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羊毛氈盆景

羊毛氈盆景

發布時間: 2023-03-15 09:43:27

『壹』 張家界和鳳凰古城離得遠嗎

張家界和鳳凰古城離得不是很遠,適合開車自駕游。

張家界位於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鳳凰古城,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從張家界到鳳凰古城的直線距離大概155公里,開車的話大概230公里的路程,途經張花高速和龍吉高速。

(1)羊毛氈盆景擴展閱讀:

張家界風景區位於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南部,公園管理處駐鑼鼓塌,距張家界市城區32公里,距武陵源區人民政府駐地約28公里,均有公路通達。

張家界以其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聞名於世。以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張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兩個自然保護區組成的武陵源風景區面積達369平方公里,區內以世界罕見的石英砂岩峰林峽谷地貌為主體,集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泰山之雄於一體,藏賂、橋、洞、湖、瀑於一身,有「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山」之美稱。

張家界地域古屬朝天山,因明崇禎邑人張再弘「蒙恩賜團官」設衙署於此而得名。也曾稱張家界為馬鬃嶺。1958年建立國營張家界林場。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1992年,《世界自然遺產》;2004年,首批《世界地質公園》;2007年,首批5A級風景區。

鳳凰古城,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土地總面積約10平方千米。2010年底約5萬人口,由苗族、漢族、土家族等28個民族組成,為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區。

鳳凰古城,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距銅仁鳳凰機場27公里,懷化芷江機場57公里,張家界荷花機場280公里;G209國道與S308省道貫穿全境,枝柳鐵路穿境而過。鳳凰古城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的梵凈山相毗鄰,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是湖南十大文化遺產之一,曾被紐西蘭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與雲南麗江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遙、南鳳凰」之名。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AAAA級景區。

參考資料:張家界到鳳凰古城-網路地圖

『貳』 水鄉居民、窯洞、客家土樓、蒙古包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及它們各自的特點

水鄉居民

主要分布於長江三角洲和太湖水網地區,氣候溫和,季節分明,雨量允沛,因此形成了以水運為主的交通體系。居民的生產生活依賴著水,這種自然的環境和功能的需要,塑造了極富韻味的江南水鄉民居的風貌與特色。

江南水鄉民居在單體上以木構一、二層廳堂式的住宅為多,為適應江南的氣候特點,住宅布局多穿堂、天井、院落。構造為瓦頂、空斗牆、觀音兜山脊或馬頭牆,形成高低錯落、粉牆黛瓦、庭院深邃的建築群體風貌。

窯洞

中國北方黃河中上游地區窯洞式住宅較多,在陝西、甘肅、河南、山西等黃土地區,當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內開鑿橫洞,並常將數洞相連,在洞內加砌磚石,建造窯洞。

窯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涼,節省土地,經濟省工,將自然圖景和生活圖景有機結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築形式,滲透著人們對黃土地的熱愛和眷戀。

客家土樓

土樓是廣東、福建等地的客家人的住宅。客家人的祖先是1900多年前從黃河中下游地區遷移到南方的漢族人。為了防範騷擾,保護家族的安全,客家人創造了這種龐大的民居——土樓。一座土樓里可以住下整個家族的幾十戶人家,幾百口人。

土樓有圓形的,也有方形的,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圓形土樓。圓樓由兩三圈組成,外圈十多米高,有一二百個房間,一層是廚房和餐廳,二層是倉庫,三層、四層是卧室;第二圈兩層,有30到50個房間,一般是客房;中間是祖堂,能容下幾百人進行公共活動。

蒙古包

蒙古包也稱「氈包」。蒙古族傳統民居。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等地牧區。一種用厚羊毛氈製成的圓形凸頂房屋。分移動式和固定式兩種。牧區多建移動式。通常高約2.5米,直徑4米。包頂有圓形天空,通煙氣。

包門小,朝南或朝東南。具有製做簡便,便於搬運、耐御風寒,適於游牧等特點。是能夠拆移的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典型民居,它具有製作簡便、易於組裝、抵禦風寒等特點。

(2)羊毛氈盆景擴展閱讀:

湘黔滇古鎮民宅

湘黔滇古建築組群比較密集,城鎮中大型組群(大住宅、會館、店鋪、寺廟、祠堂等)較多,而且帶有樓房;小型建築(一般住宅、店鋪)自由靈活。屋頂坡度陡峻,翼角高翹,裝修精緻富麗,雕刻彩繪很多。以清秀靈逸的風格見長。如:

湖南芙蓉鎮 湖南湘西鳳凰古城湘西吊腳樓湖南湘西回龍閣吊腳樓 湖北荊州古城 貴州鎮遠古鎮 貴州貴陽青岩古鎮 貴州侗族民居 雲南建水古城雲南麗江古城

安徽古民居

安徽省的南部,保留著許多古代的民居。這些古民宅大都用磚木作建築材料,周圍建有高大的圍牆。圍牆內的房屋,一般是三開間或五開間的兩層小樓。比較大的住宅有兩個、三個或更多個庭院;院中有水池,堂前屋後種植著花草盆景,各處的樑柱和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

座座小樓,深深庭院,就像一個個藝術的世界。建築學家們都稱贊那裡是「古民居建築藝術的寶庫」。

『叄』 我國各地的傳統居民各有特色,請你列舉幾種吧。

  1.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又稱四合房,是一種中國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自明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期,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

(3)羊毛氈盆景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悠久,疆域遼闊,自然環境多種多樣,社會經濟環境不盡相同。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築形式,這種傳統的民居建築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環境的烙印,生動地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系。

自古以來,建築的營建,不僅要滿足人類對擋風遮雨、 生活起居的物質需求,而且還要滿足人類對心理、倫理、審 美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天人合一」是中國「周易美學」 的理論核心,在各類建築中,傳統民居最為完全、深刻地體 現了這一思想,體現在與自然協調共生的營建思想、中庸適 度的發展目標、經驗為本的承傳模式,體現在追求「天—— 地——人」和諧共生上。

『肆』 新房裝修好送什麼禮物好呢

1.發財樹

在新手入住新房的時候你可以送他一顆發財樹,祝他天天發大財,這不是很好的專一種禮物么,再加上如今屬的空氣越來越差,家中擺一顆發財樹還能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

3.一套床品

床品是家裡就缺少不了得東西了,怎麼也不會嫌多而且十分的實用,在挑選床品的時候要注意挑選簡單素雅的,這樣更容易搭配。

4.小家電

在朋友入住新家的時候送給他一件小家電也是很好的一樣禮物,你可以送給他時尚的音響或者烤箱等,看上去不僅大氣而且特別的實用。

5.小寵物

作為你的朋友你應該是很了解他的,那麼你知道他喜歡小動物么,如果他喜歡小動物的話那麼他現在有養么,如果沒有你就買只小動物送給他吧給他一個驚喜。

『伍』 中國的著名的民居有哪些

中國地域寬廣、民族較多,各地民居的形式、結構、裝飾藝術、色調等各具特點專。在此,主要介紹屬一下個性鮮明的北方窯洞和古城內的民居。

北方民居
中國北方黃河中上游地區窯洞式住宅較多,在陝西、甘肅、河南、山西等黃土地區,當地居民在天然土壁 北方窯洞民居內開鑿橫洞,並常將數洞相連,在洞內加砌磚石,建造窯洞。窯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涼,節省土地,經濟省工,將自然圖景和生活圖景有機結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築形式,滲透著人們對黃土地的熱愛和眷戀。
北京的四合院
蒙古族的蒙古包
陝西、河南的窯洞。
南方民居
中國南方的住宅較緊湊,多樓房,其典型的住宅是以小面積長方形天井為中心的堂屋。這種住宅外觀方正 南方民居如印,且樸素簡潔,在南方各省分布很廣。
川渝古村民宅
嶺南古村民宅
湘黔滇古鎮民宅
安徽古民居
客家土樓
吊腳樓
竹樓
上海民居

『陸』 特色民居

窯洞
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陝北農民的象徵。在這里,沉積了古老的黃土地深 層文化,人民創造了陝北的窯洞藝術(民間藝術)。過去,一位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願望就是修建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業。男人在黃土地 上刨挖,女人則在土窯洞里操持家務、生兒育女。小小窯洞濃縮了黃土地的別樣風情。

深達一二百米、極難滲水、直立性很強的黃土,為窯洞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前提。同時,氣候乾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較少等自然狀況,也為冬暖夏涼、十分經濟、不需木材的窯洞,創造了發展和延續的契機。由於自然環境、地貌特徵和地方風土的影響,窯洞形成各式各樣的形式。但從建築的布局結構形式上劃分可歸納為靠崖式、下沉式和獨立式三種形式。

陝北延安窯洞,其中夾雜著窯洞式平頂房。窯洞是自然圖景和生活圖景的有機結合,滲透著人們對黃土地的熱愛和眷戀之情。

靠崖式窯洞(崖窯)

靠崖式窯洞有靠山式和沿溝式,窯洞常呈現曲線或折線型排列,有和諧美觀的建築藝術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許的情況下,有時布置幾層台梯式窯洞,類似樓房。

下沉式窯洞(地窯)

下沉式窯洞就是地下窯洞,主要分布在黃土塬區-沒有山坡、溝壁可利用的地區。這種窯洞的作法是:先就地挖下一個方形地坑,然後再向四壁窯洞,形成一個四合院。人在平地,只能看見地院樹梢,不見房屋。

獨立式窯洞(箍窯)

獨立式窯洞是一種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窯洞,也有磚拱石拱窯洞。這種窯洞無需靠山依崖, 能自身獨立,又不失窯洞的優點。可為單層,也可建成為樓。若上層也是箍窯即稱「窯上窯」;若上層是木結構房屋則稱「窯上房」。

窯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涼,既節省土地,又經濟省工,確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築形式。

四合院
四合院是以正房、東西廂房圍繞中間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傳統住宅的統稱。在中國民居中歷史最悠久,分布最廣泛,是漢族民居形式的典型。其歷史已有三千多年?b>西周時,形式就已初具規模。

山西、陝西、北京、河北的四合院最具代表性。

四合院的典型特徵是外觀規矩,中線對稱,而且用法極為靈活,往大了擴展,就是皇宮、王府,往小了縮,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輝煌的紫禁城與郊外的普通農民家都是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體分布為大門、第一進院、大堂、第二進院、書屋、住宅等,兩側有廂房。各房有走廊,隔扇門相連接。對地表所存民居的了解,必將使民居的文化弘揚並發展下去。

北京四合院,是由東、西、南、北四面房子圍合起來形成的內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築形式,馳名中外,世人皆知。

首先,它的歷史十分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起,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據元末熊夢祥所著《析津志》載:「大都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三百八十四久巷,二十九巷通。」

其次,四合院的構成有獨特之處。它的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又有游廊連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閉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強的私密性,關起門來自成天地;院內,四面房門都開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親,其樂融融;寬敞的院落中還可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迭景,居住者盡享大自然的美好。

此外,四合院雖為居住建築,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四合院的營建極講究風水,風水學說,實際是中國古代的建築環境學,是中國傳統建築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也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出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福壽雙全」;以花瓶內安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於門簪、門頭上的吉辭祥語,附在抱柱上的楹聯,以及懸掛在室內的書畫佳作,更是集賢哲之古訓,采古今之名句,或頌山川之美,或銘處世之學,或詠鴻鵠之志,風雅備至,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有如一座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

四 合 院
四合院,是華北地區民用住宅中的一種組合建築形式,是一種四四方方或者是長方形的院落。 一家一戶,住在一個封閉式的院子里,過著一種安逸、消閑、清靜的日子,享受家庭的歡欣、天倫的樂趣,自然有一種令人悠然自得的氣氛。

這種四合院,是在新中國成立前的舊社會遺留下來的,而且現在仍然沿用著。這種院落,一般採用出入一個院門。平時,院門一關,處於一種完全封閉狀態。四合院的院門,大都採用木板大門。厚厚的木板製成的大門一端,上下都放在軸心裡,左右旋轉,可以關開閉合,安全、可靠。四合院中,有正房,即北房。這是院中的主房,而且,一般四合院的走向也是坐北向南的。東西兩側,為東西廂房。東西廂房,一般都比較對稱,建築格式也大體相同或相似。南面建有南房,與北房相對應。整個四合院,大都按照中國傳統的」習慣,採用對稱的辦法建築成。當然,在南北、東西房形成的角落中,也有耳房。這種耳房,有的用來儲存糧食,成為糧庫及其它庫房,也有的做廚房,還有一個角落,一般是西南角為廁所,而東南角,則大都是院子的大門,這種四合院子的程式,在山西的縣城及其附近的農村是較為普遍的。也有一些地方的院落,大門是開在南向中央的。

有些家庭,為了把院落裝飾點綴一番,還在院落一進門處的正對面,修建一個影壁,也即是一堵磚牆。在正對大門的這一面,一般都有花卉、松竹圖案或者大幅的書法字樣醒目地放置影壁正面。上書「福」、「祿」、「壽」等象徵吉祥的字樣。也有一部分影壁,繪上吉祥的圖案,如「松鶴延年」、「喜鵲登梅」、「麒麟送子」等等,給四合院內製造了一種書香翰墨的氣氛。也有的農家,採用「五穀豐登」、「吉祥如意」、「福如東海」的字樣或圖畫。這種影壁,設在大門之內的迎門處,有的是單獨建築的,有的是鑲在廂房山牆上的。影壁,也稱照壁,壁身都為正方形,四周用磚雕裝飾,中間的方塊為書法或者繪畫。照壁分為基座和壁身兩個部分,除去給庭院增加氣氛,祈禱吉祥之外,照壁也起到一種使外界難以窺視院內活動的隔離作用。

院內,有用石板鋪設地面的,也有用磚鋪地的,還有用鵝卵石鋪地的,不盡相同。有的是院內地面全部鋪設的,也有把主要通道鋪設的,無論是怎樣鋪,院內總要留出幾塊地方種樹,栽花,作為庭院的點綴。

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在建築上已經有很多變化。農村中,大都從原有的四合院基礎上發生大的演變。這就是,擴大正房的房間數,因為正房——北房採光好。因而,在蓋房時,盡可能地充分利用北邊的空間、地面,這就使院落成為不規則形,以北房為主的正房前面形成的一個方或長方形院落。

四合院內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嚴格的,內宅中位置優越顯赫的正房,都要給老一代的老爺、太太居住。
北房三間僅中間一間向外開門,稱為堂屋。兩側兩間僅向堂屋開門,形成套間,成為一明兩暗的格局。 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親戚或年節時設供祭祖的地方,兩側多做卧室。
東西兩側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東側為尊,由正室居住,西側為卑,由偏房居住。
東西耳房--可單開門,也可與正房相通,一般用做卧室或書房。東西廂房則由晚輩居住,廂房也是一明兩暗,正中一間為起居室,兩側為卧室。
也可將偏南側一間分割出來用做廚房或餐廳。 後罩房——中型以上的四合院還常建有後軍房或後罩樓,主要供未出閣的女子或女傭居住。

『柒』 中國各地名宅的特色和特殊點。

中國各地民居的地方特色
中國民居是各地居民自己設計建造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家住宅。在中國的民居中,最具特點的民居有北京四合院、西北黃土高原的窯洞、安徽的古民居、福建和廣東等地的客家土樓、蒙古的蒙古包等。
恬靜舒適的北京四合院最具有北方住宅的代表性
北京四合院:分前後兩院,居中的正房體制最為尊崇,是舉行家庭禮儀、接見尊貴賓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內,以游廊相連接。
西北黃土高原的窯洞:因地制宜、冬暖夏涼
西北黃土高原的窯洞: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陝北農民的象徵。
安徽古民居:古民居建築藝術的寶庫
安徽古民居
位於安徽省的南部保留著許多古代的民宅。這些古民宅功能齊全,布局合理,大都用磚木作建築材料,周圍建有高大的圍牆。圍牆內的房屋一般是三開間或五開間的兩層小樓,以四水歸堂的開井院落為單元,少則2-3個,多則10多個,最多達24個、36個。隨著時間推移和人口增長,單元還可以不斷增添、擴展和完善;院中有水池,堂前屋後種植著花草盆景,各處的樑柱和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宅第與園林融為一體。座座小樓,深深庭院,
徽州的古民居
徽州古民居的與眾不同之處不僅在其外部表現具有鮮明,而且在其庭院的布局,廳堂的擺設,梁、柱的裝飾,天花的彩畫,傢具的陳設等方面,同樣也獨具特色。遠觀徽州古民居,一片片粉牆青瓦,蔚為大觀;走進徽州古民居,彷彿置身於藝術的殿堂,令人驚嘆。
蒙古包:蒙古族傳統居住環境,有著蒙古的民族特色
在遼闊的蒙古高原上,寒風呼嘯,大地點綴著許多白色的帳篷。它們就是蒙古包,即蒙古人所稱的「格爾斯」。遼闊的草原是蒙古民族縱馬征戰和自由放牧的大舞台,最適合於游牧民族的居住的就是蒙古包。蒙古包的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製作簡便、易拆裝,抵禦風寒,便於游牧。游牧民族為適應游牧生活和牧業生產而創造的這種居所。這種居所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一直沿用至今。是能夠拆移的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典型民居。

熱點內容
情人節的由來英文20字 發布:2025-05-11 12:09:49 瀏覽:638
七夕長痘痘 發布:2025-05-11 11:54:21 瀏覽:272
鮮花用可樂 發布:2025-05-11 11:43:29 瀏覽:242
獼猴桃能盆栽嗎 發布:2025-05-11 11:40:01 瀏覽:602
綠植含草字 發布:2025-05-11 11:38:58 瀏覽:31
綠蘿盆栽綠植 發布:2025-05-11 11:37:59 瀏覽:5
小海棠花品種 發布:2025-05-11 11:31:53 瀏覽:244
描寫梅花成語 發布:2025-05-11 11:22:21 瀏覽:165
陽台盆栽好養 發布:2025-05-11 11:20:57 瀏覽:485
情人節買情侶對戒貴嗎 發布:2025-05-11 11:05:43 瀏覽: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