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軒盆景
Ⅰ 以我的書房為題寫作文
1. 以《我的書房》為題目,寫一篇作文
我的書房普普通通,卻是個古色古香的書的海洋。步入書房,到處彌漫著書的香味。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成天與我做伴的大書櫃了。
我好像是一條書蟲,成天爬行在書堆中,從《四大名著》,《資治通鑒》,《霧都孤兒》等名著中吸取了知識的甘霖,就好像挖掘到無窮無盡的寶藏,不亦樂乎。我們家的房間很多,北面的一間是書房。
走進去,北面牆上是一個明亮的大窗戶,媽媽給它配了一個漂亮的窗簾。
窗戶的下面是長長的書桌,每天我都在上面寫作業,書桌的右邊有一台電腦,爸爸用它來學習、工作。
西邊整整一面牆是書櫥,它分上中下三層,上下兩層是書櫃,中間是玻璃櫥窗,裡面放滿了書。自從我上學以後,爸爸就讓了四格給我,現在我的書櫥也快裝滿了。書桌的左上角放著一盞粉紅色的台燈。每天我放學回到家,就坐在台燈下讀書、寫字。書櫃里整整齊齊地擺放著課外書、工具書、作文書等,它們就像一個小小的知識寶庫,不斷地給我提供著精神食糧。
我在書桌上寫作業,書桌的高度可以升降,我長大了,書桌也跟著我一起長高。
在書房裡寫作是思想在宣洩,會讓靈感一點一滴的疊加,我不會忘記那種滋味。
在幽靜的書房裡,書香仍在彌漫,有淡香,有淳香,有濃香。書房裡,有我學習的身影,有我玩耍的身姿。我的書房,我快樂!書房整天陪伴我成長,在書房裡,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我愛我家的書房。
2. 以《我的書房》為題目,寫一篇作文600字以上哇
我的書房普普通通,卻是個古色古香的書的海洋.步入書房,到處彌漫著書的香味.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成天與我做伴的大書櫃了.我好像是一條書蟲,成天爬行在書堆中,從《四大名著》,《資治通鑒》,《霧都孤兒》等名著中吸取了知識的甘霖,就好像挖掘到無窮無盡的寶藏,不亦樂乎.我們家的房間很多,北面的一間是書房.走進去,北面牆上是一個明亮的大窗戶,媽媽給它配了一個漂亮的窗簾.窗戶的下面是長長的書桌,每天我都在上面寫作業,書桌的右邊有一台電腦,爸爸用它來學習、工作.西邊整整一面牆是書櫥,它分上中下三層,上下兩層是書櫃,中間是玻璃櫥窗,裡面放滿了書.自從我上學以後,爸爸就讓了四格給我,現在我的書櫥也快裝滿了.書桌的左上角放著一盞粉紅色的台燈.每天我放學回到家,就坐在台燈下讀書、寫字.書櫃里整整齊齊地擺放著課外書、工具書、作文書等,它們就像一個小小的知識寶庫,不斷地給我提供著精神食糧.我在書桌上寫作業,書桌的高度可以升降,我長大了,書桌也跟著我一起長高.在書房裡寫作是思想在宣洩,會讓靈感一點一滴的疊加,我不會忘記那種滋味.在幽靜的書房裡,書香仍在彌漫,有淡香,有淳香,有濃香.書房裡,有我學習的身影,有我玩耍的身姿.我的書房,我快樂!書房整天陪伴我成長,在書房裡,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我愛我家的書房.。
3. 【以「我的書屋,我的夢」為話題寫一篇作文,題目寫什麼好】
我有一個小書屋,它是我學習成長的搖籃。
書屋的名字叫「玉琢室」,這個名字是爸爸取得,來源於《三字經》中的一句話:「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爸爸希望我在這個書屋裡,能像玉石經過雕刻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走進書屋,靠窗邊是我的寫字台,寫字台上面擺著一盞精緻的、可移動的台燈,是媽媽為保護我的視力特意買的,小台燈天天陪伴著我,在它明亮的燈光下,我能認真地寫作業、看書、畫畫。
緊靠台燈是我心愛的筆筒,筆筒里住著我許多好朋友---鋼筆,它們像忠實的小狗,隨時等著我的召喚。寫字台上還擺放著一盆仙人球,每次看書、學習累了的時候,我就看看仙人球,放鬆一下。
左邊是滿壁的書櫃,是爸爸在裝房子時專門為我做的。書櫃里整齊地擺放著各種各樣的圖書,有作文書、古典名著、歷史故事等等,它是我的知識倉庫,一有空,我就會在這知識倉庫里享受知識的甘露。
右邊的牆上,掛著一張中國地圖,這是我睜眼看世界的窗口,每當我碰到一個不知道的地名,都要在地圖上找到它的位置,看是哪個省的。我喜歡我的書屋,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在這個書屋把自己磨成一塊美玉。
4. 以書房為題作文
書房,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禪房。墨香閣,靜軒者書齋也,陳設簡陋,唯一桌一椅一書櫥而已,但藏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
每每坐於此,吟詩誦文,伴著清晨鳥兒的呢喃,你會發覺,你獲得的不僅是知識,還有精神的充實。
曾經,是個懵懂的孩子,總把世界看的很簡單,有著「出生牛犢不怕虎」的狂放,以為單平自己的文字,就可以行走江湖。殊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當細雨打在屋檐上時,聽雨書齋中。打開書廚,昔日的韻香噴面而來,有種迷醉感,回首,我把那些文稿一張張地投入火盆,與雨一起隱跡,撒酒三杯,已祭亡靈。
我不敢在讓字從筆尖劃出,害怕自己被它迷惑。望著墨香閣內的書,一片迷茫,不知道該怎麼做?趴在書桌上,隱隱約約聽到有人在和我說話,當我抬頭時,書閣之中,只我一人獨傷秋色,耳旁餘音未了「書到用時方恨少。」
清晨,掩埋了那記憶中的灰燼,豎了一塊碑:記憶之默痕。
墨香閣的門重新被扣響,閣子內的書重新被人撫摩。余留之際,我會莫名其妙的想一個問題:為什麼會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之所以文簡字陋,大概是因為書讀半斗不足下筆吧!於是有了夢,在夢的伊始,希望自己筆下的字能有一種苦澀的回味,焦灼後的會心,冥思後的放鬆。
嘿嘿!在墨香閣內,我似乎又回到重前,總愛在書上圈圈點點。應該說,讀書是一門藝術,它能使你的精神充沛,使你從無知到有知,使你的眼睛飽福。陳伯安先生說過,你如果相成為一個有品位、有思想的人,就必須有「戀書情結」。
如今,我發現,書中的奧秘實為不少。看著文字,活象一個個小蝌蚪,引誘你的眼睛去洞穿它的真諦,領悟它的神韻,就象《俠客行》中石破天破解俠客島上的蝌蚪文時,一個個字 *** 著你的穴道,你會突然聞到一股芳香,來自於人類群體才智的結晶。
是書拯救了我,它就象一場甘霖,滋潤了乾渴的我;它就象一屢陽光,溫暖了冰涼的心;它就象航標燈,它就象航標燈,為迷失方向的我導航。經過書的洗禮,我成長了,變的有品位。你呢?在猶豫嗎,在徘徊嗎?還等什麼,抓緊時間,捧起一本好書,細細品讀吧!
現在用曹雪芹的一首詩收尾: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
由來書閣悟,休小靜軒痴
5. 我的書房的作文
以前,我們家又窄又小,我只能在餐桌上學習。每次到吃飯前,我就要把書、筆、本子放進書包,十分不便。如果我想要看課外書,還得從一隻硬板紙箱中一本本地找起來,得找好一會兒才找得到,十分費時間。唉,最好能有自己的書房!
現在,我們搬進了新房子。新房子既寬敞又明亮,爸爸還特地讓出一間小房間給我做書房。啊,真好!
走進書房,就會看到靠窗口放著一張精製的小書桌。現在,每次我都在這張小書桌上做作業、看書。小書桌上我還放一些裝飾品,使我的書房變得更加漂亮。
在窗檯上,放著爸爸為我買的盆景:吊蘭、文竹……每當我的眼睛有些疲勞時,我就會望一望它們那綠色的葉子,緩解一下眼睛的疲勞。
在門的右邊,有一個三層的小書架。我把書分為三種類型:科普書、教科書及其他課外書。一些我小時候看過的連環畫、小人書,我用紙板箱子把它們裝起來,請爸爸把它們放到樓頂上去。我在空閑時便迅速拿出一本我喜愛的書來看,津津有味地讀起來。我還打算把自己的零用錢積蓄起來去買更多的書,充實我的書架,使我的小書架成為一個大書庫。
我的小書房真好,我愛我的小書房!
6. 請以「書房」為題,寫一篇900字作文
燈,燈光依舊亮著,不能熄滅。
幾只小蟲圍繞著燈光。對於那些小蟲來說,一切發出耀眼光芒的東西都是它們的理想樂園,也是它們的神明。
簡單的崇拜,以致奮不顧身。如果可以我倒很想做一隻小小的飛蟲,每個夜間飛向最吸引我的某個光源。
在那裡玩樂,在哪裡祈禱,在那裡奔向另一個世界。 從遙遠的夢幻回到現實,擺在我面前的還是堆積如山的資料與星羅滿布的習題。
熬過今夜,就能從書中逃回到這個世界。在書海里漫遊,達到幻滅的程度,才能從書中抽出思緒,讓呆滯的大腦休息片刻。
我,我不明白。在現在這個年代,怎麼還能說只要讀好書,就會發財。
這種想法讓我感覺好獃。難道只要讀好了書,就一定能發財嗎?那全世界的人都會去讀書的,我相信。
愛我的爸爸,疼我的媽媽,也不知道你們是不是真的對我好。我說了那麼多,你們都明白了嗎?我不是要反抗什麼,只是要你們看,我不滿的地方。
別只是以自我為中心展開思想,你們認為的一切都是對的嗎?你們所想到的都是最好的嗎?別再互相爭吵,似乎和文革那會一樣,誰沒有心機,就會被鏟。難道不覺得累嗎?我覺得好累、好累…… 我讀,我會讀書,會讀好書,但那不是被逼出來的,那樣會讓我感覺想吐,好想哭。
我怕,怕什麼,怕老是背書,怕別人說我好 *** 。你,你們,只會說「你要第一,沒第一也要上班裡前十名。
制定好計劃,編排好劇本,我成為裡面的主角兒。我想告訴你,我就快要發羊顛瘋。
不是每個人都會讀書,讀書不厲害也不一定就會輸,我並不是想要說我會讀書不在乎。我只希望你們能夠清楚,我不是你們的玩偶,請別為我編織自己的人生。
讀書的階梯 如果說人生是環環相扣的鏈條,那末讀書大概就會有階梯。 這階梯的第一步,便是青年時代的讀詩。
我們的讀書,似乎都是從讀詩開的頭。不僅讀,那當兒確乎自己也在寫著。
梁實秋先生說:「大概每個人都曾經有過做詩人的一段經驗。在『怨黃鶯兒作對,怪粉蝶兒成雙』的時節里,看花謝也心涼,聽貓叫也難過,詩就會來了,如枝頭舒葉那麼自然。
但是入世稍深,漸漸煎熬成一顆『煮硬了的蛋』,散文從門口進來,詩從窗口出去了。」 緊接著讀詩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青春的熱情尚未全部落潮,就去讀散文。
散文是情感性質的,需要赤忱的心去體驗感應,等到散文失卻了吸引力,記錄人間悲喜劇的小說就受到我們的青睞。 小說讀多了,世態冷暖也經歷知曉了,光是原地打轉不行,需要一種形而上的提煉和升華,哲學就來找我們。
讀了哲學,人變得明快透徹,但還應保留一分稚嫩和天真,太徹底了,心靈有的空虛,人生感到孤寂,總想皈依什麼,那時忙的空虛,人生感到孤寂,總想皈依什麼,那時忙不迭地尋覓宗教讀物了。 一俟練達人情、洞察世事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也就雅俗都賞、深淺不分了。
小孩子喜歡喝糖茶,老年人愛好品苦茶。讀書大概確乎有著階梯。
曾經有人指出,讀周作人先生平實沖淡的文章,需要用人生的閱歷去鋪墊。 有人永遠讀詩。
有人只讀濃得化不開的散文。有人讀讀小說就夠了。
只有一部分人,在讀書的階梯上不斷地走下去。 我讀書 我快樂 我成長 兒時的我,在「鋤禾日當午,汗滴何下土」的詩歌聲中長大,每次端起書,看著那毫無生命的方塊字,我總是大喊沒意思。
讀書是我最頭疼的事了。 漸漸長大了,我感到了知識的缺乏,每次作文,我都不知從何說起。
爸爸、媽媽為我不喜歡讀書而煩惱,常常買許多書讓我閱讀。直到有一天,那天晚上,我們家裡開展成語比賽,該我說成語,媽媽說意思,我翻開成語詞典,說道:「金蟬脫殼(ké)。」
剛一說完,爸爸、媽媽都鬨堂大笑,我感到奇怪,不知道他們笑什麼,媽媽看我一臉的驚詫,說:「自己看看拼音,到底讀什麼。」「噢!是'金蟬脫殼(qiào)'!」我恍然大悟。
爸爸嚴肅的對我說:「以後要注意多讀書,那才能積累知識呀!」於是,我便暗暗下決心,一定要多讀書,懂得好多好多的知識。 從那以後,我真的喜歡上了讀書,因為書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當讀到安徒生的童話集——《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曾為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命運做過祈禱;當我看到《狼牙山五壯士》時,我為狼牙山五壯士的悲壯流過眼淚;當我讀到《三國演義》時,我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欽佩不已。我深深地陶醉在書的海洋中, 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一段話「讀書能醫愚,讀書能治窮,讀書能療病,讀書能礪志,讀書能致遠,讀書能練達,讀書能聰慧,讀書能知道怎樣交友,怎樣識人,怎樣說話,怎樣做事,怎樣活著才身心健康,讀書能明白什麼樣地人生稱得上完美無憾。」
是啊!讀書得好處無窮無盡。 現在,當我捧起《鋼鐵識怎樣煉成的》,深深融入到裡面時,我感到自己是多麼的幸福,因為我擁有健康的身體,保爾雖然殘廢,但他那種不向命運低頭,堅強的毅志和頑強的精神,深深地把我折服,讓我佩服。
我對今後的學習、生活充滿了希望。我更愛讀書了。
讀《三國演義》、《水滸傳》可以讓我們對中國名著有所了解;看《十萬個為什麼》可以使我們的知識更加豐富;讀《作文大全》可以提高我們的作文水平;就是看一些漫畫、搞笑之類的,也可。
7. 我的書房 作文 說明文 600字
我的書房
我愛讀書,所以見識廣闊;我愛讀書,所以識古知今;我愛讀書,所以風趣幽默;我愛讀書……或許我會為一本課外書,高興半天,而樂此不疲地讀上幾十頁,但是高興勁過上後,你會不會把那本書丟在一旁,對它不理不睬呢?我可以十分堅定地告訴你,我從不會冷落我的書,它是我最喜歡,最忠誠的夥伴。
走進書房,先是看到兩個龐大的書櫃,請往裡繼續看,不必說受廣大學生喜歡的《格言》,《青年文摘》等,也不說中學生必讀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就連電視劇,卡通片播過好多遍的四大名著我也認真地讀過,也許,在一些人看來,古言版是非常乏味的,但在我看來,他也別具一番趣味。暢游在書本的海洋中,激游在中國名著的宇宙中,游覽在外國著作的城堡中,我的心彷彿到了另一個境界,那裡是寧靜的,但又不是孤獨的,我喜歡讀書,那書就是我的伴侶。
記得,才識閱讀的時假,我還是一個連「一、二、三」都不會寫的小孩子,我只能聽媽媽給我講故事,大了一點我開始接觸一些小小說,盡管有些字不認識,但對於讀書的喜愛,我但學會運用了另一種工具——字典。不過,那時的幾本童話,小小說,完全不能和現在滿屋的散文,小說,科普書相比。看著這些書,只要一有空,我就會一頭扎進書堆中去,閱讀的時間決不下於半天。
我喜歡書,並不在於它的插畫優美,大眾追捧,而在於它豐富的文化底蘊,精彩的故事情節。它能讓我不出家門,便能知曉天下事,它能讓我不用做夢,便能暢游歷史長河,它能讓我沏一杯茶,便能游歷世界美麗山河。
書,我的最愛;書我的夥伴。我喜歡閱讀,我喜歡讀書,它讓我拋去煩惱和不愉快。所以,請愛上讀書。
Ⅱ 因園的主要建築有哪些
因園,始建於1685年,是趙執信的祖父趙雙美所建,歷盡滄桑。因園佔地面積15640平方米,建築面積3970平方米,水面面積3540平方米,綠化面積6940平方米,種植花木70多個品種。
主要建築物有趙執信故居、深約堂、綠靜軒、虛舵樓、覽秋台、聽泉榭、西笑亭、銜月亭等亭台廊榭10餘處,另有摩崖石刻、石雕影壁、假山池塘、疊瀑溪流等作為點綴,還有文石盆景、陶瓷琉璃、名人字畫等。
因園正門口,可見一丈多高的摩崖石刻「秋谷高風」,是由趙執信書稿中集墨而成。字跡遒勁俊秀,一代書家的功力躍然石上,觀者無不發出「書人俱佳」的贊嘆。
向北穿圓門過三曲橋,就到了長5米,高3米的石雕影壁前,上面刻有「飴山談龍」4個隸書大字,由書法家王延山手書,影壁背面鐫刻著趙執信生平傳略。影壁後便是主體建築,趙執信故居。
這是一座比較標準的清代四合院,佔地面積1050平方米,建築面積286平方米,有房屋15間。門前一副抱柱聯寫道:「與昉思聽曲竟被罷官曾自比傷弓斷燕,同貽上論詩獨成妙解至今想抵掌談龍。」
「昉思」是趙氏好友洪升的字,「貽上」則是詩壇上與趙氏觀點相左的王士禛的字。以摯友和論敵入楹聯,立意奇巧,對仗工整,內容也十分耐人尋味。
楹聯左側的清康熙初年碑刻,是明代監察御史、趙執信曾祖父趙振業的墓誌銘,由「一代帝師」、「三部尚書」孫廷銓撰文,孫廷銓之侄寶仁書丹。全文2470字,詳盡記述了趙振業的生平與趙氏家族的延續,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
一對石獅列於門口,高1.6米,長0.9米,座高0.2米,正面平視,不分雄雌,各用前爪撫一綉球引一小獅,雕工玲瓏精巧,微殘而不失原貌,其完整精緻程度可與顏文姜祠門前石獅相媲美。這對石獅,是在執信曾祖父趙振業任邯鄲令時運來的。
趙執信故居院內房屋,灰瓦粉牆,木格門窗,十分古樸典雅。正堂名稱「磺庵」,是趙執信晚年的著書立說之所,用作書房、客房兼卧室。室內正面牆上懸掛著趙執信畫像,錦綉官服,頂戴花翎,剛毅安詳,正襟危坐。畫像兩側的楹聯寫著:
夢拋溟海三千里,身耐霜風七十秋。
這是他70歲時詩作中的一聯,是他對自己坎坷經歷的真實寫照。
室內陳列著古色古香的羅漢床、條山幾、元魁椅、方衣架、書桌和書櫥等。床頭懸掛著自屬「無想道人」的條幅,上書「虎帳酣眠是壯猷,故人龍卧隔三洲。爭教管樂相與笑,大有人呼作武侯」,抒發了詩人隱居時的豪情壯志。
東、西廂房分別是趙執信生平展覽、學術成就展覽。在這里,人們可以通過趙執信青年時期的仕宦生活、壯年時期的漫遊生活和老年時期的隱居生活,了解這位在詩歌理論和創作領域取得雙重成就的優秀現實主義詩人坎坷、曲折的一生,體味他少年得志的激情,罷官漫遊的感受,現實主義詩篇和詩論的內涵。
深綠書院位於趙執信故居的東面,北房名稱深約堂,東房名稱綠靜軒,佔地面積800平方米,裡面共有奇石精品186件。這些奇石全部是博山奇石收藏的佳品,意境高遠深究,形神俱佳,觀賞把玩超然物外,臨此觀之,莫不心胸盪然,眼界大開。
此外,還有陶瓷琉璃精品386件,陶瓷類展品主要有世所珍重的絞胎、粉杠、三彩、青釉印花、黑白釉和菜葉末釉等精品佳作,其造型有的抽象、粗獷、豪放、深厚,有的玲瓏逼真、造型優美、意蘊濃重、巧奪天工。
琉璃展品主要有名貴色料加工成型的雞油黃、雞肝石製品,還有著名高級工藝師及民間藝人精心製作的琉璃花球,內畫鼻煙壺,套料雕刻瓶、碗、壺,刻畫花球,稀有琉璃,水晶寶石等,這些琉璃展品均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和渾厚豐潤、粗獷優雅、質朴逼真的藝術特色。
名人字畫廳佔地面積150平方米,展出的名家字畫86幅。有的大氣磅礴,有的清秀雋永,有的金石味濃,有的天然成趣,尤其是馮其庸等名人的大作,更讓人大飽眼福。
故居的西面有「梅園」,植有紅梅、綠梅、臘梅等10餘種,隱喻趙執信的凌然傲骨。因園長廊由「銜月亭」起,自南向北經梅園向東折去,與整個建築群渾然一體,韻味深邃,讓人流連忘返。
自「秋谷高風」摩崖石刻處沿石階拾級而上,有一飛檐斗拱的「西笑亭」立於懸崖峭壁之上。這是當年趙執信與友人小聚,談古論今、吟詩聊天的地方。
不遠處的「聽泉榭」,建於山上小湖一側,水中蓮荷怒放,游魚可鑒,山清水秀,鳥語花香,也是他經常駐足之處。當年他在《題因園聽泉榭》一詩中,對四圍佳境作過詳細的描述:
池光回映曲欄平,澗水搖穿洞戶行。
竟日深林響寒雨,四時空谷送秋聲。
主賓談向鏗訇息,魚鳥心從寂歷生。
憶訪仙人閱亭館,水晶簾檻坐分明。
覽秋台是園林部分的重要景點,趙執信晚年常與友人在此觀景聊天、吟詩作畫、彈唱娛樂。站在覽秋台上,因園一年四季景色盡收眼底。
春日可看桃花夾岸,溪水流紅;夏日可見濃蔭密蔽,楊柳搖青;秋天可聞松濤盈耳,桂花飄香;冬季可觀竹石凝寒,泉水騰霧。
趙執信晚年退居因園,去世後,該園賣於錢氏。歷傳六世,亭堂台榭,毀壞甚巨。因園僅存覽秋台、磺庵,別的已頹圯無存。
園林秋色
Ⅲ 曲阜的三孔在什麼地方
曲阜的三孔在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靜軒中路與大成路交叉口。
山東濟寧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曲阜「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
孔廟,公元前478年始建,後不斷擴建,至今成為一處佔地14公頃(1公頃=10000平方米)的古建築群,包括三殿、一閣、一壇、三祠、兩廡、兩堂、兩齋、十七亭與五十四門坊。
孔府,建於宋代,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之地,西與孔廟毗鄰,佔地約16公頃,共有九進院落,有廳、堂、樓、軒463間,舊稱「衍聖公府」。
孔林,亦稱「至聖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家族墓地,林牆周長7千米,內有古樹2萬多株,是一處古老的人造園林。
(3)靜軒盆景擴展閱讀
曲阜三孔景區門票優惠政策:
1、60周歲以上(含60周歲)老年人免票(憑身份證無需換票,憑老年證需換票)。
2、現役軍人、軍隊離退休幹部、消防員、退役軍人免費(憑本人有效證件原件,無需換票)。
3、殘疾人憑本人身份證、二代殘疾證或殘疾軍人證免票(需換票);對盲人、雙下肢殘疾人及一、二級重度殘疾人免陪護人員一人(需換票)。
4、6周歲以下(含6周歲)或身高1.4米以下(含1.4米)兒童免票;身高超1.4米,未滿18周歲(含18周歲)的學生,憑身份證或學生證購買半價優惠票;
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學生,憑學生證購買半價優惠票(不包括夜大、電大、成人教育、繼續教育、遠程教育、短期培訓、留學生等)。香港、澳門、台灣等入境青少年憑有效《港澳居民往來內地通行證》、《台灣居民往來大陸通行證》或學生證購半價票。
5、曲阜籍以外孔子後裔及配偶參觀景區免票(憑本人身份證、結婚證或戶口本,需換票)。
Ⅳ 求淄博趙執信故居旅遊攻略~
趙執信紀念館坐落在博山著名古代園林因園舊址上,位於今博山區中心路東首,後樂橋以南,毗鄰范公祠。由於因園旁邊有一條南北狹長、樹叢翠綠、溪水漫流的山谷,四季風高如秋,人們便把這一帶稱作「秋谷」。紀念館背依荊山,下臨秋谷,山岩重疊,泉水繞屋,天然秀色與人文景觀渾然一體,是一處文化底蘊豐厚的旅遊勝地。
趙執信,字伸符,號秋谷,亦號無想道人,晚號飴山老人。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生於益都縣顏神鎮,即今淄博市博山城區;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卒於因園趙氏故居。他自幼聰穎過人,14歲中秀才,17歲中舉人,18歲中進士。因文采、書法均出類拔萃,不久便任翰林院庶吉士,人稱「趙翰林」。在初踏仕途的幾年間,他年青有為,名聲大振,23歲擔任山西鄉試正考官,25歲晉升為右春坊右贊善兼翰林院檢討,充明史纂修官,參與修《大清會典》。其詩作被譽為「絕去雕飾,有初日芙蓉之目」。其詩論頗有創見,著《聲調譜》以揭示詩韻的規律。面對清初文壇領袖王士禛倡導的「神韻說」,他著《談龍錄》闡述自己不同見解,主張從詩里要看出作者來,要看出作者所處的時代特點,要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主張,要讓語言為作品內容服務,要根據作者自身的條件選擇藝術風格。他頗得比他年長三四十歲的名士朱彝尊、陳維崧、毛奇齡等人的賞識,成為忘年之交。一代詩宗王士禛也心折其才,和他相互酬答。朝中權貴都想和他結交。而他性剛骨傲,睥睨阿諛奉承,「恥有所依附」。他與當時的著名作家、詩人洪升等成為摯友。正因為與洪升的友情,給他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滅頂之災。
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八月的一天,洪升邀請趙執信在華盛樓觀看他寫的新戲本《長生殿》,次日被奸臣黃六鴻告發,因當時正值佟皇後喪期間,皇上聞之大怒,便以「國恤張樂大不敬」的罪名將趙執信等人革職,28歲的趙執信過早地結束了仕宦生涯。京城各界文人對他的遭遇深表惋惜,有詩曰:「秋谷才華迥絕儔,少年科第盡風流,可憐一曲《長生殿》,斷送功名到白頭。」趙執信自有「十年一揮手,今日別長安 」的詩句。此後數十年間,他漫遊大江南北,足跡東至黃海,西至嵩山,南至廣州,北至天津,在游歷中排遣郁悶,訪求知己,在山水景物中尋找精神慰籍,寫下許多現實主義的優秀詩篇。晚年退居因園,83歲時去世,長眠於博山區土門頭村西的「天階」。
因園是一處倚山傍水的別墅,由趙執信祖父趙雙美於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建造,因年久失修已經坍塌多年。1994年,博山區人民政府投資700餘萬元,依據史料記載重建了因園,並在此組建趙執信紀念館,以紀念這位卓有成就的現實主義詩人、詩論家、書法家。
趙執信紀念館(因園)佔地面積15640平方米,建築面積3970平方米,水面面積3540平方米,綠化面積6940平方米,種植花木69個品種。主要建築物有:趙執信故居、深約堂、綠靜軒、虛舵樓、覽秋台、聽泉榭、西笑亭、銜月亭等亭台廊榭十餘處,另有摩崖石刻、石雕影壁、假山池塘、疊瀑溪流等作為點綴,還有文石盆景、古今陶瓷琉璃、名人字畫、趙執信生平及學術成就等展覽內容。
來到因園正門口,迎面可見一丈多高的摩崖石刻「秋谷高風」,系由趙執信書稿中集墨而成。字跡遒勁俊秀,一代書家的功力躍然石上,觀者無不發出「書人俱佳」的贊嘆。
向北穿圓門過三曲橋,就到了長5米高3米的石雕影壁前,上面刻有「飴山談龍」4個隸書大字,由當代書法家王延山手書。影壁背面鐫刻著趙執信生平傳略。影壁後便是紀念館的主體建築——趙執信故居。這是一座比較標準的清代四合院,佔地面積1050平方米,建築面積286平方米,有房屋15間。門前一副抱柱聯曰:「與昉思聽曲竟被罷官曾自比傷弓斷燕,同貽上論詩獨成妙解至今想抵掌談龍。」「昉思」是趙氏好友洪升的字,「貽上」則是詩壇上與趙氏觀點相左的王士禛的字。以摯友和論敵入楹聯,立意奇巧,對仗工整,內容亦十分耐人尋味。楹聯左側的清康熙初年碑刻,是明代監察御史、趙執信曾祖父趙振業的墓誌銘,由「一代帝師」、「三部尚書」孫廷銓撰文,孫廷銓之侄寶仁書丹。全文2470字,詳盡記述趙振業生平與趙氏家族的延續,具有重要文物價值。一對石獅列於門口,高1.6米,長0.9米,座高0.2米,正面平視,不分雄雌,各用前爪撫一綉球引一小獅,雕工玲瓏精巧,微殘而不失原貌,其完整精緻程度可與顏文姜祠門前石獅相媲美。這對石獅,在執信曾祖父趙振業任邯鄲令時運來,原置於趙氏祠堂,解放後因為修路而埋於地下,80年代初挖出展覽於博山人民公園。1994年因園修復,遂以一對新石獅兌換來安放於此。石獅亦有情,在顛簸流離數十載後,終於物歸原主。
趙執信故居院內房屋,灰瓦粉牆,木格門窗,十分古樸典雅。正堂名曰「磺庵」,是趙執信晚年的著書立說之所,用作書房、客房兼卧室。室內正面牆上懸掛著趙執信畫像,錦綉官服,頂戴花翎,剛毅安詳,正襟危坐。畫像兩側的楹聯寫著:「夢拋溟海三千里,身耐霜風七十秋。」這是他70歲時詩作中的一聯,是他對自己坎坷經歷的真實寫照。室內陳列著古色古香的羅漢床、條山幾、元魁椅、方衣架、書桌、書櫥等。床頭懸掛著自屬「無想道人」的條幅,上書「虎帳酣眠是壯猷,故人龍卧隔三洲。爭教管樂相與笑,大有人呼作武侯」,抒發了詩人隱居時的豪情壯志。東、西廂房分別是趙執信生平展覽、學術成就展覽。在這里,人們可以通過趙執信青年時期的仕宦生活、壯年時期的漫遊生活、老年時期的隱居生活,了解這位在詩歌理論和創作領域取得雙重成就的優秀現實主義詩人坎坷、曲折的一生,體味他少年得志的激情,罷官漫遊的感受,現實主義詩篇和詩論的內涵。
故居東面有一個獨立庭院叫「深綠書院」,佔地面積800平方米。院內北房曰「深約堂」,東房為「綠靜軒」。現在書院已辟為博山藏石館,展出淄博文石精品186件,其意境高遠深邃,形神俱佳,取材於魯中山地的石灰岩地貌,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
故居西面有「梅園」,植有紅梅、綠梅、臘梅等10餘種,隱喻趙執信的凌然傲骨。因園長廊由「銜月亭」起,自南向北經梅園向東折去,與整個建築群渾然一體,韻味深邃,讓人留戀忘返。
自「秋谷高風」摩崖石刻處沿石階拾級而上,到紀念館園林部分的最高處,有一飛檐斗拱的「西笑亭」立於懸崖峭壁之上。這是當年趙執信與友人小聚,談古論今、吟詩聊天的地方;不遠處的「聽泉榭」,建於山上小湖一側,水中蓮荷怒放,游魚可鑒,山清水秀,鳥語花香,亦是他經常駐足之處。當年他在《題因園聽泉榭》一詩中,對四圍佳境作過詳細的描述:
池光回映曲欄平,澗水搖穿洞戶行。
竟日深林響寒雨,四時空谷送秋聲。
主賓談向鏗訇息,魚鳥心從寂歷生。
憶訪仙人閱亭館,水精簾檻坐分明。
覽秋台是館內園林部分的重要景點,趙執信晚年常與友人在此觀景聊天、吟詩作畫、彈唱娛樂。站在覽秋台上,因園一年四季景色盡收眼底:春日可看桃花夾岸,溪水流紅;夏日可見濃蔭密蔽,楊柳搖青;秋天可聞松濤盈耳,桂花飄香;冬季可觀竹石凝寒,泉水騰霧。
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趙執信64歲時結束漫遊生活回歸故里後,一直在因園繼續寫作,直至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83歲逝世。其一生著述甚豐,主要有《飴山詩集》19卷,《飴山文集》12卷,《詩余》1卷,《談龍錄》1卷,《聲調譜》1卷,《禮俗權衡》2卷。其中《飴山詩集》、《談龍錄》價值最高,是祖國文化寶庫中的珍貴遺產。《聲調譜》則是我國第一本專門系統論述詩詞聲調音律的著作。1994年5月,全國首屆趙執信學術討論會在博山舉行,會後由齊魯書社結集出版《趙執信研究論文集》,進一步推動了趙執信學術思想的研究和挖掘,擴大了趙執信學術思想在國內外的影響。
這是一個了解古人、陶冶情操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