒冷地帶,衣裳多用各種皮毛製作,富人以貂鼠、狐貉皮為裘,貧者以牛、馬、豬、羊、貓、犬、魚、蛇之皮為衫。
在婚姻形態上,大體確定了一夫一妻制的個體家庭形式,同時存留諸如自尋配偶和搶婚的遺風,還表現為「男下女禮」,就是在女家舉行結婚儀式,鼓勵「入贅」。
而生女真中最強大的完顏部,又分12部,以部為氏。
函普的後人,擔負了統一女真各部的重任。完顏綏可時期,已定居安出虎水(黑龍江阿什河流域),種植五穀,製造舟車,建築房屋,學會了燒炭和煉鐵。烏古迪時期,史稱「自景祖(烏古迪)以來,兩世四主,志業相因,卒定離析,一切治以本部法令」。烏古(辶西)奠定的基礎,為他的後人所繼承和發展。
女真族的強大,引起遼王朝的不安。不僅派重兵防禦,大遼皇帝還年年東巡。遼國每年要向女真族徵收貢馬萬匹,契丹貴族強買女真族的北珠、人參、生金、松實、白附子、蜜蠟、麻布,他們還隨意強搶、毆打女真人。
【金時期】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統一了女真各部,領導當時東北的漢族、渤海族、契丹族、室韋族、鐵驪族、兀惹族人民共同反遼。他生前還和南宋王朝達成協議,南北夾攻遼軍,計劃協助南宋收回燕雲十六州。宋、金間的海上交通也日益頻繁。
阿骨打在繁忙的戰爭年代,仍很注意農業生產,對黑龍江流域的手工業和商業也做了不少努力。他還創制了女真文字。1125年,宋金聯合攻滅遼國。後來,宋、金雙方締約,東以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形成新的南北對峙。金國擁有了北部中國的廣大版圖。
金國採用了宋,遼官制。在地方上,州縣制與猛安謀克制並行。猛安謀克,是女真族在氏族社會末期的部落聯盟組織。
金國有19路總管府,分掌各路兵馬和居民。東北地區分屬北京路、上京路、東京路。北京路以今遼寧寧城縣為中心,領遼西地區和吉林北部。上京路以今黑龍江阿城縣為中心,領吉林北部、中部及長春、黑龍江。東京路以今遼寧遼陽市為中心,管轄遼東廣闊地帶。
女真族在奪取了遼國政權以後,強令中原人口搬遷到黑龍江流域。人來多了以後,農業生產技術有所發展,如松花江畔的肇州、冷山一帶,不僅種植五穀和蔬菜,還從外地移植回鶻豆、西瓜、紅芍葯、桃樹、李樹。
金兵從中原大肆擄掠木匠、造船匠,來自中原的工匠廣泛運用中原建築的工藝流程和風格。開礦、冶煉也有了較高的技術水平。礦洞、冶鐵爐、金銀製品、陶瓷燒制、鐵制農具的生產技術都超過遼代,但與中原的質量還有不及。如鑄銅以銅鏡居多,工藝一般雖較粗糙,不過也有像在黑龍江阿城縣出土的雙龍紋銅鏡這樣的精品。
金國自鑄銅錢,包括「正隆通寶」,「大定通寶」、「泰和重寶」,還發行了叫「小鈔」、「交鈔」的紙幣。商業貿易以國家專營為主,以鹽為大宗。只有一些金、銀首飾的經營,歸私人商家經營。金、銀器上的「上京翟家記」字款,說明上京的翟家是自產自銷的私人銀號。
女真族有本民族的語言,還有本民族的文字。女真文字最早是由一個叫完顏希尹創制的,他仿照漢字楷書,參照契丹文而創制了女真大字。後來,又頒行一種女真小字,是仿照契丹字和漢字的偏旁創制而成,流傳至今的女真文已經不多,吉林扶余縣石碑崴子屯有一通碑,叫《大金得勝陀頌碑》,是目前最為珍貴的女真文實物。女真文字一直沿用到明代,凡是在女真族地區任職的文武官員,晉京朝見的奏疏、表章,一律要用女真文字書寫。
女真文字還分為大字和小字,都是參照漢字而創立的:漢字-〉女真大字;漢字-〉女真小字。女真文是金代用於記錄女真語言的文字,屬於表意文字.很像漢字。筆畫有橫,直,點,撇,捺。 書寫自上而下,從右向左換行。 而滿文是拼音文字前期參照蒙文創立。
金國建國之初,女真族的文化還很落後。侵略中原後,搶劫到大批漢族圖書,一批漢族文人前來歸附,使女真文化發展起來。女真貴族自幼學習漢族語文和各種文化知識,朝廷還採用駢體文寫詔諭和奏章。唐、宋詩詞,也是金國宮廷文學的主要形式。女真貴族完顏躊,能詩善畫,他在《思歸詩》中有「新詩淡似鵝黃酒,歸思濃如鴨綠江」這樣頗為風趣的詩句。
金國女真族的歌舞音樂也受中原影響,常用樂器有的簫、琵琶、笙、鼓之類。宮廷樂工、歌女也能表演柳永的《望海潮》一類的樂曲。
女真族信奉珊蠻教。珊蠻,即薩滿。在女真語中,把巫婆叫珊蠻。所以,珊蠻教實際是一種巫術。重要的是,後來的滿洲人也信奉珊蠻教。金國女真人也接受了佛教和道教,於是各地出現了許多佛寺和佛塔。
1234年,在蒙古人的有力打擊下,盛極一時的金國土崩瓦解。先前徙居中原、華北和遼東的女真族迅速被同化。而那些留居在故地的女真族,一夜之間作鳥獸散,重又分散為眾多的部落,接受來自元朝新政權的統治。
在元代,松花江和黑龍江下游,稱之為混同江,元朝在這里設立桃溫、胡里改、斡朵憐、脫斡鄰、荸苦江5個萬戶府;又在黑龍江口特林地方設東征元帥府,在烏蘇里江流域設阿速古千戶所,在濱海地區設鯨海千戶所,在黑龍江下游設兀者野人、乞列迷萬戶府。一般情況是,萬戶府下有千戶所,千戶所下又有百戶所。這些女真部落,「各仍舊俗,無市並城郭,逐水草為居,以射獵為業」。
永樂元年(1403),明朝皇帝朱棣派人到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招撫女真族。女真,原作「朱里真」,又作「朱里扯特」、「主兒徹惕」、「主兒扯惕」、「拙爾察歹」,滿語稱之為「珠申」、「諸申」。
【明時期】
明朝女真族的分化和重組
明朝先後設遼東都司25衛,奴兒幹部司384衛,統轄整個東北地區。女真族分布在松花江以東,黑龍江下游以西,瀕臨日本海,南界朝鮮半島的廣大地區。明初,依照分布區域,把女真族劃作三大集團,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
建州女真,以原渤海國建州為部名,分布在長白山、牡丹江、綏芬河之間,以今吉林琿春縣、黑龍江寧安縣為聚居地。
建州女真,原為居住在黑龍江三姓(今依蘭)的火兒阿部。明初,火兒阿部酋長阿哈出,賜名李思誠,任建州衛指揮。永樂八年(1410),阿哈出死後,他的兒子釋家奴,賜名李顯忠,世襲父職。宣德年間,阿哈出之孫李滿住,率部從三姓遷至寧古塔,又遷至婆豬江(今渾江)一帶。正統初,因受海西女真、朝鮮的侵擾,又遷到蘇子河上游的灶突山(今遼寧新賓縣呼蘭哈達)附近。建州女真另一支,為居住在三姓附近的斡朵里部,酋長為猛哥帖木耳(孟特穆),永樂八年,因野人女真侵擾而南遷,幾經轉遷,於正統初重新集結於渾河流域。
正統七年(1442),明朝設建州左衛、建州右衛,與建州衛合稱「建州三衛」。萬曆年間,明朝先後封努爾哈赤為都督僉事、龍虎將軍。1583—1593年,努爾哈赤起兵後11年,以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為中心,逐漸統一了女真各部。1599—1616年,又相繼統一扈倫四部。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國號「大金」,以赫圖阿拉為興京,史稱後金。
海西女真,沿用元代地名,因居地在東海之西而得名,分布在松花江下游的吉林扶余縣至黑龍江阿城縣一帶。
海西之名,始見於元代,泛指海西諸衛的女真人。海西女真有哈達、輝發、烏拉、葉赫四部,又有山夷、江夷之分。山夷依山作窟,即熟女真完顏種;江夷居黑龍江,即生女真。哈達、葉赫屬山夷,而輝發、烏拉則屬江夷。後遷至呼蘭河流域,呼蘭與呼倫(扈倫)為音轉,又稱呼倫四部。17世紀初,為努爾哈赤所吞並。
野人女真,同樣是沿襲元代舊名,是女真中比較落後的一部分,故冠以「野人」之稱,分布在黑龍江中下游兩岸及烏蘇里江以東。
野人女真,又稱東海女真、東海窩集部,分為薩哈連、呼爾哈、瓦爾喀、庫爾喀四部。而呼爾哈部,是建州女真的老家所在。後來,留居原地的仍為呼爾哈部,而遷走的就是建州女真。
明代女真族是重新組合的民族。建州衛、毛憐衛的女真族,多是渤海族遺民,從事農耕定居生活,種谷紡線,飲食服用,與漢族沒有多大區別。海西女真人,多是金代完顏部後裔,同樣也從事耕稼,他們倚山作寨,親屬聚居在一起。野人女真,又稱女真野人,是女真族同赫哲族、鄂倫春族融合而成的一支,風俗與海西女真相同,所不同的是,「不事耕稼,惟以捕獵為生」。
【滿族的形成】
滿族始稱滿洲,後有新(滿語「伊徹」)舊(滿語「弗」)滿洲之分,實際上包含東北幾乎所有的少數民族。
正統七年(1442),建州衛、建州左衛、建州右衛,在明朝統治下形成一個強大的部落。「建州三衛」的出現,標志了滿族主體部分的形成。在女真族的旗幟下,不止是女真各部,還有赫哲族、鄂倫春族、錫伯族的先民們,也採用了女真族的名號。15—17世紀,滿族已成為一個新的共同體。所以,滿洲之為族稱,是以建州、海西女真為主體,同時又包括了大部分野人女真,當地的漢族、蒙古族和別的民族,也是構成滿族的重要因素。
肅慎作為滿族的最早先民,盡管史書上語焉不詳,但考古發掘資料卻提供了有說服力的物證。肅慎及其後裔,既有關聯又不能等同,不應該把肅慎以下的邑婁、勿吉、靺鞨、女真各族的形成發展過程,當為滿族本身的形成發展過程。可又不能把肅慎以下,直至明代女真人的世代相承關系,與滿族的形成割裂開來。滿族真正以一個民族出現,只能說在明代末期的17世紀之初,這時已從女真人中間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滿族的歷史,起源於明代女真的分化和重新組合。
女真族本來是散居於東北松花江流域和黑龍江一帶的游牧民族,古為蕭鎮氏,隋唐時稱為靺鞨,分為七部,五代時改稱為女真。宋時又分為生女真和熟女真兩部,熟女真受遼國統治,生女真卻散居東北,不受遼管。北宋末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改國號為金,是為金太祖,並起兵反遼,又與宋合作,把遼消滅,稱霸北方。後金兵南下侵宋,首都汴京淪陷,宋室南遷繼續抵抗。後來,金國不斷地向南宋作出侵略、敲詐等行為,更多次侵略南宋。但後來金國開始衰落,被漠北的蒙古人反叛。
蒙古本臣服於金,而金國一直以分化的策略,煽動草原上各部互相攻伐,加上以減丁政策,對他們三年屠殺一次。終於,蒙古在成吉思汗領導下崛起,並聯宋伐金,終至滅亡。
金國滅亡後,女真人仍是散居於東北。明初在東北設了三個衛所,分為建州、海西、野人,建州到了努爾哈赤時強大,他吞並了女真各部,復用國號為金,是為後金,後又把女真族改名為滿洲族,並起兵叛亂攻明,死後其子皇太極繼位,改國號清,是為清太宗。皇太極先假意與袁崇煥和談,稱機攻伐朝鮮。其後南侵,不久太宗崩,世祖福臨幼年繼位,由王叔多爾袞攝政。此時,大明由於天災多發,民變四起,終被李自成所滅。1644年,吳三桂與李自成的農民軍激戰於山海關。吳三桂以「材帛」、「割地」為條件向後金求援,多爾袞率後金軍入關參戰,滿洲人正式侵入中原。
不久,世祖崩。聖祖玄燁繼位,開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盛世。但到了乾隆晚年,盛世開始轉下。道光年間爆發鴉片戰爭,接著被列強侵害,加上內亂,滿人的統治動搖,漢人乘勢抬頭。咸豐皇、光緒皇等先後圖強,可惜都失敗。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滿清政府被推翻。
滿洲族到了今天仍生活於中國東北一帶。
明初到明中葉,東北廣大地區的女真人分為建州、 海西、東海(野人)三部。最初,建州女真分布於今牡 丹江、綏芬河及長白山一帶;海西女真分布於今松花江 流域;東海女真則散居在黑龍江及庫頁島一帶。自明初 至明中葉,在女真住地設置衛、所,逐漸增加,多達384 個衛、所,總屬奴兒干都司名下。衛、所的長官如都督、 指揮使、同知、僉事、千戶長、百戶長等,均以女真酋 長擔任。明廷給予印信,允許定期赴京朝貢。並先後於 廣寧、 開源、撫順、清河、□陽、 寬甸等處開設馬市, 進行貿易。此類衛所稱為羈縻衛所,故仍受遼東都指揮 使司節制。海西女真人亦失哈(亦信),為明廷內官,在 明永樂九年(1411)至宣德八年(1433)的20餘年中,屢受 朝命出使奴兒干(黑龍江下游地區),並於永樂十一年 (1413)和宣德八年興建和重建永寧寺於奴兒干都司所在 地(黑龍江口附近亨滾河來匯處特林地方古城),兩次 皆立碑於寺前,前者額題《永寧寺記》,後者額題《重 建永寧寺記》,詳細記載奴兒干都司及永寧寺建立經過 與亦失哈屢次出使情形。碑上刻有漢、女真、蒙古、藏 4種文字,題名均由亦失哈領銜居首,以下數十人,有漢、 女真、蒙古等多種民族成分,為明朝東北部疆域及女真 各部臣屬明朝的歷史見證。
明代女真各部中,建州女真為元胡里改、斡脫憐二 萬戶的部民,酋長阿哈出、猛哥帖木兒於明初來歸,先 後建立三衛(建州衛、建州左衛、建州右衛),設指揮 使,統轄其眾。海西各衛所後來發展為葉赫、輝發、哈 達、烏拉四部。因受東海女真的襲擾,建州、海西二部 相繼輾轉南移,嘉靖年間(1522~1566),建州女真定屬 於今撫順以東蘇子河一帶;海西四部則散處於今開原以 北輝發河流域。建州、海西二部生產力發展較快,農耕 技術相對提高,已普遍使用鐵器和牛耕,迅速由採集狩 獵經濟轉向農業經濟,進入奴隸制發展階段。各部部長 稱貝勒、貝子,擁有大批奴僕(阿哈),成為奴隸主(額 真),平民則稱為伊爾根。永寧寺碑 明成祖經營奴兒干設立衛所的記事碑,背面 有女真文,為女真文字資料中的珍品
明萬曆十一年(1583),女真人的傑出首領、猛哥帖 木兒的六世孫努爾哈赤起兵,統一了建州各部,萬曆十七年(1589),明廷授予努爾哈赤都督僉事,尋升左都督, 後加授龍虎將軍。努爾哈赤相繼兼並海西四部,征服東 海女真,統一了分散在東北地區的女真各部。在統一過 程中,努爾哈赤將女真人原有的狩獵生產組織形式「牛 錄」 加以增定完善, 創建了軍政合一的社會組織「八 旗」。天命元年(1616)努爾哈赤稱大□,沿用「金」為 國號,史稱後金。關於後金建國前及後金時期的社會性 質,目前史學界各家說法頗有差異,討論正在深入發展。 天命十一年(1626)努爾哈赤死,其第八子皇太極繼大汗位,於天聰九年(1635)改「諸申」(女真另一譯寫形式) 為「滿洲」,從此滿洲代替女真為族名,而其餘女真各 部亦各以赫哲(赫真)、鄂倫春、鄂溫克等族名通行,女真一名在清代逐漸消失。皇太極於天聰十年(1636)改國名為清,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C. 介紹一種中國的花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又名「月桂」、「木犀」。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科,為溫帶樹種。葉對生,多呈橢圓或長橢圓形,樹葉葉面光滑,革質,葉邊緣有鋸齒。花簇生,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黃、橙紅等色。桂花原產於中國西南部,四川、雲南、廣西、廣東和湖北等地均有野生,湖南瀏陽周洛分布有野生群落;印度、尼泊爾、柬埔寨也有分布。中國有20多個城市以桂花為市花。
木犀科。常綠喬木,高3-15米,枝灰色。葉對生,革質,長橢圓形,長6-12厘米,寬2-4.5厘米,全緣。花簇生於葉腋,花淡黃白色,4裂。核果橢圓形,熟時紫黑色。花芳香,提取芳香油,制桂花浸膏,可用於食品、化妝品的生產。花入葯有散寒破結、化痰生津的功效。果榨油,食用。亦是觀賞植物。
八月桂花遍地開,桂花開放幸福來。每年中秋月明,天清露冷,庭前屋後、廣場、公園綠地的片片桂花盛開了,在空氣中浸潤著甜甜的桂花香味,冷露、月色、花香,最能激發情思,給人以無窮的遐想。
農歷八月,古稱桂月,此月是賞桂的最佳時期,又是賞月的最佳月份。中國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國人民的文化生活聯系在一起。許多詩人吟詩填詞來描繪它、頌揚它,甚至把它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月宮系列神話,月中的宮殿,宮中的仙境,已成為歷代膾炙人口的美談,也正是桂花把它們聯系在一起。桂樹竟成了「仙樹」。宋代韓子蒼詩:「月中有客曾分種,世上無花敢斗香」。李清照稱桂花樹「自是花中第一流」。近代,經群眾性評選,桂樹一躍登上10大名花的寶座。
桂花的名稱很多,因其葉脈形如圭而稱「圭」,因其材質緻密,紋理如犀而稱「木犀」,因其自然分布於叢生岩嶺間而稱「岩桂」,因開花時芬芳撲鼻,香飄數里,因而又叫「七里香」、「九里香」。
桂花屬木犀科、木犀屬植物。原產我國西南、華南及華東地區,現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有野生資源,尤以成都、武漢、南京、桂林、杭州、蘇州等城市栽培最為集中。淮河流域至黃河下游以南各地普遍地栽,淮河以北地區,桂花露地越冬有困難,一般採用盆栽,冬季移入溫室或冷窖中越冬,以保其正常生長。
桂花在日本、印度均有栽培,自1771年我國桂花經廣州、印度傳入英國,之後便迅速擴展,現今歐美許多國家以及東南亞各國都普遍栽培,成為重要的香花植物。
桂花有的結果,有的不結果。一般第二年4—5月核果成熟,用其播種,一般要5—6年才開花。無性繁殖用枝條扦插、嫁接、壓條可以當年開花。
宋代記載:「月待圓時花正好,花將殘後月還虧,須知天上人間物,同稟清秋在一時」,指出其開花的基本規律:即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月圓時,桂花盛開,半個月後花凋榭了,月亮也虧缺了。
桂花喜溫暖,抗逆性強,既耐高溫,也較耐寒,在我國秦嶺、淮河以南的地區均可露地越冬。
桂花較喜陽光,亦能耐陰,在全光照下其枝葉生長茂盛,開花繁密,在陰處生長枝葉稀疏、花稀少。若在北方室內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以利於生長和花芽的形成。
古人對桂花開花的天氣條件,有大量記載。唐代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有「冷露無聲濕桂花」,柳宗元「露密前山桂」,白居易「天將秋氣蒸寒馥,月借金波摘子黃」,宋代陸游:「重露濕香幽徑曉,斜陽烘蕊小窗妍」。詩中「冷露」、「露密」說明開花天氣要早晚冷涼;「烘與蒸」說明天氣還會一度出現較高的溫度。這種早晚冷涼、白天燠熱的天氣既有利於桂樹的營養積累,也促使雨露的形成,桂樹開花隨之加速,蘇州人稱之為「木犀蒸」。中秋前後天氣突然熱起來,竟像夏季一樣,桂花一經蒸郁,就爛爛漫漫地盛開了。桂花開花既需要一定的濕度,還要有一定的溫差。
桂花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除鹼性土和低窪地或過於粘重、排水不暢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長,但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質壤土最為適宜。
桂花品種
金桂
Osmamthus fragrans var. thunbergii,金桂花朵金黃,氣味較淡,葉片較厚。
銀桂
Osmanthus fragrans var. latifolius,銀桂花朵顏色較白,稍帶微黃,葉片較薄。
丹桂
Osmanthus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丹桂花朵顏色橙黃,氣味濃郁,葉片厚,色深。
四季桂
Osmanthus fragrans var. semperflorens,四季桂別稱月月桂。花朵顏色稍白,或淡黃,香氣較淡,葉片薄。長年開花。
桂花由於久經人工栽培,自然雜交和人工選擇,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栽培品種。近年來,全國各主要城市對桂花資源及品種進行了廣泛調查,實地記錄桂花開花性狀,對各種類型桂花的性狀進行分析、比較,選擇出較為穩定的遺傳性狀,並考慮傳統分類的方法和園林生產上的應用,鑒定整理出桂花的四個品種群。
四季桂品種群:四季開花,有「月月桂」、「日香桂」、「大葉佛頂珠」、「齒葉四季桂」等品種。
銀桂品種群:秋季開花,花色純白、乳白、黃白色,有「籽銀桂」(結籽),「九龍桂」、「早銀桂」、「晚銀桂」、「白潔」等品種。 金桂品種群:秋季開花,花檸檬黃淡至金黃色,有「大花金桂」、「大葉黃」、「潢川金桂」、「晚金桂」、「圓葉金桂」等品種。
丹桂品種群:秋季開花,花色較深,橙黃、橙紅至朱紅色,有「大花丹桂」、「齒丹桂」、「硃砂丹桂」、「寬葉紅」等品種。 各品種群中都有一些值得推廣應用的品種,例如:四季桂品種群中的「日香桂」、「大葉佛頂珠」,均是小灌木,高0.5—1.5米。「日香桂」花淡黃色,同一枝條各節先後開花,幾乎日日有花,故得名。現四川蒼溪有大量母株。「大葉佛頂珠」花乳白至純白色,花序密集,頂生花序獨特,花期自春到秋連續不斷。它們觀賞價值很高,既可盆栽入室,也可露地大片栽植。
各地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不同的種或品種進行繁殖。例如以採花為目的宜選用花繁而密的豐產型,如開花、落花整齊的「潢川金桂」、「金桂」、「籽銀桂」,「大花丹桂」、「橙紅丹桂」等。以觀花聞香為目的,宜選用「大花丹桂」,「籽丹桂」,「硃砂丹桂」,「大花金桂」,「圓瓣金桂」等。作灌木、盆栽、盆景宜選用「日香桂」、「大葉佛頂珠」、「月月桂」、「四季桂」、「九龍桂」、「柳葉桂」等,用作喬木或作庭園主景宜選「大葉黃銀桂」、「金桂」、「大葉丹桂」、「大丹金桂」、「橙紅丹桂」。
形態特性
株高約15m,樹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葉對生,橢圓形、卵形至披針形,全緣或上半部疏生細鋸齒。花簇生葉腋生成聚傘狀,花小,黃白色,極芳香。
桂花是常綠闊葉喬木,野生或地栽的高達15米,樹冠可達400平方米。盆栽的成年桂花高達2—3米,樹冠可達2—3米。樹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有時顯出皮孔。常呈灌木壯,密植或修剪後,則可成明顯主幹。掛花分枝性強且分技點低,特別在幼年尤為明顯,因久常呈灌木狀。
繁殖與栽培
播種、壓條、嫁接和扦插法繁殖。當年10月秋播或翌年春播,實生苗始花期較晚,且不易保持品種原有性狀。壓條繁殖,用於繁殖良種。嫁接繁殖是常用的方法,多用女貞、小葉女貞、小蠟、水蠟、流蘇和白蠟等樹種作砧木,行靠接或切接。扦插繁殖多在6月中旬至8月下旬進行。移植常在秋季花後或春季進行,也可在梅雨季節移栽,大苗需帶土球,種植穴多施基肥。盆栽桂花,夏季可置庭院陽光之下,不需遮蔭,冬季在一般室內即可安全越冬。病蟲害有枯斑病、枯枝病、桂花葉蜂、柑橘粉虱、蚱蟬等。
應用
桂花終年常綠,花期正值仲秋,有"獨佔三秋壓群芳"的美譽,園林中常作孤植、對植,也可成叢成片栽植。為盆栽觀賞的好材料。
桂花味辛,可入葯。有化痰、止咳、生津、止牙痛等功效。桂花味香,持久,可制糕點、糖果,並可釀酒。
生態習性
桂花喜溫暖環境,宜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偏酸性砂質壤土中生長。不耐乾旱瘠薄,在淺薄板結貧瘠的土壤上,生長特別緩慢,枝葉稀少,葉片瘦小,葉色黃化,不開花或很少開花,甚至有周期性的枯頂現象,嚴重時桂花整株死亡;它喜陽光,但有一定的耐陰能力。幼樹時需要有一定的蔽蔭,成年後要求有相對充足的光照,才能保證桂花的正常生長。據觀察,桂花單株樹冠的一側貼近牆面,或兩棵桂花的樹冠相互重疊時,貼近牆面的一側或交錯重疊的那部分樹冠,很快變的稀疏,影響整個樹冠的形體與美觀。可見,桂花適宜栽植在通風透光的地方;桂花喜歡潔凈通風的環境,不耐煙塵危害,受害後往往不能開花;畏淹澇積水,若遇澇漬危害,則根系發黑腐爛,葉片先是葉尖焦枯,隨後全葉枯黃脫落,進而導致全株死亡;不很耐寒,但相對其它常綠闊葉樹種,還是一個比較耐寒的樹種,這為北方桂花盆栽提供了可能。
桂花常見葉部病害的發生及防治
桂花褐斑病、桂花枯斑病、桂花炭疽病是桂花常見的葉部病害,這些病害可引起桂花早落葉,削弱植株生長勢,降低桂花產花量和觀賞價值。
桂花褐斑病
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褪綠小黃斑點,逐漸擴展成近圓形病斑,直徑2至10mm,或因病斑擴展受葉脈限製成為不規則病斑。病斑黃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圍有一黃色暈圈。褐斑病一般發生在4至10月份,老葉比嫩葉易感病。病原菌以菌絲在病落葉上越冬,次年春季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分生孢子由氣流和雨滴傳播。
桂花枯斑病
該病病原菌多從葉緣、葉尖端侵入,發生在葉片的葉緣和葉尖。發病初期,葉片上產生淡褐色小點,逐步擴大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病斑,後擴大為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灰褐色大斑,邊緣為深褐色。枯斑病發生在7至11月份,在環境條件不好的棚室內全年可發生。病菌以分生孢子借風、水傳播侵染。高溫、高濕、通風不良的環境有利於發病。植株生長衰弱時及越冬後的老葉及植株下部的葉片發病較重。
桂花炭疽病
該病侵染桂花葉片。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褪綠小斑點,逐漸擴大後形成圓形、半圓形或橢圓形病斑。病斑淺褐色至灰白色,邊緣有紅褐色環圈。在潮濕的條件下,病斑上出現淡桃紅色的黏孢子盤。炭疽病發生在4至6月份。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盤在病落葉中越冬,由風雨傳播。
防治措施
首先要減少侵染來源。秋季徹底清除病落葉。盆栽的桂花要及時摘除病葉。
其次加強栽培管理。選擇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或基質栽植桂花;增施有機肥及鉀肥;栽植密度要適宜,以便通風透光,降低葉面濕度減少病害的發生。
科學使用葯劑防治。發病初期噴灑1:2:200倍的波爾多液,以後可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1000至1500倍液。重病區在苗木出圃時要用1000倍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
桂花播種育苗技術
桂花一般採用扦插育苗,單干桂花多採用播種育苗,現介紹如下:
1、采種桂花9至10月開花,果實於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成熟。當果實進入成熟期,果皮由綠色逐漸轉為紫黑色時即可採集。採集的果實堆漚3天左右,待果皮軟化後,浸水搓洗,去果皮、果肉,得到凈種,稍加晾乾濕潤沙藏。因桂花種子有後熟期,一般要濕沙催芽8個月後才能發芽。
2、育苗常用播種育苗法。播種育苗能獲得大量的桂花實生苗,適宜用作行道樹。播種常用寬幅條播,行距20至25厘米,幅寬10至12厘米,每畝播種20公斤,每畝地產桂花苗2.5至3萬株。播種前要將種臍朝向一側,覆一二厘米的細土,再蓋上薄層稻草,噴水至土壤濕透,以防土壤板結和減少水分蒸發。當種子萌發出土後,及時揭草,將草放置於行間,既可保持土壤濕潤,又能防止雜草生長。
3、養護技術
(1)中耕除草。在以主幹為中心1米直徑的樹盤內重點鬆土和除草。灌水或降雨後,為防止土壤板結進行中耕鬆土。
(2)澆水與排澇。桂花的澆水主要在新種植後的一個月內和種植當年的夏季。新種植的桂花一定要澆透水,有條件的應對植株的樹冠噴水,以保持一定的空氣濕度。桂花不耐澇,及時排澇或移植受澇害植株,並加入一定量的沙子種植,可促進新根生長。
(3)合理施肥。施肥應以薄肥勤施為原則,以速效氮肥為主,中大苗全年施肥三四次。早春期間在樹盤內施有機肥,促進春梢生長。入冬前期需施無機肥或垃圾雜肥。其間可根據桂花生長情況,施肥一兩次。新移植的桂花,追肥不宜太早。移植坑穴的基肥應與土壤拌勻再覆土。
(4)整形修剪。
①剝芽:發芽時將主幹下部無用的芽剝掉。
②疏枝:保持一定的枝下高,剪去無用枝條,一般成材後的桂花枝下高在1.5米左右。
③短截:剪去徒長的頂部枝條,使桂花高度保持在3.5米左右,冠幅2.5至3米。
園林用途
桂花終年常綠,枝繁葉茂,秋季開花,芳香四溢,可謂"獨佔三秋壓群芳"。在園林中應用普遍,常作園景樹,有孤植、對植,也有成叢成林栽種。在我國古典園林中,桂花常與建築物,山、石機配,以叢生灌木型的植株植於亭、台、樓、閣附近。舊式庭園常用對植,古稱"雙桂當庭"或"雙桂留芳"。在住宅四旁四旁或窗前栽植桂花樹,能收到:金風送香"的效果。桂花對有害氣體二氧化硫、氟化氫有一定的抗性,也是工礦區的一種綠化的好花木。
D. 關於女貞的資料
女貞的生長習性
女貞耐寒性好,耐水濕,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耐蔭。為深根性樹種,須根發達,生長快,萌芽力強,耐修剪,但不耐瘠薄。
對大氣污染的抗性較強,對二氧化硫、氯氣、氟化氫及鉛蒸氣均有較強抗性,也能忍受較高的粉塵、煙塵污染。
對氣候要求不嚴,能耐-12℃的低溫,但適宜在濕潤、背風、向陽的地方栽種,尤以深厚、肥沃、腐殖質含量高的土壤中生長良好。
E. 什麼時間種植冬青比較好
冬青,又名大葉黃楊,為常綠灌木,葉色濃綠,邊緣有鋸齒。枝葉繁茂,四季常青。是綠化環境和用做綠籬的花木品種之一。
播種適宜在1月,可在室外露地播種。
冬青適宜種植在濕潤半陰處。喜肥沃土壤,在一般土壤中也生長良好,對環境要求不嚴格。當年栽植的小苗,一次澆透水後可任其自然生長。視墒情每15天灌水1次,結合中耕除草。每年春、秋兩季適當追肥l一2次,一般施以氮為主的稀薄液肥。每年發芽長枝多次,所以極耐修剪。夏季要整形一次,秋季根據不同的綠化需求,可進行平剪或修剪成球形、圓錐形,並適當疏枝.保持一定的冠形枝態。冬季比較寒冷的地方,可採取堆土防寒等措施,病害以葉斑病為主,可用多菌靈、百菌清防治。冬青繁殖一般以扦插為主,多在5-6月份進行。從樹完中上部斜剪,取長5-10厘米生長旺盛的側枝,剪除下部小葉,上部葉片可全部保留。然後用生根粉處理,剪口向下,扦插於床內。苗床地宜選擇在通風、耐陰處,亦可遮陽扦插,成活率極高。
F. 吸水石假山盆景栽什麼植物好
可用於山水盆景中的植物有很多,其中常用的草本植物有:
(1)天胡荽 又稱破銅錢草、地光錢草。為傘形科,多年生常綠小草本,莖細弱,匍匐地面,節上生葉和根。葉腎圓形,邊緣有淺裂和圓齒,上面光亮,種在山石上垂掛下來,很富有畫意。
(2)虎耳草 別名金絲荷葉。屬虎耳草科,多年生常綠草本。單葉,基部叢生,具長柄,匍匐枝細嫩絲狀,赤紫色,枝端可長出幼苗,能爬生土上、石上、石縫內,水邊石上更好。
(3)鐵線蕨 又稱鐵線草。為鐵線蕨科,多年生草本。葉柄細而長,有光澤,近黑色,葉片卵狀三角形,長10~25厘米,中部以下為二回羽狀復葉,小裂片互生。
(4)漆姑草 為石竹科1年生或2年生小草木。莖多數簇生,稍鋪散,葉對生線形,基部微成短鞘狀,春季開白色小花。生於田問路邊草地或山地。
(5)酢漿草 又名酸漿草,為酢漿草科,多年生草本。莖和葉含草酸,有酸味。復葉,倒心臟形,合生成一大葉,色鮮綠,晝開夜合。莖柔軟,易倒伏。花有白、黃、紅等色。
(6)石菖蒲 天南星科。形似菖蒲,但植株矮小,葉線形而主脈不顯著。產於我國長江以南各地,多生於山澗水石隙中或山溝流水礫石間。
(7)翠雲草 又稱藍地柏。卷相科蕨類植物。草本莖柔細、匍匐,能到處生根。葉在主莖上排列疏鬆,側枝上排列緊密,葉面有翠藍色光澤。我國東南各省均產。
木本植物有雀梅、六月雪、五針松、小葉羅漢松、真柏、紫杉、金錢松、地柏、絨柏、虎刺、大葉女貞、杜鵑、錦熟黃楊、榆樹等。
栽種的植物要注意大小比例和植物的習性與環境的關系。植物與山石的比例要合理,植株不能過大,也不能選用大葉植物,大了就失真,使山石變得矮小,破壞了整個構圖的比例關系和盆景的意境。
山頂、山坡比較乾旱,應選耐旱樹種,如小葉羅漢松、錦熟黃楊、雀梅等;而山腳水邊較濕潤,應選喜濕生的樹種如六月雪、柏類、檉柳等。只有這樣適地適樹的栽種,既符合自然規律又便於栽培管理。
G. 八月桂花盆栽怎麼養的養殖方法是什麼
桂花是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桂花是觀賞與實用兼備的優良園林樹種,而桂花盆栽應該如何養殖是人們好奇的問題。以下是由我整理八月桂花盆栽的養殖 方法 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八月桂花盆栽的養護方法
種植 方法
應選在春季或秋季,尤以陰天或雨天栽植最好。選在通風、排水良好且溫暖的地方,光照充足或半陰環境均可。移栽要打好土球,以確保成活率。栽植土要求偏酸性,忌鹼土。盆栽桂花盆土的配比是腐葉土2份、園土3份、沙土3份、腐熟的餅肥2份,將其混合均勻,然後上盆或換盆,可於春季萌芽前進行。
光照溫度
在黃河流域以南地區可露地栽培越冬。盆栽應冬季搬入室內,置於陽光充足處,使其充分接受直射陽光,室溫保持5℃以上,但不可超過10℃。翌年4月萌芽後移至室外,先放在背風向陽處養護,待穩定生長後再逐漸移至通風向陽或半陰的環境,然後進行正常管理。生長期光照不足,影響花芽分化。
澆水施肥
地栽前,樹穴內應先攙入草本灰及有機肥料,栽後澆1次透水。新技發出前保持土壤濕潤,切勿澆肥水。一般春季施1次氮肥,夏季施1次磷、鉀肥,使花繁葉茂,入冬前施1次越冬有機肥,以腐熟的餅肥、廄肥為主。忌濃肥,尤其忌入糞尿。盆栽桂花在北方冬季應入低溫溫室,在室內注意通風透光,少澆水。4月出房後,可適當增加水量,生長旺季可澆適量的淡肥水,花開季節肥水可略濃些。
八月桂花盆栽的生長環境
桂花適應於亞熱帶氣候地區。性喜溫暖,濕潤。種植地區平均氣溫14-28℃,7月平均氣溫24-28℃,1月平均氣溫0℃以上,能耐最低氣溫-13℃,最適生長氣溫是15-28℃。濕度對桂花生長發育極為重要,要求年平均濕度75%-85%,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特別是幼齡期和成年樹開花時需要水分較多,若遇到乾旱會影響開花,強日照和蔭蔽對其生長不利,一般要求每天6-8小時光照。
桂花喜溫暖,抗逆性強,既耐高溫,也較耐寒。因此在中國秦嶺、淮河以南的地區均可露地越冬。桂花較喜陽光,亦能耐陰,在全光照下其枝葉生長茂盛,開花繁密,在陰處生長枝葉稀疏、花稀少。若在北方室內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以利於生長和花芽的形成。桂花性好濕潤,切忌積水,但也有一定的耐乾旱能力。桂花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除鹼性土和低窪地或過於粘重、排水不暢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長,但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質壤土最為適宜。桂花對氯氣、二氧化硫、氟化氫等有害氣體都有一定的抗性,還有較強的吸滯粉塵的能力,常被用於城市及工礦區。
桂花適宜栽植在通風透光的地方;喜歡潔凈通風的環境,不耐煙塵危害,受害後往往不能開花;畏淹澇積水,若遇澇漬危害,則根系發黑腐爛,葉片先是葉尖焦枯,隨後全葉枯黃脫落,進而導致全株死亡;不很耐寒,但相對 其它 常綠闊葉樹種,還是一個比較耐寒的樹種。
八月桂花盆栽的繁殖方式
播種法
4-5月份桂花果實成熟,當果皮由綠色變為紫黑色時即可採收。桂花種子有後熟作用,至少要有半年的砂藏時間,採收後灑水堆漚,清除果肉,置陰涼處使種子自然風干,混砂貯藏,砂藏後可秋播或春播。砂藏期間要經常檢查,防止種子霉爛或遭鼠害。播種繁殖一般採用條播的方法。播種前要整好地,施足基肥,亦可播於室內苗床。播種時將種臍側放,以免胚根和幼莖彎曲,將來影響幼苗生長。播後覆蓋一層細上,然後蓋上草占,遮蔭保濕,經常保持土壤濕潤,當年即可出苗。每畝用種量約20千克,可產苗木3萬株左右。小苗於苗床生長2年後,第3年可移植栽培。實生苗開花較晚,定植8-10年後方能現花。
嫁接法
嫁接砧木多用女貞、小葉女貞、小蠟、水蠟、白蠟和流蘇(別名油公子、牛筋子)等。大量繁殖苗木時,北方多用小葉女貞,在春季發芽之前,自地面以上5厘米處剪斷砧木;剪取桂花1-2年生粗壯枝條長10-12厘米,基部一側削成長2-3厘米的削麵,對側削成一個45度的小斜面;在砧木一側約1/3處縱切一刀,深約2-3厘米;將接穗插入切口內,使形成層對齊,用塑料袋綁緊,然後埋土培養。用小葉女貞作砧木成活率高,嫁接苗生長快,壽命短,易形成“上粗下細”的“小腳”現象。用水蠟作砧木,生長慢,但壽命較長。盆栽桂花多行靠接。用流蘇作砧木,靠接宜在生長季節進行,不宜在雨季或伏天靠接。靠接時選二者枝條粗細相近的接穗和砧木,在接穗適當部位削成梭形切口,深達木質部,長約3-4厘米,在砧木同等高度削成與接穗大小一致的切口,然後將兩切口靠在一起,使二者形成層密結,用塑料條扎緊,癒合後,剪斷介面上面的砧木和下面的接穗。嫁接苗的根系因砧木而異;插條埋入土中各處易生不定根,但無明顯主根。桂花分枝性強且分技點低,特別在幼年尤為明顯,因久常呈灌木狀。密植或修剪後,則可成明顯主幹。樹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有時顯出皮孔。葉面光滑,革質,近軸面暗亮綠色,遠軸面色較談;橢圓形,長橢圓形、卵形、倒卵形、披針形、倒披針形、長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
扦插法
在春季發芽以前,用一年生發育充實的枝條,切成5-10厘米長,剪去下部葉片,上部留2-3片綠葉,插於河沙或黃土苗床,株行距3厘米X 20厘米,插後及時灌水或噴水,並遮蔭,保持溫度20-25℃,相對濕度85%-90%,2個月後可生根移栽。
壓條法
可分低壓和高壓兩種。低壓桂花必須選用低分枝或叢生狀的母株。時間是春季到初夏,選比較粗壯的低干母樹,將其下部1-2年生的枝條,選易彎曲部位用利刀切割或環剝,深達木質部,然後壓入3-5厘米深的條溝內,並用木條固定被壓枝條,僅留梢端和葉片在外面。高壓法是春季從母樹選1-2年生粗壯枝條,同低壓法切割一圈或環剝,或者從其下側切口,長6-9厘米,然後將傷口用培養基質塗抹,上下用塑料袋扎緊,培養過程中,始終保持基質濕潤,到秋季發根後,剪離母株養護。
八月丹桂簡介
八月丹桂屬常綠闊葉喬木,高可達15米。苗木扦插繁殖後,一般需3-4年才能開花,每年秋季開花,香味濃而清新,香飄十里。丹桂花色金紅,中國花卉盆景之鄉—四川溫江,就是因千年丹桂野生資源並開發丹桂苗木而聞名的。
一、選材
選擇女貞作砧木,要選體態優美、健壯、長勢旺盛,適合製作盆景的樁坯。樁坯挖掘後,截去粗長的主根,保留好須根,並按照盆景製作的要求,保留需要的枝幹,其餘的忍痛割愛去除。然後根據樹坯生長情況,做根的處理,下地養護1-2年以後再上盆作砧木。挖掘應在冬季或春季樹液尚未流動之前,通常在二月上中旬進行為宜。
二、嫁接
桂花製作盆景,一般都採用嫁接法,但又以靠接法和劈接法居多。在江蘇地區,一般於3-5月均可進行,最佳時間為伏前期。露地養護苗易成活,生勢健壯,一般約二個月左右即可成活。劈接法一般於3月中下旬,小葉女貞和桂花將要萌動時進行。劈接後將其置於蔭蔽的棚內,以防風吹失水致死。嫁接後的小葉女貞樹樁會萌發新芽嫩葉,一旦發現應立即將其全部摘除。以後,一旦發現砧木萌生枝芽嫩葉要隨時摘除,嚴防“喧賓奪主”。否則只長砧木,桂花的嫁接枝條不但不會生長,時間一長將會枯萎死去。待成活後可及時進行打尖,控制高度。
三、養護
女貞或白蠟作砧木,與接穗桂花枝條,兩者生態習性有別,因此,這就要靠養景者適當調節,做到兩者兼顧,但以砧木為主。否則,如管理不當砧木枯死,“皮之不存,毛之蔫附”,其結果是接穗也跟著死去。尤以夏季和冬季是最難管理的季節,夏季要澆水噴水,降溫保濕,遮蔭避免陽光暴曬;而冬季要防凍保暖,保持一定的室溫,室內溫度最低不可低於零度,並要注意向陽保暖,同時也應注意嚴防西北乾冷風,從門窗的縫隙鑽入室內吹襲樁景,使盆樁遭受凍害。但亦需注意室溫要控制在5℃左右,不可過高。若溫度過高會影響樁景的休眠,消耗養分,影響翌年的生長或開花。春季出室不宜過早,因乾冷的春風隨時可掠去樁景的水分,造成樁景通體缺水,葉子萎蔫,若失水嚴重,也會令其枯死。
桂花盆景養護技巧
一、防冬季高溫桂花冬季在高溫狀態下,不能充分休眠,會提前萌芽抽梢,枝條細弱,春季易遭乾旱襲擊梢枯。因此,冬季應保持低溫,使其休眠充分,次年才能茁壯生長,葉茂花繁。
二、防過於陰濕桂花屬長日照花卉,喜強光,耐半陰。光照不足,陰濕過度,容易產生煤煙病,引起落葉、徒長,枝梢瘦弱,花芽分化不良,進而影響開花,或者不能開花。
三、防瘦弱桂花要求較高的肥水條件,營養不足,會生長不良,影響開花質量。要求每1次梢萌發前施1次以氮為主的肥料,時間在12月、6月與9月。盆栽桂花堅持每1年至2年換盆1次,保持盆土肥沃、富含有機質、呈微酸性,每半月左右追施一次30%的豬尿。要避免氮肥過多,防止徒長,增補磷、鉀肥,提高花質,增濃香氣。
看了八月桂花盆栽怎麼養還看:
1. 桂花樹的盆景管理技術
2. 桂花種子怎麼時候種
3. 八月桂花開的歇後語
4. 三月適合種什麼花
5. 對節白蠟盆景養護怎樣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