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三葉峰盆景

三葉峰盆景

發布時間: 2023-01-13 19:40:48

⑴ 月季花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如下:月季的移栽在12月~翌年2月的休眠期或3月~4月初的萌芽期進行。地點宜選擇地勢高燥,通風向陽之處,低窪積水,陰暗潮濕處則不宜種植。栽種前施以糞土、腐葉肥等腐熟的有機肥做基肥,栽後澆透水。月季比較喜肥,4月~10月初的生長季節要施以腐熟的有機液肥,秋末則要控制施肥,以免秋梢過旺而受到凍害。在早春葉子初展開時,新根也開始生長,此時千萬不要施濃肥,以防嫩根被燒傷,澆水也不宜過大,經常保持土壤疏鬆、濕潤,有利於根系對養分的吸收,積水則引起爛根。夏季高溫季節,植株蒸發量大,應及時澆水,避免因乾旱缺水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月季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忌陰濕,耐寒性強。大多數品種能耐零下15℃的低溫,5℃以下、35℃以上則生長不良,最適宜的生長溫度是25℃。在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健壯。因此,其日常管理要根據這個習性進行。來源:花木盆景·花卉園藝

盆栽月季花的養殖方法與注意事項,你知道多少

月季花的養殖辦法和留意事項

1、花盆的選擇。盆栽月季花時,選擇適宜的盆是比擬重要的專。

首先是屬盆的大小,花盆大小應與月季花植株大小相稱,忌小苗大盆,當植株根莖長滿花盆時,應及時改換大的花盆,以滿足根莖的生長需求。普通來說剛扦插成活的小苗用15厘米的小花盆,1~2年生的小苗用18~20厘米的盆,當前逐漸換更大的花盆。

其次是花盆材質的選擇,最好是透氣的泥盆或瓦盆,如運用塑料盆最好將盆底多打孔,以添加透氣透水性。

2、盆土的選配。

盆栽月季花,由於盆土無限,而月季又是喜肥花卉,所以在盆土的選擇上,盡量要疏鬆透氣,排水良好,同時又要保水保肥。土壤酸鹼度堅持在微酸或中性較好。

上面給出幾個常用的月季盆栽土配方:

配方1:園土:堆肥:礱糠灰:菜餅=5:3:1:1

配方2:園土:堆肥:河沙:菜餅:骨粉=3:3:2:1:1

配方3:椰康:珍珠岩:蛭石:稻殼炭=5:1:1:1 再加大批 腐植酸棵粒和奧綠318肥。

假如種植的月季比擬少,可以間接購置月季栽培公用土更好。由於月季花公用土價錢比擬貴,假如種植的月季比擬多的花友,還是本人配置更劃算些。

⑶ 北京的寺院都有哪些位居何處

1、廣濟寺北京市西城區阜城門內西市路口
又稱「弘慈廣濟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阜城門內西市路口,是佛教著名古剎之一,中國佛教協會設於此。1983年,廣濟寺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2、後海廣化寺北京市西城區後海鴉兒胡同
廣化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後海鴉兒胡同,是北京著名的佛教石方叢林,也是北京市佛教協會所在地。它坐落在風景秀麗的什剎海後海的北岸,東鄰銀錠橋,西鄰宋厭齡敵居。全寺佔地面積二十餘畝,13858平方米,擁有殿宇329間,共分中院、東院和西院三大院落。整座寺廟建築布局嚴謹,雕梁畫棟,金碧輝煌。

3、宣武法源寺北京宣武門外教子胡
法源寺位於北京宣武門外教子胡同南端東側,它不僅是北京城內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古剎,也是中國佛學院、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所在地,是培養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交化的重要場所。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4、東城雍和宮北京市東城區內城的東北角即雍和宮大街路東 雍和宮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內城的東北角即雍和宮大街路東,是北京市內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該寺院主要由三座精緻的牌坊和五進宏偉的大殿組成。從飛檐斗拱的東西牌坊到古色古香東、西順山樓共佔地面積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餘間。創建於清康熙年間,距今已有300年歷史。

5、寶珠峰潭柘寺詳細地址: 北京市門頭溝區東南部、太行山餘脈寶珠峰南麓
潭柘寺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東南部、太行山餘脈寶珠峰南麓,因山有龍潭和柘樹,又名「潭柘山」,因而寺隨山名稱為「漳柘寺」。潭柘寺地理環璋極好,寺後九峰環抱,寺前山峰好象一座巨大屏風。傳說此地原名「青龍潭」,唐代法師法藏來此開山佈道,青龍懼而遠遁,潭因而化為平地。

6、門頭溝戒台寺北京西郊門頭溝區馬鞍山麓
戒台寺又名「萬壽禪寺」,位於北京西郊門頭溝區馬鞍山麓,去潭柘寺8公里,距城區35公里。因為寺內一座全國馳名大戒台,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所以一般人均稱此寺為「戒台寺」或「戒壇寺」。

7、懷柔紅螺寺北京市懷柔縣城北部的紅螺山
紅螺寺位於北京市懷柔縣城北部的紅螺山,距縣城約10公里。該寺初建於冬晉永和四年(348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歷史。原名「大明寺」明正統年間(1436-1449年)改名「護國資福寺」。因該寺所在山下有一「珍珠泉」,相傳泉水深處有兩顆色彩殷紅的大螺螄,每到夕陽西下螺螄便吐出紅色光焰,故山得名「紅螺山",寺俗稱「紅嫘寺」。

8、阜成門妙應寺北京市阜成門內大街路北
妙應寺位於北京市阜成門內大街路北,寺內有一座高大、雄偉的藏式喇嘛塔,因塔身通體皆白,所以人們都習慣地稱它為「白塔」,而將搭下的寺廟稱為「妙應寺」或「白塔寺」。

9、翠微山法海寺北京市石景山區模式囗東北約兩公里的翠微山麓
全殿九幅壁畫共繪人物77個,既有男女老幼,又有神佛鬼怪,且姿態各異,神情不一。有說法和坐禪的,有膜拜的,也有徐徐行進的,還有冉冉飛舞的。所繪人物、禽獸、神怪和草木等,不僅形象真實美好,而且生意盎然,和諧明快,組成了一幅幅或清新明凈、或庄嚴肅穆的佛國仙境畫面。所繪帝王氣宇軒昂,神態威嚴。婦女則儀容豐滿、美麗、溫柔。至於天王、金剛和力士,不僅繪出了勇猛威武的神態,而且還充分表現了皈依釋迦如來佛的無限誠心。壁畫的人物服飾和裝束華麗多彩,千姿百態:婦女梳各種樣式發髻,戴各式首師、瓔珞、釧鐲和花朵;男人穿戴不同式樣冠幘、衣衫和盔甲,衣服上繪團鳳、龜背、團鶴、寶相花、菊花和鳳戲牡丹等圖案;童子則梳發辮,活潑天真。通過畫工細致入微的繪畫技巧,從生理特徵上,使人們易於分出他們的性別年齡;從服式、發式和行動舉止及構圖關繫上,又可鮮明淮確地分辨出他們的身份地位,充分體現了畫工們非凡的藝術才能。

10、石經山雲居寺北京市房山縣西南山區
開山琬公塔與碑
雲居寺位於北京市房山縣西南山區山巒起伏的一塊小盆地里,距北京約75公里,背後以朱山為依託,對面以石經山為屏障,坐落在逐鹿山中。雲居寺以佛舍利和石經而聞名於世,是京郊具有金石、書法、美術、民族史、佛教史等重大文化意義的古跡,在北京以至全國諸多古寺名剎和佛教界佔有重要地位。1992年該寺被評為「北京十大人文旅遊累點」之一。房山縣西北部山嶽地帶,自隋唐以來就是佛教勝地,如上方山兜率寺、六聘山天關寺、雲蒙山龍泉寺以及九洞十二峰和以兜率寺為中心的七十二庵等很多佛教遺跡文物,而石徑山雲居寺則是其中最有名的,向有「北京敦煌」之譽。

11、東城智化寺北京市東城區祿米倉東口路北
智化寺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祿米倉東口路北。明初司禮監太監王振於正統八年(1443年)仿唐宋「伽藍七堂」規制而建,初為家廟,後賜名「報恩智化寺」。「土木之變」王振誅族。英宗復辟後,於天順元年(1457年)在寺內為王振立「旌忠祠」,塑像祭祀。天順六年頒賜藏經一部、經櫥兩座,供藏於如來殿。萬曆和清康熙年間曾重修。乾隆亡七(1742年),御史沈廷芳奏請毀王振塑像。該寺主要建築自山門內依次為鍾鼓樓、智化門、智化殿及東西配殿(大智殿、藏殿)、如來殿、大悲堂等。寺內主要建築物的屋瓦用黑色琉漓脊獸鋪砌,雖經歷代多次修葺,梁架、斗拱、彩畫等仍保持明代早期特徵。經櫥、佛像及轉輪藏上的雕刻,道勁古樸,藝術高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暘台山大覺寺北京市海淀區西郊陽台山麓
大覺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西郊陽台山麓。遼咸雍四年(1068年)建,距今己近千年,初名「清水院」。金時為西山八大院之一,稱為「靈泉寺」,明宣德三年(l428年)重修,改今名。寺坐西朝東,依山勢層疊而上,頗為壯觀。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天王殿、大殿、無量壽佛殿、龍王堂等建築,寺宇最高處藏經樓院內有玲瓏舍利塔一座。布局謹嚴,深幽而寬闊。寺內泉水自石縫汨汨而下,匯成碧潭,又經石槽順山勢緩緩迴流,使全寺呈現一派生機。蜿蜓走起伏的山巒,恰似一頭卧獅。蓮花、善照二個配寺聳立在東西兩個圓形山包上,當地人曾用「獅子滾綉球,一佛二菩薩」來形容該寺院的位置和地形之奇巧。遼代所立燕京天王寺沙門志廷撰《暘台山清水院藏經記》碑,記述了該寺的歷史沿革。

13、頤和園法幢北京西郊
頤和園位於北京西郊,距城12公里。它是中國現存古代最大的一座園林。園內除有亭、台、樓、閣、宮殿、水榭、游廊、長堤、石橋、石舫等一百多處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典建築,以及展出的無數藝術珍品外,還有許多與佛教文化相關的寺宇、佛塔、雕像、經藏、法器等建築文物。頤和園主要由萬壽山、昆明湖兩大風景區組成,面積290公頃,其中水面約佔四分之三。頤和園歷史要回到八百多年前金朝第一個皇帝「海陵王」完顏亮,他把都城遷到燕京後,在這兒設立「金山行宮」。金山就是現在的萬壽山。後來金章宗完顏璟又把玉泉山泉水引到金山底下,並命名河為「金水河」,湖為「金湖」。元朝時金山改名「瓮山」。

14、壽安山卧佛寺北京市海淀區西山餘脈聚寶山南麓
卧佛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西山餘脈聚寶山(又名壽安山)南麓,背倚山岩,前面是開闊的田野,離城約20公里。

15、香山碧雲寺北京海淀區香山公園北側
碧雲寺位於北京海淀區香山公園北側,西山余脈聚寶山東麓,是一組布局緊湊、保存完好的園林式寺廟。創建於元至順二年(1331年),後經明、清擴建,始具今*規模。寺院坐西朝東,依山勢而建造。整個寺院布置,以排列在六進院落為主體,南北各配一組院落,院落採用各自封閉建築手法,層層殿堂依山疊起,三百多級階梯式地勢而形成的特殊布局。因寺院依山勢逐漸高起,為不使總體布局景露無遺,故而採用迥旋串連引人入勝的建造形式。每進院落各具特色,給人以層出不窮之感。整個寺院,由山門至寺後石塔,高度相差一百餘米。在中軸線上的前幾重佛殿屋本為明代遺物,內有佛塑佛雕,其中立於山門前的一對石獅、哼哈二將,殿中的泥質彩塑以及彌勒佛殿山牆上的壁塑皆為明代藝術珍品。

16、虎頭長安寺北京市石景山區翠微山東部
長安寺是著名的「西山八大處」之一。西山八大處,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翠微山東部,這里山勢蜿蜓,峰巒疊翠,四時景色綺麗迷人,是箸名風景區。有詩贊之曰:「翠微西接古神州,石磴雲盤閣道幽。白*煙霞林谷迥,長風鶴顴海天浮。僧歸黃葉峰前寺,水向青龍口中流。祗道長安天五尺,誰雲此處減瀛州。」八大處所在地素有「三山」、「八剎」、「十二景」之說。「三山」指翠微、平坡、盧師;翠微山在西,盧師山在北,這兩座山好像一座椅的靠背,東、北、西三面支脈環抱,蒼勁聳翠,氣勢非凡。南面是一片平原,一望無際,四季風景又各有妙處。「八剎」是:長安寺(一處)、靈光寺(二處)、三山庵(三處)、大悲寺(四處)、龍泉庵(五處)、香界寺(六處)、寶珠洞(七處)、證果寺(八處);八大古剎縹緲於雲端深處的翠微山和盧師山之間,八大處就是八座古剎的總稱。「十二景」為:絕頂遠眺、春山杏林、翠峰雲斷、盧師夕照、煙雨鵑聲、五橋夜月、水谷流泉、虎峰疊翠、深秋紅葉、高林曉*、雨後山洪、層巒睛雪。自1978年起,國家投資百萬元,對各處進行了大規模修繕。1953年開始引種紅葉樹種,開辟北京第二紅葉景區。到1984年已引種火炬樹等六萬餘株,長勢旺盛。如今的八大處已大展新顏。

17、佛牙靈光寺北京市西山餘脈翠微山東麓
靈光寺,位於北京市西山餘脈翠微山東麓,因供奉釋迦牟尼佛牙舍利而聞名於世,成為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現由中國佛教協會派僧人管理。

18、翠微三山庵北京市西山餘脈翠微、平坡、盧師三山之間
三山庵位於北京市西山餘脈翠微、平坡、盧師三山之間,故名」三山庵」。三山庵在靈光寺以西數百步,初建於金天德三年(1151年),早年稱「麻家庵」。清乾隆年間(1736-l795年)曾重加修葺。

19、 隱寂大悲寺北京市西山餘脈平坡山半腰
大悲寺位於北京市西山餘脈平坡山半腰,三山庵西北一里的密林深處,從三山庵上去,山道兩旁有許多奇形怪狀的石頭。寺宇朝南,入門翠竹滿院(竹名「黃皮剛生」,為稀有品種。),拾級而上,中有香草和假山盆景,大殿匾額為「悲源海」。前殿叢生的翠竹,莖節勻稱,枝葉秀麗。一般叢竹,每逢深秋,勢必凋零。這里的叢竹,卻獨具特色,即便是雪絮冰封,依然青翠欲滴,為八大處稀有景緻。寺就建在平坡山的半腰上。大悲寺舊名「隱寂寺」,始建於遼金時代(1033年),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在原有兩層大殿後增建了大悲閣,以供奉觀世音菩薩。現在殿檐的北面,有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一塊碑記,上刻建寺經過:「今隱寂寺者,在都城之西,其地直圓,通翠微之界,山勢至此,岡隴盤回,風氣郁積,有樹木泉源之勝,四方雲水緇流,多集其間,寺後有餘地,遂起為大悲閣。「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重建此廟,改為「大悲寺」。乾隆六十年(1795年)再度重修。

20、 螭湯龍泉庵北京西山餘脈平坡山大悲寺西北
龍泉庵又稱「龍王堂」,位於北京西山餘脈平坡山大悲寺西北,又名「龍泉寺」。始建於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在該寺地下發現一泓清泉。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修。
龍泉庵的建築主要分兩進,五個院落,有龍王堂、臥遊閣、聽泉小榭、妙香院和華祖院等。

21、平坡山香界寺北京西山餘脈平坡山龍王堂西北
香界寺位於北京西山餘脈平坡山龍王堂西北,是八大處中面積最大的一座寺院,因這里山勢平緩,又名「平坡寺」。該寺創建於唐乾元初年(758年),明洪熙元年(1425年)重建,改稱「大圓通寺」。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再次重建,改稱「聖感寺」。乾隆十三年(1748年)經重修改名為「香界寺」,意為「香林法界。」

22、翠微寶珠洞北京市西山餘脈翠微山頂
從香界寺北旁門角北上,山路陡險,如弓背形,快到翠微山頂時,有一座牌坊,外額上書「歡喜地」,內額上題「堅固林」,有一巨大怪石壁立路旁,上刻御筆詩句。牌坊後面的高聳寺院,就是著名的寶珠洞,它位於北京市西山餘脈翠微山頂,是八大處中山勢最高的一處,巍峨峻峭,蒼莽雄渾。

23、盧師證果寺北京西山餘脈盧師山
證果寺位於北京西山餘脈盧師山腰綠蔭深處,與翠微、平坡二山的寺院遙相對應。證果寺始建於隋代仁壽年間,名「屍陀林",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唐天寶年間,因盧師又叫「感應禪師」,改稱「感應寺」。元泰定三年(1326年),改名「大天源延聖寺」,明下統景泰年間又易名「清涼寺」和「鎮海寺」,天順年間改稱今名。

24、東城柏林寺北京雍和宮東側
柏林寺始建於元至正七年,明正德十二年、清康熙五十一年、乾隆二十二年分別重建。它位於雍和宮東側約150米(戲樓胡同一號,舊柏林寺四號),1984年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據聞原寺前柏樹成林,竟達1o里之遙。「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傳說人所共知,但「先有柏林寺,後有北京城」的說法就鮮為人知,僅這一點就可知其歷史地位。它是市內建寺年代較早,規模大、建築格局嚴謹,氣勢宏偉,保存完整的寺院之一。原寺內共有五進院落,殿內供奉的佛象均為木雕,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大雄寶殿內曾懸掛康熙書寫的《萬古柏林》的匾額,寺中並有供僧人們修持的禪堂。1949年後政府多次進行修繕,基本保持原貌。目前為文化部所屬單位佔用,中國佛協會考慮到該寺在佛教中的地位,提出開放為宗教活動場所的要求,現仍在交涉中。

25、安定門西黃寺北京安定門外黃寺大街
西黃寺位於北京安定門外黃寺大街,距內城約三公里,與東黃寺並稱「黃寺」或「雙黃寺」。二者牆門相以,布置和構造略有不同,東黃寺又名「普凈禪林」,建於清順治八年(1651年),為活佛腦木汗所建。西黃寺均改黃琉璃瓦覆蓋,紅牆蒼松,佛塔嵯峨,氣勢非凡。1983年,西黃寺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26、永樂大鍾寺北京市海淀區北三環西路北側
大鍾寺正名「覺生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北三環西路北側。建於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佔地三萬多平方米。大鍾寺原為清帝祈雨場所,1985年被辟為古鍾博物館,收集並陳列各類古鍾數百口,成為鍾的王國。其中既有原始社會的陶鍾,也有民國的警鍾,有高達兩層樓的大鍾,也有僅酒盅大小的微形鍾,也有少數外國鍾。最引人注目的是號稱「世界鍾王」的永樂大銅鍾。據碑刻記載,清朝雍正皇帝於1733年下令修建這座寺院,雍正認為:「京城西直門外曾家莊有圓址爽塏,長林佳茂,此地右隔城市之囂,左繞山川之勝,宜為寂靜清修之地,用是肇建梵宇。」寺始建於雍正十一年正月,告成於十二年冬,賜名「覺生寺」。寺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依次為影壁、山門、鍾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菩薩殿、大鍾樓。中軸線兩側各有配殿和跨院。該寺在北京寺廟中並不算是歷史最悠久的寺院,然而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保存的《京師二百九十一座寺廟細數折》中,覺生寺卻位列第三,原因之一,就是馳名中外的永樂大鍾被安置於此寺,至今仍懸掛在該寺大鍾樓內。覺生寺因此也被人們稱為「大鍾寺」。

27、 廣安門天寧寺北京市廣安門外北面
天寧寺位於北京市廣安門外北面,初建於5世紀末北魏孝文帝時(47l.476年),原名「光林寺",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隋仁壽二年(602年),改名「弘業寺」,並建了石塔。唐代叫「天王寺」。以後歷代都進行改建和修繕,寺廟名稱也更換數次。由於元代數度毀於兵火,原寺院建築幾近無存。從明代王紱《游天寧寺》詩,可以看出元末明初時該寺院的荒涼景象。詩雲:「古寺尋幽竟夕暉,敗垣芳草路依微。鳥啼空院僧何在?樹老閑庭鶴自尋。」隋、唐、金、遼、宋諸朝歷改弘業寺、天王寺、大萬安寺。元末寺毀於兵火,明重建寺院,宣德時改稱「天寧寺」(1435年)。現存殿宇為清代重修。

28、八里庄慈壽寺塔北京市海淀區八里庄慈壽寺
慈壽寺塔原名「永安萬壽塔」,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八里庄慈壽寺內,仿天寧寺塔而建。寺為明神宗之母慈聖皇太後於萬曆四年(1576年)所建。萬曆皇帝登基時年僅十歲,內外政事均由李太後執掌。李太後平生好佛,在她主政期間,命人在京城內外興建修繕了許多佛寺,慈壽寺即為其中之一。基址原為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太監谷大用墓地。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寺廢,迄今已逾百年多,僅留孤塔矗立在寺院廢址上。原塔建於明歷四年(1576年),挺拔秀麗,磚石結構,平面八角形,十三層,高五十多米,實心密檐式。基座磚砌,須彌座式,雕刻佛像、飛天、金剛力士、壹門、八寶、仰蓮等裝飾。尤其是上部,雕刻有全行樂器,極為罕見。塔身第一層高大,正面辟四個假門,其餘四面開四扇假窗。在門窗兩旁都雕有佛像,南面門券上嵌石刻橫額,「永安萬壽塔」。塔身以上置密檐十三層,塔剎用仰蓮座承以巨大寶珠。那些飾有花卉圖案的精美磚刻生動細膩,此塔為明代密檐式塔代表作,今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塔旁有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雕刻精美的線刻觀音像和關帝像碑兩通。慈壽寺舊址現已改建成公園,因慈壽寺塔在歷史上曾名「玲瓏塔」,故該園被命名為「玲瓏公園」。

29、北海佛殿白塔北京市西城區故宮西北
北海位於今*北京市西城區故宮西北,原是遼、金、元明、清五代帝王的「宮苑」,是中國現存的歷史悠久、規模宏偉、布置精美的古代帝王宮苑。北海面積68公頃,其中水面佔一半以上。

30、西直門五塔寺北京市海淀區西直門
五塔寺原名「真覺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西直門外白石橋以東長河北岸,創建於明代永樂年(1403-1424年),寺內高石台上有五座小型石塔,約建成於明成化九年(1473年),名為「金剛寶座塔」。據史書記載,明永樂初年,印度僧人班迪達自西域來京,向明成祖朱棣呈獻了五尊金佛和印度式「佛陀伽耶塔」即金剛寶座的規式。明成祖與他談經論法十分投機,封他為大國師,授予金印,並賜地於西關(今西直門)外長河(今高梁河)北岸,為之建寺,寺名「真覺」。後又根據這位高僧提供的規式建成了金剛寶座塔,並重修了寺院。建成後的五塔寺前臨長河背倚西山,成為當時京城士人重陽登高、清明踏青的去處。

31、居庸關雲台北京昌平縣
居庸關位於昌平縣境內,距北京市區五十餘公里,是長城的一個重要關口,古代北京西北的屏障。兩旁高山屹立,翠幛重疊,中有長達18.5公里的溪谷,俗稱「關溝」。居庸關之名,跟「徙居庸徒」之意。傳說秦始皇修長城時將強徵來的民夫士卒徙居於此。三國詩名「西關」,北齊時改「納款關」,唐代有「居庸關」、「薊門關」、「軍都關」等名稱。遼、金、元、明、清各代均稱「居庸關」。這里形勢險要,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山巒間花木郁茂蔥蘢,猶如碧波翠浪,因有「居庸疊翠」之稱,為「燕京八景」之一。清乾隆帝所書「居庸疊翠」石碑,原立於關城東南方,現在碑已不存,僅餘座基。

32、昌平銀山塔林北京市昌平縣海子村西南、銀山南麓古延壽寺遺址上
銀山塔林位於北京市昌平縣海子村西南、銀山南麓古延壽寺遺址上。這里峰巒疊翠、松柏成蔭,高高突起的銀山主峰,由黑色花崗岩組成的山崖陡峭蒼黑,山頂冬有冰雪層積,色白如銀,人稱「鐵壁銀山」。山上開闊地中,密檐式寶塔巍然屹立。淡黃色的石塔由台基、塔身、斗拱和塔剎構成,外表用各種石雕、石刻或琉璃剪邊,脊獸裝飾,華麗挺拔。人稱「銀山寶塔」。這里有金、元兩代磚塔七座,是昌平八景之一。其中五座是金代(1115-1234年)墓塔,兩座是元代(l271-1368年)墓塔,均為磚結構,密檐式。塔下有高大須彌座,須彌座和第一層塔身,均有精美雕飾,檐下有磚刻斗拱。第一層塔身以上均施迭澀,挑出短檐。塔的高度都在20-30米之間,*少林寺、靈岩寺塔林中的墓塔要高大得多,兩座元代塔,也是磚結構,但體積較小。其中一座密檐式,檐下刻斗拱,塔的立面富有曲線美。另一座是密檐樓閣式和覆缽式相結合,很特殊。這一古塔林是今天研究當時佛教藝術和磚石建築技術的珍貴實物資料,被國家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3、房山萬佛堂北京市房山區磁家務鳳凰嶺下
萬佛堂又稱「萬佛龍泉寶殿」,它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磁家務鳳凰嶺下,初建於唐代,原名「龍泉寺」。萬佛堂之下有著名的孔水洞,是發育在奧陶紀石灰岩地區的巨大溶洞,原名「水簾洞」,因唐宣宗年間有一位*丘號溪的老人在此創建萬佛堂,遂改稱「萬佛堂孔水洞」。洞內有泉,水勢洶涌。洞壁存有隋大葉十年 (614年)刻經和隋唐時代雕像,刻經大部溺於水中。唐萬佛堂早已廢圯,數處古建築遺跡和幾方明清石碑,零星散布在萬佛堂孔水洞旁。現存萬佛龍泉寶殿是明代重建無梁建築,堂內三壁嵌滿唐大歷五年(770年)鐫刻的「萬佛法會圖」漢白玉浮雕,造型生動,栩栩如生。正中雕釋迦佛坐像,兩側雕乘獅文殊菩薩像和乘象普賢菩薩橡。前後有天王、神人、侍者等。或雙手合十,或獻花奉寶,形態不一。其中西南壁伎樂天浮雕最為精美,天人持各種樂器作彈奏狀,肌肉豐滿,形態自如,是唐代雕刻藝術的傑作。孔水洞原有兩扇巨大石門,早已不見,僅有寬尺許的石樑橫卧在洞口,人們可以跨越石樑,緊貼洞壁,穿過溪流潺潺狹長券洞至「求簾洞」洞囗,券洞盡頭石壁上有兩尊石雕佛像,並有《蓮花經.觀世音普門二十四品》刻經,這些珍貴的隋唐石刻,至今清晰可辨。枯水季節,人們可徒步通過「水簾洞」進入第一大型洞廳,然後還須乘小舟才能飽覺「水底洞天」。洞中有三大洞廳,其中以第三大洞廳最為壯觀,廳前一排石鍾乳低俯水面,廳後遍布潔白晶瑩的石花,廳南側有一張嘴瞪目的「大鱷魚」把守「九曲迷宮」入口,遊人至此,莫不拍手叫奇。洞附近山丘上有遼代華塔、元代磚塔各一座,華塔上有「咸雍六年」、「壽昌七年」等題記,為研究中國華塔出現年代提供了實物資料。

⑷ 盆栽歐月如何種植

1、選擇盆土。盆栽時可以選擇用泥瓦盆養殖,但要保證底部有排水孔,土壤可用園土、垃圾土、礱糠灰,按照5:3:2的比例混合養殖,然後每隔2年翻盆換土1次,隨著歐月的逐漸長大,盆栽容器也需進行更換。
2、溫度光照。生長期間溫度要維持在18-20℃之間,平時需要將歐月放置在向陽的地方養殖,在夏季天氣炎熱時,需要給歐月進行澆水降溫,而進入冬季時,歐月不僅需要充足的光照,還要將溫度保持在5℃以上,這樣能使歐月花期延長,並且開出更多的花。
3、水肥管理。歐月在春秋兩季時,是屬於生長旺盛期,期間需要每隔2-4天澆1次水,每次澆水需要將土壤澆濕透,當氣溫逐漸上升時,也可以增大澆水量,在遇上陰雨天氣時,要做好排水工作,在幼苗階段,可隔15天左右施1次有機肥,生長期間可隔10天左右,施1次氮肥和磷鉀肥。
4、扦插繁殖。每年的春秋兩季,都要給歐月進行修剪整形,修剪完成後還要噴灑葯劑,可以在修剪下來的枝條中,選取健壯、無病害的枝條,並將上端葉片摘除掉,再將枝條插入到適合的土壤中進行養殖。
5、修剪枝葉。每年春季當歐月的新枝長至15-20cm時,需要將枝條修剪至3-5cm,然後將生長發育不良的病弱枝條剪掉,這樣能夠抑制歐月的生長,有利於促進側芽萌發,使其開出更多美麗的花朵,提高歐月的觀賞性。
6、防治病蟲害。在歐月生長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種病蟲害,病害有葉斑病、白粉病等,蟲害有蚜蟲、葉峰、紅蜘蛛等,因此在每個換季時期,都要及時噴灑保護劑,其中有發現病蟲害的,要及時進行防治,防止病菌蔓延。

⑸ 月季遭到切葉蜂怎麼處理

養過月季可能都有過葉片被切的殘破不堪的經歷,而且還找不到真凶,今天木木就來教大家認識一下月季切葉峰,同時也跟大家探討一下如何防治切葉峰,希望能給大家參考。

三:切葉蜂為啥切月季葉片?

切葉蜂在並不僅僅是危害月季,在很多闊葉類植物上都會有出現,切月季葉片僅僅是因為月季的葉片較大,比較對月季的胃口而已。

而切葉蜂為什麼切葉片你知道嗎?它其實不是以月季葉片為食,而是切回家築巢做房子,這樣獨特的愛好也就導致了很多月季葉片遭殃的原因。

四:切葉峰如何防治?

由於切葉蜂不是寄生在月季上的蟲害,切了馬上就走了,所以葯物一般對其沒有太大威力,而你也無法24小時蹲守在月季旁邊,所以也很難將其捕捉,但是木木還是總結了幾條切葉蜂的防治方法,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1:葯物防治

如果切葉蜂每年大面積爆發,那麼就可以考慮一下使用葯物來防治,可在成蟲出現高峰期或幼蟲發生期,向植物上噴灑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

不過這些都是高毒性的農葯,在噴灑時一定要注意做好自身的防護喲。另外,如果切葉蜂只是偶爾發生或者是遠離自然環境的陽台等地種植,使用葯物來滅殺也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2:物理防治

如果你特別討厭切葉蜂,那麼在切葉蜂較常見的季節 也可以使用一些小妙招來防治它們,比如我們可以用一些黃板掛在月季植株的周邊,可以粘住一些。

還有一招最絕的就是給月季套上防蟲網,可以從根本上防止切葉蜂對月季的危害。

在給植株套上防蟲網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就可以撤掉再觀察幾天,一般如果切不到葉片,切葉蜂就不會一直盯著同一株月季了。

五:理性看待切葉蜂

雖然說月季切葉蜂會將葉片切的亂七八糟,但是一般切葉蜂都不會只盯著一顆月季且,即便是在高發季節,也只是一株月季上的幾片葉子被切掉。

再加上切葉蜂對月季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危害,所以對月季的傷害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要知道,切葉蜂將葉片切回家之後,只是為了築巢修房子,所以花友們不妨大度一些,不需要對它們趕盡殺絕。

畢竟切葉蜂除了讓葉片不好看之外,對月季的花苞、莖都不會有什麼傷害,而木木覺得,那些被切掉的規則的葉片,看起來還有一種殘缺美呢?所以當你的月季被切葉蜂切掉幾片之後,我們不妨淡定淡定,不要那樣擔心,不要暴跳如雷,不妨就當我們給切葉蜂送了一個大別墅吧。

⑹ 月季花盆栽的養殖方法

你好,月季花盆栽的養殖方法

1、栽培用的花盆最好應透水、透氣,以普通泥盆為好,外會精美的陶瓷盆以增加美觀。新的泥盆使用前最好用水浸透。剛扦插成活的小苗用15厘米的小花盆,1~2年生的小苗用18~20厘米的盆,以後隨植株的生長逐步更換大盆。

2、在養護的過程中,朋友們要保證盆栽土壤的濕潤,千萬不能讓土壤變干,不然的話植株很可能會出現脫水的情況。但朋友們更不能一次性澆水太多,不然月季花很可能會因水澇而死。朋友們可以經常往葉片上灑一些水,能很好地起到保濕的作用。

3、月季花本身喜歡生長在半陰的環境中,只有這樣葉片才會更濃綠,而且開出的花朵才會更加的嬌艷。如果光照過於充足的話,月季花的葉片會被曬傷,開出的花朵也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凋謝。因此,在夏季光照比較強烈的時候,朋友們盡量為其准備好遮陽網,只有這樣才能讓植株更為茂盛。

5、月季花澆水宜干濕適中。3月長新枝葉時,2天澆一次水,上午進行。4月形成花蕾時,每天澆1次水。5月進入開花期後,盆土過干過濕,都會引起落花,一般於上午8時左右澆水1次,下午4時左右,再酌情補澆適量水。把握「不幹不澆,澆則澆透」原則。夏季葉面需經常噴水降溫。

6、修剪:在月季的日常養護中,修剪是維持良好株型、調整植株養分均衡、增強植株抗性、減少病蟲害、提高開花質量必要手段。尤其是對於空間有限、養分有限的陽台盆栽花卉。

注意事項:

(1)月季花耐寒性強,能耐-10℃的低溫,一般說來,南方不必搬進室內越冬,只要求放在朝南屋檐下即可。在10月開過花後不要修剪,不使萌發新芽。停止施氮肥,而施以磷,鉀肥,使枝條健壯充實,以增強耐寒力。冰凍時不要失水,防止干凍致死。

(2)一般當新梢生長到15~20厘米時,剪掉頂部3厘米左右,使側芽萌發,當側枝長到一定的長度,還要繼續摘心,直到達到需要的枝條數。

(3)盆栽月季花盆上很易乾燥,且營養易流失,牛長期間應及時澆水施肥。春天2~3天澆一次透水,以後隨氣溫的升高改為每天澆一次,炎熱夏季每天還應適當補水一次。當然不要使盆內積水,大雨後應注意排水,否則,長期積水會造成根部腐爛。

(4)月季花上盆應在早春發芽前進行,用腐熟的麻醬渣、馬蹄片作基肥,將小苗帶十球放於盆中心,四周加土至離盆沿2~3厘米處,將士按實,澆透水,放置陰涼處,一周後移甭陽光充足的地方。

⑺ 如何養月季花呢

一、月季花基本信息

1、月季花簡介

月季又名月月紅(江蘇浙江)、月月花、長春花(吉林長春)、庚申薔薇,是常綠、半常綠低矮灌木,屬於薔薇科,原產於中國中部的貴州、湖北、四川等地,現遍布世界各地,月季花成大型,直徑4-5厘米,多為重瓣也有單瓣者,花瓣由內而外發散;花色甚多,有紅色、粉色、偶有白色和黃色,有香氣,月季花的花期長,更具觀賞價值,工業上也用月季花來提取香料。

⑻ 一代天驕電視劇葉峰喜歡誰

葉峰喜歡上官虹
生性敦厚的點侖派弟子葉峰與活潑溫妮的少女上官虹本天各一方,平淡過活,但因上官虹嗜武成狂的父親上官博要挑戰當代兩大高手-刀神、劍痴,令這對年輕人一生改寫! 葉峰喜歡上官虹

⑼ 月季花怎麼養 月季花養殖方法 盆栽月季怎麼養

月季花的養殖方法

1、月季花性喜溫暖,當日平均氣溫在5℃以上時,樹液開始流動,幼芽即可逐漸萌發。其適宜生長溫度為15~25℃。氣溫22~25℃生長開花最為適宜,過高的溫度下則月季花生長發育不良。當氣溫超過30℃時,生長受到抑制,花芽不再分化。

2、月季花為喜光植物,不耐陰。在日照充足和長日照的環境里,生長發育良好,若光照不足,則枝幹細弱,葉片嫩黃,不利於生長發育。

3、種植月季花的土壤,以疏鬆、肥沃、含有機質豐富、微酸性的腐殖土(PH值6-6.5)生長較好。對土壤較為黏重的種植地,可以在種植溝下填放婉豆粒大小的石鑠15~20厘米深。

4、月季花在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都不能缺水,水分不足和過多都會抑制月季花的生長發育。不同的季節、月季花的各個發育階段以及不同的土壤質地需水量均有較大的差異,生長期最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為75%-80%。

萌芽、展葉、開花各個階段,消耗水分較多,應充分供水。我國北方冬季逐漸寒冷,月季即逐漸進入休眠期,生長也逐漸停頓,隨之少量供給水分,維持其生命活動的需要即可。

完全休眠後,即可停止供水。否則因多澆水,反而會使根部出現爛根現象,甚至死亡。

月季花養殖注意事項

1、冬季月季在室內越冬,由於室溫較高,未能很好地休眠,到第二年春天,在還沒有出室時,葉芽已經萌動生長,消耗了枝條貯存的大部分養分。出室後,幼芽不能適應多變的氣候,抵擋不住寒氣和冷風的侵襲,容易造成植株死亡。

2、在春天換盆時,植株已開始生長,如果將原盆土換去較多,根系受到傷害,這也容易導致新芽在換盆後死亡,甚至引起整株死亡。所以,換盆應在葉芽萌動前進行。

3、在換盆時,如果將植株根部修剪過重,使其吸收能力難以恢復,打破了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平衡,也會造成植株死亡。

4、不斷修剪。要使盆栽月季保持植株生長活力,經常開出更多更好的花朵,需要不斷修剪,剪去部分老枝,促發薪枝。因為月季是在當年生的新枝條上開花。

熱點內容
茶花女目的 發布:2025-05-25 19:20:37 瀏覽:233
七夕文檔 發布:2025-05-25 19:12:05 瀏覽:249
上海花卉行情 發布:2025-05-25 19:03:23 瀏覽:286
七夕耍線 發布:2025-05-25 19:03:22 瀏覽:35
網球花花語 發布:2025-05-25 18:55:17 瀏覽:75
慧花藝 發布:2025-05-25 18:53:26 瀏覽:804
櫻花黑白線稿 發布:2025-05-25 18:50:14 瀏覽:796
七夕情人節前的工作準備 發布:2025-05-25 18:49:38 瀏覽:525
百年赤楠盆景 發布:2025-05-25 18:48:41 瀏覽:766
飄柔蘭花洗發水 發布:2025-05-25 18:45:54 瀏覽:50