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秋菊形式
㈠ 盆栽菊花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菊花的種類有哪些
養殖方法及注意事項:種植菊花宜選用肥沃的砂質土壤,先小盆後大盆,經2-3次換盆,7月可定盆;定盆可選用6份腐葉土、3份砂土和1份餅肥渣配製成混合土壤。澆透水後放陰涼處,待植株生長正常後移至向陽處。春季菊苗幼小,澆水宜少;夏季菊苗長大,天氣炎熱,蒸發量大,澆水要充足,可在清晨澆一次,傍晚再補澆一次,並要用噴水壺向菊花枝葉及周圍地面噴水,以增加環境濕度;立秋前要適當控水、控肥,以防止植株竄高瘋長。立秋後開花前,要加大澆水量並開始施肥,肥水逐漸加濃;冬季花枝基本停止生長,植株水分消耗量明顯減少,蒸發量也小,須嚴格控制澆水。澆水最好用噴水壺緩緩噴灑,不可用猛水沖澆。澆水除要根據季節決定量和次數外,還要根據天氣變化而變化。陰雨天要少澆或不澆;氣溫高蒸發量大時要多澆,反之則要少澆。注意一般在給花澆水時,要見盆土變干時再澆,不幹不澆,澆則澆透。但不要使花盆汪水,否則會造成爛根、葉枯黃,引起植株死亡。
菊花的種類:按栽培形式分為多頭菊、獨本菊、大立菊、懸崖菊、藝菊、案頭菊等栽培類型;按花瓣的外觀形態分為園抱、退抱、反抱、亂抱、露心抱、飛午抱等栽培類型。不同類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種各樣的品種名稱,可謂多種多樣。
㈡ 秋菊的栽培技術
這是很清楚的,還是利用菊花的有性繁殖(人工的或自然的昆蟲傳粉)藉助遺傳重組合和性狀分離或基因突變,來進行新品種的選擇,而利用無性繁殖的方法,來固定新性狀,培育新品種。菊花的無性繁殖法有扦插、分枝、壓條等。扦插是普通的方法。 扦插繁殖:秋菊生產中以扦插法繁殖為主,又可分為根櫱插、嫩枝插、單芽插及帶蕾插等。還可用分株和組織培養法繁殖。
(1)扦插可分為芽插、嫩枝插、葉芽插。芽插,在秋冬切取植株腳芽扦插。選芽的標準是距植株較遠,芽頭豐滿。除去下部葉片,按株距3-4厘米,行距4-5厘米,插於溫室或大棚內的花盆或插床中,保持7-8℃室溫,春暖後栽於室外。嫩枝插,此法應用最廣,多於4-5月扦插,截取嫩枝8-10厘米作為插穗,在18-21℃的溫度下,3周左右生根,約4周即可定植。露地插床,介質以素沙為好,床上應遮蔭。全光照噴霧插床無需遮蔭。葉芽插,從枝條上剪取一張帶腋芽的葉片扦插,此法僅用於繁殖珍稀品種。
(2)分株 一般在清明前後,把植株掘出,依根的自然形態帶根分開,另植盆中。
(3)嫁接 為使菊花生長強健,用以做成「十祥錦」或大立菊,可用黃蒿或青蒿作砧木進行嫁接。秋末蒿種,冬季在溫室播種,或3月間在溫床育苗,4月下旬苗高3—4厘米時移於盆中或定植田間,5—6月間在晴天進行劈接。
(4)組織培養用組織培養技術繁殖菊花,有繁殖迅速、成苗量大、脫毒及保持品種特性等優點。基本培養基為MS,附加適量植物激素,pH5.8。用菊花莖尖、嫩莖或花蕾為外植體,切成0.5厘米的小段接種。培養室溫度為25℃+1℃。每日照光8小時,光強3000—4000勒克斯。經1—2個月培養,可誘導成苗。
也可播種繁殖,發芽適溫25℃,2-4月播種,當年可開花。
菊花在世界切花生產中佔有重要地位,切花要求花型整齊,花徑7-12cm,花色鮮艷,無病蟲為害,葉濃綠,莖通直,高80cm以上,水養期長。切花菊可地栽,株距12-13cm,行距約15cm。每平方米達50株,需設網扶持,以保植株直立。
菊花可促成和抑制栽培,長日照季節,每天17時至次晨9時遮光,每天日照10小時,至花蕾現色時停止遮光,可提前開花。短日照季節每天加不至14小時,可控制花芽分化,延遲供花時間。 菊花種植過程中病蟲害較多,如果管理不善,發生病蟲危害,會嚴重影響其觀賞價值和經濟效益。常見的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白粉病、褐銹病、黑銹病、根腐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紅蜘蛛、尺蠖、菊虎、蠐螬、潛葉蛾幼蟲、蚱蜢及蝸牛、小地老虎、菊花鑽心蟲、綠盲椿象等。
銹病:銹病有黑銹病、白銹病、褐銹病等,都是病菌孢子傳染的,氣候濕潤時容易發病。最早在7月初出現,而以9月發病嚴重。
銹病主要危害菊花的葉和莖,以葉受害為重。黑銹病是銹病中危害較普遍的一種,開始葉片表面出現蒼白色的小斑點,逐漸膨大呈稍圓形突起,不久葉背表皮破裂生出成堆的橙黃色粉末,隨風飛散,大面積傳染。隨後葉片上生出暗黑色橢圓形斑點,葉背表皮破裂後又生出黑色粉末,嚴重時自下而上全株染病,致葉片乾枯。白銹病葉子表面發生灰白色圓形病斑,逐漸發干呈紅褐色,最後變成黑褐色,嚴重時會導致菊株枯死,比黑銹病危害嚴重。褐銹病葉子表面密生淡褐色或橙黃色的細小斑點,致葉子枯黃。
銹病是菊花常見的病害,病原為擔子菌亞門,白銹病由柄銹菌屬引起,而黑銹病則由菊柄菌引起。病原菌一般在植株新芽中越冬,隨菊苗繁殖而傳播,通過風、雨、昆蟲等進行傳播。病原菌喜涼,不耐高溫,最早在6-7月出現,而以9-12月發生較多,6℃以下或31℃以上不易侵染,而溫暖多濕季節有利病害發生,在濕度大、光照足、通風不良、晝夜溫差大、10-24℃條件下最易發生,以寒冷、陰雨、日暖夜寒、潮濕天氣發生較嚴重。
栽培管理不良、通風透光條件差、地勢低窪排水不良、土壤缺肥或氮肥過量、空氣濕度大等,都會促進菊花銹病的發生。通風不良、透光性差、土壤板結、排水不暢、施氮肥過多、缺肥、多年連作等均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
⑴選用抗病良種;
⑵繁殖時母本植株應保證無病蟲害,扦插時用代森錳鋅溶液浸泡插穗,可預防插穗帶菌傳播;
⑶加強栽培管理。土壤濕度大、地下水位高的,要注意開溝瀝水,盆栽植株要注意疏通排水孔或洞,防止灌水。避免密植,加強通風透光,控制肥水,不使土壤過於潮濕。遇降雨天氣,應排清田間積水,以免病菌隨水飛濺傳播。在氮、磷、鉀合理配合的基礎上,適當增施磷、鉀肥,以提高菊花的抗病能力。栽培土要用消毒新土,切忌連作。地栽菊花在9-11月份受病害較重,連陰雨多,空氣濕度大,連年栽種,極易發病。應注意加強通風,排水降濕,增加光照;
⑷控制病害蔓延,一旦發現病葉、病枝要及時剪除,集中深理或漚肥,可消滅上面的病原,以防病菌蔓延。花後要徹底清除病株葉,並集中燒毀,消滅侵染源;
⑸早春發芽前,噴波美3-4度石硫合劑。發病期間噴灑80%代森錳鋅50O倍液、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20%萎銹靈乳油4O0倍液、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甲霜銅可濕性粉劑6O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7-10天噴一次,交替使用,連噴3-4次,可達到良好防治效果。
白粉病:主要危害葉及莖,受害葉片上呈白色粉末狀病斑,由點成片,如同白霜。嚴重時葉片變形,停止生長,植株凋萎。
該病由真菌中的一種半知菌所引起,從8-9月間到入冬由真菌傳染發病。發病初期,出現白色小斑點,逐漸擴大成不規則形病斑,病斑上長出白色粉狀物,致使葉片捲曲,枝條畸形,花少而小,甚至全株枯死。發病嚴重時,在葉和花蕾上可發現灰白色菌絲,似一層粉霜,使嫩枝花葉皺縮變形,嚴重影響觀賞效果。特別是在溫室栽培時,病勢蔓延非常迅猛。
此病在溫度較高、濕度較大、光照少、通風不良、晝夜溫差10℃左右時最易感染發病。
防治方法:⑴注意通風透光,行距不能過密,土壤濕度不能過高;⑵摘除早期病葉燒毀;⑶7-8月發病前噴灑多菌靈、50%可濕性托布津800-1000倍液、二硝散200倍液、50%代森銨1000倍液或0.2-0.5%石硫合劑,每周一次,連續噴施4-5次。
灰霉病:灰霉病主要危害菊花的葉、莖、花等部位。葉受害時在葉片邊緣呈褐色病斑,表面略呈輪紋狀波皺,葉柄和花柄先軟化,然後外皮腐爛。花受害時影響種子成熟。高溫多雨、氮肥施用過多、栽植過密以及土壤質地粘重等,都有利於灰霉病的發生。
防治方法:
⑴客土栽植。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因此,無論是園栽還是盆栽,一律要求土壤是無病菌新土;
⑵發現病葉及病重株應及時清除,集中燒掉或深埋,以防病害傳播蔓延;
⑶新栽菊花定植前可用65%代森鋅300倍液浸根10-15分鍾;
⑷重視栽培管理,注意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不偏施氮肥,雨季注意開溝,嚴防土壤灌水;
⑸發病初期可噴灑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劑、代森鋅、多菌靈等殺菌劑。
㈢ 怎樣養菊花
菊花的繁殖通常採用營養繁殖,包括分株、扦插和壓條三種方法。分株繁殖: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菊花地塊作為留種地,採花後在離地2~3厘米處割去上部的菊莖,鬆土並施草木灰,培土高出根莖部10~15厘米,翌年進行分株。扦插繁殖:選擇地勢高燥、陽光充足、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於秋冬季深翻,翌年春季扦插前結合整地施腐熟廄肥每667米 2000千克,淺耕一遍作成寬1.5米、高20厘米的苗床。4~5月或6~8月,選發育健壯、無病蟲害的菊枝作插條,於陰天剪下枝條,去掉嫩莖,截成10~15厘米長的小段,頂端留2~3片葉,下部葉片全部摘除,快速在1500~3000毫克/升的吲哚乙酸(IAA)中浸一下,取出按株行距8厘米×10厘米,將插條斜插在苗床上,插條入土深度為穗長的1/2~2/3,插後壓實並澆水,20天左右即可發根。壓條繁殖: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菊株作為母株,當菊株長到一定高度的時候,將其莖枝向兩面行間貼泥壓倒,使之落地生根和發出櫱苗,進而成長為新的菊株。
㈣ 盆栽菊花品種,菊花的種類
1、五九菊,也叫夏菊。在每年農歷5月及9月各開花一次,不過現在利用保護設施栽培可在陽歷5月及10月各開花一次。
2、秋菊。花期有早、晚之分,早菊花期在9月中、下旬為中型菊。晚菊花期在10-11月為大型菊,是栽培最普遍的秋菊。
3、寒菊,又叫冬菊。花期從每年的12月到第二年的1月。
4、單色菊。就是只有一種顏色的菊花,有黃、白、紫、紅、粉、綠、墨、泥金、雪青等。除基本色系外,每個色系又可分成多個色調。
5、復色菊。跟上面說的單色菊剛好相反,他是有兩種以上的顏色,色彩變化也較豐富。
6、根據菊花花朵的大小,也可以分為大菊、中菊和小菊,分別指的是花的直徑在10厘米以上、花的直徑為6-10厘米、和花的直徑在6厘米以下的菊花。
更多關於盆栽菊花品種,菊花的種類,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34a7561616103771.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㈤ 盆栽秋菊怎麼養 如何養殖盆栽秋菊
1、土壤:盆栽養殖菊花的時候,應該挑選好比較適宜的土壤,它適合在透氣、排水能力好的土質中生長。可以將園土、河沙和腐殖質進行配製,在使用前最好是先消毒。
2、光照:相對來說,它是比較適合在短日照的環境下生長,因此養殖期間每天適當的見見陽光就行,不要被強烈的日光暴曬。在室內養護,要放在窗檯上邊養殖。
3、水分:在給菊花澆水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土壤的乾燥狀態澆水,土壤微濕就可以。夏季高溫季節會加快水分蒸發,可一天澆水1-2次,雨季應注意遮雨,防止花盆裡有積水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