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補植復綠

補植復綠

發布時間: 2023-02-02 04:26:20

① 挖7畝林地建私人跑道獲刑6個月

是的,11月26日,長沙市嶽麓區法院開庭審理男子挖山毀林建私人跑道一案並當庭宣判,以非法佔用農用地罪,判處被告人吳某某有期徒刑6個月,並處罰金5萬元。

法院審理查明,2017年初,吳某某萌生在學華村某山上修建跑道念頭,之後與當地村民組簽署租地協議。在未經主管部門審批同意且未辦理使用林地審核同意書的情況下,吳某某擅自對該山進行清表推平,並對土地部分進行硬化。

經鑒定,吳某某毀壞並佔用林地總面積為7.08畝,毀壞林地的森林類別為市級生態公益林,林種為特種用途林中的風景林。涉案林地保護等級為四級,鄰近嶽麓山風景名勝區。建成的主跑道長140米,寬8米。

相關部門介入後,吳某某多次對其毀壞的林地進行補植復綠。2020年4月,吳某某經公安機關電話通知到案。

吳某某在法庭調查時稱,修建該跑道是用於跑步健身。但法院查明,他買了一台滑翔傘,其朋友曾在跑道上試飛。法院認為,吳某某的行為已構成非法佔用農用地罪,判處其有期徒刑6個月,並處罰金5萬元。

(1)補植復綠擴展閱讀

延伸閱讀——違法佔地建房案:

1、大同雲岡忻州窯礦違法佔地建房案

2020年7月,忻州窯礦違法佔用雲岡區平旺鄉石岩庄村耕地0.6畝建房。目前,鄉政府已組織拆除,並恢復地貌。

2、大同廣靈違法佔地建房案

2020年7月,廣靈縣壺泉鎮商村村民趙某違法佔用該村耕地建房2處,村民焦某違法佔用該村耕地建房1處,村民房某違法佔用該村耕地建房2處,共違法佔用耕地3.6畝。目前,鎮政府已組織拆除,並恢復土地原狀。

② 未辦證砍伐自家樹木,兩人被判濫伐林木罪,法院給出的判決理由是什麼

法院經審理認為,鍾某、陳某違反森林法的規定,未經林業主管部門批准並核發林木採伐許可證,任意採伐林木活立木總蓄積74立方米,數量較大,其行為已構成濫伐林木罪。兩人共同商量、分工實施,所起作用相當,可不區分主、從犯;兩人皆存在如實供述犯罪事實、自願認罪認罰等從輕從寬等情節。分宜法院依法判決鍾某、陳某犯濫伐林木罪,各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八個月,緩刑二年,每人並處罰金人民幣10000元上繳國庫。

③ 修路毀壞林地不到期

本文轉自:長沙晚報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4月1日訊(全媒體記者 劉樹源 通訊員 李元)記者今日從湖南高院獲悉,株洲市茶陵縣人民法院於日前開庭審理被告人段某某非法佔用農用地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一案。該案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生態環境侵權糾紛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的解釋》實施後,湖南首例在生態環境領域判處支付懲罰性賠償金的案件。

2020年,茶陵縣一採石場與湖口鎮一村組簽訂《荒土荒田租賃協議》,擬在該組山場開辦採石場並沿山場修建一條簡易道路連通106國道。2020年8月份,被告人段某某知情後,想私自修建該簡易路,以此加入採石場,並從中獲利。於是,段某某未經林業主管部門批准,私自雇請挖機毀林挖山開路,至2021年11月15日,修建了一條寬約6米,長約2公里的簡易道路。
經查,段某某私自修路改變林地用途,破壞當地國家二級公益林林地面積6.7畝,該違法行為導致山體岩石裸露、水土流失嚴重,生態功能受損。經鑒定,生態環境受到損害至修復完成期間主要服務功能損失為8000餘元。
茶陵縣人民法院當庭宣判,被告人段某某犯非法佔用農用地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一萬元;責令其在2022年6月30日前,在破壞林地范圍內,根據當地適宜生長的樹木選取樹苗種植6.7畝,到期不補種則繳納補植復綠費89860元;繳納破壞生態環境懲罰性賠償金16680元

④ 行政處罰後由誰督促復綠

行政處罰後由林業主管部門督促復綠。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對行政處罰案件,行政處罰相對人補植復綠不到位的,檢察機關應當向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督促履職檢察建議或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對於刑事犯罪案件,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為給國家、集體的森林資源造成損害時,林業主管部門有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檢察機關可以依法支持起訴,對特殊原因林業主管部門沒有提起訴訟的,檢察機關可以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⑤ 陝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

一、檢察公益訴訟工作應當堅持黨的領導,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的重大決策部署和省委《關於進一步支持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工作的意見》,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開展。全省各級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公民,應當支持配合檢察公益訴訟工作。二、檢察機關應當聚焦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按照省委工作部署,緊緊圍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英雄烈士保護等領域的公益訴訟案件,依法履行檢察公益訴訟職責。三、檢察機關應當積極穩妥拓展公益訴訟案件范圍。結合我省實際,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以及人民群眾關注的切身利益等領域公益訴訟。將防災減災和應急救援,公共衛生安全,歷史文化古跡和文物保護,危化品管理,個人信息安全,英烈紀念設施,野生動物保護等領域侵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案件納入公益訴訟。四、檢察機關應當充分運用檢察建議、提起訴訟、支持起訴、督促起訴等方式開展公益訴訟工作。五、檢察機關應當加強公益訴訟案件線索的發現和收集,鼓勵社會公眾向檢察機關舉報公益訴訟案件線索。對有關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可能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立案調查。六、檢察機關辦理公益訴訟案件,應當遵照法律規定的方式調查收集證據,核實有關情況。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檢察機關調查核實,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推諉或者阻撓、妨礙。

對拒絕、推諉或者阻撓、妨礙檢察機關調查核實的有關單位和個人,按照下列方式依法作出處理:以限制人身自由、聚眾圍攻、搶奪破壞調查設備等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式干擾、阻礙調查的,檢察機關可以採取法律規定的處置措施予以處置;需要公安機關配合的,公安機關應當及時依法處理;相關單位和個人拒不配合或者拒不提供證據的,檢察機關可視行為性質和程度約談相關單位負責人,建議更換承辦人或者予以責任追究,對約談後仍不配合的,建議有關機關對其主要負責人或相關人員予以處理。七、檢察機關應當充分發揮檢察建議的作用,規范檢察建議的辦理流程、跟進監督、訴訟銜接等程序,確保檢察建議有效實施。八、對經過檢察機關督促,行政機關仍未依法履行職責,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仍處於受侵害狀態或者有重大危險的,檢察機關應當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訴訟。

對有關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或者有關組織不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檢察機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有法律規定的機關或者有關組織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檢察機關可以支持起訴。

檢察機關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犯罪行為提起刑事訴訟時,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九、檢察機關應當與有關行政機關建立環境公益訴訟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銜接機制,督促有關行政機關提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檢察機關督促行政機關提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行政機關應當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

支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檢察公益訴訟賠償金管理機制。十、人民法院對公益訴訟案件,應當依法及時審理,對檢察機關提出的財產保全、證據保全申請應當依法採取保全措施;對食品葯品安全領域的民事公益訴訟案件,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執行懲罰性賠償。

人民法院審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應當在司法裁判中對檢察機關提出的補植復綠、土地復墾、增殖放流、替代性修復等訴訟請求予以明確。十一、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加強涉及公益訴訟領域的司法鑒定機構建設,規范鑒定項目和收費標准。十二、檢察機關在公益訴訟工作中,應當加強與監察機關、公安機關的工作銜接,建立有關案件線索雙向移送及辦案協作機制。

檢察機關應當加強與行政機關的協作配合,建立重大情況通報、案件線索移送機制。各級行政機關應當依法向人民檢察院開放相關行政執法信息和資料庫,實現信息共享。

檢察機關應當加強與審判機關的溝通協調,建立案件管轄、情況通報、指導督促等機制,保障公益訴訟案件的依法辦理。十三、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應當依法監督和支持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工作,對公益訴訟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重大事項或重要情況要監督有關部門依法辦理。人民檢察院應當定期向同級人大常委會報告開展公益訴訟工作的情況。

⑥ 青山綠水帶笑顏(兩會檢語丨綠水青山帶笑顏)

林海虎嘯、千里鹿鳴、濕地鶴舞,這一張張動人的剪影在四季的輪回中勾勒出大美吉林的模樣。為守護這片白山黑土,吉林檢察機關聚合力、強重點、創舉措,逐步實現提質拓面和能力提升,扎實、規范推進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健康發展,使天更藍、水更清。

在共識中形成合力

「這次不僅看到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對松花江生態環境保護很扎實,而且還了解了吉林對黑土地保護工作也很到位,希望吉林省檢察機關更好地開展公益訴訟工作,讓生態環境的保護真正落地生根。」去年8月,作為六省全國人大代表視察團中的一員,來自雲南的張益俊代表在視察了松花江流域環境保護工作後如是說。

為保護好松花江這條「母親河」,吉林檢察機關以「松花江流域生態保護」為主線,開展了多個專項監督活動,與環保、林業、國土等部門協作配合,共同推進補植復綠、污染整治等工作,有力守護了江城綠水青山。同時,吉林市、松原市檢察機關探索建立松花江流域水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河長+檢察長」工作機制,深化辦案協作,形成保護合力。

尋求支持、形成合力,在過去一年中,省檢察院牽頭,與省生態環境廳等十一個廳、局、委、院聯合印發了《關於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與檢察公益訴訟制度銜接的若干規定》,以督促起訴、支持起訴的方式配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同時,省檢察院還與公安廳共同建立了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四同步」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了公益訴訟檢察部門與刑事檢察部門及公安機關之間的溝通聯系。

「三個專項」護航白山黑水

2020年12月31日,隨著長春市二道區人民法院法槌的落下,孫某某盜竊黑土案——吉林省首例黑土地保護領域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一錘定音。

據了解,該案犯罪嫌疑人孫某某於2020年4月末至5月初,在長春市二道區長青街道洋浦大街一地段盜挖黑土販賣,共計6305立方米。「在這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盜賣黑土的違法行為既侵害了盜竊犯罪的法益,又由於破壞土地資源所造成的嚴重後果導致了社會公共利益受損,因此,我們認為應當在提起刑事訴訟的同時提起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該案承辦檢察官如是說。

在法庭審理過程中,檢察機關充分闡述了事實根據和明確的法律依據,被告人深刻認識到破壞土地資源的嚴重後果,當庭表示願意按照檢察機關的訴訟請求積極承擔公益賠償責任。

這起案件是吉林檢察機關「黑土地保護」「松花江流域(吉林段)保護」和「抗聯斗爭遺跡、紅色遺址保護」等三個專項」行動的一個縮影。

《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檢察監督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松花江流域(吉林段)保護檢察監督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吉林省抗聯斗爭遺跡、紅色遺址保護檢察監督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去年9月,吉林省檢察院黨組通過三個方案,至此,三個檢察監督專項行動正式啟動。

檢察人員踏查礦山植被恢復情況

記者了解到,開展「三個專項」行動至今,全省檢察機關共督促恢復林地922.4畝、耕地165.8畝,督促清除固體廢物1744.1噸,共辦理英烈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35件,推動修繕英烈紀念設施31處,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推動形成社會公益保護文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多措並舉助力疫情阻擊戰

「預防為先、訴防結合、標本兼治」在過去這不平凡的一年裡,吉林省各級檢察機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及高檢院關於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創新工作思路,多措並舉,助力打贏防疫阻擊戰。

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後,省檢察院第一時間出台《關於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依法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復工復產的實施意見》,為全省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作用,依法保障全省疫情防控期間復工復產工作,促進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了指導和依據,作出了具體要求。

同時,全省檢察機關在辦理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時,加大對違法犯罪的震懾,推動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

檢察人員會同有關部門對飲用水安全開展專項監督

為切實維護百姓合法權益,全省檢察機關還開展了為期三年的「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行動,深入開展食葯安全領域、生態環保領域公益司法保護。遼源市檢察機關通過一體化工作機制辦理了「李某某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民事公益訴訟案,使銷售假保健品的被告李某某被判處十倍懲罰性賠償金;延邊白河林區檢察院辦理了「守護長白山自然風景區網路餐飲安全公益訴訟案」,針對網路餐飲服務第三方平台監管漏洞提出檢察建議並督促整改;白城市檢察機關以「飲用水安全」為切入點,針對城鎮二次供水、農村飲用水安全等問題開展公益訴訟檢察督促監督……

在過去不凡的300多天里,全省檢察機關立足檢察職能,扎實推進公益訴訟工作,共受理公益訴訟線索1932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648件,提起公益訴訟234件,用切實行動,為公共利益撐起一片藍天。

⑦ 補植復綠金的使用規定

補植復綠金的使用規定是:第22條規定的森林生態環境修復保證金,實質為一種保全措施,有利於確保補植復綠等修復責任得到落實,保障生態環境及時有效恢復。這是對森林生態補償基金制度的指導性規定,同時,也是森林生態補償基金制度的法律淵源。設立補植復綠的生態補償基金,在我國生態補償基金中並無先例。

⑧ 福建省首個海洋生態協同保護中心在平潭揭牌

11月10日,福建省首個海洋生態協同保護中心在 平潭綜合實驗區 檢察院正式揭牌啟用。

當天,由實驗區檢察院牽頭,實驗區人民法院、實驗區公安局等七家單位負責人聯合簽署《關於加強海洋生態協同保護的實施意見》,提出將依託上述中心,持續加強線索移送、司法辦案、業務培訓、宣傳輿情等方面的協作配合,建立對口聯系協同機制、信息通報協同機制,定期通報海洋生態保護領域重要工作部署、工作情況等,進一步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據了解,該中心啟用後,還將聯合實驗區行政執法部門與司法部門,加強生態修復方面的協作配合,推進海洋生態恢復性司法實踐,探索建立碳匯修復基地,開展涉案海砂異地修復、沿海防護林(公益林)補植復綠、保護生物多樣性增殖放流等生態修復活動。(張哲昊 李新力)

⑨ 檢察機關五年督繳生態修復費多少億

在懲治污染環境違法行為方面,檢察機關不僅要求違法行為人損害賠償,更強調生態環境的治理修復。6月25日,最高檢通報檢察機關服務保障「三大攻堅戰」主要工作情況。在污染防治攻堅戰中,過去五年間,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共督繳生態修復費用6.7億余元,監督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涉嫌破壞環境資源類案件7872件。

據最高檢統計,目前有16個省的三級檢察機關會同法院、公安、環保等部門共建立生態環境恢復性檢察工作機制1818個。


數據顯示,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檢察機關共監督補植復綠樹木73585.75萬株,增殖放流魚苗46853.75萬尾,恢復耕地81408畝,恢復草場9964畝,修復礦山960個,繳納生態修復費用67264.27萬元;聯合地方政府建立各類生態恢復基地362個、面積144220畝。

熱點內容
胯下插花 發布:2025-05-20 01:47:49 瀏覽:536
金伯利情人節活動 發布:2025-05-20 01:47:03 瀏覽:489
梅花鹿衣服 發布:2025-05-20 01:46:55 瀏覽:428
歌曲茶花開 發布:2025-05-20 01:45:22 瀏覽:963
大綠植凈化好看好養 發布:2025-05-20 01:44:50 瀏覽:992
花卉刺綉圖案365 發布:2025-05-20 01:44:50 瀏覽:794
花卉創新中心 發布:2025-05-20 01:44:49 瀏覽:783
七夕求簽 發布:2025-05-20 01:24:57 瀏覽:938
lol情人節皮膚有什麼 發布:2025-05-20 01:11:36 瀏覽:717
七夕神聊天 發布:2025-05-20 01:04:42 瀏覽: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