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盆栽紅參

盆栽紅參

發布時間: 2023-03-19 19:39:50

❶ 人參種植技術

人參原為野生,主產於東北各省及河北省的北部地區。該怎麼種植人參?人參種植技術是什麼?我告兄納訴大家人參種植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人參種植方法

【概述】

別名:園參、人街、神草、棒棰。

為五加科多年生植物人參(PanaxginsengCAMey.)的根經加工乾燥人葯。其近代研究認為莖、葉、花、果實等副產品亦可葯用。人參具有大補元氣、益氣生津、寧神益智等功效由於加工方法不同,人參商品有多種:生曬參、糖參、紅參等。

主要生長栽培區域:人參原為野生,主產於東北各省及河北省的北部地區。野生人參稱山參,現已瀕臨絕跡;栽培的人參又稱園參,當前市場上的人參均系園參,我國以吉林、黑龍江兩省產量最大,遼東半島等山區亦能種植人參。人參為常用中葯材之一,也屬於供求彈性較大的商品。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株高10~60cm。主根圓柱形或紡錘形,肉質,下端多分枝,外皮淡黃白色。根狀莖很短,一般每年增生一節,俗稱人參蘆頭。一般二年生苗才有莖,莖直立,圓柱形,光滑無毛,綠色。掌狀復葉輪生莖頂,因植株年齡不同,數目各異;葉柄長;小葉片一般掌狀分出,僅基部一對小葉最小,葉片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邊緣具細銳鋸齒。傘形花序頂生。花梗基部羨山沒有綠色苞片;花萼淡綠色;花瓣5枚,周圍白色,中間淡綠色;雄蕊5枚;雌蕊1枚,柱頭2裂,子房下位,2室。漿果,成熟時鮮紅色,內含圓形的種子2枚,種子呈短。腎形,直徑4~5mm,淡黃白色,表面有深淺不同的類似腦溝回樣的皺紋,質硬,種臍明顯。花期5~7月,果期7~8月(圖28)。

【生物學特性】

人參隨生長年限的不同,葉片各具不同特徵:種子萌發後第一年,“莖”(實際上只是一支葉柄)上只有3片小葉,俗稱“三花”。二年生的莖上有一枚復葉,上著生5片小葉,俗稱“巴掌”。三年生的莖上有2片復葉,以此類推。三年生的可開花。五年生以上的具有5~6片復葉,以後不論生長多少年,復葉不再增加,故有“六批唯灶到頂”的說法。

人參屬於陰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原野生人參長期生長在多層次較陰冷的林下,形成了喜涼爽濕潤、耐寒耐蔭、喜漫射光和斜射光、忌強光、怕高溫的特性。整個生長周期的適宜溫度范圍為10~34℃,生長期最適宜的溫度為20~25℃,在一4℃以下,地上部分枯死。人參種子在地溫5℃左右時,芽苞開始萌動,10℃左右幼苗出土。對土壤要求比較嚴格,以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或砂質土壤,不可重茬。人參種子有胚後熟過程,要求有一定的濕度及土壤溫度由高到低的變化過程。在低溫條件下,完成種胚生理後熟,到翌年春天氣溫升高時才能出苗。所以,栽培人參,播種前必須進行種子催芽處理。

人參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

(1)選地:選肥沃、富含腐殖質,排水性、滲透性均良好,呈微酸性或中性土壤的荒山荒地或田園地。砂質壤土或壤土為最好。高溫多濕、易乾旱和排水不良土地不宜栽種。

(2)整地:無論是選用生荒地或熟耕地,均應提前一年進行整翻地,其後休閑一年,此一年中多次耕翻,使土壤熟化,並結合耕翻施入適宜的基肥。栽種參前一個月左右,起土成壠,進而多次倒壠,打碎土塊,揀除雜物。

(3)做床:做床前應先選擇好“陽口”(人參遮蔭棒的高檐方向),一般東北產區採用“東北陽”(即蔭棚高檐朝向東北)或“東陽”,關內各省宜採用“北陽”。參床一般做成寬110~130cm,高25~30cm,長任意確定,常取10~30m。床與床寬度方向的間距為作業道的寬度,一般寬150~300cm。床上要耙細,床面做成龜背形高畦。做床同時可施人底肥,以腐熟的樹葉或綠肥為好,也可適當摻人一些鹿糞、豬糞等農家肥料,但必須經充分腐熟。每平方米施肥量為:腐葉肥5kg左右加綠肥6~8kg,再加用餅肥1.5~2kg;若用鹿糞、豬糞、羊糞等肥2~4kg即可,另外每平方米可加施過磷酸鈣o.3kg左右。

2.繁殖方法

(1)種子的催芽處理:人參種子催芽處理,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生產措施。

1)室外催芽法:即室外濕砂層催芽法,一般在7~8月參果變紅,種子成熟,搓洗去凈果肉,即是參籽。種子應陰干,不能日光暴曬(未經乾燥的種子稱水籽,收獲“水籽”種子後即可直接進行播種,不需要催芽)。選地勢高燥、背風向陽的地方,如有必要還應在四周挖設排水溝。

用一個無底木箱,規格大小據種子數量確定,一般採用高0.6m,將其嵌人深0.2m的坑內(或置地面上),四周以土填實,框內底部先墊厚1Ocm左右的細砂。另外再取細砂與腐殖土按1:2混合,使混合土濕度為含水量在30%左右,以種子2倍量的混合土與種子混合(事先將幹人參種子水浸1~2天),裝到木框中的砂層上,踏實,再覆5cm左右的土。上面蓋以草席等物或架以蔭棚。每隔7~10天打開翻拌一次,同時調整濕度在10%~15%為宜,然後同樣覆土。經7~8個月左右,種子可裂口,可以取出播種。

2)室內催芽法:亦稱室內濕砂層積催芽法,與室外催芽法大致相同,用有底木箱,可以隨意搬動。木箱置20~25℃恆溫條件下,待種子裂口後播種。(2)播種:一般在4月份將已催芽的種子播種,或夏季播剛採收的新鮮種子(水籽),或秋季直到土壤凍結前播種。種子播種後均要經過夏、秋、冬i季後,到春天才能出苗。1)播種方法:點播以每穴播人種子1~2粒,覆土3~4cm或條播以按行距10~15cm橫畦向開淺溝,溝寬5cm播下種子,常撒播以床面做成淺槽,將種子均勻撒於槽上,再覆土4~5cm,播種後輕輕鎮壓以草覆蓋。

2)播種量:點播、條播每平方米1O~20g;撒播每平方米20~25g;播新鮮種子(水籽)每平方米35~40g。

3)移植:我國生產上常採用“二、三”制,“二、四”制或“三、三”制。前一數字為育苗年限(即移植前生長的年限),後一數字是移植後的生長年限。移植時間:一般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秋栽。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到土地結凍前均可進行。

採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春栽,當土壤化凍後到芽苞萌動前進行。春栽晚了參苗已萌動,移栽後生長不良。秋栽時間可晚些,不宜過早,過早參苗未充分進入休眠,地溫高,有傷熱爛苗。

移栽方法:

將選出的參栽按大小分成3~4個等級,以便分別栽植、管理。移栽所有參栽均用1:1:100波爾多液浸泡10分鍾,注意浸泡時勿浸到芽苞。從消毒液中取出後,稍晾即可栽植;或用400倍代森鋅葯液噴灑參苗,以濕透參苗為度。栽植密度隨參栽年齡大小及不同等級而不同,表2可供參考。

移栽時盡力縮短時間,勿使參栽失水變干,參栽要隨起隨栽。蘆頭朝上30~40度斜栽的方法。苗子已生長2~3年,已形成陰面和陽面,移栽時不要弄反了,否則會影響出苗生長。覆土之前,蘆頭至肩部蓋上半把河砂,然後取少量的土將根梢壓住,之後再用移植板取土將苗子全部蓋嚴。

3.田間管理

(1)鬆土、除草、培土:春季解凍後,應輕輕整松床面表土,提高土壤溫度。一年生長期中,要進行3~4次鬆土除草。時間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6月、8月。過濕過乾地塊及降雨異常年份,增加鬆土次數。人參向光性很強,植株因向光面向柵外伸出,常培土使植株直立。

(2)遮蔭:人參怕強光暴曬,故要遮蔭。產區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參苗出土一半以上時,可以盤架子上簾做蔭棚。常有全蔭棚、單透棚、雙透棚等。現採用全蔭棚較為普遍。遮蔭棚的規格,取決於所遮人參參齡的大小,當地氣候條件及所處地形條件而定。一般低齡參,蔭棚前檐立柱高80~1OOcm,後檐立柱高50~70cm;大齡參,其蔭棚前檐立柱高100~120cm,後檐立柱高70~90em,棚寬180~200cm,柵蓋可用蘆葦、茅草、秸稈、穀草、苫芳草等覆蓋。

(3)調陽:盛夏光照強烈、氣溫很高,需採用一些輔助遮蔭措施。用帶樹葉的鮮樹枝插在蔭棚前檐及側面地上,俗稱“插花”;或將樹枝掛在蔭棚檐邊上,即稱“掛花”;亦可以用秫秸、蘆葦等打成稀疏的簾子掛在前檐,將強光變成疏光進入蔭棚。

(4)摘蕾:人參生長到3年以後開花結實。除留種外,一般在5月中旬前後選晴天全部摘除花蕾。

(5)采種:3年生開始開花結實。采種子影響人參的產量和質量,一般採取隔年采種,不採種的年頭要摘花蕾。人參果陸續成熟,應隨熟隨采(果鮮紅色為成熟)。將果皮、果肉搓洗掉(果皮、果肉及第一遍洗種子水均應留作加工人參膏等成品用),洗出的種子稍晾即可作水籽伏播。如不用,應晾乾後貯存。參種應陰干,日光暴曬會降低出芽率。

(6)越冬前後:越冬前的10月中、下旬,“霜降”前後人參莖葉接近枯萎時,靠根際參株割掉,園內畦面亂草覆蓋運出參園,深埋或燒掉。畦上蓋草或舊草簾子或用作業道中土刨起來蓋在其上約5~8cm後即可。以減少因受雨雪而減少春早及早春暖和出苗太早。人冬前,在床面上鋪一層樹葉或碎草,其上用土壓住,翌年春季參苗已萌動而尚未出土時再撤除覆蓋物。

(7)病蟲害防治

1)立枯病:又名土掐病。在幼苗期發病普遍,在早春發苗時就開始發生。病部初為黃褐色凹陷長斑,擴大後呈黑褐色干縮凹陷,逐漸浸入莖深部組織。幼苗萎蔫乾枯,隨之根部腐爛,本病蔓延很快。防治方法:用1:1:200的波爾多液噴灑或在畦面上撒Icm厚干凈河砂。

2)猝倒病:常與立枯病同時發生。首先在地面處的莖部出現如熱水燙過狀,並向上、下兩方蔓延,進而病部呈暗褐色收縮狀軟腐,使參苗死亡。病株壞死部表面及其周圍土表,常出現一層灰白色菌絲體。人參幼苗期,床上濕度過大、參苗過密、通風不良條件下發病嚴重。

上兩種幼苗期病害防治方法基本相同:用敵克松或敵菌靈等葯物,以種子量的0.2%~0.3%進行葯劑拌種;重視苗床通風及土壤排濕,經常鬆土,防止土壤板結;發現病株,立即挖除、燒毀,病穴以5%石灰乳澆注消毒。在發病初期用100倍甲醛溶液澆灌病區,使葯液滲達土層下3~5cm。注意排水通風透氣。

3)斑點病:又名黑斑病。每年6月中旬開始發生,7~8月為發病盛期,以危害人參葉片為主,葉片上初為圓形或不規則形,呈水漬狀,逐漸擴大,中間黃褐色,外邊出現輪紋狀褐色寬邊,易碎。莖及花梗上表現為水漬狀暗褐色橢圓長斑。在果實或種子上則表現為暗黑色凹斑。在空氣濕度大時,各病部均可出現一層黑綠色霉狀物。

防治方法:加強田問管理,及時清除畦間的殘枝、病葉並燒毀;人參展葉後用1:1:120~180倍波爾多液或敵菌靈500倍液噴灑,每7~10天1次,連續3~4次。

4)疫病:俗稱“搭落手巾”。6~8月的雨季發病,濕度過大,則可造成該病大流行。如土壤板結,則更有利於該病的蔓延。葉片上病灶為水漬狀暗綠色大斑。病莖則出現暗綠色水漬狀長斑。根部發病則呈現淺黃褐色軟腐,根皮剝離,爛根發出腥臭昧,發病後期根外皮常帶有白色菌絲,並常黏著土塊成團。疫病病原菌從葉柄侵入,感病後全株葉片凋萎下垂。防治方法:保持參床良好的通風、排水條件,使土壤濕度適宜,及時上簾防漏雨,增施磷鉀肥,提高抗病能力;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病穴以生石灰或5%石灰乳澆灌消毒;清理病株同時要用1:1:120~160波爾多液或58%可濕性粉劑瑞毒霉600倍液,噴布全株,每隔7~10天噴1次(但每季作物最多使用三次,最後一次施葯距採收間隔期要21天以上)。其他尚有菌核病、銹腐病、根瘤病、干腐病、紅腐病、炭疽病等。

5)害蟲:危害人參的害蟲主要是金針蟲、螻蛄、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可用燈光誘殺成蟲,或用90%敵百蟲1000倍溶液澆灌出現害蟲的床面。人參除病蟲害外,尚有鼠害危害人參根及種子;鳥害危害人參果實等,應設法捕殺和預防。

4.選育良種栽培的人參自然雜交率20%~30%,所以,其品種非常雜亂。栽種前必須選種。人參以大馬牙、二馬牙為最好,根短而粗,產量高。另外,在栽種時選適合當地抗病高產人參,實行單栽、單采、單播,建立參園的種子田。逐年優中選優,純中選純,創造新品種。

【收獲加工】

人參長到4~6年便可採收。採收時間在秋末“霜降”前後,人參地上部植株變枯黃時進行。方法是先拆參棚,剪掉地上部莖葉,刨去參床兩側的土壤,然後分段橫畦刨挖,要深刨並且深淺一致,避免造成少須、斷根現象。採挖出的人參抖掉泥土,立即運回。及時加工,防止乾燥或發霉。

人參的加工成品一般有六類24個品種,方法很多,加工工藝多種多樣。根據人參的質地,可分別加工成紅參、生曬參、糖參等多種人參商品。

目前幾種加工方法如下:

紅參:選體形好,漿足、完整無損的人參根,掐去不定根和須根,浸入水中,用毛刷刷凈泥土,颳去疤痕上的污物。放於蒸籠中,待水沸後將籠屜放上,先以猛火燒鍋,待籠屜冒出蒸汽,再以文火繼續燒。按參根大小,約蒸2~3小時,參根變肉紅色時即可。抬下籠屜稍晾,將參根取出伸直,曬干或烘乾。將剪下的側根和較粗的須根,經蒸好後,紮成小把,即為紅直須。扎不成把的小毛須,蒸後乾燥即為紅彎須。

糖參:選體形較差,漿不夠足的參根。收後放清水中洗刷凈,分別大、小,放沸水中煮15~20分鍾,根變軟後,取出曬1~2小時。先用骨針由不同點縱穿主根多次,稱順針,不穿透,再用排針順序橫扎多次,稱排針,使參根布滿針孔,糖汁易於浸人,然後把參頭向外,平擺於缸內,再倒人熬過的濃砂糖汁,如此反復三次,然後晾乾,即為糖參。

生曬參:將參根洗凈,剪去須根及側根,再曬干,即為生曬參。

猜你喜歡:

1. 人參果樹的種植技術

2. 人參種植方法

3. 如何種植人參

4. 人參怎麼種植

5. 人參的種植時間

6. 盆栽人參種植方法

❷ 盆栽紅參

紅參是種出來的嗎 頭回聽說··

❸ 請問如何培育紅參的種子 種子到底要泡多久

紅參喜涼爽氣候和較濕潤的環境,性耐寒。 土壤以肥沃、深厚、疏鬆、濕潤、含腐殖質豐富的壤土為好。地勢高燥、土壤貧瘠以及低窪易積水之地均不宜種植。
紅參以種子繁殖為主,亦可扦插、壓條繁殖。
1、種子繁殖
(1)采種:在11月當漿果由紅變黑色時,採摘成熟果實。採回後先用清水浸泡12小時,然後進行揉搓,除去果皮與果肉,撈出飽滿充實的種子,曬干備用。或隨即進行播種。
(2)播種:可春播或冬播。春播於3月中、下旬進行;冬播於11月,種子采後立即進行。播時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25~30厘米開橫溝,溝深5厘米左右,播幅寬10厘米左右。然陪灶後,將種子與拌有人畜糞水的火土充分混合,均勻地撒入溝內。以後,覆蓋細土或火土灰約1~1.5厘米。每畝用種量2~3公斤。播後加強苗床管理,培育1~2年即可移栽。冬播採用新鮮種子,播種量要加倍。
2、扦插繁殖 於春季3~4月,秋季8~9月選擇生長健壯、發育充實、無病蟲羨拿害的莖蔓,每2~3個節剪成插條。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10厘米、株距5厘米左右,插入土中1~2節,露出1其節在土面,插時芽向上,切勿倒插。插後覆土壓緊,澆透水。秋季插後要搭棚遮蔭,避免陽光直射。生根發芽後陸續揭去覆蓋物,最後全部拆除蔭棚。培育1年即可出圃移栽。
3、壓條繁殖 於秋季8~9月,選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危險的莖藤,將其攀下,採用曲枝壓條法,每隔3~4節彎曲壓入土中。入土部分刻傷並用竹叉固定,覆蓋肥土,壓實後澆水濕潤。待發根、萌芽、長出新莖蔓時,截離母株,另行栽植。
【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 育苗地,宜選擇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和兄亂搭近水源的地方。播前深翻土地,每畝施入廄肥1500~2000公斤,結合整地時翻入土中作基肥。栽植地,宜選半陰半陽的荒坡或平地。宜成片栽植,便於管理。地選後結合整地,施足基肥,整平耙細,作寬1.3米的高畦或平畦栽植。
2、移栽 春栽或秋栽。移栽時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挖穴,穴深15厘米左右,穴底要挖松整平。穴內先施入適量火土灰,與底土拌勻伯基肥。然後,每穴栽入壯苗1株。栽正、栽穩,使根系舒展。栽後壓緊,澆透定根水,以利成活。
【田間管理】
1、鬆土除草和施肥 幼苗出土後,於5、7、10月各進行鬆土除草1次,鬆土宜淺,雜草要除凈。並結合追施1次。頭兩次施用人畜糞水,每畝2000~2500公斤。第3次於冬季,重施1次越冬肥,每畝施用腐熟廄有或堆肥1500~2000公斤,於行間開溝施入,施後培土越冬。
2、設立支柱 小紅參為攀援藤本。當苗高30厘米時,於株旁插立支柱,供莖藤攀援生長。
3、除花 於7~9月孕蕾期,除留種地外,一律摘除花序,使養分集中於莖藤及根生長,有利增產。
【病蟲害及其防治】
1、根腐病 多在苗期發生。發病初期少數須根變褐腐爛,逐漸向主根擴展,使主根腐爛。植株上部葉片變黃,枯萎,逐漸枯死。
防治方法:(1)發現病株,及時拔除,集中燒毀;(2)發病初期用1:1:3000波爾多液澆根;(3)土壤進行消毒,及時消滅地下害蟲及線蟲;(4)實行輪作。
2、白粉病 於開花結果後發生。危害葉片、嫩莖、花和果實。葉片發病後使整個葉片或嫩梢布滿白色霉層,像撒一層麵粉似的。後期葉片密生黑色小顆粒,使葉片變黃,提早脫落。
防治方法:(1)發病初期噴50%多菌靈10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2)合理密植,改善通透性,降低田間濕度,可減輕發病。
3、蚜蟲、紅蜘蛛 用50%敵敵畏或40%樂果800~1000倍液噴殺。

購買種子請去seed.aweb.com.cn看看

❹ 紅參用花盆栽好還是桶子栽好

只要夠它的生長空間栽盆或桶都可以

❺ 野山參可以盆栽嗎

可以栽到盆里,必須用山上林下的黑土還有黃土混合。絕對不能用一般的花土和河沙。

❻ 廣東可以種人參嗎

問題一:廣東可以種人參嗎? 種不了…氣候不合

問題二:人參在廣東地區可以種植嗎 人參別名棒槌,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原產中國、朝鮮及俄羅斯。我國人參葯用時間之早,栽培歷史之久,種植面積之大,產量之多,均屬世界之冠。我國人參主產於東北三省,吉林省最多。以根入葯,花序、莖葉、種子亦供葯用。人參的主要成分為Rb1,Rg1,等二十多種人參皂甙,此外尚?腥瞬穩泊肌?欖烯等揮發油類、黃酮甙類、生物鹼類、甾醇類、多肽類、氨基酸類、多糖類、各種維生素及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等。近代葯理研究證明,人參能調節神經、心血管及內分泌系統,促進機體物質代謝及蛋白質、脫陵仿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的合成,提高腦、體力活動能力和免疫功能,增強抗衰老、抗腫瘤、抗疲勞、抗輻射、抗炎等作用。人參生品味甘苦,性微涼,熟品味甘,性溫。有補氣救脫、益心復脈、安神生津、補肺健脾等功能。用於體虛氣短、自汗肢冷、津虧口渴、失眠健忘、陽萎尿頻等症。對高血壓、冠心病、肝病、糖尿病等亦有較好療效,是扶正固本的良好滋補強壯葯。 (一)植物特徵及品種簡介 1.植物特徵 人參株高約60厘米,掌狀復葉輪生,葉披針形或橢圓形,邊緣察汪盯有淺鋸齒,直根肥大肉質,下部有分枝,主根頂端著生根莖,每年增生一節,秋季地上部枯萎,在根莖上留下盤狀莖痕,俗稱蘆碗,根莖上著生數條不定根,俗稱門J,花生於莖頂。花被5片,黃綠色,雄蕊5枚,,雌蕊1枚,子房下位,成熟漿果鮮紅色,種子扁圓形。 2.品種簡介 (1)農家品種 ①大馬牙 主根粗短、蘆碗大,生長快,產量高。吉林省撫松縣為代表產區。 ②二馬牙 根莖和主體均較長,側根較少,經整形栽培後,具兩條腿如人形般美觀,稱之為邊條參。邊條參在國際、國內均享有盛譽,以吉林省集安市為代表產區。 ③長脖 根莖細長,參體小巧玲瓏,經多年培植可代野山參,稱充山參,主產區遼寧省寬甸縣。 ④圓膀圓蘆 其根莖長度,植株生長快慢及其大小均間於二馬牙與長脖之間。 (2)育成品種 ①邊條1號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用植物研究所與吉林省集安一參場協作,經20餘年的努力,用系統育種方法育成了高產優質邊條人參新品種邊條1號。 ②黃果人參、吉參1號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也培育出了有效成分含量高的黃果人參和高產優質的吉參1號。 以上品種均正擴大繁殖推廣中。 (二)生物學特性 1.生長發育 我國東北主產區人參5月出苗,6月開花結果,7、8月種子成熟,10月枯萎,全生育期130~150天。 人參從播種到收獲一般需6年,地上部基本上是一年增加一片復葉,其復葉一年生由3小葉組成(俗稱三花),以後各年敗和生基本上每年增加一片由5片小葉組成的復葉。六年生以後復葉不再增加。地下部根的生長逐年增大,平均單株重從一年生為0.5~0.8克,到六年生為50~80克,最高可達300克。 人參三年生開始產籽,以後逐年增多,但留籽影響產量。因此,多在第四或第五年留種1次。 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人參為陰性植物,對光的要求較嚴格,人參光的補償點約400勒克斯。光照由400勒克斯增加到10 000勒克斯,其光合速率似直線上升。人參生育的最適光強,隨緯度和氣溫而變,緯度高氣溫低所需光強大,反之則小,高緯度低溫地區為7000-22 000勒克斯,溫度較高的低緯度地區為7000~10000勒克斯。 人參喜冷涼氣候,在年平均溫度2.4~13.9℃,年降雨量500~2 000毫米條件下均可栽培。在亞熱帶低緯度高海拔山區,如廣西、福建、雲南等高寒山區都已引種栽培成功。 人參既不耐旱又不耐澇,土壤相對含水率在70%~80%以上為好。因此,搞好排灌極為重......>>

問題三:廣東能種人參? 室外不能種,可以盆栽夏天在空調屋,春秋冬天可以放在室外,要遮陽。

問題四:南方可以栽種人參嗎? 其實南方也有人參的,神農架就有分布!但是數量少!至於人工種植,不是說不能種植,而是離開原產地其葯效會大打折扣,人參生長在林區,需要肥沃的腐殖土,東北地區的黑土地正好適合他!而且人參成材需要5年以上,北方冬季寒冷,人參可以通過冬季休眠在體內積存大量營養成分!這樣葯效才更顯著!南方山地多為石質,土質多為紅土。沒有大面積人工栽培的空間!同時南方冬季短,使之無法充分休眠,即便能生長其葯效也不顯著!當然如果是自己家通過人參籽在庭院陰涼通風處種植幾棵玩玩也未嘗不可!一樣可以成活的!在我們東北很多人在窗檯上都可以種幾個盆栽人參!

問題五:廣東省適合栽種人參或高麗參嗎 1.種植環境
一般選擇以柞樹、椴樹為主的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
人參喜冷涼氣候,在年平均溫度2.4~13.9℃,年降雨量500~2 000毫米條件下均可栽培。
2.土壤
有機質含量在3%以上的黃砂、黑砂腐殖土及壤土、砂質壤土,土壤ph值6.0~6.5,水、氣、固 三項 體積比1:2:1。土壤中六六六濃度不得超過0.4毫克/公斤土、五氯硝基苯濃度不得超過0.3 毫克/公斤土。坡度為15度以內。使用隔年土,播種、移栽前做好土壤、種子、種苗消毒。
人參既不耐旱又不耐澇,土壤相對含水率在70%~80%以上為好。因此,搞好排灌極為重要。
3.光的要求
人參為陰性植物,對光的要求較嚴格,人參光的補償點約400勒克斯。光照由400勒克斯增加到10 000勒克斯,其光合速率似直線上升。
光照過強, 植物矮小, 葉片厚而色黃。光照過弱, 植株細高, 葉片薄而濃綠, 生長不正常。所以, 在人參栽培時, 應進行遮蔭, 調節透光度, 避免強光直射, 利用散射光和折射光。
人參生育的最適光強,隨緯度和氣溫而變,緯度高氣溫低所需光強大,反之則小,高緯度低溫地區為7000-22 000勒克斯,溫度較高的低緯度地區為7000~10000勒克斯。

問題六:廣東氣候能種植長白山人參嗎? 人參對生長環境要求比較高,它怕熱、怕旱怕曬,要求土壤疏鬆、肥沃、空氣濕潤涼爽,所以多生長在海拔500~1000米的針葉、闊葉混交林里。

問題七:西洋參適和廣東種植嗎 一、不適合,廣東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二、西洋參生長於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地,喜散射光和漫射光,適應生長在森林沙質壤上。
三、栽培技術:
(一)繁殖技術
1、種子處理
西洋參的種子屬胚後熟類型,具有長期休眠的特徵,因此,必須通過種子處理,使其完成形態後熟和生理後熟。西洋參種子的形態後熟最適溫度為10℃~15℃。將種子拌清潔的細沙儲藏,保持7%的濕度,置於地下室內,在10℃~15℃溫度下處理60d後,其裂口率可達80%以上,胚長達4.25mm以上。在完成形態後熟階段之後,還須在0℃~5℃的低溫下處理120d,才能通過生理後熟階段而發芽,其發芽率達85%左右即可播種。
2、播種
採用點播。宜在春季2、3月進行,或在秋末冬初。株行距5cm×10cm,每穴播入種子2粒,播後覆土3cm,上蓋腐熟落葉或稻草等10cm,澆水保持濕潤。每667O播種量為5~6kg。
(二)栽培管理
1、選地
在我國低緯度地區,宜選擇海拔高度800~1100m的山地闊葉林地帶或肥沃的園田。此處土壤呈微酸性,富含腐殖質,土層較厚,且易於排水,氣候涼爽而濕潤。以周圍有灌溉條件的休閑地或生疏地為好。
2、整地
選好的參地,應在播種前1年的春、夏進行深耕,深度30cm左右,休閑1年,使土壤暴曬風化,每平方米分別拌50%多菌靈8g,進行土壤消毒。再施入2~3kg腐熟廄肥、1kg骨粉或過磷酸鈣,與畦土混勻,整平耙細,築成寬1.2m、深2.5cm的高畦,作業道寬70~80cm,以利排水、空氣流通和接受散射光。
3、移栽
參苗經培育2年後,按株行距12.5cm×25cm進行移栽。栽植時期以秋季10月底地上部枯萎後進行為好,也可春栽。按大、中、小分級栽培。多採用斜栽法,栽植溝與地面保持40°~45°的斜角,栽時根部朝下,芽向上,溝內撒施一些骨粉,然後覆土厚約5cm,然後畦面覆4~5cm樹葉或麥草短節,或再加蓋3cm的鋸木屑,以保持幼苗安全越冬和防止雜草滋生。
(三)盆栽技術
1、栽培時間
盆栽西洋參可在3月初進行,也可在10月中、下旬進行,並做到隨起苗隨栽培,可提高成活率。
2、盆土配製
盆栽西洋參的培養土,最好用山坡腐殖土(6份)、腐熟的柞樹葉(2份)、腐熟的畜糞(1份)、細沙(1份)過篩後,混拌均勻製成。但切勿利用柳樹葉和新鮮柞樹葉做栽培土。
3、選苗擇盆
用做盆栽的參苗,要選擇漿氣足、芽苞飽滿、無病蟲害的壯苗。花盆的大小,可依參苗的大小而定,如是兩年生參苗宜用盆口直徑20~30cm、盆深25~35cm的花盆或木箱。
4、栽培方法
先將培養土放入花盆中約3~4cm厚,然後將參苗斜栽於盆中,使須根順直,切勿捲曲。接著將培養土添滿盆中,芽苞距土表3cm左右,浸透水,放在不被強光直射的背陰處。
5、栽培管理
因西洋參屬於陰性植物,怕強光,喜弱光、散光,所以夏季必須搞好西洋參遮陽工作。遮陽物可用葦簾、遮陽網等。在日光強烈照射下,西洋參易得「日灼病」。盆栽西洋參要定期澆水,水分不可過多。土壤濕度保持在25%~30%之間為宜,切不可超過30%,否則容易得銹腐病。西洋參對溫度敏感,澆水時,盡量做到水溫、土溫、氣溫相一致。西洋參在整個生長期所需的室溫應保持在19℃~25℃之間,溫度過高或過低對西洋參生長不利。西洋參在冬季進入休眠期,不要多澆水,保護土壤濕潤即可。溫度不得低於~10℃。
(四)田間管理
1、架棚遮陰
西洋參是林下陰生植物,忌直射陽光,無論在山地或大田栽培,都需要架設陰棚遮陰。陰棚的透光度為25%~30%,即隱蔽度為70%~75%。林下栽參,也要按畦搭棚適當遮陰,棚高2m。伐林......>>

問題八:湖南可以種人參嗎? 你好!按照你的敘述,我感覺不是的,你最好是把它的照片傳上來,我就可以給你鑒定了。至於湖南常德能不能產人參,如果環境適合的話是可以生長人參的。你講的有「絞股藍差不多是滕蔓狀」,從這一點就斷定不是人參。另外,人參是草本植物,她喜陰怕見強光,你根據這些人參的習性就可以判斷了。望採納

問題九:廣東山上有野生人參嗎 人參只生長在東北長白山,南方都是沙參類其他參種不是人參。

問題十:廣東有人種紅參果嗎 在廣東肇慶、清遠那一邊有人種紅參果。
紅參果,別名:火蜜果、紅蜜果、紅香果等,為多年生藤本植物,雌雄異株,蔓長3-5米。原產地南美洲及印度,其奇特在於果形似梨非梨,似桃非桃,非常美觀,成熟的果實不會裂果和落果,風味純正,味道獨特,口感極佳,甜吃果肉,香嚼種籽,籽肉同食有核桃和芝麻的清香,實為獨一無二的珍稀水果。

❼ 河南商丘能不能種人參

1、人參對生長環境條件的要求
人參是一種喜冷涼、濕潤而耐蔭的葯用植物, 既怕積水, 又不耐乾旱, 忌強光直射, 對生長環境條件要求比較嚴格。
(1) 土壤 : 人參對土壤的要求是腐殖豐富、土層深厚、質地疏鬆、滲水性強、排水良好的沙壤, 森林腐殖土最好, 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較好, 但鹼性土壤不宜種植。
(2) 水分 :人參對水分要求比較嚴格, 既喜水又怕澇。水分過大, 當土壤濕度超過60%, 就會造成土壤中的空氣不足, 使人參根系呼吸受到影響, 易染病害和爛根。水分過小, 當土壤濕度低於30%以下時, 會造成人參根系水分擴散, 使人參須根乾枯, 導致產量下降。人參發育期要求土壤水分適宜, 春季出苗期土壤濕度保持在40%左右, 夏季生長期保持在45%—50%, 秋季保持在40%—50%為宜, 全年生長發育期濕度范圍以40%—50%為好。
(3) 光照 :人參是喜陰植物, 喜散射弱光, 怕直射陽光。光照過強, 植物矮小, 葉片厚而色黃。光照過弱, 植株細高, 葉片薄而濃綠, 生長不正常。所以, 在人參栽培時, 應進行遮蔭, 調節透光度, 避免強光直射, 利用散射光和折射光。
(4) 溫度:人參怕高溫, 耐嚴寒。在人參生長發育期間, 以平均氣溫在15—20℃為宜, 溫度高於30℃或低於是10℃時, 人參處於休眠狀態。冬季在—40℃的嚴寒也可安全越冬。人參更新芽在春季地溫於10℃以上即可萌芽生長, 但最怕早春的「緩陽凍」(即氣溫忽高忽低, 地表一凍一化現象) , 易引起凍害和根皮破壞(「破肚子」) 。播種後出苗期要求溫度在10℃以上, 1—2年生的要求穩定在12℃以上, 生長期最適宜的溫度20—25℃, 在36℃以上的烈日下, 葉子焦枯; 低於—6℃, 莖稈會失去生長機能。
(5) 肥料 :人參喜肥, 又怕不腐熟肥。喜的是有機肥和無機肥, 怕的是施未腐熟的糞肥和施肥後土壤缺乏水分, 造成人參燒須爛根。
2、人參栽培品種
主要栽培品種有大馬牙、二馬牙、圓臂圓蘆和線蘆, 其特點是:大馬牙 主根粗短, 生長快, 抗病力強, 產量高。二馬牙 主根較細長, 產量比大馬牙稍低。 圓臂圓蘆和線蘆 體形比較豐滿美觀。
3、人參栽培技術
3.1室內盆栽

盆栽一般可選擇用高約30cm的圓形泥盆,每盆載2~4株一般需要養殖3~6年。盆土最好選用山坡上的腐殖土,也可用腐葉土6份,園土2份,河沙2份混合調劑。這樣的培養土質地疏鬆,通透性強,排水良好,有利根育。

3.2選地整地
選地:選擇柞樹、椴樹、樺樹等闊葉林或長有闊葉樹的混交林、灌木林種植人參,老參地或撩荒地也可開墾利用。土壤應排水良好、富含有腐殖質和磷、鉀肥, 以森林灰土, 活黃土及花崗岩風化土為佳, 而灰泡土、鹼性土不宜種參。山地宜向陽, 坡度在10—35度。
清理場地:立秋前後砍倒小雜樹, 刨出樹根, 割凈雜草, 挑出蔭棚用材。樹枝、柴草、干後 用火燒掉, 可燒死部分病菌和蟲卵, 增施鉀、磷肥。裂埋
整地 : 用土填實樹坑, 按畦的方向把腐殖質層翻起扣放。隨後打細土塊、揀出石塊、樹根及金針蟲等害蟲, 再進行第2次翻地。樹根一定要清理干凈。當年翻地整地, 當年便可種參。但最好在種參前1年翻地, 讓土壤閑置1年; 或當年春末夏初翻地, 臨下種再進行細致的整地。
土壤消毒:播前每平方米用50%敵菌靈7g進行土壤消毒。
作畦:根據地勢選擇適宜的畦向,然後作畦。 高度15—33cm, 寬度1.2—1.8m, 長度隨地勢而定, 一般為20—50m。畦間留1—2.7m作業道, 以便作業和通風透光。畦面中間略高, 兩邊稍低。同時要挖排水溝和出水口。溝深與畦底平, 寬度視雨量多少而定。
3.2.1 催芽
室外催芽法:選背風向陽、排水良好的地方, 挖22cm左肆穗螞右深的平底土坑, 長寬視種子的族型多少而定, 坑內放一個無底的木箱, 或在土坑的四周嵌入木板。挖好排水溝後, 將干種子用室溫水浸泡24—48小時, 取出, 適量澆水, 與2—3倍的河沙混拌均勻, 倒入坑內覆蓋15cm厚的土, 如瓦背形, 再蓋一層葦簾, 或搭遮蔭棚, 防止曝曬和雨水沖淋。溫度控制在20—25℃。每半月翻拌1次, 並適當加水。2—3月後種子裂口, 便可播種。
室內催芽法:處理方法與室外催芽法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將種子放入有底木箱, 以便搬動。經2月左右, 種子裂口, 便可播種。 3.1.2播種時間
春播: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種經催芽的種子。
夏播:7—8月播種當年採收或貯藏的種子。干種子播前用清水侵泡24小時。
秋播:9月至上凍前播種催芽的種子。
3.2.3播種方法
撒播:開溝4cm深左右, 將種子均勻撒入, 上覆細土填平, 每平方米用種20—25g。

條播:在畦面橫向開溝, 播幅6cm, 播距10—14cm, 覆土3—4cm, 每平方米用種20—25g。
點播:按株行距3cm×3cm或5cm×5cm挖穴, 每穴下1—2粒種子, 覆土4cm, 每平方米用種15—20g。 播後用木板輕輕鎮壓。夏秋點播應覆蓋玉米秸或稻草, 再壓10—15cm的土。
3.2.4移栽
多採用2年生移栽或3年生移栽, 5—6年生收獲。
移栽 時間:10月上旬至上凍前。具體時間, 根據各地區氣候條件, 靈活掌握。也可在春季解凍後, 芽苞尚未萌凍時移栽。
起苗方法:起苗後選無病蟲害的健壯參苗, 分為大、中、小移栽。移栽方法可採用平栽或斜栽,斜栽 即將參苗傾斜30—45度栽於土中。株行距及覆土深度, 根據移栽年限、參苗大小及土壤肥力而定。
3.3田間管理
(1) 撤出防寒土:解凍後, 越冬芽萌動時, 摟去防寒草和上面的蓋土, 再用耙或二齒摟松表土, 平推平拖, 不要碰傷根部和芽苞。
(2) 架設蔭棚:出苗前要搭好蔭棚。蔭棚高度, 應根據、植株大小, 靈活掌握。1—3年生的小苗, 前檐立柱地上部分為80—100cm, 後檐立柱為70-80cm; 4—6年生的, 前檐立柱為100—110cm, 後檐立柱為80-90cm, 另50cm埋入土中。前後檐相差30cm左右, 使棚頂形成一定的坡度。參棚要牢固, 風刮不倒。出苗達2/3時, 要蓋好蔭棚, 即在頂棚蓋草簾、蘆葦簾, 使蔭棚達到適益的透光度。
(3) 摘蕾:為減少養分消耗, 促使參根積累更多的有效的成分, 要及時摘去全部花蕾。將花蕾運回加工。
(4)鬆土除草:每年鬆土除草3—4次。首次與撤除防寒草同時進行。
(5) 培土:人參向陽性強, 畦邊植株向外生長, 伸出蔭棚, 被日曬雨淋, 易引起病害, 甚至死亡。故應將其推回蔭棚里, 培土壓實。
(6) 防旱排澇:人參怕旱, 又怕澇。因此, 應根據雨量和土壤濕度, 適時排澇。天旱時, 早晚用噴壺向畦面灑水, 或開溝灌水, 澆至土壤攥成團, 撒開即散。春季缺水影響全年生長發育, 而秋旱又影響參根積累養分。所以, 要及時進行春灌秋灌, 並進行保墒。雨季要及時排水, 防止雨水沖積參畦, 造成土壤過濕, 通氣不良。
(7) 施肥:5月上旬苗出齊後, 結合鬆土開溝施入充分腐熟的糞肥、炕洞土等, 每平方米施2.5—4kg, 覆土蓋平。如遇乾旱要及時澆水, 以防燒須根。也可根外追肥2%的磷肥: 用過磷酸鈣1kg, 加水5kg, 侵泡24小時, 濾去沉渣, 再加水45—50kg配成。6—8月的清晨或傍晚用噴霧器將配成的肥液噴在葉面上, 每年噴2—3次。
(8) 越冬防寒:上凍前, 畦面要蓋草、壓土; 入春突遇降溫, 而參苗尚未出土, 也應蓋草防寒。參地周圍, 特別是擋風地塊, 還應架設防風障。此外, 要及時排除雪水, 以免侵害參根, 導致爛根死亡。
4病蟲害防治
4.1 主要病害與防治
4.1.1 立枯病
防治方法:加強田間管理, 勤鬆土, 提高參床土溫; 發病初期, 應及時拔除病株, 集中燒毀; 用立枯靈防治300液噴灑。
4.1.2 黑斑病
防治方法:及時摘掉病葉, 拔除病株, 集中消毀; 入夏後適時掛簾, 調節陽光, 減輕病害; 選留無病種子; 用50%撲海因800倍液噴灑葉面,或用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每隔7天噴1次。
上述葯物要交替使用, 以防止病菌產生抗葯性。陰雨天縮短噴葯時間間隔。噴葯後如遇雨, 則雨停後再噴。高溫乾旱不宜噴波爾多液。
4.1.3 疫病 防治方法
用代森銨800—1000倍液防治。陰雨天適當增加噴葯次數。
4.1.4 紅皮病
(1) 又稱水銹病, 主要危害人參根皮。
(2) 病症: 感病的人參, 根皮變成黃褐色, 表皮變厚變硬, 輕者可逐漸恢復, 重者表皮有裂紋, 須根枯死, 莖葉萎蔫, 根隨之腐爛。
(3) 防治方法
將黑土層下的活黃土翻上混勻, 或在黑腐殖土中摻入1/4或1/3活黃土; 低窪地做高床, 注意排水; 勤鬆土,採用葯劑防治,在移栽時用紅皮靈浸栽,防治效果達98%以上。

人參的種植方法

1.林地栽參
(1)選地整地 宜選用坡度在15o以下的闊葉林地,pH為5.5-6.8腐殖質含量高的砂壤土或活黃土。一般頭年刨地第二年種參,使土壤熟化,增加肥力減少病蟲害,整地前可將餅肥及多菌靈、西維因等農葯分別按每平方米50克、20克、15克施於地面,拌人土中,作成寬1.2-1.4米,作業道0.5米,高25厘米左右的畦。
(2)繁殖方法
①種子處理 春、秋播均需催芽。因人參種子屬於胚發育不完全類型,新採收的種子胚很小,僅由少數細胞組成如針尖大小,肉眼幾乎看不見,需與濕沙拌勻保濕貯藏,經20~12℃晝夜變溫條件下3~4個月,讓種胚長大,種子裂口,這一階段稱為形態後熟期,再經5℃左右的低溫下貯藏2~3個月,完成生理後熟期,種子才能出苗。

②播種 東北人參產區,氣候較溫暖的吉林省集安等地,7月份采種後立即播下,利用自然的溫度,可完成形態後熟和生理後熟,第二年可正常出苗。氣候寒冷的吉林省撫松地區,當年種子不能完成兩個後熟期,只好將種子風干,待第二年夏播,第三年出苗,若要第二年出苗,就必須採用催芽方法。
播種方法,一般撒播,每平方米用種子3.5~5克,覆土5厘米左右。也可點播,用5厘米×5厘米的行株距壓孔器先壓好3厘米深的孔,每孔內播1粒籽,覆土5厘米,點播稀密均勻,但較費工,多用於科學試驗。生產上勞力許可的情況下也應採用。播種後要立即蓋上樹根、山草等物,既可防止雨水沖刷畦面及土壤板結和乾燥又可防止冬春的緩陽凍(上凍後因陽光直射速化,入夜又速凍,如此使種子、參根受害稱緩陽凍)。
③移栽 由於地區不同,土質、氣候等條件各異,吉林人參產區形成了兩大參區,即以集安市為代表的邊條參區和以撫松縣為代表的普通參區。兩大參區種植方法有別。
普通參的栽培:普通參區以農家品種大馬牙為主,當地土壤較黏,雨水滲透較慢,氣候冷涼,參根不易下扎,參體短粗,基本上是三年生移栽,六年生收獲(移栽後長3年),稱為三三制栽培。加上當地雨水較多,腐殖質層厚若移栽時下須整形,栽下會爛根,不能培育邊條參。
邊條參的栽培:邊條參區以農家品種二馬牙為主,土壤砂性大,雨水滲透快,氣候溫暖,參根易往下扎,三年生移苗時要"整形下須",即將參苗上的側根和須根全部掐掉,只在主體的下端留兩條長而粗的側根,將來長成兩條腿,使參根如人形美觀,由於二馬牙不如大馬牙生長快,為使邊條參等級提高,移栽兩年後挖出將不符邊條參要求的參根加工,將體形好無病斑的參再栽種2年,七年生收獲,這種三年生移苗,五年生再移苗各長2年收獲的栽參制稱"三二二"制。"下須整形",栽後不爛,這是邊條參區的特點,普通參下須栽後會爛。因此,不能下須。
移栽時期秋天春天皆可,秋栽在10月中旬至土壤上凍前進行,春天土壤化凍人參即出苗。因時間短暫,只能小面積採用。移栽前應選健壯、無傷口病斑的參苗,按大中小分等栽種,否則參苗參差不齊影響生長。三年生參苗行距20~25厘米,每米行長栽12~16株,覆土7~10厘米。
(3)田間管理
①去防寒物 早春土壤解凍後,將畦面防寒物去掉,疏鬆畦面,使成瓦背形,再覆蓋落葉等物。
②搭設遮蔭棚架 種植人參必須搭棚遮蔭,根據棚架的高矮和外形來分,有高棚、矮棚、平棚、脊棚、

按透光、透雨情況來分有單透棚和雙透棚之分,單透棚只透光不漏雨,雙透棚既透光又透雨。雙透棚因未用塑料薄膜隔雨,只適用於雨水較少,土壤透性好,腐殖質含量不太多的地區採用,還必須畦面覆蓋,否則雨水沖刷、浸泡,致使土壤板結,病害嚴重。不論什麼棚都必須使簾子的稀密度,也就是說必須使蔭棚的透光度不大也不小,一般是透光15%~30%為好,隨不同地區、不同季節,溫度高低不同最適透光度也是不同的。因此,要適當調光。如吉林省長白縣氣候較冷涼,5月只蓋一層膜,6月一層膜加一層花簾,7月一層膜加兩層花簾,8月同6月,9月同5月,用這種方法達到了大面積單產2.25千克/米2的記錄。

③施肥 人參以基肥為主,多施有機肥可改良土壤。追肥宜早施,肥料必須腐熟,以免肥害。移栽後的參苗可於出土後在行間開淺溝,將農家肥(豬糞、牛糞、馬廄肥每平方米5~10千克或餅肥、過磷酸鈣或復合化肥每平方米50克左右施人溝內,覆土。施肥後應及時澆水,否則土壤乾旱容易發生肥害。
④摘蕾 人參三年生開始產籽,但數量小。四年生以後產籽量較多,一般四、五年生留種1次,其他年生均於6月初開花前將花蕾摘掉使營養集中可提高根產量和質量。
⑤防旱排澇 旱季要澆水防旱,單透棚又無灌溉設備的地方要暫時去掉塑料布放雨後再恢復。雨季要挖通排水溝,補好漏雨的塑料膜,避免澇害。
⑥越冬管理 土壤封凍前(10~11月)在畦面覆蓋樹葉、稻麥稈、蒿草及作業道土等,厚度10~20厘米,以防緩陽凍傷害芽孢影響第二年出苗。冬季雪大嚴寒地區還應將棚上塑料膜和簾子撒下,既可防止大雪壓壞參棚又可讓冬雪落積參畦,防寒保墒。
(4)病蟲害防治 人參病害有20多種,危害較重的主要有:
①人參黑斑病(Alternaria panax Whetz.) 發病率20%~30%,嚴重者80%以上。5~6月開始葉片出現黃色斑,逐漸擴大變成黑褐色,下雨或空氣濕度大時出現黑色孢子,若不防治幾周內全田蔓延落葉枯死。防治方法:采無病植株的種子,播前用多抗黴素200國際單位浸泡24小時,防止種子帶菌傳染。加強田間管理,特別是光照適宜;以預防為主,用對黑斑病有效的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45%代森銨水劑1 000倍液,50%咪唑霉可濕性粉劑400倍液交替使用每7~10天噴1次,噴葯後遇雨應立即補噴。
②人參疫病[Phytophthora cactorum(Led.et coh.)Schrot.] 症狀是葉子像被開水燙過一樣,6月零星開始,7~8月高溫多雨流行,傳播極快。發病初起用瑞毒霉400倍液噴撒,效果很好。
③人參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Kuhn.) 是人參苗期主要病害之一,病菌使幼苗在地面3~5厘米干濕土交界面的莖部縊縮、腐爛,切斷輸導組織,致使幼苗倒伏。防治方法:播種前用30%立枯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2%~0.3%拌種消毒(無立枯靈可用敵克松代替),苗期用500倍液立枯靈每平方米噴3千克葯液,防效超過敵克松。發現病株應立即拔除,並用500倍液立枯靈灌根,以防未病植株發病。
④人參菌核病(Sclerotinia sp.) 該病為害參根病根軟腐呈白色,根皮易剝離,後期僅存根皮。該病主要發生在參苗出土前。菌核利、多菌靈土壤消毒可預防。
⑤人參銹腐病[Cylindrocarpon panacicola和C.destru-ctans(Zins)Scholten] 該病發生於根的各部位,病斑呈鐵銹色,由點至面擴散至全根,土壤濕度大、透氣不好、腐殖質層厚,發病重。防治方法:選擇排水、透氣良好土壤,提前1年刨地,施腐熟肥料,用多菌靈等農葯土壤消毒,移栽時避免參苗受傷等措施防治。⑥蟲害 為害人參的害蟲有十多種,其中以螻蛄、蠐螬、金針蟲、小地老虎、夜盜蟲等為害最甚。防治方法:採用綜合防治,提前整地,施高溫堆制的充分腐熟的肥料,燈光誘殺成蟲,搞好田間衛生,人工捕殺等。葯劑防治:可在整地時每平方米施辛硫磷3克或西維因15克,生長季用50%敵百蟲可濕性粉劑1千克拌人20千克炒香的麥麩或豆餅加適量水配成毒餌撒於畦面誘殺;對於難治的金針蟲則用煮熟的馬鈴薯或穀子、蘇子拌上敵百蟲後做成小團埋人土中,誘蟲入團,人工捕殺。

(5)良種繁育 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人參生產上良種繁育應抓以下三方面工作:①普通參區應選大馬牙一二等參留種,邊條參區應選二馬牙一二等參留種。②用五年生植株上結的種子。③開花前摘去花序中間小花,使種子充實飽滿。

2.農田栽參 利用種植農作物的土地栽培人參叫農田栽參,它是保護生態環境,解決參業與林業矛盾,持續發展人參產業的重要途徑。因為林地栽參需將林地耕翻,完全破壞了植被,致使水土流失、山體滑坡,失去了生態平衡,不利於農業生產的持續發展。為此,從1983年開始,我們接受了國家"六五"'攻關課題"人參農田栽培技術研究"的任務,經6年努力,通過單項研究並在大面積上經過驗證而形成的以改土為中心、灌水、調光及防治病蟲害為主要措施的適宜我國東北華北應用的一整套農田栽參技術已基本成熟,如在北京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用植物研究所內2 060米2面積上獲得了每平方米2.27千克鮮參產量,一二等參佔84%的水平。
農田栽參與林地栽參方法基本一致,下面僅簡介與林地栽參不同的技術措施,未介紹的措施參照上述林地栽參技術即可。
(1)選地 選擇肥沃、疏鬆、排灌方便的砂壤土,若黏壤土必須摻沙會增加成本。前茬以玉米、豆類、小麥等作物為好。
(2)土壤改良 農田土與林地土最大的區別是有機質含量不足,團粒結構差,透氣性不好,對長期適應於疏鬆肥沃林下土的人參是不利的。因此,必須改土,其方法是種參的前一年,至少是當年的春天,將大量腐熟的豬圈肥、堆肥、草炭等按每平方米0.1米3施人,若再加上頭年濕玉米稈紮成段經堆漚腐熟後施人地里更好,用旋耕機或畜力犁每月耕翻1次,使之充分腐熟,日光殺病蟲,種參前一月做成土壟,再翻搗兩次,此時可每平方米施多菌靈、敵百蟲或西維因等進行土壤消毒,以進一步殺滅病蟲。為便於灌溉、噴葯等田間管理,最好搭2米左右的高棚,作業道比林地栽參窄約40厘米左右,過窄不利排水。
(3)排灌 華北地區農田栽參可用滴灌或微噴等先進灌溉技術,既省水土壤又不易板結。試驗結果表明,農田栽培的人參對土壤的干濕度反應很敏感,在土壤相對含水率84%以內,人參產量隨土壤濕度的增加而增加,微型噴灌比皮管澆灌增產16%~111%;微灌技術與參畦覆蓋措施相結合,更能發揮節水、增產作用,在土壤相對含水率為80%的情況下,畦面蓋草比不蓋草節約灌溉用水50%,增產41%。由於農田土有機質不如林地土高,孔隙度也相應少。因此,人參生長的相對含水率不能高於84%,否則透氣性不夠影響生長。(四)採收加工

1.收獲 人參一般6年收獲,為了培育大支頭邊條參,需多移栽1次7~9年收獲。研究表明9月中旬收獲最好,產量高折干率也高,且質量好。

2.加工 收獲的參根要及時加工,堆放時間過長影響商品質量。加工的品種常見的有紅參、生曬參和糖參。
(1)紅參的加工選漿水足無病斑的參根,用機器或手工刷洗干凈,按大中小分級,分別擺放蒸盤上,數量少可用蒸鍋或蒸籠,數量大可用蒸櫃,燒柴或鍋爐蒸汽,溫度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即由30℃→60℃→90℃→96℃→70℃,共需5~6小時,若無良好的控溫設備,可從水開後算起蒸3小時左右。蒸好的參要擺於曬參盤中晾曬一段時間再進乾燥室,乾燥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溫度70~80℃烘烤10~15小時;第二階段40~45℃,直到乾燥為止。烘烤過程中應及時排潮,待側根乾燥後,剪去艼須及支根下端較細部分,剪下艼須捆成直徑3厘米小捆,與主體一起乾燥,干後分等裝箱。
(2)糖參加工方法選漿水不足、缺頭斷尾的參根,去掉主側根上毛須,颳去病斑,放沸水中炸20~40分鍾,小的炸時間短些。炸好的參用"排順針"給參體扎孔,便於糖漿進入參內,將紮好孔的參根擺放缸內,參頭向缸壁,根尾向缸內,上鋪竹簾上壓石塊,把熬好的白糖倒人缸內,浸沒參根,放置一夜取出人參第二次扎排針,灌糖,如此重復3次,放室外晾至不粘手,再放35~40℃乾燥室乾燥。乾燥後用開水淋去體表粘附的糖,控干後放熏箱中用硫磺熏4小時即成。第一次糖漿是50千克糖加水10~12千克,第二次是第一次灌糖後的糖漿加糖25~30千克糖。第三次是第二次糖漿加糖15~17千克。500克人參可生產1 000千克糖參。
(3)生曬參加工方法洗凈的鮮參擺放在烘乾簾上晾曬後,在40~48℃溫度下烘乾即成,烘時也應注意及時排潮,以免顏色變紅、變黑。

❽ 盆栽人參有美容功效

導語:

人參為多年生宿根草本,人參主根高30-60厘米,肥厚,肉質,黃白色,圓柱形或紡錘形,下慧游答面稍有分枝;根狀莖(蘆頭)短,直立。以下盆栽人參有美容功效「」是由我搜集並整理提供的,歡迎閱讀!

【葯材簡介】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C.A. Mey.的乾燥根及根莖。主產吉林、遼寧、黑龍江。野生者名「山參磨旅」;栽培者稱「園參」。於秋季採挖。園參一般栽培5~6年後收獲。園參經曬干或烘乾,稱「生曬參」;園參經蒸制後的`乾燥品,稱「紅參」;山參經曬干,稱「生曬山參」。切片或研粉用。

【美容功效】

補氣駐顏,生發烏發,潤澤毛發。

【美容方法】

1.用於面容憔悴人參味甘性微溫,具補氣生血之功,可用於氣虛或氣血兩虛所致之面容憔悴。可單味內服或外用,也可配伍黃芪、當歸、熟地黃等補氣養血之品同用。

2.用於毛發乾枯脫落、須發早白 發為血之餘,人參可補氣養血,充養毛發,可單用內服或外搽。治脫發,與麥冬、山葯、肉桂、菟絲子等同用,如《外台秘要》引《深師方》人參丸。治須發早白,毛發乾枯,配伍黑芝麻、白茯苓、熟地黃、天門冬等同用,如《聖濟總錄》人參丸。

【用法用量】

煎服,3~6g,文火另煎,兌服。研末吞服,0.5~1g。亦可切薄片含服、泡服,或浸酒等。外用適量,煎汁敷面。

【使用注意】

反藜蘆,畏五靈脂,且不宜同時食蘿卜或喝茶。 本品一般不用於實證、熱證。即外感初期,里熱熾盛,肝陽上亢,以及濕阻、食滯等引起胸悶腹脹,便溏泄瀉等證不宜使用。 本品雖然是補益之品,但亦不可過量服食,否則也會發生毒副作用。有報道人口服3%人參酊200ml或大劑量人參粉,可出現玫瑰疹、瘙癢、頭痛、眩暈、體溫升高。急性中毒表現為出血。

【按語】

本品是常用補氣葯,功能補益肺脾之氣,用於肺氣虛之短氣喘促、語聲低微、脈虛、自汗,或脾氣虛之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又可生津止渴,用於氣津兩傷之口渴、消渴。還可安神增智,用於氣血虧虛之心悸、失眠、健忘。在因大失血、吐瀉、久病、大病所致元氣衰微,體虛欲脫的危重階段,本品能大補元氣,急救固脫。

氣是人體重要的物質基礎,一旦臟腑氣虛,則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還會導致血虛、津虧等證。氣血不能充養肌膚毛發,則出現皮膚乾燥、面容憔悴、毛發乾枯脫落、須發早白等症狀。本品功能補氣、生血,可延緩衰老、駐顏悅色,又能烏發、生發、潤澤毛發,可謂是美容保健之要品。 用本品製成的人參營養霜、潤膚霜、防皺霜等,能促進皮膚柔軟、平滑,防止皮膚松疏,減少皺紋,並可減弱太陽輻射對皮膚的傷害。

【配方】

(1)人參蜂乳汁:鮮人參30g,蜂乳100g,白糖120g。將鮮人參洗凈,切成小片,加水500ml,煮沸後用文火保溫2小時,住火待涼,過濾取汁;將蜂乳用涼開水250ml調勻,加熱煮沸,放人白前慧糖,不斷攪拌,待糖化開後,住火,倒入人參汁,不斷攪拌至均勻,放涼後盛起,約得成品500ml。每日2次,每次取2匙,用溫開水化開服下。具有滋補強壯,潤膚美容之功。方中鮮人參也可用紅參6g或生曬參15g代替。

(2)入參面膜:取新鮮人參洗凈,切作小塊,搗如爛泥後用來外敷。外敷時,將臉洗凈,平躺,把人參泥塗抹在臉上,然後用一塊熱毛巾蓋好,後洗去。具有美容養顏功效。亦可用人參干品,可加水煎煮,服用人參煎汁,取人參渣搗泥外敷。

熱點內容
恆好櫻花 發布:2025-05-11 02:25:03 瀏覽:828
鮮花放的久 發布:2025-05-11 02:24:53 瀏覽:583
茶花女種子 發布:2025-05-11 02:20:31 瀏覽:696
七夕音樂詞 發布:2025-05-11 02:19:55 瀏覽:194
櫻花大m 發布:2025-05-11 02:10:53 瀏覽:551
北京綠植出租 發布:2025-05-11 02:10:40 瀏覽:709
於田玫瑰 發布:2025-05-11 02:03:12 瀏覽:969
紫色鮮花油畫 發布:2025-05-11 01:52:26 瀏覽:760
梅花淚歌詞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1 01:50:07 瀏覽:95
節日禮物鮮花 發布:2025-05-11 01:45:45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