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蕨屬綠植
『壹』 紫萁(Royal Fern)的花語是什麼,有什麼含義
紫萁科
Osmundaceae
真蕨植物門薄囊蕨綱的一科。根狀莖粗大,直立或橫卧,外圍布滿宿存的葉柄基部往往成樹干狀,葉簇生頂部,二型或在同一葉上的羽片有能育和不育之分,成年的能育葉(或能育羽片)不具葉綠素,強度狹縮,下表面布滿孢子囊。該科在古生代二疊紀就已經存在,是古老的植物類群之一。孢子囊不聚生成一定形狀的孢子囊群,但它的孢子囊壁僅由一層細胞構成,易於開裂,對散布孢子有利,這是較進化的蕨類所共有的。
該科現存3屬:紫萁屬、塊莖蕨屬和薄膜蕨屬,後兩者只產於南半球,紫萁屬共有15種,分布北半球溫帶和熱帶地區,中國南方各省區廣布於林下,田埂或溪邊酸性土上,也廣泛分布於日本、朝鮮、越南和印度北部。本種植物的嫩葉可食,是有名的蕨菜品種之一,古人稱之為薇。其緊密的須根群,是栽培蘭花或其他附生植物的優良基質。
本科化石可追溯至晚二疊世。常見的有莖干化石和葉化石兩類。
莖干化石可以二疊紀的具有葉隙的Palaeosmunda(Gould)Li,emend.(古紫萁)為代表。二疊紀其他紫萁科莖干化石如Thamnopteris(叢蕨)不具葉隙。產於晚二疊世紀以後地層中的Osmundacaulis(紫萁莖),可用作類似現代Osmunda(紫萁)的莖、根、葉柄的石化標本的通用形態屬名。
紫萁科的葉化石主要見於晚三疊世到中侏羅世。Todites Seward(似托第蕨)是根據生殖羽片化石建立的屬名。它和紫萁科現生屬Toden(托第蕨)十分相似,只是化石種類的孢子囊小一點。
Todites Seward(似托第蕨) 裸羽片一般作枝脈蕨形。孢子囊一般成囊群著生在側脈上,具短柄。孢子囊頂短的細胞增厚形成帽狀環帶。晚三疊世至早白堊世早期,以晚三疊世至侏羅紀最盛。
Cladophlebis Brongniart(枝脈蕨) 形態屬名。為Todites的裸羽片,但其他一些真蕨和種子蕨的裸羽片也可包括在這一形態屬名之內。蕨葉二至四次羽狀分裂。小羽片較大,或多或少呈鐮刀形,全緣或具鋸齒,以整個基部著生於羽軸。枝脈蕨是能在形態上可以和現代紫萁科植物營養羽片相比的蕨葉化石。Cladophlebis包含上百個種、二疊紀至白堊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