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化盆景化
㈠ 中國盆景的分類及各類的特點
中國盆景分類的方法較多,還沒有一個嚴格的統一標准。盆景研究者一般根據取材和造型的不同,分為兩大類:以樹木材料為主,稱為樹木盆景(或稱樹樁盆景)以山石材料為主,稱為山水盆景 (或稱山石盆景)。
水旱盆景
它是介於樹木盆景與出水盆景二者之間的另一類盆景形式,是以樹木、山石、人物、水、土為材料,採取山石隔開及各式各樣的樹景。自然界的景物,往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水旱盆景的特點正是在於能再現這種完整的景觀。因此,自然氣息較為濃厚。如果再適當地安置一些人物,建築等小配件,還可表現出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題材,如清溪垂釣、柳塘放牧等等。山石多採用硬質石料。樹木選用於矮葉小的樹木,如五針松、真柏、短葉羅漢松、六月雪、榔榆、虎刺等。水旱盆景在布局時,可以植物為主體,也可以山水為主景,但必須協調統一,成為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
山水盆景
以各種山石為主要材料,經過精心選擇和加工造型,模模擬出真水的天然景色,裝飾於咫尺盆申,展現懸崖絕壁,險蜂幽壑,翠巒碧澗等山水風光,猶如立體的山水畫。所謂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乃,這種 縮地千里,小中見大的藝術造型,是山石盆景的特色。
山水盆景有水盆式和旱盆式的區別,山石置於淺口水盆中,盆中貯水,表現出有山有水的景物,稱為水石盆景;由石置於淺日旱盆中,盆中盛土:表現無水的天然山景,稱為旱石盆景。近年來,盆景藝術工作者吸取了貝雕、掛屏等工藝品的某些長處,創作了一種可以掛放在牆上的盆景,稱?quot;掛壁式」盆景。這就是將盆缽平掛在牆壁上,裡面鑲嵌山石,並置土栽種各種耐陰植物。
樹木盆景
以樹木為主體材料,種盆造型取景者,統稱
㈡ 榆樹盆景的造型要怎樣設計
榆樹盆景的造型設計:榆樹盆景的造型既可在生長期,也可在休眠期,但要避開萌專芽期,以免樹液屬流失過多,影響植株生長。其形式可根據樹樁的基本形狀加工成直乾式、曲乾式、斜乾式、枯乾式、臨水式、懸崖式、叢林式等各種不同形式的盆景。樹冠既可用瀟灑扶疏的自然型,也可採用圓頂的大樹形,還可加工成規整的圓片造型。造型方法是扎、剪並用,先用金屬絲蟠扎出基本形態,再細細修剪。
放置場所:榆樹樹干通直,樹形高達,綠蔭較濃,適應性強,生長快,是城鄉綠化的重要樹種,栽作行道樹、庭蔭樹、防護林及「四旁」綠化用無不合適。也可在庭園孤植或群植。
㈢ 什麼是盆景風格
1.中國盆景如何分類?中國盆景早先主要分為樹樁盆景和水石盆景兩大類。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盆景事業的發展,人們根據造景的主要材料及其他基本要素,約定俗成地將盆景劃分為①樹木盆景(又稱樹樁盆景)、②山水盆景(又稱水石盆景)、③水旱盆景、④附石盆景、⑤微型盆景、⑥壁掛盆景、⑦異型盆景等。
2. 什麼是盆景的風格和流派?中國盆景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由於受到不同地方的自然條件、文化傳統、風土人情、欣賞習慣的影響,出現了異彩紛呈的造型形式和各具特色的加工技藝。不同的創作者,由於生活閱歷、思想方法、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的不同,往往在作品中表現出富有修改的藝術特色呈現出個人風格。出類拔萃的個人藝術風格,很容易受到人們的欣賞和認可,通過耳聞目睹,師傳口授,在一定的地域流傳開來,就形成了地方風格。這種由內容和形式表現出來的地方風格,一旦得到更多人的接受和仿效,就會在更大的范圍內得到流傳,從而形成藝術流派。<BR>創作規律和藝術特色是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產生的,它並非一成不變,隨著時代的發展風格和流派也會變化和新生。
3. 中國盆景有哪些主要流派?<BR>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各地地理因素不同,文化風情有異,盆景流派也異彩紛呈。就樹木盆景而言,在1981年國家城市建設總局科研成果------《中國盆景藝術的研究》中,對我國樹木盆景的主要流派作了概述。它們是:①以廣州為代表的嶺南派,②以成都為代表的川派,③以江蘇省蘇州為代表的蘇派,④以江蘇省揚州為代表的揚派,⑤以上海為代表的海派。一時被稱為中國樹木盆景之「五大流派」。除了上述主要流派之外,還有不少重要流派頗值一書,如歷史悠久的通派盆景(以江蘇省的南通、如皋為代表)、徽派盆景(以安徽省歙縣為代表),大氣磅薄的浙江盆景,形神別具的湖北盆景以及以榕著稱的福建盆景、以檉柳見長的中州盆景、以果樹聞名的徐州盆景,還有風格雄渾蒼勁的台灣盆景等,均有各自鮮明的藝術特色。就山水盆景而言,由於它是自然山水景色的縮影,移天縮地,小中見大,富有詩情畫意。山水盆景的創作,既離不開師法自然,又少不了參照畫意。盡管各地所取石種有所不同,但反映的客體內容以及表現形式、加工方法等基本類似,故一般不作流派論。
4. 川派盆景有何藝術特色?川派盆景的主要藝術特色是虯曲多資,蒼古雄起。常見樹種有金彈子、貼梗海棠、銀杏、羅漢松、紫薇、六月雪、梅花、火棘等。造型有規則式和自然式之分。規則式的盆景,採用傳統的棕絲蟠扎技法,藉助「彎」、「拐」,形成樹身的扭曲,富有獨特的韻律感。干型格式大致有「滾成抱柱」、「對拐」、「方拐」、「掉拐」、「三彎九倒拐」、「大彎垂枝」、「直身加冕」、「接彎掉拐」、「老婦梳妝」、「綜合法」等10種。蟠扎枝形有平枝、滾枝、半平半滾等。格律之嚴謹,唯當地功力深厚之藝人方能熟知和操作。自然式盆景常以山石相配,既具畫意,又富有當地風光特色。另外,還有一種以銀杏樹乳製作的盆景,古樸有趣,為四川所獨創。
5. 蘇派盆景有何藝術特色?蘇派盆景的主要藝術特色是老乾虯枝,清秀古雅。多取天然老樹樁作為樹坯,師法自然,刪繁就簡。規則式造型,習慣將枝條攀紮成平而略垂的片狀,片多呈橢圓形,中間略隆起,狀似「雲朵」分布錯落有致,結頂亦呈扁平的「雲朵」狀。常用的樹種有松、柏、榆、雀梅、三角楓、黃楊、紫薇、銀杏、石榴、枸杞、梅花等。傳統的造型方法,系採用粗細不同的棕絲,運用「攀」、「吊」、「拉」、「扎」等手法,擺布好結構,再以修剪的方法逐步出細,故有「粗扎細剪」之說。規則式盆景一般要求枝片茂密豐滿。自然式盆景則枝葉疏密有致,層次參差錯落,古樸自然,雅趣橫生。
6 . 嶺南派盆景有何藝術特色?嶺南派盆景的主要藝術特色為挺茂自然,飄逸豪放。典型的造型式樣有雄健繁茂的大樹型,扶疏挺秀的高聳型,瀟灑豪放的飄逸型,多干株連的連根型等。構圖活潑,野趣天然。常用的樹種有榆、朴、福建茶、九里香、雀梅、榕樹、羅漢松、三角梅、六月雪、紫薇、水橫枝(梔子花)等。另有一種傳統的規則式造型稱「將軍樹」或「古樹」,主幹蛇形直立,兩側多支垂臂橫出,枝片呈托狀,頂部呈扁平盤狀,姿態嚴謹。多以羅漢松或榆、九里香紮成,今已不多見。
㈣ 盆景造型有幾種行派
以木本植物為主體,經藝術處理(修剪、攀扎)和精心培養,在盆中典型地再現大自然孤或叢林神貌的藝術品。
樹木盆景依觀賞的不同,分觀葉類、觀花類、觀果類三類。
觀葉類 以觀賞植物葉的形態、色彩和四季變化,以及枝、莖、根千變萬化神貌的樹木盆景。觀葉類樹木盆景為各風格、流派樹木盆景的主體類型。如:揚派盆景的松、柏、榆、楊盆景等;蘇派分景的檜柏、真柏、雀梅、榆、三角楓盆景等;川派盆景的羅漢松、銀杏盆景等;嶺南派盆景的九里香、雀梅、榆、福建茶盆景等;海派盆景的五針松、黑松、;羅漢松、真柏盆景等;通派盆景的羅漢松、五針松、黃楊盆景等;浙派盆景的五針松、檜柏盆景等。
觀花類 以觀賞植物花的形態、色彩和花期變化,以及葉、枝、莖、根千變萬化的樹木盆景。
觀花類樹木盆景,徽派盆景以游龍梅盆景,川派盆景以貼梗盆景、六月雪盆景等為其主體類型;其他各風格、流派樹木盆景雖不以觀花類為主體類型,但都具有各自地方特色的觀花類樹木盆景。如:揚州的疙瘩梅盆景、提籃梅盆景、碧桃盆景、迎春盆景等;蘇州的劈梅盆景、蠟梅盆景、紫薇盆景、迎春盆景等;南通的六月雪盆景、杜鵑盆景等。
觀果類 以觀賞植物果的形態、色彩和果期變化,以及葉、枝、莖、根千變萬化神貌的樹木盆景。
觀果類樹木盆景,川派盆景以金彈子盆景,徐州果樹盆景以蘋果、梨、山楂盆景等為其主體類型;其他各風格、流派樹木盆景雖不以觀果類為主體類型,但同樣都具有各自地方特色的觀果類樹木盆景。「揚州的香椽盆景等;蘇州的石榴盆景等;上海的海石榴盆景、胡頹子盆景;南通的虎刺盆景、枸杞盆景等;貴州、湖北各地的火棘盆景等;蚌埠的天竺盆景等;北京的葡萄盆景等;金華的佛手盆景等;廣州的金柑、山橘盆景等。
樹木盆景因造型手法不同,通常分為規則型、象形型、自然型3種,從發展趨勢看,以自然型為主。
1、 規則型:多為傳統形式,有一定規范程式,造型工整嚴謹,適合廳堂或門庭對稱布置;氣氛莊重華貴。除揚派盆景、川派盆景、通派盆景、徽派盆景等仍保留傳統形式,其他流派已在繼承法基礎上加以創新。如揚派盆景的「台式」、「巧雲式」、盆景;川派盆景的「滾龍抱珠」、「對拐」、「方拐」、「掉拐」、「三彎九倒拐」、「大彎垂枝」、「直身加冕」、「接彎掉拐」、「老婦梳妝」、「綜合式」盆景;通派盆景二彎半的「文樹」、「武樹」盆景;徽派盆景的「游龍彎」盆景等。
2 、象形型:以松柏類或觀花類植物剪紮成龍、鳳、獅、虎、象、鷹等飛禽走獸以及人物、圖案,並題以吉祥用語,如「龍鳳呈祥」、「二龍戲珠」、「萬象更新」、「大展宏圖」等,以供祝賀、喜慶、節日用。
隨著時代的前進,象形盆景已不多見。開封龍亭公園應用象形盆景剪扎技藝與植物造型相結合,將地栽圓柏剪綵紮成龍鳳、塔亭以及熊貓、唐老鴨、火車、直升飛機等造型,組成龍亭植物造型園,別開生面。
3 、自然型:模擬自然界孤木、叢林神貌,形狀多變,姿態萬千。
其造型可概括為12種形式。
直乾式:樹木直立,有古木參天、巍然屹立氣勢,廣州又稱大樹型。
斜乾式:樹干橫卧土面,而枝條、樹冠平展於盆外,猶如臨水古木,故也稱臨水式。
懸涯式:樹干向外懸掛下垂,有似蒼崖古松。樹干懸掛不低於盆底稱半懸崖,低於盆底的稱全懸崖。揚州又稱「掛口」。
卧乾式:樹干橫卧土面,而枝條、樹冠崛起伸展,似雷擊風倒之勢。
曲乾式:樹幹革命蟠曲虯龍,多見於傳統的形式。
多乾式:樹干叢生,高低參差,虯枝四齣。其中又有雙乾式、三乾式或一本多乾式之分。
枯乾式:運載干斑駁,洞穿蝕空,極饒蒼古之氣。
垂枝式:枝葉下垂紛披,猶如柳垂綠波。
風動式:枝葉風飄一方,富有動感,如疾風勁草。
連根式:粗根裸露相連,莖干高你參差,錯落有致。揚州俗稱「過橋」,廣東、廣西稱「連理樹」。
提根式:通過栽培技藝和造型手法,變化虯曲蜿蜒的根系形態,呈蒼古氣勢。
叢林式:多株叢植,宛如原野,山間簇生叢叢疏林。
根據「中國盆景評比展覽」評比委員會研究決定,中國盆景分為特大、大、中、小、微型五種規格。
樹木盆景規格以樹木的根頸部至樹梢的長度衡量。山水盆景、樹石盆景以盆的長度衡量。竹草盆景似同樹木盆景,微型盆景分別似同樹木盆景、山水盆景。
㈤ 盆景有哪些造型
樹樁盆景造型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直乾式分為單干、雙干、多乾等形式。單乾式主幹只有一個,樹干挺拔直立而不彎曲,枝葉層次分明;雙乾式主幹有兩個,一樹雙干或把同種兩樹植於一盆。一左一右,一高一低,相互呼應,長短不等,配合自然;多乾式主幹有三個以上,一木多乾式或同一種樹多株植於一盆,姿態高低參差不齊,前後錯開,顯示出古老莊重或形似林海。
(2)懸崖式俗稱「倒掛式」,主幹下垂如生長在懸崖峭壁上的倒掛樹木。
(3)合栽式數株同種或異種樹木(或草本)同栽一盆,謂之合栽式。其數量以單數為宜。如將「松、竹、梅」同栽一盆而表現「歲寒三友」。
(4)斜乾式主幹向一側斜彎曲,力求自然,枝條分布均勻,具有詩情畫意。
(5)卧乾式樹干橫卧並布滿盆面,但枝葉向上生長。
(6)曲乾式主幹左右盤曲,先向右扭,再向左扭,層次分明,形似蟠龍;或是主幹雖然上升,而將主枝蟠曲層疊如雲。此種造型應用較廣。
(7)提根式自然界有些樹木常生於石隙岩旁,天長日久,表土流失,根群裸露,將其移栽盆中,保持此狀。
(8)附石式先用多孔的石頭,經過加工後,把松柏類的根引入石頭的洞孔中,盤根錯節,年久融合為一體,好像峭壁中的千年古樹。也可把老根抱附在石上,根尖扎入盆土中,好似樹木屹立於山石之上。
㈥ 自然型盆景主要有哪些形態
自然型:模擬自然界孤木、叢林神貌,形狀多變,姿態萬千。其造型可概括為以下形式。
直乾式:樹干直立,枝條分生橫出,疏密有致,層次分明。此式能表現出雄偉挺拔、巍然屹立、古木參天的樹姿神韻。我國嶺南盆景的大樹型和浙派盆景的風格形式多屬此種。
斜乾式:樹干向一側傾斜,一般略彎曲,枝條平展於盆外,樹姿舒展,疏影橫斜,飄逸瀟灑,頗具畫意。所用樹材,有來自山野老樁,也有以老樹加工製作而成。一般樁景多採用斜乾式。
卧乾式:樹干橫卧於盆面,如卧龍之勢,樹冠枝條則昂然向上,生機勃勃,樹姿蒼老古雅,有似風倒之木,富於野趣。配盆多用長方形盆,可配山石加以陪襯,以求均衡美觀。
曲乾式:樹干彎曲向上,猶如游龍。常見的形式取三曲式,形如「之」字。枝葉層次分明,樹勢分布有序。川派、徽派、揚派、蘇派盆景常用此種形式。
懸崖式:樹干彎曲下垂於盆外,冠部下垂如瀑布、懸崖,模仿野外懸崖峭壁蒼松深海之勢,呈現頑強剛勁的性格。用盆多取高筒式,適於幾案陳設,因樹冠懸垂程度不同而分為下列三種情況:一是小懸崖:冠頂懸垂程度不超過用盆高度之一半者;二是中懸崖:冠頂下垂不超過盆底部為中懸崖;三大懸崖:冠頂下垂至盆底以下為大懸崖。
枯乾式:樹干呈枯木狀,樹皮斑剝,多有孔洞,木質部裸露在外,尚有部分韌皮部上下相連,冠部發出青枝綠葉,枯木逢春,返老還童又不失古雅情趣。日本常用人工造成枯乾式。
劈乾式:主幹劈成兩半,或劈去一邊,使樹干呈枯皮狀態,然後讓這一劈干長出新枝葉,再進行藝術加工,使其古拙、奇特。
附石式:這種形式還是以突出樹樁為主,山石為配景(有時也以山石為主),樹根附在石頭上長,再沿石縫深入土層,或整個根部生長在石洞中,好像山石上生長的老樹有「龍爪抓石」之勢,古雅如畫。樹樁主幹有直干、斜干、曲干、枯乾等多種形式。如附在一塊枯木上生長,稱之為木附式或叫貼木式。
單乾式:每盆只種樹一株,一個主幹。主側枝分布均勻,構圖簡潔,挺秀莊重,這是盆景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它可以是直干。斜干、曲乾等形式。
雙子式:樹二株或樹一株,干為二,而造型可以多樣化,分主次、高低、正斜,生動幽雅,富於畫意。
三乾式:樹一株(或三株),干為三。要有主次之分,忌雷同,應做不等邊三角形構圖,有高有低,有直有斜,使其具活潑古雅之趣。
叢林式:多株叢植,宛如原野,山間簇生叢叢疏林。
提根式:通過栽培技藝和造型手法,變化虯曲蜿蜒的根系形態,呈蒼古氣勢。
連根式:連根式地上部分多干或叢林,根部裸露相連,這種形式多選用植株根部易萌發不定芽的樹種,如福建茶、火棘等。另有兩種根枝相連的「過橋式」、「提籃式」。
垂枝式:利用某些樹種或品種枝條下垂的生長習性稍微加工而成,如垂柳姿態。常用樹種有迎春、檉柳、垂枝梅、垂枝碧桃、龍爪槐等。
枯梢式:模擬自然界老樹枯枝或受雷擊的現象,樹木顯得老態龍鍾,奇特古雅。
多乾式:樹干叢生,高低參差,虯枝四齣。其中又有雙乾式、三乾式或一本多乾式之分。
風動式:枝葉風飄一方,富有動感,如疾風勁草。
㈦ 黃荊盆景的造型要怎樣設計
黃荊盆景的造型設計:黃荊樹樁形態奇特古雅,或虯曲多姿,或枯朽斑駁,或崆峒嶙峋,極富變化。造型時可根據樹樁的具體形態,製作不同形式的盆景,其大致可分為自然型、松柏型、仿樹石型和動物型,每種造型里又有不同的形式,如單乾式、斜乾式、雙乾式、直乾式、曲乾式、卧乾式、懸崖式、臨水式、露根式、樹石式等。其中自然式黃荊盆景枝葉分布自然,瀟灑清秀,用修剪、蟠扎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造型。松柏型黃荊盆景雄渾大氣,採用粗扎細剪的方法,通過重剪勤剪,使之成為中間微凸,周圍稍薄得圓片,猶如遠眺的高山之松,凝重蒼勁。仿樹石型黃荊盆景則選取形狀奇特,或似奇石,或似山峰的黃荊疙瘩,並以此為山、為石,將疙瘩上的枝條蟠扎修剪成自然型或松柏型。並注意樹與「山」、樹與「石」比例的協調,天衣無縫。動物型黃荊盆景是選取與某種動物相似的樹樁,依其形狀,對枝幹進行造型,使之在「似與不似之間」,既不可不似,否則有欺世之嫌,也不可太似,以免有媚俗之感。
黃荊盆景的造型多在生長季節進行,先用金屬絲蟠扎出基本骨架,再仔細修剪,使之成型。新生枝條要等半木質化後方可進行,蟠扎前要適當扣水,以免枝條發脆折斷,金屬絲纏繞時不要破壞芽眼。若有姿態優美的黃荊枝幹,可在冬春季節截下,適當疏剪後扦插,成活後稍加蟠扎、修剪便可成型,此法特別適合製作微型或中小型盆景。
㈧ 川派盆景的規則式造型形式
川派盆景的造型有規則式與自然式兩 種形式。以規則式為主,因為它是川派盆景藝術的代表。規則式講究「身法」,所謂「身法」就是蟠縛主幹的造型方法,它是川 派盆景藝術的主要特色。和揚派盆景一樣,自幼培養以蟠扎技藝 見長,表現了川派盆景嚴謹、奇雄的風格。在川派盆景中,不同 的造型有不同的「身法」。規則式主幹有十種表現形式(身法)。
①掉拐法先選擇從未蟠扎過的小樹,帶土掘起,斜栽於盆 中,傾斜角度大約在300~40。之間。斜栽的目的,是為了便於蟠 縛第一個彎子。如果樹向右斜栽,則第一個彎子蟠向左邊。若樹 1日左斜栽,則第一個彎子向右邊。第二彎是全株的主要彎子。如 樹梢向東方傾斜,第一彎則將樹梢蟠向西方。此時若作者以背靠 北方,面對南方而站立,第二彎將指向西方的樹梢掉轉頭指向北力,第二彎的彎內面向作者,這是正面對著作者;相反,將樹梢 轉向南方,則彎背對著作者,作者看到的是彎子背面。這就是將 第一彎橫拐成第二彎,「掉拐」由此而得名,所以第二彎有兩種 蟠扎的方法。掉拐通常是一對,一株彎內向著作者,一株彎背向 著作者。陳設在門廳兩側。第三彎是再將第二個彎子拐回來。四彎、五彎是來回彎曲,五彎做成頂片,有時還再加一個六彎做成 頂片。習慣蟠成五個彎子,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一彎、二拐、三 出、四回、五鎮頂,或稱一彎、二拐、三懷、四抱、五照足。鎮 頂和照足都是做成頂片的意思,並且要求頂片和干基部(足)在一條與地面的垂直線上。
造型完畢後,從正面看,可以看見第一個彎子和第二個彎的一部分,三彎以上看不見了,是一段直干。所以稱「一彎大,二 彎小,三彎、四彎看不到」。由側面看,第一個彎子看不到,是 一段直線條,第二個彎子可見一部分,第三個以上的彎子全部可 以看見。此種形式在主幹蟠曲方面確實下了很大功夫,具有很深 的道理。巧妙地運用了露藏關系,從正面轉側面,各個彎子漸隱 漸現,隱現交替,不論站那一面,都不可能見到所有的彎子,確 實使人有一種變化莫測的感覺。
②對拐法又稱正身拐,主幹在同一立面上來回彎曲。彎子 的大小,自下而上逐漸變小,無帶子。從正面可以看到全部彎 子,在側面看不到彎子。此式適合於陳設門、廳兩側,左右各 一,頗為壯觀。
③滾龍抱柱法又稱螺旋彎。第一彎與第二彎的蟠曲方法與 掉拐相同,第三個彎子以上是盤旋麗上,經過蟠縛,主幹呈螺旋狀,如古代宮殿中龍柱形狀,故稱滾龍抱柱。又如旋卷的螺體,故又稱螺旋彎。
④方拐法又稱漢文彎,此形與對拐相似,只是對拐的彎子呈弧形,而方拐的彎子是方的「弓」字形。流傳於川西郫縣、灌縣、彭縣、新繁等縣。此型多用垂絲海棠、紫薇兩個樹種。蟠縛時,先在主幹兩側各立小竹竿一根,再扎以橫的小竹竿,紮成方格形。待嫩梢長到適當的時候,將嫩梢捆縛到方格上,並使嫩梢的轉角成為直角,形成方格狀的彎子。因為嫩梢不易斷裂,成型需要10—20年時間,費工較多。但形態別具一格,還是會給人 以一種新的藝術感受。
⑸三彎九倒拐法方法先是自莖基部(足)起向上,如對拐法一樣.蟠扎九個彎子至頂端。再在與九拐垂直的立面上蟠曲三個大彎子,三個大彎子形成正面,九個小彎子是側面。故稱三彎 九倒拐。樹種有羅漢松、垂絲海棠、紫薇、石榴、水杉等。此式盛行於川西重慶、大邑、溫江、灌縣等地。
⑥大彎垂枝法先將主幹蟠藍成一個大彎子,將大彎頂部以 上的主幹剪去,留下的彎子上的枝條也全部剪去。如果在彎背上。靠近彎頂處有可以蟠成後足盤的枝條也可留下不剪。此後足盤的要求是,下垂,且能蟠三個以上的枝盤,否則這個枝條也不要留下,用巴接(一種高接法)法接一枝條作後足盤。前足盤用倒接巴接法,在大彎的彎內頂部,後足盤枝條上一點的部位,倒接一枝條,蟠成前足盤,促其下垂,其上需蟠三至五個枝盤。大 彎頂部也巴接一枝條做成頂及四至五個枝盤。此法技術性強、難度大、時間長、用工多。蟠縛一株,需用四株,即主幹大彎一株,前足盤、後足盤、頂部巴接各一株,巴接植株宜栽植在高l 米的六方形花台內,高接者用花盆。此形動勢較強,垂枝倒 掛。
⑦接彎掉拐法又稱逗身掉拐法,先將樹干自40~50厘米 高處截去,大樹可高一些,小樹要低一些。掘起斜栽,傾斜度50度--70度為宜(與地面的夾角)。待新枝萌發後,選一粗壯枝條蟠 作主幹的延伸,最好在主幹上,選一側枝作前足盤,再選一後足盤和一個帶子。主幹蟠縛近視三彎九倒拐。頂部與掉拐的上部相同,因此稱接彎掉拐。上半彎子是逗上去的,故又稱逗身掉拐法。此法適用於樹干不能蟠成彎子,或雖能蟠成彎子,但缺少枝 條的樁頭,此造型別具一格。
⑧逗身照蔸法又稱立身照蔸法,立身照足法。選擇沒有主 乾的樹蔸,掘起,根據樹形栽植。待萌發新枝後,選二三根生長 位置合適的粗壯枝條蟠為主幹。選兩根枝條的一主一輔,選三根 枝條的一主二輔。主幹蟠三至四個彎子,副干兩至三個彎子。樹 蔸似山,主副於則是山上之小樹。
⑨直身逗頂法又稱直干接頭法和直身加冕法,此法適用於 大中型樹樁。主幹不宜彎曲,乾的基部具有能蟠縛成三層以上枝 盤的枝條。截去頂端,選留主幹延伸的枝頭要具有兩至三個可蟠 紮成枝盤的枝條。
⑩巧借法又稱綜合法,主幹一部分似掉拐法或對拐法,或 滾龍抱柱法,或主幹某一段為直干處理。此法根據樹木的形態特 點。至於選擇何種造型,要靈活自由,以畫面的需要為准。這也 是一種有趣的造型方法。
⑶規則式出枝(枝盤)的形式
由上面所述不難看出,川派樹木盆景規則式造型是以主幹的 形態來區分和命名的。但是不同的造型形式,出枝也不~樣,也 就是配以不同的「枝盤」。川派盆景規則式出枝形式主要分平枝、滾枝、半平半滾三個類型。
⑴平枝式
①平枝式「出枝」亦稱側枝,也叫「枝盤」,屬於樹木盆
景中的「枝片」。每一出枝必須做到無拱翹,分枝排列均勻,形 如葉脈。初期為卵形或狹卵形,數年後枝葉增多,即成闊卵形、 扇形、圓扇形。每一出枝即為一枝盤,又稱「平盤」。每株通常 蟠10—14個枝盤,也就是前後各5。7盤(從觀賞面看是左右出
枝),屬左右分枝類型。處於最下部著生在彎背的第一出枝稱後
足盤,第二出枝位於彎內稱前足盤。後足盤以上的出枝,習慣上 稱二盤、三盤、四盤……七盤。位於樹頂的一盤出枝稱頂盤,各 個出枝之間的距離,不論在主幹上著生的位置遠近,均以枝盤的 末端之間的距離為准,同一植株各枝盤之間的距離應相等或接近 相等。若在應蟠出枝的部位缺少枝條,形成了空虛部位,此時可 借上方粗壯的長枝,使其延伸下垂增加一枝盤,以填補畫面中空 白之處,此枝稱「飛枝」。此手法不僅使畫面平衡,而且十分美 觀(圖4 22、圖4 23)。
⑶規則式出枝(枝盤)的形式 由上面所述不難看出,川派樹木盆景規則式造型是以主幹的 形態來區分和命名的。但是不同的造型形式,出枝也不~樣,也 就是配以不同的「枝盤」。川派盆景規則式出枝形式主要分平枝、滾枝、半平半滾三個類型。 ⑴平枝式 ①平枝式「出枝」亦稱側枝,也叫「枝盤」,屬於樹木盆 景中的「枝片」。每一出枝必須做到無拱翹,分枝排列均勻,形 如葉脈。初期為卵形或狹卵形,數年後枝葉增多,即成闊卵形、 扇形、圓扇形。每一出枝即為一枝盤,又稱「平盤」。每株通常 蟠10—14個枝盤,也就是前後各5。7盤(從觀賞面看是左右出 枝),屬左右分枝類型。處於最下部著生在彎背的第一出枝稱後 足盤,第二出枝位於彎內稱前足盤。後足盤以上的出枝,習慣上 稱二盤、三盤、四盤……七盤。位於樹頂的一盤出枝稱頂盤,各 個出枝之間的距離,不論在主幹上著生的位置遠近,均以枝盤的 末端之間的距離為准,同一植株各枝盤之間的距離應相等或接近 相等。若在應蟠出枝的部位缺少枝條,形成了空虛部位,此時可 借上方粗壯的長枝,使其延伸下垂增加一枝盤,以填補畫面中空 白之處,此枝稱「飛枝」。此手法不僅使畫面平衡,而且十分美 觀(圖4 22、圖4 23)。
②花枝平枝式此式除將 過於稠密枝條剪去外,基本上 是「見枝蟠枝」。不僅左右出 枝,而且可以前後出枝,屬樹 分四類類型。枝盤交錯,層次 緊密,尚可在同一發枝處齊皤 三、四枝盤,其枝盤的蟠扎方 法與平枝式一樣。下部枝盤長 大一些,向上漸漸減小。此式 適用於掉拐法、接彎樣拐法、 滾龍抱柱法。全株枝盤要疏密 均勻。
圖4—23枝盤平面圖 1初蟠後的枝盤2老樹枝盤 ⑵滾枝式又分大滾枝式與小滾枝式兩種,通常根據傳統 的習慣和樹木的特性,不同的樹種採用不同的枝式。 小滾枝型:此種形式的蟠扎方法基本上與花枝平枝式相似,見枝蟠枝,所不同的是這種形式有立彎、斜彎和回曲三種枝。樹 頂為尖頂形,主幹頂端不蟠枝盤。此型蟠成的枝盤組合成一個圓 錐形樹冠。從上往下俯視為橢圓形,整個樹冠連成一個枝片。 立彎枝是將主幹或枝盤上的枝條,向上蟠扎,使之與主幹並 立,填補主幹上沒有枝的空處。立彎與主幹並列,猶如副干,在 樹冠空虛部位蟠扎枝盤。 斜彎枝是將著生在枝盤上的向上生長的直立短枝與向下生長 的短枝,往旁邊蟠一至兩個彎子。由於彎子傾斜,所以稱斜彎 枝。又因彎子如懸掛的弓,故又稱掛弓枝。 回曲枝是在出枝蟠曲時,在出枝附近發生空缺,可將此枝條 蟠曲回去,填補空白,這彎曲回去的枝條叫回曲枝。 此型的要求是各出枝間的排列均勻或基本均勻,多餘的枝條 可以剪除,適用於觀花的樹種,如蠟梅、桃花、梅花、櫻花、榆 葉梅、郁李等。 大滾枝型:此型的主幹處理,用掉拐法與滾龍抱柱法。枝法 是見枝蟠枝,所有的枝條均不剪除,所有的枝條都要蟠完。蟠枝 時彎欹自由,主要是填平補齊,哪裡缺就往哪裡蟠。上、下、 左、右均可蟠枝。唯一要求是樹冠是一個枝葉均勻分布,沒有空 缺的圓錐形。葉的正面和枝的頂端只能向外,不能向內。從上向 下俯視為橢圓形。 此式適用於常綠闊葉樹種和枝頂開花的樹種。如杜鵑、山茶 花、桂花等。亦可一盆兩花或三花合栽,使其枝條交錯蟠扎。如 杜鵑花、白杜鵑、疏節夏花杜鵑三花合栽;紅、白、粉三色山茶 花及丹桂、金桂、四季桂的合並,就會顯得更加五彩繽紛(圖 4—24)。 ⑶半平半滾式此式又稱代平代滾式,是介於平枝與滾枝 之間,為一種綜合性的形式。蟠扎時採用花枝平枝式與滾枝式小 滾枝型的扎法,不同之處是不蟠回曲枝和連續幾個彎子的立彎 枝,或偶爾蟠立彎枝。適用於此式的樹種有垂絲海棠、西府海 棠、貼梗海棠、木瓜海棠、海棠等(圖4—25)。 圖4—24滾枝式 圖4—25半平半滾式 川派規則式樹木盆景的剪扎方法,全部采棕絲扎法,稱為 「絲法」。絲法又有「雙絲」與「單絲」之分,成都多採用雙絲 法,重慶則採用單絲法。 川派自然式樹木盆景,取法自然,造型形式自由,不拘格 律,講究自然美與藝術美的統一。此式有直立式、斜立式、平卧 式、懸崖式和其他形式等。
㈨ 盆景創造主要有哪幾種路徑這些途徑分別在么時候使用什
什麼叫盆景?盆景有什麼特點?
盆景是我國獨特的傳統藝術,它以植物、山石、水、土等作為材料,經過藝術處理和園藝加工,在盆中集中、典型地再現大自然的優美景色,同時以景抒情,表現深遠的意義,達到「縮龍成寸」、「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猶如立體的山水畫。但盆景又不等同於山水畫,它以自然物本身為主要材料,具有天然的神韻和生命的特徵,它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季節的更替,呈現出不同的景色,因此盆景又是一種活著的藝術品,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結合。
盆景藝術概括起來主要有下面幾個特點:
第一,盆景具有「小中見大」的特點。造園是把自然景物縮小在一定的范圍內,而盆景是把景物縮小於咫尺盆中,可以說是微觀造園。
第二,盆景是「活的藝術品」。樹木花草作為盆景造型的主要材料,具有生長發育的生命特徵,決定了它在製作加工上的連續性,藝術欣賞的可變性。
第三,盆景形式的多樣性。現代盆景藝術,正向著多元化發展,例如樹種和盆景類型的不斷增加、盆景的地方風格的不斷涌現等。
第四,盆景藝術的個性:由於盆景作者的生活閱歷、思想性格、藝術才能及文化素養的不同,其作品往往會出現與眾不同的個性,即所謂的「個人風格」。追求個性,推動了盆景藝術的不斷創新發展。
第五,盆景藝術上的自然性:人類來自大自然,親近自然是人類的本性。雖然盆景是一種藝術,離不開人的創造,但是更多人希望盆景的自然,特別是在造型上的自然。
第六,盆景創作的藝術性。這是創作盆景的最基本要求。盆景造型要具有藝術美,而內涵意境更要深遠,使人們在欣賞的時候,不僅看到了景,而且通過景激發出感情,因景而產生聯想,從而領略到景外的意境。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2002
盆景可分為哪幾類?
中國盆景主要分為兩大類:樹木盆景和山水盆景,這兩大類盆景早在宋代就已形成。隨著盆景藝術的不斷創新和盆景材料的日益豐富,我國盆景的新類別也在逐步產生。現在可分為下列七大類:
第一類,樹木盆景:以樹木為主要材料,以山石、人物、鳥獸等作陪襯,通過攀扎、修剪、整形等技術加工和園藝栽培,在盆中表現曠野巨木或蔥茂的森林景象者,統稱為樹木盆景。由於樹木盆景的材料常從山野曠地採掘而來,所以樹木盆景習慣上又稱為樹樁盆景。
第二類,山水盆景:以各種山石為主題材料,以大自然中的山水景象為範本,經過精選和切截、雕鑿、拼接等技術加工,布置於淺口盆中,展現懸崖絕壁、險峰丘壑、翠巒碧澗等各種山水景象者,統稱為山水盆景,又稱山石盆景。
第三類,水旱盆景:水旱盆景是主要以植物、山石、土、水、配件等為材料,通過加工、布局,採用山石隔開水土的方法,在淺口盆中表現自然界那種水面、旱地、樹木、山石兼而有之的一種景觀盆景。
第四類,花草盆景:以花草或木本的花卉為主要材料,經過一定的修飾加工,適當配置山石和點綴配件,在盆中表現自然界優美的花草景色的,稱為花草盆景。
第五類,微型盆景:一般樹木盆景的高度在10厘米下,山水和水旱盆景的盆長不超過10厘米的這些盆景,稱為微型盆景。
第六類,掛壁盆景:掛壁盆景是將一般盆景與貝雕、掛屏等工藝品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創新形式。掛壁盆景可分為兩大類,一類以山石為主體,稱為山水掛壁盆景;另一類以花木為主體,稱為花木掛壁盆景。
第七類,異型盆景:異型盆景是指將植物種在特殊的器皿里,並作精心養護和造型加工,作成的一種別有情趣的盆景。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2003
我國樹木盆景有哪幾種流派?
盆景的藝術流派,就是在一定的時期內,由一些思想傾向、藝術觀點、創作方法及藝術風格相近的創作者所形成的藝術派別,通過作品顯示出其本身的特徵,而與其它流派相區別。我國樹木盆景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的江蘇、四川、安徽、上海、浙江等省市和南部沿海的廣東、廣西、福建等地,素有南北派系之分。目前,我國盆景界所公認的盆景流派,主要是指樹木盆景的流派,總共有八大流派。其中除了嶺南派屬於南方派系外,其它流派都屬於北方派系。
第一,揚派:揚派是以揚州命名的盆景藝術流派,其藝術風格主要是嚴整壯觀。
第二,蘇派:蘇派是以蘇州命名的盆景藝術流派,其藝術風格主要是清秀古雅。
第三,川派:川派是以四川命名的盆景藝術流派,其藝術風格主要是虯曲多姿。
第四,嶺南派:嶺南派是以我國的嶺南地區命名的盆景藝術流派,其藝術風格主要是蒼勁自然。
第五,徽派:徽派是以安徽徽州命名的盆景藝術流派,其藝術風格主要是古樸奇特。
第六,海派:海派是以其中心產地——上海命名的盆景藝術流派,其藝術風格主要是明快流暢。
第七,通派:通派是以南通命名的盆景藝術流派,其藝術風格主要是庄嚴雄偉。
第八,浙派:浙派是以浙江命名的盆景藝術流派,其藝術風格主要是剛柔相濟。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2004
盆景如何陳設?
在這里我們主要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談談盆景的陳設:
第一,不同類別盆景的陳設:樹木盆景以放在視平線上為好,可以欣賞樹景全貌和透視層次感。山水盆景、水旱盆景一般宜放在略低於視平線處,可以欣賞到山水深遠全景,以及山的腳坡、水面和布置的配件。
山水和水旱盆景都有明顯的正背面,所以宜靠近牆壁放置,樹木盆景的正背面不太明顯,陳設的位置可以自由一些。
第二,不同形式盆景的陳設:懸崖式的樹木盆景宜放置視平線以上的落地高幾架上,以符合在自然界的真實觀感;露根式的樹木盆景宜放在視平線稍下的台座上,可以欣賞其根部的優美姿態。
平遠式的山水盆景可放置在較低的台幾上,以欣賞其水面的開闊、山景的深遠;高遠式的山水盆景則可放置在略高的地方,以突出其山峰的雄偉。
第三,不同體積盆景的陳設:一般中小盆景宜放在不太大的空間里,讓欣賞者可以看到盆景的全貌;特大的盆景須放置在較大空間里,既可遠看,又可近賞,位置宜稍低些;微型盆景適宜放在室內案頭、幾座上。
第四,室內和室外的陳設:多數盆景植物喜陽光。在室內由於光線不足,所以要選擇耐蔭能力強、在弱光下能正常生長的盆景。如果把喜光的盆景放在室內,絕對不要放久,只能作為臨時性短時間擺放。喜陽光的盆景適宜擺放在室外能照射到陽光的地方。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2005
樹樁盆景植物如何進行繁殖?
製作樹木盆景的材料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個是繁殖育苗,另一個是採掘樹樁。繁殖育苗方法可以採用播種、扦插、壓條、嫁接、分株等,繁殖出來後進行自幼培養,造型比較自由,樹木枝乾的粗細比較均勻,特別象播種繁殖,短期內可獲得大量的苗。但是用繁殖育苗法來製作樹樁盆景,需要的時間比直接採掘樹樁要長得多。在這里我們簡要介紹一下扦插繁殖和空中壓條繁殖。
第一,扦插繁殖:在扦插繁殖時應從較老的大樹上選擇那些表皮粗糙和天然扭曲的粗枝作為插條,把它們當作樹樁盆景的主幹來進行培育,從而縮短成形所需要的時間。
在扦插常綠樹種時,採下的老枝上應帶有小側枝和葉片,把它們淺淺地斜插在沙床上,放在蔭處保持90%以上的空氣濕度。闊葉樹插穗可用600ppm的萘乙酸溶液速沾處理,然後再進行扦插,以促進生根。
第二,空中壓條繁殖:在一棵較大的老樹上,當我們發現了一段符合樹樁要求的側枝時,如果該樹種扦插不容易生根,就可以用空中壓條的方法。首先要在高壓部分做一圈較寬的環狀剝皮,寬度不應小於2厘米,然後把木質部上殘存的嫩皮刮干凈,再用濕泥土、泥炭或青苔把環剝處包成一個圓球,外面再用塑料薄膜包住,上下都用繩綁緊。以後要經常保持包內濕潤,如果幹了,可以解開上部綁口進行澆水。等到透過薄膜看到根已長出來時,就可以把它剪下來,解去薄膜,保持泥團再上盆。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2006
可作樹木盆景的樹種有哪一些?
適宜製作樹木盆景的材料很多,一般以盤根錯節、枝密葉細、姿態優美、花果艷麗的為佳。同時,要求具有萌芽性強、耐修剪、壽命長等生物學特性。
我國樹木盆景的取材,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在清代嘉慶年間一本叫《盆景偶錄》的書中就把盆景植物分為四大家、七賢、十八學士和花草四雅。由於不斷引種發掘,目前我國用來製作樹木盆景材料的樹種已有一、二百種之多,通常可以把它們分為下面幾大類:
第一類,松柏類:如日本五針松、黃山松、黑松、錦松、水杉、水松、松柏、金葉柏、翠柏、鋪地柏、絨柏、線柏、刺柏、羅漢松等等。
第二類,雜木類:如榔榆、黃楊、雀梅、赤楠、繼?木、九里香、朴樹、福建茶、小葉女貞等等。
第三類,葉木類:如三角楓、紅楓、銀杏、枸骨冬青、鳳尾竹、羅漢竹、佛肚竹、棕竹、蘇鐵等等。
第四類,花木類:如山茶、茶梅、金雀、貼梗海棠、梅花、碧桃、紫薇、垂絲海棠、迎春、桂花、杜鵑、六月雪等等。
第五類,果木類:如火棘、果石榴、南天竹、金桔、佛手、山楂、枸骨、金彈子、紫金牛、柿、枸杞等等。
第六類,藤本類:如常春藤、凌霄、絡石、扶芳藤、紫藤、忍冬等等。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2007
樹樁盆景怎樣採掘與培育?
採掘樹樁的時間,一般宜在樹木進入休眠期後,以初春樹木尚未萌發之前這段時間進行。選擇採掘的樹樁,要從樹種、樹齡、形態以及發展前途等方面綜合考慮。
在採掘時,一般可將主根截斷,但要多留些側根和須根。對於松柏類和某些直根樹種,則宜多留些主根,否則不易成活。樹樁在挖起後即可進行一次重修剪,修剪要根據樹樁的形態,並初步考慮到日後的造型。採掘的樹樁,根部不必帶土,最好放進泥漿里蘸一下,裝入筐簍,並填塞苔蘚,以保護須根不致因失水而枯萎。帶回後須盡快栽種。
山野採掘的樹樁,無論其自然形態如何優美,要製成盆景,還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的培育,這個過程叫做「養胚」。養胚最好選擇土壤疏鬆肥沃、排水良好、陽光充分的地方進行地植,或採取泥盆栽植,以便於結合造型加工。栽植要適當深埋,最好僅留芽眼於土外,主幹較高的樹樁,可用苔蘚包在主幹上。栽後要澆一次透水。夏季高溫時,要搭棚遮蔭,並經常噴水。平時要注意澆水,樹木生長旺盛期更不可缺水,但也要注意澆水不可過多,以防止爛根。在乾燥期最好經常往葉面上噴水。
要使樹胚盡快成型,施肥很重要,新栽的樹樁,根較幼嫩,宜薄肥勤施。肥料可用腐熟的餅肥或糞肥,稀釋後再用。養胚期間還要做好修剪、摘芽、防治病蟲害等工作。修剪主要指剪去日後造型時不需要的枝幹及枯枝、病枝等。摘芽主要指摘掉多餘的芽。等到保留的芽長成枝幹時,可作進一步選擇,剪去不用的枝幹,並摘去留下枝乾的頂芽,促使腋芽萌發側枝,增加枝葉的層次與密度。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2008
樹樁盆景怎樣進行加工造型?
自幼培養的樹苗,一般在3—5年後開始加工造型;山野採掘的樹樁,大多在養胚後一年即可進行加工造型。加工前可將地栽的樹樁挖起來,臨時栽進大小基本適合的盆中,以便操作和造型。大型樹胚也可就地加工造型。
加工製作要遵循一系列盆景創作的藝術手法,對樹胚材料先進行仔細觀察和推敲,根據材料特點來決定表現什麼樣的題材和如何造型,也就是「因材處理」。將樹胚根、干、枝的骨架按盆景藝術的規律安排,使之成為具有協調勻稱、線條優美、意境深遠的有生命的盆景藝術作品。因材處理可以使盆景製作既節省人工,又有天然野趣。如果完全任其自然,就談不上盆景藝術了。但是人工的痕跡過多,卻又失去自然美。因此,對於樹樁的造型,切不可墨守成規,套用模式。
造型加工方法也有一定的程序性,通常是先主幹後枝條,由下而上的攀扎、修剪或雕鑿,具體可根據樹種和造型的需要來確定。不同地區由於習慣的不同,其加工方法也有所差異,例如一般對松柏類及萌發力弱的樹種,以攀扎為主;對於福建茶等萌發力強的樹種,可以修剪為主。南方地區濕度高,樹木生長快,適於修剪造型;北方則相反,適於攀扎造型。用攀扎法加工的樹樁,造型自如,曲折多變,且成型較快;用修剪法加工的樹樁,則蒼勁自然,但成型較慢。當然這些都是就一般情況而言,各地盆景的風格與流派不同,其造型方法差別很大,例如嶺南派採用「蓄枝截干」的修剪造型法;揚派採用「一寸三彎」的攀扎造型法等等。所以我們在造型加工盆景時,要在掌握修剪與攀扎的最基本方法基礎上,再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才能產生理想的效果。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2009
樹樁盆景怎樣進行選盆?
造型優美的樹木,只有配上大小適中,深淺恰當,款式相配,色彩協調,質地相宜的盆缽,才能成為完美的盆景藝術品。下面主要從大小及深淺這兩個方面來作介紹。
在選擇盆缽時,首先要注意大小適中。用盆過大,則使盆內顯得空曠,樹木顯得矮小,同時盆大盛土多,就會蓄水過多,輕則引起樹木徒長,影響造型,重則造成爛根;用盆過小,又會使盆景顯得頭重腳輕,缺乏穩定感,且易造成水分、養分不足,影響樹木生長。一般來說,矮壯型樹木,孤植時所用的盆口面必須小於樹冠范圍,盆長必須大於樹乾的高度;合栽的宜稍大一些,以表現一定的空間環境。此外,用淺盆時,盆口面寧大勿小;用深盆時,則寧小勿大。
用盆的深淺對於盆景造型影響很大,對於植物的生長也有一定的影響。用盆過深,會使盆中樹木顯得低矮,同時不利於喜干植物的生長;用盆過淺,又會使主幹較粗高的樹木有不穩定感,並且難以栽種,不利於喜濕及花果類樹木的生長。一般來說,合栽式宜用最淺的盆;直乾式宜用較淺的盆;斜乾式、卧乾式、曲乾式宜用深度適中的盆;懸崖式宜用最深的千筒盆,但大懸崖式有時反而用中深盆,以對比顯示下垂枝的長度。此外,對於規則型的樹木盆景,習慣上用深一些的盆,而自然型的樹木盆景,特別是盆中放置配件的,用盆則不可深。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2010
樹樁怎樣進行選土和栽種?
一般樹樁盆景植物喜好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排水透氣的沙質壤土。對於酸鹼度來說,不同的樹種有不同的要求,例如要求酸性的有杜鵑、 ji木等;要求中性或鈣質土的有榔榆、朴樹等;能耐鹼性的有怪柳、枸杞等。能用於構成盆景用土的基質有腐葉土、腐殖土、稻田土、山泥、塘泥、河沙等等。不同地方所用的配方並不一樣,例如廣東就常直接利用塘泥作為盆土。
在選好盆、准備好盆土准備栽種時,用碎瓦片或鐵絲網或塑料絲網先填塞盆底的排水孔。淺盆多用絲網,較深盆可用碎瓦片。樹木的位置確定後,就可將培養土放入盆內。如盆土有粗細之分,則先將粗粒土放在盆下,再放細粒土壅根填實。培土時一邊放入,一邊用竹桿將土與根貼實,但不要將土壓得太緊,只要沒有大的空隙即可,這樣有利於透氣透水。土放到接近盆口處,稍留一點水口,以利於澆水。如是淺盆,則可不留水口,有時還要堆土栽種。樹木栽種的深淺,也要根據造型的需要,一般將根部稍露出土面即可。
樹木栽種好後,即可澆水。新栽的土較松,最好用細噴壺噴水。第一次澆水,務必澆透。水澆好後,放置於無風半蔭處,注意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約半個月後,便生新根,這時才能按正常進行管理。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B0602011
樹樁盆景怎樣進行澆水和施肥?
澆水是樹木盆景的一項主要管理工作。生長在盆缽中的樹木,因盆土有限,很易乾燥,如不及時補充水分,就會缺水而枯死;但是澆水過多也不行,會引起徒長,如果盆土長期過濕,樹根呼吸不良,易引起爛根死亡。所以盆景澆水一定要適量,掌握「不幹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另外,澆水還要根據樹種、季節、土壤質地等來加以考慮,如喜水的的樹種要多澆;高溫期早晚可各澆一次水,冬季可數天澆一次水;沙質土比粘質土更要經常澆水。盆土的干濕情況可根據樹葉的生長情況(樹葉萎蔫則缺水)、叩盆的聲音、盆土表面的顏色以及開裂與否等方面來進行判斷。
盆土的養分有限,為了供應盆景樹木生長的必需養分,應注意補充適當的肥料。一般樹木盆景生長緩慢,不需施肥太多,否則會導致徒長,影響樹姿的美觀。施肥時要掌握適時、適當和適量的原則,例如觀葉樹種宜多施些氮肥,觀花和觀果樹種宜多施些磷肥;在春夏秋生長季節可施肥,冬季休眠期停止施肥;剛上盆的樹木,新根還沒有長出,不能施肥;液肥不能過濃,一定要稀釋後才能使用,否則會產生肥害;有機肥、餅肥一定要經過充分腐熟後才能夠應用,否則會在盆土中發酵產生高溫而燒傷燒死根系;作為追肥的液肥水不要灑在葉片上;晴天施肥好,雨天和梅雨季節不宜施肥。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02012
樹樁盆景怎樣進行修剪?
盆景樹木不斷在生長,如果任其自然生長,不加抑制,勢必會影響樹姿造型而失去它的藝術價值。所以必須進行及時的修剪,長枝短剪,密枝疏剪,松類樹種在芽剛萌發時摘心摘芽控制新枝生長,以保持優美的樹姿和適當的比例。修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摘心:為了抑制盆景樹木長高,促使側枝發育平展,可摘去樹木的枝梢嫩頭。
第二,摘芽:在盆景樹木的干基或幹上生長出不定芽時,應當隨時把它們摘去,以免芽長成叉枝,影響樹形美觀。特別是象榆樹、雀梅、迎春、六月雪等樹種,容易產生不定芽,更要注意摘芽。
第三,摘葉:對於觀葉樹木盆景,它的觀賞期往往是新葉萌發期,如槭樹、石榴等新葉為紅色,通過摘葉處理,可以使樹木一年幾次發生新葉,從而延長觀賞時間和效果。榔榆、銀杏等樹木盆景,也可以通過摘葉法,欣賞它們的鮮嫩新葉。
第四,修枝:樹木盆景常常長出許多新枝條,為了保持樹木的造型美觀,必須經常進行修枝。修枝方式應當根據樹形來決定,如果是雲片狀造型,就把枝條修剪成平整狀。一般有礙美觀的枯枝、平行枝、交叉枝等枝條,都應該及時剪去。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2013
樹樁盆景怎樣翻盆換土?
盆景樹木在盆中生長一定時間後,根會密布盆底,使得水分難以滲透排出,盆土養分也被利用完畢,從而影響到植株的正常生長,這時就要進行翻盆換土。翻盆換土的間隔期和次數可以根據下列幾個方面來決定:
第一,一般小盆景每隔1—2年翻盆換土一次,中盆景2—3年一次,大盆景3—5年一次。如果是老樹樁盆景,可多隔幾年才翻盆換土一次。
第二,生長旺盛而且喜肥的樹種,翻盆次數要多些,間隔年限要短些,而生長緩慢、需肥較少的樹種則相反,象松柏類老樁盆景就不宜多翻盆。
第三,枝葉茂盛、根系發達的樹種要勤翻盆換土。
翻盆換土可以通過根部的生長情況來決定:當盆土不幹和不濕時,把盆倒翻過來,用手拍打盆底,使樹木連根帶土全部倒出來,檢查土塊板結情況以及根系分布情況,如果土塊板結、根系密布土塊底面,就說明必須翻盆換土。
翻盆換土時需結合進行修根,例如對於根系密布土塊底面的,要疏剪密集的根系,去掉老根,保留少數新根;一些老樁盆景,可以修剪去老根和根端部分,在重新種植時,可適當讓根部提高一些以增加觀賞價值;松柏類樹種伸長的細根,可適當剪去根端部分;黃楊、竹類等須根發達,應剪去根端全部。
翻盆換土的時間以休眠期為好,大多在早春或晚秋進行,如果保留原土較多,則可隨時進行。翻盆換土時可以用原盆或者換稍大一點的盆,具體要根據樹木大小來決定。換土時的土壤必須適宜該樹種的生長要求。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2014
樹樁盆景放置在什麼地方才好?
樹樁盆景放置的地方,除了需要通風透氣外,必須考慮到光線的問題。每一樹種對光線的要求都不盡相同,但是大體上可以把它們分為兩大類:喜光類和耐蔭類。因此要根據對光的要求來決定盆景是擺放在陽光下還是在有遮蔭的地方。例如對於喜光類,如果把盆景放在陽光充足和空氣流通的庭園或天井中,則樹木生長健壯,葉色翠綠,花繁果茂,盡顯盆景的觀賞性;反過來如果把它們放在樹叢濃蔭下或庭隅廊下,因為陽光空氣都不充分,也沒有雨露的滋潤,樹木往往生長不良,葉片發黃容易脫落,長時間可能會導致樹木死亡。而對於耐蔭類,例如羅漢松、山茶等,在夏季如果放在陽光下直射,就會使葉片尖端和邊緣枯焦,甚至整片葉枯焦脫落。
盆景樹木對光的要求可以根據下面幾個方面來進行判斷:
第一,針葉的松類樹種,大多為喜光類;而葉片呈扁片或鱗形的一些柏類樹種以及竹柏、羅漢松等,都是耐蔭類。
第二,常綠闊葉樹種如黃楊、冬青、山茶等,多是耐蔭類;而落葉闊葉樹種如梅、紫薇、石榴等,多為喜光類。
第三,葉質較厚或革質的闊葉樹,多為耐蔭類;葉質薄而較大的闊葉樹,多為喜光類。
第四,野生林下的小灌木如六月雪、南天竹等,多為耐蔭類;原生長在曠野或陽坡地的樹種如 ji木、雀梅等,多為喜光類。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2015
山水盆景如何選石和選盆?
山水盆景選石時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因意選材」,也就是按題選石,即根據創作主題意圖選擇石料的種類、形狀和色澤等。因意選材,可以掌握創作的主動,有利於表現特定的主題和意境。但有時不一定能選到完全適合的材料,這就要進行適當的藝術加工,做到雕鑿不露人工痕跡,宛如天成。
另一種是「因材立意」,也就是按石創作,即根據石料的種類、形狀和色澤等因素來決定創作意境。因材立意,可以對山石材料因材致用,充分發揮天然的特性,但不足的是表現的意境內容常常受到一定的限制。
山水盆景一般採用無洞眼的水底盆,便於貯水,用來表現江河湖海的浩瀚。水底盆都很淺,除能表現出山峰的高聳雄偉和山麓坡腳的曲折起伏外,還便於安置船、橋、亭、榭等配件,可不必再用其它支撐物,這樣既美觀、方便,又接近真實。至於淺盆貯水少,山石易幹掉,只要注意經常噴水即可。
水底盆以漢白玉、大理石等材料鑿成的最好,其次是釉陶盆,一般不用紫砂盆。特大型山水盆景也可採用水泥盆。水底盆的形狀,一般以長方形或橢圓形最為常見和適用,偶有用正方形、圓形、船形、海棠形、六角形等式樣。水底盆通常用的色彩有白色、淡藍、淡綠、淡黃等淺色,要根據盆景的表現內容和山石的顏色來進行選用。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2016
山水盆景怎樣進行布局?
布局是製作山水盆景的關鍵性的一步,山水盆景造型有無意境,表現什麼主題,全賴構思布局。布局主要是屬於藝術構思問題,它是通過運用各種藝術表現手法來實現的。
布局開始,要把各組成部分集中起來,根據表現主題和創作意境的需要作一全面考慮,包括布局的形式、植物的栽種、配件的安置等等問題。這里主要談談主峰的位置和配石的安排問題。
主峰是盆景的重心所在,最為突出顯眼,在布局中要首先確定。主峰位置通常放在盆長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處為宜,可略為偏前或偏後。主峰位置一般不宜放在盆的正中或邊緣。
主峰確定後便可安排配石。配石與主峰在風格上要統一,但形狀、大小又必須有所變化。配石只是起著襯托主峰的作用,本身不可突出。盆景中所有的山峰都要避免等高或形狀雷同的現象,也不可順次安排,而應高低起伏、參差不齊。整個布局要做到疏密得當,虛實相間,不可均勻安排,也不可處處填滿。
在山水盆景的意境構圖方面,有三種處理形式。第一種是高遠式:高遠式的主峰高聳險峻,配峰低矮,以襯托主峰,山石占盆面的三分之二左右;第二種是深遠式:深遠式多以一峰為主,群峰夾峙,從近景透視遠景,在前後峰的關繫上,宜前實後虛,顯得山巒重疊,層次豐富,忽隱忽顯,深不可測,山石占盆面的二分之一左右;第三種是平遠式:平遠式多為低矮平緩的山巒,延綿不斷,無明顯山峰奇石,排列錯落有致,山石占盆面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此方式水面遼闊,在低平曲折的山巒掩襯下,顯得地闊天廣。
還有一點要特別提出的,就是在布局時,要著意山腳的處理,特別是水岸線的處理,宜曲折多變,有隱有現,切忌平直無奇。
(華南農業大學 劉海濤)
A0602017
山水盆景怎樣進行管理?
盡管山水盆景以山石為主,但由於山石上點綴了植物,因此山水盆景與樹木盆景一樣也要進行管理,而且由於山水盆景的山石上栽植植物用土一般較少,更需要精心管理。山水盆景的管理方法與樹木盆景基本相同,但是應特別注意下面幾點:
第一,噴水:平時除了在盆中貯滿清水外,還必須經常對整個山石進行噴水,尤其是用吸水不良的硬質材料製成的盆景。山石上的植物全靠人工噴水養護,稍有疏忽,就造成植物枯萎。對於用吸水性能好的松質石料製成的盆景,可適當減少噴水次數。
第二,施肥:山石上栽植的植物不僅土少,而且不便換土,因此植物很容易缺乏養分,必須經常進行施肥,才能使植物生長良好。肥料選用稀薄的液肥,便於澆施。也可以把山石放在肥水中浸透,再將表面用清水沖洗干凈。
第三,放置:山水盆景上的植物一般土少、根淺,不宜暴曬,夏天必須進行遮蔭或者放置在半蔭處。其它季節應放在光線充足、通風良好、便於觀賞的地方。
除以上幾點外,山水盆景還要注意盆中的清潔,盆中的水經常進行更換,並將盆內清洗干凈,以增強觀賞效果。在搬動盆景時要注意小心輕放,特別要防止損壞山石的基腳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