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套根
『壹』 盆景樹枝如何纏繞的方法是什麼
盆景樹枝纏繞的 方法 需要我們不斷努力才能夠學會。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盆景樹枝纏繞方法,一起來看看。
盆景樹枝纏繞方法
開始扎線作業之前,要先准備以下工具與裝備:足夠且規格適合的金屬絲、一把足以剪斷此種金屬絲的鋒利鐵絲剪、一把固定金屬絲和收尾的鉗子。首先,剪下一段金屬絲,長度是欲扎線樹枝或樹乾的兩倍長,這樣才能以最有效的450扎線角度將鐵絲等距纏在樹枝或樹幹上。
急劇彎曲的粗樹枝,應先卷上麻繩(酒瓶椰子的樹葉纖維非常好用)來保護樹皮,然後再在麻繩上纏卷金屬絲。如果是纏繞細小的嫩枝,最常使用的好方法是先以紙條包住金屬絲,而後再正式纏卷。
將金屬絲固定住是相當重要的起步,否則成效不大。纏卷低處樹枝或樹干時,可將金屬絲深深插入盆土中來固定。至於較高樹枝,最普遍的方法是一次用同一段鐵絲來纏卷兩根樹枝,首先在主幹上纏繞一圈先固定,然後再分別纏卷兩根樹枝。
纏金屬絲時切勿交叉纏卷,這種卷法不僅不美觀,而且金屬絲還可能嵌入樹皮內,阻斷樹枝的養分與水分輸送,而導致上部樹枝枯死。
纏金屬絲時通常都由樹木最粗大的部位纏起,然後再逐漸往上纏繞到最細小的部位;如果樹干也需要扎線矯正,樹干就可作為起點,然後再往上纏繞到樹枝部分。
盆景剪截與彎曲的方法
我國廣東、廣西、福建等南方地區,多用 “蓄枝截干” 法來造型。所謂“蓄枝截干”法,是造型過程中以修剪和鋸截的方法來整型。這種方法最適合於萌發力強的樹種和南方氣溫高、 生長期長的氣候。 具體的作法是,先在主幹的適當部位留幾個一級分枝,待一級分枝與主幹的粗細相協調時,將一級分枝短截,然後在一級分枝上留二級分枝,待二級分枝的粗細與一級分枝相協調時,再將兩級分枝短截,在二級分枝上留三級分枝,以此類推。一般每一級枝上留兩個分枝,一長一短,經多年細致的修剪,便會形成優美的樹冠,其枝幹比例恰當,上下勻稱,枝幹成蒼勁有力的折線,瘦硬如曲鐵。
上海用鐵絲扎縛枝幹整型。在日本普遍採用銅絲或鋁絲纏繞枝幹整型。用金屬絲整型快速、簡便,容易掌握,是一種先進的整型方法,盆景 愛好 者多喜用此法。整型時,先要將過密的和有礙觀瞻的樹枝疏剪和短截,樁景較忌平行枝、輻射枝、重疊枝、反向枝、前枝(刺身枝)、後枝、交叉枝、對生枝、下垂枝、切干枝、片枝……經過細致的修剪後,方可用金屬絲來整型。
用金屬絲扎縛枝條進行彎曲,可使直枝彎曲、向下,年輕的植株變得年老一點,成形的樁景數年後也需用此法復整,使其保持原有的姿態。用金屬絲纏繞樹枝時,須細心操作,因為枝條已經過疏剪,剩下的枝條在樹形上是具有決定作用的。初學者可利用剪下的樹枝反復纏綁練習,待熟練了再正式進行操作。
通常,落葉是在枝條沿未完全木質化的生長季節進行;常綠樹一般在秋天或冬天進行,萌芽的季節不宜進行,因為新芽最容易受到傷害。在操作之前,先要准備好各種型號的金屬絲,市場上各種鐵絲極易買到,故鐵絲被普遍採用,但鐵絲易生銹。銅絲、鋁絲柔軟,又不生銹,更是好材料。依照一般情況,所用金屬絲的粗細,約為要扎縛枝條最粗處的三分之一。 長度約為枝條長的1倍半。 在整型之前,為了使枝條更柔軟,便於彎曲,可在工作進行的前一天停止澆水,這對落葉樹更重要,因為落葉樹的枝條在彎曲時很易折斷。楓樹、石榴樹樹皮較薄,容易受傷,在扎縛金屬絲前,先要在金屬絲外卷紙,避免樹皮受傷。
整型的順序是,先主幹後主枝,再側枝,從下往上,由粗至細。纏綁樹干時,將金屬絲的末端插至盆底,固定在土壤中,插金屬絲地方在主幹後面,不使金屬絲頭顯露出來。纏繞金屬絲用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都可以,金屬絲不能繞得太密,也不能太疏,以金屬絲與樹枝直徑成45度角為宜。金屬絲要緊靠樹皮,不能纏得太松。纏繞小枝時,金屬絲的一端先要固定,如一根金屬絲纏繞兩根鄰近的小枝更好。金屬絲繞到枝端時,要將金屬絲頭緊靠在樹皮上,不能突出來。金屬絲繞好後就可將枝條彎曲,邊彎邊順著纏繞金屬絲的方向輕輕扭旋,使金屬絲始終靠著樹皮而不鬆散開來。整型是重新排列枝條位置,改變樹形的一種手段。
落葉樹生長迅速,繞在小枝上的金屬絲大約3~4個月後即可拆除,松柏至少要一年以後。枝越粗,金屬絲在枝幹上纏繞的時間就越長。如發現樹枝長粗而使金屬絲陷入樹皮時,要立即松綁。金屬絲拆除後假如枝幹向原形回復,需重新纏繞固定。為了使樹木顯得蒼老,可將部分樹枝或樹梢的樹皮剝去,或用鈍刀颳去,然後在剝去樹皮處的木質部塗石灰硫磺合劑,使其變白,使人產生年代久遠的感覺。
盆景蟠扎技巧
棕絲蟠扎
古代的蟠扎,就是指棕絲蟠扎。用金屬絲蟠扎是近幾十年才發展起來的。蟠扎應選用質柔、有彈性、粗細均勻、比較長的新棕絲。棕絲蟠扎的優點是:棕絲的色澤和很多植物樹皮的色澤相似,痕跡不明顯,蟠扎後即可觀賞,而且具有成本低、不傳熱、不傷樹木、易於解除等特點。現時揚州、蘇州、成都等地,常用此法。
在對較粗的樹干進行蟠扎時,為防止將樹乾折斷,應在蟠扎部位襯以麻筋,再用麻皮纏繞,加以保護。因樹干較粗,一次不能達到所需要的彎曲度時,可分幾次進行,使植株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第一次彎曲後,過10天左右再拉緊棕繩,加大彎曲度,依此類推。
金屬絲蟠扎
選擇粗細適宜的金屬絲。金屬絲的粗細,一般以蟠扎枝條基部粗度的1/3為好。過粗蟠扎不靈活,也不美觀,還容易把枝條折斷;過細則拉力不足,不能蟠紮成所需的彎曲度。
固定好起點。蟠扎時,起點固定的好壞及固定的方法是否適當,對蟠紮成功與否影響很大。若起點固定不牢,金屬絲會在枝條上滑動,除彎曲力量減弱外,還會損傷活動部位的樹皮。固定方法應根據被扎枝乾的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常用的方法有入土法、壓扣法、打結法、掛鉤法、枯枝法、雙枝一絲法等。
掌握好密度和方向。把起點固定好之後,用拇指和食指把金屬絲和枝幹捏緊,使金屬絲和枝幹呈45°角,拉緊金屬絲緊貼枝乾的樹皮徐徐纏繞;纏繞的密度要適當,過疏或過密,或疏密不均勻,蟠扎效果均不理想。同時,還要注意金屬絲纏繞的方向,如欲使枝幹向右彎曲,金屬絲應順時針方向纏繞;如向左彎曲,金屬絲則逆時針方向纏繞。
雙絲纏繞。在蟠扎中如遇較粗枝條而手頭又無粗度合適的金屬絲時,可用雙絲纏繞,以加強拉力。有時樹干已用金屬絲蟠扎,在樹幹上相近的兩個枝條用另一根金屬絲蟠扎,兩個枝條之間的樹幹上呈雙絲,蟠扎樹枝的金屬絲在樹幹上的蟠扎方向必須和蟠扎樹乾的原金屬絲纏繞方向一致。
蟠扎的順序。用金屬絲蟠扎的順序,應先樹干,後樹枝。枝條蟠扎的順序,應先下部枝條,後上部枝條。
彎曲的方法。纏繞完成後,如樹干需要彎曲時,應先彎樹干,再彎樹枝,並由下而上,循序進行。彎曲時用力不可過猛,以防把枝乾折斷。要使彎曲部位內側無金屬絲,而外側正好在金屬絲上,這樣,可對枝幹起到保護作用,被彎曲的枝幹也不易斷裂。
全扎與半扎。全扎,就是對樹干及枝條都進行蟠扎;半扎,就是樹干原已具有一定形態,不需蟠扎,只對枝條進行若干蟠扎造型即可。
蟠扎後的調整。枝幹蟠扎彎曲完成後,要從整體出發,遠觀近瞧,對形態不夠滿意處進行一些調整,如有的枝條太長,樹形不美,可將枝條打彎變短,以獲得理想的效果。
粗干彎曲法
彎曲較粗大並已明顯硬化的樹干或枝條,無論是用棕絲或金屬絲蟠扎,絕大多數都不盡如人意。欲使其彎曲的方法很多,簡單易行、效果最好的是“開刀彎曲法”。開刀彎曲法就是用鋒利的小刀,在樹木欲彎曲的部位豎向穿通枝幹,切一長3—8厘米的口(枝幹粗者長,細者短),先用麻皮或棕絲纏繞切口處,然後再進行彎曲。這樣既便於彎曲,又不易折斷。
蟠扎宜在樹木休眠期或生長緩慢期進行。落葉樹木最好在萌芽前,一般在早春或晚秋
蟠扎宜在盆土較干時進行,如剛澆完水或下過雨就進行蟠扎,由於根的固定力減弱,常常造成樹根損傷。
蟠扎對樹木生長不利,因此,長勢不壯或上盆不久的樹木,暫不要蟠扎。
解除蟠扎物的時間,應根據樹木不同種類,靈活掌握。枝條比較柔軟的迎春、六月雪、石榴等,蟠扎時間應長些,一般2~3年方可解除。若蟠扎物解除過早,枝幹未定型而反彈回去,雖有彎度,但不理想,再進行蟠扎就費時費工了。
培育榕樹的方法
榕樹有氣生根,培育氣生根可提高榕樹的觀賞性。培育榕樹氣生根的方法如下:
(1)靠接法 類似於嫁接中的靠接。但也有不同之處,這里的靠接是將根系較多的小榕樹帶盆接於所要造型的榕樹的枝幹上。其方法與靠接法嫁接相同,成功後,除去盆和根間土壤,讓小榕樹的根**生長。
(2)半折枝法 選擇要長根的側枝,在近主幹處割一刀,深達木質部,用手輕輕折斷,並用泥漿堵住傷口。不久後,從斷裂處就會長出許多側根,引導側根向下生長,可造成獨木成林的景觀。
(3)金屬絲綁扎法 根據造型要求,選擇需要生長氣根的樹枝,用鐵絲纏繞一圈,並用鉗子將鐵絲扎緊,迫使樹液不能流通,並取濕苔蘚覆住傷口。不久後,即可從傷口處生出乳白色的根芽。這時,要用塑料盆做一個活絡套,盆內放上濕潤的細砂、蛭石或鋸末。將根栽在盆中,逐漸牽引,達到要求後,去掉活套即可。
『貳』 對節白蠟盆景怎麼提根
1、松基法
俗話說「根基不露,如同插木」。松基法就是在對節白蠟基部,經常用小刀、竹簽、木條等物,輕輕地撬松泥土,然後利用養護澆水時水花對樹基泥土的沖刷作用,促使對節白蠟盆景根基顯露。
2、提跟法
利用每年對節白蠟春季生長期盆樹換盆種植時,有意在盆底加上一層粗培養土,預留以後植株生長出新根時所需的泥土厚度,然後將對節白蠟的地根稍加整理,適當撬松根底泥土,放入盆內種植好,使原樹適當抬高於盆面,再修整高出盆面之細根,使基根顯露。按此法每年逐步提高樹根高度,直至達到預定的效果為止。
3、套根法
為促使對節白蠟根系滲透發達,增加樹根的高度,提高對樹木根系的觀賞力,可在對節白蠟的基礎(根基)上,將原盆底部全部鑿穿,套在另一盛滿培土的盆上,使樹根逐漸由上盆長至下盆。以後根據樹木生長情況,逐步由上而下地去除上盆的泥土,使樹根漸漸裸露,直至上盆泥土全部掏空,根系完全移植於下盆內,除去上盆。
4、壓根法
此法適合「附石式」的對節白蠟盆景。其做法是,將具有一定長度的對節白蠟根系,按照石材的特點和創作意圖,用細鉛絲或銅線,纏繞扎壓在石縫內,再在石縫中填入泥漿,將對節白蠟和附石一起種植與盆內,以後根據生長狀況,逐步由上而下扒開石上泥土,松開扎敷線,露出根部,修剪多餘之細根。這樣,由於根系長得粗壯而使其緊貼石縫,形態自然而生動,樹與石渾然一體。
土質不要太松軟。澆透水後,拔出來就好,整理一下造型。找個適合的盆,盆底下最好放點粗點的河沙,周邊上放土,留著中心,然後放上白蠟,用土埋實,土壓的越緊越好,然後澆透就OK了。土質半鹼半酸就好。別太軟了。
『叄』 最牛盆景提根方法圖解
墊根法是常用的根部造型方法。墊根法即在盆景植物底面墊上根系無法穿透的硬物。是根系四向生長。
墊根要選擇生長健壯的植株,生長較弱的植株不宜進行,防止植株死亡。
墊根前剪去向下生長根系,多留四向生長根系,然後墊上硬物,並將剩餘根系用棕絲,稻草繩固定在硬物上,讓其定向生長。然後覆土正常栽植養護。
盤根法則用於根系柔軟的盆景植物根系造型。上盆或翻盆季節挖出植株,然後洗凈根部,適當修剪,然後將根部按一定造型盤曲編扎。根系編扎時用易於腐爛的棕絲稻草繩固定。
擠壓法也是根部造型的方法之一,即用硬物對主根生長空間進行限制,正常生長的根系成圓形,經擠壓限定後可得到板狀的主根。
圍套法是提根盆景常用的造型方法,將盆景根系挖出後,將根系用棕絲適當收攏,然後將植株植於瘦高的容器。限制根系擴張,使其向下生長。
提根盆景的製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一點一點的提根,切不可一次到位。常用高培法或沙培法。
這兩種方法差別並不大。高培法栽植時部分根部露出花盆,然後高培土覆蓋住所有根部,養護過程中澆水沖刷或用小耙慢慢去掉上層盆土,積年累月使根部慢慢露出土面。
沙培法即將盆景植於深盆中,下發墊土培土,上面覆沙至根部。養護過程中慢慢挖出細沙使其露出根部。
靠接補根法是常用彌補根系缺失的方法,可使盆景根系漂亮生長健壯。補根在生長旺季進行,選擇健壯的帶根小苗,將根部需要補根部位外皮去除露出形成層。
然後將小苗根繫上端削出形成層靠接在樹根上,用圖釘等固定。塗上癒合劑保濕,等癒合後除掉小苗上部。
『肆』 盆景知識:盆景怎麼提根
1、根部方法:如果樹根盆栽的根部顯示出盆面,加上古龍鍾的盆景,可以逐年變版化,以上根、下新根深結扎,並權提出盆根系統,適當稀疏和刪除,有的飛爪,如此。我露頭演習,如盤龍洞,每一個顯示成千上萬的秋天。
2、土壤生根方法:干基檉柳樹容易萌發,檉柳根容易發芽。它可以在樁中乾涸,在春季,堆濕培根氣泡土壤,經過2-3年的新根老化,然後去土鏟,然後根據願望,外觀的外觀修剪藝術。
3、套筒生根法:在樹冠修剪形成後,可以在樹冠上修剪形成一些不易發芽的石榴等石榴樹,然後將其剝皮一周,然後將其剝干一周,然後用一個可樂瓶,一個Bro。肯套,培根土,然後水保持濕潤,然後2-3年後,然後去罐打開根,擦除和刪除。型,根頭,根尾鑽,細根飛,各持地勢,如龍爪。
『伍』 怎樣做盆景造型
做盆景造型方法如下:
1、主幹造型技法
主幹造型技法主要是通過傳統的蟠扎以及修剪等工作,來對主幹進行人工干預,使盆景快速造型。可以對樹干進行雕刻,也可以進行切割,還可以進行錘擊、彎曲、垂吊等一系列的主幹造型技法。
2、枝片造型技法
枝片造型技法可以說是盆景,在製作過程當中是極為重要的一步。盆景對於枝片造型技法運用極為出色,使枝托成形,通過出托的位置、角度、形態等多方面的研究,能夠有效的突出一盆盆景的氣質和神韻,還可以彌補盆景新添的不足。
4、整體造型技法
整體造型技法則需要先對植株的整體來進行設計,這是一個從想像過程到實際形象形成的一個轉變。
整體造型技法,首先需要觀察植株外形最適合做哪類造型,然後再構思其盆景造型的走向,再增加自我的靈感來給盆景注入靈魂,最後再將腦海中最終形成的盆景造型繪圖,在後續對盆景的養護過程當中,就可以按照這張盆景繪圖來進行打造。
『陸』 樹木盆景為什麼要故意「露跟」「提根」
在大自然當中的那些樹木,因為常年的雨水沖刷,所以就讓靠近地表的根專部顯露出來屬,獨具一種蒼涼、古樸的韻味,而在盆景製作的過程當中,大家也會通過一些手法,來讓盆景的根部顯露出來,這些手法就統稱為「提根」。
露跟即盆景的臉面,一件盆景可以有一個觀賞面,也可以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觀賞面。一般情況下,觀賞面應該作為向陽面,這樣可利用植物的趨光性,使其更符合人們的審美習慣。
盆土中的有機質被吸收干凈後,盆土會呈鹼性化,也非常容易出現結板的現象,翻盆換土可以增加土壤中的營養成分,使土壤更加疏鬆、透氣,有利於樹木生長。
(6)盆景套根擴展閱讀
盆景種植的注意事項
1、很多樹種的根系生長過快,樹的根系盤結在盆底,已經不能與土壤接觸,有些根系開始逐漸出現老化現象,影響正常的吸收,此時若不進行換盆換土,植株就會出現衰退,影響樹樁長勢。
2、翻盆換土時,還可以結合蟠根進行,將樹樁生長較長的根進行蟠曲整形,使其逐步將根部露出,這個技藝處理在翻盆換土時,也顯得比較重要,也是翻盆的一個重要原因。
『柒』 提根盆景植物有哪些品種
樹樁盆景,就是以花木為主。樹樁的優劣,不在所取樹種是否名 貴,也不在所用材料體積大小,而在於其天然形態是否有造就之可能,在於 創作者的造型所蘊含的意境和情趣。
自然界深山老林溪邊澗畔的一些老樹,由於泥土被水沖擊而流失,樹根常裸露於地面,蟠曲如龍爪,非常奇特。為了使樹樁盆景也能產生這種形態,提高觀賞效果,通常採用露根法來達到此目的。
深盆平栽沖水提根法:樹樁深度栽植以根不露出盆面為好,栽後植株根系不斷向深處伸長。養護一段時間後,在每次澆水時,提高水壺,使水沖於根部,逐漸將根部泥土沖掉而使根部露出。再結合翻盆提高根部的栽培位置,使根部裸露部分逐漸增多,使其造型逐步完美,以供觀賞。
套盆提根法:在原植株的基礎上,把原盆盆底部鑿穿,套在另一個盛滿疏鬆肥沃的培養土的盆上,盆號比原盆大一些,引導樹根向新盆生長。以後再根據樹木長勢,逐步扒去原盆土壤,用清水沖去泥土,對裸露的根系進行加工造型。
『捌』 根系盆景如何栽植選材
要提高新頭樹樁的成活率,關鍵在於使它早生根並迅速生長。 根據植物的生理作用,每當機體受到創傷後,其細胞就受到刺激而加速分裂,以補其損失來達到生理平衡,這是疊翠再生的作用。要使新樹樁的根迅速形成,必須注意將主根末端切齊,讓新根從新的切面周圍生長出來。除此之外,也可以在較粗的樹根周圍,用利刀在不同的方向輕劈幾刀,一般從創口周圍會生出幼根,即使生不出根來,也不會影響樹樁的生長和美觀。根在微弱光線中比在強光中生長快,在無光線的環境下生長更快。根據這個道理,可將樹樁頭放在暗處或遮黑泥面,促其生根。還可以使用植物生長調節齊催促樹樁頭生根。 在催促生根時還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是掌握供水量。不能讓根受水過多,如果灌水過多,新根還沒有生出來,而芽長多了,一旦水分不足或空氣乾燥,植株就易估死。其次,是選擇氣溫合適時培植。當土壤溫度高於空氣溫度時,植物就先生根後發芽,或根生長快而生長慢,原因是吸收大於蒸發,樹木容易成活。因此必須極力避免在氣溫高時培植新樹樁,一般在氣溫二十至二十五攝氏度和相對濕度在百分之八十至九十時最為適宜。最後,不要隨意將幼芽摘去。對新出的幼芽切勿隨便摘去,即使沒有用的也應暫時保留,一旦摘去幼芽,發根力亦隨之而削弱,或全不生根,甚至已生的根也可能萎縮,因為葉和根是相互制約的。植物的葉有蒸發水的功能,葉的蒸發催促根迅速恢復吸收作用,如果失去有蒸發功能的葉,就會堵死根的輸水通路,降低了樹樁頭的成活率。 (2)縮短樹樁離土時間 一般樹樁頭都是從山野間挖掘回來的,離時間少則三、四天,多則十天八天,如果擱置過久,樹木只有蒸發,而鳳凰涅槃沒有水分補充,就很容易脫水枯萎,因此,一定要掌握時機盡快種植,縮短樹樁離土時間。 泥土是植物養料的主要來源,種新樹樁頭覆土時,要注意透氣、疏水,要把泥土輕輕壓實,使根部的每一條根都與泥土密接,做到根必附泥,泥必貼根。首先,根據樹樁頭的需要,把泥土打碎成合用的小粒,再把泥土分成粗、中、小三種,粗大的放在盆底和掌握的周圍,另放一些中、小的墊於樹頭,樹根不可貼盆邊或盆底,再把顆粒小的泥大量覆上,但裝入的泥土不可太滿,然後用小竹簽插入泥里,左右搖擺插實,使泥與根密貼為止。再將盆置入水內,使水自盆底孔滲入,上升盆面;也可以從盆面灑水,便要灑足,然後放在陰棚下培養。補充: 1、 堆土露根法:干基容易萌發不定根的檉柳樹種,可於春天在樁幹上稍加刻傷,堆以濕潤的培根泡土,2-3年新根老化後,再去土露根,再根據心願,將露面根系進行藝術修整。 2、提根露根法:若欲樹樁盆景的根系露出盆面,以增添盆景的古樸龍鍾,可以換盆時逐年向上提根,使下部新根深扎,並將提出的盆面根系,適當疏刪,去細留粗,有的飛天舞爪,有的露頭鑽尾,如蟠龍入洞,各顯千秋。 3、套筒露根法:一些難於萌發不定根的樹種如石榴等,可在樹冠修剪成型後,在離盆面較高的干位上,環狀剝皮一周,再環狀剝干一周,用可樂塑瓶一段,破口套筒,填入培根土,時而灌水保濕,2-3年後,再去筒露根,疏刪造型,根頭上冒,根尾下鑽,細根旁飛,各抱地勢,如龍爪。 4、結環露根法:根、枝柔軟而可圈結的樹種如銀杏、結香、瑞香等,可將伸長的支根結環露根,然後再將根尾入土固本。並將伸長的主幹和骨幹枝也穿弓結環,靠接定型,使枝環與根環上下呼應,別具風趣。 5、蟹爪露根法:在成型的樹樁基部環割一周,堆土埋干,使萌發不定根一圈,至新根木質化後,選擇其中的十條根作為蟹爪的造型,即兩根大的為蟹螯,八根小根為蟹腳,呈蟹腳狀抬高而後入掩埋。這樣不但可以更新根系,而且還可增加盆景露根的藝術性。 6、抱石露根法:若欲培養附石盆景,可選用主根不明顯而旁根伸長且多的樹種作樁材,如迎春、九里香等,將其主根剪除,旁根圍繞在一個長圓形的天然觀賞石上,而後將根尾扎入盆土之中。如金雞抱蛋之勢。 7、穿石露根法:首先用一塊人工鑽孔造型的天然觀賞石作為樹樁的附石,再選用一個樹根伸長的樁材,將根頭從附石的穿孔中插入,時露時隱地盤纏在附石上,最後鑽入盆土之中,發育成根系。 8、高接露根法:若欲培養一盆蟠龍纏柱的露根盆景,可選用同一樹種的長形龍形根系作接根,嫁接於樹乾的上端,並將接根繞干曲轉,再在樹幹上套上培土長筒,以保持接根的濕潤度,根尾則定植於盆土之中。接根癒合後,折除套筒及培土,露出蟠龍繞柱的姿態。 9、根藝露根法:這是種自然根藝與盆景相結合的樹樁盆景形式,選擇地下塊根如人像的人參或何首烏,以及其他象形根材作為樁材,將其露出盆面,下部主根及須根定植於盆土之中,成活後,再在象形根頭上萌發新根,構成株冠,其中藤本的何首烏等可立支架造型。 10、吊根露根法:選用能萌發氣生根的榕樹作為樁景材料,定植於一個長方形盆缽中,至形成枝冠後,再用一個長方形的玻璃罩,連盆罩住,以增加罩內濕度,促使盆景的橫向骨幹枝萌發下吊的氣生根,入土後形成新的根系,這時氣生根便會成為新的樹干,數年後便可培養出一盆多干共冠的叢林盆景。補充:整根根是支撐樹體、吸取土壤養料的器官。修剪樹根時首先要注意保留原有的須根,但對粗根必須裁短,因為樹樁成活後,很多須根都是從鋸截口處新長出來,如果根過長,就會影響成形的盆樹上盆。所以,粗根鋸截長短,必須根據樹樁的形狀來決定。如樹樁擬裝圓盆的,則四邊的粗根相應截短;如擬裝長方形盆的,向左或向右伸延的粗根要稍留長。根要露出泥面生長,顯示出盤根突出,蒼勁老辣。
『玖』 盆景初入門:讓盆景露根,這幾個方法簡單又好用
1、松基露根法 在平時的養護管理過程中,經常用小刀、竹簽等物,撬松基部土壤,再結合澆水,沖去撬松的土壤,使根部自然露出。這種方法通常適用於製作直乾式等樹樁微露的盆景。 2、堆土露根法 對於干基部容易萌發不定根的樹種,可在春天樹木剛開始萌動時,用刀刻傷干基,並用濕潤的培養土將其掩飾起來,促其萌發不定根。等新萌發的根木質化後,再除去土壤,並對根部進行造型處理。 3、提根法 每次換盆的時候,讓原樹適當抬高於盆面,逐次向上提根,而使新根向下深扎,並將提出的根系進行修剪造型,表現出一定的藝術魅力。 4、套盆提根法 在原植株的基礎上,把原盆盆底部鑿穿,套在另一個盛滿疏鬆肥沃的培養土的盆上,盆號比原盆大一些,引導樹根向新盆生長。以後再根據樹木長勢,逐步扒去原盆土壤,用清水沖去泥土,對裸露的根系進行加工造型。 5、抱石露根法 適用於製作附石式盆景。將有一定長度的植株根系,按照石材的紋理特徵嵌入石縫里,並在石縫中填入泥漿,用金屬絲將根與石專塊縛好,裝入高盆中養護。以後逐步扒去石塊上的泥土,解去金屬絲,並用水沖去石上泥土,修剪根部,使其呈現蒼石美態,再換入淺盆中養護即可。 6、吊根露根法 適用於榕樹等具氣生根的樹種。將樹體定植並形成樹冠後,用塑料布或玻璃罩罩住樹體,保持濕度,促其萌發氣生根,引導其入土形成新根,可製成獨木成林的叢林式盆景。 7、補根露根法 對於根系缺乏的樹種,可用嫁接法或用基部枝條埋土法,使其根部蟠曲外露。
『拾』 怎樣製作石榴盆景
(1)製作原則
①胸中有樹。對獲得的苗木或樁材觀察後,對其能製成哪種形式的盆景要心中有數,按形剪裁。
②主次分明。造型整枝時要先從主幹開始,使側干(枝)、枝組、細枝圍繞主幹合理布局。
③因樹施技,因勢造型。從野外獲取的樁坯形態多樣,造型前需仔細觀察,運用「借假」手法,因材施技,隨樹造型,因勢利導大膽「借假」,使各部位之間協調統一,主題鮮明,產生自成情趣的藝術效果。
造型的要領是:既符合石榴生長發育規律,又富有詩情畫意,而且還要自下而上漸次彎曲變細,形似竹筍,切忌頭小干大、樹干扁平、蜂腰、突肚、樹干彎扭打結和頂部向左右偏離太遠等不良形狀。干宜曲之有度,根干相符,藏中有露。
(2)主幹造型 石榴盆栽後,要進一步培養成風格各異的盆景時需變主幹的光滑、平直、細嫩為粗拙、彎曲、蒼老。採用的手法如下。
①剖。將樹乾的觀賞面(向人面)剖傷,使其結疤,以顯示蒼老古樸之態。
②剝。剝去主幹部分樹皮使木質部裸露,當樹皮傷口癒合部位由綠色變褐色後,再對木質部作雕刻處理。
③雕。將主幹局部雕挖成小孔洞或削傷樹皮,使木質部裸露,孔洞處嵌入石塊,使其癒合後形成「馬眼」,木質裸露後按紋理結構雕挖成如自然風化狀的凸凹紋理。雕挖工藝應在春季萌芽前後生長最旺盛期進行,傷口要用5度石硫合劑或其他殺菌劑作防腐處理。
④折。用手摺斷枝乾的多餘部分,使主幹呈枯乾殘枝形態。
⑤撕。人工撕傷主幹側枝,使其殘而不枯、殘而不斷。
⑥截。新獲樹樁主幹定型後,主幹頂端長到一定長度且與下部各節比例相稱時,按造型設計截去主幹、側枝多餘部分,如此反復多次處理。經截干整枝處理後的石榴樁材,枝葉繁茂後以不露人工處理的痕跡為宜。
⑦彎。石榴蟠扎曲干造型工作多在樹液流動後至萌芽前進行。選用不同粗細金屬線或繩線蟠扎,使主幹彎曲到需要的形狀。石榴樹皮較薄,蟠扎前先用牛皮紙或舊布條等將樹干包裹墊襯,然後根據乾的粗細和強度,選用不同規格的鐵絲與乾的生長方向成45°角緊貼主幹纏扎。鐵絲下端插入盆底或主幹(背面)基部根基與粗根的交叉處。纏繞時,欲使主幹左旋扭轉,鐵絲要按逆時針方向纏繞;欲要主幹右旋扭曲,鐵絲則按順時針方向纏繞。纏繞時自下而上,自粗而細,一直到頂,間隔一致,松緊相宜,不傷樹皮。鐵絲纏好後開始拿彎,方法是雙手用拇指和食指、中指配合,慢慢扭動多次,使韌皮部和木質部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松動,達到「轉骨、練干」的目的。彎枝時彎曲度應超過要求的彎度,緩一段時間後,其彎曲度正好符合設計要求。一次不能達到理想彎度時可漸次拿彎。主幹過粗時,先在彎曲方向與主幹垂直的彎曲部位鑿一深及木質部2/3的條狀槽,再用塑料包紮帶包紮,然後用鐵絲或木棍等將樹干彎到要求彎曲度,並吊住固定。彎枝後2~4天要澆足水,避免陽光曝曬,保護傷口半月內不受雨淋,以利癒合。粗干蟠扎後4~5年基本定型,細枝幹需2~3年。定型期間視生長情況每隔1~2年及時松綁,防止鐵絲等金屬絲嵌入皮層,造成死枝。
(3)側枝配置 盆栽、盆景石榴的側枝配置直接影響結果和觀賞。側枝的分布和培養應因型而定,原則是枝不宜多,下稀上密,下寬上窄,下大上小,側枝之間錯落著生,上、下枝組互不重疊,枝組距離疏密相宜。側枝著生位置應按乾的左右為主、前後為輔的方位發展,前面著生時以斜向兩側露干為宜。各側枝、枝組應均衡發展,位置好的弱枝要刻意保護。側枝數量和位置因主幹高矮而定,干高者多留側枝,干矮者則應少留。側枝經人工剪截攀拉調整成互生狀態,使得盆樹整體自然。缺枝位可用刻傷刺激隱芽抽枝補空,或採用切腹接、靠接等辦法增枝補空。可通過緩放留枝,多摘心促使中、下部細的側枝加粗生長,對中、上部過粗側枝,疏除大枝組,減少枝葉量,削弱長勢,以此法使上下枝組間粗細均衡。盆栽石榴無論整體樹冠還是各側枝冠形,均以整理培養成圓頭形或圓弧形,才符合石榴生長習性,有利生長發育,開花結果。對主幹上的側枝、枝組的著生位置,生長方向的培養,除運用上述各種修剪技法、嫁接措施外,主要靠應用金屬絲纏繞蟠扎,曲枝變向到設計要求的角度和方位。
(4)葉片處理 葉片是盆栽石榴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營養的重要器官,葉的處理是盆栽石榴重要的修飾手法,主要採取以下措施。
①摘心。新芽抽生新枝後留2~3對葉或稍多,摘去新梢嫩葉,留下的葉腋間的腋芽萌發生長出二次枝後,再一次留2~3對葉摘去嫩梢,如此反復進行多次摘心,既增加枝幹上的小枝及葉片數量,又使各側枝、枝組上的芽獲得充足有機營養,形成花芽,開花結果,達到觀花賞果的藝術效果。
②抹芽。盆栽石榴主幹、大枝及根頸部極易萌發不定芽,對沒有任何造型用途的新芽應及時抹除,防止消耗盆樹有限的營養,影響通風透光,誘發病害而造成樹勢衰弱。
(5)露根技巧 盆栽石榴作露根處理後韻味無窮,既增了它的藝術美,又利於成花結果,從而提高了它的形態美。露根方法如下。
①鬆土法。將假植樹坯或盆栽樹根基部土,用竹簽、小刀等撬松,利用澆水時水的沖力沖走表土使根漸漸露出;也可每次取掉根基一薄層表土,觀察養護一段時間,樹的長勢基本穩定後再去掉少量表土,如此反復進行,直至達到預定露根要求。
②提根法。春季換盆時,在盆底加鋪一層石榴新根生長所需厚度的培養土,然後將原盆樹土團撬松,下部根系稍加整理,放入盆中,使原樹根基適當高出盆面,再修剪高出盆面的視根,使根基裸露。採用此法逐年提高原樹根基,達到預期的露根效果。也可將原樹盆邊用瓦片、木板、鐵皮、硬塑料板等圍起,盆底部也鋪一定厚度的粗培養土,然後將整個石榴樹提到設計高度栽好。以後隨石榴生長情況,自上而下逐漸去掉盆上加高的泥土,亦可達到露根效果。
③套根法。將原樹盆底鑿穿(或預先栽入無底盆中),套入另一盛滿培養土的盆上,使新根由上盆長到下盆土中。以後根據生長情況,自上而下逐漸去掉上盆泥土,使根部日漸露出,直至上盆泥土去完,根系完全移入下盆後去掉上盆,完成露根處理。
④壓根法。石榴採用附石式盆栽時常用此法。將用作盆栽的樹,挖時根盡量留長,然後按照石材特點和設計要求,用一細金屬絲將根纏扎在石縫內,再在石縫中填入泥漿,最後將樹和石一塊植入盆中。以後根據生長情況,由上而下逐步扒開石上泥土,松開綁線,露出根部,並剪去無用細根,即可獲取樹與石渾然一體的附石式露根盆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