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盆景改詔

盆景改詔

發布時間: 2023-03-15 08:16:39

A. 衢州民間藝術有啥

衢州瑩白瓷

產地:衢州

特點:衢州瑩白瓷細膩柔和、輕薄潔白,既有實用的茶具、餐具,也有花瓶、熏爐等工藝品,造型別致、美觀大方。

由於瑩白瓷原料稀少、燒制工藝講究,製成的瓷器十分珍貴,深受人們喜愛,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盆景

盆景有山水盆景和樹樁盆景兩類,舊時大多為業余愛好者之作,無專業製作盆景工匠。

70年代始有衢州盆景福利廠專門從事盆景藝術的鑽研和創作,辟有盆景生產基地2000多平方米,品種有雀梅、榆樹、紫薇天竺等20多個。

現有樹樁盆景2000多盆,山水盆景100多盆。

山水盆景一般以鍾乳石、大湖石、砂積石為材料,經人工雕琢加工而成。

一件山水盆景,宛如一幅立體山水畫,別有情趣。

1988年和1989年,徐耀奎製作的「金龜得子」、「大江東去」,分別在中國城市花木博覽會、第二屆中國花卉博覽會上獲獎。

開化「益園」的盆景亦負盛名,新編《開化縣志》刊有照片。

1985年,在浙江省盆景花木展銷會上曾展出「千島風光」、「海島漁村」、「秋艷」、「雄風」等作品,分別獲一、二、三等獎,1986年,有17件水石盆景作品被選送義大利參加國際博覽會。

磚 雕

磚雕多見於古建築的門面裝飾,以及古墓葬的花紋墳磚等。

製作時先在磚坯上雕刻圖案,經燒制後即成磚雕。

衢州地區的磚雕作品,保存最為完整、數量最多的當推建於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的龍游縣志棠鄉三門源村葉氏建築群,正門均鑲嵌山水、人物等磚雕,其中長56厘米、寬26厘米的戲曲磚雕共有23塊,每塊圖案為一出徽戲場面,雕刻精細,為珍貴地方戲曲資料。

1986年7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模環鄉毛家村的進士第門樓,建於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門樓上端飾以獅子搶球、鳳凰、麒麟、蓮花等磚雕,工藝精湛,亦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龍游縣的古建民居中,以戲曲人物磚雕作為裝飾的還有湖鎮黃家溪頭村的黃家門樓,下宅鄉脈元村姜氏民居等。

江山城關的磚雕花樓,門頂有浮雕四龍戲珠,布局靈活生動。

小額坊浮雕有仙鶴、仙鹿、蓮瓣等圖案,雕刻精美,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石 雕

石雕作品舊時多見於牌坊、墓道、廟宇、祠堂。

石牌坊上雕刻有山水、花鳥蟲魚、雲紋、龍紋等圖案,亦有用於裝飾府第大門。

古廟宇祠堂門口往往擺設石鼓、石獅。

名人墓道則陳列石人、石馬、石羊等,具有紀念、壯威、吉祥、驅邪之意。

現存較多的為牌坊石雕,大都清代作品,出於專業雕匠之手。

龍游縣團石鄉團石汪村的徐氏節孝坊,二柱三樓,每樓正脊兩端飾有龍嘴魚尾吻。

建於清嘉慶十四年(1809)的模環鄉清塘村余氏節孝坊,樑上雕刻花卉、祥雲、鳳凰、人物圖案,線條流暢。

夏金鄉江家村的丁氏節孝坊,有人物故事和動物浮雕。

現均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木 雕

木雕主要用於裝飾廟宇、祠堂、亭閣、樓台等建築物,也見之於民間傢具梳妝台、大花床等。

木雕有圓雕、鏤空雕、浮雕等數種。

不同時代的作品有不同的藝術風格,明代的比清代粗獷。

如建於明代的衢縣?塘吳氏宗祠和航埠北淤籃氏宗祠的木雕裝飾。

清代建築的木雕技藝精湛,造形生動。

龍游石佛鄉石佛村,建於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的探花廳,明間二根前檐柱牛腿上各雕獅子一尊,栩栩如生,獅身刻二枚「嘉慶通寶」、「歲次丙子」古幣圖案。

橫山鄉高山頂村的清代建築高崗起鳳廳,明間前有一斗八藻井,半球狀明鏡鏤雕龍鳳圖案,構圖生動,技法高超。

龍游宣紙

宣紙乃文房四寶之一。

歷代相傳,使用較廣。

宣紙源於藤紙,我國東晉時代,浙江剡溪已盛產藤紙,至唐代為貢品,用於書寫詔敕。

龍游皮紙歷史悠久。

龍游縣宣紙廠生產的「壽」字牌宣紙,是龍游皮紙再開拓的碩果。

龍游宣紙按傳統的嚴密工藝。

精選優良原料,經數十道工序手工製作而成,具有質地柔軟、下墨濕厚,色彩鮮明、光澤經久、不蛀不腐的特點,適用於書法、繪畫、裝璜裱托,效果幽雅,美觀大方,而紙質細韌,耐縐耐褶,色澤長久不褪,享有「千年壽紙」之美稱。

1988年5月全國成立文房四寶協會,龍游宣紙在全國同行中亮相,深受國家有關領導人及專家喜愛。

國內多位書畫名家,常用該廠生產的宣紙寫字作畫,稱贊為「書畫之寶」,「墨韻酣暢,揮灑如意,潤燥自然」。

產品有兩個大類,幾十個品種自1979年進入團際市場後深受日本、南朝鮮,以及新加坡等東南亞客商歡迎。

1985年以來,每年的出口處銷量達50多噸。

龍游縣宣紙廠,1974年開始發展宣紙生產。

1978年進行設備擴建,初步形成了年產30噸的生產規模。

隨著生產的發展,1984年改造了制漿車間,增加了水質凈化設備,促使產品質量大幅度提高,生產能力增加一倍。

1986年龍游宣紙榮獲浙江省優質產品稱號。

1988年龍游縣人民 *** 將其列為「新、優、名、特」十大拳頭產品之一。

B. 石榴的生長過程記錄(詳細的記錄生長過程)

石榴樹生長的時間過程(魯南地區):4月上旬發芽;6月份(上中下旬)盛花期;7-8月果實發育期專;9月中下旬屬果實成熟期;11月上旬葉片脫落期;11月下旬--次年3月中旬休眠期。

石榴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在熱帶是常綠樹。樹冠叢狀自然圓頭形。樹根黃褐色。生長強健,根際易生根櫱。樹高可達5-7m,一般3-4m,但矮生石榴僅高約1m或更矮。樹干呈灰褐色,上有瘤狀突起,干多向左方扭轉。

(2)盆景改詔擴展閱讀

每年6-7月份是石榴樹發生桃蛀螟的高峰季節,若不及時防治,對石榴樹危害極大。石榴果被桃蛀螟蛀後,遇高溫多雨,蛀洞被灌進水,會使石榴慢慢爛掉,損害率達60%以上。這時要用50%辛硫磷乳油,稀釋800倍與泥混合糊上花柄,或用敵敵畏、功夫稀釋2000倍液進行噴灑。

為避免桃蛀螟寄生傳播,應將石榴果周圍的葉片摘除掉。噴施敵殺死、殺滅菊酯、等防治刺蛾、蚜蟲;殺撲磷、毒死蜱等防治介殼蟲,效果良好。

C. 石榴的生長過程

石榴是一種奇異的漿果。外種皮肉質半透明,多汁;內種皮革質。
陽作仁原創石榴花枝葉圖冊(20張)石榴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在熱帶則變為常綠樹。樹冠叢狀自然圓頭形。樹根黃褐色。生長強健,根際易生根櫱。樹高可達5-7米,一般3—4米,但矮生石榴僅高約1米或更矮。樹干呈灰褐色,上有瘤狀突起,干多向左方扭轉。樹冠內分枝多,嫩枝有棱,多呈方形。小枝柔韌,不易折斷。一次枝在生長旺盛的小枝上交錯對生,具小刺。刺的長短與品種和生長情況有關。旺樹多刺,老樹少刺。芽色隨季節而變化,有紫、綠、橙三色。葉對生或簇生,呈長披針形至長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8厘米,寬1-2厘米,頂端尖,表面有光澤,背面中脈凸起;有短葉柄。花兩性,依子房發達與否,有鍾狀花和筒狀花之別,前者子房發達善於受精結果,後者常凋落不實;一般1朵至數朵著生在當年新梢頂端及項端以下的葉腋間;萼片硬,肉質,管狀,5-7裂,與子房連生,宿存;花瓣倒卵形,與萼片同數而互生,覆瓦狀排列。花有單瓣、重瓣之分。重瓣品種雌雄蕊多瓣化而不孕,花瓣多達數十枚;花多紅色,也有白色和黃、粉紅、瑪瑙等色。雄蕊多數,花絲無毛。雌蕊具花柱1個,長度超過雄蕊,心皮4-8,子房下位,成熟後變成大型而多室、多子的漿果,每室內有多數子粒;外種皮肉質,呈鮮紅、淡紅或白色,多汁,甜而帶酸,即為可食用的部分;內種皮為角質,也有退化變軟的,即軟籽石榴。果石榴花期5-6月,榴花似火,果期9—10月。花石榴花期5-10月。 石榴花
石榴
原料介紹 Pomegranate石榴是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實。原產於西域,漢代傳入我國,主要有瑪瑙石榴、粉皮石榴、青皮石榴、玉石子等不同品種。成熟的石榴皮色鮮紅或粉紅,常會裂開,露出晶瑩如寶石般的子粒,酸甜多汁,雖吃著麻煩,卻回味無窮。因其色彩鮮艷、子多飽滿,常被用作喜慶水果,象徵多子多福、子孫滿堂。石榴成熟於中秋、國慶兩大節日期間,是饋贈親友的喜慶吉祥佳品。石榴能消除女性更年期障礙。 喜光、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喜濕潤肥沃的石 灰質土壤、花期5-7月。重瓣的多難結實,以觀花為主; 石榴
單瓣的易結實,以觀果為主。萼革質,漿果近球形,秋季成熟。種子肉質層供鮮食或加工成清涼飲料,果皮入葯,性溫,味酸澀,有澀腸、止血、驅蟲之功效。
產地分布
石榴原產於伊朗、阿富汗等國家。今天在伊朗、阿富汗和亞塞拜然以及喬治亞共和國的海拔300-1000米的山上,尚有大片的野生石榴林。石榴是人類引種栽培最早的果樹和花木之—。現在中國、印度及亞洲、非洲、歐洲沿地中海各地,均作為果樹栽培,而以非洲尤多。美國主要分布在加利福尼亞州。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把石榴作為國花,在50萬平方公里國土上,不論是高原山地、市鎮鄉村的房舍前後,還是海濱城市的公園、花園,石榴花栽種特多。石榴在原產地伊朗及附近地區分布較廣,選育了不少優異品種。 石榴傳入我國後,因其花果美麗,栽培容易,深受人們喜愛。它被列入農農歷5月的「月花」,稱5月為「榴月」。 現在我國南北各地除極寒地區外,均有栽培分布。 石榴建園時的要求: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為宜,ph值在4.5--8.2之間均可,耐澇力一般。其中以陝西、安徽、山東、江蘇、河南、四川、雲南及新疆等地較多。京、津一帶在小氣候條件好的地方尚可地栽。 在年極端最低溫平均值-19℃等溫線以北,石榴不能露地栽植,一般多盆裁。 石榴酒
石榴在全國部分地區有分布,可食用的名品有陝西臨潼石榴,有白皮甜石榴,子粒似雪如玉,多漿,極甜;有紅酸石榴,子粒水紅晶瑩,味酸;還有雲南蒙自縣青殼石榴,四川青皮石榴,山東棗庄軟子石榴,安徽淮北百子糖石榴,廣西胭脂紅石榴等。 我國石榴以產果為主的重點產區,有陝西省的臨潼、乾縣、三原等,安徽省的懷遠、蕭山、濉溪、巢縣等,山東省的棗庄等,江蘇省的蘇州、南京、徐州、邳縣等,雲南省的蒙自、巧家、建水、貢呈等。新疆葉城石榴,果大質優,比較出名;四川會理盛產青皮、紅皮軟籽石榴,食用時籽也可嚼食,減少了吃石榴的麻煩,會理石榴唐朝時期即為皇帝御定貢品,每年由南詔王送入宮中,舉世聞名。 更是以安徽懷遠的石榴最好,俗語說:懷遠的石榴、碭山的梨。 【石榴的用途】果實可供食用;果汁可釀酒; 果皮及根皮有收斂止瀉、殺蟲作用; 也可作黑色染料;葉炒後可代茶葉。 石榴既可觀花又可觀果。小型盆栽的花石榴可用來擺設盆花群或供室內觀賞,大型的果石榴可栽在大盆內,在花卉裝飾中作立體陳設或作背景材料。 醫用:用於滑瀉,久痢,等症。
石榴的種類石榴較耐瘠薄和乾旱,怕水澇,生育季節需水極多栽培 石榴的栽培主要有園林栽培、果樹栽培、盆景和盆栽栽培等方式。 常用扦插、分株、壓條進行繁殖。 扦插,春季選二年生枝條或夏季採用半木質化枝條扦插均可,插後15~20天生根。分株,可在早春4月芽萌動時,挖取健壯根櫱苗分栽。 壓條,春、秋季均可進行,不必刻傷,芽萌動前用根部分櫱枝壓入土中,經夏季生根後割離母株,秋季即可成苗。露地栽培應選擇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場所。生長過程中,每月施肥1次。需勤除根櫱苗和剪除死枝、病枝、密枝和徒長枝,以利通風透光。盆栽,宜淺栽,需控制澆水,宜干不宜濕。生長期需摘心,控制營養生長,促進花芽形成。
栽培知識
1.栽植 秋季落葉後至翌年春季萌芽前均可栽植或換盆。地栽應選向陽、背風、略高的地方,土壤要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盆栽選用腐葉土、同土和河沙混合的培養土,並加入適量腐熟的有機肥。栽植時要帶土團,地上部分適當短截修剪,栽後澆透水,放背陰處養護,待發芽成活後移至通風、陽光充足的地方。 2.光照與溫度 光照和溫度是影響花芽形成的重要條件。生長期要求全日照,並且光照越充足,花越多越鮮艷。背風、向陽、乾燥的環境有利於花芽形成和開花。光照不足時,會只長葉不開花,影響觀賞效果。適宜生長溫度15 -20℃,冬季溫度小宜低於- 18℃,否則會受到凍害。 3.澆水與施肥 石榴耐旱,喜乾燥的環境,澆水應掌握「干透澆透」的原則,使盆土保持「見干見濕、寧干不濕」。在開花結果期,不能澆水過多,盆土不能過濕,否則枝條徒長,導致落花、落果、裂果現象的發生。雨季要及時排水。地栽石榴、盆栽石榴均應施足基肥,然後入冬前再施1次腐熟的有機肥,然後每年入冬前再施1次腐熟的有機肥,對幼樹應在距樹1米處環狀溝施,老樹則放射狀溝施,深度為20厘米。盆栽石榴應按「薄肥勤施」的原則,生長旺盛期每周施1次稀肥水。長期追施磷鉀肥,保花保果。 4.整形修剪 由於石榴枝條細密雜亂,因此需通過修剪米達到株形美觀的效果。一般石榴可修成獨干圓頭或平頭狀;還可修成叢壯開張形;也可製作盆景石榴。採用疏剪、短截,剪除乾枯枝、徒長枝、交叉枝、病弱枝、密生棱。夏季及時捕心,疏花疏果,達到通風透光、株形優美、花繁葉茂、碩果累累的效果。
防病蟲害
主要應著重於坐果前後兩個時期,前期防蟲,後期防病害。石榴樹從4月底到5月上、中旬易發生刺蛾、蚜蟲、蝽象、介殼蟲、斜紋夜蛾等害蟲。坐果後,病害主要有白腐病、黑痘病、炭疽病。 坐果前防治 用33%水滅氯乳油12ml(1支),稀釋1500倍,噴施在石榴樹正反葉面上。如果間隔3--5天仍發生蚜蟲,可用2.5%撲虱蚜可濕性粉劑10g稀釋1500倍噴灑正反葉面,以後每隔7--10天交叉用葯噴灑一次,效果極佳。每年6--7月份是石榴樹發生桃蛀螟的高峰季節,若不及時防治,對石榴樹危害極大。石榴果被桃蛀螟蛀後,遇高溫多雨,蛀洞被灌進水,會使石榴慢慢爛掉,損害率達60%以上。這時要用50%辛硫磷乳油,稀釋800倍與泥混合糊上花柄,或用敵殺死、功夫2000倍液進行噴灑。為避免桃蛀螟寄生傳播,應將石榴果周圍的葉片摘除掉。 噴施敵殺死、殺滅菊酯、等防治刺蛾、蚜蟲; 殺撲磷、毒死蜱等防治介殼蟲,效果良好。 病害防治 石榴樹夏季要及時修剪,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病蟲害發生。坐果後,病害主要有白腐病、黑痘病、炭疽病。每半月左右噴一次等量式波爾多液200倍液,可預防多種病害發生。病害嚴重時可噴退菌特、代森錳鋅、多菌靈等殺菌劑。 注意 防治石榴樹蟲害不要用氧化樂果和敵敵畏農葯,因石榴樹對這些農葯敏感。花期不要用甲胺磷、久效磷,這些農葯易傷蜜蜂,影響授粉,降低坐果率。 成熟採收 石榴每年開3次花,故有3次結果,一般以頭花果或二花果發育良好。應根據品種特性、果實成熟度及氣候狀況等分期及時採收。石榴果實成熟的標志是:(1)果皮由綠變黃,有色品種充分著色,果面出現光澤。(2)果棱顯現。(3)果肉細胞中的紅色或銀白色針芒充分顯現。(4)籽粒飽滿,果實汁液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到該品種固有的濃度。成熟果雨前採收,陰雨天氣禁止採收。 用扦插或分株繁殖的苗木,栽植3-4年開始結果,而用種子繁殖的實生苗需10多年才能開花結果。
盆景的製作
石榴花大色艷,花期長,從麥收前後一直開到10月份,石榴果實色澤艷麗。由於其既能賞花,又可食果,因而深受人們喜愛,用石榴製作的盆景更是倍受青睞。 (一)品種及花盆的選擇 以觀花為主,應選擇花大、色澤鮮艷、復瓣品種,如大花石榴等;以觀果為主,則可選果形美麗的紅色品種,如泰山紅石榴等,也可根據個人喜好或需要而定。花盆選擇以泥瓦盆為好,因其排水透氣好,有利石榴生長,其缺點是不太美觀,容易破損,而塑料盆、瓷釉盆等外形美觀,花樣繁多,但透氣排水性較差,可視情況選擇。盆的大小要根據苗木的大小來定。 (二)培養土的配製 盆栽石榴土壤,要求疏鬆通氣,保肥蓄水,營養豐富。可按園田表土3份、腐葉土3份、廄肥2份、細沙2份混勻即可,或者按馬糞、園土、細沙各1/3的比例混合配成培養土,堆成堆用塑料薄膜蓋嚴,高溫殺菌15—20天,過篩後裝盆。 (三)上盆定植 於春季萌芽前,用瓦片蓋住花盆的底漏,然後裝土,約裝花盆的2/3,將土堆成丘狀。選擇根系完整,須根多,樹型好的苗木,將根系舒展的放進盆內,繼續裝土,邊裝土邊將苗輕輕向上提起,以便使根系與土壤密切接觸。盆土不可過滿,根莖與土壤表面平,將土壓實,澆透水,待水滲下後,用干土覆蓋表面保墒,置與半陰處,一般發芽前不要澆水以利升溫生根。 (四)盆景的造型和製作技術 盆景依其選材和加工方法不同,主要分為樹樁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如棗庄嶧城石榴盆景則以樹柱盆景為主,它以石榴樹為主體,有時也用山石等作襯製作成優雅奇特的石榴盆景,主要觀賞榴樹各種造型的姿態以及干、花、果與枝葉等的特色。通過雕刻、綁拉、扭梢、修剪、摘心、抹芽、剝皮、剖傷、彎折等藝術加工和精心培育,長期控制生長發育,造成咫尺山林之勢,蒼老古樸之態的石榴盆景。主 石榴盆景
要形式有以下幾種: 1、直乾式:主幹巍然挺直,亭亭玉立,在20—30cm的高度進行分枝,瀟灑透逸。 2、斜乾式:主幹向一側傾斜,枝葉分布自然有序,樹型均衡中有動勢,比主幹直 立形更有詩意。 3、曲乾式:主幹扭曲,樹形富有變化,但不能過分彎曲,如彎曲次數過多,反而 失去了美感。 4、卧乾式:樹干主要部分橫卧盆面,似雷擊風倒之木,樹形蒼老古怪,富有野趣。 5、懸崖式:主幹虯曲下垂,似向下生長的蒼松或蘿藤。 6、枯乾式:主幹部分枯朽而枝葉仍然繁茂,如枯木逢春。 7、雙乾式:一木雙干,宜一高一低,一俯一仰造型才顯優美。 8、合栽式:兩株以上的石榴樹,品種多樣,花開果熟,別具風格。 9、附石型:石榴樹栽在石頭縫中,根扎盆土裡,遠看似山岩上長樹,古樸自然生動入畫。 (五)管理技術 1、枝葉管理。當新梢長到10—15cm時進行摘心,控長促花;主幹、主枝以及根莖處萌發的不定芽,影響造型和通風,應及時抹除。為使樹體矮化,在新梢旺長期,可噴2—3次200倍15%的多效唑溶液,有利於控長促花,又可達到縮龍成寸的效果。 2、施肥。石榴喜肥,定植時要施足底肥,生長期內的各個物候期,要多次追肥來補充植株生長所需養分。春季以氮肥為主,秋季以磷鉀肥為主,或用豆餅、雞鴨糞等漚制充分腐熟液,進行澆灌,並在生長期內進行3—5次葉面噴肥,噴施濃度為0.3%—0.5%的磷酸二氫鉀液,以補充土壤施肥。 3、澆水。石榴樹屬耐旱樹種,水多樹易徒長,一般不幹不澆,澆水則要澆透,不是雨後施肥,則施肥後一定要澆水。花期和坐果期,保持適當乾旱,以防落花落果。 4、花果管理。石榴喜歡陽光充足且溫暖的環境,每天光照時數最小要在4小時以上才能開花,在整個生長發育期,花盆都要置於陽光充足通風處。花芽分化期,要使盆土保持適當乾旱,有利花芽形成。花期要盡量避免噴葯,為提高坐果率,可在花期噴0.3%的硼砂溶液,或人工輔助授粉。方法是在花期每天上午10點前,摘下已完全開放的鍾狀花,對准筒狀花的柱頭輕敲一下,每朵鍾狀花可授15—20朵筒狀花,坐果率可提高50%以上。其他栽培管理和病蟲防治可參照大田管理進行。

D. 山東旅遊景點導游詞

作為一名盡職盡責的導游,通常會被要求編寫導游詞,導游詞具有形象、生動、具有感染力的特點。那要怎麼寫好導游詞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山東旅遊景點導游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山東旅遊景點導游詞1

山東省濟南市素有「泉城」美譽,家家泉水,戶戶垂楊。天下第一泉風景區是泉城特色標志區核心景區,位於山東省省會濟南市市中心,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由「一河(護城河)一湖(大明湖)三泉(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三大泉群)四園(趵突泉公園、環城公園、五龍潭公園、大明湖風景名勝區)」組成,總面積3。1平方公里,是濟南首家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

景區以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為核心,泉流成河、再匯成湖,並與明府古城相依相生,泉、河、湖、城融為一體,集中展現了獨特的泉水水域風光。景區內自然資源獨特、歷史文化深厚,泉水景觀眾多,沿護城河乘畫舫前行,可一覽黑虎嘯月、趵突騰空、龍潭觀魚、鵲華煙雨等310餘處名勝景觀,可謂「玉帶綰泉城」,讓遊客「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致」,是集獨特的自然山水景觀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於一體的精品旅遊景區。景區常年舉辦春節文化廟會、迎春花燈會、金秋菊展、龍舟大賽、荷花藝術節、國際冬泳節等十餘項大型傳統文化活動,體現了泉城濟南獨有的景觀和民俗文化特色。

山東旅遊景點導游詞2

各位遊客、各位先生、小姐,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趵突泉游園賞泉。

我們公園始建於一九五六年,因內有趵突泉而得名。現居市中心,位於濼源大街西首。趵突泉周圍泉池眾多,形成了趵突泉群。著名的金線泉、漱玉泉、馬跑泉、卧牛泉、皇華泉、柳絮泉、老金線泉、洗缽泉、尚志泉、螺絲泉、滿井泉、無憂泉、白雲泉、望水泉、東高泉、登州泉、杜康泉、混沙泉、龍池泉、白龍灣等,構成了四大泉群之首。作為眾泉之冠趵突泉成了泉城的獨特象徵。

我們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全園共規劃為十個景區,這就是趵突泉景區、三大殿景區、尚志堂景區、漱玉泉景區、東門入口區、楓溪景區、滄園景區、白雪樓區、南門入口區、萬竹園景區,總面積近百畝。

趵突泉景區在我們公園內西側,是全園構圖中心,由亭、堂、廊、榭組成了一個封閉空間,高低錯落的建築像眾星捧月一樣,簇擁著噴突騰涌的趵突泉,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泉景,被譽為濼水之源,在史書上第一次出現是>上關於魯桓公和濟襄公談判兩國邊界一事的記載。魯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齊國和魯國因邊界爭執發生戰爭,次年春,魯桓公到齊國談判邊界問題,會齊侯(齊襄公)於濼。濼,濼水的源頭,即趵突泉。所以趵突泉為人所知已經有二千五、六百年的歷史了。當然那時濼水之源,名字並不叫趵突泉,北魏時,因泉上建有娥姜(英)廟,谷稱娥姜(英)水,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學家曾鞏始稱為趵突泉,並流傳至今。不過,宋朝。金代曾有人稱叫「溫泉」、「檻泉」、「爆流泉」、「瀑流泉」等等,但都不如趵突泉這個名字精當傳神。

趵突泉,三窟並發,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涌若輪」稱「趵突騰空「。「雲霧潤蒸」是趵突泉一景。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到了嚴冬早晨,水面上水氣裊裊上升,象一層薄煙,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梁畫棟,這一切與淡淡的薄霧,構成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奇特景觀為濟南八景之一,歷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多有贊美。諸如宋代曾鞏、蘇軾、金代元好問,元代趙孟府、張養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禎、蒲松齡、何紹基等都有吟泉佳作。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在趵突泉邊寫詩刻石,頌揚名泉,當代文豪郭沫若等也都有贊頌的美文。

趵突泉東西之間的這座南北向的小橋,名曰來鶴橋,原為木橋,明代萬曆初所建,天啟末年重修,濟南解放後擴建公園時將其改建為石橋。橋南首的彩繪木牌坊是原來的樣子,牌坊匾額朝南的一面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面是「蓬山舊跡」,「蓬山」指傳說中東海神山的蓬萊、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為何稱「蓬山舊跡」?意為東海神山不過傳說而已,誰也沒有見過,但趵突泉的三股水其狀如山,但不可攀,好象神話中的蓬萊仙山一般,所以稱其為「蓬山舊跡」。泉池西側伸入水中的小亭叫觀瀾亭,此亭建於明朝天順五年(1461),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亭西牆壁上嵌刻的兩塊石碑,一塊「觀瀾」兩個大字,取自>「觀水有術,必觀其瀾」,為明代書法家張欽的墨跡。另一「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間王鍾霖的手筆。亭東泉池中這塊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鐫三個雄健大字:趵突泉,為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所寫,細心的遊客有的可能會發現突變成了「突」,缺了兩點,傳說勁挺柱涌的三股水把「蓋子」頂掉了,才使「突」字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當然這只是形容泉水勢強,人們的一種遐想。泉池南岸透窗臨池榭廊是解放後所建,近年來成了「閑時墨客會名優」京劇名流演出的舞台。趵突泉東池北岸,依水而著,窗明幾凈的建築就是有名的蓬萊茶社,又稱望鶴亭茶社,清代文人施閏章曾寫詩歌曰:「仰而見山之青,俯而見泉之潔,清流激湍兮,孰浚其源?潛蛟出蟄兮,飛虹蜿蜒」。說明這個地方在當時是極目遠眺,俯首凝視,觀賞領略遠近山水之美的絕妙境地。據說當年康熙、乾隆兩個皇帝都曾在這里臨水靜坐,品茗賞泉,領略趵突泉的萬般風韻。當品嘗到趵突泉水後,竟將南巡中攜飲之北京玉泉水全部換為趵突泉的水,故有「潤澤春茶味更真」,不飲趵突泉的水,空負濟南遊之說。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濼源堂」,緊挨濼源堂的兩座大殿,統稱呂祖廟,也叫「呂仙祠」、「呂公祠」、「呂祖閣」。

這三座大殿坐北朝南,在同一中軸線上,自成院落,是一組較大的古建築群。解放前,第一大殿祀道教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稱「呂祖閣」,第二大殿祀呂洞賓的教師鍾離權,稱「鍾離宮」,上層祀文昌,第三大殿是斗母殿。最南的大殿濼源堂,三間兩層,歇山飛檐,古色古香,楹柱上的木刻楹聯,「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是趙孟府的泳泉句,由當代著名書法家金榮先生書寫。一大殿始建於北宋熙寧年間,南殿臨濼水的源頭,故稱「濼源堂」,北殿面對歷山故稱「歷山堂」,解放後恢復為「濼源堂」。遊客們看到中間這座殿堂叫娥英祠,娥英祠是紀念大舜的兩妃娥皇和女英而建,據>記載:「濼水谷謂之娥姜水。以泉源的娥英祠故也」足以證明在1500年前就建有此祠。現在的祠是明代建築。娥英祠後面的「三聖殿」是清代建築。在院落內花格透牆鑲嵌著的30餘方石刻都是明清時名人的泳泉佳作,院內這尊石碑,前書「激湍」二字,後>出自康熙和乾隆之手,兩個皇帝在同一石碑題詞作詩,在國內極為少見,這些碑文,石刻文物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也是研究泉水文脈不可多得的史料。

遊客同志們,這里是尚志堂景區。尚志堂原是「金線書院」(亦名尚志書院),由金線泉得名,同治九年,山東巡撫相寶禎建書院,手書額「尚志堂」,「尚志」是「仁義」的意思。堂後設齋舍數十間,門口寫著「金泉精舍」。此後,相繼改為「校士館」、「師范傳習所」、「存古堂」,是專門培養科舉人才的機構。院外三面小溪環抱,泉水深淙,沿屋穿廊,使整個院落顯的敞中有蔽,鬧中有靜。北廳房為主建築,背後有修竹、芭蕉相掩。西廊的冬青樹叢,掩映道路,形成綠廊。院內名石「待月峰」屬宋代壽山艮岳遺物,上面布滿月形透洞,每當皓月當空,月光穿過洞穴,灑在池邊水中,景觀奇特,故有詩贊詠:「精靈俊逸玉玲瓏,神工鬼斧渾然成,一輪三十六輪月,變幻俱在此石中」。(竹石軒)尚志堂院中栽植的白玉蘭,紫玉蘭,初春花開,芳香撲鼻,人們還把該院稱作「玉蘭院」。

漱玉泉景區與尚志堂景區相鄰。東側高近4米,重約8噸的太湖石,挺拔露骨,筋絡明顯,紋理凹凸,具有皺、痩、透的優點,名叫龜石,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張養浩之物。別小看這塊石頭,它是重要文物,現鳳、龍、麟稱為四大靈石,是唯一保存下來的一塊名石,極為珍貴,稱為鎮城之石,堪稱泉城第一名石。傳說在這塊石下留影將可健康長壽。這方名石立於這蒼松翠竹之間,宛若一幅立體山水畫軸。龜石北面隔路處的假山建於六十年代,泉溪環繞,山徑盤曲,青松垂蔭,登高望下可一覽園內外景色。漱玉泉是大家看到的這個呈長方形,四壁欄桿皆有漢白玉石砌成,潔白溫潤,清澈可見的泉池。您們看,泉水從石壁上平展溢出,狀如水晶簾幕,經過一片雲集的亂石斜濺,活潑歡騰地瀉入這方遠二十餘公尺的池塘里,其聲琅琅,響若漱玉,相傳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妝打扮。漱玉泉對面的這座民族形式的小院落,是為紀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紀念堂」。這是根據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邊的歷史記載,按照民族風貌六十年代的建築。院內由正廳溪亭、疊翠軒、迴廊、大門構成,奇峰聳立,松竹掩映,整個院落顯得朴實清幽。門樓、正廳、迎門屏風前後均為當代文豪郭沫若民題字。正廳楹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後主遺風」的對聯體現著郭沫若大師的文才。院內東墻壁嵌刻的20方石刻墨跡出自啟功、蔣維崧等著名書法家之手。紀念堂正廳,迎門聳立的李清照全身塑像,為著名雕塑家王照善等人創作。廳內陳列的李清照生平事跡、各種版本的著作和書畫家為紀念堂所作的字畫極為珍貴難得。漱玉泉景區名泉眾多,除了千秋飛流的漱玉泉,還有春城飛花的柳絮泉、千載神奇金線泉,古樸如鏡皇華泉,水聲聲情馬跑泉等諸多名泉。您們看,天資慧質的李清照難道不正是這名泉爭流的優美環境和晶瑩透明的泉水孕育而成嗎?

東門入口區建築中採用了許多「建築小品」。運用障景手法,迎門疊山,避免一覽無余,山高4米,寬13米,長30米,氣勢磅礴,青條披扶,松柏儲澗。山後溪流環抱,山中洞壑幽深。遊人可繞繞山穿洞進入南側景色開朗的楓溪區。楓溪開闊狹長,透視線達120餘米。前景為向島榭,中景為曲橋,遠景是假山,山後跌瀑布,兩岸植花木,景深悠悠。

趵突泉東南的滄園,是一九五六年為紀念明代嘉清年間濟南的`著名詩人,也就是「後七子」之一的李攀龍(滄溟)所建,因其自稱滄海一勺,故為滄園,共三廳兩院,外廊環繞,曲廊相圍,園內植有奇花異木,陳列有各種盆景,如果在冬季,蒼松滴翠,修竹婆娑,臘梅盛開,恰似一幅立體歲寒三友圖。滄園,內設王雪濤畫,王雪濤是當代著名畫家,善長小寫意,與潘天壽、李苦禪等齊名,展室內珍藏著200餘幅珍品遺作,供遊人長期觀賞。

白雪樓景區西臨無憂泉,東靠楓溪島、南沿新泉池,白雪樓位於景區中心。原來的白雪樓是明代萬年間所建,樓是五間兩層,坐北朝南,前面出廈,落地木鬲,起初稱「歷山書院」、「白雪書院」直到嘉慶八年,樓上房檐下方有「白雪樓」匾額。光緒年間,在此居住的膠州人匡源在門的上方又雕刻了「李滄溟先生祠」的匾額。房舍後為李姓居住,擴建公園時被拆除。白雪樓是李攀龍的讀書處。李攀龍(1514—1570),字於鱗,號滄溟居士,歷城人,是明代著名文學家,中國文學史上後七子之一,被尊為「宗工巨匠」,蔚為一代詞宗。倡導文學復古運動,寫過不少出色的五、七言律詩和絕句,人稱「為三百年絕調」,著有>,考中進士後去陝西任按察司提學副使。嘉靖三十五年,因與巡撫殷中丞意見不合,辭職東歸,後起復為浙江按察司副使,轉河南按察使,卒於官。白雪樓景區藤蘿掩蔭,地形開闊成了趵突泉的文化娛樂中心,每天絲弦悠揚,古箏陣陣,專業劇團為遊客獻上他們精心創作的節目,聽曲觀泉別有一番情趣。

趵突泉南大門佔地1575平方米,東西長47。5米,南北深13米,主門高8。4米,設計新穎,古今結合,造型別致具有傳統風格和地方特色,韻味十足的垂花門,配以懸山歇山鉤連干革塔屋面,門樓飛檐,前後丹柱,雙脊比翼。紅柱、綠瓦,盎然古意。石級、圍欄、平台典雅莊重。門前方池總長29米,寬9米,池內吐水吐雨,人造噴泉珠濺玉。大門內外顏額上的「激湍」、「趵突泉」金字匾牌取自康熙、乾隆手跡,門內側「濼源門」集書聖王羲之之字。抱柱前「噴珠屑玉水瀾翻,盈魯育齊相鼎峙」的楹聯摘取自乾隆的詩文筆跡。整個建築空間通透,園景顯露,景色交融,流線貫通,迎門假山上的紅楓、耐冬、青松、翠竹與大門相映增輝,優美和諧,有關專家認定,趵突泉南大門堪稱中國園林第一門。是濟南又一重要景觀。

萬竹園是趵突泉的園中園,位於公園西鄰,是一座環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園林勝景,它佔地18畝,以13個不同院落組成,園內外有白雲、白龍、東高、望水、登州、杜康諸名泉,是一處獨具風格的私人庭園。萬竹園之名始見於元朝,明代隆慶四年(1570)宰相殷士儋歸隱濟南,居萬竹園易名為「通樂園」,又名「川上精舍」,清朝康熙年間,濟南著名詩人王蘋購得此園,又易名為「二十四泉草堂」,取園內望水泉居濟南二十四位之意。到了民國初年,軍閥張懷芝占據該園,歷經數年修建方成今日規模,一九八四年正式對外開放,一九八六年,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設在園內,李苦禪珍藏的書畫、文物及本人作品共400餘件長期展出,供遊人觀賞,萬竹園也稱李苦禪紀念館。萬竹園由四部分組成,前、東、西三園成品字形排列,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礎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園林的特點和風格,利用牆、廊、溪、橋等對空間進行分割,構成了層層迭迭的院落。這個園子現有186間房舍,各院廳房都在一條中軸線上,曲廊環繞,院院相連,樓、堂、亭廡參差錯落,梁、額枋等處彩繪和雕刻的人物、鳥獸巧奪天工,細膩逼真。進門假山為清末民初遺物,萬竹園以竹為基調,各色名貴花木繁多,如玉蘭院、石榴院、海棠院、木瓜院等。萬竹園是個不可多得的園林,一九九三年被收入>,它無論從園林藝術,還是從歷史文物來說,都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山東旅遊景點導游詞3

梁山,原名良山,由四主峰七支脈組成,最高處海拔一百九十七點七米。主峰為虎頭峰,四面均為絕壁,山勢險峻,當年周圍環水,確實是一處易守難攻的地方。漢中元六年(公元前一四四年)漢景帝次子梁王劉武到良山圍獵,不幸染病,死後葬於山上,良山遂改名為梁山。東漢時,漢和帝在位的元興年間(公元前一○五年),黃河潰決,梁山以南被淹達數十年之久,這時梁山附近開始有水。到五代後晉開運元年(公元九四四年)六月,黃河再次大決口,梁山周圍一片。以後,黃河屢次決口,使梁山四周的水久久不退,形成大澤,也就有了水泊梁山」的稱謂。

梁山腳下一片空曠的廣場,東邊矗立著大文學家施耐庵的石雕像,梁山人民對這位大文學家有著特殊的感情,在他的筆下,水泊梁山是一幅風俗畫卷。

走過廣場,沿石階上行,走百餘米,半山腰辟出一塊大空地,南面是幾十米高的立仞石壁,上有著名書法家舒同寫的水泊梁山」,每個字大如方斗,染成紅色,格外醒目。在這面石壁上還有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詩題詞。

廣場東邊是一處人造景觀,是仿當年的水寨建成的。出水寨穿空地,登上陡石階,不遠便是梁山山道上的第一景:斷金亭。這是一個八角亭,亭頂起脊飛檐,古樸大方。這里是豹子頭林沖殺掉王倫,接納晁蓋等人入伙的地方。斷金亭也叫同心亭」,是取《易經》二人同心,其力斷金」之意。順著山路往上走,就是宋江馬道」。

宋江馬道」是柏樹林中一人一馬並行的小路。穿過宋江馬道」來到了黑風口,此處因李逵大鬧黑風口故事而揚名。山坡上有黑旋風李逵的石雕像,怒目圓睜,雙手揮著兩柄大板斧,威風凜凜。附近立一座石碑,上面是書法家沙孟海題寫的黑風口」三個字。有趣的是李逵的石雕像前不遠有一塊巨石,上面有一個腳印,又大又深,上刻一行字孫二娘歇腳處」,表明梁山既有武林好漢,亦有巾幗英雄。

離開黑風口,往上約二十米,就是宋江寨牆。寨牆是用石塊壘起來的,有半米多高。《水滸》載,這道寨牆當時有丈余高,現在看到的只是殘牆。當年是宋江大寨圍牆,分內牆和外牆,為起義農民築建。原高丈余寬七尺,北側有兩重擰頭門,易守難攻,固若金湯。幾經戰火,現已塌落為殘垣。那麼,這寨牆到底是不是宋江時建的呢?已無從考證。有史書記載:宋江起義於河北,被稱為河北劇賊」,早在宣和元年(公元一一一九年)十二月已引起宋王朝的注意,曾下詔招降。宋江未受招安,繼續進行斗爭,出沒於青、濟、濮、鄆等州,又被稱京東賊」。宋史記載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宋江起義軍在水泊梁山紮寨,也就是指這個時期,宋江義軍在京東地區嘯聚亡命,剽掠山東,一路州縣大震,吏多避匿。」說明宋江義軍有較大發展。後來宋江南下經沂州時遭官軍襲擊,損失較大。宣和三年宋江又結集力量再次移軍南下,進入淮南,又被官軍稱為淮南盜」。二月間到海州附近遇知州張叔夜的伏兵,損失慘重。據《宋史·張叔夜傳》記載,宋江也是在這時向朝廷投降的。宣和四年,朝廷重臣折可存參與鎮壓方臘起義後,班師回朝,到開封後奉御筆,捕草寇宋江」。宋江終於被秋後算賬」遭滅頂之災。從這段史實看,宋江征剿方臘屬《水滸》的文學描寫。

第一道宋江寨牆往上不遠,是第二道宋江寨牆。上山的路也陡峭了許多。在隱隱的樹叢中能看到一幢古建築物的屋頂,那就是水滸寨了。

水滸寨坐落在虎頭峰上,坐北朝南,氣勢壯觀雄偉。大門前有一個石頭砌成的平台,約有八十多平方米。平台四周是石欄,憑石欄往下看是峭壁,山勢險峻。如果峭壁下是水的話,虎頭峰便成了中的島,想上來絕非易事。

水滸寨的門前有一對石獅子。門樓的門匾是美術家、雕塑家劉開渠先生題的水滸寨」三個大字。門兩邊還有楹聯,也是劉開渠先生的手筆。推開大門,迎面看到的是氣勢雄偉的忠義堂。忠義堂」三個字是由美術大師劉海粟先生題寫的,金碧輝煌。

忠義堂的兩邊是東西偏殿,三十六天罡的彩雕設置於內,這些彩雕比真人要大一些,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個個都是風風火火的好漢。

院子當中豎著三根旗桿,當中的一根掛著杏黃旗,上綉替天行道」四個大字。東邊的旗桿上掛著紅旗,上寫山東呼保義」;西邊的旗桿上也掛著紅旗,上書河北玉麒麟」。立於虎頭峰上,耳邊彷彿又響起了古戰場上的鐵馬嘶鳴,鼓角震天。那些叱吒風雲的梁山好漢們在中國農民起義的歷史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令人敬仰。

山東旅遊景點導游詞4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蓬萊閣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素以「人間仙境」著稱於世,其「八仙過海」傳說和「海市蜃樓」奇觀享譽海內外。歷經風雨滄桑,如今已發展成為以蓬萊閣古建築群為中軸,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四種文化(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為底蘊,山(丹崖山)、海(黃渤二海)、城(蓬萊水城)、閣(蓬萊閣)為格局,登州博物館、古船博物館、田橫山、合海亭及黃渤海分界坐標等20餘處景點為點綴,融自然風光、歷史名勝、人文景觀、休閑娛樂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和休閑度假勝地。景區先後榮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先進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旅遊行業最佳誠信單位」、「全國首批5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單位」、「中國馳名商標」、「山東省質量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服務標准化示範單位」等稱號,導游科獲得「全國青年文明號」和「全國巾幗文明示範崗」等殊榮。

山東旅遊景點導游詞5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曲阜孔廟,是祭祀我國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本廟,坐落於孔子的故里——山東曲阜城內,又稱「闕里至聖廟」,始建於魯哀公十七年(西元前478年),歷代增修擴建,經兩千四百餘年而祭祀不絕,是中國淵源最古、歷史最長的一組建築物,也是海內外數千座孔廟的先河與範本,和相鄰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稱「三孔」。

曲阜孔廟以其規模之宏大、氣魄之雄偉、年代之久遠、保存之完整,被建築學家梁思成稱為世界建築史上的「孤例」,現為世界文化遺產、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並列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群。

E. 怎樣養護盆栽山茶花

山茶又名茶花。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觀賞品種多為重瓣,有白、粉、紅、玫瑰紅及雜有斑紋等花色。花期因地區而異,北方地區多為2~4月。

(1)盆栽時宜選用矮生品種,同時選用吸水和透氣性能好的泥盆。南方多使用山泥作培養土。沒有山泥的地方可選用腐葉土4份、堆肥土3份和沙土3份調制的培養土。小株可每隔1~2年換盆換土一次,五年生以上的大株則每隔3~4年換盆換土一次。換盆宜在開花後進行。

(2)北方地區穀雨至立夏間出室,出室後放在略有蔭蔽處養護,自5月下旬開始移入蔭棚下或其他遮陰處,防止強光直射。用葦簾或竹簾遮陰時,上午9時前到下午6時後打開葦簾或竹簾,使之接受陽光照射。立秋後早晚可多見些陽光,以利植株生長茁壯和花蕾形成。

"role="figure山茶(3)山茶根細脆弱,因而對水、肥要求都較嚴格。澆水過多易爛根,過少易萎蔫,平時澆水以保持大半墒狀態為宜。從春到秋每天向葉面上噴水1~2次,夏天還要經常向花盆周圍地面上灑水,以保持濕潤的環境。合理施肥是養好山茶的重要環節。

(4)山茶喜溫暖,怕寒冷,北方地區通常於霜降節前移入室內,放在向陽處養護。這時應停止施肥,控制澆水,每隔10天左右施一次0.2%硫酸亞鐵水,可以保持葉色濃綠。同時每隔5~7天用與室溫相近的清水噴洗葉面一次,以利保持枝葉清新,並可防止煤煙病發生。1月初將山茶移到室溫10~15℃房間,施一次礬肥水和一次0.2%磷酸二氫鉀液。

(5)當花蕾長到黃豆粒大小時進行疏蕾,一般每個枝頭上留一個花蕾,其餘的摘去。1月底至2月上旬即可陸續開花。單朵花能開10~20天,一期花能開3個月左右。花謝後應及時摘除殘花,以免消耗養分。

適宜栽培地點:庭院露地、盆栽。

F. 北京四合院的資料

北京合院,實際就是合院建築之一種,所謂合院,即是一個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為院,這就是合院。合院在北京的胡同中,東西方向的胡同,南面一大排,為南面的合院;北面一大排,為北面的合院,一戶一宅,一宅有幾個院。合院以中軸線貫穿,北房為正房,東西兩方向的房屋為廂房,南房門向北開所以叫作倒座
一家人有錢,人口多時,可建前後兩組合院南北相連。再有錢的人家擺闊氣,可以建設三個或四個合院,亦為前後相連。在合院中植花果樹木,以供觀賞。

合院小者,房屋13間,大者一院或二院,25間到40間,房屋都是單層。廂房的後牆為院牆,拐角處再砌磚牆,大四合院從外邊用牆包圍,都做高大的牆壁,不開窗子,表現出一種防禦性。全家人在合院里,院中住的人十分安適,晚上關閉大門,非常安靜,適合於以家族為中心的團聚生活。

到白天,院中花草樹木,十分美麗,夜裡花香,空氣清新,晚間家人坐在院中乘涼、休息、聊天、飲茶,全家合樂。家裡人在院子里,無論做什麼,外人看不見的,這符合中國人的習慣。

四合院住房分間分房,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間為大客廳(中堂間),長子住東廂,次子住西廂,傭人住倒房,小姐、女兒住後院,各不影響。

北京合院設計與施工比較容易,所用材料十分簡單,不要鋼筋與水泥,青磚灰瓦,磚木結合,混合建築,當然以木構為主體標准結構,重量輕,如遇地震,無論多大震級也不害怕,說明合院是可以防震的。整體建築色調灰青,給人印象十分樸素,生活非常舒適。

其它地區的合院也與北京合院是基本相同的,不過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材料相差不多,式樣亦大同小異,這些合院是中國人民的重要建築遺產。

北京合院與各地合院之不同有下列各點: 以北京為主的周圍地區用四合院,以中軸為對稱,大門開在正南方向的東南方向,大門不與正房相對,也就是說大門開在院之東南。這是根據八卦的方位,正房坐北為坎宅,如做坎宅,必須開巽門,"巽"者是東南方向,在東南方向開門財源不竭,金錢流暢,所以要做"坎宅巽門"為好。

因此北京四合院大門開在東南方向。這是根據風水學說決定的,只有北京周圍才是這樣做法,其它地方並非如此。

熱點內容
七夕長痘痘 發布:2025-05-11 11:54:21 瀏覽:272
鮮花用可樂 發布:2025-05-11 11:43:29 瀏覽:242
獼猴桃能盆栽嗎 發布:2025-05-11 11:40:01 瀏覽:602
綠植含草字 發布:2025-05-11 11:38:58 瀏覽:31
綠蘿盆栽綠植 發布:2025-05-11 11:37:59 瀏覽:5
小海棠花品種 發布:2025-05-11 11:31:53 瀏覽:244
描寫梅花成語 發布:2025-05-11 11:22:21 瀏覽:165
陽台盆栽好養 發布:2025-05-11 11:20:57 瀏覽:485
情人節買情侶對戒貴嗎 發布:2025-05-11 11:05:43 瀏覽:107
嫩紅的鮮花 發布:2025-05-11 11:05:42 瀏覽: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